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明園詞

鎖定
《圓明園詞》是清代詩人王闓運創作的一首長篇敍事詩。這是作者同友人一起遊歷圓明園遺址,目睹斷垣殘壁,追憶往事而作。詩人以深沉的筆調追記圓明園的建園經過、歷史沿革和當年帝后遊園的盛況,並由此剖析日後名園被毀、國家衰敗的根源在於太平盛世時統治者窮奢極侈,以致國庫日漸空虛,民不聊生。接着轉回現實,描繪圓明園被焚燬後的破敗景象,守園的董太監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詩人從中得知了圓明園被毀的前後經過。經此大難,當朝統治者卻仍不思中興,繼續驕奢淫逸,使得詩人感嘆不遇良時。這首長詩一方面表現出詩人的愛國精神,憤怒斥責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行;另一方面對統治者沉湎於紙醉金迷、聲色犬馬,表示無比憤慨和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全詩辭藻華美,多用典故,鋪陳排比,跌宕起伏,寫得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同時詩人在寫作中將記敍、描寫、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把圓明園的遭際同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大開大闔,錯落有致,讀後使人有迴腸蕩氣之感。這首長詩在近代被贊為可與白居易長恨歌》、元稹連昌宮詞》相媲美。 [3]  [9] 
作品名稱
圓明園詞
作    者
王闓運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湘綺樓詩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圓明園詞作品原文

圓明園詞1
宜春苑中螢火飛2,建章長樂柳十圍3
離宮從來奉遊豫4,皇居那覆在郊圻5
舊池澄綠流燕薊6,洗馬高梁遊牧地7
北藩本鎮故元都8,西山自擁興王氣9
九衢塵起暗連天10,辰極星移北斗邊11
溝洫填淤成斥鹵12,宮庭映帶覓泉原13
渟泓稍見丹稜沜14,陂陀先起暢春園15
暢春風光秀南苑16,霓旌鳳蓋長遊宴17
地靈不惜甕山湖18,天題更創圓明殿19
圓明始賜在潛龍20,因回邸第作郊宮21
十八籬門隨曲澗22,七楹正殿倚喬松23
軒堂四十皆依水24,山石參差盡亞風25
甘泉避暑因留蹕26,長楊扈從且弢弓27
純皇纘業當全盛28,江海無波待遊幸29
行所留連賞四園30,畫師寫放開雙境31
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32
當時只擬成靈囿33,小費何曾數露台34
殷勤毋佚箴驕念35,豈意元皇失恭儉36
秋獮俄聞罷木蘭37,妖氛暗已傳離坎38
吏治陵遲民困痡39,長鯨跋浪海波枯40
始驚計吏憂財賦41,欲賣行宮助轉輸42
沉吟五十年前事43,厝火薪邊然已至44
揭竿敢欲犯阿房45,探丸早見誅文吏46
此時先帝見憂危47,詔選三臣出視師48
宣室無人侍前席49,郊壇有恨哭遺黎50
年年輦路看春草51,處處傷心對花鳥。
玉女投壺強笑歌52,金盃擲酒連昏曉。
四時景物愛郊居,玄冬入內望春初53
嫋嫋四春隨鳳輦54,沉沉五夜遞銅魚55
內裝頗學崔家髻56,諷諫頻除姜後珥57
玉路旋悲車轂鳴58,金鑾莫問殘燈事59
鼎湖弓劍恨空還60,郊壘風煙一炬間61
玉泉悲咽昆明塞62,惟有銅犀守荊棘63
青芝岫裏狐夜啼64,繡漪橋下魚空泣65
何人老監福園門66,曾綴朝班奉至尊67
昔日暄闐厭朝貴68,於今寂寞喜遊人。
遊人朝貴殊喧寂,偶來無復金閨客69
賢良門閉有殘磚70,光明殿毀尋頹壁71
文宗新構清輝堂72,為近前湖納曉光73
妖夢林神辭二品74,佛城舍衞散諸方75
湖中蒲稗依依長76,階前蒿艾蕭蕭響77
枯樹重抽盜作薪78,遊鱗暫躍驚逢網79
別有開雲鏤月台80,太平三聖昔同來81
寧知亂竹侵苔出82,不見春風泣露開83
平湖西去軒亭在84,題壁銀鈎連倒薤85
金梯步步度蓮花86,綠窗處處留蠃黛87
當時倉卒動鈴駝88,守宮上直餘嬪娥89
蘆笳短吹隨秋月90,豆粥長飢望熱河91
上東門開胡雛過92,正有王公班道左93
敵兵未爇雍門萩94,牧童已見驪山火95
應憐蓬島一孤臣96,欲持高潔比靈均97
丞相避兵生取節98,徒人拒寇死當門99
即今福海冤如海100,誰信神州尚有神。
百年成毀何匆促101,四海荒殘如在目102
丹城紫禁猶可歸103,豈聞江燕巢林木104
廢宇傾基君好看,艱危始識中興難105
已懲御史言修復106,休遣中官織錦紈107
錦紈枉竭江南賦108,鴛文龍爪新還故109
總饒結綵大宮門110,何如舊日西湖路111
西湖地薄比郇瑕112,武清暫住已傾家113
惟應魚稻資民利114,莫教鶯柳鬥宮花115
詞臣詎解論都賦116,挽輅難移幸雒車117
相如徒有上林頌118,不遇良時空自嗟119 [1] 

圓明園詞註釋譯文

圓明園詞詞句註釋

1.圓明園:舊址在今北京市海淀區,為清代皇家宮苑。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歷代皇帝不斷增修,至乾隆時基本形成,成為融中西園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歷代皇帝多駐於此,至冬方回宮。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大肆劫掠園中珍寶後,舉火焚燒,圓明園遂成廢墟。
2.宜春苑: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秦代宮苑,秦二世胡亥後葬此。這裏代指清皇室宮苑。
3.建章:即建章宮,漢宮名,漢武帝時建。長樂:即長樂宮,也是漢宮名。舊址均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建章、長樂均喻圓明園中的皇宮。
4.離宮:舊時皇帝於皇宮之外另建別墅一類的宮室。奉:供。遊豫:遊樂。
5.郊圻(qí):郊外。
6.舊池:指圓明園西湖,在今北京市海淀區附近。酈道元水經注》:“漯水又東與洗馬溝水合,水上承薊水,西注大湖。源有二源,水俱出縣西北平地,導源流結西湖,湖東西二里,南北三里,蓋燕之舊池也。綠水澄淡,川亭望遠,亦為遊矚之勝所。”這就是圓明園前身。燕薊(yān jì):春秋戰國時燕國建都於薊,舊址在今北京市。這句是説圓明園建前,有“燕之舊池”,碧波綠水流經燕京、薊城之地。
7.洗馬、高梁:即洗馬溝與高梁河,在北京西郊,西湖水東流入此。原為遊牧之地。
8.北藩(fān):北方藩鎮,指北京。故元都:舊時元朝在此建都,稱大都。
9.西山:在北京西郊。擁:抱有,懷有。王氣:振興王業的祥瑞之氣。
10.九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這句是説北京城曾起戰火,明末李自成進京。
11.辰極星:北極星,為帝王之星。此謂滿清入主中原。
12.溝洫(xù):溝渠。斥鹵:鹽鹼地。這句是説圓明園建園前,曾排溝疏水,填平淤澤成鹽鹼平地。
13.映帶:景物相互關聯襯托。泉原:即泉源。此句意為沿着宮廷建築羣的互相聯帶關係而尋覓源泉。
14.渟泓(tíng hóng):水深而平靜。渟,水積不流。泓,水深。丹稜沜(pàn):水池名,在北京西郊。原為明武清侯李偉的清華園所在。一作“丹稜泮”(pàn)。沜,同“泮”,半圓形的水池。
15.陂陀(pō tuó):傾斜貌,意謂堆土成斜坡。暢春園:在圓明園南,原址是明武清侯李偉的清華園。
16.南苑:宮苑名,明代修建,在今北京永定門外,是明清時專供皇帝遊獵的場所。作者自注:“明時但有南苑,未作暢春園。時聖祖宴羣臣,亦在南苑,今南西門外地也。自海淀興修,稀復臨幸矣。”
17.霓旌(ní jīng):皇帝出行時的一種儀仗。鳳蓋:繡鳳車蓋,指皇帝車駕。
18.地靈:地所體現的靈異。甕山湖:即西湖,今稱昆明湖。甕山,北京玉泉山的支脈,西湖水源於此。
19.天題:皇帝的親筆題名。
20.圓明始賜:指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得康熙皇帝賜地築室為讀書之所,並賜名“圓明”。潛龍:比喻聖人在下位,隱而未顯。皇太子胤禛即位前,喻為“潛龍”。
21.回:改。邸(dǐ)第:指雍正為皇子時的府第。郊宮:即行宮。
22.十八籬門:指圓明園有十八座大門。籬門,晉宋時凡行宮門皆稱籬門。
23.七楹(yíng)正殿:指出入賢良門內有正大光明殿,寬七楹,後倚假山,多松樹。楹,本指柱子,後稱一間房子為一楹,七楹就是七間。
24.軒堂四十:圓明園有景點四十處。作者自注:“園中四字題額者為一所,凡四十所,純皇以為四十景。”軒堂,有窗的長廊和廳堂。
25.山石:園中多假山石頭之類。參差(cēn cī):不齊貌。亞風:掩風。
26.甘泉:秦漢時宮名,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甘泉山上。這裏借指圓明園。留蹕(bì):指皇帝住宿、休息。蹕,帝王車駕。作者自注:“初但避暑,後遂春秋皆居園中也。”
27.長楊:漢行宮名,在今陝西省周至縣東南。漢代帝王到此打獵,揚雄有《長楊賦》。扈(hù)從:皇帝出巡時的隨從人員。弢(tāo)弓:在箭袋中藏着弓箭。弢,弓套。
28.純皇:指乾隆皇帝弘曆。纘(zuǎn)業:繼承帝業。纘,繼承。
29.江海無波:指太平盛世。遊幸:指帝王出遊。
30.行所:猶行在,帝王所在之地。留連:流連。四園:指海寧安瀾園、南京瞻園、蘇州獅子林、杭州小有天園四大園林,圓明園內有仿建。
31.寫放(fǎng):模仿。放,同“仿”,仿效。開雙境:指創造兩種境界,即畫境與實境。一説雙境指園內模仿西式宮殿所建的西洋樓與彷彿教聖地所建的舍衞城
32.移天縮地:指將江南風景照樣縮小搬至圓明園中。
33.靈囿(yòu):養羣獸以供狩獵的園林。周文王曾建靈囿。
34.數:計算。露台:涼台。漢文帝欲建露台,計費百金,為十家之產,乃輟。
35.殷勤:深厚勤懇。毋(wú):不要。佚(yì):忘記,失去。箴(zhēn):規勸。
36.豈意:哪裏料到。元皇:即“玄皇”,指唐玄宗。康熙皇帝名玄燁,因避諱改玄為元,故稱元皇。這裏借指乾隆皇帝。
37.秋獮(xiǎn):秋獵。俄聞:最近聽説。木蘭:指木蘭圍場,在今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清朝歷代皇帝每年秋季率王公羣臣至此圍獵習武,道光以後,國勢日危,始罷此舉。
38.妖氛:不祥之氣,這裏指社會動亂。離坎:離和坎本是《易經》八卦的兩個卦名。這裏代指當時的八卦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嘉慶十八年(1813),八卦教首領林清率眾在京起義,一度攻入皇宮,後被鎮壓。
39.吏治:地方官吏的治理方法。陵遲:衰落,衰敗。困痡(pū):貧困痛苦。痡,過度疲睏。
40.長鯨跋(bá)浪:比喻英國侵略者的入侵。語出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鯨魚跋浪滄溟開”。跋浪,破浪,踏浪。
41.計吏:古代郡國掌握考核賦税的官吏,這裏指朝廷財政。
42.欲賣行宮:指朝廷將江淮行宮斥賣,以救急需。轉輸:轉運輸送,這裏指國家財物的週轉。
43.沉吟:深思。五十年前:指從道光元年(1821)開始,至作此詩時,正好五十年。清王朝由盛而衰,危機四伏。
44.厝(cuò)火薪邊:指火已燃起,而置火於積柴上,必然蔓延燃燒。語出《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厝,安放。薪,乾柴。然:同“燃”,燃燒。
45.揭竿:《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時“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這裏指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於道光三十年(1850)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不久佔領南京。咸豐三年(1853),洪秀全派兵北伐,攻天津,逼近北京。阿房(ē páng):即阿房宮,秦代宮殿,在陝西咸陽的秦王朝都城內,後被項羽焚燬。這裏代指北京。
46.探丸:探取彈丸,指拿起武器。語出《漢書·尹賞傳》:“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這裏指太平軍懲處貪官污吏。
47.先帝:指咸豐帝奕詝。因此詩作於同治時,故稱先帝。
48.三臣:咸豐帝委任勝保曾國藩袁甲三三人統兵鎮壓太平軍。視師:統率軍隊。
49.宣室:宮殿名,漢未央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前席:移坐向前。語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這裏指朝中沒有得力的賢臣。
50.郊壇:郊外祭祀天地所築的土壇。遺黎:劫後餘生的百姓。咸豐九年(1859)冬,咸豐帝郊宿於齋宮,思及內外憂患,至夜痛哭失聲。
51.輦(niǎn)路:帝王車駕所經之路。此句化用唐文宗李昂宮中題》:“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唐文宗時被宦官幽禁,日坐愁城。這裏比喻咸豐帝內外交困。
52.玉女:仙女。投壺:古代的一種遊樂方式,將箭投入特製壺內,以投入多少決勝負。作者自注:“上既厭倦庸臣,罕所晉接,退朝之後,始寄情於詩酒,時召妃御,日夜行遊也。”
53.玄冬:冬季。古人認為北方為黑色,主冬季,故稱玄冬。內:指皇帝的正宮。
54.嫋嫋:體態柔美貌。四春:指咸豐帝在圓明園寵幸的四位宮女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鳳輦:皇帝車駕。
55.五夜:古代將一夜分為五個階段以計時,即五更。銅魚:銅製魚形符,皇帝徵召接見入內時所用。
56.內裝:宮女的裝束。崔家髻:作者自注:“崔氏,漢婦,曾入宮為乳嫗。”
57.諷諫:用委婉的言辭進諫。姜後珥(ěr):姜後周宣王的王后,據《列女傳》載,每當宣王有失,脱簪珥,待罪永巷,以規勸宣王。這裏以姜後喻咸豐帝的孝貞顯皇后(即後來的慈安太后),她常規勸咸豐帝。珥,珠玉做的耳飾。
58.玉路:皇帝車駕經過的道路。車轂(gǔ)鳴:比喻戰事發生。劉向説苑》:“越師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曰:‘昔王田於囿,左轂鳴……車右刎頸而死。今越甲至,其鳴吾君,豈左轂之下哉?遂刎頸幣死。”車轂,本指車輪中心插軸的地方,這裏指車子。
59.金鑾(luán):唐代宮殿名,後泛指皇帝受朝見的殿。殘燈:快要熄滅的燈火。
60.鼎湖:代指咸豐帝死去。傳説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黃帝昇天而去,後世名其昇天處為鼎湖。咸豐十年(1860)八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咸豐帝出逃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死於熱河行宮。弓劍:黃帝昇天時,小臣抱弓而號,弓墮。
61.“郊壘”句:指英法聯軍於咸豐十年(1860)十月十七日,在大肆搶掠後,一把火燒燬圓明園。郊壘,原指郊外的營壘,這裏指北京西郊的圓明園。一炬(jù),一把火。
62.玉泉:在今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西玉泉山山下,水自池底上翻,如沸湯滾騰,故有“玉泉垂虹”的美稱。昆明:即昆明湖,在今北京頤和園內。
63.銅犀:銅水牛。據徐樹鈞《詩序》所記:“暮從昆明湖歸,橋上銅犀卧荊棘中,犀背御銘,朗然可誦。”
64.青芝岫(xiù):圓明園中勝景之一,系房山大石,乾隆修清漪園時移至園中,因其色清則潤,故名“青芝岫”。今在頤和園樂壽堂庭院中。
65.繡漪橋:圓明園中橋名。
66.老監:年老太監,姓董,他已七十餘歲,故稱。福園門:圓明園東南門,當年董監曾居此。
67.綴(zhuì):隨從。朝班:朝見皇帝的行列。至尊:指皇帝。
68.喧闐(tián):喧鬧擁擠。朝貴:朝廷中的達官顯貴。
69.金閨客:指朝廷顯要人士;亦指宮廷中或顯貴家的女子。金閨金馬門的別名,後用為朝廷代稱;亦為閨閣的美稱。
70.賢良門:圓明園宮殿區正中大門。
71.光明殿:圓明園中的正大光明殿,在賢良門北。
72.文宗:指咸豐帝。清輝堂:即清輝殿,地近園中前湖。
73.前湖:在正大光明殿北壽山後。曉光:早晨的陽光。
74.“妖夢”句:據徐樹鈞《詩序》所記:“園宮未焚前一歲,妖言傳上坐寢殿,見白鬚老翁,自稱園神,請辭而去,上夢中加神二品階。明日至祠,諭祠之,未一稘而園毀,豈前定歟!”此言園神辭職,園林無有保護。
75.佛城舍衞:圓明園中的建築羣。舍衞,城名,全名室羅筏悉底,也稱舍婆提,北印度憍薩羅國的都城,相傳釋迦牟尼曾居此二十五年。這裏指圓明園中模仿舍衞城所造的建築。因城中所供佛像被盜,故云“散諸方”。
76.蒲稗(bài):水生植物。蒲,香蒲。稗,田中雜草。依依:茂盛的樣子。
77.蒿艾:一種野草。蕭蕭:風吹的聲音。
78.枯樹重抽:指燒焦的樹木重新長出枝條。
79.遊鱗:借指湖中的游魚。
80.開雲鏤月台:即“鏤月開雲”,圓明園“九洲清宴”建築羣之一。
81.太平三聖:指康熙、雍正、乾隆。康熙在此台見皇子雍正時,當時身為皇孫的乾隆也陪侍相見,三天子聚於一堂。
82.寧(nìng)知:豈知,哪知。侵苔出:一作“侵苔落”。
83.春風泣露:指牡丹花開。
84.平湖:園中景點,名“平湖秋月”,是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而修建的湖水景觀。
85.題壁:大臣所獻的書法作品,鑲嵌於窗壁。銀鈎:形容字的筆畫秀美遒勁。倒薤(xiè):即倒薤書,篆書書體名稱。
86.金梯:指建築華麗的階梯。步步度蓮花:形容女子走在這裏如步步踱蓮花,也兼指室內裝飾的華美。蓮花,指女子的腳步。《南史·齊東昏侯紀》:“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87.蠃(luó)黛:即螺黛,古代女子描眉所用的青黑色顏料。蠃,同“螺”。
88.當時:指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一事。倉卒(cù):匆忙急迫。鈴駝:駱駝頸間時常懸掛一鈴,發出鈴聲,故稱。這裏指車駕。
89.上直:上班,當值。嬪娥(pín é):宮中嬪妃、宮娥。
90.蘆笳:以蘆葉為管制作的樂器,清兵營巡哨多用之。
91.豆粥長飢:指咸豐帝逃往熱河途中以豆乳麥粥為食充飢。豆粥,豆乳、麥粥。熱河:指熱河行宮,在今河北省承德市。
92.上東門:古代洛陽城門,這裏指北京城門。胡雛:胡人,這裏借指英法聯軍。
93.王公:指恭親王奕訢等一幫主和派貴族大臣。班道左:列於道路旁迎接外國侵略軍。班,列。
94.爇(ruò):點燃,焚燒。雍門萩(qiū):京城城門旁的梓樹。《左傳·襄公十八年》載,晉國聯合魯、莒等伐齊“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已亥焚雍門。”雍門,齊都西門,借指圓明園宮門。萩,梓樹。
95.驪(lí)山火:《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又劉向《諫營昌陵疏》:“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攻其藏槨。”又《史記·周本紀》載,驪山上有烽火台,為周幽王舉火戲諸侯處,後戎狄入侵,幽王舉烽,兵莫至,遂被殺。此合用數事,以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之事。驪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南。
96.蓬島:圓明園福海中的蓬萊瑤台。一孤臣:指管園大臣文豐。他曾阻止外國侵略軍進園,後來發現禁衞兵一個人也不在了,因而投福海自殺殉難。
97.靈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名正則,字靈均。他為國難投汨羅江自殺。
98.丞相:應指大學士桂良、三品卿恆祺等人,英法聯軍入北京時,他們開定安門迎降。生取節:指投降派為保住他們所謂的“氣節”,極力主張談判求和。這是諷刺的反語。節,氣節,操守。
99.徒人:赤手空拳之人,指文豐。作者自注:“死者不得為忠,生者乃可無愧也。”
100.福海:圓明園中部湖泊。
101.成毀:建成而被毀壞。
102.荒殘:荒涼殘破。
103.丹城紫禁:即紫禁城,皇帝所居。
104.江燕巢林木:指流離的老百姓無處棲身。《資治通鑑》載,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北魏破宋六州,“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
105.中興:由衰落而重新興盛。
106.“已懲”句:同治九年(1870),御史德泰上疏請復修圓明園,詔旨切責謫戍。未行,德泰忿悔自剄而死。
107.休遣中官:指同治八、九年,準備為同治帝大婚,宮廷張燈結綵,耗銀十餘萬。休遣,停止派遣。中官,太監。錦紈(wán):織錦和紈素,泛指貴重的絲織品。
108.枉竭:白白耗盡。
109.鴛文龍爪:皇家婚禮服上的珠寶裝飾與刺繡圖案,鴛鴦花紋、探爪金龍等。作者自注:“制後寶衣,上含珠玉值十萬金,已用十六萬,成其半耳。”
110.總饒:縱然,任憑。大宮門:指皇宮內大門。同治婚禮,結綵宮門,用縐綢八十餘萬匹。
111.西湖路:西湖一帶。西湖,指昆明湖,在京師西北萬壽山麓。當年明代武清侯李偉所開闢侯府清華園,連同西湖都屬侯府,繁華貴盛,不可一世。
112.薄(bó):貧瘠。郇瑕(xún xiá):春秋時古國名,郇、瑕均在今山西省臨猗縣,都以土地貧瘠而聞名。
113.武清:指明代武清侯李偉,明神宗母李太后之父,封武清侯,其侯府在西湖路。圓明園就是在李偉清華園基礎上修建的。傾家:指家業衰敗。
114.魚稻:用作動詞,養魚種稻。資民利:幫助對百姓有利的事。資,助。
115.鶯柳鬥宮花:指聲色歌舞的享樂遊宴生活。
116.詞臣:文學侍從之臣。此是作者自指。詎(jù)解:豈解。詎,豈,難道。論都賦:即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因賦中論述了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故稱論都。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後,朝廷有一部分大臣提出遷都之論,王闓運時亦主張遷都西安。
117.挽輅(lù):拉車。輅,車前橫木,此指車。幸雒(luò)車:皇帝遊幸洛陽的車駕。雒,同“洛”,洛陽古名。
118.相如:即司馬相如,西漢著名辭賦家。徒有:空有。上林頌:即《上林賦》,因其賦頌上林苑囿之美盛,讚美皇帝遊獵之宏壯,故以頌稱之。實則寓諷諫於頌揚之中,只不過“勸百諷一”罷了。上林,上林苑,漢代宮苑。
119.不遇良時:沒有趕上太平盛世。這是對清王朝的不滿和諷刺。嗟(jiē):感嘆。 [2]  [3]  [4]  [5-6]  [7] 

圓明園詞白話譯文

皇家宮苑中的螢火蟲在飛,圓明園的宮苑楊柳粗十圍。
離宮別墅從來為皇帝息憩,皇家居處哪會建在郊外地?
北京的舊湖碧波流經燕薊,洗馬河高梁河本是遊牧地。
北方藩鎮舊時大元的京都,西山自來人稱有王霸之氣。
京室通道紅塵暗起蔽青天,帝王之星座今移在北斗邊。
通溝渠填淤塞成鹽鹼之地,帝京景物關聯映帶尋源泉。
水深地靜之處原有丹陵泮,築坡疏池首先建成暢春園。
暢春園的風光秀麗超南苑,虹霓旌旗鳳蓋輦車來遊宴。
此地靈異人不吝惜甕山湖,皇帝題名更新始創圓明殿。
圓明殿始賜為皇子讀書地,雍正皇帝回邸此處作郊宮。
十八座大門隨曲澗而建築,七座正殿間間倚依着長松。
高軒敞廳四十所都靠泉水,山石參差錯落全掩住塵風。
皇帝在此避暑常留駐別宮,出入有扈從圍獵袋藏長弓。
乾隆皇帝繼位大清稱全盛,天下太平無波待皇帝遊幸。
來此流連愛觀賞其中四園,畫家寫真繪出樓城的雙境。
誰説只江南風景稱美天下,採用移天縮地法移置君懷。
當時只打算修建美麗宮苑,費用多少無暇計算那露台。
勤王業莫忘安逸失國遺誡,不料乾隆皇帝誤在失恭儉。
近聞秋天狩獵不遠去木蘭,八卦教起事已將信息暗傳。
吏治衰敗民眾貧困又病苦,如鯨外敵翻浪海波將竭枯。
開始震驚國庫空虛憂財賦,想賣行宮以彌補入不敷出。
回頭思考朝廷五十年間事,置柴火邊火災必燃燒蔓延。
農民揭竿起義兵威逼京室,民間豪客手持武器誅貪官。
先帝咸豐皇上已心憂國危,下詔三大臣統軍出師江南。
心憂皇室侍前已無漢賈誼,祭天郊外痛嘆百姓遭劫難。
年年輦路通圓明園觀春草,處處面對花鳥心傷國步艱。
陪同美女投壺遊樂強歡歌,美酒飲完扔掉金盃早到晚。
一年四季皇帝愛住圓明園,寒冬回宮切盼初春到人間。
嫋嫋娜娜四春女追隨鳳輦,深更半夜召大臣將銅魚傳。
內宮婦女裝梳猛學崔家髻,為國事皇后多次脱珥諷諫。
皇帝輦路忽感車馬在悲鳴,金鑾寶殿不要問人去燈殘。
皇帝駕崩熱河惟弓劍空遠,圓明園毀於戰火一炬點燃。
玉泉流水悲啼昆明湖哽塞,惟有橋上銅牛孤守荊棘間。
夜晚青芝岫石間狐狸悲啼,繡漪橋下的魚兒哭泣徒然。
住在福園門太監是何許人?也曾侍奉追隨皇帝下朝班。
從前熱鬧喧譁他厭煩權貴,如今荒涼寂寞望遊人再現。
遊人權貴到此會打破岑寂,偶然來此的已不是金閨客。
賢良門關如今只剩下殘磚,光明殿毀壞只能尋到敗壁。
咸豐皇帝新構建的清輝堂,為的是臨近前湖領受晨光。
夜夢園神請辭皇帝封二品,舍衞佛城諸佛流散於各方。
湖邊的蒲草稗子依依而生,台階前的艾蒿風中蕭蕭響。
枯樹重生樹枝砍伐作燒柴,游魚突然躍起因遇捕魚網。
園中特別有那鏤月開雲台,當年先後三位即位皇帝來。
豈知如今亂竹破苔抽筍出,再不見春風牡丹泣露而開。
平湖秋月景點的軒台還在,壁紙題字銀鈎倒薤筆生彩。
豪華樓梯步步讓人踱蓮花,處處綠窗殘留着脂粉螺黛。
皇帝倉皇出逃只動用鈴駝,還剩下值班的嬪妃與宮娥。
軍營蘆笳急吹伴隨着秋月,皇帝吃麥粥豆乳眼望熱河。
上東門大開外國軍隊闖過,有朝廷王公列隊迎候道左。
敵兵還未焚燒宮前的梓樹,放羊牧童遙見圓明園起火。
自應可憐守園的孤獨老臣,保持高潔操行可比屈靈均。
宰臣桂良怕死取節去開城,空手之人抗擊敵寇死擋門。
至今福海深深老臣冤如海,誰信神州還保有高潔精神。
百年間成敗存毀多麼匆促,天下荒涼破敗歷歷還在目。
如今京城皇宮雖然尚可歸,豈知劫後江燕無家巢樹木?
殿倒園荒望你要好好觀看,艱險危苦中才知中興之難。
已經懲罰輕言修園的御史,不要再派太監取綾羅綢緞。
綾羅白白耗盡江南的賦税,鴛紋龍爪新鮮轉眼歸依然。
就算是皇宮大門厚增彩幔,怎比得上西湖路以往從前?
西湖路土地薄比郇地還差,武清侯曾住如今也早傾家。
唯一應思發展漁稻助民利,不要沉湎歌舞鶯柳鬥宮花。
文學詞臣難以理解遷都事,也難挽住遊幸洛陽的車駕。
司馬相如白白寫出《上林賦》,如不逢良時空自悲嘆有加。 [3] 

圓明園詞創作背景

清同治十年(1871)春,該詩作者、舉人出身的王闓運,偕同友人張祖同、徐樹鈞,遊歷了北京圓明園的廢址。此時距圓明園毀於英法聯軍,已經過去了十一年。在守園的董太監指引之下,詩人一行穿行於斷壁殘垣之間,飽看了一處處往昔的繁華勝境化為今日的頹磚廢瓦,目擊心傷、感嘆不勝。詩人感到自己有責任將這座古今無類的燦爛名園的成毀興廢,以及此中的歷史教訓,筆之以詩,傳告後人,於是寫下《圓明園詞》。 [2]  [3] 

圓明園詞作品鑑賞

圓明園詞文學賞析

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先經英法聯軍劫掠,後又被其為掩蓋罪證而焚燬,這是盡人皆知的史實。提起這段民族的、歷史的恥辱,無論今人昔人,都不免切齒痛恨於侵略者的野蠻橫暴。然而在當時,人們在痛切之餘,還不曾想到,這座名園究竟是因為什麼招致這場空前浩劫的。痛恨侵略者固然不錯,但木必先自腐,然後招蠹,國必先有內患,然後招致外侮;外侮顯而易見,內患則隱而難求。這一點並非常人能想到。避難就易,非大手筆所為;由顯窺隱,始是真詩人的工夫。因此該詩的寫法全是由難、隱的一路而進,如此雖然少了對於侵略者的大聲譴責,但詩的立意卻也高出一籌。
欲求名園被毀的內因,必先溯名園的源起。因此該詩三大部分中,第一部分(“宜春苑中螢火飛”至“金鑾莫問殘燈事”)即原原本本,描述了圓明園由成迄毀的全過程。
長篇起筆,最難措手。該詩的起首以宜春、建章、長樂等古離宮代指圓明園,以螢火之飛見園的淒涼荒蕪,以樹木之粗壯見園的古老悠久,既暗寓詩人步入廢園遊歷之意,又奠定了全詩傷懷憑弔的基調,含義多種,筆法虛靈,底下又不見際涯。緊接兩句,又由“宜春”等名,飛渡到“離宮”的大概念,引出詩人要着意刻寫的離宮圓明園,手法已頗為輕巧。詩人非但要引渡,還要寫出比較:離宮從來都是供君主遊樂的,哪見過郊外有赫赫的“皇居”?這一問,又點出了圓明園不同於普通皇家別苑的非常身份,詩意陡然轉進一層,並自然而然接到了對“皇居”形成的追憶上。而且,這兩句也迅速擺脱了前兩句的“現實”氣味,造出一種追溯“歷史的架勢。短短四句,有承上,有啓下,有過渡,有對比,語帶詢問口吻,意有陡轉之勢。詩人運筆流轉之妙,於此可見一斑。
這兩句門户一開,下面的追憶鋪敍便源源而至,但次序十分井然。先説圓明園的地理,那裏本是遊牧之地,河流縱橫;次説圓明園的歷史,唐藩、元都均在此,此處山川本有“王氣”籠鬱,到明室覆滅,清帝入主,因兵災人禍,良田為墟,宮廷方面便覓到了有水有泉的好地方,營謀新園了。地理、歷史交待完畢,進而敍説圓明園的沿革。在康熙朝,這裏先築了一座暢春園,其實是行宮。儘管如此,園成之後,康熙帝常來此處,不再幸臨前明的南苑了。此後,康熙帝在園中築室,賜皇四子胤禛讀書,題額曰“圓明”。到雍正即位三年,改園名為圓明園,春秋皆居園中,設朝房辦公,圓明園乃由“園”升格為“宮”,成為皇帝居住的地方。
長詩敍述若過多,則不免有蕭索之感,以上各句敍説簡潔流轉,但尚未見華麗繁富。圓明園的鼎盛期在乾隆一朝,故敍至乾隆時,詩人變換筆法,張揚詞藻,盡意繪飾。園內有十八座大宮門,有寬達“七楹”的正大光明殿,有四十處題以四字匾額的軒堂,有重臣貴戚進獻的無數假山奇石,還有效仿江南四園、西洋宮殿、印度佛地城池而建的眾多建築羣,供太平天子游幸尋樂,真是美輪美奐。詩人最後總收一筆:“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將這座名園的盛容推至極致,引人遐想。
但是見到下文“豈意元皇失恭儉”的一聲斷喝,才知以上的繪飾鋪衍,決不是“勸百諷一”,而只是下文的映襯。越是將圓明園寫得富麗堂皇,就越顯出清室列帝的奢欲無限,靡費無窮,圓明園最終被毀的遠因,也就隱隱可見了。接下來,詩人就毫不留情地列數諸帝之失,清清楚楚地劃出了圓明園由“成”而“毀”的軌跡。乾隆帝表面上在園中勒碑立銘,要後人戒除驕念,骨子裏卻唯願圓明園無限擴大,全無“恭儉”之心。嘉慶帝面臨農民起義,吏治腐敗的危機,清王朝衰象已露。道光帝,外有海上英國侵略者的進犯之患,內則民窮財盡、國庫空虛,然而他還是捨不得變賣行宮以資國用。這就是五十年前的形勢,圓明園大火的火種,其時已然具備了。
以上一段,詩人頗用《詩經·小雅》筆法,直陳時事,無所忌諱,矛頭徑指清室諸帝,直斥其非,議論正大、剴切。詩人透過圓明園大火由侵略者點燃這一表象,看到並指出這場大火歸根結底是統治者自己失政所致,見解深刻。至“沉吟五十年前事,厝火薪邊然已至”二句,詩的主旨已開始顯露。詩人在敍説之間,忽以“沉吟”二字點明自己的思索,意在提醒讀者留意此二句的分量。
當然,在歷代皇帝中,詩人用濃墨重彩寫的,還是招致圓明園大火的直接責任者——先帝咸豐。咸豐即位後,各處農民起義日甚一日,終於匯成了太平天國的大起義。面對這樣的“憂危”局面,咸豐初期也曾選將出徵,深夜哭廟似乎欲有所為,似乎痛心時勢,但不久便一頭鑽進圓明園,寄情於詩酒,時召妃御,日夜行遊。他每年住皇宮不滿一月,成天在園內盤桓,以強顏歡笑麻醉自己,逃避現實,雖有“賢德”的慈安皇后諍諫,亦無補萬一。這樣的時勢,卻由這樣一位君主駕馭着,國家傾危、圓明園被毀的結局已然註定。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至京師,咸豐帝倉皇出逃熱河,並在那裏憂鬱死去。至於他生前留戀的圓明園,也成了他昏聵失政的犧牲品,被侵略者付之一炬,煙消雲散了。
至此,詩人以詩家的才情,輔以史家的見識,寫完了圓明園的興廢經歷。接下來“鼎湖弓劍恨空還”至“誰信神州尚有神”,為詩的第二部分,詩人從歷史的風煙中走出,開始了對廢園的憑弔。初入廢園,但聞湖水嗚咽,狐啼魚泣,舉目荊棘叢生。在董太監的引導下,詩人看到了“出入賢良門”“正大光明殿”以及咸豐所建“清輝堂”的殘址,看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人曾一起觀賞過牡丹的“鏤月開雲台”倒在亂竹叢中,看到了仿建的“平湖秋月”壁間殘留的書法,脂粉的零落錯雜。董太監在耳邊訴説着:“舍衞城”的佛像給盜盡了,園中的樹木給伐去作柴了,昆明湖的魚也給捕去了……一路耳聞目睹,加上蕭蕭的蒿艾聲大作,往昔繁華競逐的圓明園在詩人筆底真有一種淒厲、慘淡,甚至神秘、恐怖的感覺,讀之令人氣結難言,毛髮為立。
愴然之餘,詩人不禁要對此悽慘景象的成因追根溯源。一是皇帝,敵兵一到,便倉皇出奔,把宮廷拋給了“嬪娥”去看守;二是王公、丞相,不思退敵,卻避兵、出迎;其三才是敵兵,他們是王公們迎進來的。在一片投降聲中,只有一個守園大臣文豐,徒手空拳,無以禦敵,卻忠貞不改,自沉於園中的“福海”中,成了名園的唯一殉葬者。寫到這裏,詩人發出了痛切激烈的譴責:什麼“福海”,那是冤魂密佈的海!看過這冤海,誰還信神州大地真有一個保得住國家,黎民的“神”!第二部分的最末一筆,是全詩最深切之處,是對圓明園被毀原因所作的根本性解釋。至此,詩的主題明瞭、開朗了,詩人創作《圓明園詞》的用心,也豁然可知了。
“百年成毀何匆促”至“不遇良時空自嗟”,為詩的第三部分,也是詩人以圓明園被毀為鑑,對當今朝廷、皇帝所作的勸諫和建議。詩人先指出現今的形勢是戰亂方息、四海荒殘,然後虛揚一筆,讚揚朝廷對御史德泰請修復圓明園的奏議下旨切責。接着,詩人又重抑了一筆——既然朝廷知道“中興”誠難,卻還要派出太監下江南採辦錦緞;同治皇帝大婚,“費已千萬,結綵宮門,至十餘萬”。由此看來,朝廷正在走往日的覆轍!詩人不由得大聲疾呼,現在需要的是“魚稻資民利”,把錢財用在阜裕民生上,而不能“鶯柳鬥宮花”滿足宮廷的奢欲。當然,大清覆滅的結局,決不是人微言輕的詩人所能改變的,他呼籲也好,用“風水不利”嚇唬朝廷也好,提出遷都西安的主張也好,終屬枉然。或許正是預感到此,詩人在篇末發出了近乎絕望的嗟嘆:當下的局面,可真不是什麼“良時”呀!這篇可擬《上林賦》的錦繡文章,到底能否有益於時政,詩人並沒有任何把握。
該詩紀錄了圓明園的成毀經過,總結出此中的歷史教訓,今日讀來,猶覺意義深長。詩中突出的一點,是把圓明園被毀的責任,牢牢系在最高統治者——皇帝身上。從康熙到同治,七個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詩人的非議、揭露、批評乃至譴責,這在當時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須知詩人此時還是清王朝的一介臣民,而“豈意元皇失恭儉”“誰信神州尚有神”“不遇良時”諸語,都是直言指斥,略無忌諱,容易因此遭罹大禍。由此,讀罷全詩,給人留下鮮明的觀念——圓明園實毀於統治者之手,實毀於建園者之手,“貨悖以入,必悖以出”,窮竭民力而成的名園,終將以不祥的結局而毀。但是,由於詩人過分強調了這一點,因而詩中對於侵略者掠焚暴行的譴責反覺薄弱,這又是其不足之處。至於“敵兵未爇雍門萩,牧童已見驪山火”二句,更是聽信了董太監的誤傳,以為侵略軍本無意劫掠,是“奸民”先入園搶劫,才招得侵略軍踵至的。這在客觀上有減輕侵略者罪責之嫌,是需要指摘的。
在詩歌藝術上,該詩具有晚清詩的典型風格,詞藻華麗,音節鏗鏘,濃墨重彩,鏤金刻銀。其中值得注目的是詩的敍事議論皆用典故成語,不落於實。這些典故,有些用得相當巧妙、精彩,如:“宣室無人侍前席,郊壇有恨哭遺黎。”“宣室”用漢文帝見賈誼之典。其表面讀去已很順當,對仗亦復工整,用典亦復貼切,殊不料,“故典”中還含有“今典”——咸豐九年,咸豐帝在齋宮郊宿,中夜念及國步艱難而分憂無人,不禁失聲大慟。也有不少典故是為了湊對仗而強用上去的,讀來不免晦澀難曉,如:“妖夢林神辭二品,佛城舍衞散諸方。”這類句子,除非在詩中夾入大量自注,不能達意,因此頗被人詬病。但是,若處理得當,未必皆病,如:“嫋嫋四春隨鳳輦,沉沉五夜遞銅魚。”“四春”實指咸豐帝在園中的四個得寵宮人,非加註不能明。但詩人先加“嫋嫋”二字,即使不知“四春”,字面上也能喚起讀者的美感。
總之,該詩既具以上特徵,兼以篇幅宏大,流麗婉轉,聲調並茂,格局大開大闔,筆法多樣多變,立意又高於常人,可推為晚清詩中翹楚。 [2] 

圓明園詞名家點評

清代譚獻《復堂日記》:湘潭王壬秋有《圓明園詞》,徐壽鴻兵部序之,作於辛未。予未與壬秋識面,帝京連昌談何容易,不知於津陽門何如耳。
近代李肖聃《湘學敍錄》:及乎圓明詩出,壓元相之連昌;秋醒詞成,過東坡之赤壁。……文筆嚴清,華實並茂,足使文儒俯首,宿學傾心。……跡其樹義之精,出詞之雅,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卿雲而後,僅見斯文,唐宋以來,無此作者。
近代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詩才尤牢罩一世,各體皆高絕。七言古最著者莫如所作《圓明園詞》一篇,韻律調新,風情宛然,乃斅唐元稹之《連昌宮詞》,不為高古,於《湘綺集》為變格。然要其歸引之於節儉,而以監戒規諷終其篇,亦仿元鎮《連昌宮詞》之體也。 [4]  [6]  [8] 

圓明園詞作者簡介

王闓(kǎi)運(1832—1916),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咸豐舉人。太平軍起義時,曾入曾國藩幕。後講學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辛亥革命後任清史館館長。經學治《詩》《禮》《春秋》,宗法公羊。詩文在形式上主要模擬漢魏六朝,為晚清擬古派所推崇。所著除經子箋註外,有《湘軍志》《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詩集》《文集》。並編有《八代詩選》。門人輯其著作為《湘綺樓全書》。 [2] 
參考資料
  • 1.    彭黎明,彭勃主編.全樂府 6.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480-481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1708,1714-1721
  • 3.    鄭竹青,周雙利主編.精裝中華詩詞經典 第6卷.北京:學習出版社,2010:4264-4273
  • 4.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近代詩詞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80-83
  • 5.    吳明賢編注.近現代詩詞.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99-104
  • 6.    程翔章選注.中國近代文學作品選 修訂本.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67-74
  • 7.    《清詩觀止》編委會編.中華傳統文化觀止叢書 清詩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2015:230-236
  • 8.    鄭逸梅,陳左高.中國近代文學大系 書信日記集 2.上海:上海書店,1993:39
  • 9.    賀新輝主編.中華詩詞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