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林

(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

鎖定
塔林(Tallinn),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愛沙尼亞的經濟、文化、政治、科技、交通中心,該國重要的港口。
地處愛沙尼亞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面積158.3平方公里,海岸線綿延45公里。
當地IT產業發達,有“波羅的海硅谷”之稱。
中文名
塔林
外文名
Tallinn
別    名
Qalaven(科累萬),Reval (瑞維爾,雷瓦爾,烈韋裏)
行政區類別
首都
所屬地區
愛沙尼亞
地理位置
北緯59°22’,東經24°48’
面    積
158.3 km²
下轄地區
哈阿伯斯堤區,諾姆爾區
電話區號
372
氣候條件
温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38.2 萬(2023年) [4] 
著名景點
塔林歷史中心
機    場
倫納特·梅里塔林國際機場
火車站
塔林市立火車站
時    區
+2時區UTC/GMT+2個小時
平均温度
4.7℃

塔林世界文化遺產

塔林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塔林歷史中心(老城)
Historic Centre(Old Town)of Tallinn
入選時間:199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N59 26 13 E24 44 20
遺產編號:822

塔林遺產描述

塔林地理位置示意圖 塔林地理位置示意圖
塔林,愛沙尼亞首都、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業中心和旅遊勝地。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從條頓騎士團的一個-騎士發現這個城堡的那一刻開始,而後這裏發展成為漢斯同盟的主要中心。歷史上,塔林曾被進攻、洗劫、毀滅和多次的掠奪。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空軍對塔林進行密集的轟炸,不過大部分的中世紀老城區依然維持的原來的魅力。塔林是北歐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市之一,它是與漢薩貿易區共存的封建堡壘的獨特典範,它們共同受到防禦體系的保護。
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塔林老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塔林遺產評價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當時的條頓騎士團十字軍騎士們在這裏建造了一個城堡,後來,這裏又發展成為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中心。在後來的幾個世紀,這裏屢遭戰火,但許多建築還是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公共建築(特別是教堂)之豪華以及商店內部裝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當時這裏的繁榮和富裕。 [1-3] 

塔林遺產介紹

古稱Qalaven(音譯:“科累萬”),後稱Reval (音譯:“瑞維爾”,“雷瓦爾”,“烈韋裏”)。愛沙尼亞首都、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從條頓騎士團的一個十字軍騎士發現這個城堡的那一刻開始,而後這裏發展成為漢斯同盟的主要中心。1991年愛沙尼亞恢復獨立後成為首都。

塔林同盟主要中心

塔林,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海岸線綿延45公里,歷史上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10世紀芬蘭-烏格爾族居民在通匹亞白堊高原上建造了一座要塞,塔林即由此而來。後來,在山腳下建立了一貿易區和一個港口以為北歐航海貿易提供服務。1154年塔林首見記載。1219年丹麥人在瓦爾德馬的統帥下征服了該地區,並於1227年至1346年佔領塔林。並在它的四周加強了軍事設施,建立了城堡,塔林一詞源系由“丹麥的”和“地堡”組成,意為“丹麥地堡”。還建立了第一所教堂。
在1226-1227年該地成為教皇領地並且塔林被割讓給了肖得兄弟(十字軍騎士團勳位)他們把該殖民地分為兩部分:防禦工事和下塔林。繼騎士團勳位後,宗教勳位例如多米尼加教派和西多會修士都在塔林建立起來。1248年在與盧比克建立聯盟之後,塔林成為了漢薩同盟(漢薩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漢薩一詞,德文意為“公所”或者“會館”。13世紀逐漸形成,14世紀達到興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1367年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萊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斯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15世紀轉衰,1669年解體)的成員,並從此之後成為所在地區的主要商業中心,它對商業行會的參與可以從其城市建築中反映出來。從1310年以來,塔林開始大規模地建造環繞封建采邑和小商業街的巨大軍事工程
當14世紀哥特蘭島的商業中心維斯比喪失其大都市地位之時,該地區的經濟由塔林和里加取而代之。甚至15世紀商業行會開始衰落的時候,塔林還是設法保持了其商業角色並持續發展和完善。在1561年瑞典吞併塔林的時候,通匹亞山的防禦設施得以擴建和加強。1710年敗給俄羅斯人之後,塔林經歷了一段經濟蕭條期,但還是設法保留了其作為全省行政中心的地位。在城中德國居民人口下降的同時,俄羅斯人口卻增加了。在1918年-1940年短暫的獨立時期後,二戰期間塔林又為德國所統治,並且於1944年遭到轟炸,損失嚴重。二戰後塔林得以重建。

塔林封建堡壘典範

塔林歷史中心(英文名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現給人們的絢麗多彩的公共建築,特別是那些教堂,以及那些商店的室內結構。塔林的大教堂儘管經過了不斷的改建,還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風格。儘管這些建築遭受了火與戰爭的劫掠,卻仍保持了它們的風采。塔林保留了表明其政治經濟歷史的最顯著的特徵,它是北歐中世紀商業城市的值得注意的並相當完善的典範。
塔林是北歐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市之一,它是與漢薩貿易區共存的封建堡壘的獨特典範,它們共同受到防禦體系的保護。塔林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古樸,是北歐一座保持着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城區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13世紀中葉,塔林老城區又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地,著名城堡託姆別阿就坐落在上城(堡壘山Toompea hill)。下城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這裏有拉科雅廣場,廣場上矗立着一座八面稜體的塔樓──市政大樓,樓頂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馬斯守護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徵。老城區保存着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蹟,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紀的古建築,其中的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還有中世紀建造的古城牆、塔和古堡,它們依然屹立,古風猶存。塔林聖奧拉夫教堂,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座教堂,創建於12世紀,在1219年丹麥征服塔林以前,是舊塔林斯堪的那維亞社區的中心,它的主保聖人是奧拉夫二世。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267年,在14世紀進行了大規模改建。 [2] 

塔林塔林歷史中心

位於塔林堡壘山的老城區
位於塔林堡壘山的老城區(6張)
新城的中心是維盧廣場,一條大街由廣場一直通往老城。廣場上有塔林最大的賓館之一──維盧賓館。廣場四周是一條條呈放射狀的現代化公路,通往愛沙尼亞的其他城市。新城內建有許多公園。在海濱林蔭路的匯合處,有卡德里奧爾格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堡公園),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園裏有一尊高達16米的青銅天使像,是愛沙尼亞雕刻家阿達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傳這是為悼念1893年觸礁沉沒的俄國戰艦“美人魚”號而建的。公園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詠場,它是歐洲出色的音樂場之一。其造型別具一格:舞台呈拋物線形,背對大海,可容納3萬人同台演唱;聽眾席設在臨海的天然半圓形台壇上,能容納15萬名聽眾。市內保存着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蹟,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紀的古建築,其中的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還有中世紀建造的古城牆、塔和古堡,它們依然屹立,古風猶存。

塔林塔林簡介

night of Tallinn night of Tallinn
塔林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業中心和旅遊勝地。有鐵路通莫斯科聖彼得堡和里加等地。工業以機械製造(電動機、挖土機工業設備、無線電測定儀表等)、化肥、紡織為主,還有造紙、建材、魚類加工等食品工業。設有愛沙尼亞科學院和大學多所。有建於十三至十四世紀的城堡、教堂等古蹟。海岸線綿延45公里。面積158.3平方公里。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温4.7℃。
標準時區:+2 時區 UTC/GMT +2 個小時 夏時制:+1 個小時當地時區相當於:+3 時區 UTC/GMT +3 個小時
夏時制時區:夏時制開始時間:2011-3-27 3:00:00 夏時制結束時間:2011-10-30 4:00:00經緯度:緯度:北緯59°22’ 經度:東經24°48’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372(愛沙尼亞)

塔林人口

哈阿伯斯堤區 18.6 平方千米 35,000人
基斯加寧區 28.0 平方千米 34,985人
基利斯特寧區 9.4 平方千米 27,531人
拉斯拿馬爾區 30.0 平方千米 108,644人
麥斯塔馬爾區 8.0 平方千米 62,219人
諾姆爾區 28.0 平方千米 35,043人
比力塔區 18.7 平方千米 8,507人
邦查-塔林區 17.3 平方千米 52,573人

塔林行政區劃

為方便實行地區管治,塔林全市分為八個行政區(愛沙尼亞語: linnaosad, sg. - linnaosa),各自有其地區政府。這些區政府是由市政府設立,實行根據塔林市的憲法及立法機關所賦予的功能來管理各自的區。
每一個區的區政府都會有一位“元老”(愛沙尼亞語: linnaosavanem),元老的產生方式是由市長根據行政議會的意見後提名,再經由市政府進行任派。行政議會的職責是向市政府及市議會的各委員會就有關如何管治區政而提供建議。

塔林塔林港口

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重要商港、漁港和工業中心港口吞吐量在波羅的海各港口中名列第二,僅次於拉脱維亞文茨皮爾斯(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不凍港)。為了爭取俄羅斯石油從塔林轉口,愛沙尼亞政府制定了2005年戰略計劃,以鞏固塔林作為俄羅斯過境走廊的地位。
港口數據
位於波羅的海北端的是愛沙尼亞首都所在地的塔林港。自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初脱離前蘇聯後,該港貨物吞吐量每年均有提升。 2003 年的港口貨物吞吐總量為 3,760 萬噸,其中 2,380 萬噸為石油、液化氣等液化散裝貨物。值得注意的是,塔林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提升較快,2003 年是 99,600 標準箱,比 2002 年淨增 11,700 標準箱。愛沙尼亞政府交通部門在其 2004 至 2008 年的港口發展計劃中,已經撥款 3.406 億歐元,投資於塔林港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交通網絡的建設。包括新建 2 座集裝箱碼頭泊位,疏浚港口航道,爭取在 2004 年底前把該港的集裝箱年均吞吐能力,從 12 萬標準箱提高到 25 萬標準箱,把年均貨物吞吐能力提高到 4,600 萬噸。

塔林塔林工業與文化

工業主要有造船、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學、造紙、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它還是愛沙尼亞的科技文化中心,市內設有愛沙尼亞科學院、工業學院、美術學院、師範學院和音樂學院,還有許多博物館和劇院。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