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商管理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工商管理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工商管理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3] 
該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要求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工作問題的基本能力; 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 瞭解該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2] 
中文名
工商管理
外文名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專業代碼
120201K [4]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類別
工商管理類
專業層次
本科
專業門類
管理類

工商管理發展歷程

工商管理引進

工商管理起源於美國,由於當時市場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經營日趨複雜,迫切需要訓練有素的經營管理人才,於是工商管理專業應運而生。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881年首創金融商業學院,設立了商業管理學科。1911年,“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提出了工人激勵政策、區分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等理論,將原本偏向於經驗式的管理工作方法轉變成了一門有理論依據的管理科學。
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全球經濟危機促使管理學學者們開始關注造成企業效率下降的影響因素。馬斯洛需求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萊蘭的激勵需求理論、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等大量先進的科學管理理論於此階段產生,極大地推動了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
在中國,早在1916年中華書局就出版了由穆湘玥先生翻譯的“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科學管理原理》一書。
20世紀初,隨着現代大學的興起,西方管理學家的經典理論陸續引入中國。以南開大學為例,1919年大學成立時就設立了商科,商學組設國內外貿易、銀行財政、商業組織3個學門。1923年商科專修課程系列化,有目前21世紀工商管理專業的主流課程,如經濟學原理會計學、貨幣及銀行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公司理財、商法、商業組織及管理和商業歷史等,還有一些專題性課題,如托拉斯問題、廣告學原則、勞工問題、交易所、中央銀行制等,基本涵蓋了商科的主要領域。 [11]  [5] 

工商管理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一方面學習和引進原蘇聯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學知識,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探索出許多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經驗和模式,管理學科呈現出計劃經濟條件下生產導向型管理的基本特徵。 [11] 
1952年院系調整,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基本停止,但研究並沒有完全停止。
從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學界出現了孫冶方顧準卓炯等大膽探索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少數理論先驅,他們強調價值規律的作用,為中國的工商管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11] 
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中國逐漸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企業成為社會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發展,依賴於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迫切要求培養大量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於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得到了重視和加強,並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走上了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 [5]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開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也開啓了中國工商管理專業“完善提高”發展的新階段。 [11]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原工商管理(部分)(020118)、企業管理(020201)、國際企業管理(020202)、房地產經營管理(部分)(020208)、工商管理(0020214W)、投資經濟(部分)(020117)、管理工程(082201)、技術經濟(082202)、郵政通信管理(0082211W)、林業經濟管理(部分)(090602)合併為工商管理專業,專業代碼為110201,屬工商管理類,為管理學門類專業。 [6] 
到2007年,中國有356所高校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是當時高校開設數量最多的十大專業之一。 [5]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2012年)》中工商管理專業代碼由110201K更改為110201。 [7] 
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2022年)》中工商管理專業的代碼由110201更改為110201K。 [8] 

工商管理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具有國際視野、本士情懷、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能夠在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機構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各高校應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和目標定位設計人才培養的類型、模式和特色。為適應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實際需要,培養目標可以定期進行評估與修訂。 [3] 

工商管理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工商管理專業的基本學制為4年。可在四年制基礎上實行彈性學制,但一般修業年限不少於3年,不多於8年。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的,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3] 
  • 知識要求
(1)基礎性知識
學生須熟練掌握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2)專業性知識
學生須系統掌握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創業學等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與方法,掌握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
(3)通識性知識
學生須選修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科學技術、語言文學、健康藝術、職業發展等方面的通識性知識。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品行端正,遵紀守法,忠於職守,樂於奉獻。 [3] 
  • 能力要求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結構包括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三個方面。
(1)知識獲取能力
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課堂、文獻、網絡、實習實踐等渠道獲取知識:善於學習和吸收他人知識,並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知識應用能力
能夠應用管理理論和方法分析並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
(3)創新創業能力
具有較強的組織溝通能力與探索性、批判性思維能力,不斷嘗試理論或實踐創新。 [3] 
  • 素質要求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結構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
(1)思想道德素質
努力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較強的形勢分析和判斷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價值觀念和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感。
(2)專業素質
具有國際視野,系統掌握工商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具備發現組織管理問題的敏鋭性和判斷力,掌握創新創業技能,並能夠運用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系統分析、解決組織的管理問題。
(3)文化素質
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養;具有時代精神和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積極樂觀地生活,充滿責任感地工作。
(4)身心素質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具備穩定、向上、堅強、恆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3] 

工商管理課程體系

工商管理總體框架

  • 課程體系的分類及結構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通選課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訓課程、實習、社會實踐及畢業論文(設計)。
本學科各專業培養方案總學分應控制在140~160學分。其中理論教學學分比例應不高於85%。 [3] 

工商管理理論課程

  • 核心課程
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戰略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學、創業學、公司治理、運營管理等課程。工商管理專業需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與特色參照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專業必修課程與學分。
  • 選修課程
同時,可以根據專業必修課程體系,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體系與學分修讀要求,根據需要設置課程模塊(課程組)供學生選擇修讀。注重學生均衡知識結構的形成,合理設置通選課。專業選修課及通選課的比例應不低於 25%。
  • 課程説明
該專業課程設置提倡高校間課程資源共享,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人才培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課程與便利條件。鼓勵開發跨學科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課堂教學除了運用課堂講授方式外,還應廣泛採用以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素質為主的其他教學方式,如研討式教學、問題導向與解決式教學、文獻綜述、研究報告、組織討論和主持會議、口頭報告與演講、自查與互查作業等。鼓勵教師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人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調動創新創業積極性。 [3] 

工商管理實踐教學

工商管理專業須在課程體系中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應充分利用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台,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學分應不低於總學分的15%。
實訓實驗: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需要建立充分可用的實驗室、實踐教育基地、實訓基地,開發實驗和實訓課程實驗和實訓課程應按照由基礎到高級、由單項到綜合、由感性認識到體驗創新的方式進行。在實施方式上,應該做到既可以結合相應的課程教學來開設,也可以單獨作為一項訓練來實施,以保證實驗教學的靈活與方便。
實習:工商管理專業應切實組織學生實習。實習可分為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認知實習是指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參觀實習,以獲取各自專業領域的感性知識,鞏固所學理論。專業實習是指組織高年級學生在完成大部分專業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練習,使學生了解各自領域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規則,運用專業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並試圖提出解決方案。
社會實踐:工商管理專業應根據培養目標組織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和創業實踐等鼓勵高校積極開展創業實踐,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畢業論文(設計):工商管理專業應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的實踐性導向,體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鼓勵學生採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調研報告、管理實驗、創業模擬等多種形式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應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具有學術價值、應用價值或創新意義。 [3] 

工商管理教學條件

工商管理教師隊伍

  • 師資規模
工商管理專業應建立一支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教學經驗、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主於課程主講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專業課程任課教師不少於10人。
  • 師資結構
應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承擔部分教學任務,鼓勵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或指導教師。
  • 教師背景與水平要求
工商管理各專業師資水平與結構應與各專業辦學目標、特色相適應。工商管理專業90%以上的教師須獲得管理學相關的學位,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不低於 80%,擁有高級職稱 (含副教授)及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於 30%,外校畢業教師的比例不低於 30%。
任課教師應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較強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有效指導,並能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 [3] 

工商管理設備資源

  • 信息資源要求
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學校需要有充足的信息資源。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具有一定數量與專業有關的圖書、刊物、音像資料和數字化資源,並具有檢索這些信息資源的工具。
  • 教學設施要求
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學校需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專業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固定資產總額應不低於200萬元或生均1萬元,實驗室面積應不小於100 平方米或生均1平方米,為每位學生提供有線或無線網絡接入條件。
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建立穩定的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每100名學生至少建設2個實習基地。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等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台,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參與教學和指導。

工商管理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應滿足學生實驗、實習、設備更新、教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需求。教學經費的使用應向教學一線傾斜,不得用於非教學用途。教學經費最低保障標準及增長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3] 

工商管理質量保障

  • 質量保障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應建立質量保障目標系統。質量保障目標系統包括培養計劃質量、培養過程質量和培養結果質量等目標。質量保障體系的各項內容應在培養計劃、培養過程、培養結果中得到切實體現、貫徹和落實。
培養計劃質量:培養目標清晰準確,培養模式先進有效,培養特色鮮明具體,培養計劃切實可行。
培養過程質量:在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學生學習、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和手段、考核方式和試卷質量等方面有明確的質量目標。
培養結果質量:提高畢業生滿意度和用人單位認可度。
  • 質量保障組織
組織程序系統是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教學單位應設置相應委員會、組織機構和各類崗位,形成職責明確、全員參與、分工協作、持續改善的質量保障組織程序系統。
  • 質量保障規範
質量保障規範系統是圍繞教學質量目標,建立教學過程關鍵環節的質量標準和規範課堂教學規範:應制定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與輔導、考試等方面的質量標準和規範實踐教學規範:應制定實驗課程的準備、課堂組織、考核等方面的質量標準和規範;制定實習準備實習活動、實習成績評定和總結等實習方面的質量標準和規範。畢業論文(設計)規範:應根據不同的畢業論文(設計)形式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和規範,包括準備與開題、指導與寫作、評閲與答辯、成績評定與總結等方面的質量標準和規範。
  • 質量保障監控
質量保障監控系統是各質量保障組織依據質量目標和質量標準與規範的要求,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監控機制,實現動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評價。
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日曆、課程表、學期教學總結等基本教學文件;建立和完善學籍成績考核管理、實驗室管理、教學檔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和獎勵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守則、課堂規範、課外活動規則等學生管理制度。
監控機制:建立和完善督導機制、評教機制、評學機制、評管機制、反饋機制、獎懲機制等,以保障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高。 [3] 

工商管理培養模式

  • 基於OBE理念的教育教學模式
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是基於成果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該理念強調以學生最終的學習產出作為目標,教育重點是學生理解的和形成的知識和技能,而非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和推理,而非傳統模式的死記硬背。
該理念於1981年由美國學者Spady等人提出。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它一經提出便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很快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並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基於OBE教育理念構建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有利於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改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有效評價實踐教學的成效;使教師明確教學責任和任務,更好地進行課程內容設計並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和工具;使學生了解學習目標,瞭解畢業時應該達到的能力和水平。另外,也有利於用人單位知曉畢業生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找到符合本單位需求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9] 
代表院校:雲南大學
  • “一心兩翼三融合”教學模式
該模式立足長三角地區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需求,在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和優秀學科梯隊等團隊支撐下,以全面培養管理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中心,強化中小企業創業教學特色引領,打造“一心兩翼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的“一心”,即確定了以複合型人才培養為中心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確定下,該模式開拓以創新創業教學和應用管理教育為兩翼的基本路徑。通過實施“課程資源—實驗實訓一國際化”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課程與教材資源的融合,促成實驗平台與競賽實訓的融合,促進“走出去”和“招進來”的融合。 [10] 
代表院校:宿州學院
  • “四位一體、交融互動”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的總體思路是:在中外高校、企業合作培養機制下,圍繞既定培養目標,構建“四位一體、交融互動”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國際化商務人才。
“四位一體”是指課堂教學、學術講座、中外企業實踐、課外交流活動四個領域的教學、實踐活動共同服務於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交融互動”是指在上述四個領域均貫穿中外高校、企業的合作培養機制,學生、教師、企業人員按計劃在人才培養各個階段、層面和某個具體項目中進行交流互動,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方向。四個領域均按照規定的體系、內容、方法、評價模式、師資配備、教改科研、管理運行機制進行教學、科研和實踐活動,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軌道。 [12] 
代表院校:重慶工商大學
  • “賽教學研創” 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的目的是圍繞競賽和科研項目將學科競賽、課內理論學習、課外自學、科研項目和創業創新五個方面,讓學生參與學科競賽,進行課內課外學習。通過繼承、創新、交叉、融合的主要途徑,該模式力圖改變以前的工商管理專業分割及學科導向,轉為需求導向,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傳統文科更新升級。 [13] 
代表院校:南京審計大學

工商管理發展前景

工商管理考研方向

工商管理專業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市場營銷、公共管理、會計學等。 [2] 

工商管理就業方向

畢業主要去向包括進入國內外大型企業、諮詢公司、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公司事業單位等從事與工商管理領域相關的數據分析、部門管理、管理決策與諮詢等方面工作。 [1] 

工商管理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
天津
——
——
上海
——
——
重慶
河北
河南
——
——
——
山東
——
——
山西
——
——
安徽
江西
江蘇
——
——
浙江
湖北
湖南
廣東
——
——
——
廣西
——
雲南
——
——
——
貴州
——
四川
——
——
陝西
西安陸軍學院
青海
——
寧夏
黑龍江
吉林
——
——
——
遼寧
西藏
——
——
新疆
——
內蒙古
——
——
海南
——
——
福建
——
——
甘肅
——
參考資料: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