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森林資源

鎖定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裏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
1990年到2015年,全球森林資源面積減少了19.35億畝,而中國的森林面積增長了11.2億畝。在森林增長的同時,中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4090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5.94萬億元,15年增長了13.5倍,對7億多農村人口脱貧致富做出了重大貢獻,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林業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 [1] 
中文名
森林資源
外文名
forest resources
分    類
林地,林木,林區野生動物資源等
類    型
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
全球森林面積
2750萬平方公里

森林資源資源類型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3張)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狹義的森林資源主要指的是樹木資源,尤其是喬木資源。 [2]  廣義的森林資源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間內的一切森林植物、動物、微生物、 [3]  以及這些生命體賴以生存並對其有重要影響的自然環境條件的總稱。
按物質結構層次劃分:可分為林地資源,林木資源,林區野生動物資源,林區野生植物資源,林區微生物資源和森林環境資源六類。
不同國家、不同國際組織確定的森林資源範圍不盡一致。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主要技術規定》,凡疏密度(單位面積上林木實有木材蓄積量或斷面積與當地同樹種最大蓄積量或斷面積之比)在 0.3以上的天然林;南方3年以上,北方5年以上的人工林;南方5年以上,北方7年以上的飛機播種造林,生長穩定,每畝成活保存株數不低於合理造林株數的70%,或鬱閉度(森林中樹冠對林地的覆蓋程度)達到0.4以上的林分,均構成森林資源。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森林資源統計中,只包括疏密度在0.2以上的鬱閉林,不包括疏林地灌木林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減輕旱澇、風沙、冰雹自然災害;還有淨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着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着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也是一種無形的環境資源和潛在的“綠色能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

森林資源分佈情況

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
一、日本67%,二、韓國64%,三、挪威60%左右, 四、 巴西50-60%, 五、瑞典54%,六、加拿大44%,七、美國33%.八、德國30%,九、法國27%,十、印度23%,十一、中國20.38%。
全球超過50%的森林資源集中分佈在5個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列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國之後,位居第五;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蓋率為22.0%,北美洲為34%,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左右,亞洲為15%,太平洋地區為10%,非洲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4%,森林覆蓋率達到44%。 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圭亞那,達到97%;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是非洲的埃及,僅十萬分之一;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法國。

森林資源資源特徵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3張)
森林資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長期性。在一定條件下森林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的機制和循環再生的特徵,保障了森林資源的長期存在,能夠實現森林效益永續利用。但是,森林資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結構功能的穩定只有在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利用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身規律,不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為林木從造林到其成熟的時間間隔很長,天然林的更新需更久的時間,即便是人工速生林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這就影響到森林資源的再生性和系統的穩定性。
森林資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地球表面生態系統的主體,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善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態防護效能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並且地球表面生態圈的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維持。 森林資源產品轉化的巨差性。森林儲量並不意味着高產量。因為木材生產的儲量與年生產量之間存在着一個數量差距。以立木生產為例,森林資源儲量與年採伐量比最少是17:1,最多為50:1甚至更高①,這種高比例會影響到許多方面的開支,如護林費用等,從而導致鉅額資金的佔用。
森林資源具有多種功能,可以提供多種物質和服務。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是同一的,對其進行任何單一目的的經營管理都將產生許多重要的額愛不效益。

森林資源中國資源概況

森林資源規模普查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3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林業部1977~1981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森林面積共11528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102.6億立方米 (包括零星樹木),其中森林蓄積量90.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佔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積0.12公頃,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1:5.8;人均森林蓄積量9.1立方米,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 1:8.2。據森林資源1977~1981年清查資料與1973~1976年清查資料相比,森林覆蓋率(亦稱森林覆被率)從12.7%降低到12%,森林面積有所減少,主要林區森林過伐。全國森林資源年消耗量約29410萬立方米,而立木總生長量為27532萬立方米,年赤字為1878萬立方米。
據第七次森林資源資源清查結果(2004-2008年),全國森林面積19545.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活立木總蓄積149.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區外,全國林地面積30378.19萬公頃,森林面積19333.0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45.54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3.63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1969.2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114.02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6168.8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9.6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4] 
據2014年發佈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該次清查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結束,歷時5年,投入了近2萬名調查和科研人員,運用了衞星遙感和樣地調查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調查內容涉及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分佈的現狀和動態,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5] 
截至2018年11月,西藏前三季度已完成造林96.39萬畝,其中人工造林53.26萬畝,封山育林43.13萬畝。 [6] 

森林資源空間分佈

中國國土遼闊,森林資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區差異很大。全國絕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分佈於東北、西南等邊遠山區和台灣山地及東南丘陵,而廣大的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貧乏。全國森林覆蓋率為20.36%,其中以台灣省和香港為最高,達70%。森林覆蓋率超過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廣東(57.9%)、海南(51.9%)、黑龍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過20%的有遼寧、雲南、廣西、陝西、湖北等6省、區,超過10%的有貴州、安徽、四川、內蒙古等4省、區,其餘各省、市、自治區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森林資源森林類型

由於中國國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森林資源的類型多種多樣,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熱帶雨林。樹種共達800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2000多種,經濟價值高、材質優良的就有1000多種。珍貴的樹種如銀杏銀杉水杉水松金錢松福建柏台灣杉珙桐等均為中國所特有。經濟林種繁多,橡膠油桐油茶烏桕樹、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中國森林資源地理分佈極不均衡,東北、西南地區和東南、華南丘陵山地,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8~38%;華北、中原及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為7%;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資源極少,僅為1.4%。森林資源結構不夠合理,用材林面積的比重佔73.2%,經濟林佔10.2%,防護林佔9.1%,薪炭林佔3.4%,竹林佔2.9%,特殊用途林佔1.2%。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滿足國計民生的需要。中國林地生產力水平低,發達國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以上,中國僅為42.2%;世界平均每公頃蓄積110立方米,中國為90立方米;每公頃年生長量,發達國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國僅為2.4立方米。中國宜林地多,東南半部氣候濕潤温暖,造林潛力大。

森林資源存在問題

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分佈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林業發展還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是實現2020年森林增長目標任務艱鉅。從清查結果看,森林“雙增”目標前一階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積增長目標已完成,森林面積增加目標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結果反映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森林面積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現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積比上次清查少396萬公頃,僅有650萬公頃。同時,現有宜林地質量好的僅佔10%,質量差的多達54%,且2/3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投入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如期實現森林面積增長目標還要付出艱鉅的努力。
二是嚴守林業生態紅線面臨的壓力巨大。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其中約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隨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生態建設的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的壓力日益加大。
三是加強森林經營的要求非常迫切。中國林地生產力低,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徑只有13.6釐米。齡組結構依然不合理,中幼齡林面積比例高達65%。林分過疏、過密的面積佔喬木林的36%。林木蓄積年均枯損量增加18%,達到1.18億立方米。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加森林蓄積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的潛力還很大。
四是森林有效供給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國木材對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勢嚴峻;現有用材林中可採面積僅佔13%,可採蓄積僅佔23%,可利用資源少,大徑材林木和珍貴用材樹種更少,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時,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生態產品短缺的問題依然是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森林資源現狀分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1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億公頃下降到2000年的38.7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雖然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301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佔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巴西僅2000年就生產了1.03億立方米的原木。
又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俄羅斯2000年時擁有8.5億公頃森林,佔全球總量的22%,佔全世界温帶林的43%.俄羅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森林面積保持穩定,幾乎沒有變化,2000年生產工業用原木1.05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面積達3.3億公頃,2000年森林總面積3.11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積為2.35億公頃,2000年森林面積為2.12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面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
在2011年國際森林年的背景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報告指出,由於亞洲森林面積的恢復,世界範圍內的森林退化現象有所減輕。這份報告指出,中國、越南菲律賓和印度森林面積的增加,彌補了非洲和拉美森林面積的減少。報告特別強調了中國和澳大利亞所做的貢獻幾乎佔到總量的一半。當然,數量並不等於質量,世界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仍然面臨很大威脅,排在前四位的都是亞洲地區的森林。 [7] 
森林資源得數量多寡,直接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林業生產的條件、森林擁有量情況及森林生產力等。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指標主要有:林地、有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木材蓄積量森林生長量等。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森林覆蓋率約為40億公頃,佔世界陸地面積的30%左右,世界森林資源蓄積推算約為4 300億m3。雖然森林退化和消失的速度有所減緩,但每天仍有將近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另外,世界森林面積的分佈極不均衡,俄羅斯的森林面積最大,約佔全球的1/5,其次為巴西、加拿大、美國和中國,這5個國家的森林總面積佔全球森林面積的一半還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主要結果顯示,世界森林面積達40億公頃,約佔土地面積(不含內陸水域面積)的31%,人均森林面積0.6公頃。全球人工林面積2.64億公頃,約佔世界森林面積的7%。從森林功能來看,全球商品林面積接近12億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林面積超過4.6億公頃,防護林面積3.3億公頃,分別佔世界森林面積的30%、12%和8%。從森林權屬來看,公有林面積佔世界森林面積的80%。全球森林碳儲量達到2890億噸 [8]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保護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研究成果

2022年6月26日,中國林學會發佈了“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其中包括,智慧林業技術提升森林資源監管水平,建設國家智慧林業體系和“互聯網+國家森林資源智慧管理平台,實現全國林業資源時空集成化管理與服務,有效推動我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步入世界前列。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