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尼斯水城

(意大利東北部城市)

鎖定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佈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中文名
威尼斯
外文名
venice
所屬地區
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託省 [1] 
人口數量
34.3萬
著名景點
聖馬可廣場
友好城市
蘇州市
名    人
理查德?瓦格納

威尼斯水城簡介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託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彷彿是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姐妹城”。因此在這裏意大利人對中國客人顯得格外熱情。
威尼斯 威尼斯
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有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80條水道、378座橋樑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併入意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鍊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繡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着大教堂、鐘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佈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樑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着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裏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緻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水城歷史沿革

起源及歷史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歷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早期人口為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Altino及Concordia(今格魯阿羅港)而來。從166-168年開始,誇迪人和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壞了這個區域的主中心──Oderzo。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而最後與最持久的侵略則是倫巴底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脱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人們開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馬拉莫科與託切洛的港口。
拜占庭帝國意大利中部與北部的統治在751年被倫巴底國王艾斯杜爾夫所結束,在這段時期,拜占庭的總督的所在地是馬拉莫科。統治地區橫跨了潟湖中的許多島嶼很可能增加了與拜占庭帝國境內倫巴底人的聯繫。
在帕底西巴扎公爵的統治期間(811年-827年),總督所在地從馬拉莫科遷移到高度防禦的里奧多島,也就是威尼斯的所在地。聖匝加修道院、最初的總督府與聖馬可教堂在這裏陸續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這個新城市的威望因為聖馬爾谷的遺物從亞歷山卓被帶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這個地區持續發展,當拜占庭的勢力消退之後,威尼斯對抗東方的本質漸漸浮現出來,最後導致威尼斯朝向自治與獨立的發展。
擴展
威尼斯 威尼斯
9-12世紀期間,威尼斯發展為城邦(意大利的海洋帝國或海洋共和國,其餘三個為熱那亞、比薩及阿馬爾菲)。位於亞德里亞海頂端的策略性地位讓威尼斯的海軍與商業力量幾乎是牢不可破。這座城市變成西歐與其他地區(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國家)之間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威尼斯政權的基礎奠基於12世紀:威尼斯兵工廠建造於1104年,威尼斯在1178年從維羅納奪得布倫納羅山口控制權,開啓了運輸銀前往德國的路線,而最後一任獨裁的公爵米奇爾則死於1172年。
威尼斯共和國在1200年以前佔據了亞得里亞海的東岸,大部分是商業上的考量,因為海盜造成貿易上的威脅,威尼斯的公爵也取得達爾馬提亞公爵與伊芳芳絲特勒半島公爵的頭銜。
後來大陸的領地越過加爾達湖到達阿達河的西邊,被稱為Terraferma。部分被當成對抗好戰鄰國的緩衝,一部分去確保阿爾卑斯山貿易路線,也為了保護大陸提供威尼斯需要的穀類。為了建設海上的貿易帝國,共和國需要去控制愛琴海大部份的島嶼,包括克里特島塞浦路斯,變成了近東一個主要的權利掮客。在這時期,大陸的領地對於威尼斯的管理相對是較開明的,當受到侵略者的威脅時,貝拉加莫、佈雷西亞與維羅納將會整合起來捍衞威尼斯的統治權
在第4次十字軍東征後,威尼斯變成拉丁帝國的一部份,由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在1204年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來管轄。威尼斯則擴展它影響力,建立了愛琴羣島公國。當土耳其人在曼贊克爾特戰役中打敗拜占庭帝國後,這可能是君士坦丁堡對威尼斯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最後時刻。雖然拜占庭帝國在半世紀後重新掌握這座城市的控制權,不過當時國勢已經相當衰弱了。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佔領了這座城市,而從拜佔廷帝國劫掠來的許多財寶被帶回威尼斯,其中也包括威尼斯的象徵-聖馬克飛獅。
威尼斯
威尼斯(2張)
因為威尼斯位於亞德里亞海旁,所以它與拜占庭帝國及伊斯蘭國家進行廣泛的貿易活動。在13世紀末時,威尼斯已經變成全歐洲最繁榮的都市。在勢力與財富最顛峯的時期,威尼斯擁有36,000名水手來駕駛3,300艘船,並且主宰了中古時代的商業活動。在這時期,威尼斯的上流家庭會建立最雄偉的廣場、扶持最偉大的作品及培育最有天份的藝術家來互相競爭。當時這個城市是由大議會所管理,其中大部分的成員是由威尼斯具有影響力的家庭所組成的。大議會任命所有公開的政務官,並且選出200至300人組成的參議院。然後參議院會選出“十人議會”,這是一個掌握威尼斯最大管理權限的秘密組織。而這個組織則會選出一位公爵,成為威尼斯正式的領導人。威尼斯的行政架構與古羅馬共和的系統相似,由一位被選出來的行政官(公爵)、一個類似參議院,由貴族組成的機構及許多擁有部分政治權力的公民所構成的,公民原先擁有權利去同意或拒絕每位新選出來的公爵。教堂與許多私人建築是做為軍事使用,雖然威尼斯沒有終身職的騎士。聖馬克騎士是唯一在威尼斯存在過的騎士階層,沒有任何一位公民可以接受外來的命令而沒有政府的同意。在獨立時期,威尼斯仍然保持共和,政治與軍事是完全的分離,除了在偶發狀況下,公爵可以統御軍隊。就其它意義而言,戰爭代表商業的附屬品。因此,威尼斯早期製造了大量的僱員,來為任何地方服務,後來當統治階層佔有商業時,依靠著這些外來的僱員。
公爵是最高行政官,理論上是終身職。實際上,許多公爵在被認為遭受政治失敗後,他們受到來自貴族組成的寡頭政治的壓力,而被迫放棄職位,退隱到修道院中來隱居。
雖然威尼斯的人民一般是正統天主教的信徒,但是威尼斯地區是跳脱宗教狂熱之外的,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期間沒有制定處死宗教異端的法律。
這種明顯缺乏的熱情導致威尼斯經常與教宗發生爭執,威尼斯受到一些封鎖重大活動的威脅,遭受到兩次懲罰。第2次,也是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1509年的4月27日,由儒略二世下令(康佈雷聯盟戰爭)。
威尼斯大使將仍然存在的政治秘密報告送回當地,這與歐洲法庭的傳聞提供了現代歷史學家極好的資料。
威尼斯沒落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從15世紀開始沒落,當時它在保衞塞薩洛尼基時首次失利,敗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艦幫助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來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他轉而侵略威尼斯,並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損失。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捲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當時,葡萄牙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主要媒介,影響威尼斯巨大財富的來源,同時,法蘭西西班牙霸權主義橫行,爆發了意大利戰爭,威尼斯的政治影響力下降。然而,威尼斯帝國是農產品輸出國,及至18世紀中葉仍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陸軍及海軍事件
石弓練習在1303年成為威尼斯的義務,公民在團契中練習。隨着武器變得更昂貴與操作上更復雜,頭班軍人被分發來幫助商人來航行船隻並在槳船上擔任槳手的任務。“Noble Bowmen”這間公司在14世紀末招募了年輕的貴族,他們在戰槳船上工作,擔任武裝商人,並且享有居住在船長艙的特權。
威尼斯 威尼斯
陸軍的指揮建築與海軍是不一樣的,根據古代的法律,沒有任何一位貴族可以指揮超過25個人(避免以私人軍隊來進行叛變),當總指揮在14世紀中被引進時,他仍然必須對20位由公民組成的“智者”來負責。這項政策是有效率的,也避免威尼斯陷入其他城邦經常遭遇到的軍人掌權的狀況。一位公民委員(與人民委員不同)陪同每一位軍隊來注意他們的情況,尤其是傭兵。威尼斯的軍事傳統也應仔細的注意到:他們對於如何在生命與金錢花費最小來成功比追求榮譽更感興趣。雖然威尼斯以海軍聞名,它的陸軍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在13世紀時,大部分的意大利城邦已經都僱用了僱傭兵,不過威尼斯的軍隊仍然從周圍的潟湖地區來徵募軍源,加上從達爾馬提亞及伊斯特里亞進行封建制度的徵兵。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政府將會登記所有年齡界於17歲與60歲之間的男性,並且對他們的武器進行調查,而他們在實際戰鬥時會被編入由12人組成的組織。1338年時的登記紀錄顯示威尼斯估計約有30,000名威尼斯男子可以進行戰鬥,其中許多是技術熟練的弩手。雖然在其他意大利的城市,貴族與其它富有的人擔任騎兵,但是他們在威尼斯則是被徵召成步兵。
在1450年時,總共有超過3000艘威尼斯的商船處於營運的狀態中,其中大部分在必要時可以變成戰船或運輸船。政府要求每艘商船必須搭載特定數量的武器(大部分是十字弓與槍)及盔甲,商船的乘客也被預期在必要時可以武裝起來並進行戰鬥。一艘預備用且長約25米的戰船被保存在兵工廠中,戰船奴隸並不存在於中古時代的威尼斯,劃手則是從這個城市或是它的領地(特別是達爾馬提亞)中產生的。從威尼斯選出的人們大部分是從每個教區中,當這些槳手離開之後,他們的家庭會受到教區中其他人的支持。債務人一般是在戰船上划船來償還他們的債務,划船的技術則是以貢多拉鳳尾船競賽來鼓勵。
威尼斯 威尼斯
在15世紀初期,隨着領土的擴張,於是出現了第一支常備軍,其中包括簽定契約的傭兵隊長(condottieri)。威尼斯與佛羅倫斯在1426年締結同盟,並且同意在戰爭時期提供8,000名騎兵與3,000名步兵,平時則提供3,000名騎兵與1,000名步兵。在15世紀末,制服採用紅白條紋的樣式,榮譽及熱情的制度逐漸產生。在15世紀當中,威尼斯的陸上軍隊幾乎總是攻擊的一方,並且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具影響力的,大部分是因為所有階級都必須為保衞這個城市而拿起武器與官方對於一般軍事訓練的獎勵。現代
1070年代後,隨着拿破崙於1797年5月12日(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佔領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國宣告滅亡。這位法蘭西的征服者導致威尼斯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個世紀的結束︰在18世紀時,威尼斯也許是歐洲最優雅的城市,對於藝術、文學及建築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拿破崙對於這個城市的猶太人而言,似乎是個解放者,雖然因為他們被限制居住在幾個區域中而引起爭論。他移除了猶太區出入口,並結束猶太人居住及旅遊的區域限制
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將威尼斯交於奧地利統治。奧地利政府則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了普雷斯堡條約,從奧地利手中奪回了威尼斯,並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但是隨着拿破崙在1814年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掌控的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的統治。在馬寧的帶領下,一次短暫的革命發生在1848-1849年間,並再度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在1866年時,隨着普奧戰爭,威尼斯與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的其他地區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
1797年後,威尼斯陷入低潮。許多舊廣場和建築被棄置,雖然利多在19世紀晚期變成一個受到歡迎的沙丘。

威尼斯水城交通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的水道舉世聞名。瀉湖上的118座羣島約由150條水道交織而成。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樑。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 19世紀設立火車站,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意大利半島連接起來。20世紀,又加建公路長堤和泊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鐵路和道路的入口處。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為步行區,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在21世紀,這座無車都市是相當獨特的。聖塔露西亞車站則是威尼斯唯一的鐵路車站
“貢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威尼斯的國際機場是馬可波羅國際機場,這已以著名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命名的。這個機場建立在威尼斯對岸的意大利半島上,並遠離海岸線,不過前往威尼斯的水上運輸工具距離航站步行只需7分鐘。

威尼斯水城特色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佈期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這裏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麼建造的。所以有人説,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水城文化

14世紀,許多威尼斯少年開始穿着顏色多樣的緊身褲,以表明他們所屬的“褲子俱樂部。然而,議會頒佈了節約法令,但是潮流沒有為之太大改變。
在16世紀期間,威尼斯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中心,並且以威尼斯樂派,與作曲家所發展出的雙重合唱風格,例如在聖馬可教堂工作的作曲家威拉特。
威尼是早期的音樂印刷中心,佩特魯奇幾乎在印刷技術出現後就開始出版音樂樂譜。而他的出版公司也吸引了全歐洲作曲家的目光,尤其是法國與法蘭德斯。直到這個世紀結束時,威尼斯因為它出色的音樂成就而聞名,例如安德烈·加布裏埃利與喬凡尼·加布裏埃利創造的大規模合唱與器樂。
在這一個世紀,威尼斯是歐洲的印刷業中心,也是德國以外第一座擁有印刷廠的城市,在1500年時擁有417間印刷業者。最重要的出版社是阿杜思·曼尼修斯的阿杜思出版社,在1499年出版的《尋愛綺夢》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美麗的著作之一,並確立現代的標點符號、頁面版式及斜體的形式。他首次印刷則是亞里斯多德的作品。
油畫布源自於文藝復興時期初的威尼斯,這些早期的油畫布是普遍是比較粗糙的。
慶典
威尼斯雙年展是世界藝術界和建築界的盛會之一,由裏卡多·塞瓦提可市長於1893年發起。第一屆展覽於1894年4月22日開幕,後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曾在1942年9月中斷,1948年復辦。

威尼斯水城景點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生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裏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橋構成的。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風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衚衕還要狹窄,兩條船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樑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遊人熙攘,鴿子海鷗一齊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樑中,以火車站為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徵。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里亞託橋建於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後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現在的石橋。橋頂有一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威尼斯城內古蹟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築風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意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温馨和浪漫。
大運河呈倒S型的大運河貫穿整個威尼斯,從羅馬廣場延伸至聖馬可廣場,近4公里,曾經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要道。沿岸兩旁100多座古老建築曾經是威尼斯的貴族和富商的府邸。河上跨越了三座古橋分別是斯卡爾齊橋、裏阿託橋和學院橋。
聖馬可廣場威尼斯的市中心廣場。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高的石柱,帶翼的聖馬可雄獅是威尼斯的守護神。
總督宮是以前威尼斯最高行政官總督的官邸。宮殿最早建於公元九世紀,目前的宮殿是14-15世紀的哥特式傑出作品。穿過與教堂相連的卡爾門譯名“紙門”,進入總督宮內院,就可見15世紀建造的巨人階梯 ,上立海神和戰神的巨大雕像,從1485年起,總督就在這裏加冕。宮內還有一處"金梯"通往總督的居室,因其兩側塗金的牆壁而得名。宮內包括委員會廳、候客廳、四門廳、議會廳、十人廳和大會議廳等,各個廳都以油畫、壁畫和大理石雕刻來裝飾,使整個總督宮複雜奢華、輝煌璀璨。在其有一幅被譽為世界最大的油畫作品,取材但丁的《神曲》名叫《天堂》,長22米,寬7米,有700 多個人物,氣勢極為宏大,佔據了大議會廳東面的整個牆壁。
聖馬可教堂聖馬可是耶穌的使徒,是《馬可福音》的作者。828年威尼斯商人,將聖馬可的屍體運回威尼斯。公元829年為此修建了這個教堂。教堂採用拜占庭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的精華。教堂的祭壇下面就是聖馬可的墓。教堂內部裝飾了很多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裝飾畫
嘆息橋在總督宮的後面,以前這裏是總督宮經過判決的犯人通往後面監獄的必經的橋。犯人經過橋時常懺悔而嘆息因此得名。
里亞託橋威尼斯最著名的橋,用白色大理石在1592年建成,橋上有建有很多店鋪,銷售各種紀念品和當地特產。

威尼斯水城節日

威尼斯的狂歡節歷史上赫赫有名,1979年已經恢復,目前是全世界四大狂歡節之一。一個人戴上面具,失去了身份,獲得的自由,可以放肆,可以放縱,這是很多人喜歡狂歡節的理由。據説,節日期間,彼此説:“你好,面具先生。”能趕上聖誕節時狂歡節的遊客畢竟是少數,買一個面具就方便多了,買幾個小面具紀念品,花費也不算很大。也有遊人買上一頂丑角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自得其樂。既然來威尼斯,不妨放肆一下。
威尼斯電影節
誕生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兩週裏,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獎項
一開始,電影節主要獎項分為“最佳外國片”、“最佳意大利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結果千奇百怪,連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選票
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盃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因為戰爭電影節停辦。
復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法國電影大師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而此後《曼儂》、《王子復仇記》紛紛獲獎,顯示了電影節不凡的藝術氣息。1949年,電影節正式將最高獎項“最佳國際影片”更名為“聖馬克金獅獎”;1953年撤了“最佳意大利電影”,增設了“聖馬克銀獅獎”,顯示了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化和藝術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準為“藝術性”。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注重意識形態
趨勢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電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電影節超越。
一年中的主要節日
1月:
主顯聖容節(1月6日)
在這一天威尼託區的小朋友會收到傳説是女巫Befania送的長襪子,裏面裝滿了禮物,這時的糕點店裏也會有很多女巫造型的裝飾和女巫狀的應景點心或蛋糕。
2月:
結束的狂歡節(大齋節前10日到懺悔週二)
為威尼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其本意是“與肉食作別”。始於11世紀時強盛的威尼斯,於18世紀式微:直到1979年又恢復舉辦。最精彩的莫過於滿街創意十足的裝扮與面具,現今威尼斯政府還會同時舉辦許多活動,這些資訊都可以在旅遊服務站或隨處可見的酒吧、餐館和旅館取得免費的活動手冊。
3月:
上橋和下橋”馬拉松賽(3月第2個星期日)
威尼斯一年一度的大型長跑比賽,只有在此時你可以看到所有市中心參賽者的行經的橋部鋪上了木板,橋上的台階全部消失了!也算是威尼斯奇景之一。
4月:
聖周(復活節前一週)
悲慟的聖母巡遊,從棕櫚主日到復活節週日,全國各地有慶祝活動。
復活節週日和復活節星期一,為全國國定假日。
聖馬可節(4月25日)
紀念聖馬可一威尼斯的守護神——聖馬可。
民眾會在聖馬可廣場舉辦賽船,而威尼斯燴飯是這個節日的應景菜,此外這天男人會送女人玫瑰。同一天也是國定假日解放紀念日。
5月:
海親節(在復活節後的40天)
也稱“耶穌升天節”。
長途划船賽(海親節後的週日)
6月:
威尼斯兩年一次藝術節
每逢單數的公元年份舉行,是知名的大型國際藝術節。展期從6月延伸至將近10月。
7月:
救世主節(7月第3週週日)
週末夜裏還有煙火活動,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奇景之一。
8月:
聖母昇天日(8月15日)
9月:
威尼斯電影節(8月下旬—9月初)
利多島上舉行的國際性電影盛會,吸引許多世界各地的影星、名電影工作者和記者前來,魅力不輸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
歷史性賽船節(9月的第一個週日)
這天所有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慶典用船和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所有與會者都會穿着正式古裝,是繼狂歡節後,最受大家歡迎的傳統節日
11月:
拯救節(11月21日)
威尼斯當地人重視的節日,感謝聖母的拯救,屆時會在大運河之上搭起浮橋直到聖瑪利亞拯救大教堂。
12月:
聖斯特凡諾節(12月26日)

威尼斯水城著名人物

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商人、探險家
提香(1477年─1576年):畫家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年-1741年):音樂家
托馬索·阿爾比諾尼(1671年6月8日─1751年1月17日):巴洛克作曲家
加納萊託(1697年─1768年):畫家,以描繪18世紀的威尼斯風光主題聞名
路易吉·諾諾(1924年─1990年):現代音樂作曲家

威尼斯水城友好城市

中國蘇州(1980年)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993年)
德國紐倫堡(1999年)
希臘Kedke(2000年)
中國青島(2001年)
希臘塞薩洛尼基(2003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2006年)
美國勞德代爾堡(2007年)

威尼斯水城橋樑

里奧多橋
嘆息橋
學院橋

威尼斯水城外島

威尼斯因潮汐而淹水穆拉諾島-以慕拉諾玻璃聞名於世。
布拉諾島 -以蕾絲聞名。
託切羅島
麗都島-每年在此地舉辦威尼斯影展。
聖米蓋爾島 -以公園化墓園而聞名,為距離威尼斯本島最近的小島。
Sant'Erasmo
San Lazzaro degli Armeni
Vignole

威尼斯水城水患

1966年11月4日,大潮湧入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水深逾1.2米,五千多人無家可歸,不少藝術作品亦被毀。當年,水淹高達一百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