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共和國(冰島語:Lýðveldið Ísland),簡稱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34萬,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3。
[1]
冰島歷史沿革
編輯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凱爾特人在9-10世紀間移民到冰島之前,冰島是除新西蘭以外世界上最後一個無人居住的大島。
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議會(冰島語:Alþingi)併成立了冰島自由邦,雖然這一議會此後並未運行多久。某些文字證據顯示,愛爾蘭人的僧侶曾經在北方人到達之前在冰島生活過,不過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這一推斷。冰島保持了300年的獨立。
經過一段時期的內亂後,冰島於13世紀加入了挪威的統治。1397年卡爾馬聯盟的建立統一了挪威、丹麥和瑞典王國。因此,冰島跟隨挪威加入了該聯盟,並在1523年瑞典脱離該聯盟後接受丹麥的統治。對於丹麥,冰島是一個遙遠的半殖民地領土,丹麥在冰島的機構和基礎設施缺乏。
[4]
大約在16世紀中葉,作為新教改革的一部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三世開始將路德教強加給他的所有臣民。最後一位天主教主教Jón Arason和他的兩個兒子於1550年被斬首。從此,在冰島,路德教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宗教。
[4]
在17和18世紀,丹麥對冰島實施了嚴格的貿易限制。而包括火山爆發和疾病在內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口減少,包括巴巴里海岸在內的幾個國家的海盜襲擊了它的沿海定居點,綁架人們成為奴隸。18世紀的一場天花大流行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1783年,拉基火山爆發,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在爆發後的幾年裏,人們稱之為“霧難”(英文:The Mist Hardships冰島語:Móðuharðindin)。超過一半的牲畜死亡,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隨後的饑荒。
[4]
拿破崙戰爭期間,由於丹麥加入法國一方,英國海軍便封鎖了冰島的航路,查扣往來船隻,使冰島再次窮困。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之後,冰島的獨立鬥爭形成。
[4]
1814年丹麥-挪威聯合王國根據基爾協議(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島是挪威國王的殖民地,此後成為丹麥的附屬國。1874年,丹麥政府給予冰島有限的自治,1918年,丹麥與冰島簽訂聯合法案,丹麥承認冰島王國為丹麥王國附屬的主權國。自此,冰島在內政方面進一步獲得了類似於保護國的獨立和主權,外交和國防方面丹麥仍保留權力。
1940年,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佔領丹麥,冰島議會宣佈冰島政府從丹麥國王收回冰島外交及其它事務的權力。同年英國佔領了中立的冰島,次年美軍接替英國軍駐守冰島。丹麥國王繼續保持法律上的統治。
1944年冰島共和國建立。新的共和國是北約的成員國,並於1949年和美國簽訂了防衞冰島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在基夫拉維克設有軍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軍單方面撤出。到目前為止冰島還沒有自己的軍隊。
戰後幾十年來,冰島的經濟依賴於漁業,並因為這一資源和周邊國家發生過數次衝突,其中包括和英國著名的“鱈魚戰爭”。近年,因為大量投資重工業,冰島經濟逐漸多樣化,鍊鋁業發展起來,經濟不斷自由化和私有化。2008年冰島發生了金融危機,並引發了一系列政治運動和變動。冰島通過EEA成為了歐洲經濟區的成員,但未加入歐盟。2009年7月17日,冰島政府向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和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正式申請加入歐盟,但已暫停了加入歐盟的談判。
[5]
冰島自然環境
編輯冰島位置境域
冰島共和國面積為10.3萬平方公里,為歐洲第二大島。冰島是歐洲最西部的國家,位於北大西洋中部,北邊緊貼北極圈,冰島1/8被冰川覆蓋,冰川面積佔1.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4970公里。
[5]
北臨格陵蘭海,西北隔丹麥海峽和格陵蘭相鄰,東北部為挪威海。
冰島時區
冰島地形
整個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800米之間,個別山峯可達1300-1700米,冰島最高峯是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積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佈有海成平原和冰水沖積平原,平原面積佔全島的7%左右。無冰川流過的海岸線不規則,多峽灣、小海灣。其他沿海地區主要為沙灘,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冰島有100多座火山,華納達爾斯赫努克火山為全國最高峯,海拔2119米。冰島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開墾,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動形成了一個約2.1km²的小島。
冰島地質
島上多火山,以“極圈火島”之名著稱,共有火山200-300座,有40-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華納達爾斯火山、海克拉火山與卡特拉火山等等。冰島温泉的數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島約有250個鹼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產生200升的泉水。
[5]
冰島水文
冰島多噴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錫尤爾騷河長227公里。冰島屬寒温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較同緯度的其他地方温和。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極短。秋季和冬初可見極光。冰島有“火山島”、“霧島”、“冰封的土地”、“冰與火之島”之稱。
河流呈輻射狀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約德勒姆冰河等。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佈,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積佔全島的11.5%。主要有瓦特納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達冰川,其中瓦特納冰原面積達8450km²,厚度在幾百米到2千米之間,是除南極和格陵蘭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5]
冰島氣候
冰島屬寒温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温較同緯度其他地區温和,7月份平均温度11.7攝氏度,1月份平均温度1.4攝氏度,年平均温度5.5攝氏度。夏季日照時間長,冬季極短。秋冬季可見極光。境內多火山、冰川和温泉。
[13]
冰島植被
冰島自然資源
編輯冰島行政區劃
編輯冰島區劃
冰島首都
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位於冰島西部法赫薩灣東南角、塞爾蒂亞納半島北側,全世界緯度最高的首都,是冰島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面臨海,北面和東面被高山環繞,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温和,7月份平均温度11℃,1月份平均温度-1℃,年平均温度4.3℃。全市人口20.9萬人(2014年)。雷克雅未克是冰島主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5]
冰島國家象徵
編輯冰島國名
冰島之名的起源説法不同,有以下兩種:
源於發現者的最初印象。4世紀,希臘地理學家皮菲依曾稱它為“霧島”。但由於海島遠離大陸,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光臨。公元864年,斯堪的納維亞航海家弗洛克踏上島岸,此島才真正被“發現”。後斯堪的納維亞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紛至沓來。當這些移民的船駛近南部海岸時,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巨大冰川,即冰島著名的瓦特納冰川。人們對這個冰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於是把該島命名為“冰島”。
源於殖民者的計謀。最初的殖民者在島上定居以後,不希望別人再來分享自己的“口中食”,故名“冰島”,以阻止人們聞風而來。
冰島國旗
冰島國旗(英語:The flag of Iceland,冰島語:íslenskifáninn)於1944年6月17日冰島成為共和國時正式採用,設計為藍色底色配以白色及紅色的十字。冰島的第一面國旗最早出現於1897年的一次遊行中,是一面深藍色底繪有白色十字的旗幟。這面旗幟在1918年冰島從丹麥獨立時被定為冰島的國旗。對於冰島人來説這面旗幟的色彩象徵着冰島的景色,三種色彩分別象徵着組成冰島的三種元素:紅色象徵冰島火山中的火焰;白色象徵覆蓋冰島的冰雪;藍色則象徵大西洋。
冰島國徽
冰島國徽採用於1944年,中心圖案為繪有國旗圖案的盾徽。盾徽上端有一隻紅舌金爪的白隼和一隻白齒紅舌金爪的龍,左側是一頭黑牛,右側站着一位身披斗篷的白衣老人。隼、龍、牛和老人都是冰島傳説中保護冰島四角的守護神。盾徽下端的石塊代表冰島多岩石的漫長海岸。
冰島國歌
《千年頌》
國歌歌詞:祖國之神,祖國之神,你崇高的名字為我們所頌讚。在久遠的年代裏,你的子孫把太陽鑲上你的王冠。對於你一天就是一千年,一千年就是一天。啊,永恆的花,含着虔誠的淚,恭恭敬敬辭別人間。冰島一千年,冰島一千年,啊,永恆的花,含着虔誠的淚,恭恭敬敬辭別人間。
冰島國鳥
冰島國花
冰島人口民族
編輯冰島人口
冰島全國總人口32.56萬(2014年)。絕大多數為冰島人,屬日耳曼族。外來移民佔總人口8%,主要有波蘭人,立陶宛人,菲律賓人。
按區域劃分,首都地區20.9萬人,佔64.2%,其中雷克雅未克市12.12萬人;西南部地區2.1萬人;南部地區2.4萬人;西部地區1.5萬人;西峽灣地區0.7萬人;東北部地區2.9萬人,其中冰島第二大城市阿克雷裏市1.8萬人;東部地區1.2萬人;西北部地區0.7萬人。
[5]
冰島的人口普查始於1703年,當年人口50958人。1783年拉基火山爆發造成全國五至四分之一人口餓死。第二次普查發生於1816年,全國人口降至41606人。至1850年,人口升至58701人。1920年達到100027人。冰島人口普查從1703年始一直不定期進行到1860年。此後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直到1960年。在1981年進行了又一次人口普查。
冰島民族
絕大多數冰島人屬日耳曼族,但隨着歐盟東擴,來自東歐的外來移民顯著增加。亞裔移民佔冰島人口比重很少。
冰島政治
編輯冰島政體
冰島屬議會制民主共和國,實行共和制,議會和總統共同執掌立法權,法院執掌司法權,總統和政府共同擁有行政權。總統為國家元首,通過直接選舉產生,對政府的行為享有否決權,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冰島的阿爾庭建立於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併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由全國人口每四年選舉一次。國家元首是總統,政府首腦是總理,由總統任命,與他的內閣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職責。冰島不建立軍隊。
冰島憲法
1944年6月17日頒佈,1959年、1968年、1984年、1991年和1995年5次修訂。憲法規定,冰島實行共和制。
冰島議會
冰島的阿爾庭建立於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
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併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本屆議會於2017年10月28日大選後產生,由8個政黨組成,其中獨立黨16席,左翼綠色運動黨11席,進步黨8席,社會民主聯盟7席,中間黨7席,海盜黨6席,人民黨4席,革新黨4席。議長斯泰因格里姆爾·西格富松(Steingrímur J. Sigfússon,左翼綠色運動黨)。
[3]
冰島政府
2017年10月,冰島舉行議會選舉。11月30日,左翼綠色運動黨、獨立黨和進步黨組成左、中、右聯合政府,共有閣員11人: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Katrín Jakobsdóttir,女,左翼綠色運動黨),財政與經濟事務部長比亞德尼·貝內迪克松(Bjarni Benediktsson,獨立黨),外交部長格維茲勒於爾·索爾·索爾達松(Guðlaugur Þór Þórðarson,獨立黨),衞生部長斯萬迪絲·斯瓦瓦爾斯多蒂爾(Svandís Svavarsdóttir,女,左翼綠色運動黨),教育、科學與文化部長利利婭·阿爾弗雷茲多蒂爾(Lilja Alfreðsdóttir,女,進步黨),交通與地方政府部長西於聚爾·英伊·約翰松(Sigurður Ingi Jóhannsson,進步黨),旅遊、工業與創新部長索爾迪絲·科爾布倫·雷克菲約茲·吉爾法多蒂爾(Þórdís Kolbrún Reykfjörð Gylfadóttir,女,獨立黨),漁業與農業部長克里斯蒂安·索爾·尤利於松(Kristján Þór Júlíusson,獨立黨),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長格維茲門迪爾·英伊·古德布蘭松(Guðmundur Ingi Guðbrandsson,左翼綠色運動黨),司法部長西麗聚爾·安德森(Sigríður Á. Andersen,女,獨立黨),社會事務與性別平等部長奧斯門迪爾·埃納爾·達達松(Ásmundur Einar Daðason,進步黨)。
冰島司法
實行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兩級審判制。最高法院共有9名大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最高法院院長由九位法官輪流擔任,任期兩年。現院長索爾蓋爾·奧爾利格松(Þorgeir Örlygsson),2017年1月就任。此外還有兩個特別法庭:勞工法庭和國家彈劾法庭。
冰島政黨
(1)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執政黨。1929年成立。主席比亞德尼·貝內迪克松。主張繼續將冰美雙邊防務合作協定作為安全防務政策基石,同時加強與其他北約成員國尤其是北歐和西歐國家的合作;在冰島獲准保留對漁業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控制權之前,不加入歐盟和歐元區;重視環保;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
(2)左翼綠色運動黨(Left-Green Movement):簡稱綠黨。執政黨。1999年成立。主席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主張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反對加入任何軍事組織,反對外國在冰駐軍;重視環保和保護低收入者利益;反對加入歐盟和歐元區。
(3)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執政黨。1916年成立。主席西於聚爾·英伊·約翰松主張繼續加強與歐盟的聯繫,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加入歐盟和歐元區;主張經濟私有化,提高社會福利。
(4)革新黨(Reform Party):在野黨。2016年成立。由獨立黨分離而出。主席索爾傑爾迪·卡特琳·貢納爾斯多蒂爾(Þorgerður Katrín Gunnarsdóttir)。主張適時加入歐盟。支持農業補貼改革和保護性關税措施。支持綠色經濟政策,關注社會福利。
(5)海盜黨(Pirate Party):在野黨。2012年成立。主席哈爾多拉·摩根森(Halldóra Mogensen,女)。主張信息革命,呼籲言論自由、互聯網政治透明及網絡信息分享合法化。
(6)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在野黨。2000年成立。由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人民聯盟(People’s Alliance)和婦女組織(Women’s List)合併而成。主席羅伊·毛爾·恩納松(Logi Már Einarsson)。支持改革社會福利制度,主張加入歐盟和歐元區。
(7)中間黨(Centre Party):在野黨。2017年成立。由進步黨分離而出。主席西格蒙杜爾·戴維·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id Gunnlaugsson)。反對加入歐盟,強調中立,對左右翼政黨治國理念均持開放態度,在保護個人權益的同時加強社會保障。
(8)人民黨(People’s Party):在野黨。2016年成立。主席英加·塞蘭德(Inga Sæland)。主張消除貧困,對恐怖主義等外來威脅採取強硬態度,強調對冰島語言和文化的保護。
冰島政要
總統:古德尼·約翰內松(Guðni Thorlacius Jóhannesson),2016年8月1日當選冰島總統,他是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歷史學家。48歲的約翰內松出生在冰島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分別是體育教師和記者。約翰內松曾在英國華威大學、冰島大學和牛津大學就讀。在取得歷史學碩士學位後,他進入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繼續深造,並在2003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進入政界以前,他一直是冰島大學的高級歷史學講師,同時也是該國著名政治評論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冰島現代史,並曾就英國、冰島間發生的“鱈魚戰爭”以及2008年至2011年的冰島金融危機等事件發表過學術著作。不僅如此,他還曾將美國著名小説家斯蒂芬·金的4部代表作翻譯成冰島語。
[6]
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Katrín Jakobsdóttir),冰島政治家,現任冰島總理,冰島左翼綠色運動黨魁。2017年11月30日,冰島獨立黨、左翼綠色運動和進步黨聯合組成冰島新一屆政府,左翼綠色運動主席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成為該國曆史上第二位女總理。
冰島國防
根據憲法,冰島不設軍隊。冰島由他國達成防務合作協議。
冰島軍力
有一支武裝部隊,即是冰島海岸警衞隊(Landhelgisgæsla Íslands)及附屬飛行隊,約100人,裝備3艘巡邏艦和一些小型飛機,負責漁區保護和海上救護工作。這支武裝部隊在鱈魚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冰島海岸警衞隊擁有3艘千餘噸級遠洋巡邏艦;飛行隊則有一架超級美洲獅直升機、一架海事偵察機及2架租用直升機。
全國有警察650名。
冰島駐軍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1年同美國簽訂防務協定,由美負責其防務。美在冰島設有軍事基地,駐軍約850人,配有4架F-15型戰鬥機和雷達站等軍事裝備和設施。但是,美國駐冰島軍隊在911事件後的2006年9月完全撤出冰島。2007年4月,冰島再與挪威和丹麥達成防務合作協議。由挪威、丹麥兩國負責在和平時期,提供軍事保護冰島的防務安全。
冰島經濟
編輯冰島概況
漁業是冰島經濟支柱,工業以鍊鋁等高能耗工業和漁產品加工業為主。外貿依存度高。1970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94年參加歐洲經濟區,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國。1995—2000年,冰島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名列前茅。2008年9月,冰三大銀行因高風險投資失敗而破產,被收歸國有,冰陷入嚴重經濟危機。冰政府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對外積極爭取援助,與中國達成35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億美元貸款以及其他北歐國家援助;對內全力應對危機,節約行政開支,努力重建金融體系,穩定經濟秩序,鼓勵傳統行業生產和對外貿易。2011年以來,冰經濟逐漸回穩恢復增長。2015年6月起逐步解除資本管制綜合措施。2017年3月,冰政府正式宣佈結束所有針對公民、企業及養老基金的資本管制措施,冰重新迴歸國際金融市場。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200.34億美元,同比增長7.4%。
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2.94萬億冰島克朗(約合23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3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6%
通貨膨脹率:4.3%
冰島農牧業
所處緯度高,冬季日照量少,僅南部幾個農場年產400~500噸農作物。可耕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畜牧業佔較主要地位,大部分農業用地被用做飼料草場。相應的毛紡業和製革業比較發達。肉、奶、蛋自給有餘,糧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進口。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7%。
冰島漁業
冰島的支柱產業。2017年,捕魚量為117.7萬噸,主要魚種有鱈魚、毛鱗魚和黑線鱈;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絕大部分漁產品出口,出口額佔冰外貿出口總額的27.6%。
冰島工業
冰島水力和地熱資源得天獨厚,能源工業非常發達,電力充沛,價格低廉。地熱利用開發技術全球獨有。
鍊鋁、鍊鋼等高耗能產業在冰島得到快速發展。已經有年產量17.8萬噸,7萬噸和9萬噸的3個鍊鋁廠和一個年產量12萬噸的硅鋼廠外,建設的冰島Reydarfjordur鋁廠(年產鋁32萬噸)和擴建Grundartangi鋁廠(年產鋁17萬噸)。到2008年,冰島的鋁年產量將達76萬噸。冰島將成為世界鋁生產大國之一,其產量將佔世界鋁產量(1300-1400萬噸)的5%。
建築物材料工業
水泥、保温材料、鋁瓦楞版、油漆塗料等不僅能滿足國內需要,還大量出口。
汽車改裝業
擁有將普通吉普改裝成具有大功率大尺寸輪車在冰川、高山、熔岩等地區行駛的特種吉普車的專利技術和設備。
冰島銀行業
自2000年銀行業私有化以來,冰島金融業快速增長,國家經濟發展躍入世界先進行列。與此同時,高速冒進式發展給冰島未來經濟發展帶來極大隱患。2007年下半年始於美國的次貸危機波及冰島,使其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冰島正為其經濟冒進付出代價。
冰島醫藥業
冰島生物製藥業飛速發展,已位於世界第四,成為冰島主要經濟支柱之一。這主要得益於冰島生物醫學和基因研究的先進和發展。
冰島軟件業
遊戲、商業、防毒消毒、教學及實驗室軟件發達,是世界主要軟件出口國之一。
冰島服務業
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2017年服務業和零售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1.7%。
冰島旅遊業
1980年起大力發展旅遊事業。目前是冰第一大產業,產值佔國內總產值29%。2014年外國遊客人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2017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20萬人次。主要旅遊景觀有冰川、火山地貌、地熱噴泉和瀑布等。
冰島對外貿易
2017年外貿額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出口48.6億美元,增長9.5%;進口65.4億美元,增長22.8%。主要貿易伙伴為荷蘭、西班牙、英國等。
冰島對外援助
冰島金融危機
2008年冰島金融危機是發生在冰島的一系列與環球金融危機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直接影響冰島整個國家的經濟和銀行系統。冰島境內三家主要銀行都受到了影響,它們的控制權相繼被轉為國有。
2008年9月下旬,冰島政府宣佈Glitnir銀行被國有化。接下來的一週,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的控制權也被轉移到冰島金融監管局之下。不久之後,金融監管局又接管了冰島最大的Kaupthing銀行。
冰島金融業在這次全球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冰島克朗對歐元匯率縮水3成,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而其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93.7億美元。冰島面臨“國家破產”危險。
冰島政府2008年10月7日宣佈,將尋求從俄羅斯借債40億歐元以渡過難關。西方國家政經分析師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向俄求助的做法“罕見”且“具地緣政治涵義”。
冰島文化
編輯冰島語言
冰島人的祖先是9~10世紀來自挪威西部的移民。由於冰島遠離歐洲大陸,冰島語始終保持古代挪威語西部方言的特點,詞彙很少受外來語的影響。有的語言學家稱它為歐洲“最保守的”語言之一。冰島語曾經吸收丹麥語、凱爾特語、拉丁語和羅曼語族的詞語,但19世紀以後,由於純語主義運動的開展,這些外來詞已讓位給冰島語詞。科學和工程術語也用冰島語成分構成。語法上格的變化、名詞性的區別、動詞結尾的人稱變化、音節組合、特別是首音節的組合等,均保留着古斯堪的納維亞語(即古諾爾斯語)的特點。現代冰島人仍能閲讀1000年前寫的古冰島語史詩。
冰島宗教
冰島85.4%的人口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
冰島藝術
冰島最為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是“冰島薩迦”,一種人們開始定居在冰島的時代寫下的散文史詩,內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傳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亞爾薩迦史詩(Brennu-Njáls saga)《尼雅爾薩迦》和描寫發現格陵蘭和芬蘭以及向那裏殖民過程的《Grænlendinga和Eiríks》。
20世紀末冰島的文化成就
方糖(The Sugar Cubes)、比約克(Björk)2004奧運會開幕式演唱者,Sigur Rós 冰島近乎國寶級地樂隊,成立於1994年,樂隊成員為jón tor (jónsi) birgisson(主唱、吉他手)、georg holm(貝斯手)ágúst(鼓手)。Sigur Ros為廣大的聽眾帶來了如他們家鄉那些獨特、美麗而又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色一般的音樂。其美妙是不能用言語來傳達的。融入他們的音樂氛圍裏,你可以感受到冰島帶給他們那種獨特的純淨、安寧,無垠的天空下淡淡的陰霾,無盡的冰原給人寬廣的感受
MUM這支來自冰島的電子迷幻樂隊,繼承了冰島一貫的空靈風格,玄妙的電子配樂和歌者囈語似的嚀唱,直接穿透心臟,進入靈魂的深處。
赫爾多爾·奇裏揚·拉克斯內斯(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1995)原名哈多爾·古茲永松。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沙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長篇歷史小説3卷《冰島鐘聲》等。1955年作品《漁家女》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敍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冰島習俗
冰島人對外國人友善,性格直爽。冰島人之間,包括朋友、陌生人見面打招呼通常直呼其名,在歡迎場合有時行貼面禮。
冰島人時間觀念強,與冰島人會面之前一般需預約。在冰島把客人邀請到家而不是到餐館比在其他國家更為普遍。
冰島法律允許同性戀註冊登記成為配偶。
冰島飲食習慣於歐洲本土習慣相近,大的賓館和餐館烹飪與歐洲方式相同,西餐為主。
冰島節日
6月17日獨立日,也是當地過的國慶日。
[7]
冰島交通
編輯冰島公路
冰島鐵路
冰島空運
冰島水運
冰島貨物運輸主要依靠海運。冰島海岸線長4970公里,沿海建有大小62個港口碼頭,其中15個碼頭可停泊貨輪和郵輪。環島海運是冰島國內傳統運輸方式,但由於運輸時間和貨物週轉不便等原因,除了大型設備採用環島海運外,多改為陸地和航空運輸。
[8]
冰島社會
編輯冰島媒體
全國性報紙有《晨報》、《日報》、《每日時報》。有國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各1家,其中國家廣播電台有5套節目播出,私人電視台2家,另有數傢俬人廣播電台。
冰島教育
教育發達,全國在校學生約1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3。其中大學生有1.6萬人。全民文化程度較高,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消滅文盲。實行10年免費義務教育。2003年教育經費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5%。全國共有小學205所、中學36所、高等院校12所。冰島大學(Háskóli Íslands)是最大的綜合性大學,2006年在校學生超過9000人,包括教師職工超過1萬人。冰島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家撥款,二是彩票收入。2004年國家撥款約合8315萬美元。彩票收入為校舍修建專用。
冰島科技
冰島科研政策由科技委員會每三年制定一次,以推動全國的科學研究、技術教育和技術更新。科研工作主要由大學、科研所、企業及個人進行,政府每年財政預算給予投入。
冰島醫療
繼比亞尼·帕爾森於1760年成為冰島第一位衞生主管之後,冰島的衞生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
[9]
。冰島福利基金雄厚,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制度完善。醫療費用由個人、國家和保險公司按比例分擔。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1年冰島全國醫療衞生總支出佔GDP的9.2%,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3361美元。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牀位32張。
冰島體育
冰島1908年開始加入奧運大家庭,1920-1932年因故缺席。冰島在奧運會中的成績並不突出,1936年-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總共獲得1銀2銅,2008年北京奧運會只收獲1枚銀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冰島也未能取得任何獎牌,2018年冰島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
冰島外交
編輯冰島外交政策
冰島(10張)
加入組織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世界和歐洲形勢:認為當今世界並不太平,歐洲局勢尚未穩定,直接軍事威脅雖已消除,但地區和民族間的衝突有所升級,恐怖主義威脅上升,建立新的安全機制的努力未取得進展。
關於打擊恐怖主義: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行為,主張所有國家團結一致,使用一切合法手段同恐怖主義作鬥爭。支持聯合國就反恐制定全面的國際協定。已批准和執行有關反恐的國際文件,並將有關條款納入冰島法律。
關於聯合國作用及其改革:認為在新形勢下應加強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本身也應根據形勢變化做出調整,應擴大其工作範圍,提高工作效率。贊成擴大安理會,支持日、德、印(度)、巴(西)成為常任理事國。反對削弱安理會決策和行動能力以及擴大否決權。冰已宣佈競選2009至2010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
伊拉克問題:堅定支持美英發動對伊戰爭。認為即使在伊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推翻薩達姆政權也是正當和必要的。積極對伊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主張聯合國在伊重建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認為北約也應承擔一定責任。向伊提供總額約45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協助北約成員國向伊運輸軍事裝備並捐款20萬美元用於訓練伊安全部隊和警察。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伊新政府。
防擴散:認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擴散,特別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危險成為世界最緊迫的裁軍挑戰。支持一切旨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國際努力。呼籲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生產核武器所需專業人員和技術的黑市走私問題。希望朝鮮中止生產核武器,重返《核不擴散條約》。敦促伊朗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無障礙地核查其核計劃,確保其不生產核武器。
人權:在國際關係中關注人權,強調無條件尊重基本人權。支持聯合國成立新的人權理事會。主張同被指責為侵犯人權的國家進行對話,認為發展援助也是促進人權的有效手段。
環境保護:十分重視保護海洋環境和防止海洋污染,同時強調應允許對並不面臨生存威脅的海洋哺乳動物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積極倡導和參與環保合作,主張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發展水利、地熱等清潔能源,加強對氫能和風能等未來能源的研究。認為西方工業國家在環保方面應承擔更多責任。歡迎《京都議定書》生效,表示將率先嚴格執行有關環保標準。
冰島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1971年12月8日,冰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次年5月中國在冰建館並向冰派出常駐大使。1983年,中國駐冰島大使改由中國駐丹麥大使兼任。冰駐華大使則一直由巡迴大使或駐第三國大使兼任。1995年1月,冰在華設使館並派出首任常駐大使。同年12月,中國恢復向冰派常駐大使。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冰避免雙重徵税協定,這是冰島與歐洲及北美以外的第一個國家簽署避免雙重徵税協定。
1995年,冰總統維格迪薩爾·芬博阿多蒂爾(Vigdisar Finnbogadottir)應邀訪華。2002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冰島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5月,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冰總統格里姆松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2013年4月15日,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冰島總理西於爾扎多蒂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冰島外交外貿部長奧敍爾·斯卡費丁松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冰島政府自由貿易協定》。根據自貿協定規定,冰島自協定生效之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工業品和水產品實施零關税,這些產品佔中國向冰島出口總額的99.77%;與此同時,中國對從冰島進口的7830個税號產品實施零關税,這些產品佔中方自冰進口總額的81.56%,其中包括冰島盛產的水產品。中冰自貿區建成後,雙方最終實現零關税的產品,按税目數衡量均接近96%,按貿易量衡量均接近100%。
[11]
同美國的關係
冰美關係在冰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佔重要地位。兩國於1951年簽訂防務協定,由美代表北約負責冰防務。美在距冰首都50公里處的凱夫拉維克設立軍事基地,駐軍約1700人。冰美於1994年初就凱夫拉維克軍事基地前途問題達成諒解備忘錄,美保留基地但縮小規模。1996年4月,兩國正式簽署防務合作協定執行計劃書,重申對1951年雙邊防務合作協定所承擔的義務,確認美軍繼續駐留凱夫拉維克基地,強調繼續保持雙邊及在北約內部的安全與防務合作。2001年執行計劃書到期後,由於雙方在軍事基地前途問題上看法不一,未能續簽。近兩年,兩國就防務合作事進行過幾輪談判,但終因雙方立場相去甚遠,談判始終陷於僵局。
同北約的關係
冰視北約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礎。認為北約是冷戰後唯一有能力制止戰爭的力量,對維護歐洲和平與穩定起着關鍵作用。認為在新形勢下,冰需更多地依靠北約的集體防務安排。主張北約根據新形勢作漸進式調整,避免削弱盟國間的防務合作。支持北約東擴、建立快反部隊。主張北約繼續加強在締造和平及維和領域的新角色。支持烏克蘭等中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積極參與北約事務和維和行動,成立危機反應機構。承諾到2006年將所攤北約費用增至5億冰島克朗(約合840萬美元)。
同歐盟的關係
歐盟是冰最大貿易伙伴。1994年冰加入歐洲經濟區,2001年成為申根簽證國。但由於擔心歐盟共同漁業、農業政策損害自身利益以及不認同歐盟的管理方式,迄未加入歐盟。
冰島風光集萃(19張)
同北歐的關係
與北歐國家保持傳統的密切關係。積極參與北歐合作是冰外交政策重要組成部分。主張北歐合作應依靠三個支柱:北歐內部合作、在歐洲事務上及同周邊地區的合作。主張加強北歐國家在歐洲事務、與周邊地區關係、環境保護、漁業資源利用等領域的協調與合作。積極支持芬蘭提出的“北部地區”概念。2003年正式加入聯合國框架內的“北歐國家聯合維和部隊”(NORDCAPS)。
積極支持波羅的海三國爭取獨立的鬥爭,並於1991年8月率先與三國建交。積極參與北歐國家與三國的政治、經濟合作。支持三國加入北約。參與波羅的海委員會、北極委員會、巴倫支海理事會。2002年拉脱維亞總統對冰島進行了國事訪問。
同俄羅斯的關係
重視發展同俄羅斯關係,支持俄改革進程,希望俄能實現穩定。認為俄在歐洲持久和平問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張吸收俄加入北約。1994年與俄簽署兩國關係基本準則聲明。1999年4月,兩國就巴倫支海問題在莫斯科簽訂協議,結束了歷時6年的巴倫支海爭端。2002年冰總統格里姆松對俄進行了國事訪問。
同亞洲國家的關係
認為亞洲不僅具有廣闊市場,而且將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1995年初冰在北京開設其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家使館,2001年10月在日本設館。本世紀初,冰領導人先後訪問了印度、越南和日本。冰島和印度於2006年互設大使館。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2003年冰在莫桑比克開設其在非洲地區的第一家使館。首次召開駐外使節會議,將發展同非洲國家關係列為重要議題。2004年度官方發展援助資金約16億冰島克朗(約合2286萬美元),主要用於對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烏干達等國的援助項目,參與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應急援助。承諾到2008-2009年度,外援資金達到GDP的0.35%。
同白俄羅斯的關係
冰島旅遊
編輯冰島綜述
到冰島一般可以經法蘭克福通過冰島航空飛雷克雅未克,因為飛往法蘭克福班機較多,折扣的可能性也大。有些航空公司從倫敦飛往紐約的航程中可以中轉並停留冰島,有些乘客就利用轉機的幾個小時泡泡温泉,這樣的安排比較適合商務客人。
自然保護區(2張)
距離雷克雅未克較近的温泉城,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這裏的各種花草樹木和建築簡直是北歐童話裏的仙境再現。
冰島因為氣候寒冷和污染少,羊毛非常有名。北歐古文字的項鍊也是值得帶回的特色紀念品。
冰島景點
冰島有三個國家公園:
議會舊址國家公園(Thingvellir),位於冰島西南部,首都東部50公里處,930年冰島早期移民在此處舉行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由民主方式選舉出來的議會和第一部冰島憲法。這兒風景優美,以歐亞和美洲兩大板塊的斷裂谷地和純淨幽深的議會湖而著名世界。此公園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風景勝地。
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Skaftafell),位於冰島東南部,是冰島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該公園集冰川,火山,峽谷,森林,瀑布為一體,景色壯觀。
冰川峽谷河國家公園(Jökullsargljufur),位於冰島北部,歐洲最大的瀑布和最長的峽谷之一,鳥類的棲息地。
藍湖
藍湖似乎已成為冰島最典型的宣傳照片,許多人都會泡在淺藍色温泉中,離開機場之後,地理景觀開始明顯變化,靠海岸公路旁偶有小漁村,進入內陸後,公路兩旁更為荒涼,一望無際的火山融巖上長滿苔蘚植物,像是大地鋪上一層軟軟的地毯。
冰川
冰島擁有四大冰川,其中最著名的歐洲最大的瓦特納冰川和史學家所稱的“通向地心之門”的斯奈費兒冰川。在這裏駕駛雪吉普和摩托,將給您帶來在冰原上奔馳的獨特享受。冰島中部高原地帶的奇特地形地貌,吸引着眾多遊客在這裏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徒步攀山,還是駕駛四驅車馳騁在這片看似未開發的處女地,都能帶來絕非一般的感受。
珍珠樓
狀似水晶球的珍珠樓,是首都熱水供應公司建造的半球形建築物,樓內有展覽廳,温泉模型,餐廳等,遊客可通過安裝在眺望台上的望遠鏡來觀賞城市風景。
大地的脈搏
由黃金瀑布、間歇噴泉、及國家公園組成了冰島著名的黃金圈之旅;冰雪融化的洪流,從高山直插下來,奔騰咆哮,經年不絕,陽光下彩虹橫跨,色彩斑斕;沖天的水柱一次次從地表噴出,如同大自然灼熱的呼吸;在歐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唯一呈現在地表上的分享之處。
冰島最佳時間
冰島屬寒温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
每年6-9月以及1-3月間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1月到3月之間,可以在雷克雅未克安排溜冰、冰釣、雪地機車以及越野狩獵之旅等等刺激的活動。6月初旅遊季節開始,但是某些高地的巴士之旅須到7月才開始。每年8月中旬之後冰島旅遊熱度便降低。
- 參考資料
-
- 1. 冰島gdp、人口 .世界銀行[引用日期2019-07-01]
- 2. 全球最快樂的25個國家名單出爐,中國人幸福感飆升!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2-09]
- 3. 冰島國家概況 .中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1-09-21]
- 4. Iceland .THE FREE DICTIONARY BY FARLEX[引用日期2020-02-24]
- 5. 中國駐冰島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冰島:商務部出版社,2014:2-4
- 6. “政治菜鳥”當選冰島新總統 稱自己不過就是個普通人 .環球網[引用日期2016-12-07]
- 7. 1971年12月8日 我國與冰島建交 .網易財經[引用日期2014-03-01]
- 8. 中國駐冰島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冰島:商務部出版社,2014:19-20
- 9. Bjarni Pálsson .en.jinzhao.wiki[引用日期2020-06-06]
- 10. 聯大補選冰島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填補美退出留下的空缺 .澎湃[引用日期2018-07-14]
- 11. 中國駐冰島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冰島:商務部出版社,2014:5-8
- 12. Population Density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引用日期2021-06-02]
- 13. 冰島指南pdf .商務部[引用日期2022-03-31]
- 14. 俄媒:白俄羅斯已確定不友好國家名單,包括英美等國家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2-04-0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