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音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鎖定
潮州音樂,簡稱潮樂,是主要流傳於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音樂是潮汕地區各類民間器樂演奏樂曲的總稱,主要流行於揭陽、潮州、汕頭等地,其影響輻射閩南、上海、台灣、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地區以及世界上潮人聚居的地方。潮州音樂以其表演形式靈活多變而享譽海內外,有着“唐宋遺音”、“華夏正聲”之稱,是中國民間音樂中的瑰寶 [10] 
潮州音樂大致可分為鑼鼓樂、弦詩樂、細樂、廟堂音樂、外江音樂等。其中鑼鼓樂屬於廣場樂,包括潮州大鑼鼓、潮州小鑼鼓、潮州蘇鑼鼓等;而弦詩樂、細樂、廟堂音樂、外江音樂等則屬於室內樂。潮州音樂常用樂器約有20餘種,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絃、嗩吶、深波等 [10] 
2006年5月20日,潮州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50 [3] 
中文名
潮州音樂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50

潮州音樂歷史淵源

南宋末年,宋室宮廷樂宦吳丙(字汝光,原籍江西)隨師抵潮,宋亡後,吳丙定居潮陽棉城,宮廷音樂的種子也因此播落於潮陽大地,經過歷代樂工們的充實和發展,形成了潮陽笛套音樂古樸典雅的風采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明清以來,外來(外省)戲曲劇種相斷入潮,商業性演出十分頻繁,這為潮音戲又注入新血液。
1843年,潮州音樂隨潮人南下到了新加坡 [1-2] 
20世紀50年代初,成立汕頭潮樂改進會和潮州市民間音樂團等組織。
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 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
2002年,中國音樂學院將潮州音樂引入他們的課堂,而且還把2002年定為中國音樂學院的潮州音樂年,讓學生在這一年裏學習了這一樂種 [2] 

潮州音樂基本特徵

潮州音樂主要分類

潮州音樂源於當地民歌、歌舞、小調,並吸收弋陽腔、崑腔、秦腔、漢調、道調和法曲諸樂的素材,兼容幷蓄,自成一類。它藴藏豐富,品種繁多,大致可分為廣場樂和室內樂兩大類。前者包括潮州大鑼鼓、外江鑼鼓樂、潮州小鑼鼓、潮州花音鑼鼓、潮州八音鑼鼓,後者包括笛套古樂、潮州弦詩樂、潮州細樂、潮州廟堂音樂等。 [1]  [4] 

潮州音樂韻味調式

潮州音樂內涵豐富,既能表現小橋流水式的趣味,又能演繹出氣壯山河的史詩。潮州音樂所獨有的“二四譜”是十分古老的譜式,在其獨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靈活變化體現了潮樂獨特的韻味,同時構成潮樂輕六、重六、活五、反線等多種調式以及演奏上強調充分發揮作韻和即興加花兩種技法 [4] 

潮州音樂演奏樂器

潮州音樂常用樂器約有二十餘種,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絃、嗩吶、深波等。
就其表現形式而言,潮陽笛套音樂的品類,可分為笛套音樂和笛套鑼鼓。笛套音樂包括笛套古樂(即傳統的笛套音樂)和經融合、演變而成的笛套音樂。笛套古樂從曲式結構到旋律進行,都保留了古代宮廷音樂韻味。其風格特點古樸、莊重、典雅、幽逸、清麗、悠揚,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傳統色彩。笛套鑼鼓包括笛套小鑼鼓、笛套大鑼鼓和笛套蘇鑼鼓,笛套小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小巧玲瓏的鑼鼓點,笛套大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大鼓、鬥鑼、大鈸等音量恢宏的大型打擊樂,笛套蘇鑼鼓則是指笛套音樂配上蘇鑼鼓。
潮州音樂特色樂器 潮州音樂特色樂器
就其共性而言,潮陽笛套音樂是屬於套曲式的音樂品種。它以笛、管、笙、簫為主奏樂器,有機地配以三絃、琵琶、古箏和其他的絃樂、彈撥樂等。就其個性而言,潮陽笛套音樂從大笛吹奏的方法到奏出的音色有別於其他地方,構成潮陽笛套音樂地方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潮陽味”。在吹奏方法上,潮陽笛套音樂是傳統的(宮廷式)“龍頭鳳尾指”,領奏樂器的大笛(橫笛)是28節大鑼鼓笛 [4] 

潮州音樂代表作品

潮州音樂反映現實生活的器樂曲作品有《春滿漁港》《歡慶勝利》《喜送豐收糧》《一路送糧一路歌》;整理樂曲有《關公過五關》、《雙咬鵝》、《追舟》等;代表性曲目有《拋網捕魚》《雙咬鵝》(大鑼鼓)、《昭君怨》、《小桃紅》(細樂)、《晏燈樓》(蘇鑼鼓)等。 [4] 

潮州音樂傳承保護

潮州音樂傳承價值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
新中國成立後,潮州音樂得到蓬勃發展。1956年潮州音樂曾在北京參加全國音樂週會演,1957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獲得金質獎章。一些音樂家和音樂單位相繼來潮州(府)考察和採風,從潮州音樂中追索隋唐音樂的足跡和遺響 [1] 

潮州音樂傳承現狀

潮州音樂作為嶺南音樂文化三大樂種之一,是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地域和方言的限制、教育人才以及教育素材的缺乏,潮州音樂教育的推廣和普及舉步維艱,潮州音樂呈現逐步萎縮和衰退的趨勢。 [5] 
由於歷史和經濟原因,潮州音樂已出現逐漸衰落的狀態。歷史資料散佚,藝術人才老化等等,無不制約着潮州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有關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保護的力度。 [4] 

潮州音樂傳承人物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5張)
楊秀明,男,漢族,1933年生,廣東潮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音樂代表性傳承人。曾師從徐滌生學習古箏演奏,先後在汕頭地區文工團、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工作,1981年任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校教師,並赴台灣地區、新加坡、荷蘭、比利時等地講學,培養出大批古箏、琵琶等演奏人才 [6] 
林立言,男,漢族,1935年生,2011年去世,廣東汕頭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音樂代表性傳承人。曾在林壁南、鄭國瑞等指導下學習潮州音樂,2004年被授予“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稱號,任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潮陽民間藝術學會顧問、潮陽潮聲絲竹社社長等職,創作笛套鑼鼓《魚缸豐收》並獲獎,代表曲目有《大破金光陣》《攔海頌》等,還整理了《柳搖金》《雁兒落》等多首古樂曲 [7] 

潮州音樂保護措施

2012年,廣東省委省政府為潮州、汕頭、揭陽搭建民間潮樂大賽總決賽這個平台,通過跨地區音樂交流以及新聞媒體現場宣傳報道等形式,讓更多的年青人感受潮州大鑼鼓等潮州音樂的魅力所在,進而加入到弘揚、傳承潮州音樂的行列中來,使潮州音樂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8] 
2022年4月29日,潮州音樂(潮州大鑼鼓)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Ⅱ-2。 [1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潮州音樂項目保護單位汕頭市潮陽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12]  “潮州音樂”項目保護單位潮州市文化館(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潮州市文化館。 [13-14] 

潮州音樂社會影響

獲獎榮譽
1957年,潮州音樂獲得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
重要演出
1957年,潮州音樂曾經代表廣東民間藝術團參加前蘇聯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8年,潮州音樂演奏團到莫斯科演出,潮州音樂在其中得到展示 [2] 
2004年7月14至15日,在廣州舉辦了潮州音樂演奏會 [9] 
2012年8月8日,2012廣東省民間潮樂大賽總決賽,在潮州體育館舉行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