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忠徹

鎖定
袁忠徹(1376年-1458年),字公達,一字靜思,明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3]  太常寺丞袁珙之子。明朝大臣、相士。 [4] 
袁忠徹傳其父術,早年隨其父入見燕王,頗得燕王歡心。及至燕王即位稱帝,即召袁忠徹授鴻臚寺序班,賞賜甚厚。遷尚書寺丞,不久又改任中書舍人。明成祖出兵北方,也作為隨從前往。及還朝袁忠徹,明成祖因偏聽讒言,怒責監國太子,以至時為東宮太子的明仁宗憂懼成疾。明成祖命袁忠徹等人前往東宮探視。袁忠徹相太子面色青藍,回報明成祖請求收回午門榜書以愈太子之疾。明成祖曾屏退左右,密問當時恩寵的文武大臣之禍福,其所言皆有驗。明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袁忠徹因過失而下吏罰贖。正統年間(1436年-1464年),又因過失而再次下吏活罪,由此致仕,居家二十年後卒。 [4] 
袁忠徹的相術雖與其父無不同,皆能應驗無誤。但其為人性陰險,不如父忠厚友善,與羣僚有隙。但袁忠徹頗好讀書,著有《人相大成》《鳳池唫稿》《符台外集》等書。 [4] 
靜思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鄞縣
出生日期
1376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1458年3月3日
主要成就
著名相士
主要作品
《人相大成》《鳳池吟稿》《符台外集》
本    名
袁忠徹

袁忠徹人物生平

自幼聰穎,能詩文。父親袁珙精於相術,袁忠徹得其真傳。燕王朱棣潛邸時,聞袁珙名,以書幣召之,袁忠徹隨侍朱棣,賞賜甚厚。後來,允許歸家。不久,明太祖去世,建文帝即位,猜忌宗室,朱棣不安,有靖難之志。朱棣召袁忠徹問之,袁忠徹對答:“天命有在,誰能御之。”奉命修纂《人象大成》,書成,賞賜有加。
朱棣宴請北平諸文武大臣,讓袁忠徹相面。袁忠徹説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氣浮;布政使張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揮謝貴臃腫早肥而氣短;都督耿瓛顴骨插鬢,色如飛火;僉都御史景清身短聲雄。這些人將來都會依法判處死刑。朱棣大喜,起兵之意更加堅決。
建文四年(1402)夏,朱棣即位,即明成祖。明成祖遣使召袁珙、袁忠徹父子至,授袁珙為太常寺丞,授袁忠徹為鴻臚寺序班,賞賜殊厚。袁忠徹入謝説:“陛下當畏天修德,偃武崇文,率由舊章,振肅綱紀,樽節財用,明慎賞罰,禮貌大臣,黜陟臧否用,臻太平之治。”明成祖知袁忠徹在戎籍,即令兵部免除,又勉勵袁忠徹進學,袁忠徹以事務繁多應對,於是升尚寶司丞,且對袁忠徹説:“此職有暇,可親詩書。”令袁忠徹感激不盡。
永樂二年(1404),改任中書舍人
永樂七年(1409)春,營造北京,袁忠徹扈從。到達北京後,明成祖每日與袁忠徹大議,復遣太監召袁珙至,父子相隨出入禁庭。明成祖密遣袁忠徹乘傳查看楚王子重瞳,袁忠徹還奏無他異常。太子朱高熾監國,明成祖回京後,聽信對太子的讒言,大怒,在午門張榜宣佈,凡太子所決定的事,都不準辦理。太子憂懼成疾,明成祖命蹇義金忠同袁忠徹前去看望。回來袁忠徹奏道,太子面色青藍,是受驚憂所致,若把午門的榜收回,病即可愈。明成祖聽從,太子的病果然好了。
永樂八年(1410)春,以袁珙年事已高,賞賜遣還,袁忠徹扈從北征。歸還後,明成祖屏退左右,從容密問袁忠徹大臣優劣之狀,袁忠徹逐一論斷了武臣丘福朱能張輔李遠陳懋柳升薛祿和文臣姚廣孝夏原吉蹇義金忠吳中呂震李慶方賓的禍福,明成祖説:“卿所識鑑,正合朕意。”袁忠徹的預測後皆靈驗。同年冬,袁珙卒,袁忠徹回家奔喪。
永樂十一年(1413)春,扈從至北京。
永樂十二年(1414)春,再次扈從,征伐瓦刺
永樂十三年(1415)夏,明成祖對袁忠徹説:“東宮不聞教子。”袁忠徹對答:“臣聞古者不親教子,宜選文學老成之人,以輔導之,責其成。”於是選儒臣儀智陳山等人日侍講讀
永樂十四年(1416)春,秩滿,復任尚寶司丞,特加賞賚。
永樂十六年(1418)春,明成祖召袁忠徹至便殿,示以進升之意,袁忠徹以父未有贈官推辭。於是明成祖召吏部贈官,賜誥命,袁忠徹愈加感激,進獻《相書機要》。
永樂十八年(1420),升尚寶司少卿
永樂二十年(1422)春,扈從北征,袁忠徹進言“利出東路”,明成祖不從。還軍時,東路軍果然大獲全勝。明成祖每次從徵,袁忠徹所言,無不應驗。
明仁宗即位,待之尤厚,賜誥命,後賜還家燎黃省視。
明宣宗即位,召至北京。
宣德元年,丁內艱,不能奔喪,下詔以從子代還辦事。一日,袁忠徹見到明宣宗的容色説:“宗室人有謀上之意。”七日後,漢王朱高煦果然謀反。袁忠徹扈從征討,歸來後賞賜豐厚。袁忠徹曾因屬下犯法,罰金贖罪。
宣德九年(1434)春,回鄉祭祀。
宣德十年(1435)春,明英宗即位,袁忠徹再次入朝。
正統四年(1439)夏,復因下屬犯法,懇乞致仕,得到允許。袁忠徹南歸時,傾朝縉紳餞行於都城門外。在家閒居二十餘年,忽然得病,對其子説:“死生常理,吾何憾。惟誠信忠厚,可以立身,汝宜勉之。”於是屏藥端坐而終。 [1-2] 

袁忠徹個人作品

袁忠徹頗好讀書,所著有《人相大成》、《鳳池吟稿》、《符台外集》,記載了元順帝是瀛國公(宋恭帝)之子。 [1] 

袁忠徹軼事典故

袁忠徹勸諫明成祖

禮部侍郎周訥自福建回朝,説福建人祭祀南唐徐知諤徐知誨,其神最靈。明成祖命人迎其像及管理神廟的人,在京城建靈濟宮祭祀。明成祖每有病,就遣使去問神。管理神廟的人嚮明成祖進仙方,其藥性多熱,服後痰塞氣喘,脾氣暴躁,以至於失音,朝廷中任何人都不勸諫。有一天,袁忠徹入侍皇帝,進諫説:“此痰火虛逆之症,實是因服靈濟宮的符藥所致。”明成祖大怒“:仙藥不服,去服凡藥嗎?”袁忠徹忙叩頭大哭,兩個宦官也哭了。明成祖更加惱怒,命將二個宦官拖出去鞭打,並且説道:“袁忠徹哭我,難道我就會死嗎?”袁忠徹誠惶誠恐,忙伏於階下,很久以後,明成祖才息怒讓他起來。
明成祖在即位前就認識袁忠徹,故待與一般外臣不同。袁忠徹也因明成祖待他甚厚,敢於直言進諫。他曾進諫説到外國去取寶是不對的,武臣應許他們行服喪衍聖公誥命應改賜玉軸,聞者莫不稱是。 [1] 

袁忠徹相術應驗

袁忠徹相面王文,説“面無人色,法曰瀝血頭(日後會有殺頭之禍)”。相面于謙,説“目常上視,法曰望刀眼(日後也遭砍頭之災)”。後來果如其言。 [1] 
寧波衞人盛琦自幼服役於劉指揮家,袁忠徹經過,見其執扇在旁,對劉指揮説:“善待此兒,乃進士知縣也。”後來果然登商輅榜進士,授無錫知縣。
袁忠徹路過蘇州閶門,沈氏有一子剛滿週歲,抱着讓袁忠徹面相。袁忠徹笑着且撫其頭説:“切頭、切頭”,再無他言。沈氏以為袁忠徹戲弄他,為子取名洪,不肖,最後被判重闢的極刑。這一年,錄囚只有他一個。於是吳中諺語有“沈洪出閶門,獨殺之”。
南濠徐生藥家生子,三日後沐浴而啼哭,袁忠徹在堂中聞其聲説:“是一強盜耳”,徐家聞而大怒,幾乎想要捶打他。這個兒子後來果然以探丸論死 [2] 

袁忠徹預言應驗

明朝時期有一位大臣叫楊集,字浩然,號東溪先生。幼年時,他的父親楊宗(字叔振)命他早早去鄰居黃家説些事情。當時,天還沒亮,黃家大門還沒打開。他站在門外大喊:“請開門!”。不遠處有一個人聽到敲門聲,問他:“先生,能不能和你説句話。”當時天還漆黑,楊集看不到那人究竟是誰,心裏有些害怕,沒敢迴應,黃家來人開門之後就趕緊進去。
待談完事情,天也已經亮了。黃家兒子黃式送楊集出門。先前叫他的那個人還在,凝神注目,觀看他很久,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旁人回答説:“是楊家的。”
那人説:“真可惜,我聽到他的聲音,按理説日後應當貴極人臣名滿天下,所以站在這裏等候他。現在觀看他的相貌,卻和聲音不相稱。儘管如此,日後他也能官至五品。他的聲音洪亮高遠,應當獲得福分。不應在他身上,日後他的子孫必有興旺發達之人。”那人又對着黃式説:“這孩子將來也不平凡,官至七品。”説罷,就離開了。
楊父聽説此事,趕緊派人去尋訪此人。這才得知,那人就是袁忠徹。後來,楊集在景泰五年(1454)會魁及第觀政兵部,以章綸鍾同事上書進言,擢安州知州,後下制獄罷官,明朝進士以五品級出任太守自此始。楊集最後活到七十八歲而終。黃式以歲貢,官至知縣 [2] 

袁忠徹相術之神

袁忠徹在家鄉居住時,友人家有一侍童,相貌秀美,人也聰明。袁忠徹為他相面後,認為這個侍童不利於主人,請主人將他辭退。由於袁忠徹三番五次提到此事,他的朋友不得已,只好將侍童辭退。
侍童被辭退後,便白天給人家幹活掙點吃的,夜間住宿古廟之中。一天,他睡在廟中發現牆角放着一個帶補丁的破布包,內有黃金白銀數百兩。侍童想取來自己留着,忽又嘆氣説:“我因命薄,被主人辭退,如果再私拿別人遺失的金銀,神佛更不會容忍我這個人了。我應當守着此物,等失主來取。”第二天白天,他待在廟裏不走,後聽到一位婦女的哭泣聲,自遠而來,在廟中東張西望地尋找失物。侍童問他找什麼東西,她答:“我丈夫原是軍人,因犯罪被捕入獄,應當處死。為救他,我變賣了家產,又借貸了不少金銀,準備獻給某指揮以贖丈夫罪。前兩天,我將金銀用補丁包裹,帶這趕路,路經此廟,因走得太急,將此物遺失,回來尋找卻找不到,看來我丈夫必死無疑了。”侍童便問她丟失金銀的數目,完全吻合,便將拾物歸還給她。婦人感激萬分,拿出一部分金銀感謝侍童,侍童堅決不收。婦人便拿上金銀去救丈夫,丈夫被釋放。婦人見人便講侍童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某指揮知道此事後,派人四處尋找到這位侍童,將其收養在家中。某指揮年老無子,見侍童聰秀有德,便收為養子。數年後,某指揮年老退職,便讓義子繼任指揮之職。
侍童任指揮後,返鄉拜見故主。主人嘆氣説:“沒想到善於相面的袁君竟然馬虎到如此地步,把你的命運相錯了。”便挽留侍童,等袁忠徹來時,將侍童故意化裝成僕人,捧茶而出。袁忠徹見到他,大吃一驚,站起來説:“這不是你當年的侍童嗎,何故又來此地?”主人哄他説:“辭退之後,無處可去,又回來當僕人了。”袁忠徹笑道:“先生不要戲耍我了,此人現在絕不再是僕人,而是三品職位的武官了,他現在的形態神氣與過去大不一樣,莫非做過什麼善事以致改變了以往的命運嗎?”侍童敍述了自己拾金不昧被收為養子繼承指揮之職的經歷,主人聽了深感袁忠徹相術之神奇。 [2] 

袁忠徹史料記載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1] 
國朝獻徵錄·卷七十七·尚寶司少卿袁公忠徹墓表》(李賢 [2] 

袁忠徹親屬成員

七世祖:袁子誠,官至宋朝刑部尚書
六世祖:曾任古州、泰和令。
高祖父:袁鏞
曾祖父:袁澤民,不仕
祖父:袁士元
父:袁珙
母:倪氏 [2] 

袁忠徹人物評價

明成祖:忠徹臨事有斷制,所言多驗。 [2] 
李賢:慷慨有大志,不隨流俗正論毅然,不以利害少沮。與人交,洞見肺腑,不立町畦。見人患難,惻然力援,傾囊不惜。理有不直者,面折不少,借其致政也。聞朝廷出令之善,用人之當,則躍然而喜;有不便於民者,必憂形於色。豈特風鑑(相面)一事,可稱道哉。 [2] 
明史》:忠徹相術不殊其父,世所傳軼事甚多,不具載。然性陰險,不如其父,與羣臣有隙,即緣相法於上前齮齕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