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王翦
- 所處時代
- 戰國
- 民族族羣
- 華夏族
- 出生地
- 頻陽東鄉
- 主要成就
- 平定六國 南征百越
- 官 職
- 大將軍
- 地 位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翦人物生平
編輯王翦早年經歷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鋭。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鋭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併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1]
[4]
王翦橫掃三晉
剷除呂不韋和嫪毐後,秦王嬴政正式親政,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開始了。這場統一戰爭以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期間,除了最先的滅亡韓國王翦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為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為其子王賁攻克而亡。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葱,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5]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嬴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6]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7]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1]
[8]
王翦攻滅楚國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集羣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嬴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楚將項燕以四十萬楚軍應對二十萬秦軍。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
[10-11]
不久,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鋭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
秦王嬴政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並答應加兵請求,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啓程
[12]
,王翦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説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13]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項燕的四十萬楚軍因為兵力相對較少而不敢強攻,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往東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一年多後又俘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14-15]
。隨後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
王翦人物成就
編輯王翦平定叛亂
王翦剷除呂氏
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由於年少,國政由相邦呂不韋所把持。呂不韋權傾朝野,又與太后偷情,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東窗事發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
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年),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禮。王翦領兵鎮壓咸陽,派三萬精鋭保護秦王西行。秦王離開後,呂不韋在國都咸陽把持國政,王翦不動聲色,調遣兵力,嚴陣以待,以防呂不韋伺機生變。嫪毐因淫亂宮闈的罪行敗露,發動兵變,進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蘄年宮,史稱“蘄年宮之變”。秦王及時察覺了這一陰謀,搶先發兵平定叛亂,追斬嫪毐,在咸陽清洗了嫪毐集團數百人,因此事涉及呂不韋,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職。不久,在王翦的建議下,將其賜死,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國家權力。
[3]
[17-18]
王翦人物評價
編輯王翦總評
王翦是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作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王翦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
[1]
[19]
。王翦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20]
。
王翦歷代評價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22]
司馬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阬。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23]
蘇軾:“善用兵者,破敵國,當如小兒毀齒,以漸搖撼,而後取之,雖小痛而能堪也。若不以漸,一拔而得齒,則取齒適足以殺兒。王翦以六十萬人取荊,此一拔取齒之道也。秦亦憊矣,二世而敗,坐此也夫。”
[24]
李復:“少李輕兵去不回,荊人勝氣鼓如雷。將軍料敵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駕來。”
[25]
陳元靚:“周鳳不鳴,秦虎方視。將爭善戰,圖一得志。破趙匪難,取燕孔易。戰乃既敗,頻傷無愧。秦兵載授,祖龍服義。菩田亟讀,深謀自遺。六十萬卒,恆恆暨暨。乃獻負過,終平楚地。”
[26]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識眾寡之用者勝。’翦謂伐荊當用六十萬人。又曰:‘謹養勿勞,並氣積力。’翦堅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後用是也。”
[27]
黃道周:“王翦事秦,論荊明果。六十萬人,缺一不可。李信少年,以毛赴火。兵敗再興,其計已左。空國伐人,其不疑我。美宅田園,故請瑣瑣。大國雖傷,其中猶夥。士卒投超,尚思閃躲。兵去追奔,萬全方妥。為將陰殘,一世坎坷。三世不詳,王離被虜。”
[28]
鄧廷羅:“古之善用眾者,莫如王翦、韓信。”
[29]
《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王翦後世地位
編輯王翦相關成語
編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司馬遷評價白起、王翦二人説:“白起算計敵人能隨機應變,計謀無窮,聲震天下,卻不能對付應侯給他製造的禍害;王翦身為秦將,平定六國,是當時的元老將軍,秦始皇尊他為師,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的根基,卻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他的孫子王離成了項羽的俘虜,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他們各有自己的短處啊。”
王翦家族成員
編輯王翦後世紀念
編輯王翦墓
王翦墓為長方形,南北長40米,東西寬30米,高9米,頂部平坦,在墓的西北200米處有南北排列的六座小冢,傳為埋着六國王侯的衣冠、圖書和俘虜等,是為了表彰王翦統一中國的戰功而修的,現六冢已平,僅留遺蹟。
1956年8月6日,王翦墓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翦史籍記載
編輯《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王翦影視形象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引用日期2017-04-17]
- 2.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鄙語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3. 王翦:這個人橫掃六國,卻從不摸秦王的“倒麟”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7-04-18]
- 4.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始皇十一年,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
- 5.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十八年,翦將攻趙。歲餘,遂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
- 6.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明年,燕使荊軻為賊於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遼東,翦遂定燕薊而還。秦使翦子王賁擊荊,荊兵敗。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 7.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使翦子王賁擊荊,荊兵敗。
- 8.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 9. 像取自《浙江剡北靈芝鄉王氏宗譜》。
- 10.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於頻陽。”
- 11. (北宋)司馬光著;張志英譯註.,中華經典解讀 資治通鑑: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04:第13頁
- 12.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始皇謝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
- 13.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 14.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 15.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
- 16.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 17.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中國社會科學院[引用日期2017-04-18]
- 18. 《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中國社會科學院[引用日期2017-04-18]
- 19.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 20. 劍網3逐鹿中原4.1首測 秘境BOSS揭秘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4-22]
- 21.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8]
- 22. 《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 23. 注孫子序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3-02-23]
- 24. 《蘇軾集》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0]
- 25. 王翦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3-09-06]
- 26. 事林廣記後記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3-01-08]
- 27. 《十七史百將傳 卷一》 .網易雲閲讀[引用日期2017-08-27]
- 28. 黃道周·《廣名將傳》
- 29. 鄧廷羅·《兵鏡或問》
- 30.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6]
- 31. 《十七史百將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8]
- 32. 秦朝王翦的兒子是誰 王翦的兒子王賁怎麼死的 .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引用日期2017-06-25]
- 33. 秦王翦墓 .陝西省富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4-17]
- 34.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 .名人圖像[引用日期2022-10-2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