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姓

鎖定
商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羣體,在當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約四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5%左右,望族出汝南郡。商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時有孔子弟子商澤商瞿見諸史冊,均為魯國人,加之商姓來源眾多,至戰國時,商姓已分佈於今河南商丘、陝西商縣、山東曲阜等地。商姓名人有商容等。
據2013年《中國四百大姓》一書,商姓在中國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山東、河北的分佈較為集中。當今商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0.03%,總人口大約有39萬。 [1] 
中文名
商姓
排    名
第二百三十五位
始    祖

商姓歷史發展

商姓源流

源流一
商姓源於子姓,是商王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唐封帝譽(嚳)之子於此,傳十四世至成湯,滅夏而有天下,以商為國號,後商被滅於周,子孫以國為氏。”相傳上古時期帝嚳妃子名簡狄,誤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長大後,被帝任命為司徒,教化民眾。後來,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卻被賜姓為“子”。契的十四代孫湯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王族子孫以商為姓,稱商姓。 [2] 
源流二
商姓出自成湯二十五世孫皋辛。皋辛隱居於商城之東,遂以商為姓。 [2] 
源流三
相傳黃帝的重孫以地名(今陝西商縣命姓 [2] 
源流四
商姓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2] 
源流五
商姓源於姬姓,是周文王少子、衞國始祖康叔的後裔。康叔建衞國後,支庶繁蕃,形成大的公族,至戰國時有其後人名鞅,人稱衞鞅,初在魏國宰相公叔痤家為家臣,後輾轉到秦,兩次實行變法,強秦富民。以功封於商(今陝西省商縣東南),人稱商君,亦稱商鞅。後來,商鞅受車裂之刑,其支庶子孫散居各地,以商鞅封邑名為姓,乃成商姓。遷民後裔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 [3] 

商姓得姓始祖

商姓得姓始祖為契。商氏出自成湯,可追溯到上古的帝普(嚳)高辛氏。唐堯廣封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陝西省商縣一帶,號為商國。契的子孫傳到了第十四代,就是滅夏而得天下的成湯。所以契一向被奉為商姓的始祖。根據典籍《遺子先生文集》記載:“自典而降, 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種説法,根據史籍《通志》上記載,商湯被滅於周,後世子孫就以故國號為氏,世稱商氏。故商氏後人奉子契為商氏的得姓始祖。 [4] 

商姓遷徙分佈

先秦時有孔子弟子商澤商瞿見諸史冊,均為魯國人,加之商姓來源眾多,至戰國時,商姓已分佈於今河南商丘、陝西商縣、山東曲阜等地。
兩漢之際,商姓已輾轉播遷於今河南平輿、陝西西安以及豫魯交界的今河南濮陽一帶,後經發展,昌盛為當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屬為汝南郡京兆郡、濮陽郡是故後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陽為其郡望堂號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商姓以上述三郡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周邊播遷,今甘肅、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
隋唐之際,商姓之主流依舊繁衍於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發展。
北宋時,河南開封商瑗流寓西夏,仕為都知兵馬使仁宗時因奉使歸宋,奏獻密事,仁宗嘉其義,賜他於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後,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佈區域進一步擴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遷。
宋末元初,蒙古鐵騎橫行江浙一帶,則商姓人有避亂播遷於福建、廣東等地的。
明初,山西商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河南、河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
清康乾年間及其以後,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闖關東進入東北三省的,後擴展至內蒙古東北區。此間華東、華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商姓分佈之地愈廣。
如今商姓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黑龍江、河南、北京、陝西、遼寧、江蘇,這八個大約佔商姓總人口的74%,其次分佈於湖北、安徽、浙江、重慶、天津等地。 [5] 

商姓人口

宋朝時期,商姓大約有4萬人,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南、甘肅、浙江、福建等地。山東為商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商姓人口的41%。
明朝時期,商姓大約有52000人,浙江為商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商姓人口的33%;其次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北、湖北、山西、福建等地。
據2013年《中國四百大姓》一書,商姓在中國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山東、河北的分佈較為集中。當今商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0.03%,總人口大約有39萬。 [1] 

商姓傳統文化

商姓郡望堂號

郡望
妝(汝)南郡:漢置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縣西北及安徽淮河以北地區)。東晉治所在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京兆郡:即國都直轄區。三國時魏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轄地約在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兩漢之際,商姓已輾轉播遷於今陝西西安一帶, 後經發展昌盛,為當地之望族,是故後世商姓有以京兆為共郡望。
濮陽郡:濮陽郡大致在今河南滑縣、濮陽、範縣,山東鄆城、鄄城-帶。兩漢及魏晉時期,商氏再次成為當地之望族,是故後世有以濮陽為其郡望。 [4] 
堂號
商姓的主要堂號有:追遠堂、行烈堂、三元堂、兩賢堂、敬愛堂、好易堂、續志堂等。 [4] 

商姓家譜文獻

家譜
湖南永州芝山商氏家譜,(元)杭州路玄學提舉商邦昌序,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商氏族譜,(明)翰林編修商良臣序,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始修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浙江會稽商氏宗譜,(明)大中大夫行太寺卿商廷試纂修,明嘉靖甲子(公元156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檔案館。
重慶九龍坡商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商家灣商氏宗祠。
一、重本:
人的身體和生命,都是來自於父母,所以父親就像是天,對待父親孝順,是如同對天一樣明白的事,母親就像是地,對待母親孝順,是如同對地一樣的清楚的事,凡事重本,發達可以光宗耀祖,贍養父母,貧窮也可以用粗茶淡飯讓父母高興,君子循規蹈矩,盡心盡職,厚待父母,父母健康長壽,子女得以發達顯貴,就像樹的根基牢固,枝葉則繁茂一樣的道理,凡我商氏後人,應當明白這個道理。
二、奉先:
宗祠的大堂房間,是祖宗神主寄託的地方,應當早晚打掃,初一、十五拜望,維擭神主尊嚴,子孫也就昌盛,各處祖墓墳篆,是祖宗的遺體和魂靈安息的地方,應當常常修葺和祭掃,不要讓其崩塌煙災,後人准以考證,祖宗的魂靈安,則子孫也平安,萬一有不肖子孫,弄髒大堂和房間,甚至桌几積了厚厚的灰塵都視而不見,隨隨便便看待墳笙直到崩塌煙災而毫無顧慮,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凡我商氏後人,應多多反省自己。
三、尊師:
楊子説:致力於學業不如厚待老師,教師是以傳授人生之道和專業知識來解除我們的困惑的,所以説,我們生活中在“重本”、“奉先”、“尊師”、三件事上是一樣重要的,我厚待老師,老師必然厚愛我,孔子用“誨人不倦”要求自己,但他的學生一旦得罪了他,就馬上辭掉不願再見到這個學生了,孟子沿蒙孔子的家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教師的,都學孔孟的做法,我們要想子女成材,必須先尊敬教師,凡我商氏後人,應當明白這個道理。
四、擇配:
夫婦為人倫之首,關係很大,周朝的興盛都是因為有賢內助的緣故,孔子作《春秋》,從頭到尾由他的妻子修正完成,他們曾經樂此不疲,所以婦必須選擇有名望,有家法的族姓,不能隨便的羨慕富貴,但是貧苦之家和叛亂之家也不能談婚姻,嫁女也是這樣,大概是德行和才能最重要,其次才是才華和容貌,女婿不是出自書香門弟的話,家庭當不能指望依靠他,怎麼能夠希望他不辜負我們的女兒呢?凡我商氏後人,應該謹慎不要忽視這件事。
五、禮儀:
莊嚴的儀表所以能決定人的命運,因為儀表並非是外表裝飾而己,冀缺以華恭華敬的態度向世人昭示德行,茅容用正襟危坐的姿勢來徵賢納士,從儀表甚至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未來,所以武公以博大的智慧來控制威儀,告戒自己於耄耋之年,周人兄弟互相告誡,以免禍端,也就是説互相敬重對方的儀之,命運之神也會關照,所以慎重對待自己的儀表從來都是能夠增進德行的修養的,凡我商氏的人,千萬不要傲慢而愆誤儀表,不要涉足淫穢而喪失節氣,不要光身跟人相處,跟牛馬一起走,這是保存自身榮耀親族的道理啊。
六、教子:
“能養而不能教”,這是諷刺做父親的,為人父者,上承祖宗振缽,下啓後裔先河,有傳宗接代的義務和責任,養了兒子怎能不教育呢?宣聖説過,愛他能不為他付出嗎?後來人有不明白這個定理的,對兒子姑息遷就,這與禽犢有什麼區別?所以他的兒子從小驕慣壞了,常常傲視怠慢長輩,欺凌鄉鄰,直到自己也落個傾家蕩產,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孟子的母親三次搬遷,特別沉重教育孩子,後人應當明白這個道理,而不損害道義才可以呀。
七、睦族:
族有親疏,都以祖宗來對待就沒有親疏之分了,提個説法詳情見於范文正公的著述,所以睦族的意義是很大的,近世晚輩人有胡塗的,只認一氣血脈流通之久,強弱相乎,還説你是那一房的,我是這一房的,能把周朝的秦國和越國一樣看待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凡是一房一族務必按禮儀的程序相接待,互施恩惠,那麼外族人也不能欺侮到我們頭上,程子説過,族人有吉凶嫁娶,必須相與以禮,使骨肉之意常通,骨肉之情日漸疏遠者,只因為相見情不相接,後人能知道這個定理就可以了。
八、善鄰:
鄰者近也。鄰居跟我們近到他們的房子連看我們的屋子,不用説婚嫁世交,平常就是沒有一天不相見的,我還是安於這種親密的現狀,決不儀儀是鄉井之間有至深的情誼,我發現在鄰居相處很多人意氣用事,各不相讓到了沒有往來時,就不是睦鄰了,所以寧肯我容忍鄰居不要讓鄰居容忍我,寧願鄰居對不起我,我不能對不起鄰居,才不會失為仁厚家風,後人不要忘記這些。
九、奉公:
國家規定有賦役,是讓百姓擁戴皇上,像唐朝的租庸調,宋朝的兩税三限一樣,都是通常的賦役,明嘉蕯之時,國家有很多賦役,多次重徵,萬曆初年朝廷援臣寵公建設,分階層鞭策人民繳賦和服役,於是發佈了法,有錢的人不用疲於奔命,貧窮的人也免去了過重的負擔,國家和朝廷因為有這樣好的法令,因而蒸蒸日上,於是下令排甲,開導愚頑,如有長期不交賦税不服役的,上面的官員一旦告急,衙門裏的人就會追問,甚至上門摧,妻兒也會感到臉上無光,這哪裏還有淳良的風氣呢?凡是我商氏後人,寧可做得最好,不要落在最後啊。
十、守法:
朝廷之人用來懲治不走正道的人,現今法網灰灰,疏而不漏,那些觸犯法律的,哪裏都是無知才犯法的呢?罪過在於累積下來的習慣使然,我看見號為右族的鄉鄰,父兄坐視其子侄賭,者有之,或相邀入酒市淫樂者有之,甚其緃容子侄為小偷盜匪,凡此種種,都是法理不容的事以記取其教訓,商氏子侄如有這種情況,是最大的敗家子,應該以此為鑑。

商姓字輩排行

河北泊頭商氏字輩:進九萬廣在振建和平禮永安寶石全。
山東汶上商氏字輩:“振玉興文鳳昭貞懷得祥”。
山東臨沂商氏字輩:“玉學紀宗慶”。
山東鄒城商氏字輩:“有守文振起存興懋林玉學景宗登慶顯容貴永懷鳴鳳昌貽立道德藴家延保安祥”。
山東滕州商氏字輩:“有守文振起存興懋林玉學景宗登慶顯榮貴永懷鳴鳳昌貽立道德藴家延保安祥”。
山東茌平商氏字輩:“本立孝思昌光先守義方”。
山東莒縣商氏字輩:“有景(京)餘(於)慶祥,令吉英傳廣”。
河南濟源商氏字輩:“承敬復懷順,存恆月正友,本朝運隆盛,同慶萬年興”。
河南開封商氏字輩:“永亭振有明玉”。
遼寧葫蘆島商氏字輩:“殿、國、明、盈……”
遼寧大連商氏字輩:“立德永嘉……”。
天津寶坻商氏字輩:“民寶貴學立春”。
河北青縣商氏字輩:“旺文思宗大朝國”。
河北興隆縣商氏字輩:永廣文朝桂(貴)下為單名一輩-(姓與名兩個字)。 [6] 
湖北武漢商氏字輩:“應一錫祚忠元良世懷景澤長”。
貴州甕安商氏字輩:“文章崇正體善者知可學繼起振先訓明達”。
貴州思南天橋鄉商氏字輩:“政朝明之新,乃以德維正,宏成學友開,科聯登及地”。
山東泰安商氏字輩:“文玄振秀丕,逢學錫和廣,蘭福全竇興”。
山東泰安寧陽商氏字輩:“光大永在清明(鳴),積累培(丕)承,篤世澤,詩書啓迪振家聲”。
山東陽穀商氏字輩:登繼作保建守孟兆佔。
山東樂陵商氏字輩:齊欲治平建......
山東沾化商氏字輩:......曰照平俊嘉遠至邇安文修武......
山東惠民商氏字輩:興公太希......
河北邯鄲臨漳(商樹香房一片)商氏字輩:“許友克里道,新民樹其香”。
河北鹽山商氏字輩:“光宗耀祖治國齊家萬世其昌”。
河北故城縣商氏字輩:“德洪國家慶,安邦智世祥”。
江蘇徐州睢寧縣商氏字輩:......學士允振,作則守成,克宗正道,百世其澤......
山東菏澤商氏字輩:大山景登好來義,聖敬開久有……
河北承德平泉商氏字輩:振宗思朝,殿如生祥,福(延)澤興光榮,萬世松常青。
河北衡水故城縣商氏字輩:德洪國家慶,安邦志士祥
廣西中部橫縣商氏族字輩: 登永其昌佰

商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孔門二弟;
明代三元。
——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末年魯國人商澤、商瞿皆為孔子弟子。下聯典指明代淳安人商輅,正統年間參加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是明代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唯一的人。
八言及以上
吟誦不衰,芳年八秩;
存亡雖異,貞節千秋。
——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徐鹹清之妻商景徽,年至八十猶頌詩書不衰。下聯典指明·商景蘭之夫以身殉國,商景蘭作詩悼之曰:“存亡各異路,貞白本相成。”
明代三元,獨顯丰儀之偉;
孔門二弟,曾傳洙泗之經
——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淳安人商輅,字弘載,號素庵,正統年間參加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是明代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唯一的人。因身材魁偉,儀表英俊,被英宗翰林院選為展書官,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時,郕王朱祁鈺(後為代宗監國,他人內閣參預機務景泰初年,官兵部左侍郎左春坊大學士,後因忤怒宦官曹吉祥及其黨羽石亨,被誣陷革職,貶斥為民。憲宗時又被起用,官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宰相)、謹身殿大學土。他為人寬厚,但遇到大事卻非常堅毅,敢於堅持自己的主張。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等。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商澤、商瞿,都是孔子的弟子。商澤,字子秀,以博覽羣書著稱;商瞿,字子木,研究《周易》。 [6] 

商姓姓氏名望

商容
他是第一位出現於史籍的商姓人士,傳説是紂王時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諫,被紂王罷官。周武王克商後,商容歸周朝,欽慕他的為人,曾特別旌表其閭,並嫁以女兒,所傳後裔以商為姓。這也是有的學者認為他是後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
周代數學家,他寫了中國第一本數學著作《周髀算經》。
商澤
春秋末年魯國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為七十二賢之一,以涉覽六籍為樂。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陽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鄒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稱“先賢”。
商瞿
春秋末年魯國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經》傳授給商瞿,商瞿傳給楚國人犴臂子弘,子弘傳給江東人矯子庸疵,庸疵傳給燕國人周子家豎,周豎傳給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傳給齊國人田子莊何,田何傳給東武人王子中同,中同傳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漢武元朔年間,因為研究《易經》出任子當朝的中大夫。
戰國時期為秦奠定統一基礎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人物。當時,他以刑名法術之學,被秦孝公重用為相,定變未能令,廢井田,開阡陌,改賦税之法,結果在短短的十年時間之內,使得秦國面貌大變,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於商公邑,號為商(或上)君。有學者認為,商鞅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
(1209-1288),元初大臣。字孟卿,晚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菏澤)人。
商輅
字弘載,號素庵,明朝人。於宣德十年(1435年)鄉試、正統十年(1445年)會試及殿試均為第一名。景泰間官至兵部尚書。成化初進謹身殿大學士。他為人平粹簡重,寬厚有容,至臨大事、決大議,毅然莫能奪。著有《商文毅公文》。
商景春
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曾任湖南桃源知縣,歸休後隱居於偏僻的福清赤礁
商大節
(1489年~1553年)明代大臣,字孟堅,鍾祥人。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任豐城知縣,後提升為兵科給事中,因事被謫為鹽城縣丞。
商景蘭
清初詩人。字媚生,明、清間會稽人。明吏部尚書商祚長女,祁彪佳妻。
商景徽
字嗣音,女,明、清間會稽人。明吏部尚書商祚次女,商景蘭妹,上虞徐鹹清妻。能詩。清兵入關後,與夫鹹清偕隱,合著《小學》一書,自一畫至多畫,正形聲,明訓義,名之曰《資治文字》。著有《泳鵻堂詩草》(一作《承堂集》)。
(1874年~1963年)中國末代探花。字藻亭,號又章、冕臣,晚號康樂老人,廣東番禺人,1875年生。學者、書法家。
商景才
山東滕縣(今滕州)人,1921年11月出生,1938年5月參加革命,1938年9月入黨。曾任中共泰山地委秘書長、魯中區委科長。建國後,歷任中共紹興地委宣傳部部長,浙江省委宣傳部處長,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1981年6月至1983年4月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任浙江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1月至1993年2月任浙江省第六屆政協主席
我國著名防化專家,浙江省嵊州市博濟鎮上沙地村人,生於1925年3月,1937年至1939年求學於嵊縣中學。

商姓研究考證

據《通志·氏族略》載:“唐堯封帝譽之子契於此,傳十四世至成湯,滅夏而有天下,以商為國號,後商被滅於周,子孫以國為氏。” [2] 
參考資料
  • 1.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四百大姓 下.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01:647-649
  • 2.    沈榮金.姓氏來源.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05:208
  • 3.    鄭守來,黃澤嶺.遷民姓氏尋源 山西·洪洞·大槐樹.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08:245-246
  • 4.    沈榮金.始祖郡望堂號.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05:182
  • 5.    商姓  .根在中原.2012-9-26 [引用日期2020-05-31]
  • 6.    商姓來源  .中文百科在線[引用日期201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