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柑桔黃龍病

鎖定
柑桔黃龍病又稱黃梢病、黃枯病、青果病。該病70年代在廣東爆發流行,80年代傳入閩南福州一帶,對柑桔造成極大危害,管理差、拋荒的柑桔園發生較重,如任其蔓延,將給我國柑桔產業造成死樹毀園的致命打擊。
中文名
柑桔黃龍病
性    質
植物病害
病 原
革蘭氏陰性細菌
危害作物
柑桔屬、金柑屬和枳屬植物

柑桔黃龍病病源

革蘭氏陰性細菌,學名Rickettsiae-like organism gloeosporioides Penz 簡稱RLO。病原是Proteobacteria 綱中韌皮部桿菌屬,其形態與螺原體及菌原體不同。
在寄主篩管細胞薄壁細胞內分佈不均勻,故同一株樹各枝梢發病時間也呈現不同。病菌只侵染柑桔屬植物。
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病害類型

細菌
亞洲菌系:Liberobacter asiatum(亞洲柑桔黃龍病)
非洲菌系:Liberobacter africanum(非洲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主要危害作物

柑桔屬植物,柑、橘、橙、檸檬和柚類均可感病。尤其以椪柑蕉柑福橘茶枝柑等品種的耐病力弱,感病後衰退快。橙類耐病力較強。感病不受樹齡大小的限制,但幼齡樹比老齡樹更容易感病。

柑桔黃龍病主要危害部位

得了黃龍病的柑橘全株系統性病害,根、樹幹、枝、葉、花、果都有病原,特別是根部,藥劑很難達到,尚未找到好的給藥方法和途徑,也沒有研製出特效的農藥。

柑桔黃龍病危害症狀

柑橘類植物感染黃龍病菌後並不立即顯症,存在潛伏期。潛伏期的長短因品種、樹齡、健康狀況、種植環境等而異但相比其他病原體,黃龍病菌的潛伏期較長。
果實的典型症狀是着色異常、果小、畸形。染病沙糖橘等寬皮柑橘的果實常表現為果蒂和果肩周圍先褪綠轉色,其它部位仍然為青綠色,且因蠟質形成受阻而無光澤。果農稱之為“紅鼻子果”或“紅肩果”。染病甜橙樹的果實常表現為青果,病果的果汁味酸、淡,果實中心柱不正。
葉片的典型症狀是黃化、變小。據病程長短,葉片黃化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斑駁型黃化,一種是均勻黃化。染病早期,葉片常顯現為斑駁型黃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樹後,新梢抽生的葉片一般為均勻黃化。
病根表皮易脱離、腐爛等,黃龍病菌優先定殖在根中且分佈較為均勻,這也是為什麼僅僅砍除病枝並不能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原因所在。

柑桔黃龍病傳播途徑

該病通過苗木、接穗和木蝨傳播。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管理及品種有關。5月下旬開始發病,8-9月最嚴重。春、夏季多雨,秋季乾旱時發病重;施肥不足,低窪果園排水不良,樹冠鬱閉,發病重。

柑桔黃龍病發病條件

黃龍病是不會通過土壤、流水、大風、修剪、其他昆蟲及動物來傳播感染。所以果園只要沒有木蝨,那麼黃龍病就不會傳播開來。同一品種中,幼齡樹較老齡樹抗病,4-8年生的樹發病重。不同品種抗病力蘆柑福桔甜橙類<温州蜜柑<柚類<雜柑類 <金柑類<枳殼地理條件也有關係,平地、河谷、溪邊果園發病重於山壠果園重於山地果園。

柑桔黃龍病防治方法

1、建立認識:黃龍病為第一重要病害、柑桔木蝨為第一重要害蟲
2、先噴藥,後抹梢、鋸病樹。採果後先噴有效藥劑防木蝨,藥後再鋸斷病樹(對鋸斷的病樹樁要用大劑量除草劑灌注處理,之後加蓋黑色薄膜,防止其再生),避免將病樹上帶病原菌的木蝨成蟲驅趕到健康樹上,造成人為傳播。當前生產上普遍是先砍樹後噴藥殺木蝨或根本就不殺木蝨。
木蝨控制方法是化學防治。噴施礦物油,親水顆粒薄膜懸浮液吡蟲啉涕滅威等可以較好地撲殺木蝨;噴施保幼激素類似物吡丙醚、噴施牧荊、菖蒲等植物的萃取物可以防治亞洲木蝨。
越冬後的木蝨成蟲要防好:柑桔木蝨以成蟲越冬,系決定當年種羣數量多少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帶病原菌較多的時期,所以早春第一次藥一定要加入防木蝨成蟲的農藥。
很多果農在防治木蝨的時間選取上漏掉了兩個最重要的關鍵點:晚秋梢、冬梢期以及春梢萌芽前的越冬期,前者是木蝨發生高峯期,後者則是木蝨年蟲口密度最低、噴藥防治效果最好的時期。
在春梢萌芽前,原本是一年中防治木蝨最好的時機(實驗證明此時若殺死一頭木蝨成蟲,相當於夏、秋梢期殺死20~200頭成蟲),但此時木蝨極難見到,且其他害蟲數量也少,因此果農容易忽視。
第一個關鍵期:砍病樹前黃龍病樹前必須先噴藥殺滅病樹上的木蝨成蟲和若蟲,避免將帶病木蝨成蟲驅趕到健康樹上。可選用對温度不敏感的殺蟲殺蟎劑26%甲氰菊酯+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2%甲氰菊酯十三唑磷乳油1000倍液。
第二個關鍵期:春梢萌芽前。殺滅越冬後的木蝨成蟲,減少當年的蟲口基數。可選用低温期可用的殺蟲殺蟎劑22%甲氰菊酯+三唑磷乳油1000倍液。
第三個關鍵期:春梢期。選用既能有效防治柑桔木蝨成蟲、若蟲,又能防治蚜蟲粉蝨的藥劑。可選用20%異丙威十唑蟲琳乳油1000倍液或2.5%增效聯苯菊酯1500一2000倍液。
第四個關鍵期:夏梢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第一代矢尖蚊時使用能有效防治木蝨的殺蟲劑。可選用51.5%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
第五個關鍵期:秋梢期。秋梢期選用既能有效防治柑桔木蝨成蟲、若蟲,又能有效防治柑桔潛葉蛾鏽壁蝨的藥劑,可選用10%毗蟲琳可濕性粉劑1000倍+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液。
第六個關鍵期:晚秋梢期。9月上、中旬抽出的晚秋梢或9月下旬至1月抽出的冬梢,在抹梢前必須先噴藥,可選用20%異丙威+吡蟲琳乳油1000倍液或2.5%增效聯苯菊酯1500-2000倍。
噴藥方法二:
①在春梢萌發 2 ~ 5 mm,使用 40% 毒死蜱800 倍或敵介靈、介蝨靈乳油 1 000 倍或 40% 丙溴磷 1 000 倍 + 蟎危 5 000 倍 +10% 苯醚甲環唑 1 500倍防治越冬木蝨成蟲、紅蜘蛛瘡痂病 1 ~2 次(第1 次 3 月上旬末,第 2 次 4 月中旬末)。
②夏梢期,使用 40% 毒死蜱 1 500 倍或 40%殺撲磷 1 000 倍或 1.8% 阿維菌素 1 500 倍 + 蟎危5 000 倍 +10% 苯醚甲環唑 1 500 倍防治紅蜘蛛、木蝨、蚧殼蟲蝽象、潛葉甲、沙皮病和炭疽病等病蟲 2 ~ 3 次(第 1 次 5 月下旬,第 2 次 6 月中旬,第 3 次 7 月上旬)。
秋梢期,使用蟎危 5 000 倍 +1.8% 阿維菌素1 500 倍或 10% 吡蟲啉 1 500 倍或 20% 單甲脒 800倍 +10% 苯醚甲環唑 1 500 倍防治紅蜘蛛、木蝨、鏽壁蝨、沙皮病和炭疽病等病蟲 1 ~ 2 次(第 1 次8 月下旬,第 2 次 9 月下旬)。
噴藥參考:
分別在春梢萌發前、春梢期、夏梢期(5月上旬)、秋梢期(8月)、晚秋梢、冬梢期(9月下旬~11月)(噴2次,9月初1次,10月初1次)、砍病樹前(12月)噴藥。
所用藥劑:
2006年:(1)春梢萌發前:22%奧殺蟎 1000 倍+蟎泯滅 1500 倍:防治越冬木蝨成蟲、紅蜘蛛、粉蝨等;(2)春梢期:花蕾露白期用26%蟲蟎斃 1000倍防治春梢期木蝨、花蕾蛆,兼治蚜蟲、粉蝨;(3)夏梢期(5月上旬):51.5%農敵落 1000倍防治夏梢期木蝨、第一代矢尖蚧幼蚧兼治粉蝨、蚜蟲等;(4)秋梢期(8月):用10%吡蟲啉 WP1000倍+19%鏽潛淨 1500倍防治秋梢期木蝨、鏽壁蝨、潛葉蛾兼治粉蝨、蝽象等;(5)晚秋梢、冬梢期(9 月下旬—11 月):噴 2 次,9 月初1次:用4.5%賽得 1000倍防治晚秋梢期木蝨兼治粉蝨等。10月初1次:用4.5%賽得 1000倍+70%炔蟎特 2000倍防治冬梢期木蝨、紅蜘蛛兼治粉蝨等;(6)砍病樹前(12 月—1 月)26%蟲蟎斃 1000 倍+機油乳劑150倍防治越冬木蝨、紅蜘蛛、粉蝨、介殼蟲等。
2007 年:(1)春梢萌發前:22%奧殺蟎 1000 倍+蟎泯滅1500倍:防治越冬木蝨成蟲、紅蜘蛛、粉蝨等;敵1000倍防治夏梢期木蝨、第一代矢尖蚧幼蚧兼治粉蝨、蚜蟲等;(4)秋梢期(8月):用10%吡蟲啉 WP1000 倍+19%鏽潛淨 1500 倍防治秋梢期木蝨、鏽壁蝨、潛葉蛾兼治粉蝨蝽象等;(5)晚秋梢、冬梢期(9月下旬—11月):噴2次,9月初1次:用25%噠蝨威 1000 倍防治晚秋梢期木蝨兼治粉蝨等。10 月初 1 次:用 2.5%增效聯苯菊酯 2000倍+70%炔蟎特 2000倍防治冬梢期木蝨、紅蜘蛛兼治粉蝨等;(6)砍病樹前(12月~1月)26%蟲蟎斃1000倍+機油乳劑150倍防治越冬木蝨、紅蜘蛛、粉蝨、介殼蟲等。
2008 年:(1)春梢萌發前:22%奧殺蟎 1000 倍+蟎泯滅1500倍:防治越冬木蝨成蟲、紅蜘蛛、粉蝨等;(2)春梢期:花蕾露白期用 26%蟲蟎斃 1000 倍防治春梢期木蝨、花蕾蛆,兼治蚜蟲、粉蝨;(3)夏梢期(5月上旬):51.5%農敵落 1000倍防治夏梢期木蝨、第一代矢尖蚧幼蚧兼治粉蝨、蚜蟲、實蠅等;(4)秋梢期(8月):用16%鐵騎 2000倍+19%鏽潛淨 1500倍防治秋梢期木蝨、鏽壁蝨、潛葉蛾兼治粉蝨、蝽象等;(5)晚秋梢、冬梢期(9月下旬—11月):噴2次,9月初1次:用 2.5%高效氟氯氰菊酯EW 2000倍防治晚秋梢期木蝨、粉蝨等。10 月初 1 次:用 2.5%增效聯苯菊酯 2000 倍+70%炔蟎特 2000 倍防治冬梢期木蝨、紅蜘蛛兼治粉蝨等;(6)砍病樹前(12月~1月)26%蟲蟎斃1000 倍+機油乳劑 150 倍防治越冬木蝨、紅蜘蛛、粉蝨、介殼蟲等。
有效防木蝨藥物:
經過防治木蝨試驗表明,有機磷農藥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混劑對木蝨成蟲的防效最好,特別是22%奧殺蟎 (甲氰菊酯+三唑磷)、26%蟲蟎斃乳油(甲氰菊酯+水胺硫磷)、51.5%毒·高氯乳油、50%丙溴磷+甲氰菊酯乳油220mg/L、260mg/L、515mg/L、500mg/L的防效都在92%以上。
春梢、秋梢期木蝨防治要選用有效藥劑,如:10%吡蟲啉濕粉、4.5%賽得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2%甲氰·唑磷乳油。
木蝨成蟲已對以前常用的敵敵畏樂果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等低殘留有機磷農藥產生嚴重的抗藥性
10%吡蟲啉 1g/L 對木蝨成蟲藥後1 天、3 天 的防效分別為78.3%、86.6%。
對柑桔蚜蟲有特效、生產上擬大量推廣使用的啶蟲咪對木蝨成蟲、若蟲的防效都很差。3%啶蟲脒 1ml/L 對若蟲藥後1 天、3 天 的防效只有8.7%和37.0%; 對成蟲藥後1 天、3 天 的防效分別為-15.4%和31.1%。
專家以大面積實驗證明,科學防治黃龍病可以基本控制黃龍病。
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加強對介殼蟲、潛葉蛾、粉蝨的防治工作時可對木蝨起到兼治作用; 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可增加樹體對黃龍病菌的抵抗力,延緩發病和衰退。
適當高密度種植,增加前期產量,延長果園壽命。
果園附近不要種黃皮九里香芸香科植物,這些植物一般一年四季都不噴藥,但又都是木蝨的寄主,特別是秋季、冬季木蝨成蟲數量多。
④據廣東柑桔黃龍病治理研究中心 [1]  最新研究發現,黃龍病病因是從樹根感染病菌開始發病,治理應從根部治理,而不是傳統的葉莖治理,以微生物有機菌藥劑從根部治理柑桔類黃龍病是用生理解毒、生理防治和物理治理的綜合方法來進行治理,“以菌治菌”抑制和殺滅土壤有害病菌優化土質,其目的是讓果樹吸收有益的微生物,增加肥效,促進新根生長,讓樹木根系更加發達,樹木細胞管狀更加通暢,恢復病株養份,使果樹黃葉轉綠、健康新稍生長。
⑤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柑桔產量,爭取儘早收回投資。

柑桔黃龍病黃龍病症狀

黃龍病在枝、葉、花、果及根部均可顯症,尤以秋梢症狀最明顯。發病初期,部分新梢葉片黃化,出現“黃梢”,黃梢最初出現在樹冠頂部,後漸擴展,經1-2年後全株發病,春梢症狀多出現在葉片轉綠後,先在葉脈基部轉黃後部分葉肉褪綠,葉脈逐漸黃化,葉片現不規則黃綠斑塊,且有澱粉積累現象。夏梢症狀多在嫩葉期不轉綠均勻黃化,葉片硬化失去光澤,似缺氮狀;有的葉脈呈綠色,葉肉黃化,呈細網狀,似缺鐵症狀;有的葉上出現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綠斑。老枝上的老葉也可表現黃化,多從中脈側脈開始變黃,葉肉變厚、硬化,葉表無光澤,葉脈腫大,有些腫大的葉脈背面破裂,似缺硼狀。蘆柑的葉片初期表現花葉症狀。新梢上的葉片黃化不久即脱落,老枝上的病葉多在未完全變黃以前脱落。發病中期,即新梢生長後期,葉片葉脈及沿脈附近的組織變綠色;葉肉變黃,黃化輕微的似缺錳狀,嚴重黃化的,似缺鋅狀。後期,新梢抽出困難,葉片症狀較中期嚴重,大部分落葉。枝條由頂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為橙玫瑰色,最後全株死亡。病樹翌年春季提前開花,花小畸形,結果少,果實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稱“紅鼻子果”,果實味酸、品質極差,是識別黃龍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狀。根部症狀主要表現為根的腐爛,其嚴重程度與地上枝梢相對稱。枝葉發病初期,根多不腐爛,葉片黃化脱落時,鬚根支根開始腐爛,後期蔓延到側根主根,皮層破碎,與木質部分離。

柑桔黃龍病地理分佈

我國主要病區為廣東、廣西和福建,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的局部地區有發生,台灣省的立枯病亦為黃龍病。在泰國越南、印度、菲律賓、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為害嚴重,非洲的青果病也屬黃龍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