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走的餐桌

鎖定
《行走的餐桌》是2012年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共同製作的紀錄片。
中文名
行走的餐桌
作品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2012年03月20日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網絡播放平台
搜狐
愛奇藝
酷6
集    數
10 集
播出平台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

行走的餐桌簡介

行走的餐桌第一季

《行走的餐桌》(第1季)的一個獨具匠心之處是拍攝地選擇沿京杭大運河為拍攝路線。眾所周知大運河是我國一部流動的史書,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跨越四省二市,將南北差異的飲食文化緊密融合,造就了多樣而豐富的美食,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通過運河傳播開來,對中國的飲食文化影響深遠。《行走的餐桌》(第1季)節目組沿着這樣一條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路線去尋找美食、介紹美食的時候,不僅能表現出中華美食的歷史厚重感,還能展現地域飲食文化的異彩紛呈。同時,通過這一道道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美食,展現每個城市獨特的精神風貌。拍攝地分別選在北京、天津、滄州、臨清、濟寧、徐州、蘇州、揚州、湖州和杭州十個歷史名城。
《行走的餐桌》(第1季)的另一個亮點是,貫穿10集節目中的主持人是由外國人擔任的,她一位來自波蘭的姑娘名叫翠花。 作為介紹中國最經典的傳統美食節目,卻選用一位外國人作主持不但是節目視角、風格的創意,更是具有特別寓意的。翠花就讀於北京某著名大學播音專業,她不但有個地道的中國名字,還能説得一口地道的中文,她曾在多次外國人講中文的比賽中脱穎而出。因此翠花在用流利的中文介紹中國美食時,不但不會令觀眾有交流隔閡感,反而會令觀眾感到耳目一新,從一種全新的國際視角重新解讀和品位中國美食,瞭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知識和差異。從片中畫面和主持人的解説中深刻感受到中國文化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尤其是中國飲食文化強大的多元性和感染力。 [1-2] 

行走的餐桌第二季

《行走的餐桌》(第2季)圍繞湘江兩岸的美味展開了一次“香辣”的美食之旅。不僅表現中華美食的歷史厚重感,還通過在湖南分佈眾多的少數民族土家、苗、侗、瑤等族展現地域飲食文化的異彩紛呈,講述當下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

行走的餐桌分集劇情

    第一季第一集:杭州篇——美哉,杭幫菜

    中國的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兩大工程,京杭大運河跨越4個省2個直轄市,溝通中國五大水系,成為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運河開通後,貨物往來日益頻繁,南北方的不斷融合造就了獨特的運河飲食文化,波蘭姑娘翠花將從運河的最南端杭州開始,一路北上,品味各地美食,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第一季第二集:人生只食在湖州

    波蘭姑娘翠花沿運河北上來了湖州,這兒的湖筆湖絲湖竹聞名天下,但來到這裏,最不能錯過的還是湖州美食,鵝卵石烹製的竹林雞,柴火燒的大鍋羊肉,香氣四溢,乾塘時吃的魚塘飯究竟是什麼?豆腐皮竟然也能包包子,本集翠花將一一揭開湖州美食的神秘面紗。


    第一季第三集:蘇州篇——精緻蘇幫菜

    蘇州位於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宋代《吳郡志》中用“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來形容蘇州杭州的美麗、繁榮與富庶。今天的蘇州之美不僅在於旖旎的古典園林,還在於花樣繁多的精緻美食。陽澄湖大閘蟹怎麼做成了雪花?豬蹄膀為什麼吸引了法國總統?茨菰為什麼嫌貧愛富?䰾肺湯到底吃的是肝還是肺?在這一集裏,翠花將帶領大家細細品味蘇州的精緻生活和蘇幫美食。


    第一季第四集:揚州篇——品慢城揚州

    波蘭姑娘翠花沿運河一路北上,來到古城揚州。揚州是古運河上誕生的第一座城市,這裏的美食也與運河息息相關,沒有餡的包子還叫包子?嫩豆腐也能切的千絲萬縷?吃魚頭為什麼要拆掉骨頭?本集翠花將帶你一起體驗揚州的美食文化。


    第一季第五集:徐州篇——新鮮徐州味

    波蘭姑娘翠花今天來到了運河中段,曾經出了11位帝王的徐州,南來的北往的人們在這裏匯合,會創造出什麼特別的美食呢?甜油為什麼會取代醬油?臭死了的鹽豆子為什麼卻使人流口水?流傳了三千年的菜餚又是什麼樣子?


    第二季第一集:總論——湘菜與辣椒

    暫無


    第二季第二集:長沙篇——熱鬧是長沙

    暫無


    第二季第三集:湘潭篇——湘潭山水人

    暫無


    第二季第四集:新化篇——淳樸新化味

    暫無


    第二季第五集:邵陽篇——邵陽的古香古味

    暫無


    第二季第六集:懷化篇——懷化的山水滋味

    暫無


    第二季第七集:湘西篇——湘西味道

    暫無


    第二季第八集:張家界篇——山野尋珍

    暫無


    第二季第九集:常德篇——常德味道

    暫無


    第二季第十集:岳陽篇——三味岳陽

    暫無


行走的餐桌美食列表

第一季
[3]  美哉,杭幫菜(第1集)
人生只食在湖州(第2集)
精緻蘇幫菜(第3集)
  • 雪花蟹鬥:是在芙蓉蟹的基礎上創制的一款名菜。
  • 桂花鴛鴦糖粥
  • 梅花糕:江南地區最著名的特色糕類小吃。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其形如梅花,色澤誘人,故作品嚐,入口甜而不膩、軟脆適中、回味無窮,勝過宮廷御點,拍手稱快。因其形如梅花,便賜名梅花糕,流傳至今。
  • 海棠糕: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
  • 富貴鹽焗蹄髈
  • 䰾肺湯:江蘇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魚肝肥嫩,魚肉細膩,湯清味美,是夏秋季節的時菜。
  • 綠楊村的餛飩
  • 松鼠桂魚:江蘇蘇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
品慢城揚州(第4集)
新鮮徐州味(第5集)
  • 鹽豆:俗稱“老鹽豆”“臭鹽豆”“臭豆子”“鹹豆”等,是徐州地區的家常小菜。
  • 蛙魚:類同陝西風味的“面魚子”,是徐州地區漢族小吃,原料大多選用山芋澱粉。
  • 地鍋雞:江蘇的漢族名菜,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
  • 羊方藏魚:蘇菜系,在中國漢族古典菜中被稱為第一名菜,至今已有4300年曆史。
匯通南北 濟寧美食(第6集)
老臨清的舊食風(第7集)
  • 徐家豆沫
  • 布袋海蔘
  • 託板豆腐: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託板豆腐”。
  • 清真八大碗:穆斯林傳統的民間宴客形式,指的是八種裝在大碗裏的燉菜。
  • 金錢牛肚
  • 圈巧閣
  • 松花羊肉
  • 宛家烤肉
  • 什香面:臨清名吃,也稱“十香面”。金瓶梅宴中的温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麪綜合改進、演變創新而來。
水陸畢陳 滄州美食(第8集)
這是天津味(第9集)
京城五味(第10集)
  • 咯吱盒:又名咯吱合、咯炸盒、餎餷餄。它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
  • 葱燒海蔘芙蓉雞片燴烏魚蛋湯:北京地區盛行的魯菜。
  • 宮廷菜:蛤蟆鮑魚、十六攢盒、桃花泛、四乾果、四蜜餞。
  • 爆肚馮:北京著名小吃,開創於清光緒年間,是百年老字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