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電影金像獎

鎖定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1]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評選,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在內19個常規獎項和2個榮譽獎項,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64]  [117]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分為兩輪,第一輪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第二輪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以及金像獎14個屬會,和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及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共同選出得獎者 [9]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於2024年4月14日舉行 [69] 
中文名
香港電影金像獎
外文名
Hong Kong Film Awards
創辦時間
1982年
類    型
華語電影獎項
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主辦單位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
頒獎地點
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頒獎週期
每年3月至4月
獎項性質
華語電影三大獎之一
簡    稱
香港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沿革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辦之初

  • 艱難起步
1979年,香港電影界雜誌《電影雙週刊》誕生,雜誌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創作。當時香港電影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卻沒有屬於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官方組織。《電影雙週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一羣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評選 [37] 
1981年11月,在一次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編務會議上,後任《電影雙週刊》總編陳柏生談到每年舉辦的十大華語片、外語片評選時,提議舉辦頒獎禮 [39] 
《父子情》海報 《父子情》海報
1982年3月9日,《電影雙週刊》與中國香港電台在中國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辦首屆金像獎頒獎典禮 [49]  。首屆金像獎未引入提名機制,只設置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五個獎項,另設十大華語片與十大外語片獎 [38]  。最佳影片由方育平執導的電影《父子情》獲得,他本人也因此獲得最佳導演 [49]  。頒獎禮參與人數不多,除惠英紅周潤發外,大多數導演穿着隨便,甚至有人穿短褲和T-shirt上台領獎,被報刊批評不夠莊重 [38] 
《投奔怒海》劇照 《投奔怒海》劇照
1983年開始,金像獎頒獎典禮在電視台轉播 [37]  。第2屆金像獎增加很多技術類獎項,幕後影人工作得到肯定。此外,金像獎也開始建立提名機制,由影評人第一輪投票選出提名名單,然後由電影從業員及影評人組成的評選團進行第二輪評選,評出最終獎項。評選團組成人數由十五至二十人不等 [39]  。《投奔怒海》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新人、最佳編劇等獎項。因這部片在中國內地拍攝,很多人都使用假名,因此不能露面,只能派人代領。麥嘉洪金寶分別憑藉《最佳拍檔》和《提防小手》而共同獲得最佳男主角 [51] 
1985年,《電影雙週刊》獨力主辦第4屆金像獎。該屆金像獎增設最佳男、女配角獎,獎座亦由凋塑家麥顯揚重新設計。由於《似水流年》在中國內地拍攝,工作人員又用假名,於是出現張叔平代章叔屏領獎的鏡頭 [52] 
  • 評選風氣改變
1986年,在第5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警察故事》獲得最佳電影,打破“新浪潮”作品對此獎項的壟斷。《警察故事》在票房與獎項上實現雙豐收,讓金像獎帶有香港電影風向標意味 [40] 
1988年,電影《龍虎風雲》和《監獄風雲》讓林嶺東兩獲最佳導演提名,最後憑《龍虎風雲》獲得最佳導演。林嶺東的獲獎打破文藝片導演對此獎項的壟斷,這也標誌着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風氣改變。從這一屆開始,更多類型片導演走上領獎台,金像獎由此更大範圍地肯定香港優秀電影人才 [41] 
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警察故事》 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警察故事》

香港電影金像獎日臻成熟

  • 評審機制逐漸完善
1989年,第8屆金像獎加入影業協會合辦,香港電影導演會協辦。《電影雙週刊》把主辦權交還電影界,從此金像獎設有籌委會主席,黎筱娉擔任第一位主席。該屆金像獎無資金,籌委會通過尋找贊助和賣版權,與無線把頒獎典禮做得更盛大。在獎項評審上也擴大參與範圍,該屆金像獎邀請84位各行各業的影人來組成第二輪評審團 [41]  。同年開始,金像獎開始和政府展開合作,規模越來越大 [37] 
1990年,香港電影導演會由協辦改為主辦單位之一,這一屆金像獎第二輪評選團人數大幅減少,只有八位影評人和三十位電影人(其中導演佔十三人)。這年議決把獎項頒給一些在電影圈工作多年,又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以後此獎亦成為非常規獎項,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是朱日紅。邀請影圈中人士拍攝宣傳短片亦在這年開始 [53]  。該屆頒獎還設立“十大華語片獎”和“十大外語片獎” [4] 
1991年,梁李少霞擔任第10屆金像獎主席,她堅持將評審制度透明而賽果保密,打破以往很多明星“有獎才到”的頒獎禮文化 [42]  。這年頒獎禮舉辦地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後來該地也成為頒獎禮固定場地 [44] 王家衞執導的電影《阿飛正傳》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五項大獎 [54] 
王家衞執導的電影《阿飛正傳》海報 王家衞執導的電影《阿飛正傳》海報
1992年開始,除原來三個主辦機構,協辦的業內團體增加到五個,金像獎在外間的認受性逐步提高,成為一間具代表性機構 [42] 
1993年,亞視奪得電視播映權 [55]  。12月,正式註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作為一個非牟利團體,靠每年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42] 
199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成立,繼續與亞視合辦。這年起設監製一職,自主節目製作權。黎民偉李小龍鄒文懷司徒安江祖貽獲得特別獎。
1996年開始,吳思遠擔任金像獎主席,他堅持“觀眾第一,獎項第二” [43]  。這年金像獎制定新評獎規則:提名獎(第一輪投票)中最佳影片獎由所有電影從業人員投票選出,其他專業獎項由各電影專業團體分別選出,身兼數職的電影製作人員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獎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輪投票確定最終獲獎的名單 [5] 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女人四十》橫掃六獎,包括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 [56] 
1997年,金像獎重新與無線合作。陳可辛執導的電影《甜蜜蜜》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等9項大獎 [57]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甜蜜蜜》海報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甜蜜蜜》海報
  • 面臨經濟危機
2000年,因千禧年而移師紅館,金像獎得到香港政府電影發展基金撥款二百萬元資助,頒獎禮移師到紅磡體育館舉行。在頒獎禮前,導演王晶質疑金像獎選舉機制,並把矛頭直指吳思遠。此番言論引來吳思遠反駁,從此掛印而去 [45] 
2001年,在吳思遠請辭之後,主席位置懸空,最後由金像獎協會各個屬會投票,將成龍推選為新一任金像獎主席 [45] 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獲得最佳影片,白雪仙獲得終身成就獎 [58] 
2002年,無線因經濟不景氣撤出,台灣東風台打算承包節目,卻臨時反悔,最後香港電台接手。該屆金像獎增設三個獎項,分別是“最佳亞洲電影”“最佳視覺效果”及“傑出青年導演獎” [46]  。周星馳執導的電影《少林足球》獲得七個大獎,包括新設的新晉導演獎 [59] 
2003年,由於非典肆虐,金像獎協會意見存在分歧,辦與不辦各執一詞。在統一意見之後,在4月1日又傳來張國榮去世噩耗,金像獎協會堅持在艱難時刻更不能放棄舉辦。星光大道改為愛心大道,紀念張國榮四大天王攜手同台合唱《當年情》,戰勝非典為香港加油打氣 [46]  。《無間道》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等7個獎項。而《英雄》則幾乎包攬所有技術獎項,所獲獎項也達7項 [61] 
《無間道》香港重映版海報 《無間道》香港重映版海報

香港電影金像獎輝煌過後

  • 中國內地女演員多次封后
2004年開始,金像獎主席改由文雋擔任。為了推廣金像獎,文雋把以往只在場內派發的場刊,改為可以供大眾購買的特刊,特刊裏除豐富文字資料內容吸引讀者,還邀請攝影師夏永康為獲提名的明星拍下獨照及合照,從這一屆開始,金像獎每年都以不同主題來推出特刊 [47] 
2005年適逢中國電影百年,金像獎協會邀請101個電影人,選出100部最佳中國電影,因同分關係,選出103部電影,以1948年中國片《小城之春》得分最高。專業精神獎頒給成龍與餘慕雲 [60]  。周星馳自導自編自演的電影《功夫》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6個獎項,王家衞執導的電影《2046》獲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在內6個獎項 [62] 
2006年,該屆頒獎典禮以明星為噱頭,章子怡、秦海璐范冰冰李冰冰張靜初袁泉等中國內地明星出席。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如果·愛》一舉獲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等6個獎。《龍城歲月》則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四個獎收入囊中 [63] 
2007年,創辦金像獎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宣佈停刊 [48]  。該屆頒獎典禮上,鞏俐憑藉《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最佳女主角,這也是首次由中國內地導演執導的影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50]  。在該屆金像獎之後,陳嘉上接過文雋接力棒,出任金像獎主席 [48] 
2008年,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投名狀》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美術指導等8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斯琴高娃則憑《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連續第四年由非本土明星獲得金像獎影后 [65] 
2005-08年,章子怡、周迅、鞏俐、斯琴高娃獲最佳女主角
2010年,陳德森執導的電影《十月圍城》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等15個獎項提名,共19人獲得提名,刷新一部影片在歷屆金像獎中獲得提名最多的紀錄 [66] 
2012年,“最佳亞洲電影獎”更名“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旨在表彰當年在整個華語電影體系內做出優秀貢獻的內地和台灣影片 [6] 
2014年,王家衞執導的電影《一代宗師》收穫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2個獎項,刷新一部電影在金像獎上獲獎最多的紀錄 [67] 
2015年起,爾冬升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 [72] 
2016年,翁子光自編自導的電影《踏血尋梅》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獎,成為香港金像獎歷史上第一部橫掃所有五大表演獎(帝后+男女配角+新人)的電影。此外,《踏血尋梅》主演春夏順利封后,這也是中國內地女演員連續第三年包攬該獎項 [68] 
2016年,《踏血尋梅》獲得所有五大表演獎 2016年,《踏血尋梅》獲得所有五大表演獎
  • 延期舉辦
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新冠肺炎疫情宣佈取消實體頒獎禮,獲獎名單由爾冬升線上頒發,同時“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更名“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獎” [2] 
2022年,順延一年舉行的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九展匯星舉行頒獎典禮 [118]  。2020年及2021年年度符合金像獎參選資格的電影,於2022年首季合併進行投票及頒獎儀式 [64] 
2023年4月16日,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這也是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的首屆金像獎 [119]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文化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名稱

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取名為“金像獎”,從一開始就展示創辦者對這個活動的眼界和雄心,寄希望成為華語影壇自己的奧斯卡 [7]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宗旨

香港電影金像獎成立的目的,是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廣香港製作的電影,表揚本地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 [35]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題音樂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主題音樂,由作曲家、電影配樂家、歌手盧冠廷創作,自第15屆開始沿用至今。在此之前,金像獎沒有固定音樂。盧冠廷曾表示,當時一定是有人認定其才華,所以才找他負責作曲。他指金像獎每年都會舉辦,而自己有首作品可以每年都播,因此是一種榮幸。他又曾經透露,金像獎早期常常面對財政壓力,所以他分毫不收為金像獎創作主題曲。直至早年,盧冠廷才收到金像獎協會通知,獲得版權税 [115]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海報

第42屆 第42屆
第41屆 第41屆
第40屆 第40屆
第39屆 第39屆
第38屆 第38屆
第37屆 第37屆
第36屆 第36屆
第35屆 第35屆
第34屆 第34屆
第33屆 第33屆
第32屆 第32屆
第31屆 第31屆
第30屆 第30屆
第29屆 第29屆
第28屆 第28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盃獎座

早期金像獎的獎座頻作變更,最初是一個簡單金屬人型,第2屆獎座是一個高舉星球的男人,第3屆變成藍色水晶方塊,從第4屆開始,獎座變為一個揮着手向前飛奔的肌肉男。為表現人物動態,人物有一前一後兩個腦袋,以流雲般的線條聯接,被港人戲稱為“雙頭怪”。 這個略嫌怪異的獎座讓眾多影人不甚滿意,梁李少霞於是傾力改良,與女星鄭文雅在其家中用石膏試造各款雛型,並得香港藝術家聯盟義助,十易其稿 [42]  ,最後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積極充滿嚮往感的女神造型,併為獎座命名為《星光榮耀》 [49]  。由於第一個款獎座模型是從鄭文雅那裏得來,江湖上出現女神像以鄭文雅的身型為藍本的傳聞 [42] 
首屆獎盃造型 首屆獎盃造型
第3屆獎盃造型 第3屆獎盃造型
第4屆獎盃造型 第4屆獎盃造型
現獎盃造型 現獎盃造型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設置

類別
獎項
備註
影片類
最佳電影
1982年設置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2002年設置“最佳亞洲電影”
2012年更名為“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2020年更名為“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個人類
最佳導演
1982年設置
最佳編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1985年設置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1983年設置“最有前途新人”
1984年更名為“最佳新人”
1990年更名
最佳攝影
1983年設置
最佳剪接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1993年設置
最佳動作設計
1983年設置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2001年設置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1983年設置
最佳音響效果
1998年設置
最佳視覺效果
2002年設置
新晉導演
2004年設置
非常設獎項
終身成就獎
1990年設置
專業精神獎
以上“獎項設置”統計截至2024年 [8]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規則

香港電影金像獎參選資格

  • 影片參選資格
凡於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香港作首輪公開售票放映,連續七天內於五十個座位以上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注一)上映不少於五場的香港電影(注二),影片長度六十分鐘或以上,並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注三),均自動獲資格參選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注一)影片必須於本會認可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上映:
  1. 香港戲院商會其下會員的電影院
  2. 康文署轄下常規放映電影的場地,包括:香港大會堂香港文化中心香港電影資料館
  3. 持有香港政府發出有效之戲院牌照,以公開售票作商業及常規電影放映的戲院,並獲本會邀請的戲院。
(注二)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香港電影:
  1. 導演皆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 出品公司(最少一間)是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3. 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主創人員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每個工作項目只計算一位,依據十五個獎項計算,包括: 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攝影、 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若原創電影歌曲的作曲、填詞及主唱多於一位香港工作人員,亦只會計算其中一位)
(注三)24格或48格漸進式掃描而不小於2048x1080像素的解像度投影,並需符合數碼影院發行電子母帶影像規格 (SMPTE 428-1-2006);如選擇壓縮母帶,必須符合ISO/IEC 15444-1 (JPEG 2000)規格,視頻及音頻格式必須符合商業數碼影院播放規格。
  • 獎項參選資格
一、最佳新演員參選人,須於參選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參演任何電影;其參選的電影可多於一部,須屬本屆參選年度的香港電影;最佳新演員候選人能以一部電影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獎項。如有任何爭議,將交由金像獎董事局作最後決定。
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參選人,須專為該部影片全新創作及撰寫的音樂。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參選人提交音樂清單(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音樂作品通告,以確認原創性。如參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參選資格的權利。
三、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參選人,須為該部影片而全新創作及撰寫(包括曲、詞),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參選人提交音樂清單(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音樂作品通告,以確認原創性。如參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參選資格的權利。
四、最佳音響效果的定義乃就影片中一切發聲的環節及步驟,範圍包括配音/現場收音、音效、配樂、光學部份以及最後混音的結果作一整體評價。參選人必須是直接負責該影片音響效果的主創人員,須由出品人、監製或導演根據個人貢獻提供名單,人數不可超過四位。
五、最佳視覺效果是就影片中的視覺特技效果作一整體評價,包括於製作時採用的電腦加工合成程序,及現場拍攝(i)爆破(ii)模型及機械特技。參選人必須是直接負責該影片視覺特技效果的主創人員,須由出品人、監製或導演根據個人貢獻提供名單,人數不可超過四位。
六、最佳亞洲華語電影,凡於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香港作首輪公開售票放映,連續七天內於五十個座位以上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注一)上映不少於五場的華語電影(不包括香港電影),影片長度六十分鐘或以上,並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注三),均自動獲資格參選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競逐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獎項。參選電影的語言及出品地區必須符合以下兩項條件:
1. 該片使用的語言二分之一以上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影片若無對白則以原片中的字幕對白是否中文為準則,動畫則以影片原產地的配音語言是否華語為準則。
2. 出品公司必須有一間為亞洲地區的合法註冊公司,或發行公司有一間香港的合法註冊公司,並須以出品或發行身份記名於該片片頭或片尾字幕中。亞洲地區乃根據聯合國官方網頁上所認可的定義。
七、新晉導演獎參選資格:
1. 參選人必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無年齡限制;
2. 參選人必須是參選電影的唯一導演;
3. 參選電影必須是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內在香港作首輪放映的電影,且完全符合以下放映條件:
(a)公開售票放映;
(b)連續七天內於五十個座位以上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注一)上映不少於五場;
(c)片長六十分鐘或以上;
(d) 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 (注三)
4. 參選人執導之電影,以兩部為上限(包括參選作品,或曾於任何地方上映並符合第3項中的放映條件,均被計算在內)。個人導演作一部計算,合導電影不能參選,但作半部計算;
5. 參選人在該參選年度之前從未獲得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或新晉導演獎項 [9]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方法

  • 第一輪評選
  1.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佔第一輪總積分50%。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2.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獲本會確認接納其申請之人士。
  3.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共120人)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4. 每個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5. 如在提名名單內發現有不符合資格的候選者,其提名資格會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最高者補上。
  6.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不能以金像獎選民身份在第一輪中投票,亦不可重疊為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但可於第二輪以屬會會員身份投票。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一輪投票票份及積分百分比
第一輪投票:提名名單(100%)
獎項/輪選票份
金像獎選民票份
專業評審團票份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最佳攝影
最佳剪接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動作設計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最佳音響效果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50%
50%
新晉導演
由香港電影導演會會員 +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 (只限影評人、電影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界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提名名單
  • 第二輪評選
  1. 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共75人),以及金像獎14個屬會,和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及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共同選出得獎者。
  2. 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共70位電影工作者和電影相關專業人士,以及5位非香港電影從業員的電影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可於第一輪投票時以金像獎選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屬會會員身份於第二輪投票。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佔第二輪投票總積分55%。
  3. 金像獎14個屬會,以及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和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可於第二輪中投選其專業獎項(佔總積分25%)及其他獎項(佔總積分20%),所有會員可以用多於一個會藉投票,但每個獎項只能投選一次,詳情請看下列附表。
  4. 若有任何第二輪專業評審榮獲提名,包括入圍最佳電影及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出品人(包括聯合出品人等)、監製(包括聯合監製、執行監製等)、攝製及發行範疇者,則會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另行邀請相同界別的電影工作者代替其評審職位。
  5. 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為得獎者。若在同一獎項中有兩名候選者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該兩名候選者可一起獲得該獎項;若超過兩名候選者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則會以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中最高分者獲得該獎項。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二輪投票票份及積分百分比
第二輪投票:投選得獎名單
獎項/輪選票份
金像獎屬會會員及電影協會專業票份
金像獎其餘屬會及電影協會會員票份
專業評審團票份
(共75人)
總積分
最佳導演
新晉導演
最佳視覺效果
香港電影導演會
25%
20%
55%
100%
最佳編劇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香港演藝人協會
最佳攝影
最佳視覺效果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最佳動作設計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視覺效果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最佳剪接
最佳視覺效果
香港電影剪輯協會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音響效果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最佳視覺效果
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音響效果
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
最佳電影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由金像獎14個屬會及電影協會會員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
45%
55%
100%
①金像獎14個屬會包括: 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商協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②電影協會包括: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
亞洲華語電影評選方法:
第一輪投票: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每人可投選一部亞洲華語電影,票份各佔第一輪總積分的50%。得票最高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第二輪投票:
由金像獎14個屬會,以及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和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佔總積分45%)、及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佔總積分55%),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得獎者,得票最高者為得獎者。若有兩名候選影片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則會以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中最高分者獲得該獎項。
新晉導演評選方法:
第一輪投票:
由香港電影導演會會員及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 (只限影評人、電影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界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提名名單;
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可增加至四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兩個。
若該年度合資格參選此獎項的人數達十二位或以上,獎項提名將增加至五人,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佔總積分55%)、導演會會員投票(佔總積分25%),金像獎14個屬會,以及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和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投票(佔總積分20%)。若有兩名候選者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則會以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中最高分者獲得該獎項。
注:以上為2024年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參選資格及評選規則 [9]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回顧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司儀主題

年份
歷屆香港金像獎
司儀
頒獎禮主題
致敬榮譽
2024
/
/
(終身成就獎)
2023
/
/
(終身成就獎)
(專業精神獎)
2022
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
(終身成就獎)
(專業精神獎)
2020
/
/
2019
Keep Rolling
(終身成就獎)
(專業精神獎)
元彪、柯呈雄
(中國電影世界榮耀之星)
2018
青春常駐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17
戲法萬千
(終身成就獎)
(專業精神獎)
2016
童聲同戲
(終身成就獎)
(專業精神獎)
2015
電影狂想曲
(專業精神獎)
2014
時代光影
(終身成就獎)
2013
向“菲林”致敬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12
電影新勢力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11
(紅地毯司儀)
(衣着獎司儀)
/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10
/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09
谷德昭謝安琪、何韻詩
港片100年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08
/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07
薪火相傳
承先啓後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06
/
/
2005
/
(專業精神獎)
(中國電影世界光輝之星)
2004
/
(專業精神獎)
(演藝光輝永恆大獎)
2003
/
(專業精神獎)
2002
/
(終身成就獎)
2001
/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2000
/
/
1999
/
/
1998
/
(專業精神獎)
1997
/
/
1996
/
/
1995
/
(終身成就獎)
(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
1994
/
(專業精神獎)
1993
/
(中聯電影發起人紀念獎)
1992
/
(專業精神獎)
1991
/
(專業精神獎)
1990
/
(專業精神獎)
1989
/
/
1988
/
/
1987
/
/
1986
/
/
1985
/
/
1984
/
/
1983
/
/
1982
伍家廉、詹小萍
/
/
以上信息來源 [3]  [10-12]  [28-32]  [34] 
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部分)
第42屆得主洪金寶 第42屆得主洪金寶
第41屆得主胡楓 第41屆得主胡楓
第40屆得主許冠文 第40屆得主許冠文
第38屆得主謝賢 第38屆得主謝賢
第37屆得主楚原 第37屆得主楚原
第31屆得主倪匡 第31屆得主倪匡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獲獎名單

年份
屆次
獲獎名單
2024
第42屆
最佳影片:《毒舌律師
最佳導演:鄭保瑞命案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金手指
最佳女主角:餘香凝白日之下
最佳男配角:姜大衞白日之下
最佳女配角:梁雍婷白日之下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泰迪羅賓、戴偉《4拍4家族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填詞魂》(出自電影《填詞L》)
最佳剪接(輯):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命案
最佳音響效果:Nopawat Likitwong《金手指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爆裂點
最佳編劇:游乃海李春暉命案
最佳攝影:潘耀明金手指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文念中金手指
最佳美術指導:林子僑金手指
最佳視覺效果:黃智力潘志恆金手指
最佳新晉導演:卓亦謙年少日記
最佳新演員:謝詠欣但願人長久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周處除三害
終身成就獎:洪金寶
專業精神獎:唐萍
2023
第41屆
最佳電影:《給十九歲的我》
最佳導演:韋家輝神探大戰
最佳編劇:韋家輝陳偉斌、麥天樞《神探大戰
最佳男主角:劉青雲神探大戰
最佳女主角:鄭秀文流水落花
最佳男配角:許冠文風再起時
最佳女配角:王菀之還是覺得你最好
最佳新演員:林諾白日青春
最佳攝影:鄭兆強神探大戰
最佳剪接:李謙明張釗石繕滎正義迴廊
最佳美術指導:雷楚雄黃敏軒風再起時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郭淑敏風再起時
最佳動作設計:黃偉亮明日戰記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黃衍仁窄路微塵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我這樣活了一天》(出自電影《流水落花》)
最佳音響效果:諾帕瓦特·裏基特王遊國樑、薩榮育·拿恩賽、達納拉特·迪蒂羅賈納《明日戰記
最佳視覺效果:鄒志盛梁偉傑郭泰羅慧媚明日戰記
新晉導演:何爵天正義迴廊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
終身成就獎:胡楓
專業精神獎:羅卡石琪
2022
第40屆
最佳電影:《怒火·重案
最佳導演:陳木勝怒火·重案
最佳編劇:歐健兒岑君茜智齒
最佳男主角:謝賢殺出個黃昏
最佳女主角:劉雅瑟智齒
最佳男配角:馮皓揚媽媽的神奇小子
最佳女配角:廖子妤梅豔芳
最佳新演員:王丹妮梅豔芳
最佳攝影:鄭兆強智齒
最佳剪接:彭正熙怒火·重案
最佳美術指導:麥國強王慧茵智齒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葉嘉茵梅豔芳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谷軒昭谷垣健治李忠志怒火·重案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坂本龍一第一爐香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時間的初衷》(出自電影《一秒拳王》)
最佳音響效果:杜篤之吳書瑤梅豔芳
最佳視覺效果:餘國亮林嘉樂梁偉民洪敏詩梅豔芳
新晉導演:陳健朗手卷煙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美國女孩
終身成就獎:許冠文
專業精神獎:周國忠
2020
第39屆
最佳電影:《少年的你
最佳導演:曾國祥少年的你
最佳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少年的你
最佳男主角:太保叔·叔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少年的你
最佳男配角:張達明麥路人
最佳女配角:區嘉雯叔·叔
最佳新演員:易烊千璽少年的你
最佳攝影:餘靜萍少年的你
最佳剪接:張嘉輝葉問4:完結篇
最佳美術指導:張兆康花椒之味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少年的你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葉問4:完結篇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二汶金都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Fly》(出自電影《少年的你》)
最佳音響效果:李耀強姚俊軒葉問4:完結篇
新晉導演:黃綺琳金都
最佳亞洲電影:《大象席地而坐
2019
第38屆
最佳電影:《無雙
最佳編劇:莊文強無雙
最佳導演:莊文強無雙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淪落人
最佳女主角:曾美慧孜三夫
最佳男配角:袁富華翠絲
最佳女配角:惠英紅翠絲
最佳新演員:Crisel Consunji淪落人
新晉導演:陳小娟淪落人
最佳攝影:關智耀無雙
最佳剪接:彭正熙無雙
最佳美術指導:林子僑無雙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文念中無雙
最佳動作設計:林超賢紅海行動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RubberBand《逆流大叔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逆流之歌》(出自電影《逆流大叔》)
最佳音響效果:Nopawat Likitwong、Sarunyu Nurnsai《紅海行動
最佳視覺效果:李仁浩姜泰均紅海行動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我不是藥神
專業精神獎:劉允
終身成就獎:謝賢
2018
第37屆
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最佳導演:許鞍華明月幾時有
最佳編劇:張艾嘉遊曉穎相愛相親
最佳男主角:古天樂殺破狼·貪狼
最佳女主角:毛舜筠黃金花
最佳男配角:姜皓文拆彈專家
最佳女配角:葉德嫺明月幾時有
最佳新演員:凌文龍黃金花
新晉導演:彭秀慧29+1
最佳攝影:關智耀追龍
最佳剪接:李嘉榮追龍
最佳美術指導:文念中利國林明月幾時有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餘家安利碧君西遊伏妖篇
最佳動作設計獎:洪金寶殺破狼·貪狼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久石讓明月幾時有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沒聽過的歌》(出自電影《大樂師·為愛配樂》)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李耀強殺破狼·貪狼
最佳視覺效果:黃智亨、徐建《悟空傳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大佛普拉斯
專業精神獎:楊容蓮
終身成就獎:楚原
2017
第36屆
最佳電影:《樹大招風
最佳導演: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樹大招風
最佳編劇: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樹大招風
最佳男主角:林家棟樹大招風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幸運是我
最佳男配角:曾志偉一念無明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無明
最佳新演員:鬍子彤點五步
新晉導演:黃進一念無明
最佳攝影:鮑德熹曹鬱擺渡人
最佳剪接: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樹大招風
最佳美術指導:邱偉明擺渡人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吳裏璐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湄公河行動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波多野裕介七月與安生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沙燕之歌》(出自電影《點五步》)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李耀強寒戰2
最佳視覺效果:Luke Sungjin Jung、Sanghoon Kim、Kim Chan Soo、Kim Chlu Min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一路順風
最佳着裝:余文樂金燕玲
專業精神獎:阮大勇
終身成就獎:芳豔芬
2016
第35屆
最佳電影:《十年》
最佳導演:徐克智取威虎山
最佳編劇:翁子光踏血尋梅
最佳男主角:郭富城踏血尋梅
最佳女主角:春夏踏血尋梅
最佳男配角:白只踏血尋梅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踏血尋梅
最佳新演員:白只踏血尋梅
最佳攝影:杜可風踏血尋梅
最佳剪接:張嘉輝葉問3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華麗上班族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捉妖記
最佳動作設計:李忠志殺破狼2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羅大佑陳輝陽華麗上班族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差一點我們會飛》(出自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李耀強姚俊軒智取威虎山
最佳視覺效果:傑森·H·斯內爾、潘國瑜、湯冰冰《捉妖記
新晉導演:許誠毅捉妖記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刺客聶隱娘
專業精神獎:周永光
終身成就獎:李麗華
2015
第34屆
最佳影片:《黃金時代
最佳導演:許鞍華黃金時代
最佳編劇:麥兆輝莊文強竊聽風雲3
最佳男主角:劉青雲竊聽風雲3
最佳女主角:趙薇親愛的
最佳男配角:曾江竊聽風雲3
最佳女配角:王菀之金雞sss
最佳新演員:王菀之金雞sss
最佳新晉導演:李光耀暴瘋語
最佳攝影:王昱《黃金時代
最佳剪輯:胡大為《太平輪:亂世浮生》
最佳美術指導:趙海《黃金時代
最佳服裝造型:文念中黃金時代
最佳音響效果:杜篤之《太平輪:亂世浮生》
最佳視覺效果:張仲華黃宏達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董瑋、元彬、嚴華《一個人的武林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盧凱彤、李瑞嫺《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黃耀明目的地》(出自電影《人間小團圓》)
最佳着裝:梁朝偉吳君如
專業精神獎:李坤龍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張藝謀歸來
2014
第33屆
最佳影片:《一代宗師
最佳導演:王家衞一代宗師
最佳編劇:徐皓峯鄒靜之王家衞一代宗師
最佳男主角:張家輝激戰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一代宗師
最佳男配角:張晉一代宗師
最佳女配角:惠英紅殭屍
最佳新演員:蔡瀚億狂舞派
新晉導演:黃修平狂舞派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一代宗師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一代宗師
最佳攝影: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師
最佳剪輯:張叔平、Benjamin Courtines《一代宗師
最佳視覺效果:Enoch Chan《殭屍
最佳音響效果:Robert Mackenzie、Traithep Wongpaiboon《一代宗師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狂舞吧》(出自電影《狂舞派》)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梅林茂、Nathaniel Mechaly《一代宗師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一代宗師
終身成就獎:張鑫炎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2013
第32屆
最佳電影:《寒戰
最佳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寒戰
最佳編劇:梁樂民陸劍青寒戰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寒戰
最佳女主角:楊千嬅春嬌與志明
最佳男配角:鄭中基低俗喜劇
最佳女配角:陳靜低俗喜劇
最佳新人:徐家傑《寒戰
新晉導演:周顯揚大追捕
最佳攝影:潘耀明聽風者
最佳剪接:鄺志良、黃海《寒戰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林子僑大上海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戴美玲大魔術師
最佳動作設計:成龍何鈞十二生肖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寒戰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定風波》(出自電影《大上海》)
最佳視覺效果:鄭文政寒戰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寒戰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一九四二
專業精神獎:呂麗樺高天宙
終身成就獎:吳思遠
2012
第31屆
最佳影片:《桃姐
最佳導演:許鞍華桃姐
最佳編劇:陳淑賢桃姐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桃姐
最佳女主角:葉德嫺桃姐
最佳男配角:盧海鵬奪命金
最佳女配角:蘇杏璇奪命金
最佳新演員:蕭敬騰殺手歐陽盆栽
新晉導演:曾翠珊大藍湖
最佳動作設計:元彬藍海瀚孫建魁龍門飛甲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劉敏雄龍門飛甲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讓子彈飛
最佳攝影:包軒鳴黎耀輝武俠
最佳剪輯:邱志偉龍門飛甲
最佳視覺效果:Wook Kim、Josh Cole、鍾智行龍門飛甲
最佳音響效果:金石源《龍門飛甲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陳光榮金培達、Chatchai Pongprapaphan《武俠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心花》(出自電影《出軌的女人》)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終身成就獎:倪匡
專業精神獎:方浩源
2011
第30屆
最佳影片:《打擂台
最佳導演: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編劇:彭浩翔麥曦茵志明與春嬌
最佳男主角:謝霆鋒線人
最佳女主角:劉嘉玲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男配角:泰迪羅賓《打擂台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打擂台
最佳新演員:陳奐仁《李小龍我的兄弟
新晉導演:莊文強飛砂風中轉
最佳攝影:鮑德熹孔子:決戰春秋
最佳剪接:張嘉輝《葉問2》
最佳美術指導:趙崇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餘家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動作設計:洪金寶《葉問2》
最佳視覺效果:李庸基南相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音響效果:王丹戎、趙楠《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泰迪羅賓、韋啓良打擂台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恭碩良
最佳亞洲電影:《告白》(日本)
專業精神獎:陳自強
終身成就獎:黎筱娉
典禮最佳衣着獎:吳彥祖文詠珊
2010
第29屆
最佳電影:《十月圍城
最佳導演:陳德森十月圍城
最佳編劇:羅啓鋭歲月神偷
最佳男主角:任達華歲月神偷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心魔
最佳男配角:謝霆鋒十月圍城
最佳女配角:葉璇意外
最佳新演員:李治廷歲月神偷
最佳攝影:黃嶽泰十月圍城
最佳剪接:鄺志良陳志偉竊聽風雲
最佳美術指導:麥國強十月圍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十月圍城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李達超十月圍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陳光榮金培達十月圍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歲月輕狂》(出自電影《歲月神偷》)
最佳音響效果:Steve Burgess、吳江《赤壁2:決戰天下》
最佳視覺效果:吳炫輝、鄒志盛、譚啓昆風雲II
新晉導演:張經緯音樂人生
最佳亞洲電影:《入殮師
終身成就獎:劉家良
專業精神獎:鄒林
2009
第28屆
最佳電影:《葉問
最佳導演: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
最佳編劇:呂筱華天水圍的日與夜
最佳男主角:張家輝證人
最佳女主角:鮑起靜天水圍的日與夜
最佳男配角:廖啓智證人
最佳女配角:陳麗雲天水圍的日與夜
最佳新演員:徐嬌長江7號
最佳美術指導:葉錦添赤壁(上)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葉錦添赤壁(上)
最佳攝影:黃嶽泰畫皮
最佳剪輯:邱志偉保持通話
最佳動作設計:洪金寶梁小熊葉問
最佳視覺效果:克萊格海斯、Craig Hayes《赤壁(上)
最佳音響效果:吳江、Roger Savage 《赤壁(上)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巖代太郎赤壁(上)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畫心》(出自電影《畫皮》)
新晉導演:郭子健青苔
最佳亞洲電影:《集結號
專業精神獎:丁羽
終身成就獎:蕭芳芳
2008
第27屆
最佳電影:《投名狀
最佳導演:陳可辛投名狀
最佳編劇:韋家輝歐健兒神探
最佳男主角:李連杰投名狀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男配角:劉德華門徒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野·良犬
最佳新演員:徐子珊跟蹤
新晉導演:游乃海跟蹤
最佳攝影:黃嶽泰投名狀
最佳剪接:鄺志良門徒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導火線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易振洲、黃炳耀投名狀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投名狀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久石讓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逼得太緊》 (出自電影《十分愛》)
最佳視覺效果:吳炫輝《投名狀
最佳音響效果:Sunit Asvinikul、Nakorn Kositpaisal《投名狀
最佳亞洲電影:《色·戒
終身成就獎:鄒文懷
專業精神獎:沈殿霞
2007
第26屆
最佳影片:《父子
最佳導演:譚家明父子
最佳編劇:譚家明田開良父子
最佳男主角:劉青雲我要成名
最佳女主角: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男配角:吳景滔父子
最佳女配角:周迅夜宴
最佳新演員:吳景滔父子
最佳攝影:劉偉強黎耀輝傷城
最佳剪接:鄺志良墨攻
最佳美術指導:霍廷霄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霍元甲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伊莎貝拉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菊花台》(出自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視覺效果:吳炫輝《鬼域
最佳音響效果:Nakom Kositpaisal 《鬼域
新晉導演:吳彥祖四大天王
最佳亞洲電影:《千里走單騎》(中國)
世紀影壇成就大獎:邵逸夫
專業精神獎:文潤玲
2006
第25屆
最佳電影:《黑社會
最佳導演:杜琪峯黑社會
最佳編劇:游乃海葉天成黑社會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黑社會
最佳女主角:周迅如果·愛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頭文字D
最佳女配角:毛舜筠早熟
最佳新演員:周杰倫頭文字D
最佳新晉導演:畢國智海南雞飯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殺破狼
最佳攝影:鮑德熹如果·愛
最佳剪接:邱志偉三岔口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黃炳耀如果·愛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吳裏璐如果·愛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高世章如果·愛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如果·愛》(出自電影《如果·愛》)
最佳視覺效果:黃宏顯黃宏達張仲華頭文字D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頭文字D
最佳亞洲電影:《可可西里》(中國)
專業精神獎:汪長智
2005
第24屆
最佳電影:《功夫
最佳導演:爾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編劇:爾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2046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2046
最佳男配角:元華功夫
最佳女配角:白靈餃子
最佳新演員:田原《蝴蝶
最佳攝影:杜可風黎耀輝關本良2046
最佳剪接:林安兒功夫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2046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2046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功夫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Peer Raben、梅林茂2046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咁咁咁》(出自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
最佳音響效果:Steven Ticknor、Steve Burgess、Rob Mackenzie & Paul Pirola《功夫
最佳視覺效果:鍾志行馬永安譚啓昆、洪毓良《功夫
最佳亞洲電影:《老男孩
新晉導演獎:黃精甫江湖
世紀之星:李小龍
專業精神獎:成龍餘慕雲
2004
第23屆
最佳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
最佳導演:杜琪峯PTU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大塊頭有大智慧
最佳女主角:張柏芝忘不了
最佳男配角:梁家輝大丈夫
最佳女配角:何超儀豪情
最佳新演員:安志傑少年阿虎
最佳攝影:黃嶽泰戀之風景
最佳剪輯:陳祺合千機變
最佳美術指導:雷楚雄千機變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千機變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千機變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忘不了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長空》(出自電影《無間道Ⅱ》)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千機變
最佳視覺效果:黃宏顯餘國亮千機變
新晉導演獎:彭浩翔大丈夫
最佳亞洲電影:《黃昏清兵衞》(日本)
演藝光輝永恆大獎:張國榮梅豔芳
專業精神獎:林振強柯受良
2003
第22屆
最佳影片:《無間道
最佳導演: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最佳編劇:麥兆輝莊文強無間道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無間道
最佳女主角:李心潔見鬼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無間道
最佳女配角:劉若英雙瞳
最佳新人: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最佳美術指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和田惠美英雄
最佳攝影:杜可風英雄
最佳剪接:彭發彭正熙無間道
最佳動作設計:程小東英雄
最佳亞洲電影:《我的野蠻女友》韓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無間道》(出自電影《無間道》)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譚盾英雄
最佳音響效果:陶經英雄
最佳視覺效果:潘國瑜、Murray Pope、Richard Schlein、Luke O'Byrne《英雄
傑出青年導演獎:羅志良異度空間
專業精神獎:石堅曹達華
2002
第21屆
最佳電影:《少林足球
最佳導演: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編劇:岸西男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地久天長
最佳男配角:黃一飛少林足球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員: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攝影:黃嶽泰幽靈人間
最佳剪接:鄺志良特務迷城
最佳美術指導:婁中國嚴沾林遊園驚夢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楊凡遊園驚夢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成家班特務迷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何崇志麥兜故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終身美麗》(出自電影《瘦身男女》)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少林足球
最佳視覺效果:《少林足球
終身成就獎:張徹
最佳亞洲電影:《千與千尋》(日本)
2001
第20屆
最佳電影:《卧虎藏龍
最佳導演:李安卧虎藏龍
最佳編劇:陳果榴蓮飄飄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花樣年華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花樣年華
最佳男配角:吳鎮宇公元2000
最佳女配角:鄭佩佩卧虎藏龍
最佳新演員:秦海璐榴蓮飄飄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卧虎藏龍
最佳攝影:鮑德熹卧虎藏龍
最佳剪接: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音響效果:Eugene Gearty《卧虎藏龍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譚盾卧虎藏龍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月光愛人》(出自電影《卧虎藏龍》)
終身成就獎:白雪仙
專業精神獎:袁和平
2000
第19屆
最佳電影:《千言萬語
最佳導演:杜琪峯槍火
最佳編劇:張艾嘉關皓月心動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暗戰
最佳女主角:羅蘭爆裂刑警
最佳男配角:狄龍流星語
最佳女配角:吳家麗流星語
最佳新演員:張柏芝星願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紫雨風暴
最佳攝影:黃嶽泰紫雨風暴
最佳剪接:鄺志良紫雨風暴
最佳美術指導:文念中心動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紫雨風暴
最佳原創音樂:金培達星願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星語心願》(出自電影《星願》)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紫雨風暴
1999
第18屆
最佳電影:《野獸刑警
最佳導演:陳嘉上林超賢野獸刑警
最佳編劇:陳慶嘉陳嘉上野獸刑警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野獸刑警
最佳男配角:譚耀文野獸刑警
最佳攝影:黃嶽泰不夜城
最佳剪輯:麥子善《風雲之雄霸天下》
最佳美術指導:種田陽平不夜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利碧君《風雲之雄霸天下》
最佳動作設計:成龍我是誰
最佳音響效果:《風雲之雄霸天下》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陳光榮《風雲之雄霸天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今生不再》(出自電影《玻璃之城》)
1998
第17屆
最佳電影:《香港製造
最佳導演:陳果香港製造
最佳編劇:杜國威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春光乍泄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宋家皇朝
最佳男配角:姜文宋家皇朝
最佳女配角:梅豔芳半生緣
最佳新演員:李燦森香港製造
最佳攝影:黃嶽泰宋家皇朝
最佳剪接:黃永明《十萬火急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宋家皇朝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和田惠美宋家皇朝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神偷諜影
最佳原創音樂:喜多郎、Randy Miller《宋家皇朝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歡樂今宵》(出自電影《求戀期》)
最佳音響效果:《十萬火急
專業精神獎:楚原
1997
第16屆
最佳電影:《甜蜜蜜
最佳導演:陳可辛甜蜜蜜
最佳編劇:岸西甜蜜蜜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三個受傷的警察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曾志偉甜蜜蜜
最佳女配角:舒淇色情男女
最佳新演員:舒淇色情男女
最佳攝影:馬楚成甜蜜蜜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甜蜜蜜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吳裏璐甜蜜蜜
最佳動作設計:唐季禮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最佳原創音樂:趙增熹甜蜜蜜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風花雪》(出自電影《天涯海角》)
1996
第15屆
最佳電影:《女人,四十
最佳導演:許鞍華女人,四十
最佳編劇:陳文強女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喬宏女人,四十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羅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莫文蔚墮落天使
最佳新演員:巫啓賢慈雲山十三太保
最佳攝影:杜可風墮落天使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夜半歌聲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楊倩玲夜半歌聲
最佳動作設計:唐季禮成龍紅番區
最佳剪接:鄺志良烈火戰車
最佳原創音樂:陳勳奇、Roel A. Garcia 《墮落天使
1995
第14屆
最佳電影:《重慶森林
最佳導演:王家衞重慶森林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金枝玉葉
最佳男配角:陳小春晚9朝5
最佳女配角:羅冠蘭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新演員:劉雅麗《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剪接:張叔平鄺志良奚傑偉重慶森林
最佳攝影:杜可風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東邪西毒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東邪西毒
最佳動作指導:劉家良成家班醉拳II
最佳電影配樂:黃沾胡偉立雷頌德黃英華梁祝
最佳電影歌曲:《》(出自電影《金枝玉葉》)
終身成就獎:黃曼梨
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任劍輝
1994
第13屆
最佳電影:《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爾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編劇:爾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新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秦沛新不了情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新不了情
最佳新演員:吳興國誘僧
最佳剪接: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攝影:鮑德熹白髮魔女傳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白髮魔女傳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和田惠美、張新耀《白髮魔女傳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元德方世玉
最佳電影配樂:劉以達韋啓良誘僧
最佳電影歌曲:《女人心》(出自電影《東方三俠》)
專業精神獎:江祖貽司徒安
1993
第12屆
最佳電影:《籠民
最佳導演:張之亮籠民
最佳編劇:黃仁逵吳滄洲張之亮籠民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92黑玫瑰對黑玫瑰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廖啓智籠民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92黑玫瑰對黑玫瑰
最佳新人:袁詠儀亞飛與亞基
最佳剪接:吳宇森胡大為奚傑煒、阿積《辣手神探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美術指導:樸若木阮玲玉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餘家安《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最佳動作指導:袁和平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最佳電影配樂:小蟲阮玲玉
最佳電影歌曲:《葬心》(出自電影《阮玲玉》)
特別紀念獎:吳楚帆
1992
第11屆
最佳電影:《跛豪
最佳編劇:麥當雄蕭若元跛豪
最佳男主角:曾志偉雙城故事
最佳女主角:葉童婚姻勿語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葉德嫺與龍共舞
最佳新人:梁琤黑貓
最佳剪接:麥子善黃飛鴻
最佳攝影:鮑德熹九一神鵰俠侶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九一神鵰俠侶
最佳動作指導:袁祥仁袁信義劉家榮黃飛鴻
最佳電影配樂:黃沾黃飛鴻
最佳電影歌曲:《似是故人來》(出自電影《雙鐲》)
專業精神獎:屠梅卿、黃炳耀
1991
第10屆
最佳電影:《阿飛正傳
最佳導演:王家衞阿飛正傳
最佳編劇:陳文強廟街皇后
最佳男主角:張國榮阿飛正傳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表姐,你好嘢!
最佳男配角:吳孟達天若有情
最佳女配角:劉喬方廟街皇后
最佳新人:劉喬方廟街皇后
最佳剪接:吳宇森喋血街頭
最佳攝影:杜可風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笑傲江湖
最佳電影配樂:顧家輝黃沾戴樂民秦俑
最佳電影歌曲:《滄海一聲笑》(出自電影《笑傲江湖》)
專業精神獎:彭雁聯
1990
第9屆
最佳電影:《飛越黃昏
最佳導演:吳宇森喋血雙雄
最佳編劇:張之亮陳錦昌飛越黃昏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阿郎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不脱襪的人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殺手蝴蝶夢
最佳女配角:葉童飛越黃昏
最佳新演員:江華但願人長久
最佳剪接:樊恭榮《喋血雙雄
最佳攝影:鮑德熹不脱襪的人
最佳美術指導:司徒衞鏞不脱襪的人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奇蹟
最佳電影配樂:羅大佑、魯世傑《八兩金
最佳電影歌曲:《憑着愛》(出自電影《羣龍戲鳳》)
1989
第8屆
最佳電影:《胭脂扣
最佳導演:關錦鵬胭脂扣
最佳編劇:聶宏風、邵國華、陳嘉上、葉廣儉《三人世界》,邱剛健李碧華胭脂扣
最佳男主角:洪金寶七小福
最佳女主角:梅豔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旺角卡門
最佳女配角:李麗蕊學校風雲
最佳新演員:吳大維今夜星光燦爛
最佳剪接:張耀宗胭脂扣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旺角卡門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電影配樂:《胭脂扣
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出自電影《胭脂扣》)
1988
第7屆
最佳電影:《秋天的童話
最佳導演:林嶺東龍虎風雲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龍虎風雲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不是冤家不聚頭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林國斌省港旗兵續集
最佳編劇:羅啓鋭秋天的童話
最佳攝影:James Hayman、鍾志文秋天的童話
最佳剪接:蔣國權最後勝利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倩女幽魂
最佳音樂:戴樂民黃沾倩女幽魂
最佳電影歌曲:《黎明不要來》(出自電影《倩女幽魂》)
1987
第6屆
最佳電影:《英雄本色
最佳導演:方育平美國心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癲佬正傳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地下情
最佳新人:利玉娟美國心
最佳編劇:黎傑、邱剛健地下情
最佳攝影:杜可風老孃夠騷
最佳剪接:李毓槐、郭強《美國心
最佳美術指導:黃仁逵癲佬正傳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奇緣
最佳電影配樂:羅永暉夢中人
最佳電影歌曲:《最愛是誰》(出自電影《最愛》)
1986
第5屆
最佳電影:《警察故事
最佳導演:張婉婷非法移民
最佳編劇:陸劍明、鄧榮《錯點鴛鴦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王小鳳錯點鴛鴦
最佳男配角:孟海皇家師姐
最佳女配角:葉德嫺花街時代
最佳新人:陳婉麗女人風情話
最佳攝影:潘恆生生死線
最佳剪接:鄒常更女人風情話
最佳美術指導:陸叔遠平安夜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警察故事
最佳音樂:Melody Bank 《殭屍先生
最佳電影歌曲:《誰可相依》(出自電影《龍的心》)
評選團大獎:鄭則仕何必有我
1985
第4屆
最佳電影:《似水流年
最佳導演:嚴浩似水流年
最佳編劇:孔良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沈威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梅豔芳緣份
最佳新人:顧美華似水流年
最佳攝影:黎萃明等待黎明
最佳剪接: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似水流年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A計劃
最佳音樂:林敏怡傾城之戀
最佳電影歌曲:《偶遇》(出自電影《少女日記》)
1984
第3屆
最佳電影:《半邊人
最佳導演:方育平半邊人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垂簾聽政
最佳女主角:葉童表錯七日情
最佳新人:鄭裕玲花城
最佳編劇:張堅庭表錯七日情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接:秋木涼吳金華半邊人
最佳美術指導:宋洪榮《垂簾聽政
最佳動作指導:元彪林正英陳會毅奇謀妙計五福星
最佳電影配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歌曲:《酒幹倘賣無》(出自電影《搭錯車》)
1983
第2屆
最佳電影:《投奔怒海
最佳編劇:邱剛健投奔怒海
最佳導演:許鞍華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麥嘉最佳拍檔》,洪金寶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林碧琪靚妹仔
最佳新人:馬斯晨投奔怒海
最佳攝影:黃嶽泰夜驚魂
最佳剪接:周國忠《夜驚魂
最佳美術指導:區丁平投奔怒海
最佳動作指導:洪金寶林正英元彪陳會毅敗家仔
最佳電影配樂:鮑比達《再生人》
最佳電影歌曲:《俏皮女學生》
1982
第1屆
最佳電影:《父子情
最佳導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編劇:張堅庭胡越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許冠文摩登保鏢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長輩
十大華語片:《父子情》《胡越的故事》《邊緣人》《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
十大外語片:《憤怒的公牛》(美國)、《普通人》(美國)、《古都》(日本)、《郵差總按兩次鈴》(美國、西德)
黑暗時代》(美國、英國)、《象人》(美國、英國)、《盜日者》(日本)、《性昏迷》(英國)《爵士春秋》(美國)
以上信息來源 [73-114] 

香港電影金像獎影片導演帝后

年份
屆次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2024
42
命案
金手指
2023
41
《給十九歲的我》
2022
40
智齒
2020
39
叔·叔
2019
38
無雙
無雙
淪落人
三夫
2018
37
黃金花
2017
36
2016
35
《十年》
2015
34
親愛的
2014
33
激戰
2013
32
寒戰
寒戰
寒戰
2012
31
桃姐
桃姐
桃姐
桃姐
2011
30
打擂台
線人
2010
29
心魔
2009
28
葉問
證人
2008
27
投名狀
投名狀
投名狀
2007
26
父子
父子
2006
25
黑社會
黑社會
黑社會
2005
24
功夫
2046
2046
2004
23
PTU
忘不了
2003
22
無間道
無間道
無間道
見鬼
2002
21
2001
20
2000
19
槍火
暗戰
1999
18
1998
17
1997
16
甜蜜蜜
甜蜜蜜
甜蜜蜜
1996
15
1995
14
1994
13
1993
12
籠民
籠民
阮玲玉
1992
11
跛豪
1991
10
1990
9
1989
8
胭脂扣
胭脂扣
七小福
胭脂扣
1988
7
1987
6
美國心
最愛
1986
5
1985
4
公僕
1984
3
半邊人
半邊人
1983
2
靚妹仔
1982
1
父子情
父子情
長輩
以上信息來源 [73-114] 
香港金像獎影帝、影后合集(部分)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配角新人

年份
屆次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新晉導演
2024
42
《但願人長久》
2023
41
2022
40
梅豔芳
梅豔芳
手卷煙
2020
39
麥路人
叔·叔
金都
2019
38
翠絲
翠絲
淪落人
淪落人
2018
37
黃金花
29+1
2017
36
點五步
2016
35
捉妖記
2015
34
金雞SSS
金雞SSS
暴瘋語
2014
33
殭屍
狂舞派
狂舞派
2013
32
徐家傑
寒戰
大追捕
2012
31
奪命金
奪命金
大藍湖
2011
30
打擂台
打擂台
2010
29
意外
2009
28
證人
青苔
2008
27
門徒
跟蹤
跟蹤
2007
26
父子
夜宴
父子
2006
25
早熟
2005
24
功夫
蝴蝶
江湖
2004
23
大丈夫
大丈夫
2003
22
無間道
雙瞳
未設
2002
21
2001
20
2000
19
流星語
流星語
1999
18
1998
17
半生緣
1997
16
甜蜜蜜
1996
15
1995
14
晚9朝5
1994
13
誘僧
1993
12
籠民
1992
11
黑貓
1991
10
1990
9
1989
8
1988
7
1987
6
地下情
美國心
1986
5
1985
4
緣份
1984
3
未設
未設
花城
1983
2
1982
1
未設
以上信息來源 [73-114] 
香港金像獎最佳男、女配角合集(部分)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之最

香港電影金像獎影片獎項

影片之最
提名/獲獎次數
時間
影片
未提名/獲獎獎項
提名最多的影片
17項提名
2019年第38屆
無雙
最佳新演員
獲獎最多的影片
12項獎項
2014年第33屆
最佳男主角
包攬所有演員獎的影片
5項獎項
2016年第35屆
/
最大贏家
/
1996年第15屆
兩部作品的導演均是許鞍華
2012年第31屆
桃姐
注: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指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個最重要獎項的作品 [13-15]  [22]  [28] 

香港電影金像獎個人獎項

獎項
獲獎者
獲獎情況
獲獎最多的個人
(18次)
8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與餘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Benjamin Courtines、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86]  [116]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
(6次)
1983年第2屆《投奔怒海
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
2009年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2012年第31屆《桃姐
2015年第34屆《黃金時代
2018年第37屆《明月幾時有 [16] 
獲得最多次男主角的演員
(6次)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
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
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
2003年第22屆《無間道
2005年第24屆《2046
2024年第42屆《金手指 [70] 
獲得最多次女主角的演員
(5次)
1990年第9屆《不脱襪的人
1993年第12屆《阮玲玉
1997年第16屆《甜蜜蜜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
獲得最佳男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4次)
1984年第3屆《垂簾聽政
1993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
2006年第25屆《黑社會
2013年第32屆《寒戰 [17] 
獲得最佳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3次)
1982年第1屆《長輩
2010年第29屆《心魔
2017年第36屆《幸運是我 [18]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
(4次)
1987年第6屆《地下情
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
表演獎項大滿貫
1999年第18屆憑藉《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最佳新演員
2010年第29屆憑藉《十月圍城》獲最佳男配角
2011年第30屆憑藉《線人》獲最佳男主角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1982年第1屆《父子情
1984年第3屆《半邊人
1987年第6屆《美國心
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最佳新人
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
1995年第14屆憑《金枝玉葉》獲最佳女主角
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同時獲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2015年第34屆憑《金雞SSS》《不再説分手》《百變愛人》角逐最佳新人獎;
憑《金雞SSS》角逐最佳女配角獎;
電影《不再説分手》主題曲《不再説分手》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第一位連莊影后
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獎
1995年第14屆憑《金枝玉葉》獲最佳女主角獎
第一位70後影帝
2018年第37屆憑《殺破狼·貪狼》獲得最佳男主角 [19] 
第一位70後影後
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
第一位80後影帝
2011年第30屆憑《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
第一位80後影後
2004年第23屆憑《忘不了》獲得最佳女主角
第一位90後影後
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 [20] 
最年長男主角
2022年40屆憑《殺出個黃昏》獲最佳男主角獎,時年86歲 [27] 
最年長女主角
2000年第19屆憑《爆裂刑警》獲最佳女主角,時年66歲
男主角父子檔
謝霆鋒於2011年第30屆憑《線人》獲最佳男主角
謝賢於2022年40屆憑《殺出個黃昏》獲最佳男主角 [27] 
第一位獲提名的中國內地女演員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一位獲提名的中國內地男演員
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年輕的男主角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最佳男主角,時年26歲
最年輕的女主角
1983年第2屆憑藉《靚妹仔》獲最佳女主角,時年17歲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1987年第6屆《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蟬聯最佳男主角
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蟬聯最佳女主角
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蟬聯最佳女主角
1985年第6屆《地下情》、1986年第7屆《人民英雄》蟬聯最佳女配角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蟬聯最佳女配角
1991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1992年第13屆《新不了情》蟬聯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41屆共17次獲最佳男主角提名 [33]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最佳女主角
2005年第24屆《2046》、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獲最佳女主角
單屆憑三部電影獲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2002年第21屆憑《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豔》獲最佳女主角提名 [93]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2007年第26屆憑《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
1997年第16屆憑《色情男女》獲最佳女配角,時年20歲
最年長的男/女配角
2015年第34屆憑《竊聽風雲3》獲最佳男配角,時年80歲
2018年第37屆憑《明月幾時有》獲最佳女配角,時年71歲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最佳新演員,時年10歲
最年長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傑
2013年第32屆憑藉《寒戰》獲最佳新人,時年66歲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最年輕新人提名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最令人可惜的“男主角”
第4屆《A計劃》、第5屆《警察故事》/《龍的心》、第9屆《奇蹟》、第12屆《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第13屆《重案組》、第15屆《紅番區》、第16屆《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第18屆《我是誰》、第24屆《新警察故事》提名10次均未獲獎,其中第5屆2個提名 [21]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2010年第29屆初演電影憑《十月圍城》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月圍城》主題曲《粉末》),不過最終均未獲獎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2009年第28屆憑電影《畫皮》主題曲《畫心》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1986年第5屆憑《殭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於1987年第6屆憑《老孃夠騷》獲得最佳攝影獎,後於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2003年第22屆《英雄》、2005年第24屆《2046》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分量最重男主角
重達110公斤的鄭則仕先後於1986年第5屆《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屆《三個受傷的警察》兩度稱帝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9次)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7次)
1987年第6屆《老孃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10次)
5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27屆《投名狀》(與戴美玲利碧君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裏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獲獎最多的剪接
(8次)
第32屆《寒戰》(與黃海
第29屆《竊聽風雲》(與陳志偉
第27屆《門徒
第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第14屆《重慶森林》(與張叔平奚傑偉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題曲提名
胭脂扣》同名主題曲獲獎
何日君再來》主題曲《何日》提名
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獲獎
現代豪俠傳》主題曲《女人心》獲獎
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提名
金枝玉葉2》主題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張國榮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的導演
張之亮(1993年第12屆《籠民》)
許鞍華(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2012年第31屆《桃姐》、2018年第37屆《明月幾時有》)
陳可辛(1997年第16屆《甜蜜蜜》、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陳嘉上(1999年第18屆《野獸刑警》)
李安(2001年第20屆《卧虎藏龍》)
劉偉強(2003年第22屆《無間道》)
杜琪峯(2006年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衞(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最年輕的導演
1989年第8屆憑藉《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最年長的導演
2015年第34屆憑《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67歲,同時還是金像獎史上最多的最佳導演獎獲得者(其中包括5次最佳導演獎,2次以製片人身份獲得最佳電影獎),還憑藉《女人,四十》和《桃姐》創下金像獎大滿貫殊榮
獲獎第二多的導演
(3次)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3次)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3次)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3次)
第35屆《智取威虎山
憑藉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憑1982年第1屆《父子情》獲獎,又憑藉《半邊人》《美國心》獲得第3屆和第6屆最佳導演獎
憑藉2013年第32屆《寒戰》獲獎,同時他們又獲得最佳編劇獎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憑藉2017年第36屆《樹大招風》獲獎,其中歐文傑憑藉執導的電影《十年》中的短片《方言》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監獄風雲》,憑前者獲獎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憑前者獲獎
2000年第19屆《槍火》/《暗戰》,憑前者獲獎
2004年第23屆《大塊頭有大智慧》/《PTU》,憑後者獲獎
2007年第26屆《放·逐》/《黑社會2:以和為貴》,未獲獎
2002年第21屆《男人四十》/《幽靈人間》,未獲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幕後製作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

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由14個本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包括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香港電影商協會、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及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董事局每月召開常務會議,解決會內的決策性問題,至於跟進、執行工作和協會內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務則交由金像獎秘書處負責處理。此外,該會設立專責小組以負責不同的工作事項,每屆由14個屬會派員參與,力求以最公正的態度廣集多方面的專業意見,令香港電影金像獎更為公正及具代表性 [35]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2022 – 2024年度)
職位
姓名
所屬協會
主席
香港電影導演會
副主席
香港電影商協會
副主席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司庫
香港電影剪接協會
董事
香港影業協會
董事
香港演藝人協會
董事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董事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董事
香港戲院商會
董事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董事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董事
王文彬
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董事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董事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以上信息來源 [23]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

第41及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
協會名稱
代表
組長
副組長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陳大利、鍾偉雄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黃東花、梁佩怡
香港電影導演會
羅永昌、陳健朗
香港演藝人協會
餘安安、鹹旦
香港影業協會
葉瑞微、譚碧君
香港電影商協會
劉豔娥、單睿婷
香港電影剪輯協會
黃海、侯綺琪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陳七、郭碧茵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關智耀、李偉雄
香港戲院商會
楊雪雯、黎美玉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陳俊峯、鄧瑞華
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卓曉詩、蔡家祥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江星如、朱漢威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陳玉彬、林鈞暉
以上信息來源 [36]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評析

相較於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幾大華語電影獎項,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唯一在入圍標準上設置區域性障礙的獎項,使得一些口碑票房很好的華語片沒能入圍,引起一些質疑 [24] (《楚天都市報》 評)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中國香港和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大陸電影金雞百花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當年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蓬勃發展之時,金像獎的設立大大鼓舞電影人創作,讓香港電影佳片湧現。從創辦之初,金像獎已經立足於香港本土,並打破重重壁壘接納來自台灣、大陸以及全球華語電影作品,是同類電影獎項中最早容納各地華語片種的電影獎項,因此奠定其在華語電影圈中舉足輕重的超然地位 [71] (網易娛樂 評)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1張)
金像獎經歷過創辦的艱辛、鼎盛的榮耀以及走下坡路時的疲軟。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每年春天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是“花相似人不同”,更有人認為其已經到三十而衰的地步。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鼎盛時期曾經有過年產量400部的驚人紀錄,自1982年至2011年香港電影的總產量不低於8000部,但是這些影片的質量卻是良莠不齊。金像獎可以説是一個甄別經典香港電影的指標。“如果沒有金像獎”,這樣的假設就像“如果沒有明天”一樣只是為了讓大眾反思金像獎所帶來的一切。任何事物不可能永遠長盛不衰,對於一個獎項同樣如此,即便是奧斯卡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香港電影正重新復甦,金像獎仍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如果哪天真的沒有金像獎,不止是香港電影人,整個華語影壇都會變得寂寞很多 [25] (《天天新報》 評)
金像獎從初始時行業內部的自娛自樂,到港片黃金期時輝煌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再到風急雨驟時門前冷落車馬稀,難以為繼的窘況。可以説,金像獎早已不僅僅是一介普通的電影獎項,更是港片和香港電影人們境遇的一片縮影。而步入而立之年的金像獎,則也和着香港電影全面復甦的春雷轟轟,扶搖青雲上,一舉破東風,一洗近年來,“正港製作”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頹勢,為那些極其本土化和類型化的真正“香港電影”,漂亮地扳回一城 [26] (時光網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