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鼓縣

鎖定
銅鼓縣,隸屬江西省宜春市,地處贛西北邊陲,修河上游,東南鄰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界瀏陽市平江縣,北連修水縣。地形西寬東窄,略呈三角形狀。總面積1552平方公里,下轄6鎮3鄉4個生態公益型林場,其中山地佔87%以上,丘陵盆地佔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20餘座,屬典型的南方山區。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山區縣。截至2022年末,銅鼓縣户籍人口為136770人。 [11] 
銅鼓是秋收起義的爆發地和前敵委員會所在地,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也一度把軍政首腦機關設在銅鼓。銅鼓是全國43個純客家縣之一,全縣7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多種文化在這裏匯聚融合,造就了源遠流長、別具特色的客家山歌、飲食、民居等民俗文化。 [8]  浩吉鐵路、大慶—廣州高速公路、南昌—銅鼓高速公路、銅鼓—萬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2年,銅鼓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03874萬元,比2021年增長5.0%。 [11] 
中文名
銅鼓縣
外文名
Tongg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609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北部
面    積
1552 km²
下轄地區
6鎮3鄉4個國有林場
政府駐地
永寧鎮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編碼
336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136770 人(2022年) [11] 
車牌代碼
贛C
地區生產總值
703874 萬元(2022年) [11] 

銅鼓縣歷史沿革

銅鼓,漢、吳、晉、南朝均屬艾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艾入建昌縣。
唐武后長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寧縣,艾入武寧縣。景雲元年(710年),改武寧縣為豫寧縣。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豫寧縣復為武寧縣。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析武寧西八鄉置分寧縣,隸屬洪州。五代,仍稱分寧縣。
宋,設江南西路,下轄洪州鎮南軍,改分寧縣為寧縣。太祖開寶八年(975年),改洪州鎮南軍為洪州,寧縣復為分寧縣。建炎四年(1130年),升分寧縣為義寧軍。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於武寧置寧州,隸龍興路,下轄武寧、分寧。大德八年(1304年),升分寧縣為寧州,仍隸龍興路。  
明太祖癸卯年(1363年),改洪都府為南昌府,隸州如故。洪武三年十二月,改江西行中書省為江西都衞,改寧州為寧縣,仍隸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寧縣又升為寧州,屬南昌府。萬曆五年(1577年),設銅鼓營。以境內有“銅鼓石”而得名。
清初沿用明制,仍為寧州。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以鎮壓白蓮教劉聯登、宋懷璞、魏文宗起義有功,清廷於嘉慶六年六月降旨,改寧州為義寧州,轄南昌府所屬銅鼓、修水兩地,以示嘉許。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提督學政吳士鑑,奏清廷改銅鼓為撫民廳。宣統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銅鼓廢營建撫民廳,隸南昌府義寧州。
銅鼓縣蘇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銅鼓縣蘇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民國二年(1913年)7月,銅鼓廢廳建縣,直隸省。3年全省劃分4道,屬潯陽道。15年,廢道,銅鼓直隸省政府。20年夏,南昌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全省“剿匪”區域43縣劃為9區,每區設立黨政分會,銅鼓屬第一區,分會駐地修水。21年6月,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武寧。23年2月,國民黨為便利“清剿”,先後設立8個縣治特別區政治局,銅鼓東北部屬找橋特別區,設治找橋。24年4月,撤銷特別區,全省縮為8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行政區,設治武寧。26年6月1日至27年6月1日設湘鄂,贛邊區政治局4處,屬江西省者為第二局,銅鼓隸屬第二局。28年3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南昌,是年冬全省擴大為11個行政區,銅鼓仍屬第一行政區,設治銅鼓。31年8月,經省1489次省務會議決定,全省調整為9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宜春。38年7月14日銅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銅鼓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袁州專區併入南昌專區,銅鼓隸屬南昌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南昌專區改為宜春專區,銅鼓隸屬宜春專員公署。
1968年2月,宜春專區改為宜春地區,銅鼓隸屬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宜春地區行署,銅鼓隸屬宜春地區行署。
2000年8月,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銅鼓隸屬宜春市至今。

銅鼓縣行政區劃

銅鼓縣風光 銅鼓縣風光
2020年,全縣轄6鎮3鄉4個國有林場,共有90個村民委員會,1143個村民小組,13個社區居委會。
永寧鎮:轄江頭、豐田、興源、西湖、八畝、上源、坪田、小水、順化、釣魚共10個村民委員會,有68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居委會。
温泉鎮:轄上莊、石橋、光明、三星、金星、温泉、新塘、鳳山、祿田、義田、黃毗共12個村民委員會,1個集鎮居委會。有208個村民小組。
棋坪鎮:轄棋坪、爐灣、柏樹、雙溪、九峯、羅坊、黃泥、遊源、豐坦、觀田、幽居、大梅共12個村民委員會,有134個村民小組,1個集鎮居委會。
銅鼓縣城區圖 銅鼓縣城區圖
排埠鎮:轄華聯、梅洞、排埠、永慶、高坡、永豐、曾溪、青溪、黃溪、南溪、三溪共11個村民委員會,1個集鎮居委會,有120個村民小組。
三都鎮:轄三都、黃田、東滸、東山、漿裏、理溪、楓槎、戰坑、大槽、小山、西向、交古、望湖共13個村民委員會,1個集鎮居委會,147個村民小組。
大塅鎮:轄大段、東風、鳳竹、潭坊、滸村、滸口、鶴吼、九龍、雙紅、古橋、交山、隘口、公益共13個村民委員會,1個集鎮居委會,170個村民小組。
帶溪鄉:轄新豐、高嶺、紅羣、大羣、西村、東源、柳溪共7個村民委會,80個村民小組。
高橋鄉:轄花山、高橋、英溪、膽坑、梁段、白石、濠洲共7個村民委員會, 1個集鎮居委會,65個村民小組。
港口鄉:轄港口、華仙、英朝、水坪、赤洲共5個村民委員會,1個集鎮居委會,51個村民小組。
4個國有林場:分別為花山、大溈山、龍門、茶山。

銅鼓縣地理環境

銅鼓縣位置境域

銅鼓縣,地處贛西北邊陲,修河上游,介於東經114度5分至114度44分,北緯28度22分至28度50分之間。東鄰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界湖南省瀏陽縣(市)、平江縣,北連九江市修水縣。地形西寬東窄,略呈三角形狀。總面積1552平方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20餘座,屬典型的南方山區。

銅鼓縣地形地貌

銅鼓縣地圖 銅鼓縣地圖
銅鼓縣地處羅霄山脈北端東部,修河上游。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西寬東窄,境內山丘連綿起伏,千米以上高峯有20座。雄踞西部的大溈山羊場尖海拔1541米,為第一高峯。中部的丹霞地貌更具特色,常呈聳立的孤獨山峯,景觀壯麗多姿。東部的地貌較平緩,土地集中連片。

銅鼓縣氣候

銅鼓縣屬中亞熱帶北部濕潤氣候,氣候温潤,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6.4℃。1月平均氣温4.6℃,極端最低氣温一13.4℃(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温27.3℃;極端最高氣温40.1℃(2010年8月5日)。月平均氣温年較差22.4℃,最大日較差25.6℃(1969年4月10日)。生長期(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5℃)年平均259天,無霜期年平均265天,最長達317天,最短達23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60.4小時,年總輻射97075.1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50天(2月1日~次年1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177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5天,最多達208天(1997年),最少為128天(196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848.5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138.4毫米(1963年)。降雨量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6月最多。

銅鼓縣自然資源

銅鼓縣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隨着林業產權配套改革不斷深入,全縣林業資源培育呈現強勁勢頭,章顯實效。2007年全縣完成造林3.7萬畝。其中,實施退耕還林荒山地新造林1.9萬畝,長防林3845畝,日本貸款造林項目7640畝,公路沿線改造,綠色通道建設1300畝,社會造林5000畝。義務植樹28萬株。完成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日元貨款造林及面上造林等人工林幼林撫育15萬畝次,完成毛竹林改造3.5萬畝。森防上完成病蟲害防治面積16000畝,完成毛竹林竹腔施肥4萬畝,生根粉推廣應用面積1萬畝。積極推廣了良種壯苗育苗技術,推廣陳山紅心杉、廣西融水杉等良種300公斤,東京野茉莉等木良種100公斤,育苗面積70畝。果業上引進栽培適宜銅鼓種植的優良果樹品種,主要以楊梅(東魅、荸薺),早熟梨(翠冠、清香等),板栗(九家種、焦扎等)為主,總種植面積5000 畝。
眾多的野生植物,亦為本縣的重要資源。如竹筍、黃連、黃精、香菇、楊梅、尖慄、板栗、山楂、獼猴桃等,達80餘種。樟、楠、梓、柏等名貴木材,史書早有記載,筍罐頭和竹製品遠銷國外。
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獸類、禽類、魚類、蛇類、蛙類、介殼類、昆蟲類,門類繁多。有虎、豹、鹿、獐、麂、猴、鴉、鵲、燕、雁、竹雞、野雞、地花雞、鯉魚、鱅魚、鯽魚、青蛙、石雞、蟾蜍、蘄蛇、菜花蛇、烏梢蛇、甲魚、龜、蚌、蜂、蟬、蝶等。
隨着生態環境的變化,昔日曾為貢品的野鹿,近年少有發現。虎豹獐麂,數量也在減少。過去未曾發現的猴面鷹,近年多處發現。茗茶、筍用竹林、速生豐產林、水果已有大面積人工栽培,野產蘄蛇減少,人工繁殖飼養卻在增加。水產養殖也在不斷髮展,不只養魚,還養鱉、養鱔、養蚌育珠。

銅鼓縣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境內出露地層,絕大部分屬元古變質岩系,構造發育,具有良好的礦化環境。明嘉版《寧州志》卷十三“額貢”和清道光版《義寧州志》卷六“四賦”,均有“漢貢黃金”的記載,文物普查中在古橋和於源窯址發現的陶效命瓷殘片,據實物分析,當屬唐寧窯址,説明了縣內礦產資源的開發展着修久的歷史。
縣內已經發現或查明的金屬礦有金、鐵、錳、銅、鉛、鋅、鉬、鎢、錫、鈮、鉭等;非金屬礦有硅石、高嶺土、水晶、雲母、粘土、長石、花崗岩等。有的則已查實儲量多、質量優,有的則是發現含元素的礦化物等。

銅鼓縣人口

銅鼓縣是客家之鄉,銅鼓縣人口的70%為客家人,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
革命戰爭年代,銅鼓有2.8萬多人為革命英勇犧牲,其中在冊烈士1.8萬多人,佔江西省在冊烈士的7%。
2022年,銅鼓縣户籍總人口136770人,其中:男性71171人,女性65599人。常住人口114592人,其中城鎮人口64388人,鄉村人口50204人,男性58450人,女性56142人,出生人口716人,出生率6.24‰,死亡892人,死亡率7.78‰,自然增長率-1.54‰。 [11] 

銅鼓縣經濟

銅鼓縣綜述

2020年,銅鼓縣地區生產總值56.9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財政總收入7.9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1.41億元,同比增長2.0%;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326元和11972元,分別增長4.9%和7.9%。 [6] 
2022年,銅鼓縣地區生產總值703874萬元,比2021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883萬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51098萬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66893萬元,增長5.3%。人均GDP達到61383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13.13:34.93:51.94發展到12.2:35.67:52.13。 [11] 

銅鼓縣第一產業

2022年,銅鼓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及其服務業產值(現價)15732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73%,其中:農業產值35399萬元,比上年增長2.1%;林業產值87699萬元,比上年增長3.4%,牧業產值22302萬元,比上年增長5.9%,漁業產值9058萬元,比上年增長4.4%,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2864萬元,比上年增長16.28%。
2022年,銅鼓縣糧食播種面積7.75千公頃,糧食總產量45512.2噸,下降2.85%。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3608噸,增長4.7%;中藥材種植面積6193.9公頃,增長6.83%;茶葉產量3486噸,增長7.03%;瓜果產量2886噸,增長7.0%。生豬出欄49230頭,生豬存欄22173頭,羊出欄28497只,存欄22382只,家禽出籠8176.76百羽,家禽存籠5791.72百羽;肉類總產量6000.55噸。水產品產量7607噸,增長5.0%。 [11] 

銅鼓縣第二產業

2022年,銅鼓縣5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511378萬元,比上年增長12.65%。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61027.4萬元,紡織業完成54971.5萬元,木竹加工業完成77044.4萬元,醫藥製造業完成48121.7萬元,化工業完成141081.4萬元,能源加工業完成21187.4萬元,機械電子製造業完成64426.2萬元,其他工業完成43518萬元,增速分別是-1.32%、1.47%、-6.74%、5.76%、19.97%、22.48%、27.25%、79.0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規上工業完成營業收入462922萬元,比上年增長3.92%。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有17家。上交税金12886.8萬元,比上年增長15.2%。
2022年,銅鼓縣具有資質等級聯網直報建築企業25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20812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8.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2%;全年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3.45方米,比上年下降25%。 [11] 

銅鼓縣第三產業

交通、郵政和通信業
2022年,銅鼓縣全社會完成貨物週轉量470822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45.3%;旅客週轉量8155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53.9%。
2022年,銅鼓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266.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6%。通信業務總量9650萬元;年末全縣移動電話用户129479户;固定住宅電話用户14050户。
國內貿易
2022年,銅鼓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077.5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 63857.6萬元,增長14.7%。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198131.4萬元,增長20.6%;零售業銷售額182603.2萬元,增長8.3%;住宿業營業額4821.2萬元,增長6.4%;餐飲業營業額23187.8萬元,增長6.6%。 [11]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22年,銅鼓縣財政總收入108647萬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6812萬元,同比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0900萬元,比上年減少492萬元,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完成25912萬元,比上年增收5799萬元,同比增長28.8%。
2022年,銅鼓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49281萬元,增長11.16%,比年初增加85286萬元,同比多增52898萬元。其中,住户存款620111萬元,比年初增加93683萬元,同比多增33479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29498萬元,比年初增加914萬元,同比減少10062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46584萬元,增長24%,比年初增加125106萬元,同比多增80638萬元。其中,住户貸款餘額331065萬元,比年初增加39102萬元,同比少增1357萬元。非金融機構及機關團體貸款315519萬元,比年初增加86004萬元,同比多增81995萬元。
2022年,銅鼓縣人壽保險各項保費收入5219.1萬元,比上年下降3.13%。全年支付各種賠款391.95萬元,比去年下降23.6%。財險各項保費收入4200萬元,比上年下降47.2%。全年支付各種賠款2899萬元,比去年下降45.1%。 [11] 
旅遊業
2018年,銅鼓縣全年累計接待遊客3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7億元,分別增長21%和18%。新建鄉村旅遊示範點25個、户外拓展基地6個,新增省4A級鄉村旅遊點2個、3A級2個。

銅鼓縣交通運輸

大廣、昌銅、銅萬三條高速穿境而過,連接南昌、長沙、武漢和宜春中心城區。浩吉鐵路全線通車,武宜深高鐵和銅鼓至湖北通城高速正在建設。 [8] 

銅鼓縣政治

銅鼓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銅鼓縣委書記
銅鼓縣縣長
銅鼓縣委副書記
熊小亮、巫曉怡
銅鼓縣委常委
銅鼓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銅鼓縣政協主席
銅鼓縣紀委書記
肖小華
銅鼓縣政法委書記
餘偉彬
參考資料
[12-14] 

銅鼓縣社會事業

銅鼓縣教育事業

公元十六、十七世紀,大量的客籍人從廣東、福建及江西的贛州遷徙到此。客家人崇文尚武,清道光十七年(1837),客家眾姓集資開辦了銅鼓第一所書院——奎光書院,創造了傳承中原文化培育英才的條件。自北宋到清末,先後考取進士19名。舉人116名。
2022年末,銅鼓縣有98所學校。其中普通初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普通小學 52所(含教學點),幼兒園32所,特殊教育1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22538人,其中高級中學2325人,職業高中1912人,初中5285人,小學8884人,幼兒41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小學升初中率100%,全縣高考一本上線128人,二本上線279人。 [11] 

銅鼓縣科技事業

2018年末,銅鼓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2010人,全年爭取上級科研項目6個,申請專利242項,當年授權135項。

銅鼓縣文化事業

2022年末,銅鼓縣有縣級文化館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縣級圖書館1個,藏書10.04萬冊,縣紀念館(博物館)1個。 [11] 
2018年末,銅鼓縣有電視差轉枱4座,衞星地面接收站30個,電視覆蓋率達98%;有廣播電台1座,廣播覆蓋率達82%。
人民生活
2022年,銅鼓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2965元,比上年增加1460元,增長4.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3元,比上年增加727元,增長5.5%。

銅鼓縣衞生事業

2022年末,銅鼓縣有鄉鎮以上衞生機構14個(包括衞健委、疾控中心、衞監局),病牀671張,有醫衞技術人員743人,其中:執業醫生210人,註冊護士300人,其他人員233人。 [11] 

銅鼓縣歷史文化

銅鼓縣人文環境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80張)
江西省銅鼓縣是個客家縣,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民俗別具一格。有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風獨具特色;甜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還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銅鼓縣盛行着撰寫和張貼對聯的風尚。無論是討親嫁女、祝壽過年、同學聚會、開張慶典、宗祠祭祖等等都少不了要張貼對聯。
在銅鼓縣温泉鎮發現有商周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和漢墓證實,早在三千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唐代之後,開始有了文化啓蒙。

銅鼓縣客家山歌

銅鼓民歌有民間小調、號子、山歌、燈歌、風俗歌等數種。以“山歌”、“小調”為主,表現的是客家人社會生活、田間勞作、上山砍柴、談情説愛等各個方面。在音樂上保留着較為純正的客家語言本色。
銅鼓客家山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上山有茶農的《打鼓鏟山歌》、下河有筏工的《灘歌》、婦女在家紡線有《車車歌》、孩童遊戲有《螃蟹歌》、傳授知識、傾吐愛慕、打趣取樂有多種格調的《盤歌》。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詞曲》“山歌”的唯一例曲就是銅鼓急板山歌《賣餘糧》。
清光緒年以來銅鼓就有漢戲、花鼓戲、採茶戲、地方歌劇等,特別是銅鼓客家山歌劇尤為突出。客家山歌音調鏗鏘粗獷,節奏緊湊明快,常見的“急板山歌調”有板有眼,連唱帶念,一氣呵成。
第一部山歌劇《繡紅旗》自1977年創編以來受到羣眾歡。此後,陸續創作出一大批作品《黑姑投軍》、《花緣》、《福星》等。2006年由山歌劇《繡紅旗》改編的電影《紅旗飄飄》搬上熒屏在中央電視台六套播出。

銅鼓縣本地方言

銅鼓本地方言主要是客家話,分佈在縣城及豐田、排埠、二源、石橋、温泉、三都、西向、大塅、古橋等鄉鎮。少數人説贛語,分佈在帶溪、棋坪、高橋、幽居、港口等鄉。

銅鼓縣地方特產

銅鼓縣是長壽之鄉、國家生態縣,竹筍、筍乾、香菇、木耳、竹蓀、米粉,以及客家小吃楊梅乾、酸棗糕等特產。 [10] 

銅鼓縣風景名勝

銅鼓縣天柱峯
銅鼓縣天柱峯(15張)
銅鼓縣境內有江西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面積達4762公頃,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20多萬株,被譽為“南方紅豆杉之鄉”;有天柱峯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萬多公頃,公園內擁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22種,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銅鼓縣9.2萬畝,佔全部面積的53.5%,森林覆蓋率高達93.8%,是長江中游地區鄱陽湖洞庭湖和江漢三大平原之間的重要“生態孤島”。
天柱峯風景區
天柱峯風景區地處銅鼓縣東部,主要景區方圓5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米,由天柱峯、九龍湖、靈石庵、九龍瀑等四部分組成,屬典型的丹霞地貌,2000年2月,境內天柱峯森林公園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7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2009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景區。
毛澤東化險福地景區
毛澤東化險福地景區位於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交界的銅鼓縣排埠鎮月形灣。1927年9月7日,毛澤東喬裝成安源煤礦採購員,從安源出發,奔赴銅鼓,準備親自領導秋收起義。一路上日夜兼程,繞過敵人重兵把守的萍鄉,在9月8日進入瀏陽張坊鎮七溪村時,被張坊團防局的團丁抓住。團丁要把毛澤東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在陳九興的幫助下,毛澤東在吳家祠住了一晚,於9月10日到達銅鼓縣城蕭家祠,次日在銅鼓大沙洲閲兵,發動了秋收暴動(秋收起義),銅鼓是秋收起義前委所在地和指揮中心。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建於1977年,正門“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這九個大字由宋任窮將軍在紀念秋收起義50週年(1977年)題寫。2007年值秋收起義80週年,投入400多萬元對該館進行重新修繕。2004年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江西十大紅色旅遊景點”。
蕭家祠
銅鼓旅遊
銅鼓旅遊(8張)
蕭家祠是湘贛邊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總指揮部舊址。該建築始建於清光緒初年,總面積1950平方米,1987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排埠萬壽宮
排埠萬壽宮初建於清乾隆年間,為紀念許仙真君許遜而建。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戰略思想從這裏開始萌芽,所以排埠萬壽宮也被稱為“智慧宮”。
秋收起義閲兵廣場
秋收起義閲兵廣場佔地面積40畝的濱水地帶,建築面積約25000平方米。整個閲兵廣場的設計主題為:紅色印象。廣場總體分為三個景觀區:紀念廣場區、休閒活動區,濱江景觀區。

銅鼓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銅鼓縣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第一批。 [4] 
2020年2月,銅鼓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1] 
2020年10,銅鼓縣入選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 
2020年11月,銅鼓縣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3] 
2021年4月,銅鼓縣入選江西省首批“美麗宜居與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 [5] 
2021年8月,銅鼓縣入選2018-2020年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範縣。 [7] 
2022年11月,銅鼓縣入選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9] 
2023年10月,銅鼓縣入選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