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

鎖定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創辦之初為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146]  。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1] 
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中國共產黨最初的重要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146]  [186] 
中文名
北京大學
外文名
Peking University [2] 
簡    稱
北大、PKU、Beida [103] 
創辦時間
1898年7月3日 [152]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1]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1998年)
211工程(1995年)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09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1998年)
211工程(1995年)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09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06年)
全國重點大學(1954年) [99]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2020年)
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2017年) [90]  [150] 
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
九校聯盟(C9)(2009年) [151]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2018年) [108] 
亞洲大學生集體行動交流計劃(2011年)
FISU健康校園鉑金認證(2021年2月) [173]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6月) [174] 
亞洲大學聯盟 [175] 
中日大學校長論壇(發起機構) [177] 
東亞四國大學校長論壇(BESETOHA) [177]  收起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
郝平(黨委書記) [106] 
龔旗煌(校長) [105] 
專職院士數
9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34] 
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34] 
3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34] 
本科專業
12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
博士後
流動站47個
院系設置
理學部、信息與工程科學部、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等
校慶日
5月4日 [2]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主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醫學部) [110] 
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昌平新校區) [111]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西山口村(昌平校區) [111]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麗水路深圳大學城北大校區(深圳研究生院) [112]  [125]  展開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主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醫學部) [110] 
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昌平新校區) [111]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西山口村(昌平校區) [111]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麗水路深圳大學城北大校區(深圳研究生院) [112]  [125] 
北京市大興工業開發區金苑路24號(大興校區) [124]  收起
院校代碼
10001
主要獎項
199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特別榮譽獎2項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6篇(截至2018年底)
知名校友
李克強
朱自清
屠呦呦
鍾南山
李彥宏 展開
知名教師
孫熙國 [164] 
顧海良 [165] 
郇慶治 [166] 
宇文利 [167] 
楊柳新 [168]  展開
知名教師
孫熙國 [164] 
顧海良 [165] 
郇慶治 [166] 
宇文利 [167] 
楊柳新 [168] 
魏坤琳 [169]  收起
佔地面積
約 4127 畝 [134] 
直屬院系
55個 [134] 
國家一流學科
49個 [134] 
博士生導師
3300個 [134] 
圖書館藏書
837.5298萬冊 [134] 
全球前1%的學科
22個 [134] 

北京大學歷史沿革

北京大學晚清時期

  • 京師大學堂(1898-1912)
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並任命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京師大學堂匾 京師大學堂匾
古代中國曾創立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等國家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既是中華文脈和教育傳統的傳承者,也標誌着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京師大學堂的建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近代由中央政府直接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對建立中國現代學制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1]  成立之初,行使雙重職能,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轄各省學堂。 [87]  京師大學堂改革舊式科舉制度,制訂新的學制章程,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教學內容強調“中體西用”、“中西並重”。
中國的中央官學 中國的中央官學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8月3日,清政府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張百熙為主持制定《欽定大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由政府頒佈的全面系統的學制章程。 [87]  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根據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 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7年京師大學堂首屆畢業典禮頒發的畢業文憑 1907年京師大學堂首屆畢業典禮頒發的畢業文憑
1905年,國子監停辦時,一批未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科的詩經、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科的農學,中國近代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 [1]  [3-4]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1月26日,任命勞乃宣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僅過一個月,他就託病請假,並報告學部:學校無法上課,只得遣散學生,暫行停辦。 [138] 

北京大學民國時期

  • 國立北京大學——民國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3日,中國政府頒令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總監督改稱大學校校長,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經過輾轉的合併和重建,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因此北大的校慶日也被定在了5月4日這天。 [149]  嚴復出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力圖按照近代學術體系和世界高等教育通行模式來整頓學校課程,將“經科”併入“文科”,將“格致科”改為“理科”,開設介紹西方新學的課程,重新聘用教職員,規定教員必須專職教學。7月,教育部以經費困難等為由,欲停辦北大。嚴復即向教育部寫了《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説帖》和《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説帖》,申述北京大學不應停辦的理由,強調大學具有“保存一切高尚之學術,以崇國家之文化”的使命,“理應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當年10月,嚴復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13年9月,教育部又令北大併入天津北洋大學。何燏時校長呈文反對,北大畢業同學會也上書大總統申述,迫使當局收回成命。 [137] 
首任校長-嚴復 首任校長-嚴復
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馬敍倫陶孟和馮祖荀何育傑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學任教。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這十年,被視為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説,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蔡元培校長 蔡元培校長
1、教授治校管理體制
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對北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鍾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啓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知名學者還有黃節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後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隨後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2、教學改革
蔡元培力圖將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併入法科,把工科併入北洋大學
首批進入北大旁聽的三名女生 首批進入北大旁聽的三名女生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設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養研究生。這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研究所。
1918年,他創立《北京大學月報》,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蔡元培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邀請約翰·杜威伯特蘭·羅素、班樂衞、馬克斯·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講學。
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於科,並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蔡元培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
1920年,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並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
3、五四運動策源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隨後舉行示威遊行。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任遊行隊伍總指揮。集會宣讀了北大學生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界宣言》,遊行中散發了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遊行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羣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簽署凡爾賽和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五四運動後,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系統地接受、傳播、實踐馬克思主義,北大成為中國研究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0年8月,陳獨秀創建上海共產黨小組。1920年10月,李大釗創立北京共產黨小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中國53名中共黨員有21名是北大師生、校友。
五四時期北京大學學生遊行隊伍 五四時期北京大學學生遊行隊伍
  • 國立北京大學——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至1929年間,北大處於動盪之中,並遭到摧殘。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後,於1927年宣佈取消北大,與北京其他八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 [143]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大宣佈自行復校,國民政府於8月6日恢復國立北京大學。
1930年,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蔣夢麟開始執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職。蔣夢麟改革北京大學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針“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改評議會為校務委員會
蔣夢麟校長 蔣夢麟校長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築,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的改善。
1932年6月,北京大學實行學院制,設文、理、法三個學院,胡適、劉樹杞周炳琳分別出任院長。
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於全國高校前列。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7—1946)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9月,北京大學奉國民政府令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46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1946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範五個學院,26個系。5月4日,國立西南聯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並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辦學條件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儘管條件艱苦,國立西南聯大辦學九年間本專科、研究生畢業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其中90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抗日戰爭勝利。 [56]  由於交通條件困難、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繕,國立西南聯大繼續辦學一年。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辦結業典禮,聯大宣告結束。
  • 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
1946年7月,胡適先生由美返國,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長,致力於北大之全面復興,“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雙十節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禮堂舉行復校開學典禮。北大聘任湯用彤為文學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長,馬文昭為醫學院長,俞大紱為農學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長,樊際昌為教務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秘書長,設33個學系(其中醫學系下設18科)、兩個專修科及獨立的文科研究所。據1946年12月的統計,北大有註冊學生3420人。復員後,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農學院處於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盪未能實現。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大學之首。
胡適校長 胡適校長
1948年11月,北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國民政府原本計劃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學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適校長離平南遷,由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但表示“我雖在遠,決不忘掉北大”。 [1]  [3-4] 
復員北平開學典禮 復員北平開學典禮

北京大學建國後

  • 北京大學——建國後至“文革”前(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馬寅初校長 馬寅初校長
1950年3月,毛澤東同志應北京大學師生的請求為北京大學題寫了校徽。 [136]  1952年,政府仿效蘇聯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的部分師資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校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北大工學院併入清華大學;北大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北大地質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係科,組建了北京地質學院;北大學法律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遷校址於原燕京大學校址,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科學者雲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的紮實基礎。
院系調整後,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1960年重建政治學系。
1954年,北京大學入選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99] 
1955年,為了儘快建立中國的核工業體系,北大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養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並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1966年的統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的畢業生有百餘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
由於政治活動頻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擾。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表後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餘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學開始在陝西漢中建設新的校區(時稱“653工程”)。
  • 北京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開帷幕。在康生的策劃授意下,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於5月25日貼出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攻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北大校長兼黨委書記陸平、北大黨委副書記彭佩雲,指責三人“破壞文化大革命”,走“反對黨中央、反對毛澤東思想修正主義路線”。該大字報曾遭到北大廣大師生的反對,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發了大字報。6月,改組後的北京市委宣佈撤銷陸平、彭佩雲的職務,設工作組代行北大黨委職權。7月,北京市委撤銷北大工作組,江青點名要求聶元梓籌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簡稱“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聶元梓執掌大權。聶元梓被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之一。
北京大學文革大字報 北京大學文革大字報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大被稱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的很多幹部、教師被打成“黑幫分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殘酷迫害。據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大學有冤假錯案1000多宗,400餘户被抄家,知名學者饒毓泰翦伯贊俞大絪在內的60餘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設立“監改大院”(也稱“黑幫大院”,俗稱“牛棚”),關押幹部、教師218人,對其進行迫害。1969年,七千餘名北大師生被下放鯉魚洲(位於江西南昌,是血吸蟲疫區)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後,北大開始採取“羣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方法招收工農兵學員。第一屆入學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總校1676名,漢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50機 150機
1973年8月,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和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在北大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簡稱150機)。
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啓用。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後(1976~)
1976年10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內亂。在鄧小平同志等領導的支持下,北京大學恢復了學校秩序,並於1978年春迎來了“文革”後第一批經高考錄取的大學生。
北大師生參與國慶35週年慶典 北大師生參與國慶35週年慶典
1979年,成立力學系。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1983年,考古學專業從歷史學系分出獨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選教授任所長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設立了經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79年9月,黨中央為經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平反,並批准教育部任命其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學7000多名師生參加國慶35週年慶典。北大遊行隊伍行至天安門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
1996年10月,北大成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成為國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5月4日,北京大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年校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慶典活動。北大的百年校慶也令世界矚目,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賀信中稱:北京大學是一個名聲顯赫的學術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代表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世界60餘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評價了北京大學百年來形成的學術風氣。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蓋哈爾·卡斯帕爾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們在此相聚一堂。
北京大學100週年校慶 北京大學100週年校慶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脱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
2001年,北大啓動“元培計劃”,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辦學方針,實踐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同年4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5] 
2001-2002年,北京大學先後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環境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2001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2001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2002年2月,時任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院士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現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們譽為“當代畢昇”。
2014年5月,北大啓動“燕京學堂”項目,為來自中國海內外一流大學的學生開設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學位。9月3日,《北京大學章程》正式核准、生效。 [98] 
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1月5日,發佈首次自主設計的北大學位證書,於2016年1月起正式啓用。5月,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7月5日,北京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簽署了《關於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綜合性大學聯盟的共同宣言》,倡議成立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90]  8月29日,學校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舉辦北京大學深圳校區備忘錄。9月20日,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7年2月20日,學校與英國開放大學正式簽約,創辦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牛津校區,成立北京大學牛津中心深圳市牛津創新中心。3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2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成立。12月13日,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成立。
北大書法史兩巨匠沈尹默和李志敏 北大書法史兩巨匠沈尹默和李志敏
2018年4月,入選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5月4日,北京大學在邱德拔體育館召開建校120週年紀念大會。 [1]  [3-4]  [6]  10月24日,北京大學牽頭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是首個非官方非盈利性醫學高等教育與醫學學科建設協作組織。 [108-109] 
2019年2月,北京大學與香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書,合辦法學雙學士學位課程 [53]  ;同月,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在“語言學”及“中國語言及文學”領域合辦本科雙學位項目 [51-52]  。12月,作為理事單位整體加入“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 [7] 
2019年5月 [72]  ,北京大學與北京吉利學院簽署協議,北京大學將利用吉利學院原校址進行辦學,建設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 [71] 
2020年6月29日,中俄數學中心成立。中俄數學中心由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國立大學牽頭,依託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聯合國內相關單位和聖彼得堡大學等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中心建設。 [89] 
2020年9月,北京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大學戰略合作簽約暨北京大學國家藥品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同月,加入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 [8] 
2021年4月2日,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55]  。4月25日,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宣佈,聯手清華大學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進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57]  。4月29日,北京大學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 [58]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成立 [61] 5月,生態環境部同意依託北京大學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臭氧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基礎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氣污染防治團隊在大氣氧化性和臭氧污染防治方面的長期研究。 [62]  [171] 
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
2021年5月,入選教育部辦公廳公佈的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 [63]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 [67] 
2021年7月,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正式揭牌。 [68] 
2021年9月6日,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正式啓用,迎來第一批師生入駐。北大計算機系作為首批單位入駐昌平新校區。 [69]  [75]  昌平新校區是北大近年來建設的第一個真正的大規模新校區,也是學校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 [70]  9月30日,北京大學蘭園書院正式啓動。蘭園書院首任院長由北京大學臨牀腫瘤學院教授、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柯楊擔任。 [80]  10月,北京大學正式官宣成立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意味着北大計算機專業正式由系升級為學院。中科院院士楊芙清任名譽院長。 [84]  11月,北京大學智能學院成立 [91] 
2021年,“北京大學校園自然保護小區”案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大會上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也是全國首個校園自然保護小區。 [115] 
2022年1月28日,北京大學發佈“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招生簡章。獲得“物理卓越計劃”錄取資格的國內學生無需參加高考 [95]  ;2月14日,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96]  ;4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系成立 [101] 5月,入選英國政府“高潛力人才簽證計劃”。 [107]  6月,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發佈了第一輯《“健康校園”最佳實踐》,北京大學作為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唯一一所獲得鉑金認證的中國高校,入選4個案例,成為全球130個案例中僅有的中國案例。 [119]  9月25日,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121]  9月26日,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佈獲獎名單,最終77位獲獎者脱穎而出,其中有35位北大人,總數位居全球高校第一。 [120]  11月,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北京大學超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亞洲第一。 [127] 
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揭牌成立,標誌着秦皇島市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正式建成,對該市衞生健康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35]  3月15日,北京大學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139]  3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七所高校聯合發起成立國際傳播學會。 [142]  中國理事會3月30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佈"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北京大學排名第二。 [140]  4月8日,聯合成立“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 [144]  4月13日,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在成都揭牌 [145]  6月16日,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在鄂爾多斯正式舉行揭牌儀式。 [155]  7月15日,北京大學上海臨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158]  7月,生態環境部同意以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暴露與健康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 [161]  。11月,北京大學表示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180]  12月,北京大學憲法實施研究中心成立。 [183] 
2023年11月23日,北京大學本科招生網公佈數學英才班和“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招生簡章,面向全國選拔符合要求的優秀中學生。 [181] 
20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大會在科教樓陸道培學術報告廳召開 [182]  ;同月,啓動建設臨牀醫學高等研究院 [185] 
北京大學
北大風貌
2024年3月,由北京大學、崑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北京大學崑山概念驗證中心在北京大學揭牌。 [188] 

北京大學辦學條件

北京大學院系專業

  • 學部設置
據2022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下設8個學部〔研究(生)院〕。 [18] 
學部設置名錄
學部名稱
名錄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人口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院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大學藥學院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口腔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第六醫院、深圳醫院、首鋼醫院、國際醫院、濱海醫院
北京大學跨學科類 [132] 
元培學院燕京學堂、先進技術研究院、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分子醫學研究所、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海洋研究院、現代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 專業設置
據2022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共有11個學科門類,涵蓋了48個本科專業門類,開辦了101個本科專業。 [19] 
專業設置名錄
所屬學部
所屬學院
專業大類
專業方向
跨學科類
元培學院
理科試驗班類 / 文科試驗班類
整合科學、政治經濟與哲學、古生物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
(全校教學資源範圍內自由選擇專業)
理學部
數學科學學院
數學類
數學、概率統計、科學與工程計算、信息科學、金融數學
物理學院
物理學類
物理學、大氣與海洋科學
天文學
天體物理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化學類
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地質學類
地質學、地球化學
地球物理學類
地球物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
城市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生態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五年制工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心理學系
心理學
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信息與工程學部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智能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
工學院
工科試驗班類
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能源與資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人文學部
中國語言文學系
中國語言文學類
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
歷史學系
歷史學類
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
考古文博學院
考古學類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建築
藝術學院
藝術學理論類
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哲學系
哲學類
哲學、宗教學、哲學(科技哲學與邏輯學方向)
外國語學院
外語類
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阿拉伯語、朝鮮語(韓國語)、梵語、巴利語、印度尼西亞語、烏爾都語、泰語、菲律賓語
社會科學學部
國際關係學院
國際政治
外交學與外事管理、國際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學
法學院
法學
法學
政府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類
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政策學、城市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社會學系
社會學
社會學、社會工作
光華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類
金融學、金融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
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傳播學類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傳播學
經濟學院
經濟學類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發展經濟學
信息管理系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圖書館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北京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擁有教職工(不包含博士後)21183人;專任教師數7317人,其中,按職稱劃分:正高級2217人,副高級223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5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3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3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7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羣體40個,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3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7人,博士生導師2474人,科研機構人員1161人,附屬醫院教職工10131人。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師資名錄: [16-17]  [88] 
師資代表名錄
類別
名單目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化學部
地學部
信息技術科學部
技術科學部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中國工程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國家級教學名師

北京大學學科建設

  • 授權學科·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
類別
數量
名稱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52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 [20]  [153]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5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等 [19]  [2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7個
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教育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測繪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生物醫學工程、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16] 
  • 重點學科·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
類別
數量
名稱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41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22]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18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 [23]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25個
國民經濟學、基礎心理學、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天體物理、固體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核技術及應用、環境科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腎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骨外,泌尿外)、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企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圖書館學 [23]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3個
亞非語言文學、(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學 [23] 
  • 學科排名
ESI排名
年度區間
學科數量
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
2002-2016
21
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臨牀醫學、數學、地球科學、動植物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社會科學、藥學與毒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精神病學/心理學、經濟學與商學、農業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多學科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
級別
學科名錄
A+
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藝術學理論
A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史、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A-
教育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上表內容來源: [19]  [24] 

北京大學教學建設

  • 本科生培養
1、通識教育課程
北大堅持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理念,把通識教育理念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以“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為目標,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下設人類文明及其傳統、現代社會及其問題、人文/自然與方法三大類課程,涵蓋了62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開設了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與藝術、社會可持續發展六大領域課程,涵蓋了300門通選課。 [19] 
2、專業教育模式
北大尊重學生選擇,構建了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榮譽課程等適合不同志趣學生的多層次跨學科課程體系。各院系梳理凝練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模塊化培養方案,增大研究性學習項目和實踐技能訓練項目的比例;在條件成熟的院系設立“榮譽學士學位”,激勵學生選修更具挑戰性的課程並參與實踐創新。 [19] 
專業教育模式名錄
學科大類培養
元培學院博雅人才培養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本科生按學科大類招生,在完成前兩年基礎課後,在院系和學科大類內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
探索完善元培模式,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和大學基礎教育,在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在學習制度上實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
設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環境等學科專業人才創新培養建設項目,發揮北京大學綜合學科優勢,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各個培養環節建設。
3、自由化的專業選擇&輔修&雙學位
北大鼓勵跨學科專業學習,設立學生自主選修學分,加大非本院系課程比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跨學科學習。強調跨學科的本科教育項目,開設“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古生物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等跨學科專業項目,探索輔修學位申請制和雙學位課程同質化管理,即輔修和雙學位與主修課程採用相同教學和考核標準。
輔修無需申請,在學習年限內修完主修專業同時,完成輔修專業規定的課程及學分即可獲得主修與輔修專業合一的畢業證書。
雙學位需專門申請,在學習年限內修完主修專業同時,完成雙學位專業的課程及學分即可獲得雙學士學位證書。 [19] 
4、日常化的學習生活體驗
北大以發現和探究為中心,實施導師制、本科生科研項目、實驗與實踐課程和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等,鼓勵教師參與本科生“小班課教學”改革、利用慕課等形式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探索,激發學生獲取新知、探索未知的潛能。此外,學校獨立開設實驗課程,向本科生開放科研實驗室,建設“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改造教學樓公共空間、圖書館和校內公共區域,增加互動討論區、交流活動區,促進師生交流。 [19] 
5、質量工程·截至2017年12月
類別
數量
名稱
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6個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 [25]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1個
數學、物理學、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力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 [26]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3個
中文學、歷史學、哲學 [27] 
國家級特色專業
35個
經濟學、西班牙語、非通用語種羣(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梵文、巴利文5個語種)、地質學、核技術、臨牀醫學(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結合)、口腔醫學、法學、阿拉伯語、非通用語種羣(蒙古語、菲律賓語、泰國語、波斯語、西伯萊語等12個語種)、微電子學、軟件工程(設5個專業方向)、臨牀醫學(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結合)、哲學、化學、藥學、保險、信息與計算科學、生物科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城市管理、漢語言文學、考古學、世界歷史、預防醫學、國際政治、地球物理學、地理科學、理論與應用力學、新聞學、環境科學、金融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能源與資源工程、環境工程 [28] 
國家級教學團隊
12個
憲法與行政法教學團隊、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口腔醫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普通化學本科主幹基礎課教學團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田野考古實習教學團隊、國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現代漢語教學團隊、外科創新教學團隊、基礎數學教學團隊、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 [29-32] 
國家級精品課程
90門
分析化學、中國古代史、鄧小平理論、細胞生物學、大氣探測學、電磁學、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現代漢語、法理學、彈性力學、近代國際關係史、普通和無機化學、世界近代史、動物生物學、高等代數、數學物理方法、實驗心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藝術概論、哲學導論、政治學原理、遙感概論、民族與社會、生物化學、大學英語綜合課程、光 學、圖書館學概論、離散數學、中國哲學史、古代漢語、中國現代文學、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刑法學、西方文明史導論、思想道德修養、基礎分子生物學、數理統計、普通物理實驗、變態心理學、藥物化學、口腔正畸學、外科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史、微觀經濟學、保險學原理、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幾何學及其習題、數學分析、近代物理實驗、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導論、醫學免疫學、神經生物學、麻醉與重症醫學、微觀經濟學、鄧小平理論概論、中國歷史地理、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概率論、大學體育、量子力學、力學、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算法、眼科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人體解剖學、行政管理學、線性代數、中國現代文學名著導讀、自然地理學、博弈與社會、田野考古實習、數字邏輯電路與實驗、神經病學、流行病學、藥理學、婦產科學、醫學微生物學、理論語言學、財政學(網絡)、環境科學、生理心理學、軟件工程、兒童口腔醫學、行政管理學、影視批評 [33]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0個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考古實驗實踐教學中心、環境與生態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34] 
6、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北京大學未名學者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2020年9月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35]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類別
名稱
第二批
未名學者大氣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地球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50] 
第三批
未名學者生態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天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心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未名學者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128] 
  • 研究生培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紀初,從1917年沙灘紅樓的研究所,到未名湖畔的研究生院,再到新太陽學生中心,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曆史。1917年,北京大學成立研究所並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餘人。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以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學科建設、導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以改進博士生、留學生的選拔方式為切入點,推動招生制度改革;實施分類指導和彈性學制,激勵學術創新,規範學術行為;改革導師遴選機制,允許多種遴選方式並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跨學科人才培養為契機,推動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的發展。
截至2016年9月,北大有在校研究生26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6000餘人;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學位,77106人碩士學位;共發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6篇。 [21] 
2022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北京大學計劃招生30人。 [86] 
  • 留學生培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每年來北大學習的留學生已經超過7000人次,留學生來北大學習,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申請攻讀本科、碩士或博士等學位項目;也可以申請非學位項目,進修專業課程,補習漢語,從事專題研究,參加預科項目或短期培訓項目,項目名錄包括:本科生項目、碩士生項目、博士生項目、高級進修生項目、普通進修生項目、研究學者項目、預科項目、短期項目等。 [36] 
  • 繼續教育
北大的繼續教育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包括了各類黨政管理幹部培訓、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高校教師和訪問學者進修訪學、考試輔導和海外培訓等。 [37]  設有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38] 

北京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名稱
2021年6月28日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64]  [66] 
2021年6月
入選“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 [65] 
2021年9月
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73]  [79] 
2021年9月7日
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74] 
2021年9月26日
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 [81] 
2021年12月
2021年首都高等學校游泳冠軍賽(線上比賽)順利舉行,北京大學獲得了乙組團體總分第二 [93] 
2021年12月
入選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 [94] 
2022年4月
入選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名單 [100] 
2022年8月
2021—2022年度中國大學官微百強中排名第一 [116] 
2022年8月
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117] 
2023年5月
被設立為“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2023—2025年)” [154] 
2023年7月21日
田剛等申報的《建設世界一流數學人才培養高地——北京大學基礎數學拔尖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被評為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59] 
2023年7月
“FISU健康校園認證” [160] 
2023年9月6日
第二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 [172] 

北京大學社會評價

時間
類別
2020年6月3日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公佈,北京大學位列第二。 [39] 
2022年6月9日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12。 [133] 
2020年7月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2位。 [40] 
2020年8月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第49位。 [41] 
2020年8月
2020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42] 
2020年
2021年8月
2021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76] 
2021年10月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45位。 [85] 
2022年5月
2022年ABC中國大學排名發佈,北京大學位列第2位。 [102] 
2022年8月
位列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34名。 [118] 
2022年10月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佈了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北京大學全球排名第17名,亞洲排名第2名。 [122-123] 
2023年6月
位列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第17位。 [157] 
2023年8月
位列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9位。 [162] 

北京大學學術研究

北京大學科研平台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擁有31個國家級研究機構、93個省部級研究機構和19個校地校企共建機構,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 [9] 
科研平台
類型
數量
詳情
國家級人文社科類機構
1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教育經濟研究所
外國哲學研究所
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治理研究院
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國家研究中心
1
國家重點實驗室
8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分室)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分室) [170]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1
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
國家工程實驗室
3
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3
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婦產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口腔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科研成果

  • 人文社科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1998年以來,北大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1999年)特別榮譽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第二至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一等獎27項、二等獎80項、三等獎100項、普及獎10項;第五至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2014年)特等獎7項、一等獎87項、二等獎188項;合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15項。 [10] 
北京大學博雅塔
  • 自然科學成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2013年,北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此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獲得一等獎數量為高校並列第一;近十年,北大獲得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總數為高校第一。
2013年,北大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5889篇(其中第一作者3360篇)、平均影響因子3.68,其中包括:Science6篇,Nature7篇(Nature子刊38篇),Cell5篇。
2013年,北大共申請專利509項(本部390項、醫學部119項),申請國際專利6項、外國專利9項;獲權專利383項(本部287項、醫學部96項),其中中國專利381項、外國專利2項。 [10] 
2022年7月,由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百餘家國內外單位共同參與推出的AVS3音視頻信源編碼標準,已被正式納入國際數字視頻廣播組織(DVB)核心規範。 [113] 
2024年1月30日消息,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北京大學申請一項名為“半導體制備方法、半導體結構和芯片“,公開號CN117476640A,申請日期為2023年10月 [187] 
  • 科研成果轉化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憑藉每年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項目、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研究項目,產生出一批適合產業化合作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項目庫,內容涵蓋了電子與信息技術、工業製造與機電、能源與環保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與醫藥、化工與新材料等類別;通過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技術諮詢、聯合成立實驗室、共同組建產業化公司等多種形式與企事業單位共同搭建起了科技合作和企業孵化平台;北大每年的科技合作超過500項,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促進行業發展的成果,並且以北大原創技術為基礎孵化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10]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在位於浙江桐鄉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北京大學的“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及系統應用”入選2021年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78] 
2022年11月3日,由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建設的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工程在北京懷柔科學城竣 [126] 

北京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研究知識庫共享設施
1、機構知識庫
北大機構知識庫作為支撐北大學術研究的基礎設施,收集並保存北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與智力成果;為北大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提供系列服務,包括存檔,管理,發佈,檢索和開放共享。 [10] 
2、開放研究數據平台
北大開放研究數據平台以“規範產權保護”為基礎,以“倡導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為宗旨,鼓勵研究數據的發佈(Publish)、發現(Discover)、再利用(Reuse)和再生產(Reproduce),促進研究數據引用(Citation)的實踐和計量,並探索數據長期保存(Preservation),培育和實現跨學科的協同創新。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平台已經收錄了北京大學中國調查數據資料庫(包括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北京社會經濟發展年度調查等)、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可視化與可視分析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學中心等跨學科的開放數據。 [10] 
  • 館藏資源
1、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截至2017年底,北大圖書館總、分館紙質藏書近800餘萬冊,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特色,其中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20萬件,此外還有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如:侯仁之贈書、晚清民國舊報刊等。 [11] 
2、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該博物館收藏有數萬餘件藏品,其中多為中國考古學各時期的典型標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時代不同考古學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銅器、玉器等,還有陶器、錢幣、封泥民俗文物等。這些藏品始於上世紀20年代北京大學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之後陸續彙集了北京大學博物館和燕京大學史前博物館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學從田野考古工作地點獲得的教學標本,中國各文物、考古機構和博物館調撥、贈送的標本,還有中國海內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贈。
此外,“中國考古學教學標本陳列展”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宋遼金元明時期七個部分。 [12] 
3、地質博物館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該館薈萃了1955年北大地質學系恢復建系以來的地學教學標本精華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學標本2000餘件。 [13] 
4、生物標本館
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學者主持建立的生物標本館。該館館藏量接近5萬份。此外,該館尚有少量的日本、朝鮮以及蘇聯時期莫斯科大學贈送的部分標本 [141] 
北大生物標本館 北大生物標本館
  • 學術期刊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擁有社會科學類期刊52種、醫學類期刊20種、人文學類期刊29種、理學類期刊8種、綜合類期刊4種和信息與工程學類期刊1種,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學術期刊: [14] 
期刊收錄概況
期刊名稱
級別
收錄情況
EI
Scopus、EI Compendex、AJ, Abstracts Journal, VINITI (РЖ)、CA, Chemical Abstracts、GR, GeoRef、JST,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JST’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MR, Mathematical Reviews、MSB-S, Mass Spectrometry Bulletin(Supplemental)、SA,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ies (INSPEC)、ZM, Zentrallblatt Math (ZMATH)、ZR, Zoological Record、ProQuest等數據庫收錄
SCI
被美國ISI(科技情報研究所)SCI收錄,每篇文章均被SCI網絡版(ISI Web of SCIENCE)收錄;還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Scopus、《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收錄
中文核心
被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台灣華藝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EI
被E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
CSSCI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收錄
CSSCI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

北京大學學術論壇

北京論壇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由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是以學術和文化為中心的世界級學術性論壇。它創辦於2004年,每年舉辦一次,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主題,致力於推動亞太地區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 [15]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由中國共產黨國務院批准舉辦的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 北京大學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最早的發起方與主辦方之一,從2009年開始承辦,承辦分論壇為“生態教育分論壇”。
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學牽頭,聯合美國聖母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貴州大學等中國國內外十一所大學共同發起的“生態文明國際大學聯盟(GAUSF)”在第六屆論壇上成立。 [15] 

北京大學合作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交流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已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典型活動有:孔子學院相關事務、世界名校“大學日”、國際文化節、外國駐華大使演講和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等。 [15] 

北京大學國內合作

  • 內地合作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已經與浙江省等23個省級地區簽署了省校合作協議,建立學校與中國高校、科研機構、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互動機制並起草相關合作協議。
  • 港澳台交流
北大通過舉辦“國情研習課程”、“社工培訓課程”、“政治經濟文化沙龍”等活動,為港澳台各界提供智力支持,以幫助他們瞭解中華文化,爭取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感。 [15]  [43] 
自1995年起,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輪流舉辦“兩岸三校學生運動友誼賽” ,推動大學體育健身活動的持續發展。 [60] 
2016年,北京大學與香港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華人地區頂尖高校聯盟“松聯盟”,促進學術交流,盼形成亞洲頂尖學術新勢力。 [59] 
  • 教育基金會
北大教育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和管理社會各界捐贈的資金,用於北大的發展建設,獎勵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優秀教師,鼓勵資助優秀學生。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教育基金會每年在學校設立的各類獎教金、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研究基金總數達100多項,受益師生人數達3000餘人次。 [15] 

北京大學文化傳統

北京大學精神傳統

  •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核心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作為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大是這場運動重要的歷史見證者和精神傳承者,五四運動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藴。 [44] 
  • 學風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説勤奮,戰爭年代的北大學子在炮火和硝煙中筆耕不輟,和平年代的圖書館、實驗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北京大學
論嚴謹,文史學科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理工學科精益求精、錙銖必較;
講求實,費孝通深入江村開展社會調查,馬寅初校長“單槍匹馬”堅持“新人口論”的風采猶存;
談創新,北大一直在持續改革中前進,引領着中國高等教育的進步,培養着“引領未來的人”。 [44] 
  • 學術精神
思想自由 兼容幷包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延攬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學就職或任教。蔡元培説:“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44] 
  • 校慶日
北大校慶日為每年5月4日。 [2] 

北京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北京大學校徽魯迅先生的設計稿豐富和發展而來,標誌中心“北大”二字飽含篆刻風韻,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標誌形似瓦當,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標誌中間部分用陰文,體現了兼容幷蓄、飽滿深厚的內涵;外圈簡潔明瞭,展現了廣博開放、常為新的姿態。 [45]  1917年8月 [130]  ,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魯迅先生設計了北大校徽,標誌中心“北大”二字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象徵着學校乃育人之所。 [46] 
不同時期的北大校徽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 [129]
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校徽 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校徽
復員後的北大校徽 復員後的北大校徽 [129]
20世紀80年代的北大校徽 20世紀80年代的北大校徽
2007年後的北大校徽(現行) 2007年後的北大校徽(現行) [129]
  • 校名
1950年3月毛澤東主席為北京大學題寫的校名 1950年3月毛澤東主席為北京大學題寫的校名 [97]
北京大學中文校名為毛澤東同志於1950年3月17日親筆題寫。 [47]  [97] 

北京大學學校領導

北京大學現任領導

黨委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常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北京大學監察專員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黨委常委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信息來源 [114]  [178-179]  [190] 

北京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任期)
姓名+(任期)
孫家鼐(1898.07-1900)
胡適(1945.09-1948.12)
許景澄(1899.07-1900.07)
湯用彤(1949.05-1951.09)
張百熙(1902.01-1904.02)
馬寅初(1951.06-1960.03)
張亨嘉(1904.02-1906.02)
陸平(1960.03-1966.06)
李家駒(1906.02-1907.07)
周培源(1978.07-1981.03)
朱益藩(1907.07-1907.12)
張龍翔(1981.05-1984.03)
劉廷琛(1907.12-1910.09)
丁石孫(1984.03-1989.08)
柯劭愍(1910.09-1911.11)
吳樹青(1989.08-1996.08)
勞乃宣(1911.11-1912.02)
陳佳洱(1996.08-1999.11)
嚴復(1912.02-1912.10)
許智宏(1999.11-2008.11)
何燏時(1912.12-1913.11)
周其鳳(2008.11-2013.03)
胡仁源(1913.11-1916.12)
王恩哥(2013.03-2015.02)
蔡元培(1916.12-1927.08)
林建華(2015.02-2018.10)
蔣夢麟(1930.12-1945.09)
郝平(2018.10-2022.6) [105-106]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任期)
江隆基(1957.10-1958.09)
陸平(1957.10-1966.06)
周林(1977.09-1979.12)
韓天石(1979.12-1982.09)
王學珍(1984.03-1991.01)
汪家鏐(1991.01-1994.07)
任彥申(1994.07-2000.03)
王德炳(2000.04-2002.04)
閔維方(2002.04-2011.08)
朱善璐(2011.08-2016.12)
郝平(2016.12-2018.10)
邱水平(2018.10-2022.6) [105-106] 
(上表內容來源: [49] 

北京大學知名校友

據2018年12月北大官網信息顯示,北大歷史名人共計217位,選自北京大學校史館傑出人物展覽,主要包括百年來北京大學(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中對人民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重大貢獻的革命者,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有重大建樹的學術先輩、教育家,20世紀50年代評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該校教師中的一級教授,以及“諾貝爾獎”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00-2001年度)。 [48] 
歷史名人名錄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
中國共產黨的當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
--
--
參考資料 [176] 
科學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
-
參考資料 [163] 
-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54]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
王亞平 [82-83] 
-
-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