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敍利亞

(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

鎖定
敍利亞,全稱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截至2022年,敍利亞人口1929萬,其中阿拉伯人佔80%以上,全國劃分為14個省市。 [1] 
敍利亞在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1]  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統治。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從2011年年初開始,爆發了敍利亞政府與敍利亞反對派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 [1] 
敍利亞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是世貿組織觀察員國 [18]  ,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中心位置,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石油加工業旅遊業,石油正面臨枯竭的境況,人口增長過快,失業率在逐步增高,2020年,敍利亞GDP估算為230億美元,較2019年的270億美元下降約15%。 [1]  [18] 
中文名
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 [1] 
外文名
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簡    稱
敍利亞 [1]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大馬士革 [1] 
主要城市
阿勒頗霍姆斯
國慶日
1946年4月17日 [1] 
國    歌
領土的守衞者》(Homat el Diyar)
國家代碼
SYR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1] 
貨    幣
敍利亞鎊 [1] 
時    區
UTC+2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巴沙爾·阿薩德(總統)
侯賽因·阿爾努斯(總理)
人口數量
1929 萬(2022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庫爾德人 [1]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遜尼派 [2] 
伊斯蘭教什葉派 [2] 
國土面積
185180 km²(包括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約1200平方公里)
水域率
1.1%
GDP總計
165 億美元(2021年)
人均GDP
948 美元(2021年) [1] 
國際電話區號
963
國際域名縮寫
.sy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國    花
五葉銀蓮花(毛莨科)
地理最高點
黑門山(2814米)
最長河流
幼發拉底河
最大湖泊
阿薩德湖
主要學府
大馬士革大學阿勒頗大學

敍利亞歷史沿革

主詞條:敍利亞歷史

敍利亞古代史

敍利亞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國家,遠在舊石器時代早期,敍利亞就有了原始人類。前第4千紀左右,那裏的居民開始定居,並使用銅器。前第3千紀,敍利亞從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過渡,出現了一些以商業城市為中心的奴隸制城邦國家。 [2] 

敍利亞塞姆文明時期

敍利亞古代城市遺址 敍利亞古代城市遺址
前3000至前1000年,阿拉伯半島遊牧的塞姆人,向敍利亞及其附近地區進行了3次大遷徙。前3000年的最後幾百年,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進入敍利亞,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形成敍利亞的第一次塞姆人化。前第2千紀前後,第二支大規模移入敍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塞姆人為迦南人。他們在地中海東岸及內陸建立了一些各自為政的城邦,創造了迦南文化。
前2000年,敍利亞進入鐵器時代。當時居住在地中海東岸中部一帶的一支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他們發展航海貿易,促進了地中海沿岸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創造了有22個輔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偉大貢獻。
出土文物(部分)
出土文物(部分)(13張)
前2000年到前2000年中葉,第三支遷入敍利亞的塞姆人為阿拉米人。他們建築的哈馬大馬士革等城市和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敍利亞文化的寶貴遺產。進入和爭奪敍利亞的民族還有喜克索人胡裏安人埃及人赫梯人亞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 [2] 
前1500年胡裏安人建立米坦尼王國,前14世紀米坦尼的國力達到頂峯,佔有安納托利亞東南部、敍利亞北部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前16—前13世紀的阿馬爾那時代,敍利亞成為埃及與赫梯等域外勢力爭奪的主戰場,敍利亞域內實力相對強勁的米坦尼王國最終也被域外強國所摧毀。 [23] 
在前1200年之後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赫梯的滅亡以及埃及從迦南地區的退出,使敍利亞的小王國失去了來自外部的軍事保護和經濟援助,除北部卡赫美什等新赫梯城邦以及腓尼基地區城市國家得以倖存之外,敍利亞諸王國先後滅亡,標誌着敍利亞地區以王宮統治為基本特徵青銅時代的終結。這一時期也是古敍利亞文明最具創造力的發展階段,其對人類文明的三大創造性貢獻—一神教信仰體系、字母文字的傳播、對西地中海地區的探索—均是在這一階段產生與發展的。 [23] 
前9世紀開始,亞述再度復興,進入新亞述時期,也稱亞述帝國時期(前900年—前612年)。亞述帝國在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開始向東部擴張,向西征服了敍利亞地區,把自己的領土一直擴展到地中海海邊。
前539年,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進入巴比倫城,解放了被稱為“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開啓域外文明入侵敍利亞地區的新時代。 [23]  前550年—前330年,敍利亞地區屬於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疆域內,基本上平安無戰事。

敍利亞希臘化時期

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潰波斯帝國的軍隊,佔領敍利亞。亞歷山大東征之後,敍利亞地區被納入希臘-馬其頓人的統治之下,並開啓了該地區的“希臘化”進程。 [24] 
亞歷山大早逝後,從波斯到敍利亞東部由塞琉古一世繼承,建立塞琉古王朝,歷史上又稱為敍利亞王朝,其中敍利亞地區中國史書稱為條支。塞琉西王國時代(前312-前64),希臘文化和塞姆人文化互相滲透,形成一種希臘化的敍利亞文化,從而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源泉。在亞歷山大-塞琉古時期,敍利亞地區貨幣的統一,驛站的建立與道路的修建,進一步強化了其商路中心的地位。 [25] 
塞琉古王朝日漸式微,其控制範圍侷限在以安條克為核心的敍利亞西北部地區,對腓尼基、德卡波利斯等城邦的控制名存實亡,該地區還同時存在着埃美薩、科馬蓋奈、猶太哈斯蒙尼、伊圖利安納巴泰等獨立王國。 [22] 
前64年,羅馬併吞敍利亞。在羅馬統治時期,敍利亞曾出現帕爾米拉人建立的阿拉伯國家。106年,圖拉真皇帝兼併納巴泰王國為標誌,徹底終結了之前依靠“藩屬王”的間接統治模式,用行省體系替代了小王國、城邦聯盟或部落為單元的政治結構。 [22] 
2世紀至3世紀,帕爾米拉人在東西方貿易中起了活躍的中介作用。272年,帕爾米拉東羅馬帝國所滅。 [2] 
224年,薩珊王朝建立,羅馬帝國趁其朝代更迭之際,完全佔領敍利亞地區。薩珊國王沙普爾一世(239年—272年在位)登基後對羅馬發動多次攻勢,重新奪回了敍利亞重鎮安條克。霍斯陸二世(591年—628年在位)繼位之後,於602年對拜占庭發動戰爭,把敍利亞地區完全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薩珊波斯帝國的版圖達至極盛。

敍利亞阿拉伯時期

拜占庭與薩珊波斯雙方交戰數百次,敍利亞地區始終是戰爭的漩渦中心。薩珊波斯長期戰爭元氣大傷,651年,薩珊波斯被阿拉伯大軍所滅。
中世紀的大馬士革 中世紀的大馬士革
636年,哈里發歐麥爾一世征服敍利亞。阿拉伯人對敍利亞統治權的確立,是敍利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661年,敍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奪取政權,稱一世,定都大馬士革,建立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661-750)。其統治時期敍利亞的封建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各種文化源流開始匯合。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1258),儘管帝國中心已轉移到巴格達,但敍利亞在創造輝煌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方面,仍然佔有重要地位。
9世紀下半葉,阿拔斯朝衰微。此後,土倫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瑪王朝塞爾柱帝國十字軍贊吉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60)、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和伊兒汗王朝先後侵佔或統治敍利亞。
11世紀至13世紀,敍利亞人民積極參加了薩拉丁遏止十字軍侵略和拜伯爾斯打退蒙古人進攻的戰爭,為使阿拉伯人民免遭外族長期蹂躪,捍衞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作出了貢獻。 [2] 
馬穆魯克王朝時期瘟疫肆虐埃及和敍利亞地區長達一個半世紀,在敍利亞、巴勒斯坦爆發過18次嚴重黑死病,從1348年到1517年,平均9年半爆發1次。黑死病流行不僅造成人口鋭減、經濟衰退、馬穆魯克兵源不足和軍隊戰鬥力下降等問題,而且或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一系列社會結構性變化。

敍利亞奧斯曼時期

1516年,敍利亞被納入曾一度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政府對敍利亞人民政治上專橫壓迫,經濟上無情掠奪,文化上實行愚民政策。18世紀後,隨着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外國資本大量侵入敍利亞。18世紀末葉,法國資本在敍利亞各大城市佔絕對優勢。外國資本的侵入,促使敍利亞在19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831至1840年,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的藩屬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佔領敍利亞長達10年之久。 [2] 
19世紀下半葉,敍利亞的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在敍利亞和黎巴嫩蓬勃發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文化復興運動激發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識,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運動鋪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協會”和“盟約社”。大馬士革成為阿拉伯民族運動的中心。 [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敍利亞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災難。奧斯曼帝國軍事當局強迫敍利亞人民充當炮灰,殘酷鎮壓愛國分子。1916年6月,麥加的謝里夫侯賽因舉行反土起義,侯賽因的第三子費薩爾率軍由阿拉伯半島北上,與英軍協同作戰,大批敍利亞人蔘加了戰鬥。
1918年10月,費薩爾攻佔敍利亞,在大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在敍利亞長達300多年的封建軍事統治。此後,黎巴嫩和敍利亞沿海地帶由法國控制,從亞喀巴到阿勒頗的敍利亞內地由費薩爾的軍隊控制。 [2] 

敍利亞法國統治時期

費薩爾 費薩爾
1919年7月,第一次敍利亞國民大會在大馬士革召開。大會要求承認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敍利亞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拒絕賽克斯-皮科協定貝爾福宣言,拒絕擬議中的委任統治。巴黎和會對此置若罔聞。
1920年3月,第二次敍利亞國民大會宣佈敍利亞獨立,立費薩爾為國王。4月,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召開聖雷莫會議,決定敍利亞和黎巴嫩由法國委任統治。7月14日,法軍司令H.-J.-E.古羅向費薩爾發出最後通牒,限期無條件接受法國的委任統治。接着,法軍便向大馬士革推進。敍利亞軍民在麥塞隆與法軍激戰。25日法軍進入大馬士革,廢黜費薩爾,敍利亞和黎巴嫩落入法國之手。 [2]  1923年,敍利亞北部地帶通過《洛桑條約》劃給土耳其。
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國殖民當局把敍利亞、黎巴嫩分為幾個各自為政的獨立區。法國高級專員主宰一切,地方政權完全掌握在高級專員代表和親法分子手裏。殖民當局挑起宗教、民族糾紛,取締政黨,嚴厲鎮壓愛國者,同時強迫敍利亞人學法語,有些地區禁止學阿拉伯語。法國資本控制敍利亞的國民經濟命脈,榨取大量利益,導致敍利亞生產衰退,民生凋敝。敍利亞人民與法國殖民者展開了英勇鬥爭,各地武裝起義不斷。特別是1925-1927年阿特拉什和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爾領導的全國大起義,給予法國統治者沉重打擊(見敍利亞起義)。為了緩和敍利亞人民的反法鬥爭,法國統治者多次玩弄承認敍利亞獨立、實施憲法、建立自治政府等欺騙伎倆,如1936年簽定的“法敍條約”。1936年,拉塔基亞和賈巴勒德魯茲併入敍利亞。1938年9月2日,亞歷克桑德雷塔獨立成哈塔伊共和國(Republic of Hatay),次年併入土耳其。
1939年,法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緊張局勢,廢除憲法,恢復了對敍利亞的軍事統治。1940年6月,法國維希政府投降,敍利亞和黎巴嫩受德國控制。1941年6-7月,英軍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的軍隊進入敍利亞和黎巴嫩,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勢力。9月,法軍總司令賈德魯宣佈敍利亞獨立。
1943年7月,敍利亞恢復憲法,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了自己的政府。1944年1月1日,黎巴嫩正式脱離敍利亞獨立。1946年4月17日,英、法軍隊被迫全部撤出敍利亞。敍利亞把這一天定為獨立日和國慶日。 [2] 

敍利亞獨立建國

主詞條:敍利亞內戰
哈菲茲·阿薩德 哈菲茲·阿薩德
敍利亞獨立後,面臨複雜的國內局勢和帝國主義侵略的威脅,執政的地主資產階級政治聯盟民族集團軟弱無力。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國內政局更加動盪。僅1949-1951年,敍利亞就發生了得到美、英支持的4次軍事政變,1954年2月,靠政變奪取政權的施捨克利被軍隊推翻。接着,全國舉行議會選舉,民族民主力量在選舉中居於優勢,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取得重大勝利,並參加了以庫阿特利為總統的聯合政府。
1958年2月,敍利亞與埃及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28日,敍利亞宣佈脱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立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1963年3月8日,復興社會黨發動政變成功,執政至今。
1967年6月,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敍利亞的戈蘭高地。1970年11月13日,哈菲茲·阿薩德發動“糾正運動”,改組復興社會黨的地區領導和政府,自任總理。次年,當選為總統。阿薩德執政以來,國民經濟,尤其是作為敍利亞經濟主幹的農業有了較大發展。20世紀後期,敍利亞由於國防開支擴大、農業歉收等原因,經濟發展緩慢。
2000年6月10日,阿薩德去世,次子巴沙爾·阿薩德於同年7月10日繼任總統。 [2] 
從2011年年初開始,爆發了敍利亞政府與敍利亞反對派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敍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隨後不滿總統巴沙爾的原政府軍官兵開始攜帶輕武器離隊,成立“自由軍”,調轉槍口與政府軍作戰。隨着衝突的愈演愈烈,大量遜尼派官兵選擇叛變,僅2012年3月幾天的時間裏就有多名將軍及上校加入自由軍並進入土耳其境內,一年內自由軍人數已發展到約5萬人。
極端武裝分子包括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組織隨後介入,教派之間的衝突越發明朗。2012年6月26日,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宣佈敍利亞進入戰爭狀態。 [3]  2012年9月起,大量的敍利亞人民為躲避戰爭變成了國際難民。 [3] 
2011年~2015年,敍利亞因這場血腥衝突而四分五裂。大約20萬敍利亞人死於這場內戰,國內近一半平民流離失所。衞星照片顯示,2011年敍利亞內戰後,敍境內夜光減少83%。 [3]  2015年,敍利亞和伊拉克動盪加劇,百萬難民湧向歐洲,規模達二戰以來歐洲面臨的難民潮之最。 [13]  敍利亞危機爆發後,這一複雜性使其很快陷入了地區競技場中,敍利亞內戰也逐步向地區性的教派衝突發展,演變為主要地區勢力的“代理人戰爭”。 [27] 
2016年12月16日,俄羅斯國防部正式向媒體宣佈,敍利亞政府軍已完全解放敍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東部地區。 [4] 
2019年8月26日,埃及、阿聯酋、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蘇丹、阿爾及利亞以及巴林同意敍利亞重回阿拉伯聯盟。 [6]  10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對敍利亞成立憲法委員會表示歡迎,支持聯合國於10月30日前在日內瓦召集敍利亞憲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5] 

敍利亞自然環境

敍利亞區域位置

敍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北靠土耳其,東南鄰伊拉克,南連約旦,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與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83公里,國土面積185180平方公里(包括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約1200平方公里)。 [1] 

敍利亞地形地貌

敍利亞最西部是西亞裂谷帶的北延部分,由沿海狹窄平原、阿拉威特山、阿西河谷地、東側山地等四條南北縱列地帶組成,黎巴嫩山以東為廣闊高原,敍利亞北半部屬乾草原;東南半部屬敍利亞沙漠,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西南部的謝赫山為全國最高峯,海拔2814米。
幼發拉底河流經東部經伊拉克注入波斯灣,阿西河縱貫西部經土耳其注入地中海。 [18] 

敍利亞氣候特徵

敍利亞氣候比較乾燥,全國有五分之三的地區全年降雨量少於25毫米,這主要歸因於高山的阻擋。
敍利亞北部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地區冬季雨量較少,夏季乾燥炎熱。最低氣温0°C以下,最高氣温達4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地區1000毫米以上,南部地區僅100毫米。 [1] 

敍利亞水系分佈

敍利亞東部的幼發拉底河是全國最重要的河流,它貫穿東部國境,然後經伊拉克注入波斯灣。幼發拉底河流域的15個國家被譽為是“文明的搖籃”。西部縱谷有阿西河經土耳其傾注入地中海。

敍利亞自然資源

敍利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岩鹽、瀝青、磷灰石,銅、鐵等。已探明石油儲量25億桶,石油及其產品基本自給,並部分出口。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6500億立方米,磷酸鹽儲量6.5億噸,岩鹽儲量5500萬噸。 [1] 

敍利亞行政區劃

敍利亞區劃

全國劃分為14個省市:大馬士革農村省、霍姆斯省、哈馬省、拉塔基亞省、伊德利布省、塔爾圖斯省、臘卡省、德爾祖爾省、哈塞克省、德拉省、蘇韋達省、庫奈特拉省、阿勒頗省和大馬士革市。 [1] 
省 Muhafazat
面積(平方千米)
省會
備註
拉塔基亞省 Al Lâdhiqîyah
2297
拉塔基亞
1892
塔爾圖斯
18500
阿勒頗
AANES控制東部一部分
6097
伊德利卜
代爾祖爾省 Dayr az Zawr
33060
代爾祖爾
幼發拉底河以東屬於AANES
拉卡省 Ar Raqqah
19616
拉卡
AANES控制大部
哈塞克省 Al Hasakah
23334
哈塞克
AANES
哈馬省 Hamâh
8883
哈馬
42223
霍姆斯
大馬士革市 Madînat Dimashq
105
大馬士革
18032
大馬士革
德拉省 Dar'â
3730
德拉
庫奈特拉省 Al Qunaytirah
1861*
庫奈特拉
蘇韋達省 As Suwaydâ'
5550
蘇韋達
備註:* 其中的1176平方公里被以色列佔領(戈蘭高地),AANES:即 Autonomous Administration of North and East Syria,敍利亞東北部自治當局,或稱“羅賈瓦(Rojava)”、西庫爾德斯坦。2013年11月於敍利亞內戰期間取得自治,2018年9月6日起稱為現名。

敍利亞首都

敍利亞城市
敍利亞城市(11張)
大馬士革(Damascus),敍利亞首都、世界著名古城,被譽為“天國裏的城市”,位於敍利亞西南巴拉達河右岸。市區建在克辛山山坡上,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人口160萬(2022年)。 [1] 

敍利亞重要城市

位於國家西南部的首都大馬士革與及北部的阿勒頗霍姆斯都是敍利亞的重要城市。其他主要城市都位於海岸。

敍利亞國家象徵

敍利亞國旗

主詞條:敍利亞國旗
敍利亞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相連構成,在白色部分中有兩個大小一樣的綠色五角星。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潔和寬容,黑色是穆罕默德已贏得勝利的象徵,綠色是穆罕默德的子孫所喜愛的顏色,五角星象徵阿拉伯革命。此外,該國旗還有一個含義:紅、白、黑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國旗色調,表示敍利亞曾經加盟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白色部分五角星數量表示是第幾個加盟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家,敍利亞是第二個,所以標有兩顆星。

敍利亞國徽

主詞條:敍利亞國徽
敍利亞國徽是一隻昂首展翅的阿拉伯雄鷹,胸前一枚盾徽,繪着國旗的圖案:紅、白、黑三色豎條,中央兩顆綠色五角星。國徽基部是兩穗象徵農業的稻穀。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着莊嚴的國名:“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
敍利亞國徽 敍利亞國徽

敍利亞國歌

領土的守衞者》(阿拉伯語:حُمَاةَ الدِّيَار‎),是敍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的國歌,採用於1936年。詞作者哈里爾·貝伊,曲作者穆罕默德·弗萊菲。

敍利亞人口

據世界銀行數據,截至2019年底,敍利亞人口逾1707萬,人口增長率為0.96%。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分別佔總人口的54.16%和45.84%。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就業人口分別佔總就業人口的28.95%、14.66%和56.39%。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大馬士革和阿勒頗、霍姆斯、拉塔基亞、哈馬、塔爾圖斯等大城市。 [18]  2019年,敍利亞人口1707萬。 [1] 
截至2022年,敍利亞人口1929萬。其中阿拉伯人佔80%以上,還有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等。 [1] 

敍利亞政治

敍利亞政局

從2011年3月起,敍局勢發生動盪並持續升級,境內武裝暴力衝突不斷。阿盟、聯合國等先後介入斡旋,有關各方在日內瓦召開兩次敍問題會議,均無果而終。2015年,敍國內戰事激烈,恐怖極端勢力坐大,人道形勢嚴峻,難民問題溢出效應凸顯。9月底,俄羅斯軍事介入敍問題,國際促和努力復趨活躍。12月,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254號決議,確定政治解決敍問題的主要原則、時間框架和路線圖。此後,聯合國多番推動敍政府和反對派和談。截至2023年7月,聯合國主持召開9輪敍利亞問題日內瓦會談、8輪憲法委員會會議,敍利亞、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主持召開20輪敍問題阿斯塔納會談。 [1] 

敍利亞政體

敍利亞實行總統制,議會行使立法權。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領導政府。 [1] 

敍利亞憲法

原憲法於1973年3月12日經全國公民投票通過,規定敍利亞是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國家,復興黨是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核心。實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2012年2月,敍利亞舉行公投,通過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改一黨製為多黨制;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只能連任一次等。 [1] 

敍利亞議會

敍利亞是一黨執政多黨參與的共和政體。
敍利亞人民議會是國家立法機構,其職能是:提名總統人選;通過法律;討論內閣政策;通過國家總預算和發展計劃;批准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際條約和協定;決定大赦;接受和批准議員的辭呈,撤銷對內閣成員的信任等。人民議會於1971年2月21日成立。2020年7月,敍利亞舉行2011年局勢動盪以來的第三次人民議會選舉,復興黨領導的黨團聯盟贏得全部250個議席中的180多席,哈穆德·薩巴格(Hammoudeh Sabbagh)蟬聯議長。 [1] 

敍利亞政府

敍利亞本屆政府於2021年8月10日成立,有30名成員,主要包括總理侯賽因·阿爾努斯(Hussein Arnous),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阿里·馬哈茂德·阿巴斯(Ali Mahmoud Abbas),外交和僑民部長費薩爾·米格達德(Faisal Mekdad)等。 [1] 
敍利亞政府部門有:石油礦產資源部、灌溉部、農業與農業改革部、運輸部、財政部、經濟貿易部、電力部、衞生部、工業部、住房建設部、新聞部、通信與技術部、教育部、內政部、外交與僑民部、社會事務和勞動部、旅遊部等23個部組成,敍利亞計劃與國際合作署負責制定敍利亞經濟建設發展計劃,隸屬敍利亞內閣。
主要經濟部門有:發電和輸電總局、電力分配和開發總局、敍利亞電信總局、高級投資顧問委員會、海關總署、港務總局、機械設備貿易總局、糧食加工和貿易總局、化工和食品貿易總局、自由區總局、五金建材總局、貿易和工業產權總局、鐵路總局、阿拉伯廣告公司等。各經濟部門負責本行業的發展計劃、生產和經營。
敍利亞工業部下屬機構有:工程工業總局、工程工業總局下屬電子工業公司、水泥和建材總局、化工總局、食品工業總局、紡織工業總局、棉花加工和銷售總局。 [18] 

敍利亞政黨

2011年8月,敍利亞頒佈新的《政黨法》和《選舉法》,允許實行多黨制,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及其領導下的“全國進步陣線”一直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
(1)阿拉伯復興社會黨(The Baath Arab Socialist Party):簡稱復興黨。成立於1947年4月,是一個持泛阿拉伯意識形態的民族主義政黨。黨綱確定,該黨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其任務是復興阿拉伯民族,建立統一的阿拉伯社會主義祖國。對外反帝、反殖、反猶太復國主義,遵循不結盟政策。對內實行國有化、土地改革等措施。自1963年以來一直為敍利亞執政黨。黨的最高領導人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地區領導書記、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
(2)全國進步陣線(National Progressive Front):1972年3月成立,是復興黨為團結其他政黨而組成的統一戰線組織。巴沙爾總統兼任陣線中央領導機構主席。除復興黨,參加該陣線的還有9個黨派: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黨(Unionist Socialist Party)、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Arab Socialist Union Party)、敍利亞共產黨(巴派)(Communist Party of Syria)、民族誓言黨(National Vow Party)、阿拉伯社會主義者運動(Arab Socialist Party)、民主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黨(Democratic Socialist Unionist Party)、統一敍利亞共產黨(United Communist Party of Syria,總書記哈立圖 [20]  )、阿拉伯民主聯盟黨(Arab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敍利亞民族社會黨(沙姆領導機構)(Syrian Social Nationalist Party)。 [1] 

敍利亞司法

敍利亞法律源自伊斯蘭法和法國民法。最高司法機構是最高法院,由3名法官組成,對民事、刑事和軍事案件進行審判。最高憲法法院成員由總統以法令形式任命,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最高憲法法院可以就法案和立法性法令是否符合憲法以及法令草案是否合法提供法律意見。此外,還有總檢察署和具有一定司法職能的國務委員會。敍利亞實行司法獨立,總統在最高司法會議協助下保證司法權的獨立性。總檢察署也是獨立的司法機構,受司法部長領導;國務委員會行使行政法院的職能。 [1]  [18] 

敍利亞政要

巴沙爾·阿薩德 巴沙爾·阿薩德
巴沙爾·阿薩德:總統,已故總統哈菲茲·阿薩德次子,1965年9月生於大馬士革。原是眼科醫生,其兄巴塞勒死於車禍後,被其父選定為接班人,遂棄醫從政。1994年入霍姆斯軍事學院學習,1995年晉升少校,1996年1月入參謀指揮學院深造,1998年1月晉升中校,1999年1月晉升上校並擔任敍利亞信息協會主席、共和國衞隊副司令兼105裝甲旅旅長。2000年6月阿薩德總統逝世後,巴沙爾晉升為大將,並任敍利亞武裝部隊總司令。2000年7月10日,巴沙爾當選總統,2007年5月、2014年7月兩次連任,2021年5月再次當選連任。 [1] 

敍利亞經濟

敍利亞綜述

2011年敍利亞局勢動盪前,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但受多重因素影響未成功。2011年敍利亞局勢動盪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地區國家對敍利亞實施制裁,敍利亞承受石油出口中斷、外匯收入鋭減、貨幣貶值、物價上升、失業率高企等多重壓力,經濟形勢日益嚴峻。2020年6月,美國宣佈實施對敍施加單邊制裁的《凱撒法案》。
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因敍局勢動盪,數據主要綜合往年和最新經濟形勢估算得出):
國內生產總值:165億美元(2021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1%(2021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48美元(2021年)。 [33] 
近年來敍利亞主要經濟數據
時間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失業率
2021年
165億美元
-2.1%
948美元
78%
2020年
230億美元
-15%
870美元
78%
2019年
234億美元
1.9%
870美元
83% [26] 
2018年
214.5億美元
1.5%

78%
因敍局勢動盪,數據主要綜合往年和最新經濟形勢估算得出 [1] 

敍利亞農業

敍利亞是中東地區農業大國。2011年局勢動盪前,敍利亞農業耕種面積473.6萬公頃,農業人口約440萬,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豆類、甜菜、煙草等,主要畜牧品種有牛、綿羊、山羊、雞等。2011年局勢動盪後,敍利亞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農產品、畜牧產品產量鋭減。 [1] 
2020年,敍利亞農業產值約為46億美元,佔GDP總量20%,主要產品包括小麥、大麥、馬鈴薯、棉花、橄欖、禽肉及各種水果等。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及敍政府官方數據,由於天氣條件較好,加之安全條件改善,2020年敍利亞農業生產較往年有所上升,小麥產量達到了308.5萬噸,較前五年平均水平提高67%,但缺口仍達到162萬噸。因主要糧食產區不在政府控制區內,敍政府除接受俄羅斯、伊朗、中國等國援助糧食外,每年進口糧食支出約為4億美元。 [18] 

敍利亞工業

敍利亞工業基礎較薄弱。現有工業分為採掘工業、加工工業和水電工業。開掘工業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大理石等。加工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煙草等。敍利亞又是伊拉克基爾庫克油田出海油管的過境地。 [1] 
2020年,敍利亞工業產值約為43億美元,佔GDP總量的19.5%。其中國營企業占主導地位,包括油氣、通訊、採礦、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領域。油氣產業目前多數集中在東北、西北戰亂區,受美軍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佔領並盜採,具體數據不詳。民營企業實力較弱,主要從事旅遊、餐飲、手工業等。 [18] 
敍利亞的產油區主要位於東部的代爾祖爾、霍姆斯、哈塞克等沙漠地區,自敍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地區先後被反政府武裝、極端組織和敍利亞庫爾德人領導的敍利亞民主軍控制,導致產油越來越少。自2011年9月起,美歐等國陸續實施針對敍利亞石油的制裁協議,包括禁止進口敍利亞原油及石油產品,以及對敍利亞石油出口相關融資和保險進行制裁。由於原油無法輸出,敍利亞政府不得不採取大規模石油減產措施。
敍利亞石油2010年日產量曾達38萬桶,到2020年每天僅能生產3萬桶,全國2家煉油廠日加工能力為5萬桶,市場消耗量約10萬桶,汽油、柴油供應缺口大。2019年底,敍利亞的天然氣產量在實施修復計劃後進一步增加,達到了1750萬立方米。敍利亞共有14座發電廠(其中包括兩座水力發電廠)、6家水泥廠、兩家磷酸鹽廠。 [18] 
2021年,敍利亞工業產值約為43億美元,佔GDP總量的19.5%。其中國營企業占主導地位,包括油氣、通訊、採礦、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領域。 [10] 

敍利亞旅遊業

敍利亞風景 敍利亞風景
敍利亞有較好的旅遊發展基礎和潛力,政府對旅遊業發展也十分重視,尤其是21世紀初,在敍利亞經濟改革進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業得到了政府的認同和支持,使旅遊獲得迅速的發展。 [1]  敍利亞旅遊業在2011年後遭受嚴重打擊,至2013年旅遊收入鋭減92%;但近三年敍旅遊業有逐漸回暖趨勢,旅遊業收入實現近30%的增長。 [11] 
2020年,敍利亞服務業產值約為140億美元,佔GDP總量60.8%,包括旅遊、運輸、酒店、餐飲等領域。其中敍旅遊業在2019年接待外國遊客約20萬人次,較2019年約18萬人次略有上漲。 [18] 

敍利亞金融

敍利亞中央銀行是貨幣市場主要參與者,對銷售和購買外匯進行調控,以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目前美國、阿盟和歐盟都已對敍利亞中央銀行實施制裁,暫停與其進行業務往來。 [7] 
除中央銀行外,敍利亞國有銀行有敍利亞商業銀行 [7]  、敍利亞農業合作銀行、敍利亞儲蓄銀行、敍利亞房地產敍利亞銀行、敍利亞興業銀行,此外還有一些外資銀行和私營銀行。2011年後,美國、歐盟和阿盟也對敍利亞較大的商業銀行,如敍利亞國際伊斯蘭銀行,實施了制裁,停止與其進行業務往來。
敍利亞國內保險公司較多,包括聯合保險公司、Kuwaiti保險公司、信託保險敍利亞公司等,可提供人壽保險、家庭保險、健康保險、車險、財產險以及建築險等服務。
2007年12月,敍利亞在大馬士革舉行了大馬士革證券交易所(DSE)、敍利亞金融市場和證券委員會(SCFMS)奠基儀式。2008年4月敍利亞證券市場開始運行,現有22家公司和機構上市。 [18] 

敍利亞對外貿易

敍動盪前,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和石油產品、棉花和棉花製品、磷酸鹽、香料、皮革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鋼材、紡織品、燃料、糧食、罐頭、糖、化工原料、文教用品、醫藥、木材等。主要進口國為法國、意大利、德國、土耳其、中國,主要出口國為德國、意大利、法國、沙特、土耳其。2011年後,敍利亞對外貿易鋭減,目前主要進口燃料、食品、服裝等。 [1] 
2020年,敍利亞對外貿易總額為55.23億美元,其中出口5.23億美元,進口50億美元,主要用於石油和糧食進口,逆差嚴重。
敍利亞傳統的主要貿易伙伴有中國、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伊朗、科威特等國。敍利亞主要出口目的地為黎巴嫩、伊拉克、約旦、中國、土耳其、西班牙等,其主要進口來源地有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等。
根據敍當地生產與出口支持發展總局數據,2020年敍利亞主要出口產品為:水果、服裝、石油、蔬菜、橄欖油、芫荽、清潔用品、藥物、藥用及芳香植物、織物、金屬工藝品等;主要進口產品為:機械和運輸設備、電力機械、食物、金屬及金屬製品、化學品、塑料、紗、紙等。 [18] 

敍利亞外資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敍利亞吸收外資存量為107.43億美元,當年無新增外商直接投資。
截至2020年末,敍對外投資存量為500萬美元,當年無新增對外直接投資。敍利亞主要的外國投資者來自土耳其、德國、俄羅斯、伊朗、瑞士、英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行業,主要外資公司包括殼牌、道達爾、克羅地亞國家石油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等。敍利亞內戰爆發後,大量外資從其國內撤出。
敍利亞政府努力吸引外資參與敍利亞重建。2019年6月,敍利亞政府在首都大馬士革舉辦重建敍利亞科技展,包括外國公司在內的超過200家公司參展。敍利亞政府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吸引外資投資,重建敍利亞。 [18] 

敍利亞外國援助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敍利亞獲得的官方發展援助淨額約100億美元,人均591美元。截至2017年,向敍利亞提供雙邊援助的淨額前幾位國家依次為德國(淨額8.8億美元)、英國(4.04億美元)、西班牙(6203萬美元)、日本(5495萬美元)和荷蘭(3282萬美元)。 [18] 

敍利亞文化

敍利亞國名

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The Syrian Arab Republic),簡稱敍利亞。“敍利亞”(Syria)這一詞的來源,有人認為與“亞述”(Assyria)一詞有關。較為普遍認同的觀點則認為,這一詞最早在烏加里特文獻中以“敍爾雲”(Shryn)的形式出現。後來的希伯來文獻記載為“敍倫”(Siryon),主要指外黎巴嫩地區。
巴比倫人將其稱為“敍利”(Su-Ri),主要指幼發拉底河北部地區。希臘人將其稱為“敍利亞”,主要指北到陶魯斯山、南達西奈半島、西自地中海沿岸、東抵伊拉克沙漠的地區。阿拉伯人統治時期,敍利亞易名“閃姆”,主要指也門以北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臘語式的敍利亞一詞才再次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 [21] 

敍利亞語言

敍利亞國語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少數敍利亞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其他語言還有庫爾德語、亞美尼亞語、亞拉姆語和吉爾克斯語。 [18] 

敍利亞宗教

敍利亞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穆斯林人口中,遜尼派佔80%(約佔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佔20%,什葉派中,執政的阿拉維派佔75%(約佔全國人口的11.5%)。 [18] 

敍利亞文學

主詞條:敍利亞文學
敍利亞文學在阿拉伯文學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敍利亞文學家阿多尼斯 敍利亞文學家阿多尼斯
16世紀初,敍利亞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它的文學主要是因襲舊傳統。19世紀末,敍利亞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為反對土耳其暴政,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在埃及近代文化復興和歐洲文化影響下,文學創作活動逐漸發展。作家阿卜杜·拉赫曼·凱瓦基比(1854-1902)撰寫《專制的本性》等著作,抨擊土耳其暴政;傑卜拉伊勒·德拉勒(1836-1892)的長詩《王位與寺廟》,號召敍利亞人民推翻土耳其的統治;弗朗西斯·麥拉什(1835-1873)的小説《真理的叢林》,表達了人民追求自由、解放,建設新世界的要求;作家、詩人艾迪布·伊斯哈格(1856-1885)的詩歌和作品熱情歌頌人的尊嚴和自由,他還翻譯介紹了一些歐洲文學作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文學家不堪忍受壓迫,流亡國外。劇作家艾布·赫利勒·格巴尼(1833-1903)僑居埃及,根據歷史傳説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共創作了50多部戲劇。詩人奈西卜·阿里達(1887-1946)僑居美洲,是旅美派文學中“筆會”的重要成員,著有歷史小説《迪庫·金的故事》(1921)。
1920年,法國對敍利亞實行委任統治。1921至1945年間,人民舉行多次武裝起義,這對敍利亞現代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詩人舍菲格·傑卜裏(1898-)在《黃鶯之歌》一詩中,用象徵手法表現了殖民主義對人民自由的壓制。海魯丁·齊拉克利(1893-)的《我的祖國》等詩,猛烈抨擊殖民主義者的暴行。麥爾德姆·貝克(1895-)在《盟約和鄰居》中,揭露殖民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命運。詩人巴德維·傑拜勒(1904-)等也寫了大量詩篇,聲援民族鬥爭。詩人歐麥爾·艾布·雷沙等則用象徵和寓意手法抒發對祖國、民族的憂慮和關切。
這一時期著名作家邁阿魯夫·艾納烏特(1892-1948)的小説《歐麥爾·本·海塔卜》(1936)、歐麥爾·艾布·雷沙的詩劇《濟·卡爾戰役》(1936)等歷史題材的作品和赫利勒·欣達維(1906-)取材於希臘神話的戲劇《盜火者》,歌頌了阿拉伯民族光榮的歷史和反抗異族的傳統。有些作家則描寫社會現實生活,如蘇卜希·艾布·厄尼邁的小説《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與秋》(1931),穆罕默德·奈賈爾的《大馬士革宮廷》(1937)等,它們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民族鬥爭和婚姻愛情方面的問題,但大多帶有傷感情調。
20世紀30年代在小説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是福阿德·薩伊卜(1910-1970),他的短篇小説《機器的葬禮》(1932)表現先進的技術在農村引起的反響和矛盾;短篇小説《傷痕史》反映了農民自發反抗奧斯曼統治的鬥爭,藝術上富有特色,被認為是敍利亞現代小説的起點。舍基卜·賈比裏(1912-)的長篇小説《貪婪》(1937)、《捉弄人的命運》(1939)描寫西方文化侵入後敍利亞社會中的變化,反映了青年的生活、理想和內心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1年,一批作家成立敍利亞作家聯合會,他們反對“為藝術而藝術”,提出“藝術為人民、為生活、為社會服務”的口號,對敍利亞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哈納·米奈發表長篇小説《藍燈》,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敍利亞人民的生活和反抗法國殖民主義者的鬥爭,是敍利亞現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敍利亞文學創作的繁榮時期,大量表現民族解放鬥爭是一個突出特點。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女作家艾勒法特·伊德利比(1912-)的短篇小説集《敍利亞故事》(1954)《別了,大馬士革》(1963),阿卜杜·塞拉姆·歐傑利(1917-)的短篇小説集《背叛者》(1960),阿卜杜·拉赫曼·巴沙的短篇小説集《英雄的土地》,穆拉德·西巴伊的短篇小説集《最初的火星》(1962),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説集《白驥的嘶鳴》(1959),塞拉邁·奧貝德的長篇小説《艾布·薩比爾》等。這期間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會問題,如海德爾·海德爾的短篇小説《豹》,描寫農村的階級矛盾和農民的自發鬥爭;喬治·薩利姆的短篇小説集《窮人們》,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貧窮和苦難;哈尼·拉希卜的長篇小説《失敗者》,表現一羣大學生所經歷的曲折的生活道路;法兑勒·西巴伊的長篇小説《憂盡歡來》(1963),暴露了社會的黑暗勢力,歌頌了勞動和鬥爭。其他還有賽義德·胡拉尼的短篇小説集《又一個嚴冬季節》、綏德基·伊斯梅爾的長篇小説《叛逆者》(1965)等。反映巴勒斯坦問題的作品也佔有重要位置,如白迪阿·哈吉的短篇小説集《憂傷的土地》(1961),法里斯·澤爾祖爾的短篇小説集《直到最後一滴血》(1961)等。
敍利亞比較重要的詩人有蘇萊曼·伊薩(1921-),他在《與黎明同在》(1954)、《無邊的海浪》等詩集中歌頌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尼扎爾·格巴尼(1923-)在《姑娘對我説》《你屬於我》等詩集中描繪了阿拉伯婦女的生活,抨擊社會陋習,歌頌純真的愛情。
30年間,現實主義是敍利亞文學的主流,但也有許多作家採用存在主義等方法表現這期間阿拉伯和中東劇烈動盪引起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以及人的苦悶和追求,如喬治·薩利姆的長篇小説《在流放地》(1962),穆塔爾·塞法迪的長篇小説《命運的一代》(1960)《職業革命家》(1962)等。
20世紀70年代,敍利亞重要作家和作品有哈納·米奈的長篇小説《陰雲天的太陽》《錨》《餘影》,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説集《悶雷》,艾勒法特·伊德利比的長篇小説《不流淚的人》等。

敍利亞飲食

敍利亞人的主食是白麪和大米。將麪粉發酵後製成的麪餅是各階層百姓喜歡的食品。敍利亞人餐桌上常見的菜餚有烤羊肉、雞肉、炸魚、煮牛肉、黃瓜、醃橄欖、奶酪、西紅柿沙拉、生菜、洋葱、燜蠶豆等。甜食也是敍利亞人愛吃的食品,幾乎每餐必備。在飲料方面,人們常飲紅茶、咖啡。阿拉伯地區除了動人的傳説和美麗的民族風情外,阿拉伯菜也別有一番風味。

敍利亞節日

敍利亞節日表
節日
日期
節日
日期
元旦新年
1月1日
革命日
3月8日
穆罕默德昇天日
3月16日
希臘東正教節
4月8日-11日
全國烈士節
5月5日
開齋節
5月18日
獻祭節
7月25日
建軍節
8月1日
伊斯蘭教新年
8月14日
敍、埃、利三國聯合日
9月1日
十月戰爭開戰日
10月6日
10月23日
國慶節
4月17日 [18] 


敍利亞風俗

禮儀
待客習俗及見面禮:到敍利亞人家做客或到機關企業拜會或參觀,主人一般都先用苦咖啡招待客人。裝咖啡的是專用的壺和小杯子,倒咖啡的人手裏僅拿四至五個杯子。如果客人多,則前邊人用畢後邊接着用,不再刷洗。每次倒的咖啡量不多,僅有杯子的三分之一左右。客人喝過後如不再喝則要左右搖動杯子,否則主人還要往杯子中續加咖啡,直到客人搖動杯子為止。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習慣已不那麼嚴格。如不想喝,擺手示意即可。
在敍利亞人中有見面握手、擁抱和親臉的習俗。同事和朋友間一般見面用握手錶示歡迎。親朋好友在久別重逢或出遠門時,便會熱烈擁抱並吻腮三下(僅限於同性別之間,男的為左、右、左;女的為右、左、右。如關係密切的還會在吻腮的同時嘴裏發出咂咂的聲響)。對外賓,第一次見面,一般用握手錶示歡迎。如系第二次見面,則熱烈擁抱並親臉,一般親兩次,先左後右,如兩人友情很深則為三次(左、右、左)。男、女間用握手錶示歡迎。
稱呼
敍利亞人平時以先生、女士、小姐相稱。關係較好、熟識的一般相互稱對方別名,如使用“艾布某某”即“某某之父”作為別稱。婦女們則在名字前面加上“西蒂”,即“某某夫人”或“某某太太”之意。
商務禮俗
敍利亞服飾
敍利亞服飾(4張)
按照敍利亞人的商務禮俗,冬月往訪宜穿保守式樣西服。拜訪政府機關或大公司必須先訂約會。如果約會對方遲到,別緊張,別表現出不耐煩,這是失禮的。銷售姿態要低。你可要有所準備,對方將大大殺價,要求折扣優待。阿拉伯人習慣和朋友以及其他客人同時討論幾個問題。對此,你不要感到奇怪。小心對方的信用,到敍利亞首次作買賣,務必要求對方提供不可撤銷信用證,勿收見票即復的本票。最好用SyrianPound(敍鎊)報CIF價,勿報FOB價。名片最好印有英文及阿拉伯文。大多數敍利亞人通曉英語、法語。大多數外貿企業為國有,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工會。敍利亞也是一個伊斯蘭教傳統影響很深的國家。當對方邀請你到當地咖啡店共飲咖啡,不可拒絕,商務活動如遇應邀至對方家中吃飯,保證有男性,連侍者均為男性。要帶點禮物給對方,而非給對方的妻子。敍利亞國民教育很重視《古蘭經》、伊斯蘭教法等的學習,在國立的中、小學中,宗教是必修課。
相親習俗
在首都大馬士革,流行着一種在沐浴中相親的習俗。當男子想要結婚時,其母便代其四處奔走,認真物色新娘人選,姑娘被初步看中後,男家母親便邀這位姑娘及其母親一同赴公共浴室相見,並一起洗浴聊天,經一番“面試”後拍板。結婚時,新娘往往被打扮得珠光寶氣,像個美麗而驕傲的公主。
宗教習俗
敍利亞伊斯蘭教在封齋期間的一個月,即希吉拉歷的9月,俗稱“齋月”,又稱“萊麥丹”。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安拉在穆罕默德40歲時的希吉拉歷9月,把《古蘭經》經文傳授於他,所以此月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吉祥、最神聖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穆斯林就於此月進行封齋,白天不進食,工作時間亦相應縮短,即使遇有外交禮節性宴請,也必須在日落之後才能舉行。由於公曆與希吉拉歷每年有11天之差,所以每年的齋月時間並不固定。
禁忌
敍利亞社會中的禁忌分為兩大類,一是宗教方面的;二是一般生活方面的。穆斯林禁食豬肉,不吃自己死亡的動物或血液。不吃在沒有念過“太斯米”而宰殺的動物;不吃奇形怪狀的無鱗水產動物或不反芻的陸產動物。同時虔誠的伊斯蘭人還禁酒。另一類是長期的生活習慣所致。如在喝湯或其他熱飲時,不許發出任何聲響。食物入口不許復出。吃飯時,需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

敍利亞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項目名稱
類型
申報方式
1
皮影戲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單獨申報
2
艾爾瑪拉的大馬士革玫瑰相關習俗和手工藝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單獨申報
3
阿爾庫杜-哈拉比亞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單獨申報
4
獵鷹訓練術,一項活態人類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申報 [28] 

敍利亞軍事

敍利亞國防

敍利亞近代軍隊榮辱交加,是20世紀參戰次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敍利亞軍隊主要有:陸軍、空軍、海軍、防空部隊。敍利亞軍隊武器主要有:前蘇聯時代研發的坦克、自行火炮、地對地導彈、地對空導彈。
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軍事統帥機關是武裝力量總司令部,下轄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國防部是政府中的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主管軍隊的行政、訓練和軍工生產等項工作。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準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總參謀部在總司令部和國防部領導下,平時主要負責陸軍工作,臨戰或戰時則根據總司令的命令協調陸、海、空三軍的作戰行動。敍軍政治局負責全軍政治宣傳工作,受總司令部和敍復興黨總部領導。總統通過國防部、總參謀部和三軍司令部對全軍實施領導和指揮。
總統兼武裝力量總司令阿薩德大將(2000年7月上任)。國防部長和武裝力量副總司令法赫德·賈西姆·弗拉傑。總參謀長-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

敍利亞軍力

1946年建軍,20世紀70年代發展較快,成為中東一支實力較強的武裝力量。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為最高統帥機關,巴沙爾總統任總司令。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30個月。2011年局勢動盪前,敍利亞武裝部隊總兵力40.8萬人,其中陸軍30萬人、海軍8000人、空軍與防空軍10萬人,另有準軍事部隊40餘萬人。武器裝備主要來自前蘇聯和俄羅斯。2011年局勢動盪後,敍利亞兵力無詳細統計數據。 [1] 

敍利亞交通

敍利亞公路

敍利亞公路總長69873公里,其中平整路面63060公里、未平整路面6813公里。公路連接國內各城市鄉鎮,還直通伊斯坦布爾、安曼、黎巴嫩、的黎波里和利雅得。 [18] 

敍利亞鐵路

截至2011年,敍利亞鐵路總長2798公里,佔中東鐵路網的19%,僅次於埃及。但由於當地反政府武裝曾針對鐵路進行破壞行動,2011年後鐵路總長較此前有所下降。2014年,鐵路總長為2052公里,其中1801公里為標準軌鐵路,軌道寬度為1.435米,另251公里為窄軌鐵路,軌道寬度為1.05米。
敍利亞鐵路主要分佈在國家南部,連接大馬士革和約旦首都安曼。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敍利亞鐵路總長2139公里。 [18] 

敍利亞水運

敍利亞有3個主要港口:塔爾圖斯(Tartus)、拉塔基亞(Latakia)和巴尼亞斯(Baniyas),分別位於敍利亞地中海沿岸的北部、西部和中部。
2009年,塔爾圖斯港貨物年吞吐量為1444.7萬噸,往來船隻5251艘;拉塔基亞港958.2萬噸,往來船隻2713艘;巴尼亞斯港石油及天然氣進出口量為535萬噸。此外,2009年拉塔基亞港還接送乘客12745人次。由於內戰,其後統計數據缺失。 [18] 

敍利亞空運

截至2013年,敍利亞共有90個機場,其中有29個鋪設跑道的機場、61個未鋪設跑道的機場。較大的5個機場分別位於大馬士革、阿勒頗、拉塔基亞、德爾祖爾和帕爾米拉,其中大馬士革和阿勒頗機場為國際機場。
2009年,大馬士革機場飛機起落架次、旅客接送人數和貨郵吞吐數量分別為3.88萬次、362萬人次和3.18萬噸,阿勒頗機場分別為0.83萬次、49.9萬人次和540噸,大馬士革機場是敍利亞最大的國際機場。 [18] 

敍利亞社會

敍利亞教育

敍利亞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小學學制6年,初、高中學制分別為3年。高中二年級開始分文、理科。全國有4所綜合性大學:大馬士革大學阿勒頗大學、十月大學和復興大學。
2011年內亂之前,敍利亞有小學13866所,在校生2383223人,其中女生1142319人;初等學校3,564所,在校生2180866人,其中女生1054324人;高中2524所(包括職高),在校生554035人,其中女生280630人。高中教職員工共66768人,其中女教職工32956人。
截至2015年,約有200萬敍利亞兒童失學,約有5000所學校因被戰亂損毀而無法使用。同時,戰亂也使得大量18-22歲的青少年無法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根據國際教育機構(IIE)的估計,約有45萬處於高等教育入學年齡的敍利亞青少年成為難民,其中約有10萬人本應有資格被大學錄取。 [18] 

敍利亞醫療

在2011年之前,敍利亞共有各類醫療中心1433處,公立醫院121家,私營醫院370家,病牀30460張,醫生約29927人。公立醫院執行基本醫療免費制度,私立醫院價格較高,服務質量較好。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估計,截至2015年,由於建築損壞以及人員、設備和醫藥缺乏,敍利亞只有50%的醫院能夠正常運行。超過460個醫護人員被殺害,超過50%的醫生被迫逃往他國。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4年敍利亞全國醫療衞生總支出佔GDP的3.3%,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375.88美元;2016年,人均壽命為55.8歲。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敍利亞人均預期壽命70.96歲。 [18] 

敍利亞媒體

敍利亞全國性阿拉伯語日報有《復興報》、《革命報》、《十月報》等,地方性阿拉伯語日報有《羣眾報》、《獻身報》、《阿拉伯主義報》、《團結報》等。另還發行英文日報《敍利亞時報》等。
阿拉伯敍利亞通訊社是官方通訊社。敍利亞廣播電台建立於1936年,在各省、市建立有地方廣播電台。電台開辦有兩套節目,除用阿拉伯語廣播,還用英、法、德、俄、土(耳其)、希(伯來)、西(班牙)等7種語言播音。
敍利亞電視台建立於1960年7月23日,開辦了3個頻道。除阿拉伯語節目,還播送英、法語節目。 [1] 

敍利亞通訊

敍利亞移動通話費用相比同地區其他國家較低,但相對於本國民眾平均收入較高。自2021年3月18日起,敍政府開始限制外國手機在敍境內入網,規定3月18日之後入境的外國手機必須繳納約300美元的入網費,才可繼續在敍境內接打電話及使用流量。
因戰亂原因,截至2020年7月,戰損區基本的通訊服務(上網,語音)仍處於中斷或嚴重受損的狀態,儘管當地固話運營商已經盡最大努力進行修復,但由於資金短缺,投資能力不足,仍有8個省份(大馬士革及其農村省、阿勒頗省、伊德利卜省、德拉省、庫奈特拉省、哈馬省、德爾祖爾省、臘卡省)基本的語音和上網業務無法恢復。 [18] 

敍利亞電力

2021年,敍利亞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5000兆瓦,實際運營容量為2400兆瓦,電力缺口為52%左右,首都大馬士革平均每天供電只有5-6小時,其他城市平均1-2小時。主要原因是電廠燃料供應短缺和戰亂導致的電力設施嚴重損壞。
危機前敍利亞曾經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全國性電網,全國共有39個規模發電廠,目前一半電網已遭破壞陷入癱瘓。據敍利亞電力部透露,自2011年以來,敍電力部門的損失為40億美元。目前敍利亞主要有6大電廠運營發電,其中4個重油機組分別在大馬士革省和哈馬省,2個天然氣機組在霍姆斯等地。另有被政府軍收復的幼發拉底河十月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30兆瓦。其他主要靠私人太陽能、風能發電及家庭小型燃油發電。因受歐美經濟制裁,敍利亞發電燃料進口量的降低也反映在發電量方面,2016年發電量下降到190億千瓦時,2020年增加到 270億千瓦時。 [18] 

敍利亞外交

敍利亞政策

敍局勢動盪以來,主要西方國家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稱巴沙爾已失去執政合法性,持續對敍制裁、施壓。阿盟通過決議,中止敍成員國資格,中止同敍政府的外交合作,斷絕經貿往來。2013年3月,阿盟向“全國聯盟”移交敍在阿盟席位。俄羅斯、伊朗在政治、軍事等方面力挺敍政府。2023年5月7日,阿盟舉行特別外長會,同意恢復敍利亞的阿盟成員國資格;19日,敍總統巴沙爾出席在沙特吉達舉行的第32屆阿盟峯會。6月25日,敍常駐阿拉伯國家聯盟代表胡薩姆在埃及開羅向阿盟秘書長蓋特遞交任命書。 [1] 

敍利亞對外關係

  • 與中國關係
1956年,中國和敍利亞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實現良好發展。雙方高層保持密切往來。
2011年敍利亞局勢動盪後,雙方經貿合作受到影響。2023年,中敍雙邊貿易額3.58億美元,同比下降14.0%。其中中方進口155萬美元,同比下降30.7%;中方出口3.56億美元,同比下降14.0%。中方對敍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輕工產品等。 [33]  中國持續向敍利亞出口機電、家用電器、車輛、化工產品等,且中國出口佔雙邊貿易額99%以上;進口方面則以原材料及其粗加工製成品、輕工產品為主,進口金額較小,中方保持較大出口順差。 [18] 
2023年9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發布關於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31] 
  • 與俄羅斯關係
1944年,敍利亞與前蘇聯建交。冷戰期間,奉行親蘇政策,1980年簽署敍蘇“友好合作條約”,建立盟友關係。蘇聯解體後,敍承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並表示敍將在互相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同這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敍俄關係日益發展。2010年5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敍。2011年敍局勢動盪後,俄在政治上予敍支持,多次否決安理會涉敍決議草案。
  • 與以色列關係
1948年,敍利亞與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戰爭中首次發生正面衝突。1967年,“六·五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敍利亞的戈蘭高地。1973年,“十月戰爭”中,敍利亞和埃及並肩作戰,一度重創以色列軍隊,奪回部分戈蘭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復失。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議會通過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企圖以法律形式吞併戈蘭高地。以色列的這一做法遭到敍利亞和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堅決反對。此後,敍利亞為收回戈蘭高地與以色列進行了長期艱難曲折的談判,雖然取得一些進展,卻未能達成書面協議。 [7] 
巴沙爾執政時期,兩國關係雖未改善,但敍利亞對以色列政策較為務實,敍利亞、以色列戰線基本維持穩定。
  • 與黎巴嫩關係
敍利亞與黎巴嫩在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曾是同一個國家。黎巴嫩獨立後,敍利亞未予承認,敍黎仍保持“特殊關係”。1976年5月以後,敍軍(最初約2.8萬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懾部隊”的名義駐紮在黎。1991年5月,敍黎簽署“兄弟關係合作與協調條約”和“安全與防務條約”。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國推動安理會通過1559號決議,要求敍駐黎部隊全部撤離,2005年4月,宣佈撤回其駐黎全部軍隊、安全人員和軍事裝備。4月26日,最後一批駐黎巴嫩的約250名敍利亞士兵從位於黎東部貝卡谷地的里亞克空軍基地撤回敍利亞,這標誌着敍利亞結束了在黎巴嫩長達29年的駐軍。
2008年7月12日和8月13日,黎總統蘇萊曼和敍總統巴沙爾在巴黎大馬士革兩次會晤,雙方宣佈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0月15日,敍黎外長簽署建交公報,兩國正式建交。2011年敍局勢動盪後,黎政府主張維護敍主權、獨立和統一,反對外部干涉,對敍局勢採取“不捲入”政策,對多份阿盟涉敍決議持保留意見。
  • 與伊朗關係
2010年2月25日,敍利亞外長穆阿利姆和伊朗外長穆塔基在大馬士革簽署了兩國互免簽證協議。自協議生效之日起,敍伊兩國將互免外交、公務和因私等護照的簽證。
  • 與土耳其關係
2012年6月22日,敍利亞擊落一架土耳其RF-4(F4“幻影”)軍用戰鬥機,這架飛機最終落入了地中海,敍利亞危機成為了地區性危機。事件發生之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Erdoğan)宣佈這是一次敵對行動,並宣佈土耳其認為敍利亞對其構成了威脅。土耳其警告道,將會打擊任何從敍利亞向其邊境接近的軍事力量。6月22日,土耳其引用聯合國憲章第4條,即如果成員國認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那麼允許成員與盟國磋商。2012年6月26日北約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北約盟國對土耳其表示聲援。2012年10月13日,敍利亞外交部表示,大馬士革準備與土耳其建立直接對話,以緩解兩國間緊張關係。 [8] 
  • 與美國關係
1946年,敍利亞同美國建交。1967年“六·五”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敍宣佈同美國斷交。1974年6月兩國復交。2004年5月,美國開始實施對敍經濟和外交制裁法案。2005年2月,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害,美國推動安理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敍全面配合哈案國際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敍美關係緊張。美國將敍列入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國家的黑名單。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曾尋求改善美敍關係。2010年2月,美副國務卿伯恩斯訪敍。同月,美重新向敍派遣大使。2011年敍局勢動盪後,美關閉駐敍使館,驅逐敍駐美外交官,要求敍總統巴沙爾必須下台,對敍實施嚴厲單邊制裁,力推敍向“民主國家”過渡。
2022年6月據敍利亞通訊社消息,美國在敍利亞的非法駐軍又從敍利亞偷竊小麥。此前,敍利亞政府多次譴責美國“像海盜一樣”盜取敍利亞石油和糧食資源,導致敍利亞嚴重能源危機,加劇敍利亞人道主義災難。 [14] 
2022年10月6日,據敍利亞國家電視台報道,美軍空襲敍東北部致1人死亡。 [19] 
  • 與烏克蘭關係
2022年6月29日,在敍利亞宣佈承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和獨立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晚間宣佈中斷該國與敍利亞的外交關係。 [15]  6月30日,烏克蘭外交部宣佈與敍利亞斷絕外交關係,並對敍利亞法人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7月20日,據阿拉伯敍利亞通訊社(SANA)消息,敍利亞決定與烏克蘭斷絕外交關係,以迴應基輔做出的類似決定。 [16-17] 
  • 與海灣國家關係
1990年海灣戰爭中,敍利亞應沙特等國的要求向海灣派遣軍隊。戰後,敍積極參與海灣戰後安全安排,與海灣國家關係改善。1991年3月,敍利亞、埃及和海灣阿拉伯六國外長在大馬士革召開會議,會議發表了《大馬士革》宣言。
2011年敍局勢動盪後,沙特、卡塔爾等海灣國家要求巴沙爾總統下台,宣佈召回駐敍大使,並驅逐敍駐本國外交官,對敍實施制裁,向敍反對派提供財政、軍事等全方位援助。
  • 與突尼斯國家關係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2日,敍利亞決定重新開放駐突尼斯大使館。 [29] 
  • 阿盟
據埃及媒體2023年5月7日報道,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當天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外長級緊急會議,討論蘇丹危機及敍利亞重返阿盟問題,會上同意敍利亞重返阿盟。 [30] 
  • 與伊拉克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2日,伊拉克與敍利亞兩國代表當天簽署了一項聯合安全合作備忘錄,涉及打擊毒品、邊境管控、通緝人員引渡和打擊有組織犯罪和洗錢等領域合作。 [32] 

敍利亞旅遊

敍利亞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悠久古老的歷史與文明,以及極富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所有這一切都給這個國家創造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阿拉伯古書曾經寫道:“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馬士革與之齊名”。
敍利亞旅遊資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自然景觀、人文及歷史遺蹟、傳統及民俗文化。
截至2016年,敍利亞共有6處世界遺產,如下: [12] 
敍利亞世界遺產
序號
名稱
類型
所在地
1
文化遺產
2
十字軍堡壘和喀拉特薩拉赫丁城堡
文化遺產
3
文化遺產
霍姆斯省
4
文化遺產
大馬士革
5
文化遺產
6
文化遺產 [9] 

名單
簡介
圖片
阿勒頗城堡
阿勒頗城堡位於敍利亞西北部,是中東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過去它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站,16世紀時又成為東西貿易往來的必經要地。傳説古時候,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曾來到阿勒頗,他把自己奶牛上擠出的牛奶,分發給當地的窮人。直至如今,阿勒頗的阿拉伯語稱呼仍為Habab,就是“牛奶”的意思。
阿勒頗城堡 阿勒頗城堡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是敍利亞境內“絲綢之路”上的著名古城。稱為敍利亞沙漠的新娘。挺拔的神廟、氣派的凱旋門、兩側高聳的石柱、精工細作的雕刻、美輪美奐的壁畫,加上金色陽光的渲染,彷彿在提醒着人們它昔日的輝煌。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拉塔基亞
拉塔基亞是敍利亞西北部城市,拉塔基亞省省會。位於納哈爾·耶爾·科比爾河的沖積平原上,市區人口約21.4萬,曾為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統治。
拉塔基亞 拉塔基亞

敍利亞名人

穆罕默德·艾哈邁德·法里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