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楓溪區

鎖定
楓溪區,隸屬於廣東省潮州市,位於韓江中下游平原,潮州市境中部,市區西南部,轄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下轄長德辦事處、路東辦事處、路西辦事處三個辦事處,共26個村民委員會和6個社區居委會 [16]  ,常住人口約25萬人。
楓溪是“中國瓷都”的龍頭, [15]  陶瓷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代已形成陶瓷之鄉,是中國瓷都陳列館、潮州陶瓷研究院的所在地。楓溪境內廣梅汕鐵路橫貫而過,潮州火車站設在域內,毗鄰潮汕機場、潮汕高鐵站,是區域交通樞紐。 [1] 
2018年,楓溪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34.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億元,下降51.4%;第二產業增加值92.64億元,增長 1.3%;第三產業增加值41.27億元,增長9.5%。 [2] 
2023年10月31日,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楓溪鎮掛牌儀式舉行,標誌着潮州市撤銷楓溪區恢復楓溪鎮迴歸潮安區管轄。 [17] 
中文名
楓溪區
外文名
Fengxi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5121
所屬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部
面    積
25 km²
下轄地區
3個辦事處(共26個村民委員會和6個社區居委會)
政府駐地
新風路
電話區號
0768
郵政編碼
521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5 萬(2018年)
著名景點
中國瓷都陳列館(即陶瓷城)
水月庵
八珍樓
法光寺
火車站
潮州站潮汕站
車牌代碼
粵U
地區生產總值
134.01 億元(2018年)

楓溪區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楓溪(鎮)域內已有人居住。
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屬海陽縣大和、歸仁、登雲諸都。
清代,屬海陽縣大和、登雲、登隆、登榮、南廂、西廂、北廂諸都。
民國初年,都改區,楓溪(鎮)各村分屬南廂區、西廂區、北廂區(今屬湘橋區)、歸仁區、大和區、登雲區、登隆區、登榮區。民國三年(1914年),海陽縣改名潮安縣,並調整區劃,楓溪(鎮)各村分屬潮安縣在城區(一區)、雲隆區(六區)、仁和區(二區)。
1949年10月,成立潮安縣附城區署,管轄在城鎮(民國時期鎮名,當時已改稱城關鎮)和西、北、南廂(民國時期鄉公所)23個村,楓溪(鎮)多數村屬附城區署。
1950年,從第二區分出第九區,楓溪(鎮)部分鄉村屬第九區。3月,從附城區署劃出12個鄉村(楓溪、池湖、蔡隴、吉街、沙洲、下寺、大竹田、新東錫、蓮雲、陳橋、七聖、鳳山)成立第一區。
1956年,撤區,成立四鄉一鎮:陳橋鄉(包括陳橋、鳳山)、池湖鄉(包括池湖、蔡隴、古板頭)、新東錫鄉(包括新東錫、大竹田、蓮雲)、雲步鄉(包括雲步、東田)和楓溪鎮(包括楓溪、長美)。
1957年,撤4個鄉,併入楓溪鎮;
1958年9月,由原楓溪鎮所管轄11個高級社,另潮州鎮郊劃入3個,浮洋鄉劃入4個,鳳塘鄉劃入6個,共24個高級社(包括73個自然村)組成楓溪人民公社。
1961年,置楓溪分公社。
1962年,撤分公社,併入楓溪公社。
1974年,恢復楓溪鎮。
1983年9月,改鎮為區(鎮級區),與楓溪鎮一套人力,兩塊牌子。
1987年,撤楓溪區,併入楓溪鎮。
1991年,恢復潮安縣,楓溪鎮屬潮安縣。
1995年12月,設立楓溪區,是潮州市派出機構,行使縣區級的職權。管理區域為:楓溪鎮(從潮安縣劃出)、潮州火車站區及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從湘橋區鳳新街道劃出)。 [3] 
2023年10月31日,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楓溪鎮掛牌儀式舉行,標誌着潮州市撤銷楓溪區恢復楓溪鎮迴歸潮安區管轄。 [17] 

楓溪區行政區劃

楓溪區區劃沿革

1953年5月,長美、古板頭兩個鄉分別由第二、第九區劃入第一區。
1954年,吉街、沙洲、廈寺(原屬一區)三個鄉劃歸潮州市。
1957年,劃入鳳風塘鄉的槐山崗(當時的槐山崗包括槐梓溝、山邊、李厝、詹厝),劃出東埔、錫崗兩村歸古巷所管轄。
1958年春,七聖鄉劃歸潮州市;
1959年1月,潮州市改為縣屬城關鎮,將之前從潮州鎮郊劃入的3個高級社(廈寺、沙洲、吉街)復劃入城關鎮。
1961年,劃楓一、楓二、美光、十月、湖廈5個大隊和鎮內3個街道歸分社所管轄。
1964年,從楓溪公社分出楓溪鎮(公社級),鎮設3個管理區。
1977年10月,從田東公社劃入世田、大葫蘆、小葫蘆3個大隊歸楓溪公社管轄。
1980年12月,世田、大、小葫蘆復劃歸田東公社。
1991年,並劃出陳橋、鳳山、花園、大新鄉、高厝塘、蓮雲、竹圍、田東、大園、西廂、雲梯、池湖、蔡隴13個管理區歸湘橋區管轄。
1998年3月,設市鎮、路東、路西三個片工作委員會。
2002年,工作委員會改稱辦事處。
2003年5月,辦事處改稱農村工作辦公室;市鎮辦事處更名長德農村工作辦公室。 [3] 

楓溪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楓溪區共轄長德辦事處、 路東辦事處、 路西辦事處3個辦事處,6個社區(懷德社區石橋社區、洲園社區、長美社區福安社區、南苑社區),26個行政村(楓溪一村、楓溪二村、長美一村長美二村湖廈村藏龍村詹厝村李厝村槐山崗村山邊村白塔村、池湖村、蔡隴村雲步村、上東埔村、堤頭村前進村古板頭村全福村英塘村洋頭村高廈村西邊村下東埔村田頭村、田頭何村),楓溪區管委會駐長德辦事處新風路。

楓溪區地理環境

楓溪區位置境域

楓溪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6°33′59.40″-116°37′41.32″,北緯23°37′27.13″-23°39′27.91″,位於韓江中下游平原,潮州市境中部,市區西南部。東、東北連湘橋區,西、西北接潮安縣古巷、鳳塘兩鎮,南界潮安縣浮洋鎮。總面積24.47平方公里。 [3] 

楓溪區地形地貌

楓溪區地貌較為破碎,丘陵分佈比較分散,區境中部為主要丘陵區,南部平原區內也分散着一些孤丘。

楓溪區氣候

楓溪區地處亞熱帶,受海洋性東南季風影響明顯,日照長,温度高,濕度大。多年平均氣温21.7℃,1月平均氣温13.6℃,7月平均氣温28.6℃,年日照為1991.0小時,相對濕度80%,歷年平均降雨量1714.4毫米。 [4] 

楓溪區自然資源

楓溪區水資源

楓溪區境內水資源豐富,條件優越。10-20米深能見地下水,自東向西呈臨韓江近的地下水源淺,臨韓江遠的地下水源深。地表水範圍廣闊,包括韓江以西的湘橋區和楓溪區,集雨面積約40平方公里。 [4] 

楓溪區礦產資源

楓溪區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陶土、沙丁、沙崗塗、沙還有温泉等地下資源。其中,陶土分佈廣,多在耕作層下面,資源豐饒,是楓溪陶瓷行業和磚瓦業的主要材料;沙丁是建房“三合土”夯牆主要材料,多分佈於長美村西山溪舊道以西地下;沙崗塗分佈於頂湖和臨韓江一帶山間;沙主要分佈於韓江一些急流淺灘和西山溪舊道中,是建房不可少的材料;温泉分佈於田頭何村,温度攝氏40-50℃。 [4] 

楓溪區人口

截至2018年末,楓溪區户籍人口約12萬人,外來人口超13萬人,初步統計常住人口約為25萬人。 [2] 

楓溪區經濟

楓溪區綜述

2018年,楓溪區經濟運行基本保持平穩,主要指標與2017年相比有小幅波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4.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億元,下降51.4%;第二產業增加值92.64億元,增長 1.3%;第三產業增加值41.27億元,增長9.5%。 [2] 

楓溪區第一產業

2018年,楓溪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0.1億元,下降51.4%。 [2] 

楓溪區第二產業

2018年,楓溪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4.2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0.4%。其中輕工業增長1.8%,民營工業增長1.3%。支柱行業陶瓷工業實現增加值45.24億元,同比增長1.3%。全區工業用電量4.5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56%。 [2] 

楓溪區第三產業

2018年,楓溪區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5.6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批發業銷售額同比2017年增長9.1%,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7.8%,住宿業營業額同比增長7%,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8.1%。 [2] 

楓溪區交通運輸

截至2018年,楓溪區全區實現了區域主幹道路硬底水泥化和“村村通”目標,包括在“十二五”期間完成了新建潮州港進港公路、S233 線楓溪至彩塘路段路面改造等項目。形成了以瀋海高速(G15)、汕昆高速(G78)以及國道福昆線 G324、省道茶上線 S221、坑海線S222、鳳灣線 S231、潮汕線 S232、留汕線 S233、柏豐線 S334、樟公線 S335 為主骨架,以縣鄉公路和農村公路為支線和補充的公路網絡,公路網承擔約 80%的客貨運輸量。 [5] 

楓溪區社會事業

楓溪區社會保障

2018年,楓溪區在社會福利和社會管理三大工程投入基礎上,對符合規定的城鄉低保户、五保户、優撫對象及特殊困難户給予年人均5000元封頂的醫療補助。另外楓溪區加強社會救助工程投入,大幅度提高2013年、2014年城鄉低保户和農村五保户的標準和補差水平,全區城鄉低保對象共有833户,年發放低保金400多萬元,人月均補差城鎮243元,農村110元。支持社會福利工程投入,幫助500多名困難羣眾解決醫療難、生活難、上學難等問題。為169名重度殘疾人購買了社會養老保險。 [6] 

楓溪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楓溪區有普通高中1所、初級中學6所、小學22所、幼兒園4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100%被潮州市教育局授予廣東省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基本協調了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中,市一級幼兒園2所,已通過楓溪區規範化幼兒園達標驗收的22所。 [7] 

楓溪區環保事業

根據潮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情況,楓溪區制訂公佈分類標準,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在全區各單位和居住小區可根據區域內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回收利用技術水平和網點佈局等體系建設情況,對可回收物細化分類。 [8] 

楓溪區衞生事業

楓溪區多次組織衞生行動,統一對公共場所、食堂、職工宿舍、生產車間等重點部位進行藥物噴殺,全面消毒,有效降低了“四害”密度,防止了蟲媒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並舉辦人感染 H7N9、H5N6禽流感醫療救治培訓班,提高醫務人員的救援技能。並全面摸查區域內在食品安全、飲用水衞生、職業病危害、學校衞生、非法行醫(採供血)、公共場所衞生等方面的信息。 [7] 

楓溪區歷史文化

楓溪區綜述

楓溪區文化底藴深厚,早在1300多年前,楓溪人就利用當地瓷土生產各類器皿,傳統的創作工藝一直傳承發展。楓溪人的工藝瓷不斷借鑑和吸取具有潮州特色的泥塑、金漆木雕、刺繡等民間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法,兼納一些海外風格,歷經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傳。隨着世界第一大型瓷版畫“清明上河圖”和世界最大的瓷掛盤“儒聖圖”在楓溪誕生, [9]  2004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楓溪瓷塑之鄉)”。 [10] 

楓溪區潮州菜

是潮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歷經千餘年的形成和發展,既師承了傳統名菜遵古法制的風味,又溶合吸收了粵菜旁系廣州菜、東江菜的醬料佐食而發展,在傳統風味的基礎上,集各地名菜的風味和烹飪技術,精製創新,“色、香、味、型”並美而飲譽中外。 [11] 

楓溪區潮州功夫茶

潮州茶文化是嶺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為著稱。“功夫”,後演化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楓溪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底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同年,“楓溪瓷燒製技藝”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申報第三批國家“非物”名錄。 [13] 

楓溪區風景名勝

水月庵
位於潮州市楓溪區五房祠水月庵巷,約600年前的明代(1368—1644)中葉創建,清代乾隆年間(1735—1795)重修,1993年至2001年重建,今為區文物保護單位,以其顯示南國瓷都楓溪的工藝本色而令人矚目。
陶瓷八珍樓
位於楓溪外馬路老南國瓷鄉陳列館。佔地面積一千八百平方米左右,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展覽中心。

楓溪區著名人物

林禮騰,男,1945年生,潮州楓溪人。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曾歷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潮州市商會副會長,潮州市楓溪區陶瓷協會副會長,潮州市藝術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丘陶亮,廣東潮州市楓溪區長美鄉人。1981年加入廣東作協,現為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潮州市青年文學會首任會長、潮州市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王龍才,男,生於1932年2月,潮州市楓溪區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家,廣東楓溪陶瓷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曾獲得國際金質獎1件,國家級金獎8件,省級金獎4件。
邱世喬,廣東潮州府海陽(今潮州市楓溪區西部長美鄉)人,進士,弘治十六年(1503)任福建光澤縣知縣。

楓溪區榮譽稱號

2004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楓溪瓷塑之鄉)”。 [13] 
2014年3月,“陶瓷製品·廣東潮州楓溪區”入選為國家工信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 [14]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