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柑橘黃龍病

鎖定
柑橘黃龍病又稱黃梢病、黃枯病,是由亞洲韌皮桿菌所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柑橘上一種的毀性病害。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甚至造成柑橘樹枯死。 [1] 
世界上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柑橘種植區均會感染該病害,該病主要分佈在南北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中國19個柑橘生產省(市、自治區)已有11個受到危害。 [2]  5月下旬開始發病,8-9月份最嚴重。春、夏季多雨,秋季乾旱,發病重。施肥不足,果園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樹冠鬱閉,發病重。幼齡樹較老齡樹抗病,4-8年生樹發病重。柑橘木蝨發生重,柑橘黃龍病發生亦重。 [1] 
世界各國農業部門對柑橘黃龍病的防治都極為重視,大量試驗證明,柑橘黃龍病不可治,但可以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有效控制,使果農的損失降至最低。按照嚴格防範和徹底根除柑橘木蝨的思路,強化檢疫,強制果農使用脱毒苗木,及時在果園中找到帶病植株並及時挖除銷燬。憑藉這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美國柑橘果園損失已降至可控的程度,美國的這些防治措施值得借鑑。 [2]  2020年9月15日,柑橘黃龍病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3] 
2022年1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文章,首次證實柑橘黃龍病是一種病原體觸發的免疫疾病,可通過葉面噴灑赤黴素或抗氧化劑(尿酸蘆丁)緩解。 [5] 
中文名
柑橘黃龍病
外文名
Citrus yellow shoot
Citrus Huanglongbing [5] 
別    名
黃梢病
別    名
黃枯病
青果病
為害作物
柑、橘、橙、檸檬、柚類、枳
為害部位
梢、葉、果、根
病    原
亞洲韌皮桿菌

柑橘黃龍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亞洲韌皮桿菌(Liberbacter asianticum jagoueix.),屬韌皮部桿菌屬細菌。病原菌呈圓形、卵圓形,大小(50-600)微米×(170-1600)微米。病菌菌絲生長最適温度為20℃左右,在10℃以下及35℃以上生長緩慢。卵形分生孢子萌發的温度為5-35℃,適温為15-25℃。該種病原可侵染柑橘類果樹。 [1] 

柑橘黃龍病為害症狀

感染柑橘黃龍病後的葉片
根系:病根腐爛,嚴重程度與地上枝梢相對稱。枝葉發病初期,根多不腐爛,葉片黃化脱落時,鬚根及支根開始腐爛,後期蔓延到側根和主根,皮層破碎,與木質部分離。 [1] 
枝幹發病初期部分新梢葉片黃化,出現“黃梢”,黃梢最初出現在樹冠頂部,後漸擴展,經1-2年後全株發病。枝條由頂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為橙玫瑰色,最後全株死亡。 [1] 
葉片春梢葉片轉綠後,先在葉脈基部轉黃後部分葉肉褪綠,葉脈逐漸黃化,葉片現不規則黃綠斑塊。夏梢在嫩葉期不轉綠均勻黃化,葉片硬化失去光澤,似缺氮狀;有的葉脈呈綠色,葉肉黃化,呈細網狀,似缺鐵症狀;有的葉上出現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綠斑。老枝上的老葉也可表現黃化,多從中脈和側脈開始變黃,葉肉變厚、硬化,葉表無光澤,葉脈腫大,有些腫大的葉脈背面破裂,似缺硼狀。 [1] 
果實結實少,結果着色不均,品質不佳。 [1] 
植株病樹樹冠稀疏,枯枝多,植株矮小。發病初期病樹的黃梢和葉片斑駁是柑橘黃龍病的典型症狀。 [1] 

柑橘黃龍病分佈範圍

世界上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柑橘種植區均會感染該病害,該病主要分佈在南北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中國19個柑橘生產省(市、自治區)已有11個受到危害。 [2] 

柑橘黃龍病侵染循環

柑橘黃龍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有柑橘木蝨傳播和嫁接傳播2種。柑橘木蝨是柑橘黃龍病的傳播媒介,作為柑橘類新梢期的主要害蟲,木蝨成蟲大多在感染病害的嫩樹梢上產卵,孵化出若蟲後開始吸取嫩梢的汁液,從而產生大量的帶菌成蟲,這些帶菌成蟲再飛到新植株上傳播柑橘黃龍病。 [2] 

柑橘黃龍病流行規律

可傳染柑橘黃龍病的柑橘木蝨 可傳染柑橘黃龍病的柑橘木蝨
5月下旬開始發病,8-9月份最嚴重。春、夏季多雨,秋季乾旱,發病重。施肥不足,果園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樹冠鬱閉,發病重。幼齡樹較老齡樹抗病,4-8年生樹發病重。柑橘木蝨發生重,柑橘黃龍病發生亦重。 [1] 
橙類耐病力較強,但蕉柑、茶枝柑、福桔、椪柑這些品種的耐病力弱,感染此病後很快衰退。柑橘黃龍病不會受到樹齡大小的限制,只是幼齡樹比老齡樹更易感染。柑橘黃龍病病原可以感染柑橘全株,花、果、葉、枝幹乃至根部都有病原,而且抗病藥劑很難達到根部,截止2018年也沒有找到徹底根治的藥物和方法。 [2] 
已知的柑橘品種和近緣種都會感染這種病害。嫁接傳播是一種人為傳播方式,人們用感染柑橘黃龍病病樹上的枝條嫁接苗木,從而引起傳播。易感程度高的品種(如臍橙、葡萄柚等)在染病幾年內就會逐漸衰亡,只能砍除。 [2] 
柑橘黃龍病的傳播途徑是苗木和柑橘木蝨。柑橘木蝨的壽命很長,耐寒力極強,冬季成蟲的壽命可達60天,其餘季節成蟲的平均壽命為30-40天,出現大風、颱風等強對流天氣可以飛至很遠的地方,只要在健康的樹上吸取汁液5小時就可以傳毒。若沒有有效殺滅柑橘木蝨,即使是深山老林裏的柑橘同樣會被傳染。人為傳播中因為種苗管理混亂,對苗木毫無次序的培植和銷售,導致大量的帶病苗木流向市場,使柑橘黃龍病大範圍遠距離傳播;另外,人們選擇苗木時貪圖便宜,為獲取最大利益而購買沒有安全保障的苗木,這種染上病害的苗木通常沒有掛果就已經表現出柑橘黃龍病。每個柑橘品種均可感染柑橘黃龍病,黃龍病的病源分佈極廣,一旦果園中有一株樹感染,就會使整個果園迅速發病。 [2] 

柑橘黃龍病經驗借鑑

世界各國農業部門對柑橘黃龍病的防治都極為重視,大量試驗證明,柑橘黃龍病不可治,但可以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有效控制,使果農的損失降至最低。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地區和加州是世界臍橙的重要種植基地,這裏的柑橘產業同樣面臨着柑橘黃龍病的巨大威脅。但是,美國依據對柑橘黃龍病的研究,按照嚴格防範和徹底根除柑橘木蝨的思路,強化檢疫,強制果農使用脱毒苗木,及時在果園中找到帶病植株並及時挖除銷燬。憑藉這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美國柑橘果園損失已降至可控的程度,美國的這些防治措施值得借鑑。 [2] 
  1. 早診斷,早處理:一種能夠準確檢測出柑橘黃龍病的設備在佛羅里達大學被研究出來,當人眼無法判斷出來時,這種設備能夠迅速診斷出柑橘黃龍病。大量試驗數據表明,這種設備檢測柑橘黃龍病的準確率已達98%。通過這種設備確定植株確實感染柑橘黃龍病後,將所感染的區域及時封鎖隔離,柑橘苗木輸進輸出由工作人員嚴格把控,以此來阻止病害擴大蔓延。 [2] 
  2. 土質調控:土地經常使用農藥、化肥且往往使用量過大,導致土壤出現板結現象。植株的根在這樣的土壤中很容易腐爛。而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灌溉用水量,時時監測土壤中的pH值,可以有效控制環境pH值,使柑橘的根部系統得到保護,顯著提高對柑橘黃龍病的抗病能力。 [2] 
  3. 熱治療: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熱治療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感染柑橘黃龍病的樹木的壽命暫時得到延長,使果園產量保持在穩定狀態,減少損失。例如,對染病臍橙樹進行50-54℃濕熱空氣脱毒處理,染病臍橙樹體內的病原菌會被完全殺死,樹體恢復健康,病苗處理後的成活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大面積應用這種有效的脱毒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 
  4. 物理防治:使用誘蟲燈、黃色黏板等陷阱誘殺木蝨。另外,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聯動小組每隔一段時間對所負責區域的柑橘園進行排查,然後上報監測結果,建立統計學模型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截至2018年,柑橘黃龍病監測系統已在佛羅里達州全部建成。同時,以上防治措施也會被聯動小組用來幫助種植户防治柑橘木蝨。 [2] 

柑橘黃龍病防治建議

  1. 堵源頭,種植無病苗:首先要管理好苗木,儘可能杜絕選購攜帶病蟲的苗木,對苗木的進出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截斷病菌源。保證遭受疫情的果園病害不再加重,剛建立的果園沒有病菌為害。同時,聯合符合條件和有資格的公司或個人管理苗木,實行無病菌育苗和網室栽培。最好種植兩年生左右無病大苗,縮短田間生長時間,大苗種植0.5-1.0年即可投產,從而降低田間發病率。 [2] 
  2. 殺蟲媒:柑橘木蝨會在苗木的嫩梢期、低温期集中,也就是在早春清園期和春梢、夏梢、秋梢及晚秋梢嫩梢期、冬季6個關鍵時期對連片果園噴灑農藥,可以有效殺滅傳播柑橘黃龍病病菌的罪魁禍首柑橘木蝨。同時,做好田間柑橘木蝨測報工作,在成蟲前若蟲期撲殺。 [2] 
  3. 重規劃,選擇隔離條件好的新區種植:規劃要科學,合理控制果園種植面積。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建設生態隔離帶,以起到阻礙木蝨傳播的作用。此外,為了增加抗病性強的品種,可以對單一品種的種植比例進行調整,使抗病性能強的種植體系具有品種多樣、密度合理的優點。 [2] 
  4. 重技術,轉觀念:當前依然有很多果農沒有意識到對田地大量施用農藥、化肥會使土壤酸化,土質中的養分失去平衡,因此要轉變果農對柑橘黃龍病的防治觀念。另外,種植面積沒有得到合理控制,病情發生後,為避免經濟損失而不願意砍除病樹,加劇了病害的傳播。對此應做到一經發現立即噴殺木蝨,之後徹底挖除柑橘黃龍病樹;用藥控梢或殺梢,結合人工抹梢。利用藥物控梢,在枝梢充分老熟後統一放梢、用藥殺梢,可把新梢和早抽出的統一殺除,而人工很難把剛出的新梢芽抹除。此外,農業部門派遣專家對果農進行柑橘黃龍病和柑橘木蝨相關知識的培訓,組織果農利用早期物理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等控制木蝨的繁殖和傳播。 [2] 

柑橘黃龍病病害區別

柑橘黃龍病與柑橘線蟲病和柑橘缺鋅症的症狀有相似之處,不易診斷。主要區別:柑橘黃龍病病果和病葉有特異性症狀,表現為新梢黃化,病害發生與柑橘木蝨有關,黃梢通常由個別枝梢發生並逐年舡重,病樹逐年增加,有傳染過程。柑橘線蟲病病樹呈全株性褪綠和黃化衰退,通常根部有根結、根腫和根腐等症狀,在根部和根際土壤中可以分離檢查到病原線蟲。缺鋅症果樹葉片的葉脈及其周圍的葉肉細織呈綠色,根系一般不會大量腐爛,也沒有根結、根腫和黑根等症狀,與土壤類型有密切關係,施用鋅肥後症狀可以消退或緩解。 [4] 

柑橘黃龍病研究進展

柑橘黃龍病是一類由韌皮部寄生的革蘭氏陰性菌韌皮部桿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引起的柑橘類植物病害。柑橘黃龍病嚴重影響柑橘類水果的品質和產量,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但是CLas病原至今無法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限制了相關研究開展,柑橘黃龍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緩慢。
1月26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題為“Citrus Huanglongbing is a pathogen-triggered immune disease that can be mitigated with antioxidants and gibberellin”的文章,提出了柑橘黃龍病是一種由病原菌介導的免疫疾病的證據。
該研究表明,CLas病原侵染柑橘果樹後,會刺激柑橘果樹韌皮部系統性和慢性免疫反應,包括胼胝質沉積、活性氧如過氧化氫(H2O2)的產生以及免疫相關基因的誘導表達。病原CLas觸發產生的活性氧富集在樹皮的韌皮部區域,隨後引起韌皮部區域的篩分子細胞和伴胞發生系統性細胞死亡。研究團隊還發現,通過添加植物生長激素赤黴素可以上調編碼過氧化氫清除酶基因的表達,同時下調編碼還原性輔酶II(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達。對患有柑橘黃龍病的柑橘果樹葉面噴灑含有赤黴素或抗氧化劑的藥物,可降低韌皮部組織中的H2O2濃度和細胞死亡,並減輕柑橘黃龍病的症狀。
該研究提出了柑橘黃龍病的症狀並非由病原CLas產生的致病因子直接引起,而是由於病原CLas激發植物的自身免疫反應造成,是柑橘黃龍病發病機制的重要進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