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臭松

鎖定
臭松(Abies nephrolepis )是松科冷杉屬的常綠喬木植物。 [2]  臭松枝斜向上伸展,樹冠圓錐形;幼樹皮光滑,老樹皮灰色;老枝灰褐色,當年枝淡黃褐色;芽圓球形,有樹脂;葉條形,螺旋排列着生,表面深綠色,背面有灰白色的氣孔帶;花為雌雄同株,雄球花圓柱形,雌球花長圓柱形;球果圓柱形,成熟的為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3] 
臭松分佈在中國黑龍江省、東北三省及河北、山西山區,朝鮮及俄羅斯也有分佈。 [4]  常生於坡地及谷地上。 [6]  喜陰濕、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陰,耐水濕,耐寒。 [5]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7] 
臭松的葉、樹皮可入藥,能祛濕止痛,主治腰腿疼痛。 [8]  因樹幹通直,樹形較美,可為觀賞用。 [9]  此外,臭松木材質地鬆軟,一般用具及造紙,樹皮及種鱗中含大量丹寧,可製造栲膠,皮瘤中的樹脂透明度好,可供光學儀器使用。 [10] 
中文名
臭冷杉
拉丁學名
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杉綱
松杉目
松科
冷杉屬
臭冷杉
亞    科
冷杉亞科
耐寒區位
4-7

臭松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植物。 [2]  高達30米,胸徑50釐米;幼樹樹皮通常平滑,或有淺裂紋,常具多而明顯的橫列瘤狀皮孔,老則呈灰色,裂成長條裂塊、近長方形裂塊,或裂成鱗片狀;枝條斜上伸展或開展,樹冠圓錐形或圓柱狀;一年生枝淡黃褐色或淡灰褐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淡黃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圓球形,有樹脂。葉列成兩列,或在果枝及主枝上面的葉斜上伸展,下面之葉列成兩列,稀枝條下面及上面的葉均為斜上伸展,葉條形,直或彎鐮狀,長1-3(常為1.5-2.5)釐米,寬約1.5毫米,上面光綠色,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營養枝上的葉先端有凹缺或兩裂,果枝及主枝上的葉先端尖或有凹缺,上面無氣孔線,稀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橫切面有2箇中生樹脂道,上面表皮細胞下有一層疏散的皮下層細胞,下面中部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長4.5-9.5釐米,徑2-13釐米,無梗,熟時紫褐色或紫黑色; [3]  中部種鱗腎形或扇狀腎形,稀扇狀四邊形,長較寬為短,稀幾相等長,長1-1.5釐米,寬1.4-2.2釐米,上部寬圓較薄,邊緣內曲,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兩側圓或耳狀,中部間或收縮,下部寬楔形、微圓,基部窄成短柄狀,鱗背露出部分密被短毛;苞鱗倒卵形,中部狹窄成條狀,長為種鱗的3/5-4/5,很少等長,不露出或微露出,上部微圓或扇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先端凹處有長約3毫米的急尖頭;種子倒卵狀三角形,微扁,長4-6毫米,種翅淡褐色或帶黑色,楔狀,上部寬5-8毫米,通常較種子為短,稀近等長或較種子為長;子葉4-5枚,條形,長9-13毫米,寬1.5-2毫米,先端有凹缺,初生葉條形,長9-13毫米, 寬約1毫米,先端有凹缺。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臭松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南坡、長白山區及張廣才嶺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霧靈山、圍場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2100米地帶。朝鮮及俄羅斯也有分佈。 [4]  模式標本採自黑龍江。喜陰濕、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陰,耐水濕,耐寒。 [5]  淺根性樹種,適應性強,喜冷濕的環境。在東北小興安嶺排水不良的緩坡及丘陵地帶常組成小片純林,林木小,生長較慢,俗稱“臭松排子”即指這類森林;在排水較好的緩坡上則與紅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大青楊、朝鮮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成林。在吉林山區和長白山區海拔500-1800米地帶,常與紅松、紅皮雲杉、杉松、長白魚鱗雲杉、東北紅豆杉、黃花落葉松、黃檗、朝鮮楊、白牛槭、檸筋槭,胡桃楸及糠椴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在河北、山西高山地區臭冷杉則散生於青扦、白扦、華北落葉松、黑樺、紅樺、白樺、山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交林中。 [1] 

臭松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7] 

臭松主要價值

臭松藥用價值

臭松的葉、樹皮可入藥,能祛濕止痛,主治腰腿疼痛。 [8] 

臭松觀賞價值

因樹幹通直,樹形較美,可為觀賞用。 [9] 

臭松經濟價值

此外,臭松木材質地鬆軟,一般用具及造紙,樹皮及種鱗中含大量丹寧,可製造栲膠,皮瘤中的樹脂透明度好,可供光學儀器使用。 [10] 
參考資料
  • 1.    臭冷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1-15]
  • 2.    劉世榮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森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37頁
  • 3.    任毅主編,黑龍江省木本植物彩色圖志,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6頁
  • 4.    任毅主編,黑龍江省木本植物彩色圖志,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6頁
  • 5.    劉世榮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森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37頁
  • 6.    任毅主編,黑龍江省木本植物彩色圖志,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6頁
  • 7.    任毅主編,黑龍江省木本植物彩色圖志,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6頁
  • 8.    鮑布日額著,科爾沁蒙古族傳統藥物,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9,第253頁
  • 9.    周旭昌,吳炳強,王永明主編,中國長白山野生食療觀賞植物圖譜大全,延邊大學出版社,2016.11,第132頁
  • 10.    任毅主編,黑龍江省木本植物彩色圖志,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