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杉木
- 拉丁學名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 別 名
-
沙木
沙樹
刺杉
香杉 - 界
- 植物界
杉木植物學史
編輯1826年,Rich.在研究標本時發現,R,Br.曾發現一個新植物,是杉木,但未發表出來。所以,Rich.在沒有看到Lamb.的杉木學名時,就代替R.Br.把杉木作為另一個屬(即杉木屬)的植物發表了,命名為Cunninghamia sinensis R.Br. ex Rich.。
[2]
1827年,Hooker發現了問題,同一種植物有了兩個學名。他認真研究了杉木的標本,發現與松屬的特徵不符合,應該是杉木屬。但是,考慮到Lamb.發現並命名杉木在前,而Rich.在後,根據命名優先律法則,Hooke重新組合了杉木的學名,保留了種加詞lanceolata,並把Lamb.的名字用括號括起來,以表示對他的尊重。所以,杉木的學名是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2]
杉木形態特徵
編輯
杉木(2張)
杉木(16張)
杉木近種區別
編輯杉木 | 銀杉 | 水杉 |
---|---|---|
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2.5-3米。 | 高十至二十幾米的常綠喬木。胸徑40釐米以上。 | 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2.5米 |
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側枝之葉基部扭轉成二列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通常微彎、呈鐮狀,革質、豎硬,邊緣有細缺齒,先端漸尖,稀微鈍,上面深綠色,有光澤。 | 葉螺旋狀着生成輻射伸展,在枝節間的上端排列緊密,成簇生狀,在其之下側疏散生長,邊緣微反捲,在橫切面上其兩端為圓形。 | 葉條形,,沿中脈有兩條較邊帶稍寬的淡黃色氣孔帶,每帶有4~8條氣孔線,葉在側生小枝上列成二列,羽狀,冬季與枝一同脱落。 |
杉木生長環境
編輯杉木為亞熱帶樹種,較喜光。喜温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適應年平均温度15-23℃,極端最低温度-17℃,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的氣候條件。耐寒性大於它的耐旱能力,水濕條件的影響大於温度條件。怕鹽鹼,對土壤要求比一般樹種要高,喜肥沃、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4]
杉木分佈範圍
編輯分佈於中國和越南。在中國栽培區北起秦嶺南坡、河南桐柏山、安徽大別山、江蘇句容、宜興,南至廣東信宜、廣西玉林、龍津、雲南廣南、麻栗坡、屏邊、昆明、會澤、大理,東自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西部山區,西至四川大渡河流域(瀘定磨西面以東地區)及西南部安寧河流域。
[3]
杉木生長習性
編輯杉木繁殖方法
編輯杉木播種
- 種子採集
- 播前準備
選擇土壤疏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建圃。播種前細緻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採用高牀育苗,牀面寬100-120釐米,高20-30釐米,牀面要平整,土塊要敲碎。春季播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用0.15-0.3%的福爾馬林液浸種15分鐘,然後,倒去藥液,封蓋1小時後播種。
[4]
- 播種及播後管理
可採用撒播或條播,播種溝寬2-3釐米,深約1釐米,溝距20釐米左右。播後用細土覆蓋,厚約0.5釐米,上面再蓋草,保温保濕以利發芽。當幼芽大部分出土時,要分批適量揭草,揭草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如遇低温,可暫停揭草。同時,要做好鬆土除草工作,鬆土時注意不要損傷幼苗,除草最好在雨後或灌溉後連根拔除。幼苗初期多施氮磷肥,中期多施氮磷鉀完全肥料,生長盛期過後應停施氮肥,酌施磷鉀肥。當苗高5-6cm時進入生長盛期,應開始間苗,以後看生長情況和苗木密度再進行1-2次。
[4]
杉木扦插
- 扦插地的選擇
- 採穗與扦插
春季3月母樹根部上的插條開始萌發,待萌發條生長至8-9釐米時開始採穗,採集穗條時要選擇長勢旺盛、頂芽明顯、枝條粗壯、葉片輪生狀的穗條,小土堆以上的萌發條要及時用利剪剪去,只採扒開小土堆內的萌發條,並將所有達到8-9釐米的枝條全部剪下,而且要緊貼主幹剪,在剪下的枝條裏選出可以扦插的枝條,下面修剪出斜口,同時修剪下部4釐米的葉片。
[5]
立即將修剪後的插條斜扦插入土中,與地面保持40°角,深度4.5釐米左右,株距5釐米,行距20釐米。插穗要與土壤密結,插條保持株對株、行對行整齊排列,以便於日後鬆土和除草管理。最後在扦插好的苗牀上均勻撒1層0.5釐米厚的粉碎稻草。
[5]
- 肥水與消毒
當插條插入時開始噴霧,白天每隔2h噴霧1次,控制在8分鐘內,晚間、陰天和雨天不噴霧,以扦插苗上掛水珠為佳,也可以根據苗牀實際情況改變噴霧時間,扦插的苗木30天后開始減少噴霧次數,增加苗木生根、煉苗時間,從而適應自然氣候等。
[5]
插穗扦插以後,記錄每天情況,從第7天開始噴霧施0.2%尿素肥,以後每隔6天噴霧施肥1次,連噴8次後結束噴霧施肥。扦插的插穗在第10天噴1次0.2%的多菌靈水溶液,過15天后再噴1次多菌靈水溶液,對插穗和地面進行消毒處理。插穗噴藥一般在16:00進行,噴藥後12小時內不宜噴施其他藥劑。
[5]
杉木組培
- 杉木優良品種的選擇
杉木的類型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生長環境選擇合適的優良品種進行組織培養,待培養良種選定之後,確定外植體的部位,就目前研究來看,可以作為培養的杉木的外植體還不是很多,帶芽的外植體有莖尖、頂芽、根莖連接處的明櫱,已經分化的器官有嫩莖,在近幾年的研究中花粉作為單體細胞成功誘導的案例已經出現。用不同的外植體進行誘導,在誘導的過程中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利用莖尖以及頂芽作為外植體進行誘導時,主要是抑制主軸的發育,打破原有莖葉生長的頂端優勢,促進其進行腋芽的萌動生長,進而提高繁殖的係數。根莖連接處的明櫱作為外植體進行培養時,由於其含有幼年的芽,幼年的芽自身具有較強的生長動能,生根的難度較小。花粉需要經過誘導,進入到脱分化狀態,目前還沒有大面積應用於生產。在進行外植體的選擇時還要根據其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理狀態、不同的採集時間所取得的外植體的培養基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杉木的營養生長階段生長旺盛程度同年齡成正比,而進入到生殖生長階段,繁殖能力與年齡成反比,因此在選擇外植體時經常會發生由於過分的追求各項性狀的成熟度而造成了營養繁殖能力的缺失,從而給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在杉木的外植體選擇時,一般選擇樹齡在5-10年的樹木進行。既保證了各項性能的成熟又保持了較強的繁殖能力。進行培養的時間對於培養的成功與否也有着很關鍵的影響。一般的培養要避開冬季。
[6]
- 愈傷組織的誘導
外植體脱離母株以後,首先形成一定數量的愈傷組織才會形成芽以及根系。開始培養時,首先是誘導其形成不同形式的愈傷組織。誘導杉木形成愈傷組織的培養基有很多,應用最普遍的是1/2MS復配BA0.5毫克/升,再加上2,4-D0.5-2.0毫克/升。通過這種復配的培養基來完成莖尖以及頂芽或者是根莖連接處的芽形成愈傷組織的誘導。誘導花粉形成愈傷組織應用較多的培養基是1/2MS復配2,4-D1.0-1.5毫升/升。在杉木的愈傷組織的培養過程中,培養基中2,4-D的濃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以莖尖為外殖體材料消毒方式,採用70%的乙醇處理40分鐘後,無菌水沖洗一遍,再用1%的昇汞溶液處理7分鐘後用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再進行無菌生產。最佳的增殖培養基是1/2MS+6BA0.8毫克/升,最適於生根的增養基是MS培養基中+蔗糖30克升+IBA1.2毫克/升+NAA0.2毫克/升+ABI1.5毫克/升。2,4-D可以誘導脱分化以及未組織化細胞的生長或者是愈傷組織化,2,4-D的濃度較低時,培養基可以促成大小適當的愈傷組織,有些含有2,4-D濃度過高的培養基,在培養過程中形成的愈傷組織的膨大突起較大,反而抑制了莖芽的誘導生長。同時愈傷組織的誘導過程中黑暗的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進行愈傷組織的培養過程中,要儘量在黑暗的環境中進行。
[6]
- 芽組織的誘導
在杉木的誘導培養過程中較為容易的環節就是芽組織的誘導。在MS和1/2MS培養基中加入0.2-0.5毫升/升的生長素和0.5毫克/升的激動素便可以較為容易地誘導出數量較多的不定芽,生長旺盛的情況下還可以形成苗莖。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一組實驗進行驗證芽組織的誘導效果:外植體消毒→75%C2H2OH1′→10%NaCl20′→清洗3次→1%HGCl20′→清洗3次→無菌活體→無菌體的發芽率可達40%。增殖MS+培養基中BA2.0叢芽誘導發芽率75%,而BA3.0叢芽誘導發芽率只有60%;MS+TD2的培養基濃度為0.05時叢芽誘導發芽率68.8%,而濃度在0.1時叢芽誘導發芽率87.5%。我們把MS培養基中加入2.0的BA,然後加入0.5的KT叢芽誘導發芽率60.7%,加入1.0的IBA叢芽誘導發芽率46.4%,當增殖達到4-5代的時候開始衰退。
[6]
實驗表明在杉木的芽組織培養中對於生長素的選擇性不是很強,對於目前應用較多的生長素例如IBA、IAA、NAA都可以應用。但是,不同的生長素同激動素的濃度配比對於誘導的生長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誘導過程中,一般生長素的作用是促進生長的,而激動素的作用是促進不定芽的形成以及分化的,經過研究認為中濃度的激動素和低濃度的生長素的配合有助於促進芽組織的生長和分化。
[6]
- 根誘導
在杉木的培養過程中,根的誘導難度要遠遠大於芽誘導的難度。為此我們進行了關於培養基的反覆實驗,具體數據如下:
通過數據表明,雖然培養基地種類與芽組織誘導培養相近,但是其選擇性較強,一般採用在1/2MS培養基中加入20克/升的蔗糖,再添加NAA(IBA)0.2-0.5毫克/升。根的誘導過程中需要提高生長素以及激動素的濃度,因為要促進芽到根的分化的難度較大。
[6]
杉木栽培技術
編輯杉木移栽
杉木大田移栽可分為春季和秋季兩個節令進行,各個節令的栽植方法有所區別,但一般都採用20×20×40米穴植法,栽植規格一般採用2×1.5米,栽植密度一般均在222株/畝。如果苗大,還可以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
[7]
杉木撫育
杉木嫁接
杉木病蟲防治
編輯杉木病害
- 杉苗猝倒病
防治方法:為了預防該病害發生,在幼苗出土後7-10天就應定期噴灑0.1%敵克松或0.5-1%的硫酸亞鐵溶液,以後10天左右噴1次。幼苗猝倒病多在雨季流行,施用藥液容易流失,可用草木灰拌生石灰粉(8:2)撒於牀面或條播溝內,用量100-150千克/667平方米。晴天可用0.3%漂白粉液、1%波爾多液或0.1-0.5%敵克松噴灑苗木。
[8]
- 杉木炭疽病
杉木感染此病後,輕者針葉枯萎,重者大部分嫩稍枯死。造林時要適地適樹,平地、低窪地及土壤粘重板結地不宜栽杉。丘陵紅壤地區的杉木幼林,宜採取開溝培土,除萌打櫱、清除病枝,深翻撫育和間種綠肥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杉木炭疽病的發生。
[7]
杉木蟲害
危害症狀:該蟲為害輕時可使樹葉發黃,長勢衰退;重則使整株枯死。
危害症狀:幼蟲蛀入杉樹嫩梢頂部或頂芽為害,造成枯梢。
杉木下級分類
編輯主要品種
灰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cv. Glauca):葉灰綠色或藍綠色,兩面有明顯的白粉。散生於杉木林中。
杉木主要價值
編輯杉木生態
杉木經濟
杉木為中國長江流域、秦嶺以南地區栽培最廣、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用材樹種。木材黃白色,有時心材帶淡紅褐色,質較軟,細緻,有香氣,紋理直,易加工,比重0.38,耐腐力強,不受白蟻蛀食。供建築、橋樑、造船、礦柱、木樁、電杆、傢俱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皮含單寧。
[3]
杉木藥用
【主要成分】根或根皮主要含有遊離氨基酸,甾體化合物,脂肪酸和維生素等。根含揮發油,主要為α-蒎烯(α-pinene)、檸檬烯(limonene)、對傘花烴(p-cymene)、α-柏木烯(α-cedrene)等成分。葉主要含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紅杉雙黃酮(sequoiaflavone)、扁柏雙黃酮(hinokiflavone)、榧雙黃酮(kayaflavone)、南方貝殼杉雙黃酮(robustaflavone),尚含揮發油等成分。種子含杉木酸(cuningharnic acids)A、B。
[9]
【性味功能】 根或根皮、心材及樹枝、樹幹結節、葉、種子、球果:辛,微温。木材中的油脂:苦、辛,温。根或根皮:祛風利濕,行氣止痛,理傷接骨。樹皮: 利濕,消腫解毒。心材及樹枝:辟惡除穢,除濕散毒,降逆氣,活血止痛。樹幹結節:祛風止痛,散濕毒。葉:祛風,化痰,活血,解毒。球果:温腎壯陽,殺蟲解毒,寧心,止咳。木材中的油脂:利尿排石,消腫殺蟲。
[9]
【主治用法】 根或根皮:風濕關節痛,骨折,血瘀崩漏。樹皮:水腫,腳氣,漆瘡,流火,燙傷,金瘡出血,毒蟲咬傷。心材及樹枝:腳氣腫滿,奔豚,霍亂,心腹脹痛,風濕毒瘡,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燒燙傷。樹幹結節:風濕骨節疼痛,胃痛,腳氣腫痛,帶下,跌打損傷,臁瘡。葉:風疹,咳嗽,牙痛,鵝掌風,跌打損傷。種子:疝氣痛。球果:遺精,陽痿,白癜風,乳癰,心悸,咳嗽。木材中的油脂:淋證,尿路結石,遺精,帶下,疔瘡。
[9]
杉木保護現狀
編輯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1]
杉木科技成果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21]
- 2. 沈顯生編著,植物學拉丁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5.01,第78頁
- 3.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3-12-06]
- 4. 申關望,沈光輝,扶定.城市行道樹杉木栽培技術及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3,(第17期):52
- 5. 俞鑫盛.皖南山區杉木無性系扦插繁殖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第16期):140-141
- 6. 黃修林,文清嵐.杉木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技術與市場,2012,(第8期):221-222
- 7. 劉加練.淺談杉木的栽培管理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16,(第9期):24-25
- 8. 趙燕.杉木播種繁殖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8,(第8期):50-51
- 9. 杉木 Shanmu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引用日期2019-01-25]
- 10. 福建省完成全國首個杉木第4代種子園嫁接工作 .台海網[引用日期2022-03-28]
- 11. 我國林草科技十大進展揭曉-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29]
- 12.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4]
- 13.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14]
- 14. 杉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01]
- 15.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上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1993.04,第935頁
- 16. 王志剛,紀殿榮,吳京民主編,中國經濟樹木 5,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7.01,第27頁
- 17. 黃開勇,黃應欽,黃大勇主編,木本植物營養繁殖實用技術,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209頁
- 18.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民族藥志 第3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0.12,第178頁/第179頁
- 19. 杜天真主編;江西省林學會編著,速生工業原料林培育技術,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9,第1頁
- 20.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觀賞園藝卷,農業出版社,1996.12,第378頁
- 2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 22. 温玉波、李海濤主編.一分鐘速查中草藥全圖鑑: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12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