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元寺

(廣東省潮州市的景點)

鎖定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峯寺,始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稱:“開元鎮國禪寺”,又稱”鎮國開元禪寺”,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1]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 “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 [2] 
196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潮州開元寺
地理位置
廣東省潮州市區開元路32號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00-12:00,11:00停止入場,13:00-17:00,16:00停止入場 [1]  [7] 
門票價格
免費 [4] 
佔地面積
20.3 畝 [1] 
著名景點
清代乾隆御賜《大藏經》7240卷 [1] 
宋代阿育王式塔 [1] 
宋代大銅鐘 [1] 
元代銅雲版 [1] 
明代漆金木雕千佛塔 [1]  展開
著名景點
清代乾隆御賜《大藏經》7240卷 [1] 
宋代阿育王式塔 [1] 
宋代大銅鐘 [1] 
元代銅雲版 [1] 
明代漆金木雕千佛塔 [1] 
唐代石經幢 [1] 
欄楯、圍欄 [1] 
明代銅鼎爐 [1] 
元代石雕大香爐 收起
建造時間
公元738年 [1] 
前 身
荔峯寺 [1] 
朝 代
唐朝 [1] 

開元寺歷史沿革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前身為荔峯寺,始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稱為開元萬壽禪寺。明、清時期重建,明代稱為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俗稱開元寺。開元寺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佔地100畝,現存20.3畝,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 [1] 
潮州開元填國禪寺向為十方叢林,住持由僧眾推舉;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禮請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為住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恢復十方選賢制,近數十年來,住持分別由臨濟、曹洞、黃檗法裔出任。1950年純信和尚被公推為住持,他曾發心代眾生受苦而焚去二指。在極左路線重壓下,為了保全開元寺,他上書中國佛教協會反映情況,使肉菜市場從寺中遷出,又帶領僧眾種田、辨醬油廠和柴炭門市部以自養;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諸多建樹,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逐返鄉而逝。 [1] 
改革開放後,住持慧原法師發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籌劃經營,在海內外善信資助下,六載重修,使梵宇重光。1991年定然法師住持開元寺,訂規立約,整肅道風。泰國華僑領袖、大慈善家謝慧如先生資肋七百餘萬元在風光綺麗的韓江大橋東側山麓興建泰國式佛殿一座,每年均有數以十萬計的僑胞、國內外高僧大德至此觀光。1992年,定然法師在原來僧伽培訓班基礎上,恢復嶺東佛學院(1933年太虛法師創辦,1935年因經濟困難停辨),禮聘德才兼備的法師任教,現已畢業三屆學僧。1996年耗資五百餘萬元,在開元寺西側興建佔地二千餘平方米的園林式教學樓,其格調與開元寺主體古建築相協調。 [1] 
2001年06月25日,潮州開元寺作為唐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開元寺主要建築

開元寺大悲殿

潮州開元寺大悲殿
潮州開元寺大悲殿(20張)
2000年2月19日,開元寺大悲殿舉行奠基儀式,2001年2月9日正式鳩工啓建,2005年4月曆經四年精心構築的巍峨大悲殿竣工。
大悲殿在開元寺東側(歷史的原因,這裏曾成了小商品市場和羣眾電影院),重檐歇山,紅牆碧瓦,面闊30米,進深25米,(連脊)高12?85米,總面積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工程造價3300萬元,海內外善信捐資900萬元,開元寺自籌2400萬元。殿身面寬5間,進深4間,面積800平方米。山門、迴廊、僧舍等建築面積800平方米。
匾額“大悲殿”,為香港國際潮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所書。殿外周牆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圓雕,其內容是《觀經》裏234個佛經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龍大青石柱,薈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築、雕刻藝術,豐富了開元寺的景觀,又為海內外信眾和廣大遊客提供了一個新的朝拜觀光的勝地。
開元寺大悲殿內供奉的86尊應身化像,是國內第一座供奉86尊漢白玉觀世音菩薩大悲化身像的殿閣,是國內佛教漢白玉觀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閣。
大悲殿的藝術裝飾,風格古樸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絢麗,體現了佛教文化的內涵以及地方傳統技藝,是古人智慧與現代智慧相結合的結晶。 [5] 

開元寺泰佛殿

潮州開元寺泰佛殿
潮州開元寺泰佛殿(6張)
泰佛殿位於東山路慧如公園對面山麓,泰佛殿門額“開元寺泰佛殿”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書。 [6] 
泰國的寺廟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在名城潮州建成的這座仿泰國雲石寺的建築物,極富泰國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頂裝魚鱗瓦、封檐板裝向上的黃色圖形,柱頭翹角是龍鳳呈祥之意,山牆的裝飾、門窗的頂尖形集中了泰國古代的造型藝術,充分體現了雄奇、精巧的異國情調。對於潮州人,足不出國就能領略異國風采;對於僑居泰國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 [6] 
大殿正中供奉泰式釋迦牟尼佛,稱清拉佛像,尖頂毛髮的裝束與開元寺漢傳釋迦佛大為不同,為螺旋火焰裝。這尊高3米,重1.5噸的青銅佛像,表面貼金箔,稱為金佛。牆壁四周是圖畫“佛陀的故事”,主要是講述釋迦佛祖的出生,得道成佛及涅磐的過程。
東側有四面佛,在泰國,四面佛是神,不是佛,是古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的婆羅賀摩,意為‘大梵天”,泰國華人習慣稱“四面佛”。“大梵天”意即世界五物的創造者,原有五個頭,據説被濕婆毀去一個,剩下的四個頭分別面向四方.四手分別拿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進香給四面佛時,東西南北四方都要上香,同時按順時針依次膜拜。四面佛分別代表慈(仁愛)、悲(惻隱)、喜(吉祥)、舍(施惠)。 [6] 
泰佛殿山坡上建有“望江樓”、“望洲閣”及“佛塔”等,東西兩小山丘各懸掛一鍾一鼓。泰佛殿是中泰人民友誼的象徵,是中泰文化交流的標誌。 [6] 

開元寺建築風格

元寺塔 元寺塔
潮州開元寺位於潮州市區開元路,原佔地100畝,現存20.3畝,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稱開元寺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起改稱為開元鎮國禪寺。開元寺經歷代修建,帶有宋、元、明、清的建築風格和藝術特色。 [2] 
潮州開元寺 潮州開元寺
開元寺規模龐大,肅穆壯觀,是一組較完整的唐代建築羣。其山門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內分四進,分別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有廊廳,縱深60餘米,建有觀音閣、六祖堂、地藏閣、住持廳等。其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殿脊以葫蘆、雉尾為裝飾。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欄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塊,敷衍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蹟,並刻有猴子蓮花等動植物圖案。殿前有1對石經幢上鐫《準提咒》和《尊生兒》。殿內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隕石刻成的大香爐,淨高15米,由大小6層疊成,上鐫“天人獻花”字樣及走獸、蟋龍、變蓮瓣、梅花鹿等圖案,刀鋒犀利,稜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殿內還有建於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奪目。塔基6個柱頭分別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經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個門洞,均置十八羅漢及二十四諸天尊塑像。此外,還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鑄造的千斤銅鐘、元代的銅聲板等一批珍貴歷史文物。寺內的藏經樓還保存着8大櫥乾隆欽賜的雍正版《大藏經》7240卷,內有漢、番、梵對照本,還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連環圖卷,其數量之多,資料之全,為國內寺院所罕見。 [2] 
開元寺古樸雅緻,處處閃爍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1980年,開元寺進行大規模重修,千年古剎又重放光彩。每天,前來朝拜旅遊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 [2] 

開元寺歷史文物

開元寺石經幢

潮州開元寺石經幢
潮州開元寺石經幢(6張)
開元寺唐宋元明清民國曆代文物,經文革十年劫難,大量被毀,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四座石經幢,分別為5米8層、7米25層,由石雕構件迭砌而成,乃開元寺始建時所造,已歷一千二百餘年,雖石表嚴重剝蝕、圖象斑駁,但其線條明快、手法凝鍊的雕刻如力士、覆蓮、雙龍奪寶等圖案以及《準提咒》、《尊勝咒》及梵文尚隱約可見。 [1] 

開元寺欄楯和月台圍欄

潮州開元寺圍欄
潮州開元寺圍欄(4張)
大雄寶殿前欄楯和殿前月台圍欄78塊,分別雕刻“釋迦牟尼出家”、“白馬窬城”、“青山斷髮”等佛教故事;珍禽異獸、奇花異草,觸目皆是。欄正中“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皇風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欄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藝術文物。 [1] 

開元寺紅銅香爐

紅銅香爐 紅銅香爐
大殿內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紅銅香爐,爐沿鐫刻漢文“開元寺禪堂香爐一座永遠供奉三韓弟子任國祚”。(三韓是新羅、百濟、高句麓,即今之韓國與朝鮮),據傳為唐代來此參學的韓國僧人所贈,1986年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蒞寺時,曾駐足觀賞良久。 [1] 

開元寺大銅鐘

大銅鐘 大銅鐘
殿內東側懸掛着重三千餘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銅鐘,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剛經社鑄造供奉開元寺的,鐘面平滑,工藝精良,無砂眼鑄痕,歷數百年天天撞擊,仍音聲悠揚,完好如新。 [1] 

開元寺大香爐

大香爐 大香爐
文物室中陳列着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似隕石雕就的大香爐,六層圓形,高1.4米,重950斤,底層以八個獸頭作爐腳,第二層呈八稜形,分別雕刻八幅梅花鹿動物浮雕,三層、五層分別雕覆蓮瓣,巧妙銜接呈球狀的第四層金束腰,第六屠為爐體最上層,呈正圓形口沿,宣徑達84公分,口沿邊高18公分。上刻飛天圖紋浮雕,爐口陰刻銘文:“大元泰定二年,歲次乙丑二月八日奉政大夫連州知州兼農事徐震謹舍石香爐一座入於潮州路開元萬壽禪寺永充供養”。整座香爐設計獨特,線條流暢,素有“天上的材料,人間的工藝”之稱。 [1] 

開元寺大雲版

大雲版 大雲版
大雄寶殿東側通廊齋堂前,懸掛着鑄於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的銅質大雲版。上有銘文,工藝精美,經六百餘年風雨侵蝕,天天敲擊,仍完好如初。 [1] 

開元寺千佛塔

千佛塔 千佛塔
寺內還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口,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計有七層,各層圖案變化多端,金瓦翹檐,各懸風鈴,門户相望,欄循交錯,各層圓拱門之內,均刻佛像,門前則分別雕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神像,塔頂堅五層玲瓏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結構複雜,精雕細刻,有很高的工藝和文物價值,是古代廣東境內四座千佛塔之一。此外,尚有長九尺,高五尺,多層相迭,雕刻奇花瑞獸的金漆木雕大香案,上刻“萬曆七年歲次已卯季冬朔旦東莆陳妙月喜舍”。 [1] 

開元寺經版經書

經版經書 經版經書
藏經樓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間《龍藏》一部,系當時年居八十高齡的開元寺方丈靜會法師餐風飲露,步霜踏雪,歷盡艱難險阻,跨越萬水千山,晉京所請,共7240卷,分裝在724函中,當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來的已屈指可數。1987年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龍藏”,因乾隆下詔撤毀部分經版和經書,致全書殘缺不全,為補齊全書,文物出版社派員走訪全國十多個省區尋找底本,以補缺損,最後在這裏找到被乾隆毀版的四函經書,得以補版,足見其珍貴之極。 [1] 
寺中還有智誠法師抗日戰爭期間閉關三年刺舌血書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八十餘萬字,字字端楷,一絲不苟。時人贊曰:“三年般若心參透,一部華嚴血寫成。” [1] 

開元寺碑記石刻

寺內牆壁各處,鑲嵌着眾多官府文告和歷代開元寺重修碑記石刻 [1]  。1961年被確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開放大寺。 [1] 

開元寺地理位置

地址:潮州市區開元路32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