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州

(遼朝中京道下轄州)

鎖定
高州,遼朝中京道所轄觀察州遼聖宗高麗俘户置。轄三韓縣 [1]  沿襲至元代,期間幾度廢置。 [2-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高州
轄    縣
三韓縣
沿    革
遼置、金廢、元復置

高州歷史沿革

唐朝時期為信州地,以契丹室活部置。
遼朝開泰年間,遼聖宗征伐高麗,以俘户置高州,隸屬中京道,為觀察州。轄三韓縣 [1] 
金朝時期,天輔七年,以高州置節度使
皇統三年,高州廢為三韓縣。
承安三年,復升為高州,置刺史,為全州支郡。轄武平、松山、靜封三縣。
泰和四年,高州再廢為三韓縣。 [2] 
元朝時期,中統二年,復升三韓縣為高州,隸屬大寧路 [3] 
明朝初年廢。

高州地理環境

高州境內有平頂山、灤河, [1]  有落馬河,塗河。 [2] 

高州文獻記載

遼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高州,觀察。唐信州之地。萬歲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頂山、灤河。屬中京。統縣一:三韓縣辰韓為扶餘,弁韓為新羅,馬韓為高麗。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俘三國之遺人置縣。户五千。 [1] 
金史·志第五·地理上》北京路大定府:三韓。遼伐高麗,遷馬韓、辰韓、弁韓三國民為縣,置高州。太祖天輔七年以高州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為縣,承安三年復升為高州,置刺史,為全州支郡,分武平、松山、靜封三縣隸焉。泰和四年廢。有落馬河,塗河。 [2] 
新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高州。下。金三韓縣,屬大定府。中統二年,升為高州,隸大寧路 [3] 
參考資料
  • 1.    《遼史·第三十九卷·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高州,觀察。唐信州之地。萬歲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頂山、灤河。屬中京。統縣一:三韓縣。辰韓為扶餘,弁韓為新羅,馬韓為高麗。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俘三國之遺人置縣。户五千。”
  • 2.    《金史·志第五·地理上》北京路大定府:“三韓。遼伐高麗,遷馬韓、辰韓、弁韓三國民為縣,置高州。太祖天輔七年以高州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為縣,承安三年復升為高州,置刺史,為全州支郡,分武平、松山、靜封三縣隸焉。泰和四年廢。有落馬河,塗河。”
  • 3.    《新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 高州。下。金三韓縣,屬大定府。中統二年,升為高州,隸大寧路。”
  • 4.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遼·中京道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