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華黎

鎖定
木華黎(傳統蒙文:ᠮᠤᠬᠠᠯᠢ,西里爾蒙古文:Мухулай,拉丁轉寫蒙古文:Muqali;1170年-1223年 [1]  ),又譯為木合裏、摩和賚、穆呼哩、沒黑助、摩睺羅等 [2-3]  ,蒙古札剌兒氏,大蒙古國名將、開國功臣 [42] 
木華黎早年被父親孔温窟哇送給鐵木真做“梯己奴隸”。 [1]  他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戰著稱,與博爾術最受器重,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輔佐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元太祖元年(1206年),受封左翼萬户長。元太祖六年(1211年)後,隨鐵木真連年伐金,指揮野狐嶺和澮河堡戰役,大敗金軍。兩年後隨中軍南下,攻佔濱、棣、益都等城。回師至霸州,招降史天倪等部。不久後隨攻金中都,並奉令平定遼東。元太祖十年(1215年),攻陷金北京。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任太師、國王,代替西征的鐵木真主持徵金事宜,連年向河北、山東、山西發起進攻,在六年的征戰中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國土。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木華黎於鳳翔之戰結束後的班師途中病逝於聞喜,享年五十四歲。元朝建立後,累贈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武”。 [11]  [16]  [42] 
木華黎在四十年間追隨鐵木真,無役不從,戰功卓著,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温並稱“四傑”,民間尊稱其為“京肯巴特爾(真正的英雄)”。在主持攻金的過程中,他改變了以往蒙古軍一味屠殺抄掠的辦法,任用漢族地主武裝進行管理,決意長期佔領。木華黎死後,其家族在大蒙古國及元朝歷居顯赫地位,數任相職,與元朝相始終 [12]  [41] 
全    名
木華黎(傳統蒙文:ᠮᠤᠬᠠᠯᠢ,西里爾蒙古文:Мухулай,拉丁轉寫蒙古文:Muqali)
別    名
木合裏
摩和賚
穆呼哩
諡    號
忠武
封    號
魯國王(追封)
所處時代
大蒙古國時期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地
阿難水東
出生日期
1170年
逝世日期
1223年
主要成就
輔佐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諸部,數破金軍,平定遼東
主持攻略中原七年,征服金朝大部分國土
最高官職
徵金大元帥、太師→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等
尊    稱
京肯巴特爾(意為“真正的英雄”) [57] 

木華黎人物生平

木華黎忠肝義膽

木華黎(傳統蒙文:ᠮᠤᠬᠠᠯᠢ,西里爾蒙古文:Мухулай,拉丁字母轉寫:Muqali)出身蒙古札剌兒氏,生於斡難河(今鄂嫩河)東 [4]  。據説他出生時白氣充滿營帳,有神巫見到後深感奇異,説:“這不是一般的孩子啊。”木華黎長大後,“身長七尺,虎首虯鬚,黑麪”,為人沉着堅毅,富有智略,“猿臂善射”,能“挽弓二石強”。 [1]  [62] 
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征戰主兒乞部時,木華黎的祖父估列枯禿伯顏讓父親孔温窟哇率木華黎和弟弟不合,拜見鐵木真,從此之後,木華黎便跟隨鐵木真左右效力。 [5]  他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温輔佐鐵木真,均以忠誠勇敢著稱,四人共同號稱“掇裏班·曲律”(dorben-kuluhud),意為“四傑”。 [1]  [62]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49]
一次,鐵木真與塔塔兒部對陣失利,適逢大雪,丟失牙帳,卧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術站在雪中整夜張氈遮蔽。又有一次,鐵木真等十餘騎行經溪谷,回頭問木華黎:“途中如果遇到賊人怎麼辦?”木華黎答道:“以身擋之。”不久果然遇劫,箭下如雨,木華黎引弓射箭,連出三發,射中三人,並解下馬鞍屏衞,終於將侵擾者擊退。 [1]  [63] 
克烈部王汗乃蠻部交戰,為聲援王汗,鐵木真派木華黎及博爾術等援救,殺盡乃蠻部落。宋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鐵木真與王汗分裂,雙方大戰,鐵木真先敗後勝。反擊時,木華黎奉命選精騎夜襲王汗營帳,迫使其敗逃。於是諸部落都歸附鐵木真。 [1]  [6] 

木華黎諸將之首

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戰爭中,木華黎已戰功卓著。 [1] 
元太祖元年(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木華黎因功封千户長兼左翼萬户長,在九十五個千户中位列第三,統汗庭以東至哈剌温山(今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子孫世襲罔替,與博爾術並列諸將之首,“儀位一如諸侯王”。 [7]  [47]  有研究者認為此時他已經受封國王(具體觀點參見“人物爭議”目錄)。 [45] 
作為黃金家族最親近的臣屬,木華黎家族還承擔着成吉思汗建立的草原親軍組織——怯薛之中的各種執事,特別是擔任怯薛長。 [45]  [46] 

木華黎數度南下

蒙金戰爭形勢圖
蒙金戰爭形勢圖(2張)
元太祖六年(1211年),木華黎隨鐵木真出征金朝,領兵在烏沙堡擊敗金將獨吉思忠猛安郭寶玉來降,金朝西京(今山西大同)、昌州(今河北張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撫州(今河北張北)等相繼被蒙軍攻克。正當蒙軍自撫州南下時,金參知政事完顏承裕率領號稱四十萬的軍隊,列陣於野狐嶺(今河北張家口西北)北,企圖利用山地遏制蒙軍的騎兵優勢。八月,鐵木真抵達野狐嶺下,收買了前來議和的金朝使者石抹明安,盡知金軍佈置。隨後鐵木真採取集中突破戰術,命木華黎率八魯營自獾兒嘴道發起突擊。戰鬥發起前,木華黎立誓:“不破金軍,不生返!”他指揮蒙軍下馬,強行突破金軍防線,直逼中軍大營,鐵木真遂麾軍齊進。金軍喪失鬥志,全線潰敗,被蒙軍追至澮河堡(今河北懷安東),伏屍百餘里 [8] 野狐嶺之戰,使金軍精鋭盡失,徹底扭轉蒙金雙方強弱形勢。 [1] 
元太祖七年(1212年),木華黎率軍克宣德州(今河北宣化)、並進攻德興府(今河北涿鹿)。 [1] 
元太祖七年(1213年),鐵木真分兵三道,攻掠黃河以北、太行東西各地。木華黎隸於鐵木真與拖雷的中軍,擊敗金兵於五回嶺,攻佔涿州(今河北涿縣)、易州(今河北易縣),又分兵率軍攻佔益都(今山東青州)、濱州棣州(今山東陽信),屠密州(今山東諸城),還師途徑霸州(今河北廊坊),當地豪強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澤父子與蕭勃迭率眾歸降,木華黎承製任命史天倪、蕭勃迭為千户。 [1] 
元太祖九年(1214年)春夏之際,木華黎從成吉思汗圍困金中都(今北京),迫使金宣宗遣使獻女求和。 [1] 

木華黎平定遼東

元太祖九年(1214年)十月,木華黎奉命出征遼西遼東。當時,他手中已有一支由史天祥、蕭也先指揮的契丹、漢軍。木華黎進軍至高州(今內蒙古赤峯東北),盧琮、金樸舉城投降。不久,錦州(今遼寧錦州張鯨殺金節度使,自立為臨海郡王,遣使向木華黎投降。 [1] 
元太祖十年(1215年)二月,木華黎攻金北京(今內蒙古寧城西),金軍守將銀青率號稱二十萬的軍隊迎戰,敗退守城,為其將殺死,烏古倫寅答虎等舉城而降。木華黎原想坑殺降將,蕭也先勸説:“北京是遼西重鎮,應當進行安撫以籠絡人心。如今敵人一投降就坑殺,以後怎麼會有投降者?”木華黎聽從勸告,命烏古倫寅答虎留守北京,並以兀葉兒為北京總管都元帥進行鎮守。接着,興中府(今遼寧朝陽)官民殺金同知兀裏卜,土豪石天應被推為首領,向木華黎投降,木華黎任他為興中尹、兵馬都提控 [1] 
這年四月,鐵木真詔令木華黎任張鯨總北京十提控兵,跟隨奪忽闌徹裏必南征。木華黎察覺張鯨有反叛意圖,令蕭也先監其軍。待到蒙軍進至平州(今河北盧龍),張鯨果然稱病逗留,謀叛遁去,蕭也先遂捕殺張鯨。張鯨死後,其弟張致叛據錦州,佔有平、灤、瑞、利、義、懿、廣寧等州。木華黎率領蒙古不花、兀葉兒等出軍討伐,逐一將這些失地收復。七月,紅羅山寨主杜秀投降,木華黎奏任他為錦州節度使。八月,木華黎派史進道等攻克廣寧府(治今遼寧北鎮)。 [1] 
元太祖十一年(1216年)春,張致攻佔興中府。木華黎先遣兀葉兒等攻溜石山堡,下令説:“你們急攻溜石,叛敵必遣兵往援,我出其不意,斷其歸路,可以一戰而擒獲張致。”於是令蒙古不花屯永德縣(興中府以南偏東約八十里)東等候。張致果然派張鯨子張東平率兵來援,木華黎麾軍在神木縣(興中府以南偏西約百里)東進行夾擊,大敗敵軍,斬殺張東平,遂由開義縣(在錦州東北)進圍錦州。張致守城一月有餘,連殺敗將二十餘人,軍心動搖,其監軍高益捆綁張致出降。木華黎誅殺張致,接着,又殺廣寧降將劉琰、懿州降將田和尚,以示對叛亂者的懲戒。對這些叛軍所佔城市的居民,除工匠優伶外,他也一概進行野蠻的屠殺。進而又攻拔海州(即澄州,今遼寧海城)、復州(今遼寧蓋縣西南)和蘇州(即金州,今遼寧金縣),斬金將完顏眾家奴。鹹平宣撫蒲鮮萬奴等率眾十餘萬遁人海島。 [1] 

木華黎經略中原

主詞條:蒙金戰爭(參見“戰爭經過-木華黎徵金”部分)
木華黎持九斿白纛 木華黎持九斿白纛 [40]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八月,鐵木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下誓券,允許其“子孫傳國,世世無絕”。鐵木真分兀魯、忙兀、弘吉刺、亦乞列、札刺亦兒五部軍、汪古軍以及契丹、女真、漢軍共約十萬軍隊,隸屬於木華黎麾下。其主要將領有怯台、木哥漢札、按赤、孛徒、帶孫、火失勒、按察兒、孛羅、笑乃台、不裏海拔都兒、闊闊不花、兀葉兒、蕭勃迭、耶律禿花、劉伯林、史天倪和蕭也先等。鐵木真下諭旨告訴木華黎:“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之南,卿其勉之。”實際上是讓他全權指揮攻金。鐵木真還賜他九斿白纛,諭告諸將:“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1]  [48] 
隨後,木華黎在燕京建立行省,開始經略攻金事務,向燕南、山東進軍。 [48]  到年底,已攻佔大名府,且東向平定益都、淄州(今山東淄博南約四十里)、濰州(今山東濰坊)、密州、萊州(今山東掖縣)和登州(今山東蓬萊)。 [1]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木華黎從燕京西出西京(今山西大同)經略河東(今山西境內),由太和嶺攻入雁門關,連下代州(今山西代縣)、忻州(今山西忻縣)、太原府汾州(今山西汾陽)、霍州(今山西霍縣)、潞州(今山西長治)、澤州(今山西晉城)和平陽府(今山西臨汾)。 [1]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木華黎派蕭特末兒等從西京出朔州(今山西朔縣),攻下岢嵐州(今山西岢嵐);派谷裏夾打等攻克石州(今山西離石)、隰州(今山西隰縣)和絳州(今山西新絳)。至此,木華黎已佔有河東絕大部分地方。他在平陽屯駐重兵,以拓跋按察兒為前鋒元帥,以李守忠權掌河東南路帥府事。 [1]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木華黎經略河北西路。他行軍至滿城(今河北滿城西),金真定府主恆山公武仙出降。木華黎以史天倪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以武仙為副手。史天倪勸説:“如今中原大致安定,而大軍所過之處仍縱兵抄掠,並非王者弔民伐罪的意思。大王伐金是為天下除暴,怎能效法金人所為呢!”木華黎聽從其建議,下令禁止剽掠,所俘獲的老幼,一律遣歸田裏,於是“軍中肅然,吏民大悦”。大軍又南下攻克邢州(今河北邢台)、滏陽(今河北磁縣)、相州(今河南安陽)、林州(今河南林縣),招降金邢州節度使武貴。此時木華黎有“仁厚不殺”的名聲,金方歸降者增多。 [1]  [50] 
這年秋,木華黎進駐濟南,濟南治中嚴實檢得屬下的彰德、大名、磁、銘、恩、博、滑、浚等府州三十萬户歸降蒙軍。隨後,木華黎靈活用兵,指揮蒙古、漢軍在黃龍崗(今河南蘭考東)大敗號稱有二十萬人的金軍,繼而攻佔楚丘,進圍東平。這時,蒙古不花一軍又攻下懷、孟、衞等州。木華黎遂將攻取東平戰事交給嚴實,以嚴實權山東西路行省,留梭魯忽禿以蒙古軍三千屯守,自身北還,趨攻沼州(今河北曲周西南等地)。臨行,他告誡嚴實:“東平守軍糧盡,一定棄城逃走。果真如此,你即刻入城安輯百姓,不要勞苦郡縣,敗壞我的大事。” [1] 
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四月,東平糧盡,金行省忙古棄城出奔,受到梭魯忽禿邀擊而逃遁。嚴實進入東平,在這裏建立行省。當時木華黎弟帶孫攻沼州未下,遂派石天應相助攻克。五月,木華黎駐於野狐嶺北。六月,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硅來降,木華黎任命他為濟、兗、單三州總管。不久,益都人張琳也來降,木華黎任命張琳為山東東路益都、滄、景、濱、棣等州都元帥;鄭遵舉棗鄉、蓓縣投降,木華黎任命鄭遵為節度使、元帥。 [1] 
八月,木華黎至天德軍(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由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渡過黃河入西夏境內,夏神宗李遵頊許諾派兵五萬由木華黎指揮。十月,木華黎南下進入葭州(今陝西佳縣),以石天應權行台兵馬都元帥。他從葭州南下,經略陝北,先攻取綏德、保安(今陝西志丹)進而指向延安。在延安城東十五里山谷間,木華黎允准蒙古不花三千騎兵以伏兵大敗金行省完顏合達三萬大軍,殺敵七千餘人。完顏合達退保延安,木華黎圍攻不下,向南攻克洛川(今陝西洛川東北)、鄜州(今陝西富縣)、坊州(今陝西黃陵)、丹州(今陝西宜川)。此時,木華黎聞知金兵收復隰州,遂由丹州渡河而東,再克隰州,並留合醜鎮守石、隰之間,以田雄權元帥府事。 [1] 
鐵木真賜給木華黎的“元帥國王都行省之印” 鐵木真賜給木華黎的“元帥國王都行省之印” [52]
南宋使者趙拱在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奉使大蒙古國,在燕京見到木華黎。他在《蒙韃備錄》一書中記木華黎“征伐大事,皆決於己,故曰權皇帝,衣服制度全用天子禮”,又記他“每戒所部將士如己兄弟,只以小名呼之,不許呼他國王”。 [1]  [3]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七月,木華黎令蒙古不花率軍出秦隴,以張聲勢,並偵察山川險夷。他親率大軍出雲中(今山西大同)攻下孟州(隸太原府)、晉陽(隸太原府)、霍邑等地。十月,木華黎經絳州攻拔榮州(今山西河津西南),佔有河中府,以石天應權河南北路陝右關西行台,扼守此軍事要害。接着,大軍渡河西進,攻下同州(今陝西大荔)、蒲城(今陝西蒲城),直趨長安 [1]  [55] 
金京兆行省完顏合達擁兵二十萬固守長安,木華黎未能攻下,遂分兵六千屯守,又以兵三千斷住潼關,親率大軍西進,連克乾、汾、涇、原等州,急攻鳳翔。但攻鳳翔一月有餘,又不能將之攻克。木華黎於是駐兵渭水以南,派蒙古不花南越牛嶺關,攻略宋鳳州而還。當時,中條山中的侯七聚眾十餘萬,乘大軍西進之際,襲河中府,石天應戰死,府城失陷,由按察兒收復,木華黎以石天應之子斡可襲其父職(參見詞條鳳翔之戰)。 [1]  [55] 

木華黎病逝軍中

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三月,木華黎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在軍中病逝,享年五十四歲。臨終前,木華黎對其弟帶孫説:“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鋭近四十年,東征西討,沒有什麼遺恨,只遺憾尚未攻下汴京(今河南開封)!你要努力啊。” [53]  木華黎死後,由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徵金。 [1] 
後來,鐵木真親自攻打鳳翔,對諸將歷數木華黎的功勞,並感嘆道:“要是木華黎在世,我就用不着來此督戰了!” [54] 

木華黎死後哀榮

元憲宗二年(1252年),漢地編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户絲户時,賜給木華黎家共三萬九千一百三十一户,在東平。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江南户鈔制時,賜給木華黎家四萬一千零十九户,在韶州。 [1]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武”。次年,元廷建木華黎祠於東平。 [1]  [61]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木華黎。 [9]  清朝順治(1638年-1661年)初年,木華黎的塑像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10] 

木華黎主要影響

木華黎軍事

木華黎塑像 木華黎塑像
木華黎性格沉毅,足智多謀,與博爾術最受器重,被成吉思汗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 [7]  ,輔佐其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温併為“四傑”之一。後受任太師、國王,開建行省,代鐵木真施行恩威,全權負責徵金事宜。 [1] 
蒙金戰爭初期,木華黎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諸戰中,率敢死士衝鋒陷陣,以寡敵眾,配合主力殲滅金軍精鋭,克宣德(今宣化)、德興(今涿鹿)等地。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鐵木真入山東,攻克益都(今青州)、濱州(今濱州北)、棣州(今惠民南)諸城。旋抵霸州(今屬河北),收降當地豪強史天倪、蕭勃迭。次年,與鐵木真合圍中都(今北京),迫金帝請和。又受命進軍遼河流域,招降高州(今內蒙古敖漢旗西北)守將。元太祖十年(1215年),擊敗金軍,進佔北京(今寧城西)。次年春,因叛將張致佔據興中(今遼寧朝陽),率軍攻討。他以調虎離山計設伏夾擊,斬其士卒萬餘人。木華黎乘勝進軍,俘殺張致,攻佔錦州、復州(今蓋州西南)等數十座城寨,控制遼東、遼西地區。 [51] 
自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八月,木華黎全權指揮攻金。他改變此前肆意殺掠及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蒙古守城奪地,併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南宋濟南治中嚴實及其所轄八州三十萬户。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他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二十萬的金軍。次年冬,連取葭州(今陝西佳縣)、綏德,旋於延安城東設伏夜戰,擊敗金兵三萬,斬殺七千人。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圍攻京兆府(今西安)、鳳翔,但接連失敗。經過六年征戰,木華黎先後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國土。 [51] 

木華黎政治

  • 經略華北
在木華黎經略華北時期,大蒙古國在軍事與政治上都產生了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集中反映在以下兩點:
  1. 在崛起初期,蒙古人追求的是單純的掠奪,對於攻陷的城市,在飽經擄掠之後,即委而去之,除山後鄰近草地諸州之外,根本不作守土之計。在木華黎專征時期,對於所征服的地區,已由單純的掠奪開始轉向注意於漢地的佔領。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蒙古軍攻克太原之後,便“招民耕稼”,作久駐的打算。這就是説,蒙古統治者對華北佔領區的處置,已不再是追求荒無人煙的牧地,而是對農耕城鎮進行保留,以徵取賦税。第二年,木華黎接受史天倪的勸諫,下令禁止剽虜行為。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因平陽諸郡在戰後民物枯竭。劉世英進言木華黎“收存恤亡”,安撫民心,得到木華黎的認同。控制殺掠與保護農業生產是實現對華北地區佔領、穩定統治的基本要求,木華黎最早注意於這一問題,無疑是一個重大進步的開端。 [56] 
  2. 為了實現佔領,蒙古征服者開始大批任用漢人和漢化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作為自己的政治代理人,分領華北各州縣的政務。不僅對那些奉地來降的漢人即以其地授之,令其鎮守該地;同時,也根據戰略的需要,分別委派漢人管領要害,作為軍事的後援。在木華黎所部軍隊中,漢軍的比率也日益增大。為了妥善地處置這批投降的金朝官吏、漢人土豪,木華黎承製沿用金朝的官稱資秩,以高官籠絡,成功地達到了分化敵人、壯大自己的戰略目的。 [56] 
  • 顯赫家族
木華黎後人世襲札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終元之世,其子孫襲國王稱號者共十二人,又有建國王旗幟者七人。四怯薛之一,常由木華黎後人為長。作為“大根腳”,其後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為起點,其第四世孫(一作五世孫)安童、第六世孫拜住朵兒只均曾為相。在元代,功勳顯赫、地位崇高的木華黎家族以“忠”與“武”為其家風。同時,他們日漸儒者輩出,至安童、拜住與朵兒只為相時均以維護漢法為己任,成為蒙古貴族漢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  [45] 

木華黎歷史評價

木華黎雕像,位於蒙古國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廣場
木華黎雕像,位於蒙古國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廣場(2張)
成吉思汗鐵木真:“吾有汝二人(木華黎和博爾術),猶車之兩轅,身之兩臂也。” [11] 
趙拱:“(木華黎)十年以來,東征西討,威震夷夏,征伐大事,皆決於己,故曰權皇帝,衣服制度,全用天子禮。” [3] 
宋濂:“阿難之河,白氣如虹。王生其中,虎首虯鬚。為天下雄,光輔帝極。憲天惟聰,如鷹之揚。如飆之發,如雲之從。右執大釿,左櫜彤弓。鐵壘層層,一劈而崩。遹駿有聲,諸部用平。相彼完顏,逞於淫兇。我伐用張,旗鼓有容。殭屍百餘里,澮河為紅。太行以南,斂手就降。帝錄其錫,茆土之封。丹書鐵劵,與國始終。傳世於無窮。” [12] 
柯劭忞:“木華黎經略中原,收金之降將而用之。知人善任,有太祖之風,其為功臣第一宜哉!子孫繩繩,世挺賢哲,自古功臣之胄,永保富貴者有之矣,未有將相名臣如札剌兒氏之盛者也。” [11] 

木華黎人際關係

木華黎父祖兄弟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估列枯禿伯顏
—— [5] 
父親
孔温窟哇
曾追隨鐵木真征戰蔑兒乞部、乃蠻部,在與乃蠻部作戰時為掩護鐵木真脱逃而戰死。後累贈推忠效節保大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宣”。 [13] 
木華黎有兩位兄長,其姓名與生平史書皆不載。 [14]  《蒙韃備錄》稱:“(木華黎)有兄曰計裏歌那,自有千騎,不任事。” [15] 
弟弟
不合
木華黎四弟,因功封千户 [14] 
帶孫
木華黎五弟,封東阿郡王。 [14] 

木華黎後代子孫

關係
姓名
簡介
兒子
孛魯(1197-1228)
又譯孛羅、兀魯,通數種語言,善騎射。於木華黎去世後嗣為國王,繼掌經略中原事,屢立戰功。死後累贈純誠開濟保德輔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定”。 [16] 
孫子
一名查剌温,孛魯長子,十八歲時襲爵國王,曾參與進攻金朝蒲鮮萬奴南宋的戰爭。 [16-17] 
孛魯次子,於塔思死後襲爵國王,總統中都行省蒙古、漢軍。死後累贈宣忠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烈”。 [11]  [17] 
伯亦難
孛魯三子。 [17] 
野蔑幹
孛魯四子。 [17] 
野不幹
孛魯五子。 [17] 
阿里乞失
孛魯六子,曾被遣封嗣莒王。 [17]  [18] 
曾孫
碩篤兒
塔思長子, [19]  成年後另賜民三千户為食邑,並建國王旗幟等。 [20] 
霸都魯
塔思次子 [19]  ,也有塔思之弟 [16]  、孛魯之子 [45]  的説法。隨忽必烈征伐,任先鋒元帥,受其信任。死後累贈推誠宣力翊衞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諡號“武靖”。 [11] 
忽林池
速渾察長子,襲爵國王。 [21] 
速渾察次子,與忽林池共理封國事務。死後累贈中奉大夫、遼東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魯郡公。 [21] 
速渾察三子,官至江淮行省左丞相。 [21] 
撒蠻
速渾察四子,頗受忽必烈賞識,早逝。 [21]  [11] 
忽速忽爾
阿里乞失之子,襲封國王,追封冀王。 [22] 
玄孫
忽都華
碩篤兒之子,世襲碩篤兒爵位。 [20] 
安童(1248-1293)
木華黎的四世或五世孫 [45]  ,霸都魯長子,元朝政治家,官至中書省右丞相。死後累贈推忠佐運開國元勳、魯王,諡號“忠憲”。 [23-24] 
定童
霸都魯次子。 [24] 
霸虎帶
霸都魯三子。 [24] 
和童
霸都魯幼子,襲封國王。 [24] 
乃燕長子 [25]  ,官至嘉議大夫、同知通政院事,後戰死。累贈推忠宣惠寧遠功臣、資善大夫、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魯郡公,諡號“忠敏”。 [11]  [16] 
伯顏察兒
乃燕次子。 [25] 
牙老瓦丁
相威之子,官至行台御史大夫 [26] 
脱脱
撒蠻之子 [27]  ,官至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11] 
朵羅台
忽速忽爾長子,襲封國王 [22]  ,受天順帝命參與兩都之戰,後為元文宗所殺。 [11] 
忽速忽爾次子 [22]  [28]  ,因賄賂權臣伯顏得襲封國王,官至遼陽行省左丞相。死後累贈攄忠宣惠綏遠輔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王,諡號“忠穆”。 [11] 
五世孫
忽都帖木兒
忽都華之子,世襲忽都華爵位。 [20] 
安童之子 [29]  ,官至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領太常寺事。死後累贈宣力迪慶保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袞王,諡號“忠簡”。 [11] 
別裏哥帖木兒
碩德之子 [30]  ,官至僉通政院事,卒贈河南行省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 [11] 
脱歡
牙老瓦丁之 子,官至集賢大學士。 [26] 
脱脱之子 [31]  ,官至右丞相、監修國史,後襲封國王。 [11] 
野仙溥化
乃蠻台之子,官至中書右丞。 [32] 
晃忽而不花
乃蠻台次子。 [32] 
六世孫
寶哥
忽都帖木兒之子,世襲忽都帖木兒爵位。 [20] 
拜住(1298-1323)
兀都帶之子 [33]  ,元朝政治家,元英宗在位時官至中書右丞相,全力支持英宗的“以儒治國”政策。在南坡之變中遇刺。死後累贈至仁孚道一德佐運功臣、鄆王,諡號“文忠”。 [11]  [34] 
別裏哥帖木兒之子 [35]  ,官至湖廣行省平章 [11] 
朵兒帖木兒
朵兒只長子,官至翰林學士 [36] 
俺木哥失裏
朵兒只次子,襲封國王。 [36] 
七世孫
道童
寶哥之子,世襲寶哥爵位。 [20] 
答剌麻碩理
拜住之子,官至宗仁蒙古衞親軍都指揮使。 [37] 
牙納失理
一名篤麟帖木兒,拜住之子,歷任宗仁衞親軍都指揮使、大宗正府札魯忽赤、宣徽使、知樞密院事。 [37] 
鐵田思帖木而
朵兒直班長子。 [38] 
篤堅帖木而
朵兒直班次子。 [38] 
納哈出(?-1388)
元末名臣,官至太尉。後降明朝,封海西侯。 [16] 
元朝滅亡後,內地遺留了許多札剌亦兒蒙古人。如今福建泉州有出姓蒙古人,他們是納哈出後裔,在明初去“納哈”取“出”為姓;今河南洛陽、南陽有李姓蒙古人,被認定為是木華黎後裔;今陝西大荔縣有拜姓蒙古人,被認定為是拜住的後裔。 [45] 

木華黎人物爭議

關於木華黎受封國王的時間,漢蒙及波斯史料的記載不一,今展示如下:
  1. 按照《蒙古秘史》的記載,在元太祖元年(1206年)封木華黎為千户和左翼萬户時,成吉思汗就説:“讓木合黎你坐在眾人之上,封你為國王,子子孫孫世襲。”14世紀初伊利汗國宰相拉施特所編的《史集》也記載在這時,“漢人將他稱作’國王’,意即’尊貴者’。後來成吉思汗就封了他這個尊號,他的後裔也就被稱為國王了”。這一封號為木華黎家族所專有。 [45] 
  2. 據漢文史料,如元人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收錄的《太師魯國忠武王》 [48]  、明官修《元史 [16]  及近代柯劭忞所著《新元史 [11]  均記載,木華黎受封國王在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奉命徵金時。
有研究者認為,漢文史料所載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國王一事,可能是對既有事實的再次強調,也可能是《蒙古秘史》和《史集》將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封授國王之事提前作了記述。 [45]  本詞條在“人物生平”目錄中則分別展示,以避免爭議。

木華黎影視形象

年份
劇名
飾演者
劇照
1987
2003
2004
劉玉華 [60] 
2017

木華黎後世紀念

木華黎祭祀 木華黎祭祀 [57]
“京肯巴特爾”(意為真正的英雄)木華黎祭壇(墓),分別位於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小紀汗鎮井克梁村西北和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其中陝西的木華黎祭壇有古墓敖包一處,其北有敖包十三處(俗稱十三敖包),共佔地近2500平方米。墓前還有木華黎廟 [43-44]  。1984年7月,原烏審衞古爾津部後裔眾人將木華黎京肯巴特爾請回現祭祀地。 [57] 
木華黎京肯巴特爾的祭祀,屬於蒙古民族英雄祭祀,分為公祭和民祭兩種,年祭以公祭方式進行,季、月、日祭以民祭方式進行。日供由衞古爾津輪值祭司主持。四季拜的大小祭祀由衞古爾津部指定的主祭司(蒙語稱“卓穆”)主持,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三、五月十三、八月十四、臘月二十九。其中,五月十三的祭祀是木華黎京肯巴特爾祭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57] 

木華黎史料索引

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 [39] 
宋濂等《元史》卷119《木華黎傳》 [16] 
柯劭忞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 [11] 
參考資料
  • 1.    白壽彝 總主編;陳得芝 主編.中國通史 第8卷 中古時代元時期 下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6:911-917
  • 2.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2-28]
  • 3.    《蒙韃備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06]
  • 4.    木華黎  .學習強國.2020-03-23[引用日期2020-03-23]
  • 5.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木華黎,札益忒札剌兒氏。祖估列枯禿伯顏,父孔温窟窪。
  • 6.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克烈王可汗與乃蠻部讎戰,求援於太祖。太祖遣木華黎及博爾術等救之,盡殺乃蠻之眾於按台之下,獲甲仗、馬牛而還。既而王可汗謀襲太祖,其下拔台知之,密告太祖。太祖遣木華黎選精騎夜斫其營,王可汗走死,諸部大人聞風款附。
  • 7.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首命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户。從容謂曰:“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汝等切宜體此,勿替初心。”
  • 8.    《金史》卷93《完顏承裕傳》: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今敗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
  • 9.    《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2-28]
  • 10.    《清史稿·卷八十四·志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2-28]
  • 11.    《新元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9]
  • 12.    宋濂 著.宋濂全集 第1冊 蘿山集 潛溪集 新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06:118
  • 13.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父孔温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下,從平篾裏吉,徵乃蠻部,數立功。後乃蠻又叛,太祖與六騎走,中道乏食,擒水際橐駝殺之,燔以啖太祖。追騎垂及,而太祖馬斃,五騎相顧駭愕,孔温窟哇以所乘馬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
  • 14.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帶孫,木華黎弟。孔温窟窪王子:長、次失名,第三子為木華黎;第四子為不合,以佐命功封千户,第五子為帶孫,封東阿郡王,卒。
  • 15.    《蒙韃備錄》:元勳乃彼太師國王沒黑助者,小名也,中國人呼曰摩睺羅,彼詔誥則謀合理,南北之音,輕重所訛也。見封天下兵馬大元帥、行省、太師、國王,乃黑韃靼人,……有兄曰計裏歌那,自有千騎,不任事。弟二人:長曰抹歌,見在成吉思處為護衞。次曰帶孫,歸王,每隨侍焉。
  • 16.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16]
  • 17.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孛魯)六子:長塔思,次速渾察,次伯亦難,次野蔑幹,次野不幹,次阿里乞失。
  • 18.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阿里乞失,遣封嗣莒王,講忠惠。
  • 19.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二子:碩篤兒、霸都魯...
  • 20.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碩篤兒既長,詔別賜民三千户為食邑,得建國王旗幟,降正品印一、七品印二,置官屬如王府故事。碩篤兒子忽都華,孫忽都帖木兒,曾孫寶哥,玄孫道童,以次襲。
  • 21.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速渾察)四子:曰忽林池,曰乃燕,曰相威,曰撒蠻。
  • 22.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乃蠻台,阿里乞失之孫,忽速忽爾之子也。...忽速忽爾嗣國王,卒,追封冀王,子朵羅台嗣國王。
  • 23.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16]
  • 24.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四子:長安童,次定童,次霸虎帶,次和童,襲國王。
  • 25.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乃燕)二子:曰碩德,曰伯顏察兒。
  • 26.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相威)子牙老瓦丁,行合御史大夫。孫脱歡,集賢大學士。
  • 27.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撒蠻)子脱脱。
  • 28.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乃蠻台,朵羅台弟也...
  • 29.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安童)子兀都帶。
  • 30.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碩德)子別裏哥帖木兒。
  • 31.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脱脱)子朵兒只。
  • 32.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乃蠻台)子二:長野仙溥化……改中書右丞;次晃忽而不花。
  • 33.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兀都帶)子拜住。
  • 34.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16]
  • 35.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朵兒直班,字惟中。父別理哥帖木兒。
  • 36.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朵兒只)二子:朵兒帖木兒,翰林學士;俺木哥失裏,襲國王。
  • 37.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拜住)子:答剌麻碩理,宗仁蒙古衞親軍都指揮使;因牙納失理,一名篤麟帖木兒,宗仁衞親軍都指揮使、大宗正府札魯忽赤、宣徽使、知樞密院事。
  • 38.    《新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朵兒直班)二子,鐵田思帖木而、篤堅帖木而。
  • 39.    《國朝名臣事略·卷第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1-14]
  • 40.    包巴雅爾.蒙古族歷史人物肖像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06:23-24
  • 41.    高文德 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12:433
  • 42.    木華黎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0-29]
  • 43.    袁方 著.陝西文學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07:187
  • 44.    榆林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編.榆林寺廟傳説:三秦出版社,2008-12:32
  • 45.    薄音湖 著.蒙古部落的歷史變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20-04:72-80
  • 46.    《元史》卷99《兵志二》:四怯薛:太祖功臣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温,時號掇裏班曲律,猶言四傑也,太祖命其世領怯薛之長。怯薛者,猶言番直宿衞也。凡宿衞,每三日而一更。申、酉、戌日,博爾忽領之,為第一怯薛,即也可怯薛。博爾忽早絕,太祖命以別速部代之,而非四傑功臣之類,故太祖以自名領之。其雲也可者,言天子自領之故也。亥、子、丑日,博爾術領之,為第二怯薛。寅、卯、辰日,木華黎領之,為第三怯薛。巳、午、未日,赤老温領之,為第四怯薛。赤老温後絕,其後怯薛常以右丞相領之。
  • 47.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是歲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也。上既即位,從容謂王及博爾術曰:“今國內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與汝,猶車之轅,猶身之臂,汝等宜體此意,勿替初心。”乃立王及博爾術為左右萬户,各以其屬翊衞宸極,儀位一如諸侯王。
  • 48.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丁丑,以佐命功詔封王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誓券,子孫傳國,世世無絕。分弘吉剌、亦乞列斯、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兀葉兒契丹、蕃、漢等軍隸麾下。且諭旨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之南,卿其勉之。”遂建行省於雲、燕,以圖中原。
  • 49.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爭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7-08:117
  • 50.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庚辰,由中都徇趙,至滿城,金真定府主武仙舉城降。以史天倪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仙副之。天倪説王曰:“今中原已粗定,而所過猶縱鈔掠,非王者弔民伐罪意也。且王為天下除暴,豈復效其所為乎!”王曰:“善。”下令敢有擅剽虜者,以軍法從事,所得老幼,鹹歸遣之,軍中肅然,吏民大悦。至滏陽。先是,邢州節度使武貴,聞大軍至,棄城遁,繼聞王仁厚不殺,乃詣軍門降,復其職。平鄴郡,至林州,遂輕騎入濟南。
  • 51.    李德義,於汝波 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編.中國將師名錄 五代至清代卷:解放軍出版社,2007-02:542
  • 52.    “元帥國王都行省之印”印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4-01-14]
  • 53.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癸未春三月,王至聞喜縣,疾篤,召弟帶孫謂之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事幹戈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所恨者,汴京未下耳!汝等勉之。”言訖薨。
  • 54.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庚寅冬,帝親攻鳳翔,對諸將數王之功,因曰:“使木華黎在,不令朕至此也!”
  • 55.    《國朝名臣事略》卷1《太師魯國忠武王》:王引兵渡河,西次同州,下蒲城,入關徑至長安。長安城堅,不得入,乃分麾下兀胡柰、太不花統軍六千屯守之。留按赤那演斷潼關,遂西擊鳳翔,月餘不克,乃軍於渭水之南。遣蒙古不花南度牛嶺關,徇宋鳳州而還。是歲,羣盜陷河中府,殺權行台石天應。未幾,賊燒居民府舍遁。以天應子斡可襲領其眾。
  • 56.    周良霄 著.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1:185-186
  • 57.    木華黎祭祀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1-14]
  • 58.    射鵰英雄傳 第1集(“演員表”木華黎飾演者見40:54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4-01-14]
  • 59.    射鵰英雄傳李亞鵬版 第1集(“演員表”木華黎飾演者見45:18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4-01-14]
  • 60.    成吉思汗 第1集(“演員表”木華黎飾演者見41:55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4-01-14]
  • 61.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至治元年,詔封孔温窟哇推忠效節保大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宣;木華黎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武。
  • 62.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木華黎,札剌兒氏,世居阿難水東。父孔温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下,從平篾裏吉,徵乃蠻部,數立功。後乃蠻又叛,太祖與六騎走,中道乏食,擒水際橐駝殺之,燔以啖太祖。追騎垂及,而太祖馬斃,五騎相顧駭愕,孔温窟哇以所乘馬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有子五人,木華黎其第三子也。生時有白氣出帳中。神巫異之,曰:“此非常兒也。”及長,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強。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温事太祖,俱以忠勇稱,號掇裏班曲律,猶華言四傑也。
  • 63.    《元史》卷119《木華黎傳》太祖軍嘗失利,會大雪,失牙帳所在,夜卧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術張裘氈,立雪中,障蔽太祖,達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從三十餘騎行溪谷間,顧謂曰:“此中或遇寇,當奈何?”對曰:“請以身當之。”既而,寇果自林間突出,矢下如雨。木華黎引弓射之,三發中三人。其酋呼曰:“爾為誰?”曰:“木華黎也。”徐解馬鞍持之,捍衞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