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女孩

(2021年阮鳳儀執導的電影)

鎖定
《美國女孩》是阮鳳儀編劇並執導,由林嘉欣莊凱勳方鬱婷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21年12月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講述了因為生病而將兩個女兒從美國帶回中國台灣的母親,在生活經驗和文化差異衝突不斷的情況下,藉由女性觀點找到生命出路的故事 [1] 
中文名
美國女孩
外文名
American Girl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水花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台灣、美國
拍攝地點
中國台灣
導    演
阮鳳儀
編    劇
阮鳳儀
李冰
主    演
林嘉欣
莊凱勳
方鬱婷
片    長
101 分鐘
上映時間
2021年12月3日
票    房
1171 萬元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英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15620158

美國女孩劇情簡介

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洛杉磯回到新店,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芳儀因為中文障礙在班上成績嚴重落後,被同學戲稱為“美國女孩”。橫衝直撞的她面對母親生病深感無力,最渴望的就是回到美國。隨時擔心癌症惡化的莉莉不能諒解芳儀的各種叛逆行為,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一觸即發。在文化衝突、經濟、疾病等壓力之下,莉莉與芳儀的衝突節節升高,並在小女兒芳安於SARS期間被醫院隔離時達到高峯。莉莉原本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因一場意外的疫情被迫面對彼此的心結,進而獲得重新開始的契機 [3] 

美國女孩演職員表

美國女孩演員表

美國女孩職員表

出品人 林建嶽、苗華川、楊迦安、何亞發
製作人 苗華川、馬君慈、(聯合制片人)劉豔娥、朱任之、楊迦安、張林翰、阮宗海
監製 林書宇
導演 阮鳳儀
副導演(助理) 李國綸
編劇 阮鳳儀、李冰
攝影 Giorgos VALSAMIS
配樂 吳珮綾
剪輯 毛澤坤
選角導演 蒲思穎
美術設計 陳昱璇
動作指導 蔡家元
造型設計 張桐婷
燈光 魏琥弦
錄音 杜篤之、江宜真
展開
參考資料 [6] 

美國女孩角色介紹

  • 王莉莉
    演員 林嘉欣

    家庭主婦。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洛杉磯回到新店,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隨時擔心癌症惡化的莉莉不能諒解芳儀的各種叛逆行為,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一觸即發。莉莉與芳儀的衝突節節升高,並在小女兒芳安於SARS期間被醫院隔離時達到高峯。

  • 梁宗輝
    演員 莊凱勳

    王莉莉的丈夫。妻子帶着兩個女兒在美國生活,他獨自住在新店五年,經常長期出差。2003年與家人團聚,但是疏離多年使得他像是個客人。患癌的妻子王莉莉與叛逆期的大女兒芳儀衝突節節升高,梁宗輝夾在中間當磨心。小女兒芳安突然患上SARS,被醫院隔離,全家人的關係才緊密起來。

  • 梁芳儀
    演員 方鬱婷

    王莉莉的大女兒。移民美國五年後,因母親王莉莉罹患乳癌,全家從洛杉磯回到新店,與疏離多年的父親宗輝團聚。芳儀因為中文障礙在班上成績嚴重落後,被同學戲稱為“美國女孩”。橫衝直撞的她面對母親生病深感無力,最渴望的就是回到美國。

參考資料 [3] 

美國女孩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備註
《盡在不言中》
陳綺貞
陳綺貞
陳綺貞
片尾曲
參考資料 [6] 

美國女孩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屆次
提名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21年
第34屆東京電影節
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
《美國女孩》
入圍
2022年
第24屆台北電影節
最佳導演
阮鳳儀
獲獎
最佳女主角
林嘉欣
獲獎
最佳女主角
方鬱婷
提名
最佳男配角
莊凱勳
最佳新演員
方鬱婷
最佳新演員
林品彤
最佳劇情長片
《美國女孩》
最佳編劇
阮鳳儀、李冰
最佳攝影
Giorgos VALSAMIS
最佳剪輯
毛澤坤
最佳配樂
吳沛綾
最佳美術設計
陳昱璇
2022年
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美國女孩》
獲獎
2022年
2021年度青年電影手冊
華語十佳影片
《美國女孩》
獲獎
2023年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女主角
林嘉欣
提名
參考資料 [1]  [5]  [7]  [9-10] 

美國女孩製作發行

宣傳活動
2021年10月5日,該片發佈前導預告。11月5日,該片發佈正式預告 [1]  。12月9日,該片發佈演員特輯 [2] 
參與公司
出品
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水花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傑威爾音樂有限公司
G.H.Y.culture&Media(新加坡)
製作
水花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6] 

美國女孩影片評價

非典的特殊時空座標,固然賦予了該片走出私人記事的可能,再逢現今新冠疫情籠罩,更成功搭建這個故事在此刻被回望的必要性。然而在時效上的恰當,無法消弭題材本身的陳舊,這些跨文化的家庭倫常在過去20、30年早被一再複誦。《美國女孩》事實上並未對所謂的文化碰撞有過多著墨,反倒是在時空書寫上的延滯,讓本片承託了另一種“鄉愁“,為本片搭建起一條連結觀眾的情感隧道。比起以生老病死的“無常“放大親情的裂縫,該片在敍事上其實是將生死的憂患轉譯為成長的“恐懼“。自此,該片也從歸鄉片的慣常套路中逸脱而出,實現了與青春成長電影的合流。然而,若要因此説該片是一部真真正正的成長電影,卻又極不準確。它事實上並未緊隨芳儀或芳安的個人視角,而是相對公允地給予每個角色平衡的視點。較之孩童的蜕變啓蒙,該片其實更重在對家庭關係的再探與重塑 [4] (《放映週報》評)
《美國女孩》之所以動人,除了那些屬於一個世代的集體回憶,最主要的仍是附着於電影每一幕的情感,導演阮鳳儀將親自經歷轉化成電影情節,讓自己投射在創造出來的角色芳儀身上,透過她來回顧成長曆程,在已經31歲的阮鳳儀回頭去看當年才13歲的阮鳳儀,從芳儀與母親王莉莉的相愛卻又相殺的矛盾之中,去得到重新審視過去並檢討自己的機會,因此她並沒有僅讓芳儀這個角色單方面説話,而是選擇放入母親的觀點,試着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待她曾經的不成熟、更想從王莉莉身上感受着母親的焦躁與煩悶,還有母親拼命想傳達可總被自己無視的愛 [8] (開眼電影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