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兵馬俑

(中國江蘇省徐州市的景區)

鎖定
獅子山漢兵馬俑(簡稱漢兵馬俑、漢俑)是漢朝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位於今中國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獅子山楚王陵,其西側300米遠的漢兵馬俑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徵着衞戍楚王陵的部隊。兩處遺址距今已有2100餘年的歷史。
漢兵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漢朝西漢時期楚國(郡)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陪葬品。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是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屬於古代墓葬雕塑。
中文名
漢兵馬俑
外文名
Chinese Terracotta Army
地理位置
中國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兵馬俑路1號 [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30-16:30(16:00停止售票) [1] 
朝    代
漢朝西漢
別    名
漢俑

漢兵馬俑簡介

漢兵馬俑 漢兵馬俑
位於中國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獅子山楚王陵。1984年,幾個玩耍的孩子無意間發現了一些小人頭。考古學家王愷帶領隊伍來到獅子山進行挖掘,出土了一些外形像人的陶俑。他經過推斷,認為是漢代的東西。並且這些陶俑的總數達到四千多個,他認為這是兵馬俑。除了這些,他們還發現了玉衣片,上面還有金絲,但是他發現這個墓已經被盜,他們努力追尋,還找到了許多碎的墨綠色玉片,將它們拼起來,一個玉棺拼了出來,隨後,玉衣也拼了出來。考古人員找到了墓主人的遺骨,根據考證,專家最終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就是第三代楚王。

漢兵馬俑發現過程

1984年12月。一個偶然的契機,在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獅子山楚王陵發現了一組漢代兵馬俑,考古工作者隨後進行了全面的發掘,揭開了這支沉睡於地下兩千多年楚漢軍隊的神秘面紗。

漢兵馬俑價值

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拂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衞士俑、執長器械的髮辮俑、足蹬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餘種。獅子山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着同樣的價值。

漢兵馬俑歷史考證

兵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漢朝西漢時期楚國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陪葬品,就像秦兵馬俑是為秦始皇陵“驪山”陪葬的一樣。漢代社會是一個視死如生的社會,人們認為人死以後,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生活,因此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死後都要想方設法帶到另外一個世界裏去,徐州的各座楚王墓中,粉倉、廚房、錢庫、樂舞廳、會客廳應有盡有,就連廁所也製作得一絲不苟、設施齊全。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諸侯王和高級將領,死後自然希望能繼續指揮千軍萬馬,兵馬俑就應運而生了。但是根據漢代的葬制,除非有立下特等功勳的人才享受用兵馬俑陪葬,而且還要得到皇帝的恩准,目前國內發現的大規模兵馬俑僅有三處,秦始皇兵馬俑和咸陽楊家灣漢兵馬俑,除此之外,就只有徐州發現的這一處。在徐州出現了這樣大規模的兵馬俑羣,充分説明了漢代徐州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徐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漢代文化尤為發達,因為這裏是漢代的開國皇帝劉邦的故鄉,劉邦在政權剛剛穩定後,就委派他的弟弟劉交為楚元王來管理這一地區。漢代初的劉交在同姓王中地位最高,加上高祖手下的文臣、武將多數是徐州人,這樣的特殊背景,造成了徐州在漢代成為僅次於都城長安的政治文化中心,漢兵馬俑是徐州發達的漢文化的一個有力佐證,它以無可替代的歷史內涵告訴八方賓朋,“兩漢文化看徐州”。星羅棋佈的漢墓,巧奪天工的漢畫像石,還有獨具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的漢兵馬俑,就像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閃爍在古彭城大地上,反映了漢代彭城人創造的輝煌的物質文明。
為了表現“徐州漢兵馬俑的藝術魅力”,博物館裏製作了大副照片,以便欣賞。

漢兵馬俑工藝特點

從製作工藝上講,兵馬俑是用模子製作出來再經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的表情千姿百態,各不相同。它們當中的昂着,張着嘴,仰着身子,彷彿是一位情不自禁地在嚎啕大哭,身邊的兩位一個探過頭來,一個側過臉來像是在安慰勸説正在嚎哭的人;有的則是低着關、皺着眉,嘴角向下撇,顯出性格內向,默不作聲的悲鬱神情,這與整體莊嚴肅穆的軍隊主題是相吻合的。當然,他們當中也有輕鬆自若、活潑頑皮的青年士兵形象,或許他就是某位雕塑大師心靈的真實寫照呢。總之這些人的性格特徵通過寥寥數筆便刻劃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在這些陶俑製成形後,有一個工匠師的手工修削過程,這個過程中匠師們的主觀能動性和藝術創造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一些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們靈巧的雙手下,被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力,站在這裏看到的彷彿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 隊伍向您迎面而來,充分體現了漢代勞動人民高超傑出的製作工藝。
西安的秦兵馬俑的高大壯觀示人的確,寫實主義秦俑給人一種奔放雄渾的力量美。但任何藝術的發展都有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漢兵馬俑在繼承了秦俑風格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由寫實轉變為寫意,它不注重人物線條的比例是否準確,而側重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漢兵馬俑展示

徐州漢兵馬俑不僅得到無數國內人士的賞識,在幾次赴澳大利亞、歐洲的展覽過程中,同樣得到了各國人民的高度讚譽。它們作為中國人民的文化使者遠渡重洋,來到澳大利亞,慶賀他們建國兩百年。在那隆重的節日裏,徐州漢兵馬俑以它古樸、端莊、別具神韻的風姿展現在深目高鼻的澳大利亞人面前,使得只有兩百年建國史的澳大利亞人對這批擁有兩千多歲的文化使者讚歎不已,立即掀起了一股“中國熱”。在歐洲心臟之國奧地利參加“雷歐本市文化藝術節”的展覽時,又一次傾倒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使他們對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更加心馳神往。這些體態小巧的漢兵馬俑,極大促進了中外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
以隊伍前端的三個士兵為例工匠師用不同的身材和麪部塑造,表達出不同的年齡層次和心理活動。最右面的士兵虎背熊腰,稚氣未脱,正是初出茅廬,血氣方剛,急待建功立業的年輕士兵;中間這位躬着腰,眯着眼,看似是位經驗豐富,久經沙場的老兵;左邊是位老成持重的中年士兵形象。史書記載,漢代的兵役制度規定,年滿18~55年的成年男子,必須服兩年兵役,這樣隊伍就會有不同年齡的士兵,可謂老、中、青三者的有機結合。漢代的雕塑師以生活為藍本製作出的這些陶俑,不僅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資料,而且在中國雕塑藝術史上,以拙樸中富有含蓄、更加耐人尋味的藝術手法,為人們留下永恆而美麗的篇章。

漢兵馬俑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遺址性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獅子山楚王陵。1985年5月在兵馬俑坑發掘的基礎上建館,9月建成,10月1日開放。
兵馬俑坑計有東西向步兵俑坑3條,間距5米,各長28米。坑口寬2.2米,底寬1.1~1.4米,深0.4~1.1米;南北向警衞俑坑一條,位於3條步兵俑坑之東約 5.5米,坑長26米,寬1米,深0.15~0.40米;騎兵和戰車坑兩條,位於3條東西俑坑之西北125米,其一於1981年損壞,其二東西長12.5米,寬 3.5米,深0.4~0.6米。俑坑距現地24米餘。
已發掘兩條步兵俑坑和警衞俑坑,兩條步兵俑坑東端皆遭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陶俑2393件,其中一號坑1016件,二號坑1377件。俑皆陶土燒製,青灰色,計有馬 4匹,官吏俑1件,餘為甲冑俑、跪坐俑、盔甲俑、髮辮俑、髮髻俑、弓弩手俑及持長械俑等。俑身塗粉,局部繪朱。從形制、質地、服飾等特點分析,為公元前1世紀作品,約當漢朝西漢時期景、武之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