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渭華起義

(陝西人民革命起義)

鎖定
渭華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省渭華地區發動國民黨軍西北軍一部和農民舉行的武裝起義。渭華起義是中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暴動,也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起義之一。
中文名
渭華起義
策劃時間
1928年3月
發生時間
1928年5月10日
指揮官
劉繼曾、劉志丹、潘自力
地    點
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
相關事件
宣化事件、塔山會戰

渭華起義事件歷史

渭(南)華(華州華陰)地區,是陝西建立黨團組織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大革命時期西北羣眾運動特別是農民運動最活躍的地方之一。大革命時期黨員發展到397人。大革命失敗後,革命力量雖然遭到打擊,但黨團組織沒有受到嚴重破壞。由於這個地區的黨團組織比較健全,力量比較強,羣眾基礎比較好,所以中共陝西省委決定以渭南、華州、五一 、華陰、臨潼等5縣為陝西暴動地區,積極策劃組織武裝起義。
1928年3月,中共陝西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武裝起義方針,決定在陝西省渭南、華縣地區組織武裝起義。4月下旬,在國民黨西北軍新編第3旅進行兵運工作的共產黨員劉志丹、唐澍和旅長許權中(中共黨員)率該旅由潼關向華縣高塘鎮進發,途經華縣瓜坡鎮時宣佈起義。起義部隊進駐高塘鎮後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轄4個大隊、1個騎兵隊,近1000人,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唐澍任總司令,中共陝東特委書記劉紀曾任政治委員,王泰吉任參謀長,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吳浩然任軍黨委書記。許權中任總顧問兼騎兵隊長。5月1日,渭南縣、華縣萬餘農民在中共陝東特委領導和西北工農革命軍、陝東赤衞隊的支持下,於渭南縣崇凝及其附近地區舉行起義,成立了崇凝區蘇維埃政府和陝東赤衞隊。接着,西北工農革命軍在陝東赤衞隊的配合下佔領集鎮,懲辦反動官吏、土豪劣紳,在高塘、崇凝、塔山等地建立了40多個區、村蘇維埃政府。6月上旬,西北工農革命軍、陝東赤衞隊在人民羣眾支援下,打退國民黨軍向高塘、崇凝一帶的兩次進攻。19日,國民黨軍3個師再次發動進攻,西北工農革命軍和陝東赤衞隊進行英勇抗擊後,於20日晚退入秦嶺,爾後向雒南(今洛南)縣轉移。7月初,在雒南縣兩岔河、保安鎮地區遭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的襲擊,大部被打散,唐澍犧牲,劉志丹等少數人員分散轉入隱蔽鬥爭。渭華起義是中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暴動,也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起義之一,這次起義打擊了陝西軍閥勢力,鍛鍊和培養了革命骨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渭華起義主要經過

渭華起義的主要經過
第一,渭華起義的準備。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形勢急劇變化,陝西革命運動轉入低潮。7月,陝西省委在西安秘密成立後,決定以省委委員為特派員,分6路到全省各地指導工作。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提出了“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務。9月26日到28日,陝西省委在西安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亦稱九二六會議),通過了《政治形勢與工作方針決議案》,提出了“黨到農村中去”“黨到軍隊中去”“武裝農民”等要求,並選派幹部充實“陝甘赤化的發祥地”。10月17日,省委發出第五號通告,要求在農村“恢復農民協會、組織農民,在戰鬥中奪取槍彈、武裝自己”,渭華等縣隨之發動、組織和武裝農民,訓練農運幹部、發展各地農協。1928年2月29日渭南縣“宣化事件”爆發,渭河南北有革命活動的各級中小學先後被查封或解散。3月11日,省委發佈第三十九號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立即發動農民鬥爭,並轉為奪取武裝、圍攻縣城,儘可能地建立鄉村蘇維埃,開展羣眾性游擊戰爭,積極響應和配合宣化的鬥爭。3月22日,省委制定《目前行動大綱》,確定渭南、華縣、五一、華陰、臨潼五縣為陝東暴動地區,併成立以省委常委劉繼曾為書記的中共陝東區特派委員會(簡稱陝東特委)以加強對暴動的領導。4月6日,陝東特委在華縣高塘鎮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確定了許權中旅的行動方針,通過了《目前工作計劃大綱》,制定了《臨時紀律十一條》。4月下旬,省委書記潘自力到渭南、華縣、五一等縣指導陝東地區暴動鬥爭,省委請示中央後決定舉行渭華起義,要求許權中旅開赴渭華參加農民暴動。同時,渭南縣委於5月1日到4日分片召集羣眾召開暴動大會,建立蘇維埃政權,處決豪紳、地主及反動分子。
第二,渭華起義的爆發。1928年5月1日,渭南縣崇凝鎮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張貼“實行耕者有其田”和“大家吃、大家幹、大家的事大家辦”等標語,處決兩名惡差、抄沒惡紳商號,宣佈成立崇凝區蘇維埃政府,舉行示威遊行,組建陝東赤衞隊。崇凝區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標誌着渭華起義的開始。隨後,華縣的赤水、高塘等鎮和渭南東西兩塬各村紛紛行動,焚燒文契賬目、繳獲槍支彈藥,給農民分發糧食和財物,三張鎮民團和崇凝、陽郭區赤衞隊以及華縣農民武裝先後編入陝東赤衞隊,並在塔山建立總指揮部。5月10日,正在潼關前線參加李虎臣和馮玉祥部作戰的許權中旅,在唐澍、劉志丹的率領下,一部分先撤出戰鬥向渭華地區進發,許權中、楊曉初率部趕到渭華地區,在華縣瓜坡鎮正式宣佈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部隊抵達華縣高塘鎮後,在高塘舉行軍民聯歡會,劉繼曾代表省委向西北工農革命軍授旗,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唐澍任總司令,王泰吉任參謀長,許權中任軍事顧問,下設四個大隊和一個直屬大隊,司令部設在高塘,全軍近千人。會後舉行武裝示威遊行,張貼布告、公佈政綱,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劣紳,自己當家做主,建立蘇維埃政權。在起義的中心區域內,國民黨基層政權全部被摧毀,普遍建立了一村或數村為單位的基層蘇維埃政權,清算土豪劣紳、沒收地主糧食和浮財、處決罪大惡極者,開辦平民學校和農民夜校,壯大革命有生力量,渭華起義進入高潮。
第三,渭華軍民反“圍剿”鬥爭。渭華地區居豫陝交通要道,渭華起義席捲陝東大地,嚴重動搖了馮玉祥在陝西的統治,他多次嚴令宋哲元派兵“圍剿”。6月8日,宋哲元派出一個旅的兵力,從渭南縣城出發,沿着龍尾坡襲擊塔山。獲得消息後,李大德指揮陝東赤衞隊在崇凝鎮段家村附近設伏,同附近起義農民和謝子長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三大隊協同作戰,取得了全勝。6月10日,敵軍田金凱一個騎兵師,從華縣縣城出發,由瓜坡經大明寺偷襲高塘革命軍司令部。由於工農革命軍第二、三大隊外出執行任務,加之敵情不明和疏於防範,敵人衝至駱駝嶺時才被發現,周益三、張漢泉、王泰吉指揮司令部赤衞隊英勇阻擊。謝子長率第三大隊從赤水趕到,從敵背後發起進攻,敵軍慌忙撤退。針對兩次反“圍剿”的勝利和外部敵情的重大變化,劉志丹和唐澍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決定在準備抗擊敵人再次進犯的同時,做好工農革命軍主力撤離渭華,轉戰渭北乃至走向陝北的準備,並派李大章等人探查渭北線路、籌備經費、購買彈藥,劉繼曾等人前往西安向省委彙報請示。兩次“圍剿”失敗後,馮玉祥嚴令宋哲元限期徹底消滅渭華起義軍。6月19日,宋哲元親率三個師的兵力,以渭華兩縣保安團為先導,由渭華地區逃亡的地主、豪紳和惡霸帶路,分東、西、中三路同時進攻。東路從華縣縣城出發向高塘指揮部進攻,切斷起義軍從橋峪撤退通道。西路從渭南縣城出發攻佔塔山,切斷起義軍向藍田撤退道路。中路從赤水出發,從東川、西川同時進攻高塘起義軍指揮部和陝東特委駐地三教堂,企圖全殲起義軍於秦嶺北麓山外。6月20日,以高塘、塔山為中心的紅色區域失陷。6月25日,唐澍、劉志丹率領大部退至洛南縣兩岔河和保安鎮一帶。7月初,工農革命軍遭到軍閥李虎臣部圍攻,唐澍和李大德英勇犧牲,部隊被打散。向省委彙報工作返回的劉繼曾在藍田縣張家坪主持召開會議,初步總結渭華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決定取消工農革命軍旗幟及軍事委員會,黨在軍隊中的組織轉入秘密狀態,轟轟烈烈的渭華起義宣告失敗。1928年後半年,國民黨反動派對渭華地區進行了殘酷鎮壓和瘋狂反攻,先後有30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赤衞隊員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 [2] 

渭華起義歷史意義

渭華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領導的規模較大的一次武裝起義。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陝西像全國一樣,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渭華地區不少學校也被查封或解散,部分進步老師和學生被逮捕。在此生死存亡之際,陝西省委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領導發動了渭華起義。起義中,先後創建了陝西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陝東赤衞隊和陝西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崇凝區蘇維埃政府,經過一個多月努力,形成以華縣高塘、渭南縣塔山為中心,東起少華山、西至臨潼東、南依秦嶺北麓沿山、北至渭河兩岸,建立起了2個區、48村的蘇維埃政權,形成方圓200平方公里的紅色割據。這次起義給陝西地區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以沉重打擊,起義軍民團結奮戰,英勇鬥爭,敢於犧牲,充分展示了渭華人民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陝西黨組織和人民的鬥志。
渭華起義是土地革命時期西北地區首次軍民結合的一次武裝起義。渭華起義之所以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能夠在敵人環繞和重兵“圍剿”的形勢下堅持兩個月,與西北工農革命軍和農民運動相結合的武裝鬥爭分不開。陝西省委領導的西北工農革命軍,聚集着黨在北方地區最優秀的政治軍事人才,擁有4個大隊和赤衞隊、騎兵分隊。在西北工農革命軍和陝東赤衞隊的強大支持下,掀起了渭華地區黨領導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高潮。渭華起義的歷史證明了毛澤東同志所講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時,渭華起義也使陝西黨組織和人民羣眾初步認識到,軍隊必須與農民羣眾相結合,必須依靠鄉村開展土地革命、進行遊擊戰爭,必須有黨的正確路線和政策。
渭華起義點燃了中國共產黨北方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以後陝甘根據地成功創建積累了經驗。渭華起義後,劉志丹、謝子長等人到榆林參加陝北特委工作。經過渭華起義鍛鍊和考驗的一批共產黨人,他們吸取了渭華起義的經驗教訓,歷經艱辛,衝破險阻,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堅持革命鬥爭,開拓了渭北、陝甘邊、陝北革命根據地,最終“使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漸燃遍了陝甘”,創建了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陝甘根據地。關於陝甘根據地,毛澤東曾在黨的七大上予以高度評價,指出:“我説陝北是兩點,一個落腳點,一個出發點。”即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1947年在陝北靖邊小河會議上,毛澤東還講道:“這個邊區是土地革命時期留下的唯一的一個區域,保存了幾千幹部。”“兩點一存”之陝甘根據地,最終成為黨中央指揮中國革命取得全面勝利的大本營。 [2] 

渭華起義後世紀念

2023年5月6日,紀念渭華起義95週年座談會在渭南市華州區召開。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出席並講話。省長趙剛主持。革命先輩親屬代表習遠平,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講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