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時間
-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 門票價格
- 免費
- 佔地面積
- 42.82 公頃 [1]
- 著名景點
-
龍潭廣場
春秋大鼎
龍潭公園園區概況
編輯龍潭公園早期的動物園
民國初年,山西省圖書館(今山西省博物館)先後飼養過1只狼,1只豹,1只瞎眼孔雀,1頭五條腿牛和2只猴子。1953年將博物館動物全部移入人民公園(今文瀛公園),有飼養員4人,動物有2只黑雕、2只狼、幾隻虎皮鸚鵡,還有幾隻獾子、狐狸、梅花鹿、四川猴,3條鯢魚和1對垣曲猴。之後,在數量和品種上逐年增加,到1956年已有了黑熊、棕熊、鱷魚、大蟒、非洲獅、華南虎等大型動物和猛獸。1957年人民公園內的動物已發展到71種276只,飼養員也增加到9人。1957年後半年,人民公園的動物全部遷入黑龍潭公園。
[1]
龍潭公園建設發展時期
黑龍潭位於太原舊城的西北角(今新建北路北段東側),由北向南延伸至飲馬河一帶。黑龍潭得名於旁邊的青龍王廟。原先這裏是一片低窪的潮濕之地,城西北的雨水、污水,大多退積於此。清光緒十二年(1886)的水患,使這裏變為水鄉澤國。水患之後,積水無法退去,加之後來歷年雨水退積,便成為太原城中最大的積水湖。後來人們給這片積水湖取名,南面的一片稱西澤河,北面的一片稱黑龍池(後改黑龍潭),將連通兩片之水的狹窄河道,稱為黃河套。
黑龍潭緊挨城牆,是死水一潭,污濁不堪,雜草叢生,臭味難聞。為了改善環境,變害為利,造福羣眾,1955年,太原市政府決定,因地制宜興建黑龍潭公園。1956年根據山西省人民委員會(〔56〕省政珺字第645號)批覆的太原市人民委員會文件,決定將黑龍潭公園改建為太原動物園。1957年後半年,人民公園的動物全部遷入黑龍潭公園,同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1958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太原動物園,動物園佔地面積600多畝,職工人數70人,動物71種276只。
[1]
太原龍潭公園風景圖集(14張)
1986年12月23日,太原市副市長張希升在太原市園林古建築公司會議室主持召開了太原動物園改建規劃方案討論會。市政府決定對動物園進行改建。隨後幾年,太原動物園大力開展綠化及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建立精品景點——杉杉園區,從河北白洋淀引進野藕,在園內水禽湖試種成功,面積達500餘平方米,給遊人創造了良好的遊覽休憩場所。同時對園內死角進行大規模清潔、滅鼠工作,1989年太原滅鼠總指揮部授予太原動物園無鼠害動物園稱號。
1992年,動物園引進外資120萬元,興建西大門。
2002年,動物園開展了建園45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綠化工作,栽植植物17個品種2.97萬株,其中喬木69株,花灌木2.96萬株,新栽草坪1.5萬平方米,動用土方8500立方米。同時,圍繞綠化工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建草坪增設了木質、仿漢白玉等種類圍欄2000餘米,新建600平方米的中心花壇廣場,集噴泉、綠地、假山、十二生肖雕塑為一體,成為廣大遊客休閒、娛樂的精品景點。截至2002年底,太原市動物園在動物飼養管理、綠化美化、園容衞生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榮獲太原市園林局先進單位、優秀單位等榮譽。
龍潭公園動物園的搬遷
2003年3月,經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一屆三次會議通過,決定將太原動物園搬到卧虎山公園。
太原新動物園(卧虎山公園)於2003年5月1日開工建設,下半年建成後遷入首批動物46種292只。2004年上半年全部動物搬遷完畢。4月29日正式向遊人開放。6月23日,原動物園飼養隊、獸醫院、動物交換科全體職工及其他部門擁有獸醫專業技術職稱及相關人員共計61人劃歸新動物園。
[1]
龍潭公園龍潭公園興建
2016年9月1日,經過5個多月的施工,太原市龍潭公園在原有的棲鳳湖基礎上打造的全新濕地景觀正式亮相,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的濕地景觀成為市民新的觀賞、休閒去處。
[6]
龍潭公園園區景點
編輯
龍潭公園(5張)
公園設4個入口,以新建路入口為公園的主入口,強調拉入式景觀,以軸線透景的方式將慶典廣場景觀對應出來,並採取臨水台階的方式形成親水性內容。城坊街入口作為進入公園的景觀入口,強調與公園最具特色的視覺景觀軸的對比與呼應關係,同唐風景點形成地景藝術中的景觀互動。公園南入口突出親切平和的視覺效果,同生態畫廊景區融為一體。公園北入口作為功能型入口。公園由以下景觀區構成:
龍潭公園龍潭廣場
龍潭廣場位於龍潭公園中部,是公園主要景觀之一。2003年9月建成,佔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中心安置着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週年而鑄造的標誌性建築春秋大鼎。廣場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組成。鼎台總高2.5米,象徵太原古城2500年的歷史,採用外方內圓設計,取天圓地方之意,其中內圓由年輪記事的方式構成,24條輪輻鑲嵌24塊銅板,分別記載着晉陽城自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建城以來發生的24個重大歷史事件,也象徵着一年有24個節氣。鼎台分3層,分別上3、6、9步台階,取步步高昇之意,藴含着太原未來的美好前景。鼎台設水景噴泉,寓意聚集四面八方的靈氣,鼎台西側沿龍潭南湖東岸安放9條龍,源源不斷地向龍脈——城西水系注入活力。
[1]
龍潭公園春秋大鼎
春秋大鼎位於龍潭廣場中心,是2003年9月2日太原市委、市政府為了慶祝太原市建城2500年,安放在龍潭廣場的標誌性建築。該鼎以1988年太原市南郊金勝村出土的春秋時期第一大鼎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為原形,按比例擴為鼎口直徑6.25米,高5.497米,重20.03噸的大鼎。在形象及體量上充分反映着龍城太原2500年的歷史文化及地位,表達了太原在新世紀開拓發展的精神。
[1]
龍潭公園綠洲植物主題景觀區
位於龍潭公園北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是公園北側最大的陸地區域。該區域三面環水,以植物及地形為造景要素,潺潺小溪為重要景觀特徵,區域內假山、花架、瀑布、噴泉、景橋、景亭等點綴其間,塑造出一片生態綠洲景象。
[1]
龍潭公園兒童活動區
位於公園南部,2003年9月竣工,由太原市園林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山西宏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該活動區為橢圓形,長軸67.5米,短軸35米;東區設計有半徑11米的圓形沙坑,廣場面層鋪裝為毛面花崗岩,為少年兒童提供了特徵鮮明的户外益智活動場所。
[1]
龍潭公園戲水廊
位於公園東北部,2003年9月竣工,市園林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山西省宏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佔地面積1193.8平方米,戲水廊平面為圓形,半徑20米,東部以7個扇形花壇組成;西側為半圓形框架結構廊架,由28根圓形承重柱與高低落差近3米的27根矩形斜梁組成。廊架總高7.5米,廊架外裝飾均刮白水泥膩子後噴白色石英砂。戲水廊地面鋪裝以灰色花崗岩為主材。廊架下步道為白色鵝卵石鑲嵌,紅色鵝卵石鑲邊。中心圓形小廣場低於自然地坪1.2米,東側半圓採用貴妃紅花崗岩與金絲米黃花崗岩相間拼花;西側設計有地下定時噴泉。
[1]
龍潭公園玉帶橋
位於公園南北中心地帶,將龍潭湖分為南北兩湖,是龍潭公園東西通行的樞紐。玉帶橋始建於1977年,是仿造天津水上公園玉帶橋建設而成,投資為5萬元,朱永興設計,太原市園林局基建隊施工。玉帶橋為單孔橋,橋身長35米,寬6.1米。1999年,太原動物園投資22萬元,完成了玉帶橋的裝飾和加固工程。
[1]
龍潭公園西門廣場
位於公園西門,2003年10月竣工,總面積4618平方米,總造價354.15萬元。廣場廊架是在拆除動物園綜合服務門樓時餘留的6根立柱框架的基礎上改建的,6根水泥柱構成的廊架由2釐米×600釐米×600釐米、弧度120刨光花崗岩狐板貼面裝飾,廊架正中立有景石1塊。廣場地面由厚度4釐米暗綠色花崗岩鋪就,整個西門廣場視野通透開闊,時尚大氣,是龍潭公園的重要景觀入口,廣場設計採取拉入式景觀的處理方式,把龍潭公園重要景觀春秋大鼎直接引向新建路,既豐富了城市街景,又把春秋大鼎遠古的恢宏氣勢引入城市之中。花池、綠地加上富有童趣的風車燈及犀牛石雕的點綴,無不吸引着無數遊客觀光。
[1]
龍潭公園親水平台
位於龍潭北湖西側,2003年竣工,太原市園林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親水平台沿湖岸由南向北3個平台依次排開,平台佔地面積均為353平方米。平台面層採用大理石碎拼鋪設,鄰近湖岸設計有3步台階,底層台階平台最寬處2米有餘。夏季湖面水位高時,底層平台就會被湖水淹沒,炎炎夏日,臨湖觀魚戲水,好不愜意。2011年,太原市龍潭公園將大理石碎拼改為花崗岩鋪設,形成了與環湖步道協調統一的新親水平台景觀。
[1]
龍潭公園龍吟島
龍吟島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四面環湖,通過西側曲橋與環湖路相接。2009年10月,公園將鹽鹼化嚴重的龍吟島作為第二屆海棠文化藝術節展覽的重點區域,通過融入東方傳統造園藝術風格,合理配置植物,砌築環島湖岸,徹底切斷鹽鹼污染源,改善了土質,改變了植物種植環境。改造完成的龍吟島景觀區,由中區、南區、北區3部分組成,中區以仿古露景牆為背景,對精品海棠進行展示,配以海棠文化詩詞、書法作品展示;南區採用平地疊石造山法,以仿自然式園林風格的小溪流水為主,配以博古幾架景石展示近年來引進、培養的特色海棠盆景;北區以枯山水微縮景區為主,配以特色植物與園林小品,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棠盆景。
[1]
龍潭公園鳳鳴亭
位於公園西南側,面積30平方米,1961年太原動物園從上馬街私人宅院內原樣搬遷而來。後經古建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彩畫而成。鳳鳴亭屬重檐四角亭,因與龍吟島隔橋而得名。2000年9月,太原動物園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園內唯一一座珍貴古建築——重檐四角亭進行維修彩畫,使其重現昔日風采。2011年,太原市龍潭公園為配合“一園一品”活動,修建了鳳鳴亭小廣場,佔地面積630平方米,灰色花崗岩鋪裝。廣場內栽植的兩株20年的西府海棠,進一步渲染了龍潭公園海棠文化藝術節展覽的氛圍。
[1]
龍潭公園園區活動
編輯龍潭公園動物園時期園事活動
1990年11月,北城區地震辦公室在太原動物園建立北城區地震宏觀監測站。
1998年6月,動物園與山西唐人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在園內聯合舉辦了三晉之春巨型花燈暨民間藝術展示會。
2000年7月20日~9月17日,動物園與上海天寅文化藝術中心聯合舉辦“彩環世界”大型藝術展。
2001年3月20日,動物園對園內部分珍稀動物品種開展“公民自願認養獻愛心”大型公益活動。
龍潭公園龍潭公園園事活動
“一園一品”活動
2009年,龍潭公園開闢了海棠大道這一特色景區,派專業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借鑑南京莫愁湖公園文化節的經驗,引進適合本園地理環境和土壤的優良海棠20種5000株。同年4月18日,以創建綠色園,共譜和諧曲為主題的首屆海棠文化節在太原市龍潭公園隆重開幕。文化節期間除了展出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等地栽海棠共30餘個品種5000餘株,還舉辦了一系列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無數觀光遊客,充分展示了龍潭公園的特色和文化底藴。
2012年1月,利用公園資源優勢,以“一園一品”活動“冬之曲”篇章為契機,舉辦了以品位元宵文化、感悟龍潭魅力為主題的首屆元宵文化節,並組織多項具有藝術性、文化性、創造性的文化活動,為節日營造祥和、喜慶的氛圍。
[1]
社會活動
2003年9月2日,為了慶祝太原市建城2500年,市委、市政府在龍潭廣場上舉行了春秋大鼎安放儀式,同時建造了長50米、高7米、寬3.5米的九龍燃情巨型花燈。12月22日,在龍潭廣場舉行了春秋大鼎石碑安放揭幕儀式。從此龍潭廣場的春秋大鼎成為龍潭公園乃至整個太原的標誌性建築,為整個龍潭園區增添了文化底藴。
2004年4月22日,太原市環保局在龍潭廣場舉辦世界環保日宣傳活動。9月19日,同在藍天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題廣場文化活動在龍潭廣場舉行。
2005年5月28日,全國第十四屆節水宣傳週山西地區啓動儀式在龍潭廣場舉行。
2006年7月1日,太原市愛心使者志願者團隊“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太原因我而美麗宣傳活動在龍潭廣場舉行。8月11日,“新蓋中蓋杯”2006CCTV少兒藝術電視大賽、手拉手晚會在龍潭廣場舉行。8月底,2006CCTV少兒藝術電視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龍潭公園拉開了帷幕,同時,CCTV少兒藝術電視大賽、手拉手晚會在龍潭公園一同舉行。
2007年9月9日,“太原市杏花嶺區第五屆羣眾文化藝術節民間絕活大賽”在太原市龍潭公園舉行,活動以“挖掘民間絕技,展示地方特色”為主題,包括撕紙、社火、葫蘆臉譜、剪紙、蛋畫、堆錦布等項目。9月12日,“CCTV奧運城市行——走進太原大型奧運傳播活動暨生活奧運冠軍太原賽區選拔賽”在龍潭公園舉行。
2008年3月24日,來自山西省城的180多個家庭來到龍潭公園參加了“文化省城、我也出份力”大型活動,共栽植國槐、榆葉梅、衞矛等樹木200株。同年4月30日,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為主題的奧運福娃樂園在龍潭公園開園。
2009年4月15日,“紀念太原解放60週年老年人健步走”活動在龍潭公園舉行。5月1日,公園在龍潭廣場舉辦“慶五一暨太原解放60週年文藝演出”活動。9月25日,園林局“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愛國歌曲大家唱歌詠比賽”在龍潭廣場舉行。10月4日,龍潭書社“慶祝新中國60華誕筆會”在龍潭公園舉辦。
2011年2月12日,太原市秧歌專場演出在公園舉行。2月13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在龍潭公園舉行。5月8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省城老年紅歌大聯唱在龍潭公園舉行。5月28~29日,太原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在公園舉行了“幸福老人,載歌載舞”紅歌比賽。6月17~18日,市委老幹部局、市環保局、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在龍潭公園舉行了“幸福老人,載歌載舞”喜迎建黨90週年慶典活動。
2012年4月9日,全國青年迎青奧長跑活動在公園舉辦。6月30日,市委宣傳部在龍潭廣場舉行“2012慶七一文化太原,幸福龍城”合唱展演活動。10月16日,市老年協會、老年學會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歡度九九重陽節,在龍潭廣場舉行了巡迴展演活動。
2013年5月20日,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主辦的“中國夢·我的夢”山西省首屆社區文化節在龍潭公園啓動。6月8~9日,由市委老幹部局、市民政局、市廣播電視台主辦的“太原市中老年風采大賽選拔賽”在龍潭公園舉行。6月17日,由山西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省發改委等單位舉辦的以踐行節能低碳,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的大型宣傳諮詢活動在龍潭廣場舉行。7月13日、14日、20日、21日,由山西省廣播傳媒集團組織的中旭之聲《銀鈴好聲音》中老年歌手大賽在龍潭公園舉行。
[1]
龍潭公園花卉展擺
動物園時期
1987年國慶節,太原動物園用本園培育的2萬盆(株)花卉佈置園藝花壇,改變以往園內借花展擺的歷史。次年,在太原市菊花展覽會上,培育的300餘盆菊花因品種優秀,花色豔麗,被展擺在最明顯位置。
1991年,國慶期間動物園佈置廣場花壇共用花5467株,獲太原市花展一等獎。1992年11月,第四屆中國菊花品種展覽在無錫市舉辦,太原動物園選送展菊46盆。1993年,參加插花展覽,獲獎6項。參加第十六屆菊花展,獲獎20項,菊花養護技術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1995年,圓滿完成了國慶擺花美化太原景點設計、布展任務,獲得景點設計三等獎。同時還完成北城區北大街新路開通的擺花任務,並獲得景點布展二等獎。
1996年,成功地完成了6·25慶典活動的擺花任務。1997年6月1日在五一廣場擺花近1000盆(株)。按期完成了上級交辦的 “迎回歸,慶七一”帆船景點設計製作、裝飾任務,共計擺花2550盆(株),榮獲山西省“迎回歸,慶七一”活動一等獎。同時國慶期間共完成迎澤大街、三橋地區、濱河路3處的擺花任務8000盆(株)。
1998年,參加了太原市園林局舉辦的第十七屆菊花展覽,設計佈置了第二大景點虎嘯傲菊,圖案鮮明,花色豔麗,總體設計美觀大方。在精品館裏展出了動物園培育的精品菊70多種178盆,其中騰飛、都市韻律、丹頂鶴的故事等插花作品更是造型精巧,別具風貌。
1999年9月,圓滿完成迎澤大街國慶擺花迎澳門迴歸帆船景點的設計擺放工作及街道兩側5000盆花的擺放任務,國慶期間共擺花1.65萬盆(株)。2000年國慶節期間,為迎澤大街、汾河公園設計製作了“美好家園”“時鐘”等鮮花景點,提供各種花卉13萬盆(株)。2002年,在迎澤公園北門廣場設計完成“雙飛”花壇的製作,成為國慶期間一道靚麗風景線。
[1]
龍潭公園時期
2010年,舉辦義務植樹活動周,得到太原市民的大力支持,紛紛以團體、家庭、個人的方式積極報名參加,活動當天共接待新聞媒體10餘家,近150個家庭和社會團體500餘人參與了此次活動。栽植認養榆葉梅14株、木槿19株、海棠71株、櫻花18株、連翹16株,丁香30株,共計168株。
2011年,按照太原市園林局舉辦第二十一屆菊花展的安排,設計了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的展台,引進品種菊90多個品種,4000餘盆;專項品種菊70餘盆;懸崖菊30餘盆;球菊10餘盆。在菊展評選中獲得白雲疊翠金獎、懸崖菊銀獎、珠紫盤龍銀獎、春日劍山銀獎、專項品種菊銅獎等獎項。
2012年,培育養殖精品菊花3000餘盆,其中專項品種菊50盆,品種菊350盆,並設計製作以“高山流水”為主題的花壇,參加了太原市第二十二屆菊花展,取得多項冠軍。
2013年,設計製作了以“話説山西好風光——源”為主題的花壇,參加太原市第二十三屆菊花展獲得優異成績,其中展台——“源”獲第八名;專項品種菊——白雲疊翠、春日劍山、萬山紅遍、墨王、金山王獲第一名,天馬、醉舞霓裳、金龍獻血爪獲第二名。
[1]
- 參考資料
-
- 1. 第二篇 第五章 龍潭公園-太原市園林局網站 .太原市園林局網站[引用日期2022-07-29]
- 2. 龍潭公園在太原動物園舊址興建 .新浪-山西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7-29]
- 3. 龍潭公園兒童樂園開放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22-07-29]
- 4. 龍潭公園兒童樂園(圖) .山西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引用日期2022-07-29]
- 5. 五一廣場銀杏“安家”龍潭公園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太原日報報業集團[引用日期2022-07-29]
- 6. 龍潭公園濕地景觀亮相 .太原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