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姓

鎖定
唐姓,中華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64位。唐姓是中國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尤其在湖南、四川地區中最有影響,唐姓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62%,總人口大約在780餘萬。 [14] 
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第一支出自祁姓,源於上古五帝的帝堯。第二支是姬姓。第三支也出自姬姓,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國號為唐的姬姓諸侯國。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民族漢化改姓,包括漢末三國時古羌人、元代西域人以及清代滿人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 [15] 
先秦時期,唐姓最初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秦漢時期.唐姓已經進入了山東、江蘇、江西、安徽、四川、廣東等地。晉朝時,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肅、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點。唐朝初期,河南固始人移居福建漳州,其中就有唐姓,是當代聞名於海內外的客家人中唐姓的祖先。清朝初,唐姓開始進入台灣。 [15] 
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等。唐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號有禪讓堂等。 [17] 
中文名
外文名
Tang、Tarng、T'ang、Dng
得姓方式
以國名為氏
得姓始祖
主要郡望
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等
主要堂號
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禪讓等
代表人物
唐家璇唐紹儀唐麗玲唐國強

唐姓歷史發展

唐姓姓氏起源

  • 源於姬姓
①西周初周成王滅山西翼城西的唐,把古唐國之地封與其弟叔虞,史稱唐叔虞。叔虞後改封為晉侯,唐叔虞的庶出子孫中也有唐氏,此為姬姓唐氏。唐叔虞的後裔燮父繼承唐侯,別封於新的唐地,古城在今湖北隨州西北唐縣鎮。公元前505年,楚昭王滅唐,唐國子孫也以國名為氏,此也為姬姓唐氏,也稱楚唐。 [1]  [14] 
②出自陶唐氏,為帝堯的後代,最初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成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又稱唐堯。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侯(在今河北省唐縣)。到周武王時,唐侯因作亂被周成王所滅,唐國的土地也隨即被改封給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其後裔就以國名作為姓氏的,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名作為姓氏,後來就姓唐。還有一支出自丹朱氏和姬姓唐諸侯國,其後人也稱為唐氏。 [2-4]  [11]  [13] 
  • 少數民族
①源於西南夷,出自東漢時期白狼王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古稱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數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13] 
②出自元朝時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史籍《元史·唐仁祖傳》中的記載,元朝時期,西域畏兀人中有唐仁祖。唐仁祖,字壽卿,畏兀人(回紇),因其祖輩稱唐古直氏,因此宋、元時期其子孫都以漢姓唐為氏。在唐仁祖的後裔子孫中,皆以漢姓唐為氏。 [5] 
③源於蒙古族。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後裔均有姓唐者。 [5] 
④源於滿族。
●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眾多”,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馬察(今吉林渾江)、佔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吉林市)、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瀋陽石佛寺)、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長白山等地 [20]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唐氏。 [5] 
●滿族泰瑚特氏,亦稱唐烏勒特氏,滿語為Taihut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唐氏。 [5] 
●滿族唐古氏,亦稱湯務氏、陶古渾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唐括部,以部為氏,滿語為Tanggu Hala,漢義“百”,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唐氏、陶氏。 [5]  [18] 
●滿族唐佳氏,亦稱湯佳氏,滿語為T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多冠漢姓為唐氏。 [5]  [19] 
●滿族唐尼氏,滿語為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遼寧瀋陽石佛寺)。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唐氏。 [5]  [19] 
⑤源於土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葉多取部落名稱中的諧音漢字“唐”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13] 
⑥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為氏。今瑤族、苗族、彝族、黎族、哈尼族、仡佬族、布依族、朝鮮族、東鄉族、鄂倫春族、毛南族、水族、壯族、納西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佈。 [5]  [13] 

唐姓各支始祖

清光緒三十年(1904)(長沙)《唐氏族譜》"序"稱明洪武中,文海、澤遙二公自江西豐城遷瀏陽,復遷長沙,居湘東者,文海公裔;居湘西者,澤遙公裔。文海公裔至四世,分為六房:長房為金公;次房為銀公;三房為定公;四房為高公;五房為望公;六房為貴公。是譜為文海公裔譜。(自四世起)伏萬宗繼勝鼎應仕世光廷永昌業紹名賢 (後續)忠厚詒謀久 詩書治國先。
清同治五年(1866)(寧鄉)《唐氏續修支譜》"序"稱始祖隆道公(字克敬,號完寓,原籍江西吉州廬陵),鎮守寶慶。元順帝革鼎之秋,明大將徐達遣胡海攻寶慶,公戰死,葬新化城南關外,有泰鍾、泰錫、泰復(武岡派名孝彰)、泰濟四子,均避地梅城。及天下平定,泰復徙居武岡,生汝先、汝大,汝大回居江西吉州廬陵。汝先生世彝、林、松、柏、昆。世彝居梅邨,數十傳而有崇福,號新祿者,率其子如勝、如清由武岡陸溪徙居寧邑三都世家衝。厥後子孫繁衍,人文蔚起。(武岡原字派)孝世仲安宗祖昔友思 錫祿維賢俊 宏謨啓盛(聖)明 周孔垂訓教 夔龍仰直寅 齊家敦禮讓 開國顯經綸 綱常千載肅 作述萬年興。
1937年(瀏陽)《青山唐氏族譜》"齒錄"載始祖、第一代祖南浦,字雲章,號來儀,洪都人,即江西南昌府,唐昭宗龍紀天順間令醴陵,遂家於邑之達溪,地以氏名,曰唐家坊。至二十二代朝象,字和宇,原居醴邑南門田宅鋪,清順治二年徙居瀏南石霜,立業青山灣,為青山唐氏始遷祖。(原定派行)朝文奇宏啓 世運慶昌隆 忠孝昭先德 英才耀祖宗 (續修派行)大道傳家國 賢能志向同 顯揚徵學士 名望自欽崇。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湘潭)《錦石唐氏四修族譜》載《源流輯略》雲:氏族有望自晉始,而盛於五季。唐氏則洛陽、晉陽、晉昌。晉昌最先,晉陵將軍輝,字子產,徙居晉昌,晉昌望始此。傳至禧公,宋寶慶元年封左武大夫、吉州刺史,解組卜居衡山,為衡山唐氏一世祖,七傳至梓慶,字吉玉,明永樂年間由衡山徙湘潭錦石。(世系圖,自七派始)梓棠崇世顯 福祿大加昌 應培宗祖澤 先哲垂金訓 承之在達人 端躬惟務本 克佩是時珍。
清光緒三年(1877)(邵陽)《唐氏四修族譜》"序"稱鼻祖隆道公,自江西廬陵仕元任寶慶路總管,盡忠殉難,其長子泰鍾偕弟泰賜、泰復、泰濟避地梅城。厥後蕃衍流播各地,有仍回廬陵者,有徙居武昌、湘潭、武岡者,難以枚舉。居址相近者,若邵之黑田、巨口,新之梅溪、樸塘、九都,乃泰鍾之曾孫璡、純、興、倫之裔,是譜為四支合修。(原班)隆泰彥邦純卿子 (黑田)天仲原 添得志時朝 萬國奇宗安 世上延吉祥 (梅溪)添仲水 文萬興應仕 鳳紹思宗祖 光明顯吉祥 (巨口)必文道 福太景廷正 應國家永世 榮宗延吉祥 (樸塘)英良元 謨若如春自 仲學世代相 傳遠延吉祥 (合訂新班)忠義承先德 詩書啓後賢 熾昌輝楚城 蕃衍耀資川。 [7] 

唐姓遷徙分佈

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五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九百六十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左右。
唐氏族譜 唐氏族譜
唐氏族人的發源地有四處:陝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一帶)、湖北 [11]  ,也就是主要分佈於魏、楚、晉、秦,如戰國時魏國唐雎,楚國的唐昧。上述陝西、山西、豫魯三地在發展中成為唐氏繁衍的中心地帶,也是唐氏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漢時期,唐氏族人分佈於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安徽、浙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據史籍記載,戰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於沛國(今江蘇沛縣),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令(今四川臨邛),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穎川(今河南穎川),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太守(今浙江紹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太守(今安徽當塗)。 [12]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北方戰火連天,唐氏族人隨着南遷隊伍,更廣泛地分佈於南方各地。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刺史(今甘肅涼州)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涼州,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今山西定襄),後發展成為唐氏歷史上最大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後魏華州刺史、唐純任後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後魏涼州太守。南朝齊國時有三吳地區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曾攻佔錢塘(今浙江杭州),後稱帝,國號吳。可見,南北朝時期的唐氏族人已相當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 [11] 
隋、唐兩朝時期,河南固始唐氏族人隨陳元光開漳入閩。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
宋、元兩朝時期,又有唐氏族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展而來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於南方了。宋朝有晉昌唐氏族人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後遷福建永定,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
明、清兩朝時期,又有唐氏族人移居台灣,遠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跡遍佈中國大地。
在清朝時期,閩、粵唐氏族人有的移居,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如當代“航運大王”印度尼西亞華人唐裕等。今丹東鳳城鳳山鄉滿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隸屬正紅旗滿洲,明崇德年間奉旨駐守奉天府(今瀋陽)新城堡,後其世祖他他拉·古巴達奉命移駐鳳凰城城東村,後裔今散居於鳳城草河、岫巖靈溝等地。 [13] 
目前唐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二省,大約佔唐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安徽、重慶、廣西、江蘇、貴州、雲南六省,又集中了34%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總人口的18%,為唐姓第一大省。 [13]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唐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21] 

唐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唐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唐姓總人口的31.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廣西,這五省唐姓大約佔唐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安徽,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蘇皖浙為中心的兩大唐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唐姓大約有5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5%,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湖南仍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時減少了近一半,約佔唐姓總人口的17.3%。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浙江、江蘇、廣東,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間,唐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湘川、蘇浙皖贛、粵桂三大塊唐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唐姓的人口已達780餘萬,為全國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6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萬激增到780餘萬,增長了15倍之多,唐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二省,大約佔唐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安徽、重慶、廣西、江蘇,貴州、雲南六省,又集中了34%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總人口的18%,為唐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湘桂雲貴川渝、皖蘇兩大塊唐姓高比率區域。在近600年間,唐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為移動的主流。唐姓人羣中分佈在湘桂黔渝、雲川東部、廣東北部、江西西端,湖北西南,唐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1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3%以上,這一區域的面積僅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4.4%,居住了大約51%的唐姓人羣。在雲川西部、海南、廣東大部、鄂贛大部、皖蘇滬、浙江北部、福建西部、山東東部、河南南端、陝甘寧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東北角、黑龍江西北角,唐姓在人羣中的比例在0.38%--1.1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3.7%,居住了大約34%的唐姓人羣。 [15]  唐姓人羣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5.6%,A型佔29.6%,B型佔26.7%,AB型佔8.1%. [16] 

唐姓傳統文化

唐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唐姓郡望主要晉陽、魯國、北海、晉昌。 [17]  [6] 
晉昌郡:晉昌郡在歷史上有兩處:①該晉昌郡在西晉至北周時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肅安西,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安西縣、玉門市一帶,其地在隋朝時期均屬敦煌郡,唐朝時期又析出為瓜州晉昌郡。②該晉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間的後梁設於今陝西省石泉縣一帶。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説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台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幷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幷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幷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 堂號
晉陽堂︰因郡立堂。 [7] 
晉昌堂︰因郡立堂。 [7] 
魯國堂︰因郡立堂。
北海堂︰因郡立堂。
禪讓堂:典出上古帝唐堯,帝堯不以天下為私,把帝位讓給了虞舜。歷史上稱帝堯為聖主。 [17] 
桐圭堂:出自周成王戲耍其弟叔虞的故事。成王將桐葉削成"圭"形給叔虞,説:"我用這個封給你。"因君無戲言,以致於戲耍成真,只好封叔虞於唐,曰唐叔。唐叔的後人遂以"桐圭"為堂號,亦有號桐蔭堂、梧桐堂的。
還有使用比較普遍的晉陽堂,以及晉昌堂、立本堂等。 [7] 

唐姓宗祠對聯

  • 宗祠
毗陵唐氏宗祠 毗陵唐氏宗祠 [8]
信宜唐氏宗祠 信宜唐氏宗祠 [9]
建岙村唐氏宗祠 建岙村唐氏宗祠 [9]
  • 對聯
桐圭錫慶;禾冊基洋。
全聯典指周成王與其弟叔虞玩耍,成王將桐葉削成圭形於叔虞,説:“我用這個封給你。”因“君無戲言”,以致戲耍成真,只好封虞叔於唐。
東園高節;吏部清風。
上聯典指漢代唐秉,字宣明,號東園公,隱居商山,為“商山四皓”之一。下聯典指北周時吏部郎中唐瑾,字附璘,謀略多資。西魏時,歷官吏部郎中、吏部尚書,當時朝中典章制度,他多參與草創。於謹奉宇文泰命率軍南伐南朝梁時,以他為元帥府長史,攻破江陵,俘獲梁元帝蕭繹。回師時,他僅帶回了兩車書。北周建立,官至司宗中大夫,進爵為公。
仙霞立祀;雲壑留名。
上聯典指南宋蘭溪人唐元間,字子煥,為文思院官。與侄子唐良嗣率兵守半溪,在黃盆灘戰勝元軍,又進兵鎮守嚴州,與元軍相持二年,因糧食斷絕,戰死在龍游白雲寺前。百姓修建了唐將軍廟來祭祀他。下聯典指北宋零陵人唐容,博聞強記,胸有大志,與同鄉同學唐麟、東韶並稱“城南三傑”。中進士,官豐城宰,政績一時稱最;升任邕州知州時,逢交趾兵入侵,他率兵討平。後來,隱居在建昌麻姑山,自號雲壑老人。
帝堯啓緒;唐叔振封。
上聯典指陶唐氏部落領袖為堯,後以唐為姓。下聯典指周武王子叔虞封於唐,以國為氏。
晉陽世澤;叔虞家聲。
全聯典指周成王桐葉封叔虞於唐,為晉國始祖,子孫以唐為氏。
商山隱士;宋室直臣。
上聯典指秦末唐秉為“商山四皓”之一。下聯典指宋·唐介屢劾當道,直聲動天下。
江南風流才子;西蜀思想名家。
上聯典指明代畫家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人。少年時向周臣學畫,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人,一起切磋文藝。二十九歲時中鄉試第一,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除名。後遊名山大川,以賣畫為生,性格疏朗放逸,曾刻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章。擅畫山水,並工人物、花鳥,筆墨秀潤,景物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文徵明、沈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能詩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下聯典指清初思想家唐甄,字鑄萬,號圃亭,四川省州人,長於吳江,曾任山西長子縣知縣。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批判封建道德,在經濟上主張“富民”。著作有《衡書》(後改名為《潛書》)、《圃亭集》、《春秋述傳》等。
大節全由母教;侍兒幸配文魁。
上聯典指宋·唐璘。下聯典指明·唐寅。
台灣義舉光史冊;總統勳名記人心。
全聯典指清代同治進士唐景崧,1882年赴越南同劉永福所部黑旗軍抗擊法國侵略。次年,受張之洞命招募軍隊,與岑敏英軍攻越南宣光等地。1891年後任台灣布政使、巡府。反對割讓台灣,並籌措抗擊日軍。曾在台灣建立民國,被選為“總統”。基隆被侵台日軍佔領後,攜家小居廈門。有《請纓日記》。
看遍好花春睡足;醉殘紅日夜吟多。
——唐英撰唐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唐英撰書聯。
連天瑞靄千門遠;來道新陰九陌長。
此聯為唐代詩人唐彥謙詩句聯。
世德孝思繩祖武;遺風勤儉啓陶唐。
此聯為唐氏宗祠聯。
晉水發祥源流遠;陽春得氣棣萼輝。
此聯為唐氏宗祠聯。
定鼎功高,形繪凌煙閣上;奇魁文妙,席首瓊林宴中。
上聯典指唐代天策府長史唐儉,少與太宗遊,見隋政亂,因説以建大計,後佐太宗定天下,為天策府長史,封莒國公,圖形凌煙閣。下聯典指明代唐皋、唐汝楫、唐文獻三人,先後均舉進士第一。
滄浪亭中,吳郡名賢佔一席;桃花塢裏,金閶遺蹟足千秋。
全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人。少不事科舉,畫於周臣,與祝允明、沈周等相友善。後聽祝允明勸,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不久,以程敏政泄試題事牽連,遂下獄,謫為吏。他恥不就職,自放於名山大川,築桃花塢以居。畢生致力繪畫,兼及書法,且能詩文,與祝允明、徐禎卿、文徵明齊名,並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仇英,文徽明合稱“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畫譜》等
文采風流,照耀兩江標第一;聖賢經濟,靜修十載羨無雙。
——唐雨梅撰唐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樅陽縣唐家灣唐氏宗祠聯 [10] 

唐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時間
現存地
備註
廣西全州沙坪(灌陽)、四川廣安嶽池、四川綿陽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於民國修《沙坪唐氏家譜》
/
/
/
老譜珍藏於廣西全州沙坪廟頭共11卷,始祖唐孟權;宋朝時期先祖有唐介唐坰,號稱“五豸唐門”
上海唐氏重修族譜八卷
(民國)唐錫瑞纂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上海市圖書館
/
江蘇泰興延令唐氏宗譜四卷
著者待考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雙鳳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泰興縣珊瑚洋港村
/
江蘇丹徒關沙唐氏族譜十卷
(清)江靜亭等纂輯
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
/
江蘇丹徒關沙唐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唐念曾等重修
民國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五卷
(清)唐正麟主修
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澠豸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十卷
(清)唐雲和等修
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唐晉歧等修
民國16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宗譜
(清)唐鍾琦等修
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24冊
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家譜
(民國)唐順德纂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22冊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缺一冊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家譜
(民國)唐宗海主修,唐肯總纂
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
江蘇武進唐氏家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殘本
江蘇武進唐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唐增儒纂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
/
江蘇武進唐氏七修宗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唐蒼玉纂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江蘇武進毘陵唐氏宗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唐泰誠、唐續彬等續修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武進毘陵唐氏家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檔案館
存世系一冊
江蘇武進毘陵唐氏宗譜
(清)唐允中等修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殘本
江蘇無錫前洲西里唐氏六修宗譜十二卷
(清)唐肇瑾等修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敬愛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無錫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譜十二卷
(清)唐茂盛等修
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敬愛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無錫前洲唐氏宗譜十九卷,附譜一卷
(民國)唐秋泉修
民國27年(公元1948年)享敍堂排印本22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
/
浙江蘭溪東魯唐氏宗譜十卷
著者待考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蘭溪市黃店鎮上唐村
缺第七~八卷
浙江蘭溪東魯唐氏族譜二十卷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蘭溪縣黃店鎮新唐村
/
浙江蘭溪唐氏宗譜五卷
(民國)唐文卿纂
民國25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蘭溪市黃店鎮山後塘村
/
浙江常山晉昌唐氏宗譜四卷
(民國)祝其三重修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常山縣天馬鎮七里弄村豬母山底
/
浙江常山球川裏山唐氏宗譜八卷
/
民國22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
浙江省常山縣球川鎮楊家村裏山
缺第四卷、第八卷,首修於清乾隆16年
浙江常山唐氏宗譜一卷
著者待考
/
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巖前村
不全
浙江遂昌蔡溪唐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浙江遂昌縣焦灘鄉格路口村
/
安徽含山濡須唐氏宗譜四卷
(清)唐之傳、唐名庚纂修
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安徽省博物館
/
安徽桐城唐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唐步鰲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紹勳堂木刻活字印本22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譜
著者待考
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南京市檔案館
今僅存第十一卷
安徽潛山崇本堂唐氏宗譜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唐螢英五修
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潛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省安慶市圖書
今僅存卷首上冊
安徽石台唐氏宗譜六卷
(清)唐洪松、唐為均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莆田續北苕國唐氏宗譜六卷
(清)唐朝泰等纂修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績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重慶市圖書館

江西唐氏歐蘇合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檔案館
今僅存第二~三卷
江西萬載唐氏續修族譜十一卷,首兩卷
(清)唐景皋等纂修
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缺第十一卷下冊
江西萬載唐氏族譜七卷,首一卷
(清)唐螢等纂修
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缺第三~四卷
江西銅鼓金雞唐氏宗譜
(民國)唐忍銘、唐烈明纂修
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銅鼓縣地名辦公室
今僅存卷首
河南固始唐氏族譜
(清)唐頌平、唐舜英撰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台灣
/
湖北新洲唐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唐江濤、唐秀清等重修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新洲縣前進鄉李旻村
/
湖北江陵唐氏家譜世系圖一幅
著者待考
不詳
湖北江陵縣荊城漁場湖北江陵縣檔(複製件)
文字為滿文
湖南長沙唐氏續修支譜
(民國)唐樹林等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長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
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南寧鄉晉陽唐氏重修族譜,首一卷
(清)唐啓煦纂
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二卷、卷首
湖南寧鄉石漢唐氏六修通譜五卷,首一卷、末三卷
(民國)唐藻亭、唐蔭寶等纂
民國十九年(公元1920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湘潭錦石唐氏四修族譜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垂鐫等纂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
湖南省圖書館
另有一部存四冊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譜十四卷
(民國)唐澤耀纂修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譜二十二卷
(民國)唐述春、唐澤煌等纂修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32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湖南湘鄉唐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湘鄉唐氏族譜十卷
(清)唐星煥纂序
清咸豐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
湖南湘鄉新園唐氏七修族譜二十六卷
(民國)唐業凖、唐業棐等續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倫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湖南省圖書館(殘本)、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續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清)唐卿杜、唐文青續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河北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思芳等續修
清朝道光年間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
四川省圖書館
/
湖南衡山治平晉昌唐氏五修族譜
(清)唐清思纂修
清朝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圖書館
今僅存十九冊
湖南邵陽唐氏四修族譜
(清)唐榮朝、唐鼎元修,唐明銑等纂
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邵陽唐氏五修族譜
(清)唐吉光纂序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武岡唐氏三修族譜,首一卷
著者待考
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
廣東唐氏族譜
(民國)唐丙德、唐汝梅等纂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
海南省檔案館(存四卷)
/
廣東揭陽唐氏房譜
(清)唐昭喜纂修
清光緒33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台灣
/
廣東新會白石唐氏族譜
(清)唐元棟纂修
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廣東新會唐氏族譜
(清)唐集瑤續修
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修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今僅存第二~七卷
廣東新會唐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廣東瓊山唐氏族譜二卷
(清)唐煥章等纂修
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廣西唐氏族譜五卷
(清)唐廷植等纂修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經堂木刻活字印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
/
廣西永福唐氏族譜
(清)鋤經草堂重修
清朝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四川綿竹唐氏家乘
(民國)唐淵儒編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錦竹唐氏石印本一冊
南京大學圖書館
/
四川中江唐氏族譜
(清)唐迪瑔續修
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四川省圖書館
/
四川關縣唐氏族譜六卷
(清)唐道濟撰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南開大學圖書館
/
四川關縣唐氏族譜八卷
著者待考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開縣東門鄉十一村
缺第四卷
四川儀隴唐氏宗譜一卷
(清)唐勳纂
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
/
四川宣漢唐氏譜一卷
(清)唐治儒編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石印本
四川省宣漢縣東安鄉
/
春風唐氏家譜一卷
(清)唐殿選纂輯
清光緒八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
陝西省圖書館
/
唐氏族譜十卷
(清)唐學珊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採芝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
/
玉祁唐氏族譜二十四卷
(民國)唐榮惠等重修
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梧封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
/
綿西唐氏二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唐恭文等修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昌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唐氏家譜
(清)唐子俊纂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安樂唐氏宗譜二十卷
(清)唐笙等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4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毗陵遷錫唐氏家乘
(清)唐錫纂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唐氏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唐蒼玉纂修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毗陵唐氏家譜東分,西分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唐肯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鉛印本三十冊
中國家譜網站
/
衡邑唐氏續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清)唐文青等續修
清朝乾隆年間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永康永康唐氏志
(現代)唐巖昌等修
1999年修膠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湖南桐木橋唐氏三修族譜
(清)唐文裕等修
清宣統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中國家譜網站
/
不可考唐氏族譜
(清)唐家謨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3年)四敬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中國家譜網站
近有缺卷
江蘇無錫唐氏家譜
著者待考
鉛印本九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丹徒開沙唐氏宗譜
(民國)唐德榜等修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江蘇無錫唐氏家乘
著者待考
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
/
上海唐氏族譜六卷
(清)唐國海等纂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德容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民國十八年唐在復增補重訂
中國家譜網站
/
上海唐氏世譜
(清)唐錫瑞纂
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上海唐氏族譜八卷
(民國)唐錫瑞纂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鉛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平江金雞唐氏十一修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晉陽唐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平江黃社唐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平江黃社唐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8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江陰唐氏支譜
(清)唐季達等纂修
清光緒五年(公元1878年)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奉賢唐氏族譜
(清)唐貞吉纂修
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武進新河唐氏宗譜八卷
(清)邵之俊纂修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7年)鳳梧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善邑唐氏續修支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丁丑年索貽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中國家譜網站
缺第十三卷
唐氏五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橋木桐唐氏三修族譜十二卷
著者待考
清宣統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橋木桐唐氏四修族譜八卷,首一卷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
/
唐氏族譜四卷,首一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中國家譜網站
/
貴州鎮遠唐氏族譜
(清)唐安,唐朝聘,唐明纂修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4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青溪銅鼓浪本祠
/
山東菏澤東明縣漁沃鄉唐莊村《唐氏族譜》一卷
/
1970年-1990年編撰
菏澤市檔案館、唐莊村
/

唐姓字輩排行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唐氏:
長支(蘆芽):興吉曰之玉田乃孝仁義禮智信忠厚傳家遠
次支(魯村沙溝):維汝淑學守廣傳家世延昌耐永
三支:承啓振作兆敬慎守本永常安合
江蘇徐州睢寧縣唐氏一支字輩:“書典獻章慈和允良家學永昌。”堂號:繼堯。
廣西全州沙坪、廣西灌陽、四川嶽池紅星、四川綿陽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字輩:孟孔叔梓彥,永志唐德守;元良啓世昌,禮義承繼祖;榮華(福/發/興)萬方,孝友傳家寶;忠賢輔國章,天倫全克備,富貴耀桐莊。
湖南善邑唐氏字輩:
一支:“伯寶涵全楚清桂興添住仲允崇世萬繼希志方啓”;
一支:“鍾濟植耀達錫汝新煌基鎮淑相照載欽治樂鳴培”;
一支:“克紹彰先澤詩書迪俊賢傅家維孝友福壽自連綿”。
一支:“昌昇平如”。
湖南長沙望城河西晉陽堂唐氏字輩:南楚家聲振,西河世系綿,振朝惟學士,開業紹明賢。忠厚培源遠,詩書治國先,顯揚支錫福,祖德度長延。
湖南瀏陽唐氏字輩:
小河舊序:“日子化三千際開裕廷錫”;
大屋舊序:“汝再朝興際開裕廷錫”;
小河大屋新序:“錫洪植煥起金源本輝基錦澤樹榮增銘湘集炳培”。
湖南湘潭唐氏字輩:“青紫傅芳昭如圭章學遵詩禮行重倫常惟著有慶家聲輝煌”。
湖南湘潭河口武岡益陽沅江唐氏字輩(唐輝後裔):始祖涼陵將軍居晉昌諱輝公主,遷祖明季卜居古塘諱思銘公主
老字派:普正宗廷可知唐如漢,永世成倫祖佑萬代昌
續字派:傳家敦孝友,佐國建忠勳,紹美昭先澤,詒謀裕後昆。
新字派:詩書堪繼武,行誼迪前光,品學珪璋選,聲名帶礪長。
湘潭唐氏:作述昭先澤,聲名起繼賢,傳家貽令緒,樹德務心田。
湖南雙牌唐氏字輩:“一二三建光成如亞澳歐非美”
山東高唐唐氏字輩:“德鳳光永存善良鹹壽吉康文同書在本一澤長”。
山東夏津唐氏字輩:“登有風顯□天進□學善文清世立致常”。
江西豐城唐氏字輩:“大士金之秉光垂鑑泰來燕台銓毓象熙逵衍錫材”。
貴州鎮遠一支始祖祖籍江西豐城玉蘭街來於明季唐氏子孫字輩:“學家大廷士其正有元仁永勝興中朝天必賀文光“。
湖北新洲唐氏字輩:“大啓輝先志鴻功繼世長”
湖北隨州唐氏字輩(叁道墳):“正大萬國世道洪光”
江蘇連雲港東海、新浦唐氏字輩:“學建維憲碧臻(震)祥吾福乃榮昌”;連雲港連雲區魏庵唐氏曾有家譜,後於文革期間焚燬,據族老口述為清朝本,現有輩分為“茂學建慶(齊)逸定家邦”。
晉陽堂。淦田唐氏庭梅公(自湘潭遷益陽衡龍橋唐家坪)後裔派語(17派始):富顯仲表,倚添日名。萬世培本,慶遠澤成。連開甲第,大眾家聲。勳銘鐘鼎,運翊昇平。繩其祖武,率乃攸行。永興道德,博厚高明。優良傳統,碩果豐盈。
江西金田唐氏字輩:“新系培本慶遠澤成連開甲第大振家聲勳銘鐘鼎運翊昇平繩其祖武率乃攸行”。
浙江唐氏一支字輩:“福祿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寧聰”。
江蘇唐氏一支字輩:“本立元孝起宗節義”。
達”四川南充營山駱市新華村唐氏字輩:“正元世登高,文運昌其子,代有賢良仁,懿體長髮
唐氏一支字輩:
行輩:“飛鴻廣大……”
字輩:“文思朝光大德……”
唐氏一支字輩:“開闢乾坤久聲稱敦擅長倫常千古在孝悌百年芳甲第宜高佔利名卜遠物流罄波浩蕩遺澤自汪洋”。
安徽安慶宿松縣(原松滋侯國故地)唐氏字輩:“道正耀天光學富功先裕得崇明仕章”,堂號:楓湖
安徽安慶樅陽錢橋唐灣一支字輩:孟之嘉時國 世德啓文光 積慶貽燕翼 昌熾振家邦(靈台供奉有“晉陽郡”三字,相傳祖輩4兄弟來此傳衍了後代)
安徽石台大演鄉唐村:明朝唐城立24字派:山希言大,之光士錫。永樹為志,錦象森然。時欽承採,人起鍾源。民國36年即1947年再續16派:標勳周鉉,漢宋燦垂,鑾瀛秉烈,基鎮濬枝。
安徽亳州唐氏字輩:“亨井士學文傳家保敏善作福言”。
貴州遵義唐氏一支字輩:“一國從來盛,俸律紫微祥,應知忠孝茂,政治啓大昌”。
湖南東安一支字輩:“榮添善喜以 太應尚廷世 人立高明志 純修方可傳 守宜開佐治 師濟紹孚先 敬溯發祥第 本源啓晉昌 桐圭錫祚胤 祖德遠流芳”
湖南石門:以正國本,福自天生,匯值耿基,容樹寒心
湖南永州祁陽(自清康熙遷入四川達縣):泉仲仁芬(林)元,世明文永延;開國超方遠,鴻昌德紹天;治家萬代興,禮儀福眾全。
湖北棗陽一支:田運趙開,玉樹金南,乃家之寶
山東莒縣一支:月明永和順,正立乾坤在,忠憲傳開成,仁義玉啓智。
湖北建始一支:世代斉榮昌,貽謀繼遠長,流芳傳美秀,垂裕紹吉祥,詩書保國本,俊士啓文光,大慶開儒第,朝廷選賢良
陝南安康一支:文學仕化章,國正明家幫,天太登科帝
四川金堂金龍:楚國有賢才引為朝中仕良善定盈昌
安徽阜陽太和縣的唐氏一支字輩:...德洪朝廷廣...
安徽阜陽潁泉區唐氏一支字輩:...啓(付)瑞(fèi)超洪...
湖北麻城夏家衝一支:太先積德盛,立心本在明。貽傳家澤遠,繼紹福祥興。
四川南充蓬安縣銀漢鎮大紅村唐氏字輩:賢良忠孝世榮昌
四川南充高坪區金台鎮唐氏字輩:正大光明,旭日東昇。
四川達州大竹永勝唐氏字輩:家道昌隆,遠忠安信作君先。
四川仁壽汪洋鎮的唐氏一支字輩:登尚成明一正紹先君祖希勝克佳作術思盛器學以真敏慎。
四川大英河邊鎮福祿鄉唐氏字輩:世時登明正,啓國紹益仁,永懷孟澤克,寶清崇文思,德斜照光中。

唐姓姓氏圖騰

唐氏圖騰 唐氏圖騰
唐姓的圖騰是是堯氏族的天文儀器“重”、“童”、“章”的簡化,是由璇璣晷天儀器和牙璋與天文台組成的象形。 [6] 

唐姓軼事典故

絕纓:源於漢代劉向的《説苑·復恩》。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平息了叛亂,非常高興,班師回朝,在宮內舉行盛大的慶功會,大擺筵席。莊王下信羣臣可以盡情暢飲。到傍晚,酒興還都未盡。莊王命令點燃蠟燭,繼續狂歡。莊王看到羣臣們這樣高興,就讓自己的愛妃許姬給大家敬酒,許姬漂亮,出來給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幾分歡快的氣氛,正當她給大家一一敬酒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大廳裏的燭火全吹滅了。這進有人趁機扯住了許姬的衣袖,想調戲她。許姬非常聰明,她並沒有聲張,而是趁機把那人的帽纓扯斷,請求莊王查出這個人後處治。莊王聽後,卻大聲説,今日宴會大家都要盡興痛飲,把自己的帽纓都摘下來,大臣們都摘下自己的帽纓後,莊王才命令點燃蠟燭。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席後,許姬埋怨莊王不為她出氣。莊王笑着説,人主羣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後失禮有情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民不會再為楚國盡力,許姬不由的讚歎楚王想得周到。楚莊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鄭國,不料被鄭國的伏兵圍困住,正在危急時刻,楚軍的副將唐狡單人匹馬衝入重圍,救出了楚莊王,莊王重賞唐狡,唐狡辭謝説:“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捨身相報。”莊王聽後感慨萬千。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寬宏大量,三國曹植的《求自試表》裏就運用了這個典故:“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 [13] 

唐姓文物保護

  • 晉祠
晉祠 晉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遊覽勝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週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後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於唐,叔虞死後,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後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遊晉祠撰《晉祠之銘並序》碑文,又一次擴建。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中。熙寧年間(1068——1077年)封邑姜為“顕靈昭濟聖母”,遂有聖母殿之稱,後來唐叔虞祠堂遷於北側,形成今日格局。 [13] 

唐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唐姓歷代名人211名,佔總名人數的0.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位;唐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6%,排在第四十三位;唐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61%,排在並列第三十六位;唐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66%,排在第三十六位。
唐昧: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軍。
唐勒: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
唐狡:戰國時期楚國將領。
唐舉:戰國時期相術家。
唐雎:戰國時期外交家。
唐厲:唐雎之孫,遷江蘇沛國。
唐蒙,西漢外交家,出使夜郎國
唐都,西漢方士,天文學家。漢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唐都與司馬遷、鄧平、落下閎等人共同協作,編制太初曆。
唐林:唐都之孫,封為建德侯。
唐翔:唐帽之子,任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太守。
唐固:唐翔之子,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
唐彬:唐固三世裔孫,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晉代軍事家。
唐熙,前涼晉昌太守,駙馬都尉。
唐輝,前涼晉昌太守。
唐邕:唐靈芝之子,字道和,北齊尚書。唐邕三子唐羲,唐鑑,唐懿。
唐鑑:唐邕之子,為武賁郎將。
唐儉:唐鑑之子,字茂約,唐尚書特進莒國公。唐朝前期重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憲:唐儉之弟,字茂彝,終金紫光祿大夫。
唐臨:唐朝名臣。
唐紹:唐朝著名文人。
唐彥謙:唐朝詩人、文學家、政治家。
唐休璟: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兩次大破吐蕃
唐衢:唐朝詩人。
唐肅:北宋官吏,“五豸唐門”之一。
唐詢:北宋御史,“五豸唐門”之一。
唐坰:北宋御史,“五豸唐門”之一。。
唐介:宋神宗宰相,“五豸唐門”之一。
唐淑問:北宋御史中丞,“五豸唐門”之一。
唐庚:北宋詩人。
唐慎微:宋代醫學家、藥學家。
唐寓之:南宋農民起義領袖,曾攻佔錢塘(今浙江杭州),後稱帝,國號吳。
唐婉:南宋才女。
唐棣:元代畫家。
唐勝宗:明代開國功臣之一,帝師唐瑜祖父。
唐寅:唐輝後裔,明代畫家,文學家,書法家,“吳中四才子”之一,“明四家”之一。
唐順之:明朝文學家、軍事家。
唐賽兒:明初白蓮教農民起義領袖。
唐瑜明成祖朱棣的老師。
唐甄:清初思想家。
唐夢賚:清初文學家。
唐英:清代傳奇小説家。
唐再豐:清代雜技家。
唐鑑:清末大理學家,曾國藩之師。
唐才常:清末著名學者,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廷樞:清末大買辦
唐正才太平天國將領,封為“航王”,總管水軍。
唐國安清華大學第一任校監,校長。
唐文治交通大學首任校監、校長。
唐麗玲 唐麗玲
唐麗玲,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早期德奧鋼琴學派代表人物。
唐崇仁,現代基督教著名的華人佈道家
唐仲英,原美國鋼鐵大王
唐翔千,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香港知名實業家。
唐澍,陝西渭華起義領導人,曾任西北工農革命軍前敵總指揮。
唐亮(1910-1986),原名唐昌賢,別名唐昌明。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唐天際(1904-1989),原名唐時雍。湖南省安仁縣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延傑(1909-1988),湖南省長沙市人。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明,原名唐道德,湖南省平江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唐凱(1916-1999),湖北省黃陂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民航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鐸(1904-1983),原名唐靈運,字金城,湖南省益陽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
唐子安(1912-1982),湖南省湘潭縣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青山(1912-2000),四川省蓬安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金龍,湖北省漢川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哲明(1908-1978),原名唐明,安徽省桐城縣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健如(1912-1996),湖南省邵陽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唐健伯(1904-1978),四川省金堂縣人。歷任工程兵器材部副部長、部長,工程兵副參謀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唐紹儀,清末民初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校長。
唐生智,國民黨將領。
唐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委、秘書長。
唐繼堯,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滇系軍閥首領。
唐淮源,抗日名將。
唐敖慶,化學家,中國量子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
唐有祺,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稚松,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鉞,現代心理學家。
唐長儒,現代歷史學家。
唐家璇,現代政治家,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唐家璇 唐家璇
唐蘭,現代文字學家、音韻學家、歷史學家。
唐文治,現代教育家。
唐弢,作家。
唐一禾:現代油畫家
唐槐秋:現代話劇演員
唐雲:現代著名畫家
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唐君毅:現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唐國強 唐國強
唐國強:當代著名演員。
唐孝威,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孝炎: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有祺:化學家,中國晶體化學結構化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守正,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啓升: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唐崇惕:中國寄生蟲學家,中科院院士。
唐仲璋:中國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唐德剛:著名歷史學家。
唐寧,中國香港歌手、演員。
唐詩詠,中國香港主持、演員。
唐林,中國台灣演員、主持。
唐文龍,中國香港演員。
唐劍康,中國香港著名唱片騎師。
唐曉坤:大陸地區知名IT人士,為銀行電子化進程做出傑出貢獻
唐雪卿:粵劇著名演員。
唐飛: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唐盼盼:中央社社長。
唐禹哲:中國台灣歌手、演員。
唐從聖:中國台灣演員、主持。
唐嫣:演員,被大家稱為奧運寶貝,新一代中戲校花。
唐雙寧(滿族):光大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唐蒙上海電視台體育頻道(五星體育)首席體育評論員。
唐傑忠:中國相聲大師。
唐瑋:道來培訓董事長、知名導師。
唐藝昕:中國內地女演員。
唐一菲,原名唐璐,1981年1月27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唐寧,1987年3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巴中市,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通俗音樂學院。
唐笑,又名唐子晴,1986年8月15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主持人。
唐菀,1988年8月3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5級表演系本科班。
唐詩詠(Natalie Tong),1981年5月3日出生於香港,中國影視女演員、歌手。
唐禹哲(Danson Tang),1984年9月2日出生於台灣省基隆市,中國台灣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節目主持人。
唐鑑軍,男,漢族,1968年12月1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二道河鄉明德村,是趙本山先生第4號弟子,二人轉男演員,原名叫唐廣君,妻子是二人轉女演員王小華。
唐安琪,1992年9月7日出生於湖北省黃石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SNH48 TEAM NII成員,隸屬於上海絲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唐姓古籍記載

《通志·氏族略二》雲:"唐氏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後。堯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縣是也。舜封堯之子丹朱為唐侯,至夏時,丹朱裔孫劉累遷於魯縣,累孫猶守故地。至商,更號豕韋氏。周復改為唐公。成王滅唐,以封弟叔虞,號曰唐叔,乃遷唐公於杜,降爵為伯,今長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劉累裔孫在魯縣者為唐侯,以奉堯嗣,其地今唐州方城是也。傳曰: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故子孫為唐氏,此晉之唐也。《宣公十二年》傳:楚子使唐狡與蔡鳩居告唐惠侯,使潘黨率遊闕四十乘,從唐侯為左拒,其地在今隨州唐城縣,此楚之唐也。定公五年楚滅唐,子孫亦以唐為氏。" [7] 
《説文》:“唐,大言也。”指言語夸誕不實之意。帝堯號陶唐氏,應是以燒陶為業的部落之首領。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缶之上有一個枝條編織的蓋子,為了在缶內煮物時,不會因湯沸而翻滾出缶外。湯沸時,聲響大,故唐與湯音義可通。而後人在字典中所解釋的唐字,已經失去了唐的本義,而引申“聲響大”為“説大話”之意了。但是,唐作為地名和姓氏,它仍舊保留了本義。唐氏族與陶唐氏有關,唐即以陶器煮湯之意,説明這個氏族已經用熟食代替了野蠻的生食,是文明的進步,也即原始社會所稱的陶唐者。陶唐氏族是以制燒陶器的職業作為氏族名和族徽的,進而發展演化出陶、唐、湯、蕩等相應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稱唐,建成的城堡稱為唐邑,最終形成唐國和姓氏。 [14] 
參考資料
  • 1.    《竹書紀年》:成王八年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於杜。
  • 2.    《元和姓纂》: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遷封於杜。
  • 3.    《漢書·地理志》:晉陽,故稱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
  • 4.    《史記·晉世家》: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 5.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968
  • 6.    唐氏家譜大全  .中華唐氏網[引用日期2020-03-10]
  • 7.    唐(Táng)  .湖南圖書館
  • 8.    毗陵唐氏宗祠  .中華唐氏網[引用日期2020-03-10]
  • 9.    唐氏宗祠  .中華唐氏網[引用日期2020-03-10]
  • 10.    唐姓宗祠通用對聯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21-07-19]
  • 11.    唐姓多以國名作為姓氏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7-19]
  • 12.    四川是全國唐姓第一大省 南充最多超過20萬(圖)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7-19]
  • 13.    《百家姓》酆鮑史唐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7-19]
  • 14.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4
  • 15.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5
  • 16.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7
  • 17.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6
  • 18.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969
  • 19.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970
  • 20.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216-217
  • 21.    常見姓氏分佈來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個省份最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