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直播

(網絡社交方式)

鎖定
“網絡直播”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在網上提供電視信號的觀看,例如各類體育比賽和文藝活動的直播,這類直播原理是將電視(模擬)信號通過採集,轉換為數字信號輸入電腦,實時上傳網站供人觀看,相當於“網絡電視”;另一類是人們所瞭解的“網絡直播”:在現場架設獨立的信號採集設備(音頻+視頻)導入導播端(導播設備或平台),再通過網絡上傳至服務器,發佈至網址供人觀看。
2021年4月23日消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税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 [20] 
2022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第一彈指向直播運營,直播公司聚享互娛傳媒公司、億泰傳媒公司被曝光。 [22] 
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絡直播用户已達7.51億,佔網民整體的70.3%。 [28]  2022年,中國網絡直播領域市場規模為1249.6億 [27] 
中文名
網絡直播平台
外文名
webcast
構    成
直播客户端、網頁端、管理後台
功    能
互動,插播,暖場等
應用場景
網絡營銷、日常工作、企業年會、大型活動等
數    量
7.16億(2022年6月)

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2017年,中國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到4.22億,年增長率達到22.6%。 [1] 
2017年7月,國家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規定,網絡直播禁止紋身、色情、低俗、暴力、約架等不良行為。將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網絡直播平台的規範管理。
2018年2月2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稱,浙江、江蘇、廣東、湖北、福建、上海等地分別深入查辦多起直播平台傳播淫穢物品案件,打掉了一批制“黃”傳“黃”的直播犯罪團伙。 [2] 
2018年8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服務許可、備案管理,強化網絡直播服務基礎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大力開展存量違規網絡直播服務清理工作 [3]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知要求,應落實用户實名制度,加強網絡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內容監看、審查制度和違法有害內容處置措施。 [4] 
2019年1月28日,湖北省標準化學會和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在武漢聯合發佈了《網絡直播平台管理規範》以及《網絡直播主播管理規範》。 [5] 
2020年3月,我國網民整體規模為9.04億,而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5.60億,較2018年底增長1.63億,電商直播用户佔全體網民近三成。 [6] 
2021年2月9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行業的正面引導和規範管理,重點規範網絡打賞行為,推進主播賬號分類分級管理,提升直播平台文化品位,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7]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短視頻用户規模為8.73億,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6.17億。 [21] 
2022年4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發佈《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台遊戲直播管理的通知》來規範網絡直播。 [23] 
截至2022年6月,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7.16億,較2021年12月增長1290萬,佔網民整體的68.1%。 [24] 
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絡直播用户已達7.51億,佔網民整體的70.3%。 [28] 
2023年3月發佈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7.51億,成為網絡視聽第二大應用。高學歷、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中青年羣體網絡視聽使用率更高。網絡直播領域,市場規模為1249.6億,佔比為17.2%,成為拉動網絡視聽行業市場規模的重要力量。 [26-27] 
2023年6月8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組織網絡表演領域相關會員單位起草《網絡表演(直播)平台運營服務要求》《網絡表演經紀機構運營服務要求》兩項團體標準發佈。 [29] 

網絡直播直播特點

網絡直播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以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背景介紹、方案測評、網上調查、對話訪談、在線培訓等內容現場發佈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地域不受限制、受眾可劃分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現場直播完成後,還可以隨時為讀者繼續提供重播、點播,有效延長了直播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直播內容的最大價值。
人們所瞭解的‘‘網絡直播’’最大優點就在於直播的自主性:獨立可控的音視頻採集,完全不同於轉播電視信號的單一(況且觀看效果不如電視觀看的流暢)收看。它可以為政務公開會議、羣眾聽證會、法庭庭審直播、公務員考試培訓、產品發佈會、企業年會、行業年會、展會直播等電視媒體難以直播的應用進行直播。

網絡直播持證上崗

2019年10月12日,全國網絡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能力培訓考試培訓中心四川基地透露,各自媒體平台的網絡節目主持人,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網絡主播可以持證上崗了。
成都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個城市成為全國首批網絡主播持證上崗試點城市。凡有志於此的主播和準主播們都可以參加該項目的培訓,考試合格後將取得《網絡節目主持人崗位合格證》。據瞭解,人社部正在就將網絡主播職業納入新職業目錄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8] 

網絡直播盈利模式

2017年3月,近日,《法制日報》記者深入採訪業內人士,揭開網絡直播行業收入、利益分成內幕。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與共青團北京市委開展的調研顯示,33.1%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14.6%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至1000元,15.9%的網絡主播月收入1000至2000元,18.0%的網絡主播月收入2000至5000元,不到一成的網絡主播月收入5000元至1萬元,不到一成的網絡主播月收入萬元以上。 [9] 
身價越高的網絡主播,泡沫越大。網絡直播這個行業在沒有十分規範的制度和行情,完全就是商演廠家報個價,經紀公司再哄抬起一個價錢,最後雙方協商,能達成一致的就合作。就網絡主播的提成來説,收到不同的禮物,提成並不一樣。比如,禮物“遊輪”是1314元人民幣一艘,但是網絡主播只能拿到400多元的提成。大部分禮物的提成是50%,這50%的提成裏還有20%至30%是公會提成(所謂公會,即各大網絡直播平台上,一定數量的簽約主播構成一個個組織,有的稱為公會,有的稱為家族。公會、家族規模不等,主要維護旗下主播藝人的直播現場、粉絲互動和發展管理——記者注),所以主播可以得到的禮物提成為35%至40%左右,再扣除8%的個税,網絡主播拿到手的提成應該是35%左右。 [9] 
第一種是時薪。直播平台會根據主播每小時的直播人氣支付薪水。比如每小時的人氣在10萬以上的,1小時給多少錢。就這種盈利模式來説,網絡主播的收入跟人氣劃等號。也就是説,人氣越多,收入越高;
第二種是禮物。就是網友花錢買禮物送給網絡主播,網絡主播在層層扣款後拿到分成。這種模式不依賴於人氣,網絡主播的個人魅力更加重要。比如,一個女孩子的人氣只有七八千,但是她的收入可能比那些有十幾萬人氣的遊戲主播還高;
第三種是衍生副業。比如,接廣告、賣東西做電商。很多大主播都會這麼做,而且在電競直播初期,這種模式是網絡主播很大的收入來源。不過,電商這種模式是衍生副業裏最初級的商業模式,如果你的電商是賣零食、賣衣服的,收益會很低。 [9] 

網絡直播淨網行動

2019年8月20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發佈文章稱,近日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服務許可、備案管理,強化網絡直播服務基礎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大力開展存量違規網絡直播服務清理工作。通知要求,應落實用户實名制度,加強網絡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內容監看、審查制度和違法有害內容處置措施。通知強調,應用商店不得為列入有關部門黑名單中的網絡直播App提供分發服務。通知要求,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按照許可範圍開展業務,不得利用直播服務製作、複製、發佈、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應按照要求建立內容審核、信息過濾投訴舉報處理等相關制度,建立7×24小時應急響應機制,加強技術管控手段建設,按照要求處置網絡直播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記錄直播服務使用者發佈內容和日誌信息並保存一定期限。 [4] 
2020年國家網信辦決定7月初起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專項整治時間為7月初起至8月末。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網站平台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重點整治戀童虐童等對未成年人實施猥褻性侵的有害信息。嚴厲打擊發布傳播以未成年人為主角的大尺度寫真、私房照片視頻的賬號。嚴格排查後台“實名”認證制度,嚴禁未成年人擔任主播上線直播。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模式和防沉迷系統應用,全面清理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信息。 [10] 

網絡直播監管與處罰

網絡直播監管情況

網絡直播監管 網絡直播監管
2016年9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開展直播服務,必須符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有關規定。
2016年11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該規定主要實行“主播實名制登記”、“黑名單制度”等強力措施,且明確提出直播平台“雙資質”要求。
2016年12月12日,文化部印發《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對網絡表演單位、表演者和表演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細緻規定。 [11] 
2020年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其官網發佈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台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户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户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賞功能。平台應對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 [12] 
2020年11月2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應採取處理措施。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台後再度開播。 [13] 
2022年3月,國家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針對有違公序良俗甚至違法違規的直播,從多個層面提出監管要求,為規範網絡直播亮出法治的“牙齒”。 [1]  [28] 

網絡直播處罰案例

2017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關停了“紅杏直播”、“蜜桃秀”等18家傳播色情淫穢內容的直播企業。
2017年5月,文化部處罰了“一直播”、“在直播”等10家縱容主播傳播非法內容的企業。 [11] 
2018年2月,國家網信辦對網絡直播平台和網絡主播進行專項清理整治,依法關停一批嚴重違規、影響惡劣的平台和主播。關停下架蜜汁直播等10家違規直播平台;將“李天佑”等納入網絡主播黑名單,要求各直播平台禁止其再次註冊直播賬號;各主要直播平台合計封禁嚴重違規主播賬號1401個,關閉直播間5400餘個,刪除短視頻37萬條。 [14] 

網絡直播指導意見

近年來,網絡直播以其內容和形式直觀性即時性和互動性,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迭代升級,網絡直播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媒體屬性、社交屬性、商業屬性、娛樂屬性日益凸顯,深刻影響網絡生態。與此同時,網絡直播行業存在的主體責任缺失、內容生態不良、主播良莠不齊、充值打賞失範商業營銷混亂、青少年權益遭受侵害等問題,嚴重製約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給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帶來挑戰,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為切實加強網絡直播行業正面引導和規範管理,保護廣大網民合法權益,倡導行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經中央領導同志同意,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依法辦網、依法治網,準確把握網絡直播行業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有效解決突出問題、難點問題、痛點問題,科學規範行業運行規則,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積極健康、內容豐富、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直播空間。
二、督促落實主體責任
1.壓實平台主體責任。網絡直播平台提供互聯網直播信息服務,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履行網絡直播平台法定職責義務,落實網絡直播平台主體責任清單,對照網絡直播行業主要問題清單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總編輯負責、內容審核、用户註冊、跟帖評論、應急響應、技術安全、主播管理、培訓考核、舉報受理等內部管理制度。
2.明確主播法律責任。自然人和組織機構利用網絡直播平台開展直播活動,應當嚴格按照《互聯網用户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落實網絡實名制註冊賬號並規範使用賬號名稱。網絡主播依法依規開展網絡直播活動,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超許可範圍發佈互聯網新聞信息;不得接受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不得從事平台內或跨平台違法違規交易;不得組織、煽動用户實施網絡暴力;不得組織賭博或變相賭博等線上線下違法活動。
3.強化用户行為規範。網絡直播用户參與直播互動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不得在直播間發佈、傳播違法違規信息;不得組織、煽動對網絡主播或用户的攻擊和謾罵;不得利用機器軟件或組織“水軍”發表負面評論和惡意“灌水”;不得營造鬥富炫富、博取眼球等不良互動氛圍。
三、確保導向正確和內容安
4.提升主流價值引領。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強化導向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扶持優質主播,擴大優質內容生產供給;培養網絡主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效提升直播平台“以文化人”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力量。
5.切實維護網民權益。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規範收集和合法使用用户身份、地理位置聯繫方式等個人信息行為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權選擇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依法依規引導和規範用户合理消費、理性打賞;依法依規留存直播圖像、互動留言、充值打賞等記錄;加大對各類侵害網民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網絡直播行業秩序。
6.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嚴禁為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賬號註冊服務,為已滿16週歲未滿18週歲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賬號註冊服務應當徵得監護人同意;應當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青少年模式”,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直播,屏蔽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直播內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賞服務;建立未成年人專屬客服團隊,優先受理、及時處置涉未成年人的相關投訴和糾紛,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核查屬實後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7.築牢信息安全屏障。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制,具備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安全可控技術保障和防範措施;對新技術新應用新功能上線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直播信息服務,應嚴格進行安全評估;利用基於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技術製作、發佈的非真實直播信息內容,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8.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利用網絡直播顛覆國家政權、散播歷史虛無主義、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查處淫穢色情、造謠誹謗、賭博詐騙、侵權盜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邊球”等違法和不良信息
四、建立健全制度規範
9.強化准入備案管理。開展經營性網絡表演活動的直播平台須持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並進行ICP備案;開展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的直播平台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在全國網絡視聽平台信息登記管理系統中完成登記)並進行ICP備案;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直播平台須持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及時向屬地網信等主管部門履行企業備案手續,停止提供直播服務的平台應當及時註銷備案。
10.構建行業制度體系。網絡直播平台應當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相關管理制度。建立直播賬號分類分級規範管理制度,對主播賬號實行基於主體屬性、運營內容、粉絲數量、直播熱度等因素的分類分級管理;針對不同類別級別的網絡主播賬號應當在單場受賞總額、直播熱度、直播時長和單日直播場次、場次時間間隔等方面合理設限,對違法違規主播實施必要的警示措施。建立直播打賞服務管理規則,明確平台向用户提供的打賞服務為信息和娛樂的消費服務,應當對單個虛擬消費品、單次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對單日打賞額度累計觸發相應閾值的用户進行消費提醒,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建立直播帶貨管理制度,依據主播賬號分級規範設定具有營銷資格的賬號級別,依法依規確定推廣商品和服務類別
五、增強綜合治理能力
11.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各部門應當切實履行職能職責,依法依規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相關業務的監督管理。網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網絡直播行業管理的統籌協調和日常監管,建立健全部門協調聯動長效機制,制定出台支持和促進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生態治理和規範管理的政策措施;“掃黃打非”部門要履行網上“掃黃打非”聯席會議牽頭單位職責,會同有關部門掛牌督辦重特大案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嚴格落實網絡接入實名制管理要求,強化ICP備案管理;公安部門要全面提升對網絡直播犯罪行為實施全方位遏制打擊力度;文化和旅遊部門要加強網絡表演行業管理和執法工作,指導相關行業組織加強網絡表演行業自律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網絡直播營銷領域的監督管理;廣電部門要研究制定網絡視聽節目等管理規範及准入標準。
12.積極倡導社會監督。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網絡直播行業治理,切實加強網絡直播平台和政府、媒體、公眾間的信息交流有效溝通,構建網絡直播規範管理的良好輿論環境。網絡直播平台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有效拓寬舉報渠道,簡化舉報環節,及時受理、處置並反饋公眾投訴舉報。
13.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網絡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大力倡導行業自律,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參與淨化網絡直播環境、維護良好網絡生態。建立健全網絡主播信用評價體系,為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15] 

網絡直播加強規範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引導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文化和旅遊部關於規範網絡演出劇(節)目經營活動 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網絡演出劇(節)目管理要求。文旅部相關負責人對《通知》進行了權威解讀。
加強對評論彈幕實時監控
網絡演出劇(節)目主要包括通過互聯網直播境外舉辦的演出劇(節)目、通過互聯網提供錄製的演出劇(節)目音視頻、專門為互聯網傳播製作的演出劇(節)目或者虛擬演出劇(節)目以及其他通過互聯網形式傳播的演出劇(節)目等形態。
對於網絡演出劇(節)目經營單位經營活動,《通知》提出了具體要求。
《通知》規定,網絡演出劇(節)目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容管理制度,配備適應內容審核工作需要的專業人員負責網絡演出劇(節)目的內容管理,並加強對評論、彈幕等用户產生內容的實時監控。
《通知》要求,採用直播方式提供網絡演出劇(節)目的,應當採取延時直播方式播出,延時時長由企業根據內容安全實際需要自行設定。同時,安排專人對網絡演出劇(節)目進行實時監管,發現內容有問題應當第一時間阻斷並處置。
在內容上,《通知》規定,網絡演出劇(節)目不得含有《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內容,包括: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宣揚邪教、迷信的;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符合條件的無需重複報審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為幫助演出行業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復甦,文旅部出台《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通知》(文旅市場發〔2020〕62號,以下簡稱62號文),規定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的演出活動,可由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在線傳播服務。
“62號文的出台,為營業性演出通過互聯網傳播提供了合規的路徑和指引,明確營業性演出網絡傳播無需重複報審,降低企業負擔,推動演出行業復甦。但在近兩年的實踐中發現,由於線下營業性演出有場地、消防等審批前置要求,不是所有通過網絡傳播的演出都符合營業性演出審批要求。”該負責人説。
為解決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此次文旅部印發《通知》,明確無法按照62號文的要求取得線下營業性演出審批的網絡演出活動,按照《暫行規定》中的網絡演出劇(節)目進行管理。
該負責人同時指出,對於可取得線下營業性演出審批的網絡演出活動,依然按照62號文進行管理,無需作為網絡演出劇(節)目重複報審報備。
直播平台需取得許可證
按照《通知》,網絡演出劇(節)目經營的單位需要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根據《暫行規定》,按照‘誰提供、誰負責,誰傳播、誰負責’的原則,直接向公眾提供演出內容直播、音視頻服務的互聯網平台企業屬於《通知》中的網絡演出劇(節)目經營單位,需要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該負責人舉例説,比如,單位或個人在直播平台開通賬號提供網絡演出劇(節)目,則該直播平台需要取得經營範圍包含“網絡演出劇(節)目”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而開通賬號的單位或個人無需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談及網絡演出劇(節)目該如何進行報審報備,該負責人表示,根據《暫行規定》,文旅部對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進行內容審查,對國產互聯網文化產品進行備案。進口網絡演出劇(節)目是指參演人員中有境外演員,舉辦地、錄製地在境外,或者虛擬演員、虛擬演出劇(節)目的版權屬於外資機構、境外人員的網絡演出劇(節)目。港澳台演員參照境外演員管理。含有港澳台資本的機構參照外資機構管理。
此外,《通知》規定,網絡演出劇(節)目具體報審報備工作由內容提供平台進行。同一內容由多家平台提供的情況,可選擇由一家平台牽頭同時為多家平台報審報備,也可選擇由各家平台分別報審報備。 [25] 

網絡直播平台亂象

2018年4月,《新聞1+1》曝光了在一些視頻網站上出現了大量的少女媽媽或者説早孕媽媽,其中有一定的比例其實是未成年人;包括全網最小二胎媽媽,14歲就擁有了自己的小孩,16歲獨自帶二胎孩子。問題曝光後,視頻網站把矛頭直接指向技術,都是推薦算法鬧的。 [16] 
2018年4月22日,一位佩戴紅領巾的成年人對着路人唱着怪異的歌曲。這位名叫“搖滾紅領巾大嶺”的網絡主播其粉絲達到百萬之多。他將自己佩戴紅領巾當街截停女生搭訕,搞笑、騷擾、扮醜等行為上傳到短視頻網站上,博取噱頭,贏取流量。 [17] 
2019年8月16日,YY主播“小洲”在與另一名主播連麥時,用髒話辱罵颱風遇難者。網友稱 “小洲”還存在諸多侮辱國家言論,直播中曾穿國旗T恤稱“説我漢奸是誇我”。YY直播迴應稱,已將“小洲”的賬號予以封禁。 [18] 
2019年8月20日,快手網紅乞丐哥利用自己的“網紅”身份,接近陌生女孩,並將她們拐賣至海南省江西省等地。高某涉嫌多起拐賣未成年人、強迫賣淫等案件。諸暨警方將高某列為網上追逃對象。8月20日凌晨,諸暨市公安局民警在貴州將其抓獲。 [19] 

網絡直播政策規範

2021年4月23日消息,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税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旨在規範網絡市場秩序,維護人民羣眾合法權益,促進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20] 

網絡直播央視曝光

2022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第一彈指向直播運營,直播公司聚享互娛傳媒公司、億泰傳媒公司被曝光。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