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王陵

鎖定
獅子山楚王陵位於江蘇徐州市雲龍區兵馬俑路,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經徐州考古專家考證,其墓主為第二代楚王劉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此説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專家的肯定。獅子山漢墓為漢代早期豎穴墓向橫穴墓演變的時期,時間較早。從隨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陽之印和東海郡的蘭陵之印,第二代楚王劉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
漢代諸侯王繼位第二年便開始修建其墓葬,該墓修建尚未完工是因為墓主死得突然。且該墓規模宏大與劉郢客在楚王位四年薨相背。而劉戊在位二十年。1984年發現的四千餘件漢兵馬俑是楚王的重要陪葬品,1994年發掘了獅子山楚王陵曾被評為“九五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為中國出土的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楚王陵鑿石為室,穿山為藏,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出土陪葬品豐富,其中有數百件玉器及近300件印章、封泥,國內罕見。 [1] 
中文名
楚王陵
外文名
The Chuwang tomb
墓    主
劉郢客或劉戊
地理位置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兵馬俑路1號
發現時間
1984年
面    積
851 m²
年    代
西漢
電話區號
0516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8:30-17:00;11月1日-3月31日8:30-16:30
郵    編
221004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包含在徐州漢文化景區門票內 [5] 
著名景點
楚王陵地宮漢兵馬俑漢畫像石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江蘇省徐州市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

楚王陵地理位置

楚王陵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徐州市東郊三環路獅子山南麓。

楚王陵王陵結構

楚王陵,有人經考證就是兵馬俑主人楚王劉郢客或劉戊之墓。該墓位於兵馬俑館東400米的獅子山主峯南坡,鑿石成墓,早年被盜,有3間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盜墓者發現,保存下來一些重要文物。該墓由墓道、天井、內墓道、甬道、耳室、側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組成,總長117米,寬13.2米,面積850多平方,鑿石量達5100多立方米。是歷年來在徐州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實的墓。但該墓尚未按原設計要求建成,室內有許多地方遺留下諸多待完成的痕跡。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倉促的葬禮,楚王陵因此把諸多的迷留給了千年之後的人們。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頗有懸念,而楚王陵地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為陵,鑿山為葬”,陵墓直接開鑿于山體之中。南北總長 117 米,寬 13.2 米,深入山下 20 餘米,總面積 851 平方米,開鑿石方量 5100 餘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宮幾乎把山體掏空,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全國罕見,它應該是徐州地區所有漢代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歷史及文物考古價值最高的一處特大型西漢楚王陵墓。
楚王陵 楚王陵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宮殿的建築羣體,結構複雜,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軸線對稱式建築佈局,從外到內依次為三層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門、甬道、側室、前堂和後堂等。其中包括庖廚件、浴洗室、御府庫、禦敵庫、錢庫、印庫、前廳堂、棺室、禮樂房以及楚王嬪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 12 間,其設施結構一應俱全,再現了西楚漢王奢侈的生活場景,也印證了漢代盛行的“視死如生”的喪葬觀。
楚王陵
楚王陵(19張)
置身其中,古代陵墓所固有的陰騭氣息,些許在心中漂移過一絲寒冷,但更多是感嘆這一浩大工程竟是二千多年前古人靠鐵鑿、鐵斧等簡陋的工具,一鑿一鑿開山而成的!陵墓也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遺存的載體,楚王陵還是一座地下文物寶庫。雖墓主室曾遭盜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類隨葬器物二千多件(套),約萬件。比如國內最精美的金縷玉衣,它所用玉片多達 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約在 2100 片左右,而且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為質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瑩剔透,温和潤澤,堪稱絕品。另外,顯示王者風範赤金帶扣、“月如水,聲如磬,萬里無雲”的玉耳杯、“滄海月明珠有淚”的走盤珠;以及數百件青銅和鐵製兵器……這批隨葬品工藝精絕,令人歎為觀止。
外墓道的主體部分。兩側的牆壁都是兩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這一段的平均深度達14米。
在前面墓道接口處,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這種在直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四個字,説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
楚王陵結構 楚王陵結構
主墓室。四塊塞石一組,一共四組、十六塊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盜墓者們從天井東側向西北方向挖盜洞,一直挖到墓門口,定位之準,比考古斟探隊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把右上角的這一組塞石打上牛鼻眼,用繩繫住,像牽牛一樣平拖出來,然後從這裏直接爬進了主墓,因此沒有發現後面的三間墓室。盜墓的時期很早,是在王莽篡位的時候—公元8年左右。當時的生產力十分低下,而這些塞石每一塊都重達五、六噸,這樣浩大的工作量,絕不是一兩個毛賊、十天八天能幹得了的。因此推測,這肯定是一次大規模的官盜。
在塞石的內側有一塊硃砂印文,寫的是“第乙下陽,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這段文字説明的是這塊塞石所處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過對這段文字的解讀我們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內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組,這一塊就是位於第二組下面自東起的第二塊塞石。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當時墓葬的設計者對每一塊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準確的標註,可見西漢時期墓葬建設水平之高。
墓內出土了大量的銅錢,一共十七萬六千多枚,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盜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銀器都已被盜,只剩下一些銅鏡的殘片以及鐵甲片、銅箭頭等。
楚王陵
楚王陵(5張)
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飾。左邊是鑲有祖母綠金帶鈎,中間是金獅頭,右邊是金鵜鴣。它們不但金質純淨,雕工也十分精美。但“黃金有價玉無價”,對面這對玉龍更有價值。可是為什麼盜墓者沒有拿呢?因為當時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説,而且玉龍象徵着王權,把它盜出去,買也沒人敢買,留着還容易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盜墓者沒敢拿走。
這座墓葬修得虎頭蛇尾,外觀十分宏偉,內部修鑿卻比較粗糙。在東面的地方,可看到明顯的、正在打鑿的痕跡,沒有來得及完工。一般來説,棺材都應放在後室正中的地方,壽終正寢嘛。既然沒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東面的棺牀上去了。

楚王陵發掘過程

著名考古學家、研究員王愷近22年來,憑藉一把鐵鏟,與他的同伴一起在江蘇省徐州市先後找到7座楚王陵。這位考古學家仍然拎着鐵鏟在徐州四周的山上轉來轉去,尋找那些隱藏在山裏的楚王陵。他找到的楚王陵震動了世界,他的名字因此被寫進了英國劍橋的《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

楚王陵發掘人

王愷 [2]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身高體胖,面色紅黑,一副長年在野外作業人的形象。其實,這正是典型的考古人的外貌特徵。 [2] 

楚王陵過程

楚王陵發掘 楚王陵發掘
1977年,王愷洛陽市博物館調回故鄉徐州,一踏上這塊充滿濃郁楚風漢韻的土地,他就盯上了楚王陵。徐州城四周埋葬着西漢12代楚王,在王愷回來之前,徐州只能確定第一代楚王劉交的陵墓,其他十一個楚王誰也不知道葬在何處。王愷發誓要在後半生中找到這些楚王陵。到1990年,王愷和同志們一起共找到了6座楚王陵,它們是:北洞山楚王墓、馱藍山楚王墓、南洞山楚王墓(兩座)、東洞山楚王墓、卧牛山楚王墓。1991年,他找到了楚王墓,驚人的考古成果,使他成為國內外矚目的知名人物,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胡錦濤、吳邦國、李鐵映、錢偉長等對他的考古成果給予很高的評價。鍬挖出兵馬俑,王愷看到了楚王的影子。徐州市東郊的4公里處,有一座海拔61米的山峯,由於狀若雄獅,故而當地人稱之為獅子山。1984年12月的一天,山腳下磚瓦廠的一個民工正在挖地窖。忽然鍬下“當”的響了一聲,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奇蹟———繼咸陽楊家灣西漢彩繪兵馬俑、西安臨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批兵馬俑軍陣———徐州彩繪兵馬俑。此處出土的兵馬俑有四條步兵俑坑和一條騎兵俑坑。整體看去,規模宏大,造型美觀,雄壯威武,且塑造藝術秦俑不同。秦俑以寫實為主,而這些漢俑卻是在繼承秦代雕塑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即面部表情上具有寫實的特點,而形體塑造上則運用了寫意的手法,含蓄而耐人尋味。

楚王陵漢兵馬俑

在眾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眼睛盯住俑坑頻頻驚歎的時候,已經找到了6座楚王陵墓的王愷,眼前晃動的仍然是兩千多年前楚王的影子,把探求的目光轉移到俑坑後面的山峯。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及敏鋭的感覺,使他發出了與眾不同的聲音:“這些兵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個顯貴的主人,且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軍事將領,因為史書上沒有西漢軍事重臣死後葬在徐州的記載。但是,古城徐州自古為經濟發達地域之一。這裏羣山環抱,地勢險要,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東臨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詩裏説得精彩,叫做‘自古彭城列九州,龍虎爭鬥幾千秋’。早在楚漢相爭期間,漢高祖劉邦就曾封大將韓信為楚王,鎮守在這裏。劉邦稱帝的第二年就封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都彭城,就是今徐州市,管轄薛郡、東海等36縣。這個楚國是劉氏皇權的重要封國之一,楚王是當時楚國的最高統治者,西漢一朝,楚國傳了十二代王,到了王莽的時候才斷絕。兵馬俑的附近一定有一個大型的楚王墓,如果我沒説錯的話,那裏很可能埋葬着西漢早期的一個楚王。”人們還在半信半疑,這位考古學家已經手持“洛陽鏟”(一種考古探測用的鐵鏟)上山了。
楚王陵兵馬俑 楚王陵兵馬俑
放眼的上上下下,山岡密佈,野樹叢生,王愷心中的那個楚王陵墓在哪裏?1985年10月,王愷率領物探隊找遍了的每個角落。他們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漢代瓦當、鋪地磚。這表明,在漢代的時候,上有建築物。王愷斷定,這裏就是當年楚王的陵園,後來被戰火毀掉了。他下令繼續找。有一老人説,早年間有大堆大堆的碎石子,老百姓不需要開山就可以取石去賣。“好好的一座山,哪來的大堆大堆的碎石呢?”王愷推斷的結果是:碎石是當年古人在這裏開山挖墓時剩下的,楚王陵墓就在主峯的腹腔裏。確定了大體方位後,王愷帶領大家展開了探測工作。主峯南側上分佈着上百户居民,民房依山而建鱗次櫛比,不可能拆掉所有的民房去打梅花樁探測。王愷的“洛陽鏟”在一户民房前後畫了一個圈兒,認定這裏有望找到墓道。
他認為這就是墓道的東壁。經過一番清理,果真發現了一道筆直的石壁,尤令他驚喜的是石壁上還有一道道密密的鑿子印。毫無疑問,下面就是楚王陵,在西漢時的徐州,只有楚王才有能力切開山體為自己造墓。
1984年12月,在徐州東郊西麓,發現了埋藏於地下二千多年,共計四千餘件西漢彩繪兵馬俑,這支象徵着衞戍楚王陵墓的部隊分佈於六條俑坑,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步兵中有高大幹練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裝普通戰士,如持長械俑、弓弩手俑、發辨俑;車兵中則有刀槍不入的甲冑俑和駕駛戰車的馭手俑;騎兵俑則剛勁勇猛,蓄勢待發。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有陶俑約500件;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殘存以跪座式俑474件;三號坑尚未發掘;四號坑內有俑僅十餘件,且多破壞。獅子山僅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發現了兵馬俑,考古工作者又踏上了尋找主墓的漫漫征途。幾經寒暑,考古工作者於1991 年7 月找到了楚王陵墓。1994 年楚王陵被正式發掘。

楚王陵考古發現

1994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楚王陵。徐州市政府斥巨資動遷了130多户居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曾説:“楚王陵本身就奇特,因而它是世界級的。”“原來,從山頂開天井往下開鑿17米,然後鑿出12間總面積850多平方米的地下陵墓,一座山幾乎被掏空了。試想,當時的民工只憑一鏟一鑿,這麼大的工程至少要用20年才能完工。帶天井的陵墓在國內沒有見過,國際上也沒聽説過,所以説它具有世界意義。”發掘開始了。王愷和同志們一起先清理那個巨大的天井,他們動用現代化的剷車、吊車,三個多月清理出5000立方米的夯土和填石
楚王陵考古發現 楚王陵考古發現
33歲的副研究員邱永生,在王愷信任的目光中緩緩走進了封閉兩千多年的墓道。正如他們後來判斷的那樣,這座陵墓在楚王下葬後百年之內被知情人盜過,楚王的玉棺已被打開,屍骨也被拉了出來。楚王的金縷玉衣由3400片玉片綴成,但金線大部分被拆下變成了純粹玉衣。玉棺也被打壞,楚王的屍骨被踢得四分五裂,顱骨在東,下顎在西,肋骨散了一地,地上還有大量的碎玉和銅質官印。
忽然,昏暗的墓室裏發出點點幽光,邱永生和他的同事們小心翼翼地向發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嬪妃陪葬墓的旁邊,他們發現了數枚夜明珠。這些珠子歷經地下水兩千多年的侵蝕,雖然表皮有些脱落,但直徑仍達0.6釐米,而且個個顆粒飽滿、色澤鮮豔。
該墓雖遭盜掘,但內墓道的三間耳室倖免遇難,保存了下來。總計出土2000餘件(套)遺物,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類遺物。玉器共出土200多件,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及生活用玉等方面。喪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鑲玉木棺玉板等;禮儀用玉包括玉戈螭龍玉飾等;裝飾用玉包括玉壁、玉璜玉環、龍形佩、玉衝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劍飾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帶鈎等。漢墓出土的玉器總體來説博大精深,挺拔生動,代表了楚國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金縷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製成,玉片小而精緻,有的僅0.5釐米見方,玲瓏剔透,是發現質量最好的玉衣,堪稱絕品。出土的兵器,如戈、戟、矛、鈹、殳、劍等,填補了漢代初年冷兵器研究的一大空白。如出土好幾捆銅鈹,均為實用兵器,有大小兩種,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兵器從秦末到漢初的演變過程。漢墓出土印章200餘枚、封泥80餘枚,其數量之多,為歷代王陵所僅見。印章封泥內容分為楚王廷官吏、軍隊武官、地方職官三類,印章封泥的出土為研究西漢早期楚王國官制、區域地理、印信制度、一國與地方行政關係等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漢墓出土的銀盆是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銀器,金扣腰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質量最好的胡式帶具。根據獅子山漢墓規模大而主體建築部分相對狹小、結構上缺少廁間和排水設施、建造粗糙、兵馬俑倉促掩埋等現象。這座楚王陵墓幾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宮一樣,隨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這些精美的文物,較為系統地展示了西漢楚國的歷史風貌,填補了中國漢初考古的大量空白,因而被稱為“1995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楚王陵 楚王陵
1995年建成並對外開放。該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藏於海拔 54.3 米的主峯腹中,南北總長 117 米,鑿石量 5100 餘立方米,墓室面積 850 餘平方米。陵墓為橫、豎穴式相結合的墓葬建制,結構獨特,240 餘平方米的墓道天井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
199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研究所對楚王陵出土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員通過金屬成分和金相組織測定分析,判定該陵出土選樣的鐵兵器、鐵鑿和鐵甲片為炒鋼製品,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炒鋼製品,表明中國炒鋼技術的發明不晚於公元前154年。
2004年5月,南京大學考古隊和楚王陵管理處利用遙感技術對附近區域進行了探測,反饋數據表明楚王陵北側的確存在大型的穴洞,初步推斷為貴族陪葬墓。

楚王陵漢初大墓

2004年9月16日,徐州楚王陵東北側50米再次發現兵馬俑的神秘身影。現場有兩個長3.4米,寬2.2米的大型祭祀坑,鑿石而成。一號祭祀坑內有直徑約70釐米的大甕和瓦片若干,二號坑比一號坑要淺的多,坑的東南角有規律的排列着140 多個彩色陶俑。考古人員在距離一號坑幾米遠的地方發現了3號祭祀坑。兵馬俑、楚王陵、貴族陪葬墓、祭祀坑的相繼發現使考古工作者斷定:地區是以楚王陵墓為核心,被兵馬俑陪葬軍陣、貴族陪葬墓和祭祀坑所圍繞的一個大型陵園。
陪葬古代帝王的地下守衞軍陣的漢兵馬俑的出土,意味着海拔僅有 61 米的必然隱藏着一座宏大的王陵。在經歷六年三次規模浩大、花費甚多,收穫甚微的找墓工作之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不捨不棄,從當地農民説的一句“山上以前有家老房子裏有個紅芋窖”的話語中,敏感地嗅到“墓”的信息,因為山上積土不厚,如果有地窖,那麼這個地方積土層必定很深,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墓土”……一個轟動世界的地下寶藏被撩起了神秘的面紗。
王愷激動地説:“作為一個考古工作者,一生當中能遇到這麼一次就非常幸運了,我遇到了七次,而這一次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輝煌。” [3] 

楚王陵玉衣玉棺

東漢時期,玉衣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金縷玉衣只有皇家能夠使用,諸侯王只能使用銀縷玉衣,而在西漢時,玉衣制度並不嚴格,因此有金、銀、銅或絲縷等,縷屬的不同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
玉衣 玉衣
因為獅子山楚王陵曾經被盜,出土的金縷玉衣的玉片有些殘損得很厲害,完整的玉片只有2000多片。幸好,在未被盜擾的徐州火山西漢劉和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銀縷玉衣,並於1997年修復,為獅子山金縷玉衣的修復提供了參考和依據。由於受到嚴重盜墓,金縷玉衣被挖出墓室,金縷幾乎被全部抽走,很多玉衣片被破壞,散落一地。徐州博物館組織國內專家,歷時1年零4個月,經編號、清洗、拼對等工序,終於復原了這件國之瑰寶。
玉棺 玉棺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陳列在徐州博物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玉衣由上等和田白玉製成,温潤晶瑩。玉片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等形狀,最大的鞋底片近9平方釐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1平方釐米,有的厚度還不到1毫米。 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範。國內修復完整的玉衣有7件,一件玉衣由2000餘片玉片拼綴而成,而這件玉衣用了4248片玉片,穿綴的金絲重近1576克,是國內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一件。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長1.74米,從頭到腳連成一體,非常像古代的盔甲。 由於玉片與金絲的長期接觸,有些玉片已泛黃色,而有些玉片在散落後落到銅器上,所以就呈現出明顯的翠綠色。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從遙遠的新疆運來玉料,再對每塊玉片鑽孔和磨光,編綴玉片還需許多特製的金絲,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費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但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西漢人認為,魂與魄互相依存,而魄依附於身體,只要身體不朽,人就可以留住魂魄,在陰間延續原來的生活。王侯貴族們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穿上玉衣便可屍身不腐,因此他們死後不僅穿上玉衣,連頭部的七竅,甚至下陰和肛門,都配有玉罩或玉塞。葬在獅子山的這位楚王穿着玉衣長眠在玉棺中,玉棺長280釐米,寬110釐米,高108釐米。一面髹漆,一面鑲貼各種形狀的玉板,數量達2095塊(復原後),鑲玉面積接近9平方米,且多是來自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棺體和棺蓋兩部分組成,為外棺。其內還有一套彩繪漆木棺,彩繪漆木棺放置由金縷玉衣包裹的楚王屍體。如果把金縷玉衣也看作成一副親屍的棺材,那麼這位楚王使用三套棺材,符合禮制關於諸侯王三棺的規定。鑲玉漆棺制度所耗費的財力是諸侯國乃至西漢中央王朝都難以承受的,東漢朝廷規範葬玉制度,保留了玉衣,摒棄了玉棺。因此考古發掘中玉棺比玉衣更加罕見,獅子山出土的玉棺是全國出土的第二具。 [3] 

楚王陵墓主異議

這次兵馬俑的出土位置在楚王陵園內,羊鬼山東側不足50米處。兩個長3.4米、寬2.2米的大型祭祀坑,均為鑿石而成,其中一號祭祀坑內有直徑約70釐米的大甕和零散的青銅器。二號坑的東南角有規律地排列着140多個彩色陶俑。陶俑有50釐米左右高,英俊清秀,神態各異,有的抱拳,有的相擁,有的持兵器狀,他們的頭部都是面向墓主人的陵墓。
楚王陵的主人到底是誰,一直有爭議。上世紀80年代,一輛正在取土的挖掘機挖掘到兵馬俑。在此後的十幾年間,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些兵馬俑的主人。1991年7月,楚王陵被發現,1994年正式發掘。作為附屬建築的兵馬俑有6條俑坑。經過長期的研究,專家們初步斷定墓主人為第三代楚王劉戊
這次140餘件彩繪兵馬俑和部分古代兵器再次出現於楚王陵陵園,使這座兩千餘年前的地下王陵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然而,面對着連續不斷的考古發現,專家們對楚王陵的主人身份提出異議。
由於劉戊是因反叛當時的中央政府並戰敗而死,按照常理推斷,死後不該再享尊榮。但楚王陵的規格卻非常高,金縷玉衣、兵馬俑等王侯禮器一樣不少,似與劉戊的叛臣身份與地位不相稱。部分專家就此推斷,楚王陵的主人可能不是劉戊,而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
然而推斷歸推斷,任何一個科學的結論都需要事實來支持。考古工作者斷定,地區是以楚王陵墓為核心,以兵馬俑為陪葬軍陣的一個大型陵園,在這個區域內一定還有其他未發現的漢文化遺蹟。楚王陵附近的確存在大型的貴族陪葬墓,其中羊鬼山是王后墓已確鑿無疑。該大型漢墓一旦獲准發掘,必將引起世人關注,也將對研究漢文化提供更加翔實、有力的依據。也許到了那時,楚王陵主人的真實身份才會浮出水面。

楚王陵景點奇觀

成功復原了楚王形象
楚國有12個楚王,那麼,楚王陵裏的這一個是他們當中的哪一個?通過對出土的銅錢及印章、封泥、兵器的精心考證研究,王愷認定,墓主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其他研究人員也都認同這個結論。
劉戊,是第一代楚王劉交的孫子。公元前174年繼位,生性淫暴。即便是在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大喪期間,他也敢跑到皇宮裏與宮女淫亂。劉戊積極參與七國叛亂,公元前154年所率叛軍被周亞夫打敗,拔劍自殺。漢景帝並沒有過多追究這位堂兄的罪過,同意按王爺規格將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根據在墓中發現的頭骨、下頜骨和肋骨等,考古學家和醫學專家復原了這位兩千多年前的楚王形象,他身高1.74米,肩寬40釐米,身材魁梧體格健壯,稜角分明,神態兇猛。同時,通過對牙齒、骨齡的分析,測出這位楚王死時的年齡在35~37歲之間。根據遺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復原古代帝王形象,在中國尚屬首次,因而引起世人稱奇。
王愷指着塑像説:“劉戊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傢伙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當年那些勸他不要謀反的人都被他殺了。他的祖母和叔叔要不是逃到京師西安,也要被他殺掉。他曾威脅他的叔叔休侯劉富説,如果你不站在我這一邊,起事時我就先打你,所以他叔叔才帶着他祖母跑到西安。所測死時的年齡也和史書上的記載基本吻合,他是十五六歲時繼承他父親劉郢客的王位,在位大約是20年。” [2]  [4] 

楚王陵交通信息

楚王陵外部交通

5路、49路、58路附、65路、72路、92路、93路、97路、605路、608路、611路“楚王陵”站下,沿三環東路向南步行120米到兵馬俑路,再向西步行100米可至漢文化景區南門。
注:其中58路附、71路在徐州火車站前有坐,72路在徐州東站徐州汽車客運南站前有坐。

楚王陵內部交通

1. 進入漢文化景區南門後,向北步行5分鐘即到。
2. 電瓶車5元,只能坐一站,下車後再坐又需付5元。包車每輛150元,每車可坐10人。
參考資料
  • 1.    張劍光,鄒國慰,周志明.中國王陵之謎:黃山書社,2005
  • 2.    王愷.叩開楚王陵:我的考古之路:文物出版社,2014-4
  • 3.    徐州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獅子山楚王陵:南京出版社,2011-1
  • 4.    王愷,葛明宇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9
  • 5.    楚王陵  .攜程[引用日期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