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引申含義
編輯粉絲,是英語“fans”的諧音。“fan”是“運動、電影等的愛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fan”也可以理解為“××迷”或者“××追星族”一類意思。“fans”是“fan”的複數。
原來“粉絲”被稱為追星族。但是這個詞彙早已被時尚拋棄。如今許多年輕人對這個新詞彙愛不釋手,它已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粉絲就是支持者。
因此,人們口頭上説的“相聲粉絲”可以理解為“相聲迷”,“劉翔的粉絲”可以理解為“劉翔的追星族”,“少女時代的粉絲”可以理解為“少女時代的追星族”。鹿晗的粉絲,可以理解為鹿晗的追星族,林俊杰的粉絲可以理解為“林俊杰的追星族”。
[7]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説,自己是某一文藝或體育項目或者某明星的“鐵絲”甚至“綱絲”(相聲演員郭德綱的粉絲),這是一種詼諧的説法。這種説法,也是由“粉絲”演化而來的。這種説法同時也表示了偶像的某一與眾不同的特點,很生動。
[7]
在微博、百度貼吧等多種網絡空間裏也出現粉絲一詞,這裏的粉絲就是博主、空間主的支持者。
粉絲發展歷史
編輯大約在1889年,“fantastic”的縮寫形式“fan”被用在美式英語中,指代某一支棒球隊的忠實追隨者。隨着粉絲隊伍成為文化消費市場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fan”這個時尚用語被正式收入詞典。
[6]
粉絲主要特徵
編輯粉絲羣體特徵
粉絲消費特徵
粉絲形成原因
編輯青少年粉絲
以“90後”“00後”為主體的一些青少年粉絲會被明星吸引,原因在於:1、他們是第一代在接近“原子”家庭結構(指成員有逐漸脱離傳統家庭共同體的傾向,相互聯繫變少、頻率降低)中出生、成長的新一代;2、他們是被移動互聯網等新媒介文化環境裹挾的“網生代”。原子化社會中人際關係的疏離和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生存共同造成的某種“孤獨”,使得這一代人形成了迥異於祖輩、父輩的情感結構、文化經驗和自我認知。
[13]
粉絲社會評價
編輯粉絲刻板印象
社會對“粉絲”的刻板印象,是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追星族”開始生成的。一些人一聽到“偶像崇拜”,首先聯想到的是“腦殘”、“幼稚”等歧視性詞彙。“粉絲”也曾一度被認為是“弱智”、“低俗”的代名詞。
[14]
粉絲失範行為
3、私生飯和代拍。緊緊圍繞在明星身邊的代拍或私生飯,給明星和同行乘客帶來了深深的困擾。
[17]
4、養號。文藝市場需要的是有鑑賞能力的觀眾,若粉絲“養號”行為得不到遏制,最終將斷送優質互聯網平台的價值,造成經營者不關心創新反而熱衷虛假流量的行業環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現象。
[18]
6、亂塗亂畫。在供人瞻仰的功勳戰機上寫下某流量明星的名字,“在粉絲眼裏,此舉可能是表達熱愛,但實際效果卻往往是給偶像‘幫了倒忙’,敗壞其路人緣”,“在功勳戰機塗偶像名字,也是把自己名字刻在恥辱柱上”。
[21]
7、教師組織學生應援。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給自己的明星應援,不僅違背了孩子的意願,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學生,更突破了基本的教學規範和教育倫理。
[23]
此外,有的孩子追星花光父母積蓄,有老年人過度迷戀某明星反遭詐騙。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總之,追星要注意方式方法、尺度界限。
粉絲建議整頓
2021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
[22]
建議整頓無底線追星。央視評,代表建議整頓無底線追星,整頓的是私生飯、拉踩、互撕等非理性追星行為,整頓的是偷窺甚至販賣明星隱私、無中生有誹謗他人、危害社會的公共事件等違法犯罪行為。
事實上,各種違法越界的追星行為只是表象,其背後龐大的黑色產業鏈才是大隱患。部分營銷號和平台利用粉絲愛慕、刻意製造撕裂、博取無良流量,以矛盾造熱度,以熱度換流量,以流量謀利益,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留給粉絲一地雞毛。粉絲不能成為被他們利用的工具。
[20]
粉絲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思考和判斷能力,不要被所謂的明星光環和“喜歡”裹挾,矇蔽雙眼、是非不辨。所有的追星行為,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曾有人總結,“飯圈”存在瘋狂氪金、無腦應援、網絡罵戰等等亂象,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危害極大。如今是時候多管齊下,做一番徹底的矯正和清理。從粉絲個人來講,拒絕畸形的飯圈文化、理智追星,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24]
2021年8月,針對網上不良粉絲文化等問題,中央網信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網站平台規範和引導粉絲羣體理性追星。專項整治主要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羣、互動評論等環節,深入清理涉粉絲羣體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已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餘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餘個,關閉問題羣組1300餘個。
[25]
2021年8月25日,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其中包括“規範粉絲羣體賬號,加強對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賬號的管理,要求粉絲團、後援會賬號必須經明星經紀公司(工作室)授權或認證,並由其負責日常維護和監督,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一律不得註冊明星粉絲團賬號。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及時發現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等各類有害信息,從嚴處置違法違規賬號,有效防止輿情升温發酵。”
[28]
粉絲正向引導
互聯網高度發達,青少年獲取信息的渠道就越來越多樣,成長的社會環境就越來越多元,同時由於青少年尚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時期,對於複雜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強,學校、家庭特別是平台機構的正向引導、監督管理責任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相關方都要負起社會責任,堅持正確導向,自覺做社會正能量的放大器,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使粉絲羣體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成為清朗網絡空間的守護者、社會正能量的弘揚者和文化創造活動的重要參與者。(《 人民日報 》評 2021年08月05日 20 版)
[26]
粉絲相關報道
編輯2021年11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表示,最近部署開展了互聯網用户賬號運營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將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技術等手段綜合施策,多管齊下,集中力量整治五大亂象,網絡大V賬號粉絲數量注水造假問題在列。
[29]
- 參考資料
-
- 1. “粉絲”商業價值淺析-王雪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1-02-25]
- 2. 鍾雲. 網絡粉絲羣體的傳播特點及其心理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6.
- 3. 【film fans】 .有道[引用日期2021-02-18]
- 4. 【fans】什麼意思 .有道詞典[引用日期2021-02-18]
- 5. 【fan】什麼意思 .有道詞典[引用日期2021-02-18]
- 6. 金聖華. 本土心理學視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學,2015:11.
- 7. [1]樂偉國.有趣又可愛的“粉絲”[J].小學生必讀(中年級版),2008(Z1):30.
- 8. 中國網民數量突破1億 - 百度學術 .百度學術[引用日期2021-02-18]
- 9. 金聖華. 本土心理學視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學,2015:16-17.
- 10. 鍾雲. 網絡粉絲羣體的傳播特點及其心理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11.
- 11. 金聖華. 本土心理學視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學,2015:19-21.
- 12. 從粉絲身份識別看品牌傳播策略--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18]
- 13. 粉絲現象須正確引導(牆內看花)--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25]
- 14. 金聖華. 本土心理學視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學,2015:22.
- 15. 金聖華. 本土心理學視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學,2015:23.
- 16. 追星族呈現低齡化趨勢 莫讓"飯圈"變怪圈--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18]
- 17. 明星為航班延誤道歉誰之過? 揭秘機場追星產業鏈--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18]
- 18. 輿論呼籲警惕粉絲養號背後的產業鏈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19]
- 19. 送“應援禮物”攀比成風?粉絲和偶像都該冷靜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19]
- 20. 央視評追星:粉絲不能成黑產利用工具,國之棟樑才是時代偶像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03-11]
- 21. 功勳戰機被塗明星名字,病態追星已越界 .正義網[引用日期2021-03-12]
- 22. 人民日報評整頓無底線追星:嚴懲流量造假正當時 .百家號-齊魯壹點[引用日期2021-03-12]
- 23. 教師組織學生應援明星,是一場多輸鬧劇 .法制週末[引用日期2021-03-18]
- 24. 被畸形飯圈文化荼毒的粉絲們,醒一醒! .中國新聞網.2021-08-02[引用日期2021-08-03]
- 25. 整治不良粉絲文化這事兒,上新聞聯播了! .青年網[引用日期2021-08-03]
- 26. 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文旅·體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8-05]
- 2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7月:131
- 28. 重拳出擊!中央網信辦: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禁呈現互撕信息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1-08-27]
- 29. 國家網信辦:集中力量整治違法違規賬號“轉世”等五大亂象 .央視新聞客户端[引用日期2021-11-1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