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鎖定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FAD),簡稱農發基金,是聯合國系統專門向發展中成員國提供糧食和農業發展貸款的金融機構。根據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會議於1976年籌建,1978年1月正式開始業務活動。
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 [1]  截至2020年10月,農發基金共有173個成員國。 [10] 
中文名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FAD) [1] 
別    名
國際農發基金 [11] 
簡    稱
農發基金;IFAD [1] 
地    位
聯合國專門機構 [1] 
成    員
173個成員國(截至2020年10月) [10] 
總    裁
阿爾瓦羅·拉里奧
總    部
意大利羅馬
出版物
每年出版《年度報告》(IFAD Annual Report) [1] 
成立日期
1977年11月30日
官    網
http://www.ifad.org/ [1]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歷史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欠收,出現“糧食危機”。在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資金,屬聯合國專門機構。1977年11月13日,《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協議》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機構之一。 [1] 
1995年11月,飢餓和貧困會議(布魯塞爾,比利時)。
1998年1月,農發基金20週年慶祝活動在意大利羅馬舉行。
2000年11月,農發基金研討會參與一個面向項目的邏輯框架方法週期。參與者:農發基金董事、國家投資組合經理、區域經濟學家和評價人員、項目經理或機電人員,代表機構合作,雙邊、多邊和非政府組織,行動研究學者和從業。全體會議的全體會議概述不同的項目管理方法。 [2]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宗旨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 IFAD)是聯合國專門從事全球農村減貧的多邊金融機構,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 [1]  [13]  [15] 
特別是2016年1月1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正式啓動,IFAD進一步致力於投資農村人口,加強推動小農農業為主導的增長,使自身在促進實現農村地區的包容性和可持續轉型發展中做大(bigger)、做強(better)和更加精準(smarter)。  
主要體現在:
做大——大幅度提高籌資規模,投資鄉村;
做強——通過創新、知識共享、夥伴關係建設及政策參與,提升基金國別項目的質量;  
更加精準——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最符合當地需求的發展成果。 [15]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主要職能

IFAD是國際社會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和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多邊平台。IFAD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農村減貧,致力於通過公平、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發展來消除貧困、飢餓和營養不良,提高發展中國家貧困農村人口的生產力、收入及生活質量。
截至2021年底,IFAD累計向125個發展中國家1167個投資項目提供約236.75億美元貸贈款,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農村信貸、灌溉、畜牧及漁業等領域。非洲是IFAD的重點支持區域,超過50%的資金投向非洲國家。 [16]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組織機構

IFAD的組織機構包括:理事大會、執行董事大會和管理機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理事大會

理事會(Governing Council)IFAD的所有權力屬於理事會。作為IFAD的最高決策機構,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派出的代表組成,包括理事(Governor)、副理事(Alternate Governor)和指定的顧問(Advisers),理事和副理事一般為成員國部級官員。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年度會議,審議上年度工作報告、下年度工作計劃和預算,研究決定本基金運營相關的規章和條例、補充捐資、任命或終止總裁的職務、修訂貸款政策和貸款條件等重大事項。各成員國根據分配到的一定數量的投票權,由其理事或副理事進行投票表決。 [13-14]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執行董事會

執行董事會(Executive Board)執行董事會是IFAD僅次於理事會的重要決策機構,負責理事會閉會期間重大政策制定及對貸贈款項目、財務報告、預算和項目投資計劃等重大事項的研究決策,指導基金的日常運營。執行董事會由18個執董和18個副執董組成,每屆任期三年。其中,A組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8個,B組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4個,C組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6個。 [13-14]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IFAD高級管理層包括總裁、副總裁和助理副總裁。總部下設部門主要包括總裁和副總裁辦公室、機構服務部、對外關係與治理部、財務運營部、項目管理部、戰略與知識部。 [4]  [14]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內設行政機構

為日常辦事機構。負責人是總裁,任期4年。 [13] 
現任總裁
阿爾瓦羅·拉里奧,西班牙籍。2022年7月7日,總部位於羅馬的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舉行理事會特別會議,其作為現任國際農發基金助理副總裁被選舉為國際農發基金新任總裁,任期四年。 [12]  2022年10月起就任,任期至2026年10月。 [13] 
歷任總裁
1、阿卜杜勒穆希森·阿爾蘇德里(Abdelmuhsin Al-Sudeary)1977年—1984年 沙特阿拉伯 [17] 
2、伊德里斯·賈扎伊裏(Idriss Jazairy)1984年—1993年 阿爾及利亞籍
3、法瓦茲·阿爾蘇丹(Fawzi Al-Sultan)1993年—2001年 科威特籍
4、倫納特·博格(Lennart Båge)2001年—2009年 瑞典籍
5、肯納尤·內旺澤(Kanayo Nwanze)2009年—2017年 尼日利亞籍
6、吉爾伯特·洪博(Gilbert Houngbo)2017年—2022年 多哥籍 [3]  [10] 
7、阿爾瓦羅·拉里奧(Alvaro Lario)2022年10月—今 西班牙籍 [12-13]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運作方式

管理委員會是農發基金的最高決策權。每個成員國代表管理委員會的州長,交替州長和其他指定的顧問。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農發基金的一般操作和審批的項目工作。執行董事會成員由理事會決定,分佈如下:八個成員和八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B:列表四個成員和四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和列表C:六名成員和六名候補委員;兩三個地區不同列表中的每個C成員國(發展中國家)。 [5] 
截止2013年03月,IFAD總部有正式職員567人,其中總裁1人、助理副總裁級4人、D級(Director)職員25人、P級(Professional)職員306人、G級(General Service)職員231人。 [4]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內部結構

截止2014年12月,農發基金人員配備如下:
312個專業和更高級別的職位,226個通用服務崗位,專業職位排除總統和副總統的位置。
在專業和更高的類別,員工是82個會員國的公民,反映農發基金多樣化的成員和任人唯賢的招聘。專業類別中,有43%的員工是女性,而在一般的服務,女性代表81%的範疇。總的來説,女性佔農發基金的59%的員工。
在其副專業人員、特殊項目官員計劃,組織受益於27日的服務專業人士從十捐助國: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瑞典和韓國。實習計劃,農發基金已經接受了來自25個國家的69名實習生:阿爾及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喀麥隆、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加納、意大利、科威特、馬裏、馬耳他、尼日爾、挪威、巴基斯坦、盧旺達、南非、西班牙、英國、美國、委內瑞拉、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在增強實習計劃,農發基金接受4實習生來自4個國家:巴基斯坦、法國、肯尼亞和南非。 [6]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重要會議及成果

2021年2月16日,國際農發基金(IFAD)第十二輪增資(IFAD12)第四次磋商會議順利結束。此次會議主要議題是成員國宣佈對IFAD12捐資承諾。繼2020年12月磋商會後,在本次會議上又有38個國家宣佈了捐資承諾或表達了捐資意向。根據IFAD會後最新統計數字,包括優惠夥伴貸款贈款因素,IFAD12捐資承諾已達11.14億美元。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程智軍先生代表中方宣佈對IFAD12的捐資承諾為8500萬美元等值人民幣,較IFAD11增長約5%。 [11]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國分為三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發達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資金來源主要靠第一、二類國家按比例認捐,第三類成員自願認捐。
截止1997年2月,有成員161個。第一類國家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日本、盧森堡、荷蘭、新西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第二類國家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阿爾及利亞、加蓬、印度尼西亞、伊朗、科威特、利比亞、尼日利亞、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委內瑞拉。第三類國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 [7] 
截至2012年10月24日,在IFAD共有168個成員國,其中A組(經合組織)成員國23個,B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2個,C組(發展中國家)成員國133個。在C組成員國中,又細分為C1組(非洲地區國家)成員國50個,C2組(歐洲及亞太地區國家)成員國51個,C3組(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成員國32個。
中國於1980年1月加入該機構。 [7] 
截至2023年7月,共有177個成員國。 [1]  [13]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國
分組
成員國
A組

B組






C1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聖多美
普林西比
南蘇丹
剛果





C2
波斯尼亞
黑塞哥維那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中國
紐埃島


C3
安提瓜
巴布達
巴哈馬羣島
聖基茨
聖·露西亞
聖文森特
格林納丁斯
特立尼達
多巴哥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主要活動

農發基金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截至2013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約157億美元。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水利、墾荒和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土地、物價、信貸、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户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資金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資金來源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巴西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巴西
農發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1)創始捐資。(2)成員國捐資,包括核心捐資、債務可持續性框架捐資、補充捐資、附加捐資等。(3)來自非成員國和其他方面的特別捐資。(4)貸款資金迴流、投資收益主權借款等。其中,補充捐資是國際農發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每3至5年舉行一輪,自1980年以來已完成11輪,每輪補充捐資目標由各成員國協商確定。 [13]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資金分配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海地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海地
農發基金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幫助各國改善糧食安全狀況,促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1978年至2011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129.45億美元,支持892個項目,惠及3.3億農村貧困人口。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劃的7.5%。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發展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畜牧、漁業、移民定居、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同時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資金運用

通過低息貸款和贈款,農發基金與政府合作開發和財務規劃和項目,使農村窮人克服貧困。自1978年開業以來,農發基金投入了149億美元954年項目和計劃,已達到約4.3億貧窮的農村人。
在受援國政府和其他融資來源,包括項目參與者,貢獻了130億美元,和多邊、雙邊和其它捐助機構提供的約100億美元共同投資。這是一個總投資約230億美元。 [8] 
農發基金解決貧困不僅作為一個銀行,也作為一個倡導農村貧困人口。其多邊基礎提供了一種自然的全球平台,討論重要的政策問題,影響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關注農村發展的核心作用滿足千禧年發展目標。
2013年,國際農業發展基金(FIDA)駐布隆迪新任代表Hamed Haidara向媒體表示,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將向布隆迪提供更多支持,金額由過去的1.5億美元,增加到3億美元。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布隆迪有4大項目,主要涉及畜牧業、農業等領域的重建以及農村年輕人就業。 [9]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援華原則

1989年10月27日,農發基金確定的對華貸款策略包括以下八點: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1.邊陲貧困集中地區應予優先考慮,2.強調幫助貧困農户進行集體開發活動,
3.特別注意加強農户組織和其它形式組織的參與,
4.鼓勵使用新型適用技術,
5.鼓勵機構創新以幫助邊遠貧困農户獲得生產投入物、信貸和支持服務,
6.支持市場銷售以提高貧困農户的現金收入,
7.向由受益對象自己管理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提供資助,
8.強調經營多樣化,以糾正過去只側重糧食生產的做法。
根據農發基金在世界各地執行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又增加如下八點∶
9.確定受益對象方法的可行性,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海地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海地
10.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11.重視糧食安全和温飽問題,
12.根據項目活動規定貸款限額,
13.借貸機構和村委會應得到加強,以幫助貸款的發放和有效運用,
14.在連片種植試驗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的基礎上,鼓勵連片開發,
15.支持推廣、技能培訓和當地機構的發展,
16.項目區應適當縮小,以便更有效地確定受益對象和利於項目實施。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同中國關係

中國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一直與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1996年以來,中國一直擔任農發基金執董(2005年任副執董)。 [1]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中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中國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着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中國領導人;中國家領導人訪問意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中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中國
中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1990為止,農發基金共向中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議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中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農民直接受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