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工造林

鎖定
人工造林 forest plantation 人工造林即通過人為方式在技術上要求根據林木生態適應性和生長髮育規律進行科學植樹造林活動。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工造林面積133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3.4%。 [14] 
中文名
人工造林
外文名
forest plantation
意    義
緩解中國木材 供需矛盾主要途徑
生產環節
良種壯苗、適地適樹

人工造林活動簡介

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及時撫育間伐、防蟲治 病等生產環節,才能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 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常作為人工造林的同義語無林地係指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灘塗地、沙荒地和廢礦基地等,一般統稱宜林地。造林作業包括採種、育苗、栽植(或播種)及幼林撫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稱人工林。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其優點是:森林成熟期縮短;立木分佈均勻,有利於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選擇目的樹種,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據樹種特性和營林目的形成單層或復層森林結構;便於集約經營,保持較高的森林生產率;經營管理方便,易於機械化作業。

人工造林人工林樹種

桉樹
桉樹(EucalyptusrobustaSmith)又稱尤加利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稱。常綠高大喬木,約六百餘種。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枯葉脱落的現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南方主要人工造林樹種,由於種植過於單一,破壞水源和生態環境,部份地區已禁種或限制種植。
泓森槐
泓森槐 [1]  ,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其花、樹皮、樹葉均有廣泛用途。它生長迅速,樹幹通直圓滿,冠窄,托葉剌小而軟,前2年有剌,3年以後剌基本脱落,葉色濃綠,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速生豐產樹種,其材質堅韌,耐腐蝕,可作為礦柱及建築用材,也是製作傢俱、木地板的優質原材料。
泓森槐生長迅速,在滿足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條件下,第一週年苗期可長高度4.5米以上,第一年平茬苗高度達5米以上,三年年平均高生長量為2.8米,年平均地徑生長量為3.52釐米。
目前泓森高科在湖南、湖北、山東、河南等全國多省市及地區開展區域試驗,正在積極申請國家級林木品種審定。
馬尾松
馬尾松(拉丁學名:PinusmassonianaLamb.)喬木,樹幹較直;外皮深紅褐色微灰,縱裂,長方形剝落;內皮棗紅色微黃。心邊材稍明顯。邊材淺黃褐色,甚寬,常有青皮;心材深黃褐色微紅。年輪極明顯,極寬。木射淺細。樹脂道大而多,橫切面有明顯油脂圈。材質硬度中等,紋理直或斜不勻,結構中至粗。乾燥時翹裂較嚴重。
馬尾松分佈極廣,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南至兩廣、湖南(慈利縣)、台灣,東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遍佈於華中華南各地。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約1200m以上,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佈。是中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經濟價值高。
杉樹
杉樹的樹幹紋理直,結構細緻,材質輕柔,耐腐防蛀,廣泛用於建築、橋樑、造船、傢俱等方面。原產北美的巨杉,俗稱“世界爺”,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生物。美國加利福尼亞紅杉國家公園中的一株巨杉,高83米,樹幹直徑10米,重約2800噸,相當於466只非洲象的總體重。它的樹齡約為3500年。最高的巨杉樹幹達142米,中部徑達12米。

人工造林主要特點

人工林的主要特點是: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①所用的種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經 過人為選擇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遺傳品質和種質,有較強的適應性。②樹木個體密度適宜,在林地上分佈均勻,避免了種內 競爭的消耗。
③可以用較少的樹木個體數量形成森林,羣體結 構合理。
④生長整齊的樹木個體有利於林木提前鬱閉,並且鬱閉後個體分化程度相對較少。
⑤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措施調控 人工林,以提高其生產力。(陳飛) rengong zoolin 人工造林(forest plantation)在無林地上,採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種子或營養器官(如枝、莖稈、根等)進行造林。 而在採伐跡地或火燒跡地上採用人工種植方法恢復森林時,則稱為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是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和緩解中國木材 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之一
人工造林(afforestation) (FRA 2000)有史以來無林地,或至少10年之內無林地造林。
人工重新造林(reforestation) (FRA 2000)曾有林地造林。

人工造林分類

人工造林成果 人工造林成果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經營目的和特點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5種。減少由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選用良種,特別是生產週期較長、又為無性繁殖的樹種時,應儘量避免種類過分單一。整地的內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造林方法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⑤合理密度。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點數。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慮樹種的生長髮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環境條件、林種的需要、經營條件和經濟上的投資與收益等。⑥包括除草鬆土、灌溉施肥和對幼樹的管理,如平茬和除櫱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人工造林中國發展

人工造林歷年造林情況

  • 1979~1999年造林情況 [2] 
1979~1999年林業重點工程造林面積 1979~1999年林業重點工程造林面積
  • 2000~2014年造林情況 [3] 
2000~2014年造林情況 2000~2014年造林情況
  • 2015年造林情況
2015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32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造林面積242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8.2%。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74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8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里 [5] 
  • 2016年造林情況
2016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7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81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56.1%。森林撫育面積837萬公頃。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75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46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1.6萬平方公里 [6] 
  • 2017年造林情況
2017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36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90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53.0%。森林撫育面積830萬公頃。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75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3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6萬平方公里 [7] 
  • 2018年造林情況
2018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0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60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50.9%。森林撫育面積852萬公頃。截至年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 [8] 
  • 2019年造林情況
2019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0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65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51.6%。森林撫育面積773萬公頃。截至年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 [9] 
  • 2020年造林情況
2020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7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289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42.7%。種草改良面積283萬公頃。截至年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0萬平方公里 [4] 
  • 2021年造林情況
2021年,中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34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7.1%。 [12] 
  • 2022年造林情況
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83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20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1.4%。 [13] 
  • 2023年造林情況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工造林面積133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3.4%。 [14] 

人工造林發展與貢獻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林業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始,就開展了天然林採伐跡地的人工更新。從1980年始,提出了培育人工速生豐產林;1990年,提出培育工業用材林;1994年,開始提出以建設生態公益林為主,兼顧經濟、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林培育原則;進入21世紀,開始由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主。
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中國森林面積達到了2.08億公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5倍;森林蓄積量151.3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1.66%,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積達6933萬公頃,佔全國有林地面積的36%;人工林蓄積24.83億立方米,佔全國森林蓄積量的17%,對中國森林覆蓋率增長的貢獻達到60%。2009-2013年期間,中國人工林採伐量佔森林採伐量的46%,木材供給增加量的85%以上來源於人工林。
據瞭解,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森林年淨增量超過50萬公頃的國家,1990-2015年期間,在全球森林面積淨減少1.29億公頃的情況下,中國淨增0.75億公頃。截至2018年,中國人工林保存面積繼續保持世界首位,佔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27%,佔亞洲人工林總面積的61%,接近整個歐洲人工林佔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佔比29%,遠遠超過北美和中美洲人工林對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佔比15%。
科學家們據對過去50年森林植被碳庫及其變化研究發現,中國森林植被的碳匯功能在顯著增加,尤其是1999-2003年期間,碳匯量達到每年0.17PgC,已超過美國森林植被的年碳匯值0.11-0.15 PgC。這主要歸功於人工林。據估計,中國人工林對中國森林總碳匯的貢獻率超過80%。在2001-2010年期間,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2.01億噸,相當於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特別是中國重大生態工程包括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草)工程以及長江和珠江防護林工程等,貢獻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總量的36.8%(7400萬噸)。
為進一步增強人工林的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中國政府大力推進人工混交林的發展,根據《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到2035年,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2000萬公頃,年均增加鄉土珍稀樹種和大徑材蓄積6300萬立方米 [10] 
中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2009—2019年,我國共完成造林7039.0萬公頃,成為全球同期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其中,“十三五”期間,中國完成造林5.45億畝 [11] 

人工造林主要原則

人工六大技術原則
根據造林地的氣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歷史情況,對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和生產潛力作出綜合判斷。另一方面要求對造林樹種對各種立地條件的適應性進行深入的研究,選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適應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的樹種。
良種壯苗。選用生命力強和具有優良目的性狀的品種,以及生機旺盛、抗逆性強的苗木作為種植材料
,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減少幼林的撫育工作。為了使森林整體有較強的抗災能力,減少
由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選用良種,特別是生產週期較長、又為無性繁殖的樹種時,應儘量
避免種類過分單一。
細緻整地。目的在於改善幼苗生長的土壤條件,也使造林施工易於進行。整地的內容包括造林地上的
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精心種植。正確的造林方法和適宜的造林季節都直接關係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植苗
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飛機播種造林。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採用較多。
合理密度。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點數。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慮樹種的生長髮育特性、造林地自然
環境條件、林種的需要、經營條件和經濟上的投資與收益等。
撫育保護。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幼樹生長和加速幼林鬱閉而採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包
括除草鬆土、灌溉施肥和對幼樹的管理,如平茬和除櫱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五項原則三個目標22項行動
2009年11月,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司長王祝雄發佈了《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林業行動計劃》確定了五項基本原則、三個階段性目標,實施22項主要行動。
五項基本原則是:堅持林業發展目標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相結合,堅持擴大森林面積和提高森林質
量相結合,堅持增加碳匯和控制排放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堅持減緩與適應相結合
三個階段性目標: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積400萬公頃以上,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森林
蓄積量達到132億立方米,全國森林碳匯能力得到較大增長。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積500萬
公頃以上,全國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3%,森林蓄積量達到14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淨增森林面積47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26%以上,森林碳匯
能力保持相對穩定。
22項主要行動:其中林業減緩氣候變化的15項行動,包括大力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實施重點工程造
林,加快珍貴樹種用材林培育,實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體化項目,實施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擴
封山育林面積,加強森林資源採伐管理,加強林地徵佔用管理,提高林業執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災防
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蟲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質材料,加強木材高效循環利用,開
展重要濕地的搶救性保護與恢復,開展農牧漁業可持續利用示範。林業適應氣候變化的7項行動,包括
提高人工林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種自然保護區,加大重點物種保護力度,提高野生動物
疫源疫病監測預警能力,加強荒漠化地區的植被保護,加強濕地保護的基礎工作,建立和完善濕地自然
保護區網絡。

人工造林相關新聞

德國智庫慕尼黑經濟研究所2010年1月19日發表公報説,1990年至2005年間,全球森林總面積縮減3%,巴西、印度尼西亞和蘇丹等國家砍伐森林狀況嚴重,而中國的森林面積卻在增加,中國的人工造林面積佔全球人工造林面積的73%以上。 公報説,1990年至2005年間,全球森林總面積平均每天減少兩萬公頃。其中,巴西和蘇丹兩國每年砍伐森林的面積就佔全球的47%,而印度尼西亞每年森林面積減少近2%。公報説,中國等國家則在提高森林覆蓋面積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2002年啓動了10年植樹造林計劃。過去幾年裏,中國年均造林育林面積大約400萬公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