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兵

(古代兵種)

鎖定
車兵(The chariots)是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大多數國家軍隊中的主力兵種。
中文名
車兵
外文名
The chariots
屬    性
主力兵種
性    質
而擁有強大車兵部隊
拼    音
chē bīng
所屬年代
春秋時期

車兵簡介

當時一個國家擁有戰車數量的多少,往往被用作衡量其實力強弱的主要標準。因此一些軍事強國常被稱為“千乘之國”。其國內的強宗大卿也被稱作“百乘之家”。當兩國之間出現軍事對抗時,車兵弱小的一方總是畏懼戰車部隊龐大的對手,如平丘之會上,晉車四千乘,就使得齊人大懼,終於聽命於晉。而擁有強大車兵部隊的諸侯,也往往以此震懾他國,脅迫其臣服於己。如同在平丘之會過程中,晉治兵於邾南,叔向放風説:“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

車兵兵種表現

車兵為當時列國軍隊的主力兵種,還表現為:第一,當時在中原地區進行的重大戰爭,一般都是以戰車來決定最終勝負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戰例,如繻葛之戰、崤之戰、城濮之戰、艾陵之 戰等等,概莫能外。第二,各國擴軍的重點,是增加戰車數量,加強車兵的建設。春秋時期各國大規模擴軍乃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以後網站會具體介紹。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其所擴充的軍隊同樣以車兵為主體。如晉軍由城濮之戰時的七百乘遞增至春秋後期的五六千乘,楚軍全盛時發展到近萬乘,齊軍由桓公時的千乘增加到春秋末的“二、三千乘”,等等,就是顯例。由於各國把發展車兵作為軍隊建設的重點之一,所以,到了春秋末年,連苫這樣的小國都擁有了“千乘”的車兵部隊,可證《論語·先進篇》所言“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之不虛。第三,當時各國對戰果或損失的統計,也往往以戰車數量為尺度。如崤之戰中秦師全軍覆沒,史稱其“匹馬隻輪無返”;晉大敗齊軍,其所取戰果之標誌就是“得車二千,得屍三萬”。另,齊伐冠氏, “喪車五百”,吳齊艾陵之戰中,齊喪失“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説明軍力損失也以兵車為統計依據。所以著名兵學家孫武在 總結當時戰爭的情況時即説:“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把各種兵車置放在軍隊兵種的首要位置。當然,這種情況自春秋晚期起發生了重要的化。

車兵車兵發展

隨着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地域與規模的擴大,步兵的地位迅速提高,車兵的位置逐漸降低,開始了由盛而衰的演變。這一過程遞檀到戰國時期,遂最終漸漸導致戰車不復成為戰爭中的核心,車兵走向衰敗。以戰車為中心,車兵和徒兵相結合的車乘之數,仍是各國衡量兵力強弱的標誌。前期,諸侯大國一般有千乘,強卿有百乘,至後期,晉、楚各達5000乘以上,齊、秦各有2000一 3000乘,甚至微小的朱國亦有600乘,還出現擁有千乘的卿大夫。 戰車種類增多,按作戰特點分,有用於攻擊的攻車、用於防禦和運送輻重的守車‘按運動速度分,有輕車、重車。攻車又包括戎路(指揮車)、長毅(攻擊車)、闕車(作機動之用的輕車);守車包括蘋車、廣車。出現了以方陣和圓陣為基本形態的多種陣形。戰車上的甲 士,仍是每乘的核心和主力,起着引導“車馳卒奔”的重要作用。經濟的發展,戰爭的需要,把車戰和車兵推向鼎盛。春秋後期,急劇的社會變革,以及作戰方式的改變和作戰地域的擴大,又動搖着甲士 的地位和車戰的作用.開始了車兵由盛而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