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坐落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零五號院,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學校位列國家“雙一流”A、“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亞洲大學生集體行動交流計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90]
[92]
[104]
[147-148]
- 中文名
- 北京大學
- 外文名
- Peking University [2]
- 簡 稱
- 北大、PKU、Beida [103]
- 創辦時間
- 1898年7月3日 [152]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1]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1998年)
211工程(1995年)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09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展開-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1998年)
211工程(1995年)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09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06年)
全國重點大學(1954年) [99]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2020年)
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2017年) [90] [150]
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
九校聯盟(C9)(2009年) [151]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2018年) [108]
亞洲大學生集體行動交流計劃(2011年) 收起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郝平(黨委書記)
[106]
龔旗煌(校長) [105] - 專職院士數
-
9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34]
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34]
3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34] - 本科專業
- 125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
- 博士後
- 流動站47個
- 院系設置
- 理學部、信息與工程科學部、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等
- 校慶日
- 5月4日
- 地 址
-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主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醫學部) [110]
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昌平新校區) [111]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西山口村(昌平校區) [111]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麗水路深圳大學城北大校區(深圳研究生院) [112] [125] 展開
北京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北京大學晚清時期
- 京師大學堂(1898-1912)
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並任命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古代中國曾創立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等國家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既是中華文脈和教育傳統的傳承者,也標誌着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京師大學堂的建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近代由中央政府直接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對建立中國現代學制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1]
成立之初,行使雙重職能,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轄各省學堂。
[87]
京師大學堂改革舊式科舉制度,制訂新的學制章程,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教學內容強調“中體西用”、“中西並重”。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張百熙為主持制定《欽定大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由政府頒佈的全面系統的學制章程。
[87]
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根據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 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5年,國子監停辦時,一批未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科的詩經、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科的農學,中國近代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
[1]
[3-4]
北京大學民國時期
- 國立北京大學——民國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3日,中國政府頒令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總監督改稱大學校校長,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經過輾轉的合併和重建,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因此北大的校慶日也被定在了5月4日這天。
[149]
嚴復出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力圖按照近代學術體系和世界高等教育通行模式來整頓學校課程,將“經科”併入“文科”,將“格致科”改為“理科”,開設介紹西方新學的課程,重新聘用教職員,規定教員必須專職教學。7月,教育部以經費困難等為由,欲停辦北大。嚴復即向教育部寫了《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説帖》和《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説帖》,申述北京大學不應停辦的理由,強調大學具有“保存一切高尚之學術,以崇國家之文化”的使命,“理應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當年10月,嚴復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13年9月,教育部又令北大併入天津北洋大學。何燏時校長呈文反對,北大畢業同學會也上書大總統申述,迫使當局收回成命。
[137]
- 國立北京大學——五四運動前後(1916—1927)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説,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1、教授治校管理體制
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對北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鍾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啓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知名學者還有黃節、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後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隨後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2、教學改革
蔡元培力圖將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併入法科,把工科併入北洋大學。
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於科,並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蔡元培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
1920年,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並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
3、五四運動策源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隨後舉行示威遊行。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任遊行隊伍總指揮。集會宣讀了北大學生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界宣言》,遊行中散發了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遊行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羣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簽署凡爾賽和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五四運動後,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系統地接受、傳播、實踐馬克思主義,北大成為中國研究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0年8月,陳獨秀創建上海共產黨小組。1920年10月,李大釗創立北京共產黨小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中國53名中共黨員有21名是北大師生、校友。
- 國立北京大學——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至1929年間,北大處於動盪之中,並遭到摧殘。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後,於1927年宣佈取消北大,與北京其他八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
[143]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大宣佈自行復校,國民政府於8月6日恢復國立北京大學。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築,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的改善。
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於全國高校前列。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7—1946)
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範五個學院,26個系。5月4日,國立西南聯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並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辦學條件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儘管條件艱苦,國立西南聯大辦學九年間本專科、研究生畢業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其中90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辦結業典禮,聯大宣告結束。
- 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
1946年7月,胡適先生由美返國,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長,致力於北大之全面復興,“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雙十節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禮堂舉行復校開學典禮。北大聘任湯用彤為文學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長,馬文昭為醫學院長,俞大紱為農學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長,樊際昌為教務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秘書長,設33個學系(其中醫學系下設18科)、兩個專修科及獨立的文科研究所。據1946年12月的統計,北大有註冊學生3420人。復員後,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農學院處於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盪未能實現。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大學之首。
1948年11月,北平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國民政府原本計劃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學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適校長離平南遷,由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但表示“我雖在遠,決不忘掉北大”。
[1]
[3-4]
北京大學建國至今
- 北京大學——建國後至“文革”前(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1950年3月,毛澤東同志應北京大學師生的請求為北京大學題寫了校徽。
[136]
1952年,政府仿效蘇聯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的部分師資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校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北大工學院併入清華大學;北大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北大地質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係科,組建了北京地質學院;北大學法律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遷校址於原燕京大學校址,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科學者雲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的紮實基礎。
院系調整後,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1960年重建政治學系。
1955年,為了儘快建立中國的核工業體系,北大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養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並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1966年的統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的畢業生有百餘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
由於政治活動頻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擾。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表後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餘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學開始在陝西漢中建設新的校區(時稱“653工程”)。
- 北京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開帷幕。在康生的策劃授意下,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於5月25日貼出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攻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北大校長兼黨委書記陸平、北大黨委副書記彭佩雲,指責三人“破壞文化大革命”,走“反對黨中央、反對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義路線”。該大字報曾遭到北大廣大師生的反對,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發了大字報。6月,改組後的北京市委宣佈撤銷陸平、彭佩雲的職務,設工作組代行北大黨委職權。7月,北京市委撤銷北大工作組,江青點名要求聶元梓籌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簡稱“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聶元梓執掌大權。聶元梓被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大被稱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的很多幹部、教師被打成“黑幫分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殘酷迫害。據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大學有冤假錯案1000多宗,400餘户被抄家,知名學者饒毓泰、翦伯贊、俞大絪在內的60餘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設立“監改大院”(也稱“黑幫大院”,俗稱“牛棚”),關押幹部、教師218人,對其進行迫害。1969年,七千餘名北大師生被下放鯉魚洲(位於江西南昌,是血吸蟲疫區)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後,北大開始採取“羣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方法招收工農兵學員。第一屆入學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總校1676名,漢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和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在北大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簡稱150機)。
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啓用。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後(1976~)
1979年,成立力學系。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1983年,考古學專業從歷史學系分出獨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選教授任所長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設立了經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79年9月,黨中央為經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平反,並批准教育部任命其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學7000多名師生參加國慶35週年慶典。北大遊行隊伍行至天安門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
1996年10月,北大成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成為國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5月4日,北京大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年校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慶典活動。北大的百年校慶也令世界矚目,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賀信中稱:北京大學是一個名聲顯赫的學術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代表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世界60餘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評價了北京大學百年來形成的學術風氣。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蓋哈爾·卡斯帕爾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們在此相聚一堂。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脱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
2016年1月5日,發佈首次自主設計的北大學位證書,於2016年1月起正式啓用。5月,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7月5日,北京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簽署了《關於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綜合性大學聯盟的共同宣言》,倡議成立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90]
8月29日,學校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舉辦北京大學深圳校區備忘錄。9月20日,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7年2月20日,學校與英國開放大學正式簽約,創辦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牛津校區,成立北京大學牛津中心和深圳市牛津創新中心。3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2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成立。12月13日,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成立。
2018年4月,入選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5月4日,北京大學在邱德拔體育館召開建校120週年紀念大會。
[1]
[3-4]
[6]
10月24日,北京大學牽頭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是首個非官方非盈利性醫學高等教育與醫學學科建設協作組織。
[108-109]
2019年2月,北京大學與香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書,合辦法學雙學士學位課程
[53]
;同月,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在“語言學”及“中國語言及文學”領域合辦本科雙學位項目
[51-52]
。12月,作為理事單位整體加入“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
[7]
2020年9月,北京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大學戰略合作簽約暨北京大學國家藥品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同月,加入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
[8]
2021年4月2日,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55]
。4月25日,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宣佈,聯手清華大學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進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57]
。4月29日,北京大學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
[58]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成立
[61]
;5月,生態環境部同意依託北京大學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基礎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氣污染防治團隊在大氣氧化性和臭氧污染防治方面的長期研究。
[62]
[171]
2021年5月,入選教育部辦公廳公佈的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
[63]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
[67]
2021年7月,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正式揭牌。
[68]
2021年9月6日,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正式啓用,迎來第一批師生入駐。北大計算機系作為首批單位入駐昌平新校區。
[69]
[75]
昌平新校區是北大近年來建設的第一個真正的大規模新校區,也是學校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
[70]
9月30日,北京大學蘭園書院正式啓動。蘭園書院首任院長由北京大學臨牀腫瘤學院教授、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柯楊擔任。
[80]
10月,北京大學正式官宣成立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意味着北大計算機專業正式由系升級為學院。中科院院士楊芙清任名譽院長。
[84]
11月,北京大學智能學院成立
[91]
。
2022年1月28日,北京大學發佈“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招生簡章。獲得“物理卓越計劃”錄取資格的國內學生無需參加高考
[95]
;2月14日,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96]
;4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系成立
[101]
;5月,入選英國政府“高潛力人才簽證計劃”。
[107]
6月,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發佈了第一輯《“健康校園”最佳實踐》,北京大學作為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唯一一所獲得鉑金認證的中國高校,入選4個案例,成為全球130個案例中僅有的中國案例。
[119]
9月25日,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121]
9月26日,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佈獲獎名單,最終77位獲獎者脱穎而出,其中有35位北大人,總數位居全球高校第一。
[120]
11月,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北京大學超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亞洲第一。
[127]
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揭牌成立,標誌着秦皇島市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正式建成,對該市衞生健康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35]
3月15日,北京大學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139]
3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七所高校聯合發起成立國際傳播學會。
[142]
中國理事會3月30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佈"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北京大學排名第二。
[140]
4月8日,聯合成立“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
[144]
4月13日,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在成都揭牌。
[145]
6月16日,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在鄂爾多斯正式舉行揭牌儀式。
[155]
7月15日,北京大學上海臨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158]
7月,生態環境部同意以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暴露與健康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
[161]
。
北京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北京大學科研平台
類型 | 數量 | 詳情 |
---|---|---|
國家級人文社科類機構 | 13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教育經濟研究所 外國哲學研究所 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治理研究院 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
國家研究中心 | 1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8 |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分室) |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1 | 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2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3 | |
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 3 | 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婦產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口腔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學科研成果
- 人文社科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1998年以來,北大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1999年)特別榮譽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第二至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一等獎27項、二等獎80項、三等獎100項、普及獎10項;第五至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2014年)特等獎7項、一等獎87項、二等獎188項;合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15項。
[10]
- 自然科學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2013年,北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此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獲得一等獎數量為高校並列第一;近十年,北大獲得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總數為高校第一。
2013年,北大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5889篇(其中第一作者3360篇)、平均影響因子3.68,其中包括:Science6篇,Nature7篇(Nature子刊38篇),Cell5篇。
- 科研成果轉化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憑藉每年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項目、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研究項目,產生出一批適合產業化合作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項目庫,內容涵蓋了電子與信息技術、工業製造與機電、能源與環保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與醫藥、化工與新材料等類別;通過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技術諮詢、聯合成立實驗室、共同組建產業化公司等多種形式與企事業單位共同搭建起了科技合作和企業孵化平台;北大每年的科技合作超過500項,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促進行業發展的成果,並且以北大原創技術為基礎孵化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10]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在位於浙江桐鄉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北京大學的“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及系統應用”入選2021年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78]
北京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研究知識庫共享設施
1、機構知識庫
北大機構知識庫作為支撐北大學術研究的基礎設施,收集並保存北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與智力成果;為北大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提供系列服務,包括存檔,管理,發佈,檢索和開放共享。
[10]
2、開放研究數據平台
北大開放研究數據平台以“規範產權保護”為基礎,以“倡導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為宗旨,鼓勵研究數據的發佈(Publish)、發現(Discover)、再利用(Reuse)和再生產(Reproduce),促進研究數據引用(Citation)的實踐和計量,並探索數據長期保存(Preservation),培育和實現跨學科的協同創新。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平台已經收錄了北京大學中國調查數據資料庫(包括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北京社會經濟發展年度調查等)、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可視化與可視分析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學中心等跨學科的開放數據。
[10]
- 館藏資源
1、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截至2017年底,北大圖書館總、分館紙質藏書近800餘萬冊,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特色,其中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20萬件,此外還有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如:侯仁之贈書、晚清民國舊報刊等。
[11]
2、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該博物館收藏有數萬餘件藏品,其中多為中國考古學各時期的典型標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時代不同考古學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銅器、玉器等,還有陶器、錢幣、封泥和民俗文物等。這些藏品始於上世紀20年代北京大學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之後陸續彙集了北京大學博物館和燕京大學史前博物館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學從田野考古工作地點獲得的教學標本,中國各文物、考古機構和博物館調撥、贈送的標本,還有中國海內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贈。
3、地質博物館
4、生物標本館
- 學術期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擁有社會科學類期刊52種、醫學類期刊20種、人文學類期刊29種、理學類期刊8種、綜合類期刊4種和信息與工程學類期刊1種,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學術期刊:
[14]
期刊名稱 | 級別 | 收錄情況 |
---|---|---|
EI | 被Scopus、EI Compendex、AJ, Abstracts Journal, VINITI (РЖ)、CA, Chemical Abstracts、GR, GeoRef、JST,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JST’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MR, Mathematical Reviews、MSB-S, Mass Spectrometry Bulletin(Supplemental)、SA,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ies (INSPEC)、ZM, Zentrallblatt Math (ZMATH)、ZR, Zoological Record、ProQuest等數據庫收錄 | |
SCI | ||
中文核心 | ||
EI | 被E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 | |
CSSCI |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收錄 | |
CSSCI |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 |
北京大學學術論壇
北京論壇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由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是以學術和文化為中心的世界級學術性論壇。它創辦於2004年,每年舉辦一次,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主題,致力於推動亞太地區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
[15]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由中國共產黨、國務院批准舉辦的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 北京大學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最早的發起方與主辦方之一,從2009年開始承辦,承辦分論壇為“生態教育分論壇”。
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學牽頭,聯合美國聖母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貴州大學等中國國內外十一所大學共同發起的“生態文明國際大學聯盟(GAUSF)”在第六屆論壇上成立。
[15]
北京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北京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擁有教職工(不包含博士後)21183人;專任教師數7317人,其中,按職稱劃分:正高級2217人,副高級223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5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3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3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7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羣體40個,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3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7人,博士生導師2474人,科研機構人員1161人,附屬醫院教職工10131人。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師資名錄:
[16-17]
[88]
類別 | 名單目錄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物理學部 | |
化學部 | ||
地學部 | ||
信息技術科學部 | ||
技術科學部 |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北京大學院系專業
- 學部設置
學部名稱 | 名錄 |
---|---|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體育教研部、新媒體研究院、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 |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人口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院 | |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大學藥學院、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口腔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第六醫院、深圳醫院、首鋼醫院、國際醫院、濱海醫院 | |
- 專業設置
所屬學部 | 所屬學院 | 專業大類 | 專業方向 |
---|---|---|---|
跨學科類 | 元培學院 | 理科試驗班類 / 文科試驗班類 | 整合科學、政治經濟與哲學、古生物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 (全校教學資源範圍內自由選擇專業) |
理學部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類 | 數學、概率統計、科學與工程計算、信息科學、金融數學 |
物理學院 | 物理學類 | 物理學、大氣與海洋科學 |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 |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 化學類 | 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 | |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 地質學類 | 地質學、地球化學 | |
地球物理學類 | 地球物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 |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 | 環境科學、生態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
城鄉規劃 | 城鄉規劃(五年制工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
心理學系 | 心理學 | 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 |
信息與工程學部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電子信息類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智能科學與技術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 | |
工學院 | 工科試驗班類 | 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能源與資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 |
人文學部 | 中國語言文學系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 |
歷史學系 | 歷史學類 | 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 | |
考古文博學院 | 考古學類 |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建築 | |
藝術學院 | 藝術學理論類 | 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 |
哲學系 | 哲學類 | 哲學、宗教學、哲學(科技哲學與邏輯學方向) | |
外國語學院 | 外語類 | 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阿拉伯語、朝鮮語(韓國語)、梵語、巴利語、印度尼西亞語、烏爾都語、泰語、菲律賓語 | |
社會科學學部 | 國際關係學院 | 國際政治 | 外交學與外事管理、國際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學 |
法學院 | 法學 | 法學 | |
政府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政策學、城市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 |
社會學系 | 社會學 | 社會學、社會工作 | |
光華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類 | 金融學、金融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 |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聞傳播學類 |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傳播學 |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類 |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發展經濟學 | |
信息管理系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圖書館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北京大學學科建設
- 授權學科·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
類別 | 數量 | 名稱 |
---|---|---|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 52個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
[20]
[153]
|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 50個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等
[19]
[21]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47個 | 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教育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測繪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生物醫學工程、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16]
|
- 重點學科·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
類別 | 數量 | 名稱 |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 41個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22]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18個 |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25個 |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3個 |
- 學科排名
年度區間 | 學科數量 | 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 |
---|---|---|
2002-2016 | 21 | 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臨牀醫學、數學、地球科學、動植物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社會科學、藥學與毒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精神病學/心理學、經濟學與商學、農業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多學科 |
級別 | 學科名錄 |
---|---|
A+ | 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藝術學理論 |
A |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史、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A- | 教育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北京大學教學建設
- 本科生培養
1、通識教育課程
北大堅持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理念,把通識教育理念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以“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為目標,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下設人類文明及其傳統、現代社會及其問題、人文/自然與方法三大類課程,涵蓋了62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開設了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與藝術、社會可持續發展六大領域課程,涵蓋了300門通選課。
[19]
2、專業教育模式
北大尊重學生選擇,構建了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榮譽課程等適合不同志趣學生的多層次跨學科課程體系。各院系梳理凝練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模塊化培養方案,增大研究性學習項目和實踐技能訓練項目的比例;在條件成熟的院系設立“榮譽學士學位”,激勵學生選修更具挑戰性的課程並參與實踐創新。
[19]
學科大類培養 | 元培學院博雅人才培養 |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
---|---|---|
本科生按學科大類招生,在完成前兩年基礎課後,在院系和學科大類內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 | 探索完善元培模式,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和大學基礎教育,在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在學習制度上實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 | 設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環境等學科專業人才創新培養建設項目,發揮北京大學綜合學科優勢,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各個培養環節建設。 |
3、自由化的專業選擇&輔修&雙學位
北大鼓勵跨學科專業學習,設立學生自主選修學分,加大非本院系課程比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跨學科學習。強調跨學科的本科教育項目,開設“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古生物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等跨學科專業項目,探索輔修學位申請制和雙學位課程同質化管理,即輔修和雙學位與主修課程採用相同教學和考核標準。
輔修無需申請,在學習年限內修完主修專業同時,完成輔修專業規定的課程及學分即可獲得主修與輔修專業合一的畢業證書。
4、日常化的學習生活體驗
北大以發現和探究為中心,實施導師制、本科生科研項目、實驗與實踐課程和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等,鼓勵教師參與本科生“小班課教學”改革、利用慕課等形式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探索,激發學生獲取新知、探索未知的潛能。此外,學校獨立開設實驗課程,向本科生開放科研實驗室,建設“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改造教學樓公共空間、圖書館和校內公共區域,增加互動討論區、交流活動區,促進師生交流。
[19]
5、質量工程·截至2017年12月
6、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類別 | 名稱 |
---|---|
第二批 | 未名學者大氣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未名學者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地球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第三批 | 未名學者生態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未名學者天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心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未名學者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 研究生培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紀初,從1917年沙灘紅樓的研究所,到未名湖畔的研究生院,再到新太陽學生中心,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曆史。1917年,北京大學成立研究所並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餘人。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以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學科建設、導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以改進博士生、留學生的選拔方式為切入點,推動招生制度改革;實施分類指導和彈性學制,激勵學術創新,規範學術行為;改革導師遴選機制,允許多種遴選方式並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跨學科人才培養為契機,推動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的發展。
截至2016年9月,北大有在校研究生26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6000餘人;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學位,77106人碩士學位;共發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6篇。
[21]
- 留學生培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每年來北大學習的留學生已經超過7000人次,留學生來北大學習,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申請攻讀本科、碩士或博士等學位項目;也可以申請非學位項目,進修專業課程,補習漢語,從事專題研究,參加預科項目或短期培訓項目,項目名錄包括:本科生項目、碩士生項目、博士生項目、高級進修生項目、普通進修生項目、研究學者項目、預科項目、短期項目等。
[36]
- 繼續教育
北大的繼續教育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包括了各類黨政管理幹部培訓、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高校教師和訪問學者進修訪學、考試輔導和海外培訓等。
[37]
設有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38]
北京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 名稱 |
---|---|
2021年6月28日 | |
2021年6月 | |
2021年9月 | |
2021年9月7日 | |
2021年9月26日 | |
2021年12月 | |
2021年12月 | |
2022年4月 | |
2022年8月 | |
2022年8月 | |
2023年5月 | |
2023年7月21日 | |
2023年7月 |
北京大學社會評價
時間 | 類別 |
---|---|
2020年6月3日 |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公佈,北京大學位列第二。
[39]
|
2022年6月9日 |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12。
[133]
|
2020年7月 | |
2020年8月 | |
2020年8月 | 2020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42]
|
2020年 |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第2位。
[77]
|
2021年8月 | |
2021年10月 |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45位。
[85]
|
2022年5月 | |
2022年8月 | |
2022年10月 | |
2023年6月 | |
2023年8月 |
北京大學合作交流
編輯北京大學國際交流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已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典型活動有:孔子學院相關事務、世界名校“大學日”、國際文化節、外國駐華大使演講和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等。
[15]
北京大學國內合作
- 內地合作
- 港澳台交流
- 教育基金會
北大教育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和管理社會各界捐贈的資金,用於北大的發展建設,獎勵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優秀教師,鼓勵資助優秀學生。
北京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北京大學精神傳統
-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核心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 學風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論嚴謹,文史學科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理工學科精益求精、錙銖必較;
- 學術精神
思想自由 兼容幷包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延攬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學就職或任教。蔡元培説:“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44]
- 校慶日
北京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的設計稿豐富和發展而來,標誌中心“北大”二字飽含篆刻風韻,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標誌形似瓦當,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標誌中間部分用陰文,體現了兼容幷蓄、飽滿深厚的內涵;外圈簡潔明瞭,展現了廣博開放、常為新的姿態。
[45]
1917年8月
[130]
,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魯迅先生設計了北大校徽,標誌中心“北大”二字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象徵着學校乃育人之所。
[46]
- 校名
北京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北京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常委、常務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北京大學監察專員 | |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副校長 | |
北京大學歷任領導
姓名+(任期) | 姓名+(任期) |
---|---|
孫家鼐(1898.07-1900) | 胡適(1945.09-1948.12) |
許景澄(1899.07-1900.07) | 湯用彤(1949.05-1951.09) |
張百熙(1902.01-1904.02) | 馬寅初(1951.06-1960.03) |
張亨嘉(1904.02-1906.02) | 陸平(1960.03-1966.06) |
李家駒(1906.02-1907.07) | 周培源(1978.07-1981.03) |
朱益藩(1907.07-1907.12) | 張龍翔(1981.05-1984.03) |
劉廷琛(1907.12-1910.09) | 丁石孫(1984.03-1989.08) |
柯劭愍(1910.09-1911.11) | 吳樹青(1989.08-1996.08) |
勞乃宣(1911.11-1912.02) | 陳佳洱(1996.08-1999.11) |
嚴復(1912.02-1912.10) | 許智宏(1999.11-2008.11) |
何燏時(1912.12-1913.11) | 周其鳳(2008.11-2013.03) |
胡仁源(1913.11-1916.12) | 王恩哥(2013.03-2015.02) |
蔡元培(1916.12-1927.08) | 林建華(2015.02-2018.10) |
蔣夢麟(1930.12-1945.09) | 郝平(2018.10-2022.6)
[105-106]
|
姓名+(任期) |
---|
江隆基(1957.10-1958.09) |
陸平(1957.10-1966.06) |
周林(1977.09-1979.12) |
韓天石(1979.12-1982.09) |
王學珍(1984.03-1991.01) |
汪家鏐(1991.01-1994.07) |
任彥申(1994.07-2000.03) |
王德炳(2000.04-2002.04) |
閔維方(2002.04-2011.08) |
朱善璐(2011.08-2016.12) |
郝平(2016.12-2018.10) |
邱水平(2018.10-2022.6)
[105-106]
|
北京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歷史名人共計217位,選自北京大學校史館傑出人物展覽,主要包括百年來北京大學(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中對人民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重大貢獻的革命者,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有重大建樹的學術先輩、教育家,20世紀50年代評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該校教師中的一級教授,以及“諾貝爾獎”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00-2001年度)。
[48]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 |||
- | |||
科學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 | |||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
徐光憲
[156]
|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 |||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 | |||
王亞平
[82-83]
| - | - | - |
- 參考資料
-
- 1. 北大概況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7-19]
- 2. 北京大學章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 北京大學百年校史陳列展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4. 北大史苑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5. 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引用日期2020-01-03]
- 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印發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04-19[引用日期2020-04-06]
- 7. 北京大學加入“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 邱水平擔任共同理事長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0-08-14]
- 8. 大水法供水之謎終於破解!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成立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10-19]
- 9. 科研機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22]
- 10. 科研成果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22]
- 11. 本館介紹 .北京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18-12-22]
- 12. 考古博物館簡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13. 地質博物館簡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14. 學術期刊 .北京大學期刊網[引用日期2018-12-22]
- 15. 合作交流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16. 統計數據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27]
- 17. 師資隊伍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0]
- 18. 學部與院系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0]
- 19. 招生簡章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12-29]
- 20. 北京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 .北京大學.2022-07-05[引用日期2022-11-12]
- 21. 研究生院概況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0]
- 2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 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23. 國家重點學科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24.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學位網[引用日期2018-12-31]
- 25. 本科教務信息公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0]
- 26.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27.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28. 高校特色專業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18-12-30]
- 29.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07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0.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08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1.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09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2.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10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3. 國家級精品課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0]
- 34.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31]
- 35. 教育部公佈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9-19]
- 36. 留學申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37. 繼續教育部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38. 職能部門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0-11-15]
- 39. 中國大陸高校首次包攬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行榜前兩名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0-06-05]
- 40.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出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15]
- 41.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佈 內地六所高校躋身世界百強 - 教育 - 新京報網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0-08-15]
- 42. 俄2020年國際大學排名出爐!中國122所高校入圍,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9-29]
- 43. 我校與香港大學合作概況 .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引用日期2019-11-21]
- 44.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八:精神傳統篇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45. 標識系統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0-03-07]
- 46. 歷史印記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47. 標識系統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0-03-07]
- 48. 歷史名人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31]
- 49. 歷任領導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12-21]
- 50.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51.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訪問北大並簽署合作協議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3-29]
- 52. Dual Degree Programmes .香港中文大學[引用日期2021-03-29]
- 53. 香港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法學雙學士學位課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3-29]
- 54. 國士無雙!習近平親自為北大校友鍾南山頒授“共和國勳章” .北京大學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3-29]
- 55. 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揭牌 聚焦航空領域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4-02]
- 56. 日本無條件投降70週年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4-11]
- 57. 朱松純領銜!北大清華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開啓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4-26]
- 58. 47秒丨北京大學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 .閃電新聞[引用日期2021-05-03]
- 59. 香港大學 .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5-05]
- 60. 香港中文大學 .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5-05]
- 61. 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成立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5-07]
- 62. 北京大學獲批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5-14]
- 63.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未來 技術學院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5-26]
- 64. 關於全國“兩優一先”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6-09]
- 65. 安徽大學名列其中 .安徽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66. (受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決定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6-30]
- 67. 北京大學成立集成電路學院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7-15]
- 68. “未來技術學院”學點啥? .中華全國學聯[引用日期2021-07-17]
- 69. 北大昌平新校區9月6日正式啓用,計算機係為首批入駐單位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08-29]
- 70. 定了!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9月6日正式啓用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29]
- 71. 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簡介 .北京大學昌平校區[引用日期2021-08-29]
- 72. 北大戰略支持吉利學院落户成都 .中華工商時報[引用日期2021-08-29]
- 73. 關於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入選名單的公示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10]
- 74. 教育部關於實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17]
- 75. 校領導赴昌平新校區調研新學期開學工作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9-20]
- 76. “三項大學使命”MosIUR第五次發佈!南京大學內地高校第四 .揚子晚報[引用日期2021-09-22]
- 77. 【軟科排名】-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引用日期2021-09-25]
- 78. 14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在浙江烏鎮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9-27]
- 79. 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公佈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中央網信辦[引用日期2021-10-01]
- 80. 北京大學蘭園書院正式啓動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10-08]
- 81. 國家教材委員會關於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獎勵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10-12]
- 82. 今起,北大學子王亞平太空出差半年! .微信[引用日期2021-10-16]
- 83. 北大學子王亞平將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0-19]
- 84. 北大官宣成立計算機學院!楊芙清院士任名譽院長 .教育部評估中心[引用日期2021-10-25]
- 85. 2022 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院校排名發佈|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留學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21-10-26]
- 86. 浙江21所!教育部部署“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 .澎湃浙江[引用日期2021-11-03]
- 87. 【老照片中的北大校史(一)】京師大學堂時期(1898—1912)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1-11-17]
- 88. 2021新增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盤點!吉大、北航表現出色 .微信[引用日期2021-11-21]
- 89. 中俄數學中心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1-29]
- 90. 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11-29]
- 91. 北京大學成立智能學院,人工智能專家朱松純任院長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1-30]
- 92. 成員 .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官網[引用日期2021-12-13]
- 93. 2021年首都高等學校游泳冠軍賽(線上比賽)舉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2-20]
- 94. 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名單(100個)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12-23]
- 95. 可免高考!北大啓動“物理卓越計劃”招生 .北京日報.2022-01-29[引用日期2022-01-29]
- 96.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2-14]
- 97. 1950年3月17日毛澤東為北京大學新校徽題字 .北京大學檔案館[引用日期2022-03-20]
- 9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24號(北京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4-04]
- 99. 提升教育質量的執着追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4-04]
- 100.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表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和突出貢獻個人的決定(2) .新華社-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8]
- 101. 北京大學:研討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 成立國家安全學系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4-23]
- 102. 2022年ABC中國大學排名發佈 .百家號中國網[引用日期2022-05-19]
- 103. Know Beida via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5-24]
- 104. “C9聯盟”高校名單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05-28]
- 105. 郝平同志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龔旗煌同志任校長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6-17]
- 106. 邱水平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郝平任北京大學校長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6-18]
- 107. 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 global universities list 2021 .英國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6-26]
- 108.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在京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7-03]
- 109.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勇立潮頭謀發展 .北京大學醫學部[引用日期2022-07-03]
- 110. 北京大學(醫學部) .百度地圖[引用日期2022-07-03]
- 111. 聯繫我們 .北京大學昌平校區管理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7-03]
- 112. 聯繫我們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22-07-04]
- 113. 我國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納入國際標準--文旅·體育--人民網 .人民網.2022-07-11
- 114. 現任領導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7-31]
- 115. 北大校園入選“全球典型案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8-03]
- 116. 重磅發佈!2021—2022年度中國大學官微百強 .澎湃.2022-08-09[引用日期2022-08-09]
- 117. 四川大學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2-08-13]
- 118. 清北、浙大躋身全球學術50強,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佈 .百家號.2022-08-15
- 119. 唯一中國高校!僅有的中國案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9-15]
- 120. 全球數學競賽,北大第一!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9-27]
- 121. 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成立,陳平原教授任所長 .百家號.2022-09-27
- 122. Peking University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引用日期2022-10-13]
- 123.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公佈!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前100名 .魯網[引用日期2022-10-16]
- 124. 校園地圖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引用日期2022-10-26]
- 125.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辦事處政府信息公開平台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辦事處[引用日期2022-10-30]
- 126.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工程竣工 助力全景“看見”疾病發生 .新華社.2022-11-03
- 127. 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北京大學超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亞洲第一 | 榜一 .澎湃.2022-11-10[引用日期2022-11-10]
- 128.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11-12]
- 129. 認識丨北大標識:北京大學校徽 .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微信[引用日期2022-11-16]
- 130. 黃喬生: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1-16]
- 131. (兩會受權發佈)國務院副總理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12-09]
- 132.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12-28]
- 133. 最新!2023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3-01-02]
- 134. 北京大學2022年基本數據 .北京大學信息公開網[引用日期2023-01-03]
- 135.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揭牌 - 河北日報-12版:地方新聞·秦皇島-2023年01月10日 .河北日報.2023-01-10[引用日期2023-01-10]
- 136. 盤點中國高校題名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3-01-29]
- 137. 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1-30]
- 138. 辛亥革命與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 .福州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2-03]
- 139. 北京大學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培養多學科交叉“雙碳”人才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3-15]
- 140. 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佈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3-03-30]
- 141. 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簡介 .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引用日期2023-04-02]
- 142. 中國科大等七所高校發起組建國際傳播學會中國理事會-中國科大新聞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站[引用日期2023-04-03]
- 143. 田正平,陳玉玲.國民政府初期對北平高等教育的整頓——以北平大學為中心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1):91-99.
- 144. 剛剛成立的“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它有哪些關鍵詞? .澎湃.2023-04-08
- 145. 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揭牌:聚焦生物技術領域難題 .新浪網.2023-04-13
- 146.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4-21]
- 147.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3-04-21]
- 148. 北京大學章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21]
- 149. 北京大學迎125週年校慶!校友“燕歸園”重温舊時光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08]
- 150. 中俄成立大學聯盟 深化高校間實質性交流 .中國一帶一路網[引用日期2023-05-09]
- 151. 北大清華浙大等九校建立聯盟 互認本科課程學分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09]
- 152. 1898年7月3日 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成立 .視頻中國[引用日期2023-05-09]
- 153. 北京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23-05-11]
- 154. 40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名單公佈 中山大學在列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29]
- 155. 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2023-06-17
- 156. 歷史名人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6-26]
- 157. 2024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北京大學第17位,清華大學位列第25位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3-06-28]
- 158. 北京大學上海臨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大洋網.2023-07-17[引用日期2023-07-17]
- 159. 教育部關於批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2023-07-24[引用日期2023-07-26]
- 160. FISU世界學術大會閉幕 發佈《成都宣言》 .科技日報.2023-08-01[引用日期2023-08-01]
- 161. 北京大學獲批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暴露與健康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2023-07-31[引用日期2023-08-01]
- 162. 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佈,清華大學全球第22,上海兩高校穩居全球百強 .文匯報.2023-08-15[引用日期2023-08-15]
- 163. 北大第一學期順利過關 鄧琳琳:選男友看緣分 .騰訊新聞[引用日期2023-08-17]
- 164.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65.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66.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67.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68.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69. 魏坤琳 -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5]
- 170. 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科學研究部[引用日期2023-09-11]
- 171. 其他省部級研究基地 .北京大學科學研究部[引用日期2023-09-1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