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

鎖定
中國森林面積小,資源數量少,地區分佈不均。1990年中國森林面積約為1.246億公頃,人均面積約0.107公頃,而全世界森林面積約40.19億公頃,人均面積約0.8公頃。中國森林覆蓋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蓋率為31%。中國森林蓄積量91.4億立方米,人均約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積量約3100億立方米,人均約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山區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造林、營林經驗,培育了大面積的人工林,特別是南方山區的杉木林和竹林。中國森林總蓄積量為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4—2008年)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19545.22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49.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0.36%,比1949年的8.6%淨增11.76個百分點 [1] 
中文名
森林
外文名
forest
佔地球表面積
9.4 %
特    點
面積小資源數量少地區分佈不均

中國森林資源正文信息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加之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類型極為豐富多樣:
① 東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 中國主要天然林區,現有森林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森林蓄積量28.9億立方米,佔全國32%;森林覆蓋率約為37.6%。經過採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經營,區內人工林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本區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主要是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林和採伐後的樺木、山楊次生林、部分地區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楊樹和鑽天柳(亦稱朝鮮柳),東南部有生長不良的蒙古櫟林小興安嶺主要是紅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樹紅松外有落葉松、魚鱗松紅皮雲杉冷杉臭松);闊葉樹椴樹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榆樹槭樹類及多種樺木和楊樹。長白山區的森林與小興安嶺林區相近似,但闊葉樹種的比重增加,並有沙松(冷杉一種)和長白赤松
西南亞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中國第2重要天然林區。這一林區海拔高差很大,森林主要分佈於山坡中下部,一般在4000米以下。全區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19.5%;森林蓄積量35.8億立方米,佔全國39.7%;森林覆蓋率28.3%。林區針葉樹有多種冷杉雲杉落葉松高山松鐵杉;闊葉樹有多種樺木、槭樹、高山櫟。在海拔較低處還有椴樹、榆樹、 槭樹和高山松、 華山松等,海拔更低的山坡出現殼鬥科、樟科等常綠闊葉樹。林區林下植物有杜鵑、懸鈎子、忍冬箭竹等。林區內棲息着許多珍稀動物大熊貓即生長於以箭竹為主要林下植物的雲杉、冷杉林內;並有金絲猴扭角羚等。
本區因位於長江許多支流的上游,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應充分重視。 在陡坡、 山脊的森林應劃作水源林,並應劃定必要的自然保護區,保存珍稀物種和森林類型。
南方松杉林和常綠闊葉林及油茶、油桐等經濟林。這一地區主要森林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多種竹類(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南部還有叢生竹)和多種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樹、楠木、栲類、石櫟、常綠青岡木荷木蓮阿丁楓、膽八樹等)。此外有許多落葉闊葉樹如多種櫟類(包括栓皮櫟麻櫟小葉櫟、檞櫟)、山毛櫸楓香檫樹擬赤楊、光皮樺等。中國多種特有樹種原產於此。針葉樹中有銀杏水杉杉木金錢松、銀松、台灣杉、白頭杉、福建柏;闊葉樹有珙桐杜仲、 喜樹、觀光木伯樂樹香果樹等。多種經濟林產品重要的有油茶、油桐、烏桕、漆、棕櫚、原樸、杜仲、白蠟。油茶麪積約有 300多萬公頃;油桐約200萬公頃。

中國森林資源其他信息

南方山區面積大,氣候條件好,具有林業生產潛力,大力發展用材林、竹林和多種經濟林木,能提供大宗竹木材料和多種林產品,既能提供國民經濟建設和各種工業原料,又可用作人民生產生活資料。南方是多山的地區,不少山地坡度很陡,雨量多並常出現暴雨。因此森林對涵養水源、保持土壤,減免洪水災害和下游河流、湖泊、水庫的淤積有重要作用。
④ 華北落葉闊葉林油松、側柏林。這一林區的範圍,大致北自遼寧南部,南到淮河以北,包括華北廣大山區。2014,僅有散生的小片櫟類、樺木山楊為主的落葉闊葉林和小片的側柏、油松等針葉林。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山谷局部地區有少數白蠟槭樹椴樹青楊等生長。在海拔較高山地還有小片華北落葉松雲杉青杆白杆)及少數冷杉。本區需大力保護和培育森林,生產用材、薪材並涵養水源,保持土壤。
華南熱帶季雨林。分佈於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主要林區有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台灣省南部及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地區。森林基本上屬熱帶季雨林,在濕潤的山谷樹木板根現象較明顯,林下有高大的樹蕨、棕櫚科植物,樹幹附生蘭科、蕨類及天南星科植物,顯出熱帶雨林的景觀。這一林區藴育和保存極為豐富的森林植物,有青梅坡壘龍腦香、娑羅雙樹等龍腦香科樹木,並有蝴蝶樹人面子番龍眼山楝麻楝、卵葉阿丁楓等熱帶樹種,在西雙版納和廣西最南部還有野生團花樹。此外,陸均松雞毛松海南島和雲南南部也有分佈。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則有以常綠殼鬥科樹木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林。在低海拔及河谷雨量較少處旱生型現象明顯,如海南島南部有厚皮樹閉花木合歡屬(黑格、白格)、刺竹等近似稀樹草原的旱生型熱帶林。
華南熱帶林區是中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但這裏有漫長的旱季的偶爾出現的10℃或以下的低温。因此,要採取防幹風、低温的措施。海南島種植橡膠前,栽種防風林帶收到良好效益。
⑥ 中國森林除分佈於上述各林區外,在廣闊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綠洲境內及沿河流以及一定高度的山地也有森林分佈,如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天山、祁連山中山地段的雲杉林等。此外,在中國東部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原有天然林早已破壞,只有零星散生的樹種和小片叢林。20世紀50年代以來營造了農田防護林、農林間種和四旁植樹。有不少的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0~15%。這些地區的農田防護林對農田起到很大的防護效益,四旁植樹改善並美化了環境,同時也提供就地需要的用材、薪材和多種林產品。至1989年,中國人工造林面積達3830萬公頃,佔世界人工造林總面積的1/3。

中國森林資源中國森林資源簡介

(2009-2013年)
一、基本情況
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於2009年開始,到2013年結束,歷時5年,組織近2萬名技術人員,採用國際上公認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方法”,以省(區、市)為調查總體,實測固定樣地41.5萬個,全面採用了遙感等現代技術手段,調查、測量並記載了反映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和分佈,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效益等方面的160餘項調查因子。
二、清查結果
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活立木總蓄積164.3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22億公頃,蓄積122.9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分別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積仍居世界首位。清查結果表明,中國森林資源呈現出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升、效能不斷增強的良好態勢。
兩次清查間隔期內,森林資源變化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森林總量持續增長。森林面積由1.95億公頃增加到2.08億公頃,淨增12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由137.21億立方米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淨增14.16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增加量佔63%,人工林蓄積增加量佔37%。
二是森林質量不斷提高。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增加3.91立方米,達到89.79立方米;每公頃年均生長量增加0.28立方米,達到4.23立方米。每公頃株數增加30株,平均胸徑增加0.1釐米,近成過熟林面積比例上升3個百分點,混交林面積比例提高2個百分點。隨着森林總量增加、結構改善和質量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國森林植被總生物量170.02億噸,總碳儲量達84.27億噸;年涵養水源量5807.09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億噸,年保肥量4.30億噸,年吸收污染物量0.38億噸,年滯塵量58.45億噸。
三是天然林穩步增加。天然林面積從原來的11969萬公頃增加到12184萬公頃,增加了21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從原來的114.02億立方米增加到122.96億立方米,增加了8.94億立方米。其中,天保工程區天然林面積增加189萬公頃,蓄積增加5.46億立方米,對天然林增加的貢獻較大。
四是人工林快速發展。人工林面積從原來的6169萬公頃增加到6933萬公頃,增加了76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從原來的19.61億立方米增加到24.83億立方米,增加了5.22億立方米。人工造林對增加森林總量的貢獻明顯。
五是森林採伐中人工林比重繼續上升。森林年均採伐量3.34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林年均採伐量1.79億立方米,減少5%;人工林年均採伐量1.55億立方米,增加26%;人工林採伐量佔森林採伐量的46%,上升了7個百分點。森林採伐繼續向人工林轉移。
清查結果表明:中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實施的一系列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存在問題
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分佈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林業發展還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是實現2020年森林增長目標任務艱鉅。從清查結果看,森林“雙增”目標前一階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積增長目標已完成,森林面積增加目標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結果反映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森林面積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現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積比上次清查少396萬公頃,僅有650萬公頃。同時,現有宜林地質量好的僅佔10%,質量差的多達54%,且2/3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投入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如期實現森林面積增長目標還要付出艱鉅的努力。
二是嚴守林業生態紅線面臨的壓力巨大。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其中約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隨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生態建設的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的壓力日益加大。
三是加強森林經營的要求非常迫切。中國林地生產力低,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徑只有13.6釐米。齡組結構依然不合理,中幼齡林面積比例高達65%。林分過疏、過密的面積佔喬木林的36%。林木蓄積年均枯損量增加18%,達到1.18億立方米。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加森林蓄積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的潛力還很大。
四是森林有效供給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國木材對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勢嚴峻;現有用材林中可採面積僅佔13%,可採蓄積僅佔23%,可利用資源少,大徑材林木和珍貴用材樹種更少,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時,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生態產品短缺的問題依然是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四、對策措施
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着力增加森林總量、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功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努力推動中國林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是狠抓資源保護管理,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科學劃定並嚴格落實林業生態紅線,制定最嚴格的林業生態紅線管理辦法。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額管理。嚴控經營性項目佔用林地,逐步推行林地的差別化管理,引導節約集約使用林地。堅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的法律、法規,依法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遏制非法徵佔林地和毀林開墾現象。
二是狠抓林業生態工程,確保實現雙增目標。進一步增加造林投入,紮實推進宜林地的造林綠化進程。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有效提高造林成林率。加快推進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繼續實施好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對重點生態脆弱區25度以上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繼續開展退耕還林。積極推進平原綠化、通道綠化、村鎮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充分挖掘森林資源增長潛力。嚴格落實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資源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森林增長指標考核制度,實行年度考核評價。
三是狠抓林業全面改革,增強林業發展動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集體林採伐管理、資源保護、生態補償、税費管理等相關政策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按照公益事業單位管理要求,進一步明確國有林場生態公益功能定位,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加強對林權流轉交易的監督管理。大力推行林業綜合執法和行政審批改革,強化林業執法監管職能,規範審批行為。
四是狠抓森林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質量效益。建立森林經營規劃制度,形成國家、省、縣三級森林經營規劃體系。完善森林經營補貼制度,加強森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改造。重點推進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工作,帶動全國森林經營科學有序推進。逐步停止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森林主伐,促進天然林資源的休養生息。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以及珍貴大徑材林,加快推進木材儲備基地建設,不斷增強木材和林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