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寧路

(元朝政區名)

鎖定
大寧路是元朝遼陽行省轄下行政區。領興中州至元七年興中府降為州)、義州、瑞州、高州、錦州、利州(至元五年和州併入利州)、惠州、川州建州等九州,以及大定縣、龍山縣、富庶縣和眾縣金源縣惠和縣、武平縣等七縣。 [1-2] 
中文名
大寧路
前    身
金朝北京路
地理位置
今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西
沿    革
元置大寧路、明改為大寧府
下    轄
轄七縣、九州

大寧路歷史簡介

元政區。至元七年(1270)改北京路為大寧路,治大寧(內蒙古寧城西)。轄境在今內蒙、遼寧、河北交界處。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為大寧府。

大寧路文獻記載

《新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
大寧路相關歷史地圖
大寧路相關歷史地圖(3張)
大寧路。上。金大定府,屬北京路。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舊領興中府及義、瑞、興、高、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松山縣屬上都路。至元五年,並和州入利州,為永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寧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後復為大寧路。舊領大定、長興、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眾、武平、靜封,三韓十一縣。神山、靜封二縣久廢。中統二年,省長興縣入大定,升三韓縣為高州,升松山縣為松州。户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錄事司。
縣七:
大定,下。龍山,下。至元四年,改屬利州。後復來屬。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興中州。後復置。和眾,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隸婆娑府。後府廢,仍隸本路。至正二年,改屬懿州路。舊領宏政、開義、同昌三縣。至元六年,省同昌縣入懿州,宏政、開義二縣省入本州。
又置興中州。舊領興中、永德、興城、宜民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隸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瑞安、海陽、海濱三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韓縣,屬大定府。中統二年,升為高州,隸大寧路。
錦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永樂、安昌、神水、興城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阜俗、龍山二縣。元初,省阜俗縣入本州,龍山縣改隸大寧路。
惠州,下。遼故州。屬大定府。金皇統三年,廢。元初,復置。
川州。下。遼故州,金廢。元初復置。
建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因之。舊領建平、永霸二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1] 
《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
注:《元史》記載與《新元史》相似而簡略,故略載,詳見參考資料。 [2] 
《大元一統志》記載大寧路里至:
大寧路。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東至懿州界驛安站六百里。西至上都路界雞嶺一百五十里。南至平灤路界雙峯嶺三百五十里。北至上都路界青楊嶺二百里。東到懿州七百里。西到興州三百五十里。南到遷安縣四百二十里。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東南到撫寧縣七百里。東北到古慶州九百里。西南到遵化縣六百三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3] 
參考資料
  • 1.    《新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 大寧路。上。金大定府,屬北京路。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舊領興中府及義、瑞、興、高、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松山縣屬上都路。至元五年,並和州入利州,為永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寧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後復為大寧路。舊領大定、長興、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眾、武平、靜封,三韓十一縣。神山、靜封二縣久廢。中統二年,省長興縣入大定,升三韓縣為高州,升松山縣為松州。户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錄事司。 縣七: 大定,下。龍山,下。至元四年,改屬利州。後復來屬。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中興州。後復置。和眾,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隸婆娑府。後府廢,仍隸本路。至正二年,改屬懿州路。舊領宏政、開義、同昌三縣。至元六年,省同昌縣入懿州,宏政、開義二縣省入本州。 又置興中州。舊領興中、永德、興城、宜氏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隸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屬北京鉻。元初因之。舊領瑞安、海陽、海濱三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韓縣,屬大定府。中統二年,升為高州,隸大寧路。 錦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永樂、安昌、神水、興城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阜俗、龍山二縣。元初,省阜俗縣入本州,龍山縣改隸大寧路。 惠州,下。遼故州。屬大定府。金皇統三年,廢。元初,復置。 川州。下。遼故州,金廢。元初復置。 建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因之。舊領建平、永霸二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 2.    《元史·地理志·遼陽行省·大寧路》記載: 大寧路,上。本奚部,唐初其地屬營州,貞觀中奚酋可度內附,乃置饒樂郡。遼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領興中府及義、瑞、興、高、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松山縣屬上都路。至元五年,並和州入利州為永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寧。二十五年,改為武平路,後復為大寧。户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數。領司一、縣七、州九。 錄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錄事司。 縣七: 大定,下。中統二年,省長興入焉。 龍山,下。初屬大定府。至元四年,屬利州,後復來屬。 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興中州,後復置。 和眾,下。 金源,下。 惠和,下。 武平,下。 州九: 義州,下。 興中州,下。元初因舊為興中府,後省。至元七年,又降府為州。 瑞州,下。至元二十三年,伯顏奏准以唆都、哈等拘收户計,種田立屯於瑞州之西,撥瀕海荒閒地及時開耕,設打捕屯田總管府,仍以唆都、哈等為屯田官。高州,下。 錦州,下。 利州,下。 惠州,下。 川州,下。 建州,下。
  • 3.    《大元一統志》記載大寧路里至: 大寧路。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東至懿州界驛安站六百里。西至上都路界雞嶺一百五十里。南至平灤路界雙峯嶺三百五十里。北至上都路界青楊嶺二百里。東到懿州七百里。西到興州三百五十里。南到遷安縣四百二十里。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東南到撫寧縣七百里。東北到古慶州九百里。西南到遵化縣六百三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