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和縣

(江西省吉安市轄縣)

鎖定
泰和縣,隸屬江西省吉安市,位於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西南部,東與青原區永豐縣相鄰,南與萬安縣興國縣相連,西與井岡山市永新縣遂川縣毗鄰,北與吉安縣、青原區接壤。 [1]  全縣面積2495平方千米,轄23個鄉鎮場、279個行政村、30個社區。 [2]  2022年末,泰和縣户籍人口為57.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46萬人,鄉村人口36.39萬人。 [27] 
泰和縣古稱西昌,於東漢末年建縣,因“地產嘉禾,和氣所生”而得名,有“聲名文物之邦”的榮譽。泰和文化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科取士以來共產生狀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進士399名。泰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有開國將軍18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749名。革命勝蹟有白雲山戰鬥指揮所、老營盤革命烈士紀念碑、馬家洲集中營、三十都秋收暴動動員大會舊址等。 [2] 
2022年,泰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62億元,同比增長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47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25.31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98.84億元,同比增長3.2%。 [27] 
中文名
泰和縣
外文名
Taihe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608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吉安市西南部
面    積
2495 km²
下轄地區
15個鎮、6個鄉
政府駐地
澄江鎮嘉禾大道
電話區號
0796
郵政編碼
343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7.86 萬(2022年末户籍人口) [27] 
著名景點
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金灘古林
機    場
井岡山機場
火車站
泰和站
車牌代碼
贛D
地區生產總值
254.62 億元(2022年) [27] 
現任領導
廖文來(縣長) [32] 

泰和縣歷史沿革

泰和古為揚州南境,春秋、戰國先後屬吳、九江郡;
西漢為廬陵縣境,東漢建安四年(199年)置西昌縣,為廬陵郡治,故城在今縣城西1.5千米。 [2] 
三國吳末,析西昌置東昌縣(今吉安縣永和鎮),屬廬陵郡。
晉朝太康元年(280年),廬陵郡治遷石陽(今吉水縣東北10千米),西昌屬之。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復置西昌縣。開皇十年,廢西昌,並東昌、遂興(今遂川、萬安)、廣興(今蓮花)、永新等地置安豐縣;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地產嘉禾,和氣所生”而更名泰和縣,屬吉州(後稱廬陵郡),泰和之名始此;大業八年(612年),因安豐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屬廬陵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南平州,領泰和、永新、廣興、東昌四縣,泰和為州治;武德八年(625年),廢南平州,並永新、廣興、東昌三縣入太和縣(改泰為太),屬吉州;貞觀元年(627年),吉州屬江南道。貞觀五年(632年),西昌因兵禍,縣治復徙安豐舊治;顯慶三年(657年),析太和復置永新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吉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太和屬廬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廬陵郡復改吉州,太和屬之;乾元三年(760年),縣治移白下驛西(今實驗小學內),屬吉州。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析太和地置龍泉場,後升為縣(今遂川縣)。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太和縣升為太和州,屬吉安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泰和縣,屬吉安府;清襲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泰和縣衙改為泰和縣署;民國三年(1914年),泰和縣為廬陵道所轄,民國九年(1920年),泰和縣直隸江西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泰和縣屬江西省第九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泰和縣屬江西省第三行政區;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日軍進佔南昌,江西省政府陸續遷至泰和,成立臨時省會。
1949年7月28日,泰和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68年2月,屬井岡山專區。1979年7月,屬吉安地區。2000年5月,屬吉安市。 [1] 

泰和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泰和縣下轄15個鎮、6個鄉、2個場:澄江鎮橋頭鎮禾市鎮螺溪鎮蘇溪鎮馬市鎮塘洲鎮冠朝鎮沙村鎮老營盤鎮小龍鎮灌溪鎮苑前鎮萬合鎮沿溪鎮石山鄉南溪鄉上模鄉水槎鄉上圯鄉中龍鄉武山墾殖場泰和墾殖場 [3]  [18]  縣政府駐澄江鎮嘉禾大道。 [1] 

泰和縣地理環境

泰和縣位置境域

泰和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南側、吉安市西南部,東與青原區永豐縣相鄰,南與萬安縣、贛州市興國縣相連,西與井岡山市永新縣遂川縣毗鄰,北與吉安縣、青原區接壤。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4°17′—115°20′,北緯26°27′—26°58′之間。轄區東西長105千米,南北寬57千米,總面積2495平方千米。 [1]  [2] 

泰和縣地形地貌

泰和縣境內地貌多樣,山地面積佔16%、丘陵面積佔54%、河谷平原面積佔30%,吉泰平原(泰和境內部分)為泰和最大的平原。泰和縣境內地形以贛江河谷地為基準,四向延伸逐級高起,形成東南部和西部高起,中間遞降,呈東北~西南向的盆地地貌。境內最高點十八排主峯位於東南部邊境水槎鄉,海拔1176米;最低點昌家洲位於萬合鎮昌家村北,海拔45米。 [1] 

泰和縣氣候

泰和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量充沛,温暖濕潤,光能充足,四季分明,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9℃,1月平均氣温7℃,極端最低氣温-6℃(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氣温29.7℃,極端最高氣温41.5℃(2003年8月2日)。最低月均氣温5℃(1991年12月),最高月均氣温30℃(2003年7月)。平均氣温年較差22.7℃,最大日較差8℃(2003年7月28日)。生長期年平均209天,無霜期年平均305天,最長達341天,最短為26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74.9小時,年總輻射30千米/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280天(一般為2月24日—次年12月2日)。年平均降水量1457.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7天,最多達180天(2002年),最少為123天(200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319.9毫米(200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920.4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6月,6月最多。 [1] 

泰和縣水文

贛江為泰和縣境內最大的過境河流,從南至北流經境內馬市、塘洲、澄江、沿溪、萬合等鄉鎮,境內長45千米,流域面積1947.4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11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禾水、蜀水、珠林江、仙槎河、楓山水、縫嶺水、水槎水、牛吼江、六七河等。 [1] 

泰和縣自然災害

泰和縣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暴、冰凍災害等,其中水災和旱災危害最嚴重,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權損失最大。 [1] 

泰和縣自然資源

泰和縣水資源

泰和縣水資源有地表水年均總量399.7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有21.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01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利用0.69億立方米。 [1] 

泰和縣生物資源

泰和縣野生植物211科2500餘種,列入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珍稀樹有1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3種;野生動物500餘種,列入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珍貴品種有1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大鯢2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獐、水鹿、水獺、豺、大靈貓、小靈貓、獼猴、穿山甲、白尾鷂、蒼鷹、短耳鶚、草鶚、鴛鴦、虎紋蛙等14種。 [1] 

泰和縣礦產資源

泰和縣境內已發現鎢、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等20餘種礦種。 [2]  其中鎢礦總儲量130萬噸,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佈廣,儲量大;南溪石膏礦品位達95%以上。 [1] 

泰和縣人口

泰和縣龍江新區 泰和縣龍江新區
2022年末,泰和縣户籍人口為57.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46萬人,鄉村人口36.39萬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45.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96萬人,鄉村人口21.73萬人。全縣人口出生率為5.14‰,人口死亡率為2.1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5‰。在總人口中,男性30.39萬人,佔總人口的52.53%;女性27.46萬人,佔總人口的47.47%;男女性別比為111:100。 [27] 

泰和縣政治

縣委書記:孫英劍 [13] 
縣委副書記,縣長:廖文來 [29-31] 
副縣長:王志剛 [16] 

泰和縣經濟

泰和縣綜述

2022年,泰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62億元,同比增長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47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25.31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98.84億元,同比增長3.2%。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2.28∶48.36∶39.36調整為11.97:49.21:38.82。 [27] 
2022年,泰和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2.23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51億元,同比增長14.6%。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2億元,同比增長6.1%,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99億元,同比增長3.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8.98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28億元,同比增長17.7%;教育支出11.42億元,同比增長3.9%;科學技術支出1.3億元,同比增長8.1%;農林水支出6.61億元,同比增長7.6%;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5.75億元,同比增長13.4%。 [27] 
2022年,泰和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7.78億元,同比增長7.1%。 [27] 
2022年,泰和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萬元,同比增長5.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9萬元,同比增長5.4%,其中,食品煙酒支出6189元,同比增長8.3%;衣着支出1322元,同比增長13.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587元,同比增長40.6%;醫療保健支出1373元,同比增長10%;教育文化娛樂支出3772元。同比增長31.7%;交通和通訊支出1896元,同比下降47%;居住類支出5056元,同比增長6.5%;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708元,同比增長106.6%。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萬元,同比增長7.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2萬元,同比增長7.5%,其中食品煙酒支出6923元,同比增長6.8%;衣着支出854元,同比增長22.8%;居住支出3712元,同比增長1.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836元,同比增長27.6%;交通通信支出1475元,同比增長22.5%;教育文化娛樂支出2569元,同比增長19.9%;醫療保健支出748元,同比下降28.4%;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107元,同比下降30.1%。 [27] 

泰和縣第一產業

2022年,泰和縣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5億元,同比增長4.56%。其中:農業總產值27.34億元,同比增長3.03%;林業總產值5.86億元,同比增長9.9%;牧業總產值19.72億元,同比增長3.6%;漁業總產值5.37億元,同比增長5.64%;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21億元,同比增長11%。 [27] 
2022年,泰和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97萬公頃,同比增長0.07%。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66萬公頃,同比增長0.06%;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1萬公頃,同比增長1.8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53萬公頃,同比增長1.4%。 [27] 
2022年,泰和縣糧食產量49.06萬噸,同比下降1.67%;油料產量2.86萬噸,同比增長2.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3.84萬噸,同比增長1.1%。 [27] 
2022年末,泰和縣生豬存欄40.5萬頭,同比增長12%;全年生豬出欄62.69萬頭,同比增長3.62%;年末牛存欄16.42萬頭,同比增長0.6%;全年牛出欄9萬頭,同比增長1.35%;年末家禽存欄48397百羽,同比下降5.68%;全年家禽出欄115986百羽,同比下降27.98%。全年肉類總產量8.17萬噸,同比下降4.33%。水產品產量2.86萬噸,同比增長5.01%。 [27] 
2022年末,泰和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9.67萬千瓦,同比增長6.46%。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73萬噸,同比下降0.27%。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36噸,同比增長20.7%。有效灌溉面積58.12萬畝,同比增長2.59%。 [27] 

泰和縣第二產業

2022年,泰和縣工業增加值109.58億元,同比增長6.6%,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3.04%,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規模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6.77億元,同比下降3.26%;增加值同比增長8.1%。2022年,高新區有投產工業企業148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貨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0.34%;營業收入314.15億元,同比增長5.92%;招商實際到位資金200.52億元,同比增長37.72%。 [27] 
2022年,泰和縣本地註冊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5家,完成總產值18.22億元,同比增長9.7%;實現營業收入8.29億元,同比下降1.21%;營業利潤1914萬元,同比增長27.3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7%。 [27] 

泰和縣第三產業

2022年,泰和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3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批發業商品銷售額36.72億元,同比增長19.1%;零售業商品銷售額58.68億元,同比增長8.2%;住宿業營業額0.73億元,同比增長6.3%;餐飲業營業額10.42億元,同比增長3.4%。 [27] 
2022年,泰和縣遊客總接待量508.04萬人次,同比下降10.29%。旅遊總收入54.5億元,同比下降12.11%。 [27] 
2022年,泰和縣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0.53億元,同比下降6.11%。其中出口43.47億元,同比增長14.09%;進口17.06億元,同比下降35.33%。完成現匯進資1623萬美元,佔年計劃的101.25%;實際利用省外項目資金86.39億元,同比增長9.57%。 [27] 
2022年,泰和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08億元,同比下降1.4%。 [27] 
2022年,泰和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8383萬元,同比增長1.85%。電信市話年末用户0.93萬户,同比下降21.85%;農話年末用户1.05萬户,同比下降59.92%;年末手機用户15.39萬户,同比下降1.85%。年末移動通信用户30.86萬户,同比增長29.39%;年末聯通通信用户6萬户,同比下降4.76%。 [27] 
2022年末,泰和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80.7億元,比年初增加40.52億元,同比增長11.91%。其中,住户存款299.86億元,同比增長15.32%;非金融企業存款43.37億元,同比增長1.05%;廣義政府存款37.4億元,同比增長0.67%。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91.51億元,比年初增加24.76億元,同比增長9.28%。其中,短期貸款86.57億元,同比下降9.18%;中長期貸款187.98億元,同比增長15.61%。 [27] 

泰和縣交通運輸

泰和縣公路

泰和縣公路有105國道、319國道,高速公路有大廣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 [2] 
2022年末,泰和縣域公路里程達3141.39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66.81千米。 [27] 
2022年末,泰和縣營業性汽車擁有量4220輛,其中載客汽車49輛,1188客位;公交車125輛,4995客位;載貨汽車4046輛,62270噸位。 [27] 

泰和縣鐵路

泰和縣鐵路有京九鐵路、衡茶吉鐵路、昌贛高速鐵路。泰和站站房的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候車面積4223.5平方米,車站規模為3座站台、8條到發線。 [10] 
2022年末,泰和縣域鐵路里程達97.48千米。 [27] 

泰和縣航運

2022年末,泰和縣域水運航道里程達91.5千米。 [27] 

泰和縣社會事業

泰和縣教育事業

泰和縣城西實驗中學 泰和縣城西實驗中學
2022年末,泰和縣共有普通中學37所,在校生40022人,比上年減少551人。縣內高中入學率為62%,小升初升學率為100%。小學學校169所,在校生48326人,比上年減少694人;特殊學校一所,在校生198人;幼兒園215所,在園人數16906人。 [27] 

泰和縣文化事業

2022年末,泰和縣共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擁有縣級廣播電視台1家。年末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8%,有線電視用户4.11萬户。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21.75萬冊。 [27] 

泰和縣醫療衞生

2022年末,泰和縣共有衞生機構519所,其中:醫院8所、衞生院24所。衞生機構牀位數2515張,其中:醫院1810張、衞生院705張。年末執業(助理)醫師1142人,註冊護士1332人。 [27] 

泰和縣社會保障

2022年末,泰和縣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2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6.23萬人。 [27] 
2022年末,泰和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13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1063人。年末全縣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30個。 [27] 

泰和縣歷史文化

泰和縣地名由來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因地產嘉禾,為和氣所生,故改縣名西昌為泰和。 [1] 

泰和縣文物古蹟

泰和縣有古塔25座、古橋35座、古祠518棟、牌坊37座、古廟17座、古文化遺址10餘處、古墓7處;革命勝蹟有白雲山戰鬥指揮所、老營盤革命烈士紀念碑、馬家洲集中營、三十都秋收暴動動員大會舊址等。 [2] 
  • 白口城遺址
白口城遺址,位於泰和縣城西南3千米贛江南岸,城址面積23萬平方米,形狀呈倒梯形,分為內外城。外城全長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損毀外,大部分保存完好。內城平面呈方形,處在城內北側,全長861米,面積4.3萬平方米。外城現存7處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處豁口,為城門。 [19] 
2006年6月,白口城遺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 快閣
快閣座落在泰和縣城東隅泰和中學內,始建於唐乾符元年(874年),舊名慈氏閣,北宋初知縣沈遵更名快閣。快閣歷經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閣被龍捲風摧毀,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佔地約1225平方米(比原擴大2倍),通高約24米(比原加高4米)。為泰和縣西昌八景之一,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泰和縣委、縣政府投資1.2億元重新修繕快閣、徵收周邊33棟民房,騰出空地100畝建設快閣體育文化公園。 [4] 
  • 南無橋
南無橋 南無橋
江畔村莊東南方有一條進村道路,跨河有一座三孔古石橋,稱為南無橋。
由江畔村公建,始建於清朝光緒元年,為紅米石砌置而成,橋面鋪巖條石,兩邊立有青石橋墩和欄杆,橋墩上陰刻“光緒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無阿彌陀佛”。橋高3.5米,長38米,寬3.4米。 [14-15]  為沿溪通往吉安、永和的必經之路。 [15] 
  • 金山嶺遺址
金山嶺遺址座落在螺溪鎮黃洲村委槎源村南約200米的丘陵中,南臨禾水河。因燒窯取土,地下的古代遺物都暴露在地面上,採集有殘石刀、陶鼎(鬲)足及方格紋、米字紋陶片。經考古鑑定,屬戰國遺址,為證史、補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 
  • 府山城遺址
府山城遺址位於沙村鎮學士裏山上,東連319國道和丘陵,西、南臨雲亭河,土城,為南朝(陳)築,“陳置隋廢”(縣誌載)。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遺物有石鏟(殘)和回字紋、雲雷紋等陶片。經考古鑑定,屬西周遺址,其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1984年公佈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5] 

泰和縣方言

贛語分佈於泰和縣全境:澄江鎮、禾市鎮、螺溪鎮、石山鄉、南溪鄉、蘇溪鎮、馬市鎮、沿溪鎮、塘洲鎮、冠朝鎮、上模鄉、上圯鄉、灌溪鎮、苑前鎮、萬合鎮、武山墾殖場、泰和墾殖場;贛語泰和方言按口音不同大致可分為5個小片。 [6] 
客家話主要分佈在橋頭、碧溪、老營盤、上圮、中龍、小龍、水槎、沙村等鄉鎮。 [22] 

泰和縣地方特產

泰和縣的土特產品有泰和烏骨雞、冠朝豬、竹篙薯,以及甘蔗、紅瓜子、油茶、百合、車前子、蜀口茶和傳統加工產品醬菜、豆豉、木雕工藝品、土紙等。 [7] 

泰和縣著名人物

泰和縣開科取士以來共產生狀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進士399名,孕育出明代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明代狀元宰相陳循、《永樂大典》代總撰梁潛、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 [24]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5-26]  吳曉軍 [23]  等傑出人物。 [2] 

泰和縣風景名勝

  • 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
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 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
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泰和縣橋頭鎮,總面積13770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2880公頃,水域面積890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公園以森林多樣性、白鷺棲息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分為遊覽觀光和生態保護兩大區,在兩大區中再細分為水上游樂、度假休閒、宗教文化,露營和植被生態保護、濕地生態保護六個小區。 [20] 
  • 天湖山
天湖山 天湖山
天湖山,位於水槎鄉境內,最高峯十八排,海拔1176米。海拔1000米以上自然生長着天然草甸約1萬餘畝,平整無任何雜木。 [8]  山頂有“天湖”,湖邊有座觀音古寺,山腰有萬畝次原始森林,有“虎頭崖”、“蛤蟆石”、“觀景台”、“將軍石”、“取經回頭石”、“童子拜觀音”、“鷹嘴石”等。
  • 金灘古林
金灘古林 金灘古林
金灘古林,位於塘洲鎮朱家村金灘自然村南面的贛江河畔,與泰和的歷史名勝“龍頭山狗子腦塔”隔江相望,當地人稱作麻州,古樟樹林面積約300多畝,林內生長着樟樹、楓樹、水蠟樹、油珠樹等多種名貴樹種,林業部門已登記編號樹齡200年以上的古樹就有200多株,大的樟樹要5至6個人合抱才能圍攏。 [9] 

泰和縣榮譽稱號

2020年1月2日,泰和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1]  8月,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11] 
2021年6月21日,泰和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2] 
2022年8月,泰和縣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17] 
2023年5月,獲批首批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