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楝

鎖定
山楝(學名:Aphanamixis polystachya (Wall.) R. N. Parker)是楝科山楝屬的喬木植物。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初時膜質,後變亞革質,在強光下可見很小的透明斑點,長橢圓形;花序腋上生,短於葉;花瓣圓形,凹陷;雄蕊管球形,無毛,花葯長圓形,子房被粗毛,幾無花柱;蒴果近卵形,熟後橙黃色;種子有假種皮。山楝花期5-9月,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6] 
山楝產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在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等也有分佈。 [7]  山楝喜暖熱氣候、喜酸性土壤、深厚濕潤土壤,耐濕漬、耐鹼。 [8]  一般為播種繁殖。 [9] 
山楝樹皮及葉人藥,有祛風消腫功效。 [10]  山楝種子含油量約44%-56%,油可供製肥皂及潤滑油;木材赤色,堅硬,紋理密緻,質均勻,可作建築、造船等用材。 [7] 
中文名
山楝
拉丁學名
Aphanamixis polystachya (Wall.) R. N. Parker
別    名
沙羅
紅羅
山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無患子目
楝科
山楝屬
山楝
命名者及年代
(Wall.) R. N. Parker,1931

山楝形態特徵

山楝
山楝(6張)
喬木,高20-30米。葉為奇數羽狀複葉,長30-50釐米,有小葉9-11(-15)片;小葉對生,初時膜質,後變亞革質,在強光下可見很小的透明斑點,長橢圓形,長18-20釐米,寬約5釐米,最下部的一對較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有時一側稍帶圓形,偏斜,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1-12條,纖細,邊全緣;小葉柄長6-12毫米。 [11] 
花序腋上生,短於葉,長不及30釐米,雄花組成穗狀花序復排列成廣展的圓錐花序,雌花組成穗狀花序;花球形,無花梗,花蕾時直徑2-3毫米,下有小包片3;萼4-5,圓形,直徑1-1.5毫米,有時有小睫毛;花瓣3,圓形,直徑約3毫米,凹陷;雄蕊管球形,無毛,花葯5-6,長圓形,子房被粗毛,3室,幾無花柱。蒴果近卵形,長2-2.5釐米,直徑約3釐米,熟後橙黃色,開裂為3果瓣;種子有假種皮。花期5-9月,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1] 

山楝生長環境

自然分佈較廣。在中國海南散見於海拔較低的熱帶常綠季雨林和熱帶溝谷雨林中;從山區以至海濱、村旁和路邊隙地上,均常見有人工保留作為風景、廕庇樹。中國廣東湛江一帶也有用作行道樹栽培。
沙欏天然分佈的氣候為年平均氣温18-26℃。極端最高氣温38℃,極端最低氣温-2℃,年降水量900-2500毫米。適生的土壤為5-20釐米以上的砂壤土為表層的紅壤、磚紅壤性紅色土或磚紅壤性黃紅色土,母質為花崗岩或頁岩、礫岩、玄武岩等。
在自然情況下,沙欏喜生於土層深厚和疏鬆濕潤之處,尤以河旁或小溪邊為最盛。偏喜光,樹冠廣傘形,幼年時稍喜側方的廕庇,壯齡時則需充足陽光,常見在林區邊緣次生季雨林的疏林中生長茂盛,其伴生喬灌木有毛萼紫薇銀鈎花貓尾木雞尖喜光花破布葉等。 [2] 

山楝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等。在中國分佈於台灣、福建、澳門、海南(儋州、東方、樂東、三亞、陵水和保亭等地)、廣東(湛江和茂名)、廣西和雲南等省區的南部地區。 [1-2]  [12] 

山楝繁殖方法

一般為播種繁殖。 [9] 

山楝採種

翌年1-3月為果實成熟期。成熟時果皮淺黃色,種皮紅色,種子棕黑色發亮,因種子成熟期不一致,故應分批採收,採得的果實可置於太陽下曬裂果殼後剝出種子,因種皮為螞蟻所喜食,故應及早搓去紅色的假種皮,種子去皮後亦能促進發芽,種子千粒重為1670克,隨採隨播的種子發芽率達100%,陰乾貯藏2個月發芽率仍能保持80%。 [2] 

山楝播種

播種前用清水浸種24小時,播後覆薄土約l釐米,蓋一層薄草或用遮光網搭蔭棚遮光,以保持牀面濕潤,約半個月後開始發芽,1個月後發芽完畢。當幼苗長出2對真葉時進行分牀,分牀以株行距為25釐米×20釐米,半年生苗高達30-40釐米,地徑0.5-0.75釐米,可於雨季上山造林。也可在苗高10-15釐米時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當苗高40-50釐米時在雨季造林,成活率可達90%以上。 [2] 

山楝栽培技術

山楝選地

造林地的選擇:一般山區、丘陵的紅壤、黃壤;平地四旁都可栽植沙欏。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長更好。在雨季前先行除雜、煉山(或水平帶狀歸堆),然後按預定的株行距進行穴狀或帶狀整地。若坡度較緩,在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進行全面整地,間種農作物或綠肥。 [2] 

山楝栽植

因幼樹樹冠較小,鬱閉時間相對較遲,株行距應考慮縮短鬱閉時間,一般以2米×2米或2.5米×2.5米為宜。種子發芽力強,可進行直播造林,即採即播為好。播前用清水浸種1-2天,每穴下種子2-3粒,覆土約3釐米,播後種子1個月開始發芽,持續3個月才發芽完畢,發芽率達90%。當苗高30-40釐米時每穴選1株壯苗留下繼續培育,其餘拔除。 [2] 

山楝撫育

幼林期生長較慢,應加強撫育管理,提早鬱閉。在定植當年雨季末進行鋤草、鬆土1次,以後3年內應於每年雨季前後各砍雜和鬆土1次,並在雨季前結合鬆土每穴施複合肥100克,以促進幼林生長。往後要注意砍除藤蔓和修枝,培養優良幹形。 [2] 

山楝病蟲防治

山楝病害

幼苗期常有猝倒病發生。防治的方法:除了苗圃地要按照常規的條件來選擇和操作外,化學防治的方法是及時將病苗拔除後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都達到較好的效果。 [2] 

山楝蟲害

楝梢螟:楝梢螟發生後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及時剪下被害嫩梢燒燬,或在蟲害發生時定期採用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6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8000倍液噴灑剛孵化的幼蟲。 [2] 

山楝主要價值

山楝經濟

木材:木材紋理交錯,結構細緻,材質硬而重,加工容易;乾燥後少開裂,稍會變形;耐腐;縱切面平滑且具光澤,材色鮮豔美觀。適於作建築、造船、車輛、樁木、傢俱、農具等用材。當地多用作造船材及建築用的板料。 [2] 
樹皮、種仁:樹皮含單寧豐富,可提取栲膠。種仁含油率達56.77%,油脂為蛋黃色;油的皂化價192.93,碘價105.39,酸價47.96,為不乾性油;可供製肥皂和潤滑油等用,當地常用作點燈。 [2] 

山楝觀賞

山楝樹冠寬闊,呈扁圓形,花黃白色,果實橙黃或橙紅色,種子假種皮橘紅色,可植為綠蔭樹。 [3] 

山楝生態

根部異常發達,為深根性樹種,樹幹強韌,也頗耐浸漬和耐鹼,為優良的防風和護路固堤樹種。 [2] 

山楝藥用

山楝樹皮及葉人藥,有祛風消腫功效。 [10] 
參考資料
  • 1.    山楝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周鐵烽主編.中國熱帶主要經濟樹木栽培技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247-248頁
  • 3.    臧德奎,徐曄春主編.中國景觀植物應用大全·木本卷·[M],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01,第614頁
  • 4.    山楝 Aphanamixis polystachy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0]
  • 5.    山楝 Aphanamixis polystachy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6.    山楝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5]
  • 7.    山楝  .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25]
  • 8.    劉世榮編;李文華,旭日干總主編. 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森林卷[M].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15.09. 第122頁
  • 9.    陳紅鋒,陳堅,邢福武,曾慶文,王發國,易綺斐主編. 東莞園林植物[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05. 第166頁
  • 10.    朱西,王海平,周慶主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林木種質資源[M]. 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 2016.12. 第787頁
  • 11.    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18]
  • 12.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三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12月:第62-6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