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都

(西漢天文學家)

鎖定
唐都,西漢方士,天文學家。漢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唐都與司馬遷鄧平落下閎等人共同協作,編制太初曆 [1] 
本    名
唐都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人
主要成就
創《太初曆》

唐都人物生平

西漢初年,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父親,時任太史令的司馬談曾經向唐都學習天文。 [2] 
建元元年(前140),漢武帝即位。廣招天下能人異士,唐都以善於觀測天文被招致朝廷。 [3] 
元封七年(前104),由於當時所用的《顓頊歷》對朔、晦的計算亦與實際情況相異。 [4]  按當時的推算,元封七年(前104)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曆元要求。 [5]  於是時任太史令的司馬遷和大中大夫公孫卿以及壺遂等人向漢武帝進言説:“《顓頊歷》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情況了,因該重新定製曆法。”。而御史大夫兒寬恰好懂得經學,漢武帝便命令兒寬去與眾博士商議修改曆法等事情。 [6]  並於同年,命令公孫卿、壺遂、司馬遷、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二十餘人討論定製《漢歷》。 [7] 
在編制新曆的過程中,唐都負責測量周天各部的星宿度數;而由巴郡的落下閎運算制歷,最終推演出日辰星度與夏曆相同。 [3]  新曆改一月為正月。於是,這一年改定年號為“太初”,新曆因此命名為“太初曆”。

唐都人物評價

司馬遷:夫自漢之為天數者,星則唐都,氣則王朔,佔歲則魏鮮。
參考資料
  • 1.    班固《漢書·律曆志上》:“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為算,願募治歷者,更造密度,各自增減,以造《漢太初曆》。乃選治歷鄧平及長樂司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與民間治歷者,凡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閎與焉。都分天部,而閎運算轉歷。”
  • 2.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
  • 3.    司馬遷《史記·曆書》:“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閎運算轉歷,然後日辰之度與夏正同。”
  • 4.    班固《漢書·律曆志上》載:“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襲秦正朔。以北平侯張蒼言,用《顓頊歷》,比於六歷,疏闊中最為微近。然正朔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見,弦望滿虧,多非是。 ”
  • 5.    班固《漢書·律曆志》:“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
  • 6.    班固《漢書·律曆志上》載:“至武帝元封七年,漢興百二歲矣,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是時御史大夫寬明經術,上乃詔寬曰:“與博士共議,今宜何以為正朔?服色何上?”
  • 7.    班固《漢書·律曆志上》載:“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造《漢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