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尼斯共和國

(中世紀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共和國)

鎖定
威尼斯共和國,全稱“最尊貴的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語: 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 ;;意大利語: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它有時亦被稱為Serenissima,而這名稱的拉丁語意思是指“最尊貴的”)。意大利北部城市共和國,以威尼斯為中心。
687年,產生第一任總督,建立共和國。建國初期隸屬於東羅馬帝國。10世紀末獲獨立,成為富庶的商業國,它協助拜佔廷擊退諾曼人的進攻,於1082年獲准在拜佔廷帝國境內建立商站免税行商。十字軍東侵期間,威尼斯鞏固了在東方和愛琴海沿岸的地位,並乘機吞併拜佔廷的大片領土,包括克里特島、伯羅奔尼撒西南部及愛琴海上的許多島嶼。1363~1368年,平定了克里特島上的聖提多起義,強化了對克里特的控制。1298~1382年,同熱那亞共和國間連續進行四次海戰,擊敗這一貿易競爭對手,成為地中海黑海地區的強國,進入全盛時期。
15世紀末,隨着新航路的開闢,歐洲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遭到慘重打擊。16世紀初,威尼斯被西班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同教皇所結成的同盟擊敗,領土日蹙。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後,同威尼斯進行了延續二百餘年的海戰,威尼斯在巴爾幹和地中海的殖民地喪失殆盡。1797年,法國同奧地利爭奪意大利的戰爭,給威尼斯最後的致命一擊,拿破崙·波拿巴滅威尼斯後,根據《坎波福爾米奧和約》,將其割讓給奧地利,從而結束了威尼斯共和國的歷史。
中文名
威尼斯共和國
外文名
Republic of Venice
簡    稱
威尼斯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威尼斯
官方語言
意大利語
政治體制
貴族共和制
國家領袖
盧多維柯·馬寧
丹尼爾·馬寧
主要民族
意大利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存在時間
697年-1797年

威尼斯共和國歷史

威尼斯共和國起源

西羅馬帝國在北意大利的勢力崩潰之後,幾個瀉湖區的社區為了抵抗倫巴第人,匈人和其他入侵者而結成了同盟,這就是威尼斯城的起源。8世紀初,瀉湖區的人們首次選出了自己的領袖,烏爾索斯(Ursus),他得到了拜占庭帝國的承認,並得到了“執政官”(Hypatus)和“總督”(Dux)的封號。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威尼斯總督。一則最早出現於11世紀初的傳説中,威尼斯人早在697年就選出了第一位總督Anafestus Paulicius,但是可疑的是,它直到約翰執事的編年史中才出現。不管事實到底如何,早期的總督大本營都在赫拉克利亞(Heraclea)。

威尼斯共和國興起

烏爾索斯的繼任者,Deusdedit,在8世紀40年代將駐地從赫拉克利亞移到了馬拉莫克(Malamocco)。他是烏爾索斯的兒子,繼承了乃父建立王朝的理想。這樣的嘗試在威尼斯前幾百年的歷史中屢見不鮮,但最終都失敗了。在Deusdedit統治期間,威尼斯成為拜占庭帝國在意大利北部碩果僅存的領地,同時法蘭克帝國也引起了威尼斯政局的變化。一派堅定支持拜占庭帝國,他們希望維持與帝國的緊密聯繫。另一派本質上是共和派,他們相信應該朝着事實上的獨立前進。親法蘭克派也有很大影響,他們主要得到神職人員的支持(與當時的教皇保持同一戰線)。他們認為唯有新任加洛林王朝皇帝矮子丕平才是幫助威尼斯抵禦倫巴第人入侵的最好人選。此外還有些人親倫巴第,他們反對與任何大國建立進一步的聯繫,只關心維持與鄰國倫巴第王國維持和平。
國徽 國徽
威尼斯於9世紀獲得自治權。在中世紀盛期,威尼斯由於控制了歐洲與黎凡特的貿易而變得非常富裕,並開始往亞得里亞海方向擴張。威尼斯海軍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洗劫君士坦丁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瓜分拜占庭帝國土地時,威尼斯獲得愛琴海內的很多島嶼,包括克里特島埃維亞島。而以前是十字軍據點的塞浦路斯則於稍後的1489年被威尼斯吞併。
在15世紀早期,威尼斯人開始在意大利內部和達爾馬提亞擴張。威尼斯安插了貴族去管理這些地區。威尼斯的這些行動是為了迴應米蘭公國公爵紀安·加利亞斯素·域斯格堤的擴張威脅。直至1410年,威尼斯已奪取整個威尼斯地區的大部份,包括很多重要城市包括維羅納帕多瓦。威尼斯人亦與教皇爭奪羅馬涅的控制權。這導致1508年康佈雷聯盟與威尼斯開戰、成員包括教皇儒略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阿拉貢王國國王斐迪南二世。他們聯合一起欲顛覆共和國。雖然法軍1509年於安那迪勞戰役中取勝,但聯盟自己內部分裂,威尼斯並未有嚴重的領土損失。
威尼斯共和國全盛時期疆域 威尼斯共和國全盛時期疆域
在同一時間奧斯曼帝國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擴張也讓威尼斯感到威脅。1570年,土耳其人入侵塞浦路斯,並在1571年被征服。儘管神聖聯盟(包括大量威尼斯軍隊)於該年稍後的勒班陀戰役中取勝,但威尼斯在確定失去塞浦路斯之後便很快跟土耳其人議和。十七世紀的時候,克里特島於長期的爭執後亦失去了。
由18世紀開始,雖然威尼斯共和國能繼續統治威尼斯地區、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和艾奧尼亞羣島,但它已經衰落,活在它以前榮光的陰影之下。在1797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入侵隔開法國和奧地利的威尼斯。在歐洲1848年革命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短暫復國,但很快便被奧地利征服。
中世紀早期
威尼斯地形圖 威尼斯地形圖
Obelerio的繼任者接到手中的是一個團結的威尼斯。根據803年的《尼斯弗利條約》(Pax Nicephori),法蘭克和拜占庭皇帝承認了威尼斯實際上的獨立,但也承認了拜占庭名義上的宗主權。在Participazio家族統治期間,威尼斯城發展為當代的規模。第一位Participazio家族的總督阿格尼羅(Agnello)出生在赫拉克利亞,但很早就移居Rialto,他通過修建橋樑,運河,防波堤,防禦工事和石造建築將威尼斯向海洋擴展。現代的海上威尼斯就誕生於此時。阿格尼羅的繼任者是其子Giustiniano,後者從亞歷山大里亞偷來了聖馬可的遺物,帶回威尼斯,立其為共和國的守護聖徒。
在Participazio家族的繼任者Pietro Tradonico統治期間,威尼斯開始建立武裝力量,這支力量最終將影響多次十字軍東征,並雄霸亞得里亞海數百年之久。Tradonico擊敗了斯拉夫和薩拉森海盜,保證了海上安全。Tradonico統治長久(837-864),國運昌盛,但他的繼任者仍然是Participazio家族成員,看上去王朝終於要建立了。841年左右,威尼斯共和國派出一支60艘大帆船(每船載有200人)組成的艦隊幫助拜占庭帝國從克羅託驅逐阿拉伯人,但失敗了。1000年,佩德羅二世·奧賽羅(Pietro II Orseolo)派出六艘船打敗了達爾馬提亞附近的納論廷(Narentine)和克羅地亞海盜,通過鎮壓伊利里亞海盜極大擴展勢力。 [1] 

威尼斯共和國走向盛期

在中世紀盛期,威尼斯通過控制歐洲與黎凡特之間的商路而變得極其富有,並開始自亞得里亞海向外擴張。1084年,Domenico Selvo親自率領一支艦隊對抗諾曼人,但慘遭失敗並損失了威尼斯海軍中九艘最大,裝備最好的戰船。威尼斯幾乎從一開始就捲入了十字軍東征。第一次東征之後,威尼斯派出200艘船幫助佔領了敍利亞的沿岸城市。
1110年,Ordelafo Faliero親率100艘戰船幫助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温一世挪威國王Sigurd一世奪去了西頓城。
1123年,他們還通過Pactum Warmundi得到了在耶路撒冷王國事實上的自治權。12世紀中,威尼斯人還在拜占庭帝國中得到了廣泛的貿易特權,他們的船也經常充作帝國海軍。
1171年,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一世下令逮捕了帝國境內的威尼斯人,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並將其驅逐出境。前來複仇的威尼斯海軍被拜占庭海軍擊敗。
1182年,君士坦丁堡爆發了一場反西方暴動,其中歐洲人,尤其是威尼斯人成為了攻擊的目標。帝國中的許多人嫉妒威尼斯的勢力,更有甚者,篡位者安德羅尼卡一世 (Andronikos I Komnenos)在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路上沒收了所有威尼斯人財產,還把他們驅逐或監禁,這種屈辱性的行為激怒了共和國。威尼斯艦隊對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運輸至關重要,但是十字軍戰士無力償付船費,於是狡詐的總督恩里科·丹多洛(Enrico Dandolo)很快抓住機會,提出只要十字軍能拿下達爾馬提亞海岸的基督徒城市扎拉就會將十字軍運到聖地。扎拉在1183年暴動,脱離了威尼斯的統治,並將自己置於教廷和匈牙利國王艾默裏克的保護之下,其嚴密防禦使得威尼斯無力奪取。由於90%的船主都支持此項決議,恩裏克總督也就樂得順水推舟。
扎拉城在1204年被攻陷,並遭到劫掠。對扎拉的劫掠被稱為歷史上最無恥也最有利可圖的一次。攻下扎拉之後,十字軍的目的地再次被轉到威尼斯的另一個對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以報1182年屠殺威尼斯公民的一箭之仇。直到1204年,拜占庭帝國抵擋住了穆斯林的多次進攻,將他們擋在西安納托利亞和巴爾幹半島之外;1261年,帝國由邁克爾八世重建,但再也沒能恢復當初的強大,最終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之後奧斯曼人又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甚至兩度圍攻維也納。跟隨十字軍艦隊而來的威尼斯人奪去了很多劫掠物,包括被帶回聖馬可教堂的四個著名的銅馬。在隨後對拜占庭帝國的瓜分中,威尼斯在愛琴海地區得到了大片領地(帝國的八分之三),包括克里特島優卑亞島;比如當代克里特島的中心城市幹尼亞(Chania)的大部分就是威尼斯人建在古代卡多尼亞(Cydonia)城的廢墟之上的。愛琴海諸島成為了威尼斯的羣島公國。
1295年,Pietro Gradenigo派出68艘船攻擊亞歷山大里亞的一支熱那亞艦隊,1299年又派100艘船進攻熱那亞人。1350到1381年之間,威尼斯一直斷斷續續的與熱那亞人作戰。儘管最初戰敗,威尼斯人在1380年的Chioggia戰役中摧毀了熱那亞艦隊,從此接替正在衰落的熱那亞人成為東地中海的主導力量。

威尼斯共和國15世紀

在15世紀初,威尼斯人開始在意大利擴張,也在從伊斯特利亞到阿爾巴尼亞之間的達爾馬提亞海岸擴展勢力,後者在匈牙利內戰中為那不勒斯國王拉迪斯勞斯(Ladislaus)所得。拉迪斯勞斯在即將戰敗,準備逃回那不勒斯的時候同意以區區10萬達卡特的價格把新得到的對達爾馬提亞諸城的控制權易手。
威尼斯利用有利時局,迅速派出貴族控制了這裏,比如扎拉就由 Filippo Stipanov伯爵控制。威尼斯人的這項行動是對米蘭公爵Giangaleazzo Visconti不斷擴張的迴應。對東北的主要路上通道的控制對貿易的安全也是必要的。1410年之前,威尼斯擁有3300艘船的艦隊(載有36000人),並控制着大部分威尼斯地區,包括維羅納(1405年向威尼斯效忠)和帕多瓦這樣重要的城市。
奧斯曼帝國早在1423年就開始了海上征伐,發動了與威尼斯共和國長達七年的爭奪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的戰爭。1463年戰火重燃,最終有利於奧斯曼帝國的條約得以簽署。1480年,不再為威尼斯艦隊阻攔的奧斯曼帝國圍攻羅德島,並奪取了奧特朗托(Otranto)城。1490年,威尼斯人口達到了18萬。
1499至1503年間,威尼斯再次與奧斯曼作戰。1499年,威尼斯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結盟對付米蘭,奪取了克雷莫納(Cremona)。同年,奧斯曼蘇丹從陸上攻打勒班陀,並派遣一支大艦隊從海上提供支援。更多是一個商人和外交官,而非水手的Antonio Grimani在1499年的Zonchio海戰(宗奇奧海戰)中被擊敗。土耳其人再次劫掠了弗留利(Friuli)。威尼斯人當時更傾向於和平而非與土耳其人的全面海上戰爭,於是放棄了勒班陀,都拉斯(Durazzo), Modon和Coron的基地。
威尼斯的注意力被羅馬涅(Romagna,位於今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微妙形勢從傳統的海上霸權轉移到陸上,羅馬涅是意大利最富饒的土地之一,當時名義上是教皇國的一部分,但實際上被分割為許多小領地,羅馬的軍隊難以控制。出於對威尼斯土地的覬覦,所有周邊國家在1508年結成了康佈雷同盟,由教皇朱麗葉二世領導。教皇想奪取羅馬涅,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想要威尼託和弗留利(今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西班牙想要阿普利亞諸港,法國國王想要克雷莫納,匈牙利國王想要達爾馬提亞,其他人也都各有所圖。大規模的對威戰爭是由法國發動的。1509年,威尼斯在Agnadello戰役(阿尼亞代洛戰役)中被徹底擊敗,這是威尼斯歷史上最脆弱的時刻。法國和帝國軍隊佔領了威尼託,但是威尼斯成功地通過外交手段保住了本土。威尼斯將阿普利亞諸港交給了西班牙以達成和平,教皇朱麗葉二世很快認識到了威尼斯徹底毀滅帶來的危險——當時威尼斯是惟一能夠面對法國和奧斯曼這樣強權的意大利勢力。
威尼斯大陸部分的居民堅決支持共和國,Andrea Gritti於1509年7月奪回了帕多瓦,成功的擋住了圍城的帝國軍隊。西班牙和教皇背棄了與法國的同盟,於是威尼斯得以從法國手中奪回佈雷西亞和維羅納。在七年的毀滅性戰爭中,威尼斯人保住了艾達(Adda)河以西的大陸領地。儘管共和國轉敗為勝,1509年的事件仍然標誌着威尼斯擴張的結束。
1489年,就在威尼斯剛剛控制塞浦路斯的時候,土耳其人進攻卡爾帕西亞半島(Karpasia Peninsula),大肆劫掠,將大批居民賣作奴隸。1539年,土耳其艦隊進攻並摧毀了利馬索爾。出於對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的恐懼,威尼斯人在法瑪古斯塔(Famagusta),尼科西亞(Nicosia)和凱里尼亞(Kyrenia)建立了要塞,但是大多數其他的城市仍然很容易遭到入侵。1563年之前,威尼斯人口已經降到了16.8萬人。
1570年夏天,土耳其人再次到來,但這一次是大規模的入侵而非劫掠。穆斯塔法帕夏率領着包括騎兵和炮兵在內的約6萬人在1570年7月2月在利馬索爾附近登陸,開始圍攻尼科西亞。1570年9月9日,城破,約2萬名尼科西亞人被殺死,所有教堂,公共建築和宮殿都被大肆搶劫。大屠殺的消息迅速傳開,幾天後,穆斯塔法未經一戰就佔領了凱里尼亞。但是法瑪古斯塔英勇的堅持戰鬥,從1570年9月一直堅持到1571年8月。
法瑪古斯塔的陷落標誌着奧斯曼成為塞浦路斯新的主人。兩個月後,神聖同盟的海軍——主要由威尼斯,西班牙和教皇國軍艦組成,由奧地利的約翰指揮——在勒班陀海戰中擊敗了土耳其艦隊。但是這次勝利已經不足以拯救塞浦路斯,這座島嶼在未來的三百年中都將是奧斯曼的領地。1575年之前,威尼斯人口約為17.5萬人,但是在1581年部分由於1575-1576年間的瘟疫降到了12.4萬人。
1605年,由於威尼斯因小罪逮捕了兩名神職人員,並頒佈法律限制教會佔有陸地財產的權利,其與教會再次發生了衝突。教皇保羅五世認為這些都是與教會法相違背的,要求撤銷這些判決。在遭到拒絕後,教皇對威尼斯發出了絕罰令。共和國對絕罰令無動於衷,命令境內神父繼續進行聖事。共和國的行為得到了一個塞維利亞僧侶Paolo Sarpi的支持,他是一個尖刻的評論家,在1606年被提名為教會法的高級顧問。法國對此進行干涉,並提出一項妥協方案,於是一年後絕罰令被撤銷。威尼斯對再次確認沒有公民可以免於正常的法律程序的原則非常滿意。
17世紀後半葉中,威尼斯與奧斯曼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克里特戰爭中(1645-1669),經過長達24個月的史詩般的圍城戰,威尼斯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海外領地,克里特島。但是1684年,利用奧斯曼帝國與奧地利進行大土耳其戰爭的機會,共和國發動了摩里亞戰爭,最終在1699年之前征服了希臘南部的摩里亞半島。

威尼斯共和國衰落

1750年威尼斯領地(綠色為歷史最大疆域) 1750年威尼斯領地(綠色為歷史最大疆域)
土耳其人奪去了提諾斯(Tinos)和埃伊納島(Aegina),越過地峽,奪去了科林斯。威尼斯艦隊的指揮官Daniele Dolfin認為應該保住艦隊而非任其在莫里亞冒險。在他終於趕來的時候,Napulia,Modon, Corone和Malvasia已經陷落了。愛奧尼亞羣島的Levkas島,克里特島的Spinalonga和Suda基地當時仍然在威尼斯手中,最終也被放棄了。土耳其在科孚島(Corfu)登陸,但守軍將他們擊退了。
同時,土耳其人在1716年8月5日的彼得羅瓦拉丁(Petrovaradin)戰役中慘敗於奧地利。1717和1718年,威尼斯在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取得了一些小勝。1718年7月21日的《帕薩羅維茲條約》(Treaty of Passarowitz)中,奧地利得到了大片領土,但是威尼斯失去了摩里亞,而其在阿爾巴尼亞和達爾馬提亞得到的一些領地也算得一點補償。這是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次戰爭。直到1792年,曾經強大的威尼斯商船隊只剩下了309艘船。

威尼斯共和國滅亡

早在1796年,威尼斯共和國就已經無力自衞了,因為它的艦隊只剩下四艘大帆船和七艘小帆船。1796年春,皮埃蒙特陷落,奧地利人經歷了從Montenotte到Lodi的一系列失敗。拿破崙率領的軍隊越過中立的威尼斯邊境追逐敵人。同年末,法國軍隊宣佈佔領直到阿迪傑河(Adige)為止的威尼斯領地。維琴察,Cadore和弗留利都為奧地利所有。在接下來一年的戰爭中,拿破崙的目標轉向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奧地利領地。在《Leoben條約》的前言中,有一些秘密條款規定奧地利得以佔有威尼斯在巴爾幹的領地(1797年4月18日),而法國佔有威尼斯在倫巴第的部分。
在拿破崙發出最後通牒之後,Ludovico Manin總督在5月12日無條件投降,自行解職,大議會宣佈共和國終結。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共和國的權力轉交法國軍事總督管理下的省委員會。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簽署《卡普福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兩國分割了威尼斯共和國的全部領地,新邊境定在阿迪傑河。威尼斯共和國的城市部分成為了奧地利的一部分,成為威尼斯省

威尼斯共和國政治

在共和國成立早期,共和國的司法體系可以被歸類為獨裁統治,公爵差不多是專制的統治者。但1223年,里奧多貴族徹底地削弱公爵的職權,它們設立顧問團(日後名為哥蘭提亞)和最高法庭(日後名為沙羅維亞)。他們亦成立了兩個部門稱為薩比安提斯(sapientes),日後並發展成六個部門。薩比安提斯轄下的部門和某幾個其他組織被稱為一個高裏捷奧(collegio),它是一個部門去協助實行政府的職務。1229年由主要議會選舉出來的六十人建立了一個參議院,名為哥斯基里奧·迪爾·皮格迪(Consiglio dei Pregadi)。在這段時間公爵還有少許實權,而真正的權力操控在480名議員組成的威尼斯大議會上,這是一個極為限制的議會式機構,只准許共和國內的貴族成員參與。威尼斯聲稱其政府是一個“古典的共和國”,因為在聯合政府內,是由三個基本體制混合而成:公爵的王權、參議院的貴族政治、和大議會的民主政治。
大議會是國家最高的立法和監察機關;掌握行政大權的是元老院,由大議會選出;國家首腦稱總督,選舉產生,終身任職。1297年,選舉大議會議員的權利受到限制,只有列名“黃金簿”的幾百個貴族大姓才有選舉權。1310年,發生企圖推翻這種貴族寡頭統治的暴動,貴族為加強控制,又組秘密司法機關-十人委員會,獨攬一切權力。1325年後,十人委員會成為永久性機構,設有偵伺機關,迫害一切進步力量,威尼斯國家制度更具有寡頭獨裁性質。
“十人議會”大約於1600年因的職權受到規限而變得隱匿、沒有多大作為。它的權力隨著時代轉變有所不同,由原來是大議會的從屬,到後來甚至反過來職權高於大議會。

威尼斯共和國經濟

威尼斯所從事的中介貿易,主要是將東方的胡椒、肉桂丁香蔗糖寶石絲織品等運往西歐各地高價出售,14~15世紀,其貿易總額每年達10萬杜卡特。海上貿易又促進了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威尼斯擁有水手2.5 萬多人,著名的威尼斯水手馬可·波羅曾旅行中國,並在中國居住達17年,歸國後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促進了西方對中國的瞭解。在貿易與領土擴張中,貴族和商人相互融合,成為強大的商人貴族階級,威尼斯即為其所把持。

威尼斯共和國文化

全盛時期的威尼斯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之一。建築、雕刻與繪畫均達很高水平。威尼斯畫派注重色彩和光線,題材豐富,生活氣息濃厚。奠定了威尼斯的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基礎。

威尼斯共和國總督列表

697-1268年

總督
威尼斯語
任期
註記
1
保羅·呂齊奧·阿納法斯托
Paoluccio Anafesto
697 – 717
首任總督,依附於拉文納
2
馬塞洛·特加利亞諾
Marcello Tegalliano
717 - 726
-
3
奧爾索·伊帕託
Orso Ipato
726 - 737
受公民大會選舉,反對拜占庭,後被刺殺,很可能受拉文納主教歐蒂奇斯主使
多米尼庫·列奧·阿布羅加提
Dominicus Leo Abrogatis
738
738 - 742年總督空缺,軍事長官代行執政官職務
菲利切·科尼奧拉
Felice Corniola
739
-
迪奧達託·奧爾索
Diodato Orso
740
-
喬維亞諾·切潘尼克·伊帕託
Gioviano Cepanico Ipato
741
-
喬凡尼·法布里齊亞克
Giovanni Fabriciaco
742
-
4
特奧達託·伊帕託
Teodato Ipato
742 - 755
被罷黜,致盲和流放
5
加拉·盧帕尼奧
Galla Lupanio
755 - 756
被罷黜,致盲和流放
6
多門尼克·莫內加里奧
Domenico Monegario
756 - 764
被罷黜,致盲和流放
7
毛裏齊奧·加爾拜爾
Maurizio Galbaio
764 - 787
-
8
喬凡尼·加爾拜爾
Giovanni Galbaio
787 - 804
803年與家人逃往曼託亞
9
奧布萊里奧·安特諾略
Obelerio Antenoreo
804 - 811
被流放後試圖重掌政權,後被處決,砍下頭在市場上展覽
10
雅尼洛·帕提西帕奇奧
Angelo Partecipazio
811 - 827
-
11
查士丁尼·帕提西帕奇奧
Giustinian Partecipazio
827 - 829
-
12
喬凡尼一世·帕提西帕奇奧
Giovanni I Partecipazio
829 - 837
被捕,並被剃去頭髮作為懲罰
13
彼得羅·特拉多尼科
Pietro Tradonico
837 - 864
被刺殺,行刺者後被處決
14
奧爾索·帕提西帕奇奧
Orso I Partecipazio
864 - 881
-
15
喬凡尼二世·帕提西帕奇奧
Giovanni II Partecipazio
881 - 887
因健康原因辭職
16
彼得羅一世·坎迪亞諾
Pietro I Candiano
887 - 888
在帕加尼亞戰死
17
彼得羅·特里布諾
Pietro Tribuno
888 - 912
-
18
奧爾索二世·帕提西帕奇奧
Orso II Partecipazio
912 - 932
-
19
彼得羅二世·坎迪亞諾
Pietro II Candiano
932 - 939
-
20
彼得羅·帕提西帕奇奧
Pietro Badoer Partecipazio
939 - 942
-
21
彼得羅三世·坎迪亞諾
Pietro III Candiano
942 - 959
-
22
彼得羅四世·坎迪亞諾
Pietro IV Candiano
959 - 976
與其子一起被威尼斯人鎖在燃燒的宮殿裏殺死
23
彼得羅一世·奧爾賽奧洛
Pietro I Orseolo
976 - 978
辭職後成為一位卡瑪多里隱修士
24
維塔利·坎迪亞諾
Vital Candiano
978 - 979
因健康原因辭職
25
特里布諾·梅莫
Tribuno Memmo
979 - 991
-
26
彼得羅二世·奧爾賽奧洛
Pietro II Orseolo
991 - 1009
-
27
奧托·奧爾賽奧洛
Ottone Orseolo
1009 - 1026
因為任用親人被驅逐到君士坦丁堡。他是匈牙利國王彼得·烏爾賽奧洛的父親
28
彼得羅·巴伯蘭諾
Pietro Barbolano
1026 - 1032
支持奧托·奧爾賽奧洛復位,後被迫辭職
29
多門尼科·弗拉班尼科
Doménego Flabanico
1032 - 1043
-
30
多門尼科一世·康塔里尼
Doménego I Contarini
1043 - 1071
-
31
多門尼科·賽爾沃
Doménego Selvo
1071 - 1084
因海軍失利被罷黜,後來居住於修道院
32
維塔利·法利埃羅
Vital Falier de' Doni
1084 - 1096
-
33
維塔利一世·米凱里
Vital I Michiel
1096 - 1102
-
34
奧爾德拉佛·法利埃羅
Ordelafo Faliero
1102 - 1117
-
35
多門尼科·米凱里
Doménego Michiel
1117 - 1130
-
36
彼得羅·博拉尼
Pietro Polani
1130 - 1148
-
37
多門尼科·莫羅西尼
Doménego Morosini
1148 - 1156
-
38
維塔利二世·米凱里
Vital II Michiel
1156 - 1172
-
39
塞巴斯提亞諾·齊亞尼
Sebastian Ziani
1172 - 1178
-
40
奧里奧·馬斯洛比埃羅
Orio Mastropiero
1178 - 1192
-
41
恩里科·丹多洛
Enrico Dandolo
1192 - 1205
向第四次十字軍佈道,誘導十字軍把矛頭從耶路撒冷轉向君士坦丁堡
42
彼得羅·齊亞尼
Pietro Ziani
1205 - 1229
-
43
雅克卜·提埃波羅
Jacopo Tiepolo
1229 - 1249
-
44
馬裏諾·莫羅西尼
Marin Morosini
1249 - 1252
-
45
里尼埃羅·季諾
Reniero Zen
1252 - 1268
-
1268-1797年

總督
威尼斯語[4]
任期
註記
46
羅倫佐·提埃波羅
Lorenzo Tiepolo
1268 - 1275
-
47
雅克卜·康塔里尼
Jacopo Contarini
1275 - 1280
-
48
喬凡尼·丹多洛
Giovanni Dandolo
1280 - 1289
-
49
彼得羅·格拉丹尼格
Pietro Gradenigo
1289 - 1311
-
50
馬裏諾·佐爾齊
Marin Zorzi
1311 - 1312
-
51
喬凡尼·索蘭佐
Giovanni Soranzo
1312 - 1328
-
52
弗朗切斯科·丹多洛
Francesco Dandolo
1328 - 1339
-
53
巴託洛謬·格拉丹尼格
Bartolomeo Gradenigo
1339 - 1342
-
54
安德里亞·丹多洛
Andrea Dandolo
1342 - 1354
-
55
馬裏諾·法利埃羅
Marin Falier
1354 - 1355
被判處叛國罪,被處決,抹去記錄
56
喬凡尼·格拉丹尼格
Giovanni Gradenigo
1355 - 1356
-
57
喬凡尼·道芬
Giovanni Delfino
1356 - 1361
-
58
羅倫佐·塞爾希
Lorenzo Celsi
1361 - 1365
-
59
馬可·科那羅
Marco Corner
1365 - 1367
-
60
安德里亞·康塔里尼
Andrea Contarini
1367 - 1382
-
61
米凱里·莫羅西尼
Michele Morosini
1382 - 1382
-
62
安託尼奧·維尼埃
Antonio Venier
1382 - 1400
-
63
米凱里·斯泰諾
Michiel Sten
1400 - 1413
-
64
托馬索·莫塞尼格
Tommaso Mocenigo
1413 - 1423
-
65
弗朗切斯科·福斯卡里
Francesco Foscari
1423 - 1457
被十人團逼迫退位
66
帕斯誇裏·馬裏皮埃羅
Pasquale Malipiero
1457 - 1462
-
67
克里斯托佛羅·莫洛
Cristoforo Moro
1462 - 1471
-
68
尼克羅·特蘭
Nicolò Tron
1471 - 1473
-
69
尼克羅·馬塞洛
Nicolò Marcello
1473 - 1474
-
70
彼得羅·莫塞尼格
Pietro Mocenigo
1474 - 1476
-
71
安德里亞·文德拉敏
Andrea Vendramin
1476 - 1478
-
72
喬凡尼·莫塞尼格
Giovanni Mocenigo
1478 - 1485
-
73
馬可·巴巴里格
Marco Barbarigo
1485 - 1486
-
74
阿格斯提諾·巴巴里格
Agostin Barbarigo
1486 - 1501
-
75
列奧納達·羅列丹
Lunardo Loredan
1501 - 1521
-
76
安託尼奧·格里曼尼
Antonio Grimani
1521 - 1523
-
77
安德里亞·格里提
Andrea Griti
1523 - 1538
-
78
彼得羅·蘭多
Pietro Lando
1538 - 1545
-
79
弗朗切斯科·多納託
Francesco Donato
1545 - 1553
-
80
馬爾坎託尼奧·特里維桑
Marcantonio Trevisan
1553 - 1554
-
81
弗朗切斯科·維尼埃
Francesco Venier
1554 - 1556
-
82
羅倫佐·普利歐利
Lorenzo Priuli
1556 - 1559
-
83
吉羅拉莫·普利歐利
Girolamo Priuli
1559 - 1567
-
84
彼得羅·羅列丹
Pietro Loredan
1567 - 1570
-
85
阿爾韋塞一世·莫塞尼格
Alvise I Mocenigo
1570 - 1577
-
86
弗朗切斯科·維尼埃
Sebastiano Venier
1577 - 1578
-
87
尼克羅·達·蓬特
Nicolò da Ponte
1578 - 1585
-
88
帕斯卡爾·西科納
Pasquale Cicogna
1585 - 1595
-
89
馬裏諾·格里曼尼
Marin Grimani
1595 - 1606
-
90
列奧納多·多納託
Lunardo Donato
1606 - 1612
-
91
馬爾坎多尼奧·梅莫
Marcantonio Memmo
1612 - 1615
-
92
喬凡尼·本博
Giovanni Bembo
1615 - 1618
-
93
尼克羅·多納託
Nicolò Donato
1618 - 1618
-
94
安託尼奧·普利歐利
Antonio Priuli
1618 - 1623
-
95
弗朗切斯科·康塔里尼
Francesco Contarini
1623 - 1624
-
96
喬凡尼一世·科那羅
Giovanni I Corner
1624 - 1630
-
97
尼克羅·康塔里尼
Nicolò Contarini
1630 - 1631
-
98
弗朗切斯科·埃裏佐
Francesco Erizzo
1631 - 1646
-
99
弗朗切斯科·達·墨林
Francesco da Molin
1646 - 1655
-
100
卡洛·康塔里尼
Carlo Contarini
1655 - 1656
-
101
弗朗切斯科·科那羅
Francesco Corner
1656 - 1656
-
102
貝爾圖喬·瓦列羅
Bertuccio Valier
1656 - 1658
-
103
喬凡尼·佩薩羅
Giovanni Pesaro
1658 - 1659
-
104
多門尼科二世·康塔里尼
Domenico II Contarini
1659 - 1674
-
105
尼克羅·薩格萊多
Nicolò Sagredo
1674 - 1676
-
106
阿爾韋塞·康塔里尼
Alvise Contarini
1676 - 1683
-
107
馬爾坎多尼奧·查士丁尼
Marcantonio Giustinian
1683 - 1688
-
108
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
Francesco Morosini
1688 - 1694
-
109
西爾維斯特·瓦列羅
Silvestro Valiero
1694 - 1700
-
110
阿爾韋塞二世·莫塞尼格
Alvise II Mocenigo
1700 - 1709
-
111
喬凡尼二世·科那羅
Giovanni II Corner
1709 - 1722
-
112
阿爾韋塞三世·莫塞尼格
Alvise III Sebastian Mocenigo
1722 - 1732
-
113
卡洛·魯齊尼
Carlo Ruzzini
1732 - 1735
-
114
阿爾韋塞·皮薩尼
Alvise Pisani
1735 - 1741
-
115
彼得羅·格里曼尼
Pietro Grimani
1741 - 1752
-
116
弗朗切斯科·羅列丹
Francesco Loredan
1752 - 1762
-
117
馬可·福斯卡里尼
Marco Foscarini
1762 - 1763
-
118
阿爾韋塞四世·喬凡尼·莫塞尼格
Alvise IV Giovanni Mocenigo
1763 - 1779
-
119
保羅·雷尼爾
Paolo Renier
1779 - 1789
-
120
盧多維科·馬寧
Ludovico Manin
1789 - 1797
拿破崙入侵後退位
參考資料
  • 1.    鹽野七生.海都物語:三民書局,200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