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瓜爾佳·桂良

鎖定
瓜爾佳·桂良(1785年~1862年7月17日),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 [3]  閩浙總督王德之子, [4]  恭親王奕訢的岳父。 [5]  清朝官員。 [6] 
嘉慶十三年(1808年),由貢生捐納禮 部主事。歷任四川順寧府、成都府知府,河南按察使,四川、廣東、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湖廣、閩浙、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調雲貴總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兼署雲南巡撫。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入京覲見,留京任用,署兵部尚書,後受命防剿太平軍,與英、法、美等國簽訂《天津條約》,後赴上海與英、法、美簽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又晉升文華殿大學士,授內閣大臣。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再佔天津,瓜爾佳·桂良被派前往議和,未果,後協助奕訢簽訂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次年,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務。祺祥政變後,任軍機大臣,不久病亡,諡號文端。 [7] 
燕山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785年
逝世日期
1862年7月17日
主要成就
入祀賢良祠
本    名
瓜爾佳·桂良
諡    號
文端
旗    籍
滿洲正紅旗

瓜爾佳·桂良人物生平

瓜爾佳·桂良屢受重用

貢生捐納禮部主事,歷任員外郎。出為四川順慶府(今南充知府,調成都府知府。歷任建昌道(今四川雅安)、河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廣東布政使、江西布政使。
1834年(道光十四年),升河南巡撫嘉慶年間,林清李文成等以八卦教的名義叛亂被誅後,而汲縣(今河南衞輝)潞州屯墳塔仍然祀其神曰“無生老母”,習教者猶眾。御史黃爵滋上奏,命桂良察治,毀其墳廟,探訪到河南境內有無生廟三十九所,並毀之,而地方官因失察,譴黜有差。
1839年(道光十九年),擢湖廣總督,旋調閩浙總督,繼任雲貴總督
1840年(道光二十年),兼署雲南巡撫。雲南多盜,奏定緝捕章程。又請迤南迤西迤東各標營官兵責成巡道就近稽察。貴州諸苗蠢蠢欲動,鎮遠黎平都勻、古州(今貴州黔東南榕江縣古州鎮)苗人尤其強悍,州縣不能制,桂良疏請遴勁兵專主剿捕。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覲,留京,署兵部尚書正白旗漢軍都統。不久,出為熱河都統。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召來京,將其女嫁與皇六子奕訢為妻,授鑲紅旗漢軍都統。
1851年(咸豐元年),署吏部尚書,尋授福州將軍
1852年(咸豐二年),授兵部尚書。

瓜爾佳·桂良防剿太平軍北伐

1853年(咸豐三年),太平軍攻佔江寧(今江蘇南京),京師戒嚴。桂良疏請各城門稽查增派八旗章京兵丁,補葺城上兵房。太平軍北伐至河北,直隸總督訥爾經額出省防剿,桂良奉旨帶兵馳赴直隸(今河北)省城保定駐紮,作為後路聲援,兼防西路要隘。望都唐縣土匪起,桂良捕誅之。該年秋,太平軍由山西進犯畿南,訥爾經額兵潰於臨洺關,隆平(今河北隆堯縣)、柏鄉相繼失陷。訥爾經額被罷免追責,授桂良為直隸總督,詔責偕都統勝保速籌防剿。布政使張集馨出兵延誤,劾罷之。太平軍轉戰正定定州深州河間天津。桂良率提督張殿元守保定,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率大軍駐通州守衞京師,勝保督師進剿。
1854(咸豐四年),大敗太平軍於獨流鎮,太平軍退走阜城、連鎮(今屬河北滄州),僧格林沁、勝保率軍圍攻,太平軍退走山東,勝保追擊之。桂良遣張殿元赴武邑防堵,彈劾散秩大臣穆輅健鋭營翼長雙僖縱兵傷官擾民,議譴。
該年秋,英國、美國兵船至大沽咸豐帝命桂良相機辦理。尋以前任鹽政崇綸歸調遣,令赴天津會議。英國人咆呤要索十六條,欲遣官駐京及踐廣州入城之約,中外官平禮接見,通商税則變通舊約;美國人麥蓮則僅言通商一端。崇綸等嚴拒其駐京,其餘事情令赴廣東聽總督查辦。屢議無要領,咆呤等人離去。
1855年(咸豐五年),僧格林沁大破北伐軍,北伐軍首領林鳳祥李開芳先後就擒伏誅,畿輔肅清。
1857年(咸豐七年),因功擢東閣大學士,管理刑部,兼正藍旗蒙古都統。

瓜爾佳·桂良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咸豐八年)春,英、法、俄、美四國聯軍北犯,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桂良奉命與尚書花沙納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談判議和,先後與俄、美、英、法等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五月,簽約退兵,命桂良與花沙納南下上海,武備院卿明善、刑部員外郎段承實作為副手,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與英、法、美等國議定通商税則,簽署《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八月,至上海,晉文華殿大學士,授內大臣。何桂清力言免税之不可,改約之難成,桂良亦贊其議,咸豐帝甚怒,必責其補救一二端,而各國因廣東民團仍與為難,且出示偽載諭旨,堅欲罷兩廣總督黃宗漢,停撤民團。桂良等疏聞,乃解黃宗漢通商大臣,改授何桂清。桂良等噤不敢言罷駐京諸事,先議税則。十二月,英使額羅金率兵船赴廣東,遂罷議。
1859年(咸豐九年),回京,僅美國遵換通商之約,英軍復犯大沽,僧格林沁率兵擊退之。
1860年(咸豐十年),戰爭又起,英法聯軍大舉進犯,清軍失利。七月,覆命桂良赴天津議和,英法要求增加兵費,入京換約,嚴詔拒絕。英法聯軍攻陷天津,進逼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受命與奕訢留守辦理議和事宜。10月,簽訂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1861年(咸豐十一年),同治帝即位,回京,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1862年(同治元年),卒,優恤,贈太傅,諡號文端,入祀賢良祠 [1-2] 

瓜爾佳·桂良人物評價

清史稿》:“桂良以帝室葭莩,與聞軍國,數膺議和之使,無所折衝。” [1] 

瓜爾佳·桂良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八·列傳一百七十五》 [1]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一百七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07]
  • 2.    桂良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1-09-07]
  • 3.    桂良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4.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主編;王冠英,毛佩琦,盧昌德等副主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1225頁
  • 5.    《安徽古籍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纂;施立業著. 姚瑩年譜[M]. 合肥:黃山書社, 2004.11.第6頁
  • 6.    桂良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7.    丁守和,陳有進,張躍銘,姜世棟主編. 中國曆代奏議大典[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4.12.第395-3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