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燉獅子頭

鎖定
清燉獅子頭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蘇菜-淮揚菜系,該菜品口感鬆軟,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可紅燒,清蒸,味道鮮香可口,口感鬆軟,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非常美味。
中文名
清燉獅子頭
分    類
淮揚菜系
口    味
鮮香可口、肥而不膩
主要食材
豬腿肉,蟹肉,菜心蟹黃

清燉獅子頭所屬菜系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5張)
關於“獅子頭”,據説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見《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着嬪妃隨從,乘着龍舟和千艘船隻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鑑》)。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後,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道菜餚,御廚們在揚州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嚐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羣臣,一時間淮揚菜餚傾倒朝野。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有這四個菜為榮,奉為珍品。
到了唐代,隨着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更加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座中賓客們歎為觀止。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巨大的肉糰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乘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郇國公高興的舉杯一飲而盡,説;“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一呼百諾,從此,揚州就添了“獅子頭”這道名菜,紅燒,清蒸,膾炙人口。

清燉獅子頭菜品特色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
口感鬆軟,肥而不膩,營養豐富。

清燉獅子頭做法一

清燉獅子頭原料

豬腿肉(肥瘦各半)500克,蟹肉100克,菜心100克,料酒75克,蟹黃25克,菜葉6張,葱粒、生粉、薑汁上湯各適量。

清燉獅子頭做法

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12張)
1.將豬腿肉切成粒放入碟內,加葱粒、薑汁水、蟹肉、料酒、鹽、味精拌勻。將菜心洗淨,菜頭用刀劃成十字刀紋,切去部分青葉,使菜心的長度均為約3寸長。
2.燒熱鍋,下熟豬油,放入菜心煸至翠綠色,加鹽、適量上湯和味精,煮滾離火取出,將菜心均勻地排列在大砂鍋內,原湯倒入至砂鍋下沿。
3.將拌好的肉分成12份,做成光滑的肉丸子逐個排在菜心上面。再將蟹黃分嵌在每隻肉丸上,上面蓋菜葉,然後蓋上蓋,隔水蒸1小時30分鐘取出,去蓋和菜葉即可。

清燉獅子頭做法二

清燉獅子頭原料

五花肉500克,肉皮50克,排骨100克, [1]  雞蛋2個,青菜100克。精鹽、幹澱粉、味精、料酒、葱薑汁各適量。

清燉獅子頭做法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
1.把雞蛋磕入碗中攪勻;五花肉剁碎攪勻;蛋液加進肉蓉拌勻;把加了蛋液的肉蓉擠成10個圓球狀的肉圓待用。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
2.將排骨剁成小塊,在開水中汆燙一下;肉皮也汆燙一下,撈出待用。
3.砂鍋中加入500克清水,放入排骨和肉皮,水燒開後放入肉圓、料酒及適量蘿蔔薑汁,表面用青菜葉蓋上,小火燉2小時左右。
4.上桌前放入菜心,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清燉獅子頭做法三

清燉獅子頭用料

清燉獅子頭輔料

清燉獅子頭調料

  • 食鹽1/2茶匙
  • 葱半根
  • 姜1塊
  • 料酒1/2湯匙
  • 油菜(小)3棵

清燉獅子頭做法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
1.豬肉先切成絲,再切成大顆粒,然後用兩把刀交替剁成石榴籽大小的顆粒
2.姜、葱切成末,荸薺剁成碎丁
3.剁好的肉末與荸薺碎丁裝入一個大碗裏,加入葱薑末與鹽,混合均勻
4.加入水澱粉
5.用手抓勻、摔打(千萬不要攪拌上勁哈),製成肉餡
6.然後取一份適量的肉餡,用手團成大丸子,兩手交替倒騰個幾十回,使丸子表皮完整,肉丸裏邊比較鬆軟,外面比較緊緻和完整
7.鍋里加水(水要能覆蓋所有肉丸),把肉輕輕放入水中,如果放入水中的肉丸沒散,則説明這獅子頭成功了一大半。依次把所以肉餡做成丸子放進鍋裏,中火煮開後轉小火,撇去浮沫,下少許料酒,然後蓋上蓋子燜三個小時左右
8.食用時取一個湯盅,放進一個獅子頭,再澆入適量湯水,丟兩棵菜心進去,這樣清燉獅子頭就做好了,內裏鮮香,入口即化,老少咸宜

清燉獅子頭烹飪技巧

清燉獅子頭 清燉獅子頭
1.要做好吃的獅子頭,肉最好是3肥7瘦,並且是切丁而不是剁成肉泥;
2.肉餡要摔打上勁,而不是像尋常做餃子餡那樣用筷子攪打;
3.加入的澱粉一定不能多了,否則口感不好;
4.肉丸整體來説比較軟,比普通肉餡做的丸子也更大更容易散所以需要快速定型,清燉的,就用冷水定型,動作要輕,別把丸子弄破了;
5.燉丸子的湯很重要,最好用高湯雞湯,實在沒有,就自己調個清湯來燉,並且是文火慢燉。 [2] 

清燉獅子頭營養價值

清燉獅子頭是江蘇地區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系。口感鬆軟,肥而不膩,營養豐富。紅燒,清蒸,膾炙人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