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彬

(魏晉時期將領)

鎖定
唐彬(235年-294年),字儒宗。魯國鄒縣(今山東鄒縣)人。曹魏西晉時期將領。
唐彬早年便擅長弓馬,後來才開始學習經史。歷任郡門下掾、主簿、功曹,被州里召為主簿,經屢次升遷任州別駕。後被司馬昭徵辟為掾屬,遷尚書水部郎。西晉建立後,賜爵關內侯,歷任鄴縣令、弋陽太守、巴東監軍,並加廣武將軍。咸寧五年(279年),隨王濬參與晉滅吳之戰,功勳卓著。戰後遷任右將軍、都督巴東諸軍事。後被徵拜為翊軍校尉,封上庸縣侯,食邑六千户。再拜使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右將軍,任內抗擊北方少數民族侵擾。因事被免職問罪,後被釋放,再任使持節、前將軍、西戎校尉、雍州刺史。
元康四年(294年),唐彬去世,年六十。諡號“襄”。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國志13
本    名
唐彬
儒宗
所處時代
魏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魯國鄒縣
出生日期
235年
逝世日期
294年
主要作品
《臨雍州下教聘處士》
主要成就
隨從王濬伐吳,攻陷西陵、樂鄉;招降鮮卑,興建學校,重修長城
官    職
前將軍西戎校尉、雍州刺史
爵    位
上庸縣侯
諡    號
姿    貌
身長八尺

唐彬人物生平

唐彬歷位州職

唐彬的父親唐台,曾在曹魏擔任太山太守一職。唐彬有經國度量,不拘小節。少年時便熟習弓馬,喜愛遊獵。他身長八尺,可以奔跑着追趕獵物,強壯有力、超過常人。後來才喜愛經史,尤其擅長《易經》,隨從老師受學,學成後回鄉教授學生,他的學生常有數百人。 [1] 
唐彬最初擔任郡裏的門下掾,轉任郡主簿豫州刺史王沈會集諸位掾屬參謀討論對抗吳國的計策,詢問了豫州九郡的下屬官員。唐彬與張惲都認為吳國可以兼併,王沈同意他們的看法。又讓唐彬説服認為吳國不可討伐的人,讓他們都屈服。事後,唐彬遷任功曹,被推舉為孝廉,州里徵辟其為主簿,經屢次升遷後任別駕 [2] 

唐彬聲名遠揚

唐彬忠誠恭敬又公正亮直,他盡力規勸匡救過失,從不讓別人知道是自己所做的。唐彬曾作為州里的使者到相國府上報事務,當時相府的僚佐都是當世俊才,但見到他沒有不感到欽佩愉悦的。眾人一致向司馬昭稱讚他,推薦他擔任相府掾屬。司馬昭詢問參軍孔顥的意見,孔顥妒忌唐彬的才能,許久都不回答。司馬昭的親信陳騫當時在坐,將手版端持近身道:“唐彬的為人,勝我陳騫甚遠。”司馬昭笑着説:“就算是像你一樣的,都很難得,怎麼會勝過你呢。”於是闢唐彬為鎧曹屬。司馬昭問唐彬道:“您為什麼能被我徵辟呢?”唐彬回答説:“在簡陋街巷時修治學業,考察古人的遺蹟,言論充滿天下而沒有過失,行為遍及天下而沒有怨惡。”司馬昭顧謂四座説:“果然名不虛行。”隔日,對孔顥説:“最近見到唐彬,你有遮掩賢人的過錯呀!” [3] 
鄧艾被害時,司馬昭因為鄧艾長年鎮守隴西,平素很得人心,一旦被殺,恐怕邊關形勢動盪,於是派唐彬去暗中察訪。唐彬回來後對司馬昭説道:“鄧艾性格忌妒苛刻詭詐,狹隘而又自負,順從的人被認為會辦事,直言的人被認為是冒犯。即使是長史司馬,參佐牙門,回答不合他心意的,就被他辱罵。他做人不講究禮儀,大失人心。又喜好施行雜事工役,屢次勞師動眾。隴西人很是覺得憂慮辛苦,聽到他遇上禍事都很高興,不肯再為他賣力。如今各軍已到,足以鎮壓內外,希望您不要為這些事擔心。” [4] 

唐彬歷職有績

其後,唐彬擔任尚書水部郎。泰始(265年-274年)初年,被賜爵關內侯。又被外放任縣令,唐彬實行的道德符合禮儀,一年內就完成了對人民的教化。 [5] 
再轉任弋陽太守,他公開設立禁令防範,百姓安定團結。後因母親去世而辭官服喪 [5] 

唐彬領軍滅吳

主詞條:晉滅吳之戰
益州與吳國相鄰,監軍的位置空缺,朝廷想要任用武陵太守楊宗和唐彬。司馬炎為此詢問散騎常侍文立的意見,文立説:“楊宗、唐彬都不能失去。不過,唐彬重財,而楊宗好酒,所以請陛下裁定。”司馬炎説:“財欲可以滿足,但貪杯的人卻難於改變。”於是任用唐彬。不久,又下詔命令唐彬監巴東諸軍事,加授廣武將軍之職。他上疏議論徵員的策略,很合司馬炎的心意。 [6]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唐彬與王濬自巴蜀順江東下,直趨建業。唐彬佔據要道,作為眾軍的先鋒。常設疑兵,把握時機取得勝利。相繼攻陷吳國的重鎮西陵、樂鄉,俘獲眾多敵軍。吳國自巴陵、沔口以東的郡縣都因害怕而紛紛倒戈投降,唐彬知道敵人已經步入絕境,孫皓即將投降,於是在離建業還有二百里時,就稱病遲留,來説明自己不爭功。果然其後有王濬與王渾的爭功事件,當時有見識的人沒有不稱讚唐彬讓功舉動的。 [7] 
太康元年(280年),吳國平定後,司馬炎下詔説:“廣武將軍唐彬在邊境任職,向東抵禦吳寇,向南監護蠻越,撫慰安定疆場,有安邦禦敵的功勞。他又常常慷慨陳辭,志在立功。不久帶病接受征討命令,為眾軍的前鋒,獻俘殺敵,功勳顯著。現在任命唐彬為右將軍、都督巴東諸軍事。”被徵拜為翊軍校尉,改封上庸縣侯,食邑六千户,賜絹六千匹。朝廷如果有疑難,唐彬經常參預其中。 [8] 

唐彬安定北方

北方少數民族常常侵擾掠奪北平郡,朝廷於是任命唐彬為使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桓校尉、右將軍。 [9] 
唐彬到邊境後,訓練士兵修治武器,擴廣農田重視農業,振奮軍威顯示武力,宣傳國家的法令,顯示恩典信用。於是鮮卑二部首領大莫廆、擿何等人都派自己的兒子入侍為質。唐彬還兼修學校,教誨誘導不知疲倦,仁慈恩惠廣泛散佈。又開拓昔日的邊境,推進千里。修復秦朝的長城要塞,從温城到碣石,在山谷中綿延近三千里,分軍屯守,烽火台相望。從此邊境獲得安寧,沒有犬吠的預警,自漢魏以來的將軍沒有能比過他的。 [10] 
鮮卑各部族畏懼唐彬,於是殺了大莫廆。唐彬想討伐他們,但恐怕按程序等候上報的話,敵人必定逃散,於是就調動幽冀兩州的車牛。參軍許祗密秘奏報,朝廷下詔派御史以囚車將唐彬交付廷尉,因為事出有因而被釋放。百姓追慕唐彬的功德,在唐彬活着的時候為他立碑作頌。 [11] 

唐彬晚年生涯

元康(291年-299年)初年,朝廷拜唐彬為使持節、前將軍、領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唐彬到任後發佈教令説:“雍州是有名的大城,士人聚集。隱居不做官的皇甫申叔、嚴舒龍、姜茂時、樑子遠等人,都志向清高,品行高潔。我一踏上這塊土地就聽到他們的名聲,我虛心如飢似渴,想請他們到來,不按官禮接見他們。就以平民打扮相見,談經論道而已,怎能因為官職,委屈污染他們高潔的準則。我命令郡國準備好禮儀送他們過來,來滿足我的心願。”四人都到了,唐彬很恭敬地對待他們。 [12] 
元康四年(294年),唐彬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歲。朝廷賜諡號“襄”,並賜絹二百匹、錢二十萬。 [13] 

唐彬人物評價

陳騫:彬之為人,勝騫甚遠。 [14] 
司馬昭:名不虛行。 [14] 
文立: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財欲,而宗好酒,惟陛下裁之。 [14] 
司馬炎:廣武將軍唐彬受任方隅,東御吳寇,南監蠻越,撫寧疆埸,有綏御之績。又每慷慨,志在立功。頃者征討,扶疾奉命,首啓戎行,獻俘授馘,勳效顯著。 [14] 
尹虞:若何元幹、侯孝明、唐儒宗、張義允等,並起自寒役,皆內侍外鎮,人無譏者。 [15] 
房玄齡:①唐彬畏避交爭,屬疾遲留,退讓之風,賢於渾濬遠矣。傳雲‘不拘行檢’,安得長者之行哉!②儒宗知退,避名全節。 [14] 
蘇軾:唐彬與王浚伐吳,為先驅,所至皆下,度孫皓必降,未至建業二百里許,稱疾不行,已而先到者爭財,後到者爭功,當時有識者莫不高彬此舉,餘讀《晉書》至此,未嘗不廢卷太息也。然本傳雲武帝欲以彬及楊宗為監軍,以問文立,立曰:‘彬多財欲而宗嗜酒。’帝曰:‘財欲可足,酒不可改。’遂用彬。此言進退無據,豈有人如唐彬而貪財者,使誠貪財,乃遠不如嗜酒,何可用也。文立者,獨何人斯,安知非蔽賢者耶。 [16] 
呂思勉:此等(張華)徒侈觀聽,無與安危,語其實績,實不如唐彬謹治邊塞者之為有益,而惜乎彬之未能久於其任,更廣其功也。 [17] 

唐彬個人作品

全晉文》有一篇《臨雍州下教聘處士》。 [18] 

唐彬軼事典故

當年,唐彬在東海人閻德處求學,閻德的門生眾多,但他惟獨看中唐彬有在朝中任職的才能。等到唐彬出仕後,而閻德已經去世。唐彬於是為他立碑紀念。 [19] 

唐彬親屬成員

唐彬父親

唐台,曹魏太山太守。 [14] 

唐彬兒子

  • 唐彬有二子:
  1. 名不詳,世襲上庸縣侯,官至廣陵太守。 [20] 
  2. 唐岐,官至徵虜將軍司馬 [21] 
  3. 唐熙,前涼晉昌太守,駙馬都尉,娶前涼張軌之女。

唐彬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14] 

唐彬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唐彬於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中出場,官拜廣武將軍,隨杜預滅吳。 [22]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父台,太山太守。彬有經國大度,而不拘行檢。少便弓馬,好遊獵,身長八尺,走及奔鹿,強力兼人。晚乃敦悦經史,尤明《易經》,隨師受業,還家教授,恆數百人。
  • 2.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初為郡門下掾,轉主簿。刺史王沈集諸參佐,盛論距吳之策,以問九郡吏。彬與譙郡主張惲俱陳吳有可兼之勢,沈善其對。又使彬難言吳未可伐者,而辭理皆屈。還遷功曹,舉孝廉,州闢主簿,累遷別駕。
  • 3.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彬忠肅公亮,盡規匡救,不顯諫以自彰,又奉使詣相府計事,於時僚佐皆當世英彥,見彬莫不欽悦,稱之於文帝,薦為掾屬。帝以問其參軍孔顥,顥忌其能,良久不答。陳騫在坐,斂板而稱曰:“彬之為人,勝騫甚遠。”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論於勝。”因闢彬為鎧曹屬。帝問曰:“卿何以致闢?”對曰:“修業陋巷,觀古人之遺蹟,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帝顧四坐曰:“名不虛行。”他日,謂孔顥曰:“近見唐彬,卿受蔽賢之責矣。”
  • 4.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初,鄧艾之誅也,文帝以艾久在隴右,素得士心,一旦夷滅,恐邊情搔動,使彬密察之。彬還,白帝曰:“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雖長史司馬,參佐牙門,答對失指,輒見罵辱。處身無禮,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數勞眾力。隴右甚患苦之,喜聞其禍,不肯為用。今諸軍已至,足以鎮壓內外,願無以為慮。”
  • 5.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俄除尚書水部郎。泰始初,賜爵關內侯。出補鄴令,彬道德齊禮,期月化成。遷弋陽太守,明設禁防,百姓安之。以母喪去官。
  • 6.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益州東接吳寇,監軍位缺,朝議用武陵太守楊宗及彬。武帝以問散騎常侍文立,立曰:“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財欲,而宗好酒,惟陛下裁之。”帝曰:“財欲可足,酒者難改。”遂用彬。尋又詔彬監巴東諸軍事,加廣武將軍。上徵吳之策,甚合帝意。
  • 7.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後與王濬共伐吳,彬屯據衝要,為眾軍前驅。每設疑兵,應機制勝,陷西陵、樂鄉,多所擒獲。自巴陵、沔口以東,諸賊所聚,莫不震懼,倒戈肉袒。彬知賊寇已殄,孫皓將降,未至建鄴二百里,稱疾遲留,以示不競。果有先到者爭物,後到者爭功,於時有識莫不高彬此舉。
  • 8.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吳平,詔曰:“廣武將軍唐彬受任方隅,東御吳寇,南監蠻越,撫寧疆埸,有綏御之績。又每慷慨,志在立功。頃者征討,扶疾奉命,首啓戎行,獻俘授馘,勳效顯著。其以彬為右將軍、都督巴東諸軍事。”徵拜翊軍校尉,改封上庸縣侯,食邑六千户,賜絹六千匹。朝有疑議,每參預焉。
  • 9.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北虜侵掠北平,以彬為使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右將軍。
  • 10.    彬既至鎮,訓卒利兵,廣農重稼,震威耀武,宣喻國命,示以恩信。於是鮮卑二部大莫廆、擿何等並遣侍子入貢。兼修學校,誨誘無倦,仁惠廣被。遂開拓舊境,卻地千里。復秦長城塞,自温城洎於碣石,綿亙山谷且三千里,分軍屯守,烽堠相望。由是邊境獲安,無犬吠之警,自漢魏徵鎮莫之比焉。
  • 11.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鮮卑諸種畏懼,遂殺大莫廆。彬欲討之,恐列上俟報,虜必逃散,乃發幽冀車牛。參軍許祗密奏之。詔遣御史檻車徵彬付廷尉,以事直見釋。百姓追慕彬功德,生為立碑作頌。
  • 12.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元康初,拜使持節、前將軍、領西戎校尉、雍州刺史。下教曰:“此州名都,士人林藪。處士皇甫申叔、嚴舒龍、姜茂時、樑子遠等,並志節清妙,履行高潔。踐境望風,虛心飢渴,思加延致,待以不臣之典。幅巾相見,論道而已,豈以吏職,屈染高規。郡國備禮發遣,以副於邑之望。”於是四人皆到,彬敬而待之。
  • 13.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元康四年卒官,時年六十,諡曰襄,賜絹二百匹,錢二十萬。
  • 14.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5]
  • 15.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10-15]
  • 16.    《歷代名賢確論·卷五十七》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3-15]
  • 17.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23
  • 18.    《全晉文·卷四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2-12]
  • 19.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彬初受學於東海閻德,門徒甚多,獨目彬有廊廟才。及彬官成,而德已卒,乃為之立碑。
  • 20.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長子嗣,官至廣陵太守。
  • 21.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少子岐,徵虜司馬。
  • 22.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