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寶玉

(元初將領)

鎖定
郭寶玉(生卒年不詳),字玉臣,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名將郭子儀後代,元初將領。 [1]  [4] 
郭寶玉通天文、兵法,善騎射。初被封為“汾陽郡公”兼猛安,領兵駐紮於定州。1201年,金將獨吉思忠領兵築烏沙堡以防禦蒙古軍。次年,蒙古汗國太師木華黎率軍南下,打敗了獨吉思忠,郭寶玉以其所部投降蒙古軍。木華黎將郭寶玉引見於元太祖成吉思汗,郭寶玉多次向太祖獻策,成吉思汗吸收他的意見,並以命令的形式發佈。 [2-3] 
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授郭寶玉抄馬都鎮撫之職。1213年,郭寶玉隨木華黎領兵南下,攻佔了今遼西地區。又從錦州入山海關,攻佔了太原、臨汾一帶。1219年,郭寶玉隨成吉思汗西征,打敗了西遼的殘餘力量,佔領了今新疆東部和中部廣大地區,繼而打敗了花剌子模的軍隊,控制了阿姆河上游地區。1222年,蒙古軍全殲花剌子模新王的軍隊。1224年,佔領花剌子模全境。郭寶玉征戰有功,被任為斷事官。由於戰線過長,加之氣候不適應,蒙古軍隊東撤。東還途中,郭寶玉因病卒於賀蘭山軍營中。 [3] 
玉臣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華州鄭縣(今陝西華州)
主要成就
參與成吉思汗西征
最高官職
斷事官
本    名
郭寶玉

郭寶玉人物生平

郭寶玉歸降蒙古

郭寶玉通天文、兵法,善騎射。金朝末年,封汾陽郡公,兼猛安,引軍屯定州
元太祖五年(1210),童謠曰:“搖搖罟罟,至河南,拜閼氏。”接着太白經天,郭寶玉嘆息説:“北軍南下,汴梁即降,天改姓矣。”金人以獨吉思忠完顏承裕總管行中書省,領兵修築烏沙堡,遇上蒙古太師木華黎軍忽至,敗其兵三十餘萬,獨吉思忠等敗走,郭寶玉舉軍投降。

郭寶玉出謀劃策

郭寶玉 郭寶玉
木華黎將郭寶玉引見給元太祖,元太祖問取中原之策,郭寶玉對曰:“中原勢大,不可忽也。西南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圖金,必得志焉。”又言:“建國之初,宜頒新令。”元太祖從之。在郭寶玉的建議下,元太祖頒佈法令五章,如出軍不得妄殺;刑獄惟重罪處死,其餘雜犯量情依法判決;軍户,蒙古人、色目人每丁起一軍,漢人有田四頃、人三丁者籤一軍;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與軍户同;民匠限地一頃;僧道無益於國、有損於民者悉行禁止之類。
元太祖征伐西域,患其城多依山險,問郭寶玉攻取之策,對曰:“使其城在天上,則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則取矣。”元太祖壯之,授抄馬都鎮撫
元太祖八年(1213),隨木華黎取永清,破高州,降北京、龍山,復率抄馬從錦州出燕南,破太原、平陽諸州縣。

郭寶玉參與西征

元太祖十四年(1219),隨元太祖討伐西遼,攻下古徐鬼國訛夷朵(即虎思斡耳朵)等城,破其兵三十餘萬。郭寶玉胸中流矢元太祖命剖牛腹置其中,過了一會兒,郭寶玉才甦醒過來。不久再次出戰,攻克別失八里、別失蘭等城。至忽章河,西遼人列兩陣迎拒,雙方激戰方酣,郭寶玉望其眾,疾呼曰:“西陣走矣!”其兵果走,追殺幾盡。進兵下尋思幹城。至暗木河(阿母河),敵築十餘壘,陳船河中,風濤暴起,郭寶玉下令發射火箭攻擊敵船,敵船蔓延燃燒。郭寶玉乘勝直前,破護岸兵五萬,斬大將佐裏,於是屠諸壘,收呼拉商部馬裏四城。
元太祖十六年(1221),可弗叉國(欽察國)唯算端罕(札剌勒)攻破乃滿國,引兵佔據尋思幹,聞元太祖將至,棄城南走,入鐵門,屯軍大雪山,郭寶玉追之,於是逃往印度。元太祖駐軍大雪山前,此時谷中雪深二丈,郭寶玉請封山川神。
元太祖十七年(1222)三月,封崑崙山為玄極王,大鹽池為惠濟王。郭寶玉跟隨柘柏、速不台二先鋒降服契丹、渤海等諸部,有功,累遷斷事官,卒於賀蘭山 [1-2] 

郭寶玉親屬成員

郭寶玉是唐朝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 [5] 
子:郭德海
子:郭德山,官至萬户,破陝州,攻潼關,卒。
孫:郭侃,字仲和。
曾孫:郭秉仁、郭秉義。 [5] 
參考資料
  • 1.    《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四十三·郭寶玉》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2-06-21]
  • 2.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三十六·郭寶玉》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2-06-21]
  • 3.    陝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陝西省志,第79卷,上,人物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03.第472頁
  • 4.    張文達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第457頁
  • 5.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三十六·郭寶玉》.:郭寶玉,字玉臣,華州鄭縣人,唐中書令子儀之裔也。......子德海,德山。德山以萬户破陝州,攻潼關,卒。......德海字大洋,資貌奇偉,亦通天文、兵法。......子侃。......子秉仁、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