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羚牛

(牛科羚牛屬動物)

鎖定
羚牛,偶蹄目牛科羚牛屬哺乳動物,俗稱扭角羚、野山牛、盤羊。其體形粗壯。尾短。吻鼻部隆起且裸露。前額隆起,毛短而蓬鬆。角基粗,由頭頂長出後先向上升起,又突然翻轉,靠近頭部,復向外伸,然後又向後彎轉,近尖端又向內彎入。角黑色。側蹄明顯。額部及眼圈淺棕白色。頭餘部淺棕。喉、頸、肩、胸深棕色。耳殼背面近白色,腰及臀部雜有深棕黑色的毛,前肢下部前黑後白,後肢下部黑色,側蹄有白色斑塊。 [22]  因體形粗壯如牛,叫聲似羚羊,故名羚牛。 [23] 
羚牛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西藏和雲南等地;在其他國家分佈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緬甸。 [24]  羚牛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縱橫於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喜羣居,小羣只有3-5頭,大羣20-30頭,甚至多達50頭;以各種樹枝、竹葉、青草、籽實等為食;也有嗜鹽的習性。 [25]  羚牛每年7-8月發情交配,次年3-4月產仔。孕期約9個月,一般每胎一仔。平均壽命為12-15年。繁育期間,雄牛會為爭取交配權進行角鬥,失敗者會離羣且性情暴躁。 [26] 
羚牛的構造介於山羊與羚羊之間,研究它們的起源對探索動物親緣關係很有價值,加之角形特殊,姿態兇悍,也是動物園展出的稀有動物。羚牛和大熊貓、金絲猴被稱為高山林區的三大珍獸。 [27]  因外形奇特,羚牛被稱為“六不像”。 [28]  羚牛一般生性憨厚,並不十分怕人,因此容易上當被捕,數量越來越少。 [29]  羚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易危(VU); [30]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I級。 [31] 
中文名
羚牛 [7] 
拉丁學名
Budorcas taxicolor
別    名
扭角羚
牛羚
金毛扭角羚
外文名
Taki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羚牛屬
羚牛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羊亞科
亞    種
4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 1850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4-5] 

羚牛動物學史

羚牛物種分類

羚牛並不是牛,它屬於牛科羊亞科,分類上近於寒帶羚羊,是世界上公認的珍貴動物之一。是偶蹄目牛科羚牛屬哺乳動物。 [9]  [17] 

羚牛物種分化史

Neas和Hoffmann在1987年確認了羚牛有四個亞種: B. t. bedfordi, B. t. taxicolor, B. t. tibetana, and B. t. whitei。西方科學家(Grubb 2005)和中國科學家(Wang等人,1997年,Zheng等人,2003年)似乎都接受這種分類法。在最近對線粒體DNA控制區的分析中,Li等人(2003)確定了三個分支,這些分支通常與三個中國亞種樣本相對應。 [4] 

羚牛亞種確認

2021年2月5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羚牛的4個亞種全部列為物種:秦嶺羚牛(Budorcas bedfordi);貢山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a)和不丹羚牛(Budorcas whitei)。 [6] 

羚牛故名

因它體形粗壯如牛,活像一頭小水牛,而頭小尾短,又像羚羊,它叫聲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它生有一對似牛的角,角從頭部長出後突然翻轉向外側伸出,然後折向後方,角尖向內,呈扭曲狀,故又稱扭角羚。 [9] 

羚牛形態特徵

羚牛的肩高為110-130釐米,體長170-22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300千克,雌性250千克,最重的羚牛甚至可達1000千克。雄性和雌性都長有較短的角,一般長約20釐米。全身毛色為淡金黃色或棕褐色。頜下和頸下長着鬍鬚狀的長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從頭頂先彎向兩側,然後向後上方扭轉,角尖向內。體形粗大,四肢粗壯,肩高大於臀部,尾較短,長15-20釐米。吻鼻部高而彎起,似羊。肩高於臀,角粗而彎向兩側。其毛色色澤依老幼而不同。遍體白色或黃白色,老年個體為金黃色,背中不具脊紋。吻鼻部和四肢為黑色。幼體通體為灰棕色。 [8-9] 

羚牛近種區別

羚牛
四川羚牛
秦嶺羚牛
肩高為110-130釐米,體長170-22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300千克,雌性250千克,最重的羚牛甚至可達1000千克。
頭體長1.70-2.20米,雄性比雌性略大,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體重250-350千克,尾長15-20釐米。
體長約1.8米,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體重200-300千克。
羚牛 羚牛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
秦嶺羚牛 秦嶺羚牛

羚牛棲息環境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種類,常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冬季又遷移至2500米以下的針葉林中的多巖區。常棲息於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由低至高依次生長着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草甸灌叢,海拔愈高條件愈酷,氣候也愈冷。 [8-9] 

羚牛生活習性

羚牛集羣

羚牛集羣性強,常十多隻一起活動,多至二、三十隻,甚至多達百隻以上的大羣,冬季還會出現數量更多的集羣。羚牛行進時的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牛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隊伍的中間是母牛和幼牛。羣牛不會主動攻擊人,危險性要低很多。但獨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羣體中的羚牛則大不一樣。牛羣移動時,由強壯個體領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着一個地隨後跟着順小道行走。牛羣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隻強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牛會率領牛羣衝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脱離險境。平時成年雄獸喜歡過孤獨的生活,故有“獨牛”之稱;也有2-3頭同棲的,稱為“對牛”。 [9] 
羚牛主要以集羣的方式採食,但也見到單獨活動採食的羚牛。在野外累計見到羚牛146羣次共1090只羚牛,其中單獨活動的羚牛有50只,佔所見羚牛總數的4.6%;集羣活動的羚牛個體數佔95.4%。研究期間在佛坪自然保護區所見羚牛的最大羣體有59只,有50%以上的羚牛是在大於15只的羚牛羣體中見到的,羣體大小平均為10 8±9 4(n=96)只。羚牛常通過低沉的吼叫來傳遞位置信息,從而達到聚羣和共同採食遷移的目的。羚牛採食移動時的吼叫是從一個採食域向另一個採食域的行走過程中發生的。發聲時羚牛的頭並不仰起,也不向四周張望,頭仍然是向下向前覓食的姿式。母頭牛在採食過程中不時地從喉部發出低而深沉的吼叫聲,這會使羣體中的其它個體向其活動的方向移動。如果母頭牛來到陡峭處見不利於遷移採食而改變移動方向後,其低沉的吼叫會引起近鄰的幾隻牛緊隨其後改變走向,稍遠處的其它牛則不再前往陡峭處,而是往聲源方向行走採食,母頭牛的吼叫聲所起的作用極其明顯,表明了羣體內個體間的通訊對於羚牛集羣採食遷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9] 

羚牛取食

羚牛和山羊一樣,凡是能夠到達它們寬闊嘴邊的植物,幾乎都吃,它的食料至少包括100多種植物,甚至可達300種,林下生長的灌木、幼樹、嫩草及一些高大喬木的樹皮都是它們的美味佳餚。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營養,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藥,有止瀉驅蟲的功能,能抵禦疾病,它還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牛羣的集聚點喜羣棲。羚牛春季採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筍與竹葉以及灌叢的一些嫩枝幼葉。夏季遷移至高處採集多種維生素及澱粉的草本植物。秋季採食植物的果實,冬季進入高山台地或向陽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樹皮及灌木嫩枝。 [8-9] 
研究區域的海拔高差將近2000米。隨着不同海拔區域氣候的季節性變化,其植物生長的情況也會有相關的變化。羚牛為選擇優質的食物會作季節性的、上下垂直的遷移活動。羚牛在12月初至3月底的這一段寒冬季節期間內基本上穩定在海拔1800-2000米之間活動,此時的羚牛較喜歡選擇支梁背風一側的半坡作為棲息場所,啃食樹皮及以華桔竹葉、苔蘚等為食物。每年春季來臨後,羚牛活動處的植物並未萌發,萌發的植物出現在氣温先期變暖的較低海拔處,因此羚牛開始向下遷移採食。5月份羚牛遷移到海拔1500米附近的區域活動,採食萌發出的新鮮幼嫩的食物。隨着温度的逐漸升高,高海拔處的各種植物也逐漸萌發生長,羚牛逐漸向上遷移採食,到6月底時羚牛基本上遷移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頂附近活動。6月至9月羚牛主要在高海拔區域活動。隨着高山植物枯萎落葉,10月份羚牛又開始往低海拔處遷移,並越過羚牛冬季棲息的海拔高度區域,採食低海拔處的針闊葉混交林及針葉林內的一些未落葉灌木和小喬木,於11月中旬下移至1700米附近活動,爾後再往高處遷移回到冬季棲息區域。 [8-9] 
羚牛主要在白天進行採食活動。研究期間所見的96羣次集羣的羚牛中,有75羣次在採食、5羣次在行走、16羣次在休息;所見單獨活動的50只羚牛中,有21只在採食,21只在行走,8只在休息。羚牛的採食活動多見於上午和傍晚,晨昏時期較為活躍。 [8-9] 

羚牛行為

它們白天隱匿於竹林、灌叢中休息,黃昏和夜間出來覓食。上下往來於羣山之中,縱橫於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它們身上長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禦嚴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熱,夏季氣温接近30℃時,每分鐘氣喘即達100次以上。 [8-9] 
憑藉強壯的體軀和力氣,羚牛可以隨時趕走到來爭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動物。因此,沒有什麼自然天敵。別看扭角羚體驅臃腫,在行進時弓腰駝背,步態蹣跚,可是在需要時卻能躍過2.4米高的枝頭,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對付一根擋在前進道路上的樹幹,使之彎曲直至折斷。據沙勒博士測定,扭角羚能用這種方法,輕而易舉地推彎或折斷直徑為12.7釐米的樹幹。
夏天一般是羚牛的發情期,為了爭奪配偶,羚牛羣中的公牛會展開決鬥,通過“暴力手段”確定等級序位,失敗者往往會“憤”而離羣出走,成為獨牛。一些羚牛由於從羣體中走散,而不得不獨自“流浪”。這些看似憂鬱的“獨行客”,往往性情暴躁、極易傷人。所以,在遇到獨來獨往的羚牛時,要特別小心,及時避讓,以防遇到危險。碰到羚牛時,不能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可以立刻爬上高處,或者就地卧倒一動不動,羚牛就不會傷害到人。 [9] 

羚牛分佈範圍

僅產於亞洲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和緬甸5個國家,中國是羚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四川、西藏和雲南等地,分佈區域在北緯25°15′-34°10′,東經 97°30′-109°30′之間。 [4]  [17] 
羚牛分佈圖 羚牛分佈圖 [4]

羚牛繁殖方式

羚牛繁殖行為

羚牛每年7-8月進入交配季節,這時雄牛的性情變得格外兇猛,為了爭奪雌牛,強壯雄牛間互相展開殊死的角鬥,失敗者退居羣后,勝利者才得以與雌性交配。在每年8月左右的繁殖季節裏,它們很熱切地四出尋找配偶,爭雌格鬥時常發生:以不靈活的步志蹣跚而上,口鼻部幾乎低垂在兩腿之間,雙角直向敵手衝出,併發出嗥叫和哼叫聲。經過幾個回合之後,如果一方認輸敗逃,獲勝者便不再追擊。倘若雙方勢均力敵,在猛烈角擊後彼此往往會隆起背脊,在2米距離內以體相擊,企圖以自己巨大而健壯的體驅壓倒敵手。假使雙方仍然各不相讓,接踵而來的角擊便更為激烈,常常是一方頭角落地,鮮血直流。一場格鬥往往可以持續幾十分鐘,少數自不量力的雄獸如不及時認輸,輕則重傷,重則死於情敵之手。獲勝的雄獸與雌獸相愛,雙雙進入深山密林,進行秘密婚配。母獸懷孕8個多月,一般次年4月產下仔獸。仔獸消大一些後,它們的“媽媽”便把自己的“兒女”放在一個扭角羚幼兒園裏,由一頭扭角羚照管,自己外出覓食和進行其它活動。據説,“獨牛”有時會混入家牛羣中一起吃食,甚至同雌家牛交配。 [9] 

羚牛繁殖時間

羚牛每年7-8月發情交配,次年3-4月產仔,孕期約9個月,一般每胎一仔。 [18] 

羚牛壽命

平均壽命為12-15年。 [9] 

羚牛亞種分化

羚牛(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Thomas, 1911
2
Budorcas taxicolor taxicolor
Hodgson, 1850
3
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
Milne-Edwards, 1874
4
Budorcas taxicolor whitei
Lydekker, 1907

羚牛保護現狀

羚牛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易危(VU)。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6] 

羚牛種羣現狀

1990年估計中國的總量規模為21,200頭,但陝西省林業局專家2001年估計為5,069頭(範圍:4,418-5,720)。三個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中心位於太白、寧山和周至,它們僅限於幾條河流的上游集水區(Wu 等,1987)。1974年對五個地區的實地調查給出了以下羚牛的數量:富平——104頭;太白——191頭;陽縣——225頭;周至——587頭;和寧山—135頭。1996年4月至7月佛坪自然保護區的個體數普查,有435-527頭,成年雌性:亞成體:小牛的比例為1:0.99:0.35(曾等人,1998)。 [4] 

羚牛主要價值

羚牛觀賞、經濟價值

羚牛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具有頗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19] 

羚牛研究價值

羚牛和大熊貓等動物一樣,都是古老的第三紀造山運動時代遺留下的倖存者,在動物科學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 [20] 

羚牛文化價值

在不丹,羚牛被稱為“國獸,也被叫做“塔金”,不丹首都廷布山野的保護區裏經常可以見到羚牛的蹤影。 [21] 

羚牛其他內容

  • 相關報道
尕海湖畔拍攝到一頭正在行走的羚牛 尕海湖畔拍攝到一頭正在行走的羚牛
2020年6月8日電,十堰市竹溪縣、竹山縣近日陸續發現一野生動物。8日,經十堰市野保站工作人員確認,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 [1] 
2021年9月22日,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尕海保護站工作人員在開展鳥類定期監測時,在尕海湖畔拍攝到一頭正在行走的羚牛。 [2]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貢山羚牛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貢山羚牛
2021年10年14日,近日,中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隆陽分局,在整理紅外線相機數據時,驚喜的發現,數十年從未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隆陽分局管護區內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野生動物貢山羚牛出現在大家眼前。此次近距離拍攝到貢山羚牛,不僅彌補了該區域長期以來貢山羚牛影像資料的缺乏,同時也為這一珍貴物種後續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10] 
2022年2月22日中午1點左右,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崇州)片區巴慄坪管護站旁,一頭有着“高山奇獸”別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羚牛,與人類不期而遇,和人類對視了10秒,才消失在視野中。 [11] 
2022年5月5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松潘管理總站獲悉,該站在對紅外線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時,發現架設在白羊哇口的同一地點同一台紅外線相機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尾虹雉、林麝、金絲猴、扭角羚;二級保護動物黑熊、岩羊等珍貴影像資料。 [12] 
2022年5月,據陝西省林業局數據顯示羚牛種羣均突破5000只,羚牛棲息地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 [13] 
2022年5月,神農架神農頂景區出現一頭似牛似羊的大型野生動物。經專家確認,該動物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這是自2020年6月羚牛首次現身神農架大九湖景區以來,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14] 
2022年5月,扭角羚(又稱羚牛)是我國秦嶺四寶之一,也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其特殊的“六不像”外形和瀕危狀況而知名,主要分佈於喜馬拉雅-橫斷山脈-秦嶺山系。長期以來,科學界根據地理分佈和形態差異對該物種及種下單元的分類一直存在爭議。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顛覆了對扭角羚的傳統分類認知。 [15] 
2023年3月7日,兩隻金毛羚牛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首次走出户外亮相。這兩隻國寶級動物,是前不久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從杭州引進的“新成員”。金毛羚牛在我國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金絲猴、朱䴉並列四大“國寶”動物。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