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橋區

鎖定
湘橋區,隸屬廣東省潮州市,為潮州市的中心城區, [2]  東與饒平縣汕頭澄海區交界,西與潮安區楓溪區相連,南與潮安區澄海區相接,北與潮安區饒平縣接壤,總面積325.35平方千米。 [2]  截至2023年6月,湘橋區轄5個街道、4個鎮, [4]  區政府駐新洋路北段區機關樓6層。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常住人口57.84萬人,城鎮化率89.07%。 [34] 
1953年1月,城關鎮、意溪鎮以及城關鎮郊的廈寺鄉和宮後村從潮安縣劃出,設立潮安市,7月,改稱潮州市;1991年,潮州市升格擴大區域(地級市,劃入饒平縣),原潮州市劃為湘橋區、潮安縣。 [2]  全區有文物點7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8項,是潮汕文化(相橋)生態保護實驗區、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 
2023年,湘橋區地區生產總值317.59億元,比上年增長0.2%。 [34] 
中文名
湘橋區
外文名
Xiangqiao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51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部
面    積
325.35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
新洋路北段區機關樓6層
電話區號
0768
郵政編碼
5210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7.84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鳳凰洲公園
古大士庵
別峯古寺
松林古寺
車牌代碼
粵U
地區生產總值
317.59 億元(2023年)

湘橋區歷史沿革

湘橋區
湘橋區(2張)
春秋,今湘橋區為百越之地。
秦統一中國,始建郡縣制,今湘橋區屬南海郡
漢,為南海郡揭陽縣地。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析揭陽地置海陽縣,今湘橋地域屬海陽縣;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立義安郡,今湘橋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
梁,置東揚州,後改稱瀛州,今湘橋地域屬瀛州之義安郡。陳永定年間廢瀛州,今湘橋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義安郡,省海陽縣,在義安郡境置義安縣,湘橋地域屬義安縣。開皇十一年(591年),在義安郡境立潮州
唐至清,湘橋地域均屬潮州之海陽縣。
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山東省海陽縣同名,海陽遂改為潮安,湘橋地域屬之。民國十九年(1930年)10月,實行分區自治,潮安縣分8區,今湘橋地域屬第一區(中山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把原8個區合併為5個區。今湘橋地域直屬潮安縣政府管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潮安縣裁區縮編,設20個鄉、鎮。今湘橋地域為在城鎮(包括長仁鎮、裏和鎮、艮德鎮、東關鎮)之全部及南廂鄉、西廂鄉之部分。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潮安置8個區,湘橋地域為附城區的全部以及仁和區、榮意區的部分。
1950年,潮安原8個區按順序改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區),今湘橋屬地為第一區;7月,改為城關鎮,置橋東、西關、南關、北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0個辦事處;
1953年1月,城關鎮、意溪鎮以及城關鎮郊的廈寺鄉和宮後村從潮安縣劃出,設立潮安市,7月,改稱潮州市,為省轄。下轄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第六街道、第七街道;
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改設城關鎮人民公社,下轄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5個管理區。
1959年7月,城關鎮人民公社改為潮州鎮(縣級,隸屬潮安縣)。
1960年9月,潮州鎮5個管理區改稱分社。
1980年,從潮安縣析出潮州市,恢復潮州市建制,隸屬汕頭地區。轄區為原潮州鎮、潮安縣的鎮郊公社以及意溪公社的下津大隊,磷溪公社的卧石、社光、六畝、黃金塘4個大隊。下轄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城東公社(1981年12月改稱橋東公社)、城西公社。
1983年7月,潮安縣併入潮州市。
1989年1月,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並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月,潮州市定為副地級市。
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擴大區域(地級市,劃入饒平縣),原潮州市劃為湘橋區、潮安縣。 [2] 

湘橋區行政區劃

湘橋區區劃沿革

湘橋區地圖 湘橋區地圖
1956年1月,第六街道(意溪)撤銷街道,劃歸潮安縣管轄;潮安縣的沙洲鄉、吉街鄉劃歸潮州市管轄。
1992年5月,從潮安縣的楓溪鎮劃出陳橋、山、花園、大新鄉等13個管理區和古巷鎮東埔管理區,設立相橋區風新街道。
1995年12月,風新街道的池湖、蔡隴2個管理區劃歸楓溪區管轄。
2013年6月,潮安縣的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劃歸潮州市湘橋區管轄。
2017年1月,鐵鋪鎮整體託管鳳泉湖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管理。
2020年1月,鐵鋪鎮迴歸湘橋區管理,潮州新區實行區園融合,委託湘橋區管理。 [2] 
2021年3月,撤銷湘橋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設立太平街道。撤銷南春街道、西新街道,設立西新街道。 [3] 

湘橋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湘橋區轄5個街道、4個鎮:橋東街道城西街道鳳新街道太平街道西新街道意溪鎮磷溪鎮鐵鋪鎮官塘鎮。另轄:紅山林場、開發區、潮州市鳳泉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  共52個社區和120個行政村。 [2]  區政府駐新洋路北段區機關樓6層。

湘橋區地理環境

湘橋區位置境域

湘橋區,介於東經116°33′36"~116°49′39"、北緯23°46'10"~23°34′3"之間,東與饒平縣、汕頭市澄海區交界,西與潮安區楓溪區相連,南與潮安區汕頭市澄海區相接,北與潮安區饒平縣接壤。總面積325.35平方千米。 [2] 

湘橋區地形地貌

湘橋區,地貌北部高,南部低,白北向南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逐漸過渡。主幹河道韓江白西北向東南斜穿境區。 [2] 

湘橋區氣候

湘橋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夏長冬短,日照充足。年平均雨量1668.3毫米,年平均氣温22.6°,年平均日照1996.6小時,春、夏、秋三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為偏北風,極少霜期。 [2] 

湘橋區水文

湘橋區境內主要河流有8條,分別為韓江干流、韓江北溪支流、韓江西溪、韓江東溪、文祠截洪溪、文祠歸槽河、桂坑河和金沙溪。 [2] 

湘橋區自然資源

湘橋區土地資源

2020年,湘橋區耕地面積3649.92公頃,糧食播種面積3736.93公頃,糧食產量25120噸;造林面積0.01萬公頃,森林面積1.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6%。 [2] 

湘橋區生物資源

湘橋區境內山區林地材用林樹種有100多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三尖杉、南方紅豆杉、黃杞、珍珠慄、錐慄、黧蒴栲、南嶺栲、柯樹、大果石柯、朴樹、榔榆、白桂木、榕樹、木蓮、陰香、樟、黃樟、牛筋樹、潺槁樹、華楠、黃楨楠、猴高鐵、蕈樹、細柄蕈樹、海南蕈樹、大果馬蹄香、杜仲、圍涎樹、皂莢、苦木、楝樹、香椿、紅椿、油桐、五月茶、秋風、黃桐、粗糠柴、烏桕、南酸棗、鐵冬青、無患子、香皮樹、筆羅子、拐棗、華杜英、破布葉、木棉、假蘋婆、毛藥紅淡、木荷、胡桐、薄葉紅厚殼、多花山竹子、嶺南山竹子、柞木、長葉柞目、八角楓、長毛八角楓、鐵欖、烏材、羅浮柿、黃牛奶樹、老鼠矢、破布木、厚殼樹、山牡荊等。
湘橋區境內野生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主要有:垂穗石松、卷柏、海金沙、金毛狗、烏毛蕨(貫眾)、三尖杉、蕺菜(魚腥草)、山蒟、粗葉榕、火炭母、商陸、威靈仙、山木通、黃連、闊葉十大功勞、木防己、冷飯糰、異形南五味子、龍芽草、金櫻子、望江南(草決明)、決明、金錢草、綠花崖豆藤、野葛、雞骨香、秤星樹、毛冬青、粵蛇葡萄、翻白葉樹、毛花獼猴桃、黃毛獼猴桃、多花獼猴桃、了哥王、金錦香、剛毛刺五加、女貞子、三脈馬錢、馬藍、匍匐九節、茜草、鈎藤、山銀花、艾、大澤蘭、毛大丁草、羊耳菊、千里光、豨薟、蒼耳、淡竹葉、金絲草、廣東萬年青、海芋、千年健、犁頭尖、谷精草、萱草、麥冬、七葉一支花、土茯苓、黑紫藜蘆、仙茅、射干、紅豆蔻、豔山姜、石斛、石仙桃、綬草等。
湘橋區境內有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主要有參環毛蚓(地龍)、寬體金線螞蟥(水蛭)等;軟體動物,主要有蚌、田螺、石螺、蜆、蝸牛、蛞蝓等;節肢動物,主要有蟬、大刀螂、竹筒蜂(烏蜂)、蜣螂(牛屎核)、蜚蠊、蟋蟀、螻蛄、蜈蚣等。
湘橋區境內有脊椎動物:魚類,據調查,湘橋區除四大家魚外,野生雜魚有幾十種。主要有鯽、團頭魴、蝙、赤眼鱒、銀鯛、泥鰍、鯰、鰻鱺(白鱔)、鯔魚、黃鱔、叉尾鬥魚和圓尾鬥魚等;兩棲類,主要有黑眶蟾蜍、花姬蛙(地牛)、虎皮蛙(水雞)、沼蛙、棘胸蛙(石蛤)等;爬行類,主要有烏龜、大頭平胸龜、鱉、壁虎(錢龍)、大壁虎(蛤蚧)、蟒蛇(琴蛇)、灰鼠蛇、金環蛇、銀環蛇(雨傘柄)、眼鏡蛇和眼鏡王等;鳥類,主要有鵜鶘(布袋鶴)、鸕鷀、池鷺、白鷺、大雁、綠翅鴨、綠頭鴨、紅腳隼(舅龜鷹)、灰胸竹雞、鷓鴣、雉雞、白胸苦惡雞(田雞)、白骨頂(烏雞)、針尾沙雉、山斑鳩(花甲)、珠頸斑鳩、褐翅鴉鵑(大毛雞)、小鴉鵑(小毛雞)、四聲杜鵑、杜鵑、桑鵑(嫂侯)、魚狗、白胸翡翠、斑啄木鳥、家燕、白頭鴒、棕背伯勞、黑卷尾、普通八哥、紅嘴蘭鵑、禿鼻烏鴉、大嘴烏鴉、喜鵲、烏鴉、鵑鴝、畫眉、褐胸嗓鶥、麻雀、紅脅繡眼鳥(青啼鳥)等;哺乳類,主要有蝙蝠、狐、豬獾(粉豬)、水獺、果子狸、大靈貓、小靈貓、野豬、穿山甲、豪豬(河豬)和野兔(華南兔)等。

湘橋區林業資源

湘橋區有森林公園7個,其中省級森林公園1個、市級森林公園1個、區級森林公園2個、鎮級森林公園3個。 [2] 

湘橋區礦產資源

湘橋區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飛天燕”高嶺土(瓷土礦)、建築用石礦、磚瓦粘土礦、河砂、花崗岩和黃蠟石等。其中瓷土礦埋藏量豐富,探明儲量3200多萬噸。建築用石礦和河砂礦量也豐富,主要分佈在意溪鎮、鳳新街道和韓江河道一帶。

湘橋區人口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户籍人口51.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3萬人;常住人口57.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9.07%。出生人口3878人,出生率7.63‰,死亡人口4193人,死亡率8.24‰,自然增長率為-0.62‰,比2022年下降0.09個千分點。 [34] 

湘橋區經濟

湘橋區綜述

2022年,湘橋區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為316.06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1億元,增長11.5%,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15.0%;第二產業增加值89.04億元,增長3.5%,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35.8%;第三產業增加值217.11億元,增長1.8%,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49.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1%、28.2%和68.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73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8138美元),增長2.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全國水平的63.9%,全省水平的53.7%。 [1] 
2023年,湘橋區地區生產總值317.59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6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83.33億元,下降7.9%;第三產業增加值223.80億元,增長3.0%。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6.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0.5%。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1%,二季度增長0.8%,三季度增長0.1%,四季度增長0.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00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806美元),比上年增長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全國水平的61.6%,全省水平的51.4%。 [34] 
2023年,湘橋區城鎮新增就業2641人,比上年增加276人。全區登記失業人員數1191人。
2023年,湘橋區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0.1%。各類消費價格中,食品煙酒類、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分別上漲0.5%、2.6%和0.9%;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醫療保健類價格分別下降0.6%、0.4%、0.9%、2.2%和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9%。 [34] 
2023年,湘橋區固定資產投資額68.94億元,同比下降19.2%,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額38.04億元,下降0.1%;民間投資額34.65億元,下降32.2%;基礎設施投資額25.92億元,增長1.1%。從投資結構來看:第一產業投資0.02億元,下降93.7%;第二產業投資9.74億元,增長2.7%,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3.0%;第三產業投資59.18億元,下降21.6%。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30億元,下降3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451.74萬平方米,下降8.2%,商品房銷售面積69.59萬平方米,下降7.9%。 [34] 
2023年,湘橋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57億元,下降9.7%。民生領域投入資金19.21億元,下降9.8%,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5%,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0%;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下降3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下降5.0%;衞生健康支出下降3.2%;節能環保支出下降3.8%;城鄉社區支出下降68.3%;農林水支出增長1.1%;交通運輸支出增長46.9%;住房保障支出下降15.8%;糧油物資儲備支出下降74.7%。2023年全區税收收入30.48億元,比上年增長4.5%。 [34] 

湘橋區第一產業

2023年,湘橋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1萬畝,比上年增長1.8%;糧食產量2.53萬噸,比上年下降0.5%;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34萬噸,同比增長1.0%;水果產量8.62萬噸,增長0.8%。全年肉類總產量0.79萬噸,比上年增長9.2%,其中,豬肉產量0.41萬噸,增長11%;牛肉產量0.01萬噸,下降4.6%。禽肉產量0.37萬噸,增長7.7%;禽蛋產量0.09萬噸,下降4.6%。年末生豬存欄2.54萬頭,下降11.1%;生豬出欄4.81萬頭,增長7.5%。 [34] 

湘橋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湘橋區工業增加值63.20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03億元,同比下降16.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0.1%,股份合作企業增長19.0%,股份制企業下降20.1%。主要行業中,規模以上六大主要行業實現增加值28.63億元,同比下降17.1%,食品製造業增長19.8%,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6.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下降61.1%、1.1%和32.0%。全年規模以上165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01億元,比上年下降67.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09億元,增長202.8%;股份制企業5.15億元,下降7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54億元,下降40.5%;私營企業2.17億元,下降57.9%。分門類看,製造業5.65億元,下降72.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35億元,增長12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7.06元,比上年增加0.37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40%,下降3.34個百分點。 [34] 
建築業 
2023年,湘橋區建築業增加值20.22億元,比上年下降3.6%。全區在庫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1家,建築業總產值4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1%;2023年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3.15萬平方米,下降0.1%,竣工產值18.43億元,增長12.0%。 [34] 

湘橋區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3年,湘橋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4.85億元,比上年增長3.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6.60億元,增長14.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63億元,增長13.1%;金融業增加值34.94億元,增長4.2%;房地產業增加值26.72億元,下降3.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0.15億元,增長6.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23.63億元,增長2.1%,佔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55.2%,比上年降低0.1個百分點,佔GDP比重38.9%。
2023年,湘橋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7.4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0.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4.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4.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34.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53.1%,衞生和社會工作下降44.0%。1-11月,全區郵政業務總量19.87億元,增長25.4%,通信業務總量7.98億元,增長9.1%。 [34] 
國內貿易
湘橋區 湘橋區
2023年,湘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89億元,同比增長3.2%。限額上批零業商品銷售額119.01億元,增長0.3%,其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銷售額增長2.2%,飲料類商品增長17.1%,煙酒類商品增長3.1%,日用品類增長24.5%,書報雜誌類增長1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5%,中西藥品類增長0.6%,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5.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2%,化工材料及製品類下降8.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6.5%,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22.7%,汽車類下降24.9%。限額上住餐業營業額4.33億元,增長62.2%。其中,客房收入增長86.0%,餐費收入增長53.5%。 [34] 
對外經濟
2023年,湘橋區對外經濟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75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進口1.29億美元,增長264.3%。年末擁有“三資”企業113家。 [34]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57.20億元,比年初增長8.8%,其中住户存款717.80,增長12.5%;貸款餘額474.63億元,增長6.2%。 [34] 

湘橋區交通運輸

2023年,湘橋區貨物運輸量0.07億噸,增長6.2%;貨物週轉量10.06億噸公里,增長9.5%。全年旅客運輸量0.003億人,增長73.0%;旅客週轉量1.16億人公里,增長124.6%。 [34] 
潮州—漳州高速公路 [5]  、瀋海高速 [7] 潮汕環線高速 [8]  、539國道 [9]  過境湘橋區。

湘橋區政治

區委書記
區長
更新於2024年5月 [10]  [13] 

湘橋區社會事業

湘橋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擁有各類中小學校11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初中14所,小學7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為7.73萬人。其中,高中0.74萬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0.06萬人,初中1.49萬人,九年一貫制1.94萬人,小學3.5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80人。全區專任教師0.37萬人(含民校)。幼兒園142所,專職教師0.17萬人,在園幼兒2.08萬人。

湘橋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74萬人,比上年增長2.6%。其中,高級技術職稱0.09萬人,中級技術職稱0.43萬人,初級技術職稱1.21萬人。全年專利申請授權量1343項,比上年下降7.8%,其中,發明專利68項,增長13.3%。全年申報科技項目6個,立項科技項目3個;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家,比去年多3家。年末省、市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1家,累計建成省級工程中心13個,市級工程中心28個。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2023年共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78家。 [34] 

湘橋區文化事業

2022年,湘橋區新增潮州抽紗等36項區級非遺項目,潮州大鑼鼓、潮州玉雕列入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擁有國家二級文化館1個、國家三級圖書館1個。全區9個文化站均達到省二級文化站以上等次,其中特級站1個,一級站3個,二級站5個。年末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8.22萬冊(含電子書),其中少兒文獻3.14萬冊。 [34] 
國家二級文化館:潮州市湘橋區圖書館。 [16]  國家三級圖書館:潮州市湘橋區圖書館。 [17] 

湘橋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擁有各類衞生事業機構453個。其中,綜合醫院1個,鄉鎮衞生院4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1個,各類門診部、所234個,專科防治站5個,衞生防疫站197個,其他衞生事業機構1個。衞生機構擁有牀位465張,擁有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838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27人,註冊護士576人。 [34] 

湘橋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共有文體公園15座,社區體育公園3座,五人制和七人制足球場8個。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和校園體育。全年全區共舉行賽事活動40場,帶動體育鍛煉人數約6.18萬人次;全年全區校園體育項目獲得全國獎項2項,獲得省級獎項56項。 [34] 

湘橋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25萬人,下降1.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52萬人,下降2.5%;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39萬人,增長1.7%;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31萬人,增長3.6%,其中,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2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1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44萬人。 [34] 
截至2023年末,湘橋區在冊低保人數2839人,其中,城鎮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數590人,農村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數2249人,低保人數佔全區户籍人口的0.5%;農村五保供養人數656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156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053人。救助困難對象47户120人次;實施慈善救助95人。年末全區共有鎮辦敬老院3所,牀位數74張。 [34] 

湘橋區歷史文化

2020年,湘橋區共有文化館(站、室)13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其中國家級7處,省級7處,市級48處,未定級95項,各級非遺項目20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8項,市級4項,區級6項,各級非遺傳承人87人,其中國家級5人,省級11人,市級34人,區級37人,省級非遺基地3個。 [2] 

湘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州彩瓷燒製技藝
潮州彩瓷燒製技藝,廣東省潮州市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彩瓷是清末潮州藝人運用新型顏料,結合傳統釉上彩繪藝術並融合國畫技法所創造的瓷器彩繪藝術。其特點是構圖飽滿,色彩鮮麗,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優美生動,格調高雅。上世紀八十年代,潮州彩瓷出口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汕頭口岸的60%以上。“堆金牡丹花鳥三百件天球瓶”,榮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
2014年,潮州彩瓷燒製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茶藝(潮州工夫茶藝)
茶藝(潮州工夫茶藝) 茶藝(潮州工夫茶藝)
茶藝(潮州工夫茶藝),廣東省潮州市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茶藝(潮州工夫茶藝),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風,甚至流傳到東南亞各地。沖泡有其一定的程式,除沖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藝(潮州工夫茶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陶器燒製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陶器燒製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陶器燒製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陶器燒製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廣東省潮州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楓溪手拉朱泥壺朱泥壺用料選取本地陶礦紅泥加工而成,製作採用拉坯車旋轉製陶技法,手工拉坯成型。製作過程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槳、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製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光滑度高等特點。
2014年,陶器燒製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粵繡(潮繡)
粵繡(潮繡)
粵繡(潮繡)(2張)
粵繡(潮繡),廣東省潮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潮繡,是四大名繡中粵繡的一種,發源並流行於今潮汕一帶,有着1000多年的歷史,以龍鳳、花卉、飛禽走獸、水族人物為題材。主要品種有絨繡、釘金繡、金絨混合繡、線繡等,針法則有墊、繡、拼、綴等100多種。潮繡所表現的凸繡,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藝術效果,有着獨特的風格。
2006年,粵繡(潮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廣東省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木雕,是廣東潮州地區的一項民間雕刻藝術,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精細雕刻著稱,主要工藝流程為擬圖稿、鑿粗胚、精細雕刻、髹漆貼金等幾道工序。
2006年,潮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潮劇
潮劇 潮劇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
潮劇有悠久的歷史,其傳統劇目一是來自宋元南戲與元明雜劇,一是來自地方民間傳説。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地方民間藝術和民間音樂。其語言注重本色及文采,大量運用方言、俚語、歇後語、比生動形象,童趣盎然。唱腔及伴樂輕婉低迴,抒情優美、富於變化。唱腔分輕六、重六、活五、反線等不同情緒的曲調和頭板、二板、三板等不同板式。
2006年,潮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潮州菜烹飪技藝
潮州菜烹飪技藝 潮州菜烹飪技藝
潮州菜,簡稱潮菜,是廣東菜的三大流派之一。在選料、製作、火候、調味和營養配置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鮮明的風格。以精於烹製海鮮見長,烹飪技法主要有炸、炊(蒸)、燜、煎、泡、焯、炒、燉等。重視原汁原味,宴席上多蘸料、醬碟。制工細緻精巧,素菜葷做、粗菜精做與眾不同。崇尚清淡口味,調味手法獨特。宴席重視甜菜、湯菜,還穿插考究的工夫茶。
2009年,潮州菜烹飪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
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廣東省潮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鐵枝木偶俗稱“紙影戲”,系由南宋時期隨中原移民傳入的皮影戲演變而來。清代,隨着玻璃的廣泛使用,藝人們將紙幕改為玻璃屏幕,此後又模仿潮州戲的舞台裝置與表演程式,將玻璃去掉,改為“陽窗紙影”,並採用鐵枝操縱表演,但仍保持皮影戲在背後操縱的特點。是潮州地區婚喪節慶、遊神賽會等民俗活動重要的文藝表演形式之一。
2006年,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剪紙(廣東剪紙)
剪紙(廣東剪紙) 剪紙(廣東剪紙)
剪紙(廣東剪紙),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於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流行於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流傳於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潮州剪紙流行於明代,繁榮於清代。題材涉及花果、走獸、人物、風景和文字圖案等。以形式區分,有純色、多色、陽刻、陰刻等類型。純色剪紙充分發揮“剪”的特點,以纖細秀麗的線條配合塊面,並採用誇張、變形手法創作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多色剪紙則用多種色紙分別剪出物象的各個部分,然後再合併成為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生動細緻。
2006年,剪紙(廣東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廣東潮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音樂,是以潮州方言的聲、韻、調作為音樂語言基礎的樂種。形式多樣,曲目豐富,它的演奏形式和樂器組合靈活多樣。有較強的表現力。還有着獨特的音階和旋律結構。調式則有重六、輕六、反線、活五、輕三重六等表現不同情緒的多種變化。
2006年,潮州音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歌冊(潮州歌冊)
歌冊(潮州歌冊),廣東省潮州市傳統曲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歌冊俗稱“笑歌冊”,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又稱“潮州歌冊”。是用潮州方言創作、演唱的長篇敍事韻文,屬説唱文學。唐朝時,潮州民間藝人根據佛教教義中的故事編寫成新的“變文”,説唱時配一彈撥樂器,自唱自彈,稱為“彈詞”。後來,歌冊內容發展到歷史故事、公案故事、民間傳説等,還有用歌冊形式編寫的雜歌。
2008年,歌冊(潮州歌冊)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燈綵(潮州花燈)
燈綵(潮州花燈) 燈綵(潮州花燈)
燈綵(潮州花燈),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花燈風格獨特,鄉土氣息濃厚。可分為屏燈和掛燈兩大類型。一是彩扎的立式屏燈,二是彩繪的掛燈。屏燈是一種集彩扎、繪畫、刺繡、泥塑、剪刻於一體的綜合性造型燈屏,它以戲曲和歷史人物故事為主要表現題材,配以樓台亭閣、山水園林、動物形象等,再裝配燈光加以映襯。掛燈以藤竹木和金屬條片做成框架,外罩以絲紙、絹帛、玻璃,而後在表面彩繪詩畫圖文,再依造型需要鑲嵌裝飾纓絡、螺鈿、珠串、銅片等,呈現出古雅典麗的風格特色。
2008年,燈綵(潮州花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鑲嵌(潮州嵌瓷)
鑲嵌(潮州嵌瓷) 鑲嵌(潮州嵌瓷)
鑲嵌(潮州嵌瓷),流傳於廣東省潮州市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嵌瓷,是潮汕地區特有的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工藝,歷史悠久,早在明代萬曆年間就已經在民間使用。當時,潮州陶瓷生產發達,民間雕塑興旺。出現用瓷片剪裁成簡單的花卉,鑲嵌在建築物上的創意。清代,潮州各地採用嵌瓷裝飾祠堂、民居更加廣泛。清末,瓷器生產作坊與嵌瓷藝人配合,專門燒製各種色彩的瓷碗,供裁剪並鑲嵌成平面、浮雕或立體的花卉植物、飛禽走獸、戲曲人物,用於裝飾建築物或庭園室內。
2011年5月23日,鑲嵌(潮州嵌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91。 [18] 
抽紗(潮州抽紗)
抽紗(潮州抽紗) 抽紗(潮州抽紗)
抽紗(潮州抽紗),廣東省潮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唐代潮州刺繡極為盛行。至清代光緒年間,潮繡藝人開始將西方國家傳入的刺繡抽通工種與潮州傳統刺繡工藝融匯貫通,推陳出新,形成技藝獨特的民間手工藝。抽紗產品中的精工、高檔、技藝要求高、難度大的品種,唯潮州抽紗產區能全程圓滿完成。
2014年,抽紗(潮州抽紗),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8] 

湘橋區方言

潮州方言,分佈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汕尾市的大部分地區,梅州市豐順縣,以及海外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次方言。
潮汕地區內各地的潮州方言在語音上存在大同小異。潮汕方言舊時稱潮州方言,以潮州府城(今潮州湘橋區)話為標準。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 [19] 

湘橋區風景名勝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位於潮州市區開元路。前身為荔峯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稱“開元鎮國禪寺”,簡稱開元寺。寺院為宮殿式建築。中軸線依次為照牆、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東路為客堂、地藏閣、齋堂、雲水堂、香積廚、祖堂,西路為方丈廳、觀音閣、六祖堂、伽藍殿、諸天閣。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 [20]  2001年7月,開元寺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廣濟橋
廣濟橋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以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著名古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橋上形式各異的亭台樓閣是該橋的一大奇觀,因兼作經商店鋪,故有“廿四樓台廿四樣”、“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 [21]  1988年1月,廣濟橋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許駙馬府
許駙馬府
許駙馬府(4張)
許駙馬府,位於廣東省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系宋太宗曾孫女德安郡主之婿許珏的府第。座北朝南偏東8度,面寬42米,進深47米,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三進五間,大厝前堂為五開間,加上兩側插山廳和插山房則分別為七開間、九開間,這與《宋史·輿服志》中規定的府第等級相吻合。整座建築結構嚴謹,古樸大方。為現存潮州“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被專家譽為“國內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築”。 [23]  1996年11月,許駙馬府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4]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位於韓江東岸筆架山西麓,北起虎頭山,南至印子山,綿延四華里,窯址鱗次櫛比,相傳有九十九條窯之多,號稱“百窯村”。是“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史蹟點之一。2017年,筆架山潮州窯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9年,國家文物局批准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內規模最大的Y10號窯址保護展示項目立項。2021年,筆架山潮州窯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公佈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 [26]  2001年6月,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座落於韓江東岸、筆架山西麓,是中國現存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廉政教育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
韓祠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元祐五年(1090),蘇軾為撰碑記;今祠內留存有歷代碑刻四十面,是瞭解潮州文化歷史的珍貴資料。景區現佔地134.64畝,建築羣體總面積超11868平方米。集亭台樓閣、青山碧澗於一體,景觀錯落有致、層次井然。 [27]  2006年5月25日,韓文公祠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8]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位於潮州市義安路鐵巷2號,建於清光緒年間,現佔地面積約550平方米,坐北向南,首進與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四廳相向的格局。堂內裝飾着精美絕倫的木雕,木雕在雕刻手法上採用了圓雕、沉雕、浮雕、鏤空等技法;在外形色彩上充分採用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等三大類表現手法。整座建築物裝飾輕重有別,層次分明,被譽為“潮州木雕一絕”。 [29]  2001年6月,己略黃公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築羣
潮州古城,建於1000多年前,是潮州文化遺產的核心承載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保存最完整、文物最豐富、形態最活躍的府城。仍保留着“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空間格局。古城裏,古寺廟、古府第、古民居、古牌坊等古蹟眾多,文物薈萃。城內“猷、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等老街巷中,彙集了各類形制的祠堂府第和多個時期的傳統建築,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譽。 [30] 
2013年5月3日,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築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 

湘橋區特產美食

潮州手拉朱泥壺
潮州手拉朱泥壺,廣東省潮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潮州手拉朱泥壺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手拉工藝採用手工拉胚成型,其製作過程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製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光滑度高等特點。 [32] 
2021年8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潮州手拉朱泥壺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33] 

湘橋區榮譽稱號

2014年,湘橋區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 
2015年,湘橋區入選潮汕文化(相橋)生態保護實驗區; [2] 
2020年,湘橋區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 
2020年6月,湘橋區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6] 
2021年11月,湘橋區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1] 
2023年2月,湘橋區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