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診

鎖定
醫者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見徵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瞭解健康或疾病狀態,稱為望診。望診的內容主要包括:觀察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五官九竅等情況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質量等,現將望診分為整體望診、局部望診、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等五項敍述。舌診和麪部色診雖屬頭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實用價值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特的傳統診法
中文名
望診
外文名
inspection [1] 
包    括
觀察人的神、色、形、態等
特    點
實用價值較高
簡    介
根據臟腑、經絡等理論診察疾病

望診定義

觀察病人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稱為望診。診斷學名詞,系四診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觀察,包括病人的神色、體型、皮膚顏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別要仔細觀察舌和尿的變化,舌診主要是看舌質和舌苔。例如,龍病的病人,舌質紅,舌苔幹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黃而厚;培根病的病人,舌苔白而滑等。尿診藏醫觀察疾病極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觀察十分仔細。尿診的方法是:醫生首先看尿的顏色或冒熱氣的情況(尿蒸氣的情況),嗅氣味等,然後用一根細棒攪拌尿液,看尿的泡沫(包括泡沫多少、大小、顏色、消失快慢)、沉澱物之有無及其形狀、漂浮物等的變化。例如,熱性病人的尿呈紅黃色,氣味大,有臭味,尿的熱氣維持時間久,泡沫稀少呈黃色,且消失快,沉澱物如亂雲狀。又如,尿中沉澱物形狀似砂粒者為腎有病。
中醫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診斷疾病的方法。四診之一。在臨牀上,望診同聞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瞭解病情,並對疾病作出正確的判斷。

望診理論根據

望診是根據臟腑、經絡等理論診察疾病的方法。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關係密切,若臟腑功能活動有變化,必然反映於人體外部的神、色、形、態等各方面。五臟六腑和體表由十二經脈貫通在一起,又分別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脈(五體)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脈,腎主骨。五官亦與五臟相關:鼻為肺之竅,目為肝之竅,口為脾之竅,舌為心之竅,耳為腎之竅。觀察體表和五官形態功能的變化徵象,可推斷內臟的變化。同時還可反映全身精氣的盈虧。精、氣、神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頭部和雙目,兼反映於全身形態、語言氣息、面部色澤乃至脈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氣足、神旺,是健康的徵象;精虧、氣虛、神耗,是疾病的表現和原因。因此,望診不僅可診察內臟病變,還可瞭解人體精、氣、神的動態變化情況。

望診望診內容

望診綜述

分為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總體望診是觀察全身神、色、形、態,分部望診則通過局部的變化徵象瞭解相關的病變。臨牀上,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無嚴格區分。在具體步驟上,可先行總體望診,再有序地進行分部望診。
望診,即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徵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以瞭解疾病情況的診察方法。望診應在充足的光線下進行,以自然光線為佳。

望診望神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識活動為重點,是判斷臨牀預後、生命活動的重要環節。(見望神)一般分為“得神”、“失神”、“少神”和“假神”四種。
1、得神(有神)表現為神志清楚,兩目精彩,呼吸平穩,語言清晰,面色榮潤,肌肉不削,動作自如,反應靈敏。提示正氣充足,精神充盈,為健康或病輕。
2、失神(無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語聲低微,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牀,或卒倒而目閉口開,手撒遺尿等。表示正氣已傷,病情較重,預後不好。
3、少神又稱“神氣不足”,兩目晦滯,目光乏神;面色少華,暗淡不榮;精神不振,思維遲鈍;少氣懶言,肌肉鬆軟,動作遲緩。
4、假神常見於久病、重病精氣極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本神識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來不多言語,語聲低微,突然轉為言語不休,聲音響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顴紅如妝;原本毫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這是由於精氣衰弱已極,陰不斂陽,虛陽外越,暴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因此稱為“假神”,俗稱“迴光返照”,或“殘燈復明”。提示病情惡化,臟腑精氣將絕,使臨終前的前兆。

望診望色

望面色以面部顏色光澤變化為主要內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黃、白、黑五色變化與出現的部位,可反映臟腑氣血的盛衰變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見望面色)
1、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驚風。
2、赤色主熱證。
3、黃色主虛證、濕證
4、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證。
5、黑色主腎虛、水飲、瘀血。

望診望形態

望形態為通過觀察病人形體和姿態進行診斷的方法。①望形體。主要是觀察形體的強弱胖瘦和軀幹肢體外形。形體特點一般可反映人體陰陽、氣血稟賦,如瘦長者多陰虛陽盛,矮胖者多陽虛陰盛,不胖不瘦、身長適中者,則陰陽平衡。同時,形體胖瘦還可體現病邪性質,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軀幹肢體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診斷意義,如雞胸、龜背,多屬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由腎精氣虧損或脾胃虛弱所致;胸如桶狀,多為伏飲積痰,而致咳喘頑症;單腹腫大四肢瘦,為鼓脹。②望姿態。即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行為動作。如面唇指趾顫動,若為熱病屬熱盛動風,若為內傷雜病屬血虛陰虧;四肢抽搐痙攣,頸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屬痙病,多見於肝風內動或熱盛動風等證。手足運動功能失常和各種疼痛症狀,也可通過望姿態推斷出有關病證。如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是痿證;手足關節腫痛,行動困難,是痹證;手足不能運動,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軟,為癱瘓;以手護腹,行動前傾,多為腹痛;以手護腰,彎腰曲背,轉動艱難,多為腰痛等。另外,望姿態還可從行為意向的表現判斷出有關病證。如畏縮不欲去衣,是惡寒的表現,為表寒或裏寒證;欲揭衣被,是惡熱,為表熱或裏熱證;想見人而又喜寒涼,多為陽證;怕見人而喜温,多為陰證。從坐卧姿態也可推斷人體陰陽消長和正邪盛衰的情況。如卧而蜷曲,喜向裏,多為陽虛寒證;卧而袒露,喜向外,多為陽盛熱證;坐而喜伏,多為肺虛少氣;坐而喜仰,多屬肺實氣逆等。

望診望頭面

望頭面頸項頭面頸項是督脈、任脈與手足三陽經循行交會之處,足厥陰肝經亦上行於頭。腦居頭顱內,是精神意識的中樞。腦為髓海,為腎所主。心主血脈,血脈上榮於面,故心之華在面。因而對頭面頸項望診可瞭解臟腑氣血盛衰。實際上望神望色也以頭面部為主。①望頭。頭形過大或過小,多由先天發育不良或腎精不足而致。小兒囟門下陷稱為囟陷,囟門遲閉稱為解顱,為先天不足、腦髓空虛所致。小兒囟門高突稱為囟填,由温病火熱之邪上侵所致,多為實證。頭部搖動而不能自主,多為風病或氣血不足。頭髮稀疏乾枯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髮為腎虛、血虛,小兒頭髮結穗是疳積的表現。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澤為主。其他如面腫,即水腫發生於眼瞼、頭面;面部皮膚紅腫熱痛,多為風熱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癱瘓,可見口眼歪斜,為風邪中絡或絡脈空虛,病多在陽明經。③望頸項。頭頸強直可為痙病的症狀之一,由温病熱盛動風或肝風內動所致,以實證為主。頭項軟弱,屬小兒五軟(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範疇,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所致。若頸前頜下結喉處有腫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隨吞嚥移動,是癭病,多因肝鬱氣結痰凝而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望診望五官

望五官五官(目、耳、鼻、口、舌)與五臟氣血盛衰有關,望五官神色形態變化,可直接診察臟腑病變。①望目。目為肝之竅,心之使,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因而目與五臟六腑皆有密切關係。目部的五臟相關部位稱為五輪(見五輪八廓),故望目不僅可以望神,而且可診察五臟病變。眼睛黑白分明,視物清晰,神采內含是有眼神,雖病易治;若白睛暗濁,黑睛色滯,浮光外露,失卻神采,視物模糊為無眼神,病較難治。目眥赤為心火,淡白為血虛;白睛赤為肺熱,黃為濕熱內盛;珠腫為肝火;眼胞皮紅而濕爛為脾火;全目紅腫為風熱;目胞上下鮮明為痰飲,目胞色暗為腎虛。目窠腫為水腫初起徵象,目窠內陷為臟腑精氣衰竭;眼球突起多為癭病。若瞳仁變色,眼生翳膜,視物不清,為內障、外障等眼病。若見瞳仁擴大是腎精耗竭,見於瀕死危象,或綠風內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縮小,多屬肝膽火旺、虛火上擾或為中毒。眼瞼下垂瞼廢,為先天不足或脾腎兩虛,也可因外傷所致。目翻上視、直視,病較嚴重,昏睡露睛,則常見於小兒脾虛或慢脾風。②望耳。耳為腎之竅,又為手足三陽經除手陽明經以外分佈結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觀察耳廓色澤、形態及分泌物狀況。(見耳廓望診)③望鼻。鼻為肺之竅,屬脾經,與足陽明胃經有聯繫。鼻頭色青為腹痛,色黃為濕熱,色白為失血,色赤為肺脾有熱,色微黑是有水氣。鼻孔乾燥多為陽明熱證。鼻翼煽動,初則為風熱壅肺,久則屬肺氣不足。此外,望鼻還對鼻息肉、酒紬鼻、麻風、梅毒等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④望口唇。脾開竅在口,其華在唇。唇色紅潤,説明氣血調和、胃氣充盛。若唇色淡白為血虛,淡紅為虛寒,深紅為實熱,青黑主氣滯血瘀等。口唇乾裂為津液不足,口角流涎是脾虛或胃熱。此外,望口唇對口糜、口疳、髻風、繭唇等病也有直接的臨牀意義。⑤望舌。舌為心之竅,舌通過經脈、經筋,直接或間接與五臟六腑相連。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見舌診)⑥望齒齦。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手足陽明經脈絡於齒齦。所以,望齒、齦可測知腎與腸胃病。特別對温病辨證,更有重要的意義。正常人牙齒潔白潤澤,齒根堅固,説明腎氣充盛,津液充盈。如牙齒乾燥為熱盛傷津,光燥如石為陽明熱盛,燥如枯骨為腎陰耗竭。牙齒鬆動稀疏,齒齦外露,多屬腎虛。牙齦淡白為血虛,牙齦萎縮胃陰不足或腎虛,牙齦紅腫為胃火上炎。齒齦出血,痛而紅腫者為胃熱所致,不痛不紅而微腫則多為腎虛或氣虛所致。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進食的要道,與肺、胃有關。正常人咽喉色澤淡紅潤滑,暢通無阻。若咽喉潰爛,周圍紅腫,多為實熱證;扁桃體潰爛化膿為乳蛾,因肺胃熱盛所致。若咽喉潰爛處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稱為偽膜。偽膜堅韌而不易剝離的,多為白喉。
具體內容參見詞條:望五官

望診望前後陰

望前後陰為通過觀察病人前陰、後陰進行診斷的方法。前陰為男女生殖器及尿道的總稱,後陰即肛門。前陰和後陰位於人體下部,稱為下竅,與人體頭面上竅(五官)相對。上竅與下竅計有九個,稱為九竅。前陰與肝、膽、腎、膀胱以及太陽、少陰、厥陰、少陽、陽明等經有關,望前陰可診斷有關臟腑經絡病變,還可診斷陰腫、疝、陰縮陰挺陰瘡等局部病變。後陰與肺、脾、胃有關,其局部病變則有肛裂、痔瘻、脱肛等。

望診望皮膚

望皮膚皮膚為一身之表,衞氣循行其間,內合於肺,具有排泄汗液、調節體温、抵禦外邪侵襲的作用。五臟六腑精氣通過經絡循行,將氣血津液輸佈於皮膚,以維持其温煦榮潤與正常功能。所以,觀察皮膚的色澤形態,可瞭解病邪性質與臟腑氣血盛衰狀況。①望皮膚色澤。其原理、方法與望面色相同。一般來説,膚色潤澤則臟腑精氣尚盛,雖病亦易治;若膚色乾枯晦暗而無光澤,則為臟腑精氣虛衰,病情較重。通過膚色能有效診斷的疾病有丹毒、黃疸等。皮膚變紅如染脂塗丹者為丹毒。若全身皮膚呈雲片狀紅色,遊行無定或浮腫疼痛,稱為赤遊丹毒,因風熱外襲、心火偏旺或小兒胎毒所致。若發於局部則稱流火,下肢紅腫由濕熱火毒下注所致,頭面皮膚紅赤腫痛則為風熱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膚、面、目、爪甲發黃異常,為黃疸。其中,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屬陽黃,為濕熱內藴所致;黃色晦暗如煙燻,為陰黃,由寒濕困脾引起;如皮膚黃中顯黑,色黑晦暗,稱為黑疸,因瘀血或腎虛所致。②望皮膚形態。皮膚形態異常包括腫脹、斑疹、白⺳、水皰等。頭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腫,皮膚緊繃,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稱為腫,為水濕內停、外溢肌膚所致;若皮膚虛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氣行不暢的徵象。斑是顯現於肌膚表面的片狀斑塊,摸不應手,分為陽斑與陰斑兩種。陽斑又稱發斑,斑大成片,色紅或紫,甚而紫黑,常伴發熱、煩躁、譫語、口渴、舌紅絳、脈數等,可見於外感温熱病,熱入營血之證;陰斑大小不一,色淡紅或暗紫,隱而不顯,發無定處,出沒無常,患者神清、肢冷、泄瀉、舌淡、脈沉細,多因內傷氣血不足而致。疹從皮膚血絡發出,形似粟粒,紅色而高起,摸之應手,可見於麻疹、風疹等病,其特徵以點狀丘疹為主。一般來説,斑疹形色以分佈均勻而稀疏、色紅潤為順證,病輕;若布點稠密或根部緊束、色深,則為逆證,病重。白⺳是高出皮膚的細小丘皰疹,內含水液,色澤晶瑩如粟狀,常見於暑濕、濕温患者,為濕邪內鬱、汗出不徹所致。水皰為高出皮膚、大小不一、內含水液的皰疹,有水痘、蛇串瘡、濕疹等的不同。此外,尚有癰、疽、癤、疔等皮膚形態色澤變化徵象。

望診望脈絡

望脈絡通過兩手魚際、食指、指甲絡脈的形色變化診察疾病的方法。①望食指絡脈。又稱望小兒指紋,多用於3歲以內小兒,以其形狀、色澤、粗細、長短等變化為主。小兒食指掌側絡脈的顯現和分佈,可分為風關、氣關命關三部(見圖)。診察時醫生用右手拇指用力適中地從命關向氣關、風關直推,反覆數次,絡脈漸顯,便於觀察。正常指紋色澤鮮紅,紅黃相兼,僅隱於風關之內,多呈斜形,單支狀,粗細適中。其色深病重,色淺病輕;色淡多虛,色滯(推之不暢、按之不退)多實;色淡紅多寒,色紫紅多熱;色紫黑屬瘀血阻絡、主病危,色青主風或疼痛。若浮露淺顯,病在表;沉滯深隱,病在裏。增粗為實證、熱證,變細為虛證、寒證。日漸增長為病情加重,縮短為病情減輕。食指絡脈見於風關,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從風關透至氣關,病邪由表入裏,病情加重;見於命關,病邪深入臟腑,如直透指端稱為透關射甲,病情危重。②望指甲。指甲是筋之餘,為肝膽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指甲可測知氣血盛衰及其運行情況。指甲紅潤含蓄光澤,堅韌而呈弧形,是氣血旺盛、運行流暢徵象。若指甲深紅色是氣分有熱;黃色是黃疸之徵象,常伴面目、全身皮膚黃色;淡白色為血虛氣血兩虛,蒼白色為虛寒,紫黑色為瘀血,青色以寒證為多。如按壓指甲變白,放開後血色恢復緩慢,是氣滯血瘀;不復紅者,多是血虛。指甲扁平而反凹稱為反甲,多為肝血虛所致;指甲乾枯多為肝熱,或肝血虛、心陰虛。指甲菲薄脆裂,以氣血虧、精血少為多,亦可見於癘風、甲癬、久痹等病。③望魚際絡脈。魚際為手掌大指本節後肌肉豐隆處,手太陰肺經循行於此,且與胃經氣血盛衰有關。望魚際絡脈主要是望色,如青屬寒、赤屬熱等。較少應用。

望診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包括望嘔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經帶、膿液等的形、色、質、量。①嘔吐物。清稀無臭,以寒證為主;穢濁酸臭,以熱證為主;見有不消化食物夾雜,並有酸臭味,多屬食積;見有清水痰涎,伴口乾不欲飲,舌苔膩,多屬痰飲。嘔吐黃綠苦水,為肝膽濕熱;如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為胃熱、肝火引起,或有瘀血。②痰。色黃黏稠、結而成塊,屬熱痰;痰白清稀、多泡沫,屬風痰;痰白清稀或有灰黑點,屬寒痰;痰白滑、量多而易咯出,屬濕痰;痰少而黏,難於咯出,為燥痰。痰中帶血而色鮮紅,多由陰虛火旺熱傷肺絡所致。③涕。鼻流濁涕是外感風熱,流清涕是外感風寒,久留濁涕不止是鼻淵之徵。④唾涎。口角流涎不能自主,質清量多,以脾虛為主;如口流濁涎黏稠,則為脾胃濕熱小兒流涎可因蟲積、胃熱引起。吐出唾沫而量多,多因胃寒、食積或腎虛飲泛而致。⑤二便。大便如醬為大腸積熱,似鴨糞而稀為虛寒,稠黏為熱盛津傷,乾結為津虧,兼夾紅白膿液為痢疾,兼夾不消化食物為食積或脾虛。小便深黃而混濁,或白如米泔水樣,是濕熱下注;色白而清長,為腎陽虛;色紅而濁,為尿血。⑥月經。月經量多,質稠或夾血塊,色深紅,多為血熱;若量多,質稀,色淡紅,多為氣虛;月經色暗,兼夾血塊,多為瘀血;月經量或多或少,色或深或淡,為肝氣鬱結所致。⑦帶下。婦女陰道可有少量白帶分泌。若帶下量多,或淋漓不斷等,即為帶下病。若帶下色白為寒濕,色黃為濕熱,赤白相兼為肝經濕熱,各色相兼稱為五色帶,為婦科危重病證。若帶下清稀為虛寒,稠黏為實熱,呈涕唾狀為脾虛夾濕,似膿液狀為內癰等。⑧膿液。為皮肉的液狀腐敗物,多見於外科瘡瘍。若膿色黃白質稠,色澤鮮明,為氣血充盛而排邪外出;若膿色黃白質稀,色澤明淨,為瘡瘍順證,是正氣勝邪的表現。膿黃濁質稠,色澤不淨,為火熱內盛;若膿色綠黑,質稀,為毒邪內陷,病情深重。
望診的重點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診因面、舌的各種表現,可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臟腑功能變化,而全身神氣的存、失又是生死吉凶的重要指徵。在臨牀上,掌握望神、望色望舌,並結合形態、頭面五官、皮膚等望診方法,可對臟腑病變的診察提供有價值的診斷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