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韌皮部桿菌

鎖定
韌皮部桿菌,革蘭氏陰性細菌。
中文名
韌皮部桿菌
外文名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
分    類
亞洲種、非洲種、美洲種
歸    類
革蘭氏陰性細菌
相關病
柑橘黃龍病
傳播途徑
嫁接傳播和柑桔木蝨

韌皮部桿菌定義

韌皮部桿菌的命名與柑橘黃龍病有關,至上世紀50年代,華南農業大學林孔湘 [1]  教授通過嫁接試驗,首次證明了柑橘黃龍病是一種通過嫁接傳染的病害,從而肯定了本病的傳染性。1995年在第十三屆國際柑橘病毒學家會議上,一致同意以“黃龍病 ”為正名。(Citrus Huanglongbing)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利用PCR方法對黃龍病菌的16S rDNA進行擴增,在克隆和序列測定的基礎上,通過與基因庫中其他細菌16S rDNA序列的分析比較後認為,黃龍病菌應該歸為革蘭氏陰性細菌,並建議命名為韌皮部桿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 )。

韌皮部桿菌分類

根據韌皮部桿菌病原對熱的反應、流行區域、蟲媒種類等以及抗血清反應、克隆的DNA片段的序列分析等特徵,將黃龍病韌皮部桿菌分為:
亞洲種(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非洲種(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
美洲種(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mericus)
每個種對温度的敏感和侵害的症狀有不同的表現,有些症狀與果樹缺少養分近似,黃龍病韌皮部桿菌的診斷主要有通過田間症狀診斷、嫁接診斷、電子顯微鏡觀察、PCR 檢測技術等方法進行診斷。

韌皮部桿菌危害

主要危害作物: 柑、橘、橙、檸檬和柚類均可感病。尤其以椪柑、蕉柑、福橘、茶枝柑等品種的耐病力弱,感病後衰退快。橙類耐病力較強。感病不受樹齡大小的限制。
因韌皮部桿菌引發的黃龍病是柑橘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最早在廣東省潮汕地區發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發生在亞洲、非洲、美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為害包括橘類、橙類、柚類等柑橘栽培品種,傳播蔓延迅速,對柑橘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據中南農業科技開發研究所 [2]  果樹黃龍病科研室資料介紹,柑橘黃龍病在我國已摧毀累計超過上百萬畝的柑橘園。

韌皮部桿菌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為嫁接傳播和柑桔木蝨傳播。

韌皮部桿菌地理分佈

我國主要病區為廣東、廣西和福建,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的局部地區有發生,台灣省因韌皮部桿菌引發的立枯病亦為黃龍病。在泰國、越南、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也為害嚴重,非洲的青果病也屬因韌皮部桿菌引發的黃龍病。
革蘭氏陰性細菌 革蘭氏陰性細菌

韌皮部桿菌診斷方法

韌皮部桿菌診斷方法主要有通過田間症狀診斷、嫁接診斷、電子顯微鏡觀察、PCR 檢測技術等方法進行診斷。

韌皮部桿菌防治措施

至上世紀50年代,華南農業大學林孔湘教授通過嫁接試驗,首次證明了因韌皮部桿菌引發柑橘黃龍病是一種通過嫁接傳染的病害,從而肯定了韌皮部桿菌的傳染性。田間病株和帶菌的柑橘木蝨是韌皮部桿菌的主要侵染源。為此,防控韌皮部桿菌必須採取綜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治措施包括:
1、嚴格實施檢疫,嚴格禁止病區的苗木及接穗引入新區和無病區。
2、建立無病良種母木園,培育無病苗木,是防治柑橘黃龍病的關鍵性措施。
3、挖除病株,是防止黃龍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4、統一防治柑橘木蝨
5、加強管理,尤其是要加強結果樹的水肥管理,增加土壤有機質,均衡營養元素,保持樹勢壯旺,提高抗病力,對於減少因韌皮部桿菌引發的黃龍病發生及因病造成的損失有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