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共和國(葡萄牙語:A República de Angola,英語:The Republic of Angola),簡稱安哥拉,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鄰剛果(布)和剛果(金),東接贊比亞,南連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北部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高海拔地區屬温帶氣候。主要由平原、丘陵和高原組成。總面積1246700平方千米,其中,海岸線長1650千米,首都羅安達。
[1]
安哥拉歷史沿革
編輯安哥拉原來被稱做葡屬西非,它本來是葡萄牙最具經濟價值和最富庶的殖民地。公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康為了探尋去印度的海上航線,率領了由7艘船隻所組成的艦隊,載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數的傳教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終於來到安哥拉境內的羅安達,發現了安哥拉的全部海岸,並且在剛果河口和聖奧古斯丁角立碑紀念。同時自安哥拉帶了一批黑人奴隸,返回葡萄牙。
1483年,迪奧戈又回到安哥拉,被他帶到葡萄牙去的那些奴隸們,也跟他回到了安哥拉。當時迪奧戈曾經和剛果王接觸,並且贏得了剛果王的友誼,因此剛果王也派出一名使節,長期駐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1491年,另外一支葡萄牙艦隊也駛抵安哥拉,並且深入剛果河以西120哩的剛果王首府。不久以後,葡萄牙也在剛果王的首府設立大使館,展開了和當地土人間的貿易關係,和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3]
1575年,葡萄牙人開始佔領剛果以南的地區,並且建立了羅安達城,同時還征服了幾個土著部落,使白人慢慢地移民安哥拉。在以後的50年時間中,葡萄牙人逐漸擴張地盤。1617年,葡萄牙又在安哥拉建立了本吉拉城,勢力更加穩固,從此更加確定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地位。從1640年到1648年間,荷蘭人曾經攻佔這裏的一些重要港口,後來又被葡萄牙人收復。
[1]
在以後的兩個世紀中,安哥拉經濟發展緩慢。當時葡萄牙人雖然在安哥拉也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產,但是當時安哥拉殖民地的主要收入,卻是靠販賣黑奴前往巴西,一直到1830年,販賣黑奴的行為才告廢止。到了19世紀後期,安哥拉的經濟才轉向內陸發展,葡萄牙人開始積極開發農業和地下礦產資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安哥拉曾經被來自西南非的德軍所攻擊。由於葡萄牙人的堅守不退,才沒有遭受到德軍的蹂躪。
從1951年開始,安哥拉改成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由葡萄牙政府派遣總督前來治理。
[4]
進入二十世紀70年代,由於受到非洲的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加上境內黑人生活過於艱苦,因此在1961年1月開始,安哥拉人展開實際反抗行動。要求獨立自主。北部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的遊擊武力,在叢林地區建立了一些據點,採用游擊戰術攻擊葡萄牙在安哥拉境內的軍隊。並且以距離羅安達以北約150千米的安布瑞茲港作基地,由他們的領袖羅勃拉領導。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安盟)先後成立。
安人運從1961年2月4日開始展開武裝鬥爭。
1966年,又有由奈托領導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出現,他們盤踞在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城和附近地區。同時在南部新里斯本也有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的政治組織出現。他們各自擁有一支遊擊武力。但是這三個當地的政治性組織並不互相協調,它們各自為政,並且互相爭鬥。
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終於同意安哥拉走向獨立,同時簽訂了一項彭民納協定,要安哥拉三派政治勢力自行達成協議,以便在安哥拉獨立的時候,有統一合法的代表,自葡萄牙人手中接收安哥拉的統治權。1975年11月10日,最後一批葡萄牙軍隊撤離安哥拉;11日,安哥拉宣告獨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結束了葡萄牙人五百年來的殖民統治。
[4]
同年,安哥拉獨立後,由蘇聯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安人運)和由美國、南非政府支持的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TA;安盟)引發對立衝突,後演變成全國性內戰。結果親蘇的安人運獲勝,並掌握政權。由這時開始安哥拉政府和蘇聯結盟,而且實行一黨專政。
安哥拉人民運動1976年擊敗安解陣並把安盟趕出城市後,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國解體;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陸續得到全球許多國家的承認。然而,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政府軍與安盟部隊的內戰則愈演愈烈。
1977年7月,安哥拉政府軍與安盟部隊在馬温加、奎託誇納瓦萊發生大規模戰鬥,古巴軍隊和南非軍隊直接參戰,雙方損失慘重。內戰這一階段,由原蘇聯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運動一方和由美國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捲入了安內戰。
1982年安哥拉政府與美國就解決南部非洲衝突問題開始會談。
1987年7月,安、美恢復談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議的基礎上雙方多次會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舉行多次會談,古巴在會談中表示願從安撤軍,安、古在3月會談中進而向美提出4年內古從安撤軍的時間表。自5月起,三方會談擴大為安、古、美、南非四方會談。8月8日,安、古、南非達成在安南部實現停火及南非軍隊從安撤離的協議。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與古、安簽訂停火協議,規定南非軍隊從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個月至30個月內撤出軍隊的時間表達成協議。12月13日,安、古、南非簽署布拉柴維爾協議議定書,建議從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個月內從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軍隊。
1990年安哥拉政府決定放棄社會主義的路線,次年實行多黨政制。
經聯合國居中協調,雙方經過談判於1994年11月簽署《盧薩卡和平協議》。該協議包括雙方復員軍隊,成立新的國防軍,安盟實行非軍事化,以及將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區等內容。此後,和平進程在曲折中緩慢前進。
[4]
1998年上半年起,由於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協議,安哥拉國內局勢緊張,和平進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內部出現分化,部分安盟高級成員組成“革新委員會”,公開反對安盟主席薩文比,主張與政府合作。安哥拉政府隨即承認該委員會代表安盟,宣佈只與它進行談判,並指控薩文比為戰犯,不再與之對話。11月中旬,安哥拉內戰重新爆發。安哥拉和平進程實已夭折。聯合國於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維和部隊,1997年7月改設聯合國安哥拉觀察團。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聯合國安理會決定終止聯安觀察團。
安哥拉地理環境
編輯安哥拉區域位置
安哥拉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緯5~18度,東經11~24度,北面是剛果共和國,東與贊比亞接壤,南鄰納米比亞,東北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毗連,西面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650千米,陸地邊界4837千米,國土面積1,246,700平方千米,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22位。
[6]
安哥拉地形地貌
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區更為高亢。有一片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岸邊,靠近西部海岸的地方,有狹長的平原。西北部為馬蘭哲高原,海拔約500到1000米;東北部為隆達高原,海拔1000多米,古老的結晶岩地層,經河流長期切割,形成一系列條狀平崗和島山,諸河並列北流,形成剛果河水系的眾多支流。南部為威拉高原,從北向南海拔由1500米左右下降至1100米,地表較平緩。東部是近代沖積的內陸湖盆,在乾草原上散佈一些孤立高地。大西洋沿岸為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上覆砂質土壤,其南部是納米布沙漠的一部分。
[6]
安哥拉氣候
北部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温攝氏22度;南部屬亞熱帶氣候,高海拔地區則為温帶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5~9月為旱季,平均氣温攝氏24度,相對涼爽,潮濕無雨;9~5月(次年)為雨季,氣候炎熱,氣温高濕度大。降水量從東北向西南逐漸遞減,東北高原地區年均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而南部納米貝沙漠地區年均降水量僅為50毫米。
[6]
安哥拉水文
安哥拉境內內河流由中央的比耶高原向四周流動,北流多屬剛果河支流。東南流多注入三比西河。其主流的源地也在安哥拉東北部。西南流的庫內河下游構成和納米比亞的界河。西流的河流均注入大西洋,以庫安沙河為最大,均由羅安達入海。
[6]
安哥拉自然資源
編輯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豐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採儲量超過131億桶,天然氣儲量達7萬億立方米。主要礦產有鑽石、鐵、磷酸鹽、銅、錳、鈾、鉛、錫、鋅、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鑽石儲量約10億克拉,鐵礦17億噸,磷酸鹽2億噸,錳礦近1億噸。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業資源國,出產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水力、農牧漁業資源較豐富。水資源潛力1400億立方米,水力發電量佔全國總髮電量的75%,其餘25%來自火力發電。2011年總髮電量為37.2億千瓦時。
[6]
安哥拉行政區劃
編輯省 Province | E1996 | 面積(k㎡) | 首府 | CE2003 |
---|---|---|---|---|
本格拉省 Benguela | 718,000 | 31,652 | 本格拉 Benguela 洛比託 Lobito | 132,900 136,000 |
比耶省Bié | 1,280,000 | 70,011 | 奎託 Kuito | 86,400 |
卡賓達省Cabinda | 199,000 | 7,239 | 卡賓達 Cabinda | |
寬多-庫邦戈省Cuando Cubango | 139,000 | 198,197 | 梅農蓋 Menongue | |
北寬扎省Cuanza Norte | 440,000 | 24,007 | 恩達拉坦多 Ndalatando | |
南寬扎省Cuanza Sul | 710,000 | 55,420 | 孫貝 Sumbe | |
庫內內省Cunene | 255,000 | 86,968 | 翁吉瓦 Ondjiva (Ngiva) | |
萬博省Huambo | 1,730,000 | 34,121 | 萬博 Huambo | 171,000 |
威拉省Huíla | 954,000 | 44,873 | 盧班戈 Lubango | 75,000 |
羅安達省Luanda | 2,022,000 | 5,696 | 羅安達 Luanda | 2,297,200 |
北隆達省Lunda Norte | 320,000 | 102,559 | 盧卡帕 Lucapa | |
南隆達省Lunda Sul | 165,000 | 77,304 | 紹裏木 Saurimo | |
馬蘭熱省Malanje | 1,020,000 | 97,324 | 馬蘭熱 Malanje | |
莫希科省Moxico | 360,000 | 222,069 | 盧埃納 Luena | |
納米貝省Namibe | 154,000 | 37,624 | 納米貝 Namibe | 129,100 |
威熱省 Uíge | 985,000 | 58,447 | 威熱 Uíge | |
扎伊爾省Zaire | 262,000 | 39,957 | 姆班扎剛果 Mbanza Congo | |
本戈省Bengo | 190,000 | 31,243 | 卡希託 Caxito |
安哥拉在經濟地理上可分為四區。
卡賓達區
安哥拉大部分均在剛果河以南,只有一小片土地嵌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邊,位在剛果河北岸,此區稱卡賓達,面積7,246平方千米,首府亦名卡賓達。本區的約在南緯5度左右,年雨量約有1250~1500公釐,氣候暖濕,本可大加開發,但以缺乏資金及勞工(當時葡萄牙規定白人農莊不得僱用黑人),大多尚未開闢,現本區僅以砍伐天然森林為主,另有咖啡、椰子,亦已開始栽培。
北安哥拉區
該區沿海低地寬廣,約有100~200千米。因地勢低平,雨量較少,植物呈半乾燥型,向內陸高原上雨水較多,為重要的咖啡生產地,栽種在400~1500米高度,雨量約1250公釐,安哥拉的主要咖啡產區在北部的烏吉高原,此高原鄰近卡摩那(Carmona)。安哥拉以咖啡以羅巴斯塔高吉品為多,而後又引進阿拉伯種在中部高原上栽種。
北部沿海平原區正栽培中度纖維的棉花,沿羅安達鐵路沿線而以卡台提(Catete)為中心。另有甘蔗,分佈在北部及中部沿海谷地。為續水灌溉,在柯安沙河谷建築坎班布壩(en:Cambamb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於1962年完工,具灌溉、發電及防洪功能。此區生產椰子、煙草及香蕉。
中安哥拉區
盧班戈風景此區沿海平原最窄,高原形勢最高,故高原上雨量最多,農田多沿本吉拉向東分佈,以瓊麻產量最多,玉米除自用外另可外銷,中部高原上尚有咖啡(阿拉伯品種)、花生、芝麻、小麥、豆類等,內陸另有野生蜂蜜的採集。
南安哥拉區
此區氣候較幹,景象荒涼,以畜牧業為主要。西南部高原區尤為重要,以牛隻飼養為主。
安哥拉國家象徵
編輯安哥拉國旗
安哥拉國旗啓用於1975年11月11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地由紅、黑兩個平行長方形構成。旗面中間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齒輪和柴刀。在弧形齒輪和柴刀之間有一顆金色五角星。根據安哥拉憲法説明,紅色代表了“安哥拉人民在殖民壓迫下所流的鮮血、民族自由鬥爭與國防。”黑色表達了對“非洲大陸”的頌揚;五角星表示國際主義和進步事業,五個角象徵團結、自由、正義、民主與進步。齒輪和砍刀象徵着工農勞動者和軍隊的團結,並表示對早年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和戰士的紀念。而國旗中的齒輪、星與柴刀的黃色比喻為國家的財富,齒輪有“工人與工業生產”之意,星代表了團結和進步,而柴刀就象徵着“農業生產與武裝抗爭”。
[7]
安哥拉國徽
安哥拉國徽彷彿是今日安哥拉的指南:圓形徽面上鮮紅的太陽躍出海平面,新生的共和國通體發光,照亮了前程與未來;國徽左側有玉米、咖啡和棉花枝葉組成的半弧形,它們是國家農業生產的縮影;右側是象徵工人和工業生產的半圈齒輪,工農結合,民族團結。太陽下方,在枝葉與齒輪交叉處,有一本打開的書,暗示着文化教育事業是未來發展與興旺之本。國徽底部的黃色飾帶上有葡萄牙文書寫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國”字樣。
[7]
安哥拉國歌
安哥拉的國歌為《安哥拉前進》。
安哥拉人口民族
編輯截至2020年,安哥拉人口共有3330萬。主要有奧温本杜(約佔總人口的37%)、姆本杜(25%)、巴剛果(13%)、隆達等民族。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24人/平方千米,首都羅安達人口密度最大,卡賓達人口密度最小。
[1]
安哥拉政治
編輯安哥拉政體
安哥拉憲法
1975年11月11日頒佈第一部憲法並曾先後四次修改。現行憲法於2010年2月頒佈。憲法規定:安哥拉的首要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由、公平、民主、和平的國家。實行多黨制;共和國總統經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有權公佈或廢除法律,宣佈戰爭或和平狀態,任免副總統、政府部長、軍隊高級將領、省長、總檢察長、最高法院法官等。
[1]
安哥拉議會
安哥拉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主要職能有:修改憲法,批准、修改或取消法律;審批國民議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工作;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國家和政府機關的工作;批准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並監督執行;批准大赦;宣佈戒嚴和緊急狀態法,以及授權總統宣佈戰爭或和平狀態。每屆任期5年,每年舉行兩次例會。
本屆議會於2017年9月成立。在220個議席中,安人運佔150席,安盟51席,廣泛救助同盟16席、社會革新黨2席、安解陣1席。現任議長為費爾南多·達皮耶達德·迪亞斯·多斯桑托斯(Fernando da Piedade Dias dos Santos),來自安人運。
[1]
安哥拉政府
安哥拉現政府於2017年9月成立,2020年4月進行大幅調整。包括總統洛倫索,副總統博爾尼託·德索薩·巴爾塔扎爾·迪奧戈(Bornito de Sousa Baltazar Diogo),4名國務部長、21名部長和1名部長委員會秘書。
1991年2月13日,根據憲法成立了共和國國務委員會。該委員會為總統的政治諮詢機構,旨在聽取並集中全國各階層人士意見,供政府制定政策時參考。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由總統主持,成員包括副總統、議長、憲法法院院長、總檢察長、前任總統、擁有議會席位的各政黨或政黨聯盟領袖以及由總統指定的10位社會知名人士、宗教界人士和大酋長組成。
[1]
安哥拉司法
安哥拉設有最高法院、軍事法庭、上訴法院和共和國總檢察院。軍事法庭受國防安全委員會直接領導。上訴法院專門受理上訴案件。總檢察院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受總統直接領導。最高法院院長克里斯蒂亞諾·安德烈(Cristiano André)。總檢察院總檢察長若昂·德索薩(João de Sousa),2007年12月就任。
[8]
安哥拉政黨
自1991年起實行多黨制。根據安憲法法院最新數字,全國現有77個合法政黨和8個政黨聯盟。主要政黨有:
(1)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ovimento Popular de Libertação de Angola),簡稱安人運(MPLA),1956年12月成立,安獨立後一直為執政黨。其戰略目標是“民主社會主義”,並決定在安實行多黨制。2019年6月召開第七次特別代表大會,對中央政治局及其書記處、中央委員會進行改選,保羅·龐博洛(Paulo Pombolo)當選總書記。現有500餘萬正式黨員。建有青年、婦女等組織及老戰士協會。
(2)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ão Nacional Para a Independência Total de Angola),簡稱安盟(UNITA),主要反對黨。成立於1966年3月,若納斯·薩文比(Jonas Savimbi)為創始人。2019年11月,安盟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層,阿達爾貝託·達科斯塔·儒尼奧爾(Adalberto da Costa Júnior)當選黨主席。
安哥拉政要
若昂·曼努埃爾·貢薩爾維斯·洛倫索: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54年3月5日生於洛比託市。中學時期參加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鬥爭並加入安人運。1978年至1982年赴前蘇聯列寧高等學院研修軍事指揮課程並就讀歷史學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3年至1989年曆任安哥拉莫西科省省委書記兼省長、本格拉省委第一書記兼省長。1989年至1991年任安人民解放軍政工局長。1991年至1998年曆任安人運政治局委員兼新聞和宣傳書記、安人運議會黨團領袖。1998年至2003年任安人運總書記,2016年當選安人運副主席。2018年9月當選安人運主席。2003年至2014年任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2014年任國防部長。2017年8月當選總統,9月就職。
博爾尼託·德·索薩·巴爾塔扎爾·迪奧戈:副總統。1953年7月23日出生於馬蘭熱省戈蘇阿地區,獲內圖大學法律學士學位。1969年加入安人運並投身安反殖民鬥爭。歷任卡賓達省第二軍區政治委員、海軍政治委員、安人民解放軍國家政治局副局長,國民議會議員、議會司法委員會主席、外事委員會主席、安人運議會黨團領袖。曾任安人運青年團第一書記,安人運中央書記處組織書記、外事書記,現為安人運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2010年2月至2017年9月任國土資源部部長。2017年8月當選副總統,9月就職。
費爾南多·達皮耶達德·迪亞斯·多斯桑托斯:國民議會議長、安人運中央政治局委員。1952年生於羅安達。獲法律學士學位。1970年起從事反對殖民統治的鬥爭。1973年被葡萄牙殖民軍強徵服兵役,其間曾因民族主義傾向被殖民當局拘押。1974年脱離葡殖民軍,加入安人運游擊隊。安獨立後,歷任安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處幹事、警察部隊監察員、卡賓達全國人民運動軍政委、警察部隊處長、內政部副部長、國家安全部副部長、警察總局局長、內政部長等職。2002年12月就任安民族團結和解政府總理。2008年9月就任國民議會議長。2010年2月就任副總統。2012年至今任國民議會議長。
[1]
安哥拉經濟
編輯安哥拉綜述
安哥拉屬最不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工農業基礎,但連年戰亂使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毀壞,經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2002年內戰結束後,政府將工作重點轉向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投資關係國計民生的社會發展項目;同時積極開展同其他國家的經貿互利合作,為國家重建吸引外資。安哥拉現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四大經濟體和最大引資國之一。石油是安哥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6年12月,安哥拉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隨着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攀升,安石油出口收入大幅增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1-2010年安哥拉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1.1%,居全球第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下跌影響,安政府財政收入和外國對安投資減少,多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甚至被迫停工,安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09年經濟增長2.4%。政府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緊縮政府開支,加強外匯管制,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同時多方尋求國際援助,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部分國家大額貸款,加之國際油價回升趨穩,安經濟開始復甦。2010年、2011年經濟分別增長3.4%和3.9%。2012年,安哥拉啓動了“安哥拉制造計劃”,大力推進經濟多元化,逐步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產業的依賴度,出台多項具體措施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安哥拉企業收購了葡萄牙電信、銀行、能源等領域的資產。2012年10月,安宣佈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啓動金額為50億美元,主要來自石油和礦業收益,主要為基礎設施、金融、工業、農業、旅遊業等提供資金支持。2013年7月1日起,新石油匯率法正式實施,石油公司和其他外國機構在安經營所得款項均須使用當地貨幣寬紮結算。2014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安哥拉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增多,財政收入減少,外匯儲備下降,2016年以來連年負增長。洛倫索政府上台後提出百餘項經濟改革舉措,重點推進經濟多元化戰略,積極促進工農業生產,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但受制於人才和基礎設施不足、行政效率低下等因素,經濟復甦前景仍不明朗。
[1]
國內生產總值 | 623.07億美元 | 外匯儲備 | 149.05億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2656美元 | 外債總額 | 641.31億美元 |
經濟增長率 | -4.0% | 匯率 | 1美元≈656.23寬扎 |
安哥拉工業
石油和鑽石開採是安哥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20年出口原油4.464億桶,同比下降7.26%,出口總收入約183億美元,平均日出口量122萬桶,加權平均單價40.987美元/桶。2021年1至6月共出口原油2.1億桶。鑽石儲量約1.8億克拉,為世界第五大產鑽國。安税務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安鑽石總銷量912.39萬克拉,總售價約11.97億美元。主要工業還有水泥、建材、車輛組裝和修理、紡織服裝、食品和水產加工等。
2016年5月,安哥拉政府重組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重組後,Sonangol不再負責石油勘探、生產和招標,僅保留石油業特許經營權,對石油合同進行監督管理。安政府設立石油業高級監管委員會行使國家股東職能,設立石油管理局參與石油區塊授予和爭端解決。2019年2月,安政府成立國家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管理局,行使相關領域國家特許經營職能。
[1]
安哥拉農業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佈,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良好。安哥拉獨立前,糧食不僅自給自足,還大量出口,被譽為“南部非洲糧倉”,其劍麻和咖啡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長達數十年內戰給安農業生產體系造成嚴重破壞,近一半的糧食供給依賴進口或援助。全國可開墾土地面積約3500萬公頃,目前耕地面積約為350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65%,人均耕地面積0.18公頃。北部為經濟作物產區,主要種植咖啡、劍麻、甘蔗、棉花、花生等作物。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區為產糧區,主要種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麥、土豆、豆類等作物。主要農作物平均單產低,玉米為500千克/公頃,水稻為1000千克/公頃,大豆為200千克/公頃。2013年糧食產量為150萬噸,糧食自給率為30%,糧食缺口為300萬噸。
[1]
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龍蝦、蟹、各種海洋魚類。漁場作業條件好,風浪小,可全年作業,多數中、小漁業公司已私有化。漁業為安重要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本格拉和納米貝是安重要捕魚區。2020年漁業產量約為40萬噸,其中手工捕撈量約為11.2萬噸。
[1]
安哥拉旅遊業
安哥拉建立了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如羅安達省奎卡瑪國家公園、萊多角旅遊區,馬蘭熱省卡蘭杜拉旅遊區,寬多庫幫戈省奧卡萬戈旅遊區,莫西科省卡米亞國家公園等。安哥拉與贊比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建立了跨境自然環境保護區。大黑羚羊(Black Antelopes)是安哥拉獨有的動物,也是安哥拉國家的標誌和象徵。安共有183家酒店,88家度假村和6家旅行社,總牀位數達17855張。根據2014年安旅遊統計年報,2014年安接待境外遊客59.4萬人次,創收5億美元。
[1]
安哥拉財政金融
近年來,安哥拉大力扶持非石油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各領域均衡發展,加強經濟多元化,實現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將繼續調控通貨膨脹,實施穩健的債務和貨幣政策,規範金融行業,維護宏觀經濟穩定。2021年,安財政收入預計為7.92萬億寬扎(約合121億美元),財政支出預計為8.86萬億寬扎(約合136億美元)。預算參考油價為39美元/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安債務率為127.1%,2021年預計降至110.7%。
目前,安哥拉共有20餘家商業銀行,主要有:儲蓄和信貸銀行(BPC),國際信貸銀行(BIC),安哥拉發展銀行(BFA),安哥拉投資銀行(BAI),太陽銀行(Banco Sol),千禧銀行(Banco Millenium)等。2018年,安國家銀行提高對商業銀行的最低資本金要求,Banco Mais和Banco Postal等銀行因資本金不足被吊銷營業執照。安國家銀行《金融穩定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安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17.39萬億寬扎(約合278億美元)。
[1]
安哥拉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石油、鑽石、天然氣、咖啡、劍麻、水產品及其他養殖產品、木材、棉花等,主要進口機電設備、交通工具及其零部件、藥品、食品、紡織品等。根據安《2013年-2017年國家發展計劃》,為保護國內生產、限制壟斷操作、淘汰低端進口商,安政府對進口商設有進口配額,並將逐步限制製成品進口,鼓勵大宗商品進口。
[1]
2011年5月,安哥拉頒佈新的私人投資法,提高了最低投資額,不再區別對待本國和外國投資者;重點鼓勵有利於國家經濟均衡發展的投資,特別是向經濟落後地區的私人投資;根據每個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將公路、鐵路、電力、農業、加工業、社會住房等確定為優先發展領域。
[1]
2014年3月1日,安哥拉新關税法正式實施。新關税法產品清單涉及6651項產品,其中2942項產品享受免税,1150項產品的關税減至2%。但雞蛋、大蒜、胡蘿蔔、衞生紙、非酒精類飲料等關税税率提高至30%,山藥、甘蔗、白菜等蔬菜關税税率提高至35%。
2018年6月,安頒佈新的《私人投資法》,保障私人投資者權利,推出投資優惠和便利化措施,以吸引更多外國投資,推進經濟多元化進程。安政府並推出2019年至2022年私有化計劃,計劃對195家國有企業及資產進行私有化。據安私人投資和出口促進局數據,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共登記投資項目341個,其中80個項目已落地,投資金額共計10.19億美元;251個項目正在落實,投資金額共計22.23億美元;10個項目已取消。
[1]
安哥拉外國援助
雙邊援助主要由美國、葡萄牙、荷蘭、挪威、瑞典、英國等提供。多邊援助主要來自歐盟、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
[1]
安哥拉文化
編輯安哥拉語言
安哥拉宗教
安哥拉藝術
安哥拉文化藝術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有音樂、傳統舞蹈、手工藝品、樂器、油畫和沙畫等。
安哥拉節假日
日期 | 中文名 | 備註 |
---|---|---|
1月1日 | 新年 | |
2月4日 | 武裝鬥爭開始日 | 獨立戰爭開始日 |
3月8日 | 國際婦女日 | |
3月27日 | 勝利日 | |
4月14日 | 青年日 | |
5月1日 | 勞動節 | |
6月1日 | 兒童日 | |
8月1日 | 軍隊日 | |
9月17日 | 國民英雄日 | 第一任總統生日 |
11月11日 | 獨立紀念日 | |
12月1日 | 開拓者日 | |
12月10日 | MPLA勞動黨設立紀念日 | |
12月25日 | 聖誕節 |
安哥拉軍事
編輯安哥拉武裝力量(簡稱FAA)為國家軍隊,成立於1991年,現有陸軍8.4萬人,空軍1.1萬人,海軍5000人。國家元首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安東尼奧·埃吉迪奧·德索薩·桑托斯(António Egídio de Sousa Santos)。安全和公共秩序支出佔國家預算的17.8%。近年來,安海軍多次參加幾內亞灣海上聯合軍演。2018年,安政府先後推出《國防戰略概念》和《國防白皮書》等國防戰略指導性文件。
[1]
安哥拉交通
編輯安哥拉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多年內戰使交通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據安政府數據,自2005年以來,安政府共投入250億美元,完成12435千米國家道路修復,仍有8570千米道路正在修復,4985千米道路有待修復。
[1]
安哥拉公路
安哥拉鐵路
安哥拉鐵路總里程2800千米,有本格拉、納米貝和羅安達-馬蘭熱三條主幹線。安政府正在修復全國鐵路網,計劃投入數十億美元,修復總長約2700千米鐵路。2014年本格拉鐵路修復工程全線完工並正式通車,年運送旅客50萬人次,貨物1000萬噸。
[1]
安哥拉水運
安哥拉海運船隊總噸位10萬多噸,主要港口羅安達、洛比託、納米貝、卡賓達等均可停靠萬噸級貨船。有水運線路約1300千米。羅安達港年處理能力為1500萬噸,負責處理全國約80%的進口貨物量,2020年貨物吞吐量為666萬噸。洛比託港是非洲西海岸最佳良港之一。卡賓達新橋碼頭吃水深度4-10米,可停靠承載600-800個貨櫃、長度為130米的輪船。
[1]
安哥拉空運
安哥拉國家航空公司(TAAG)是國際民航組織成員,航空客貨運輸量居非洲前列,運營數條國內和國際航線,擁有波音777、747、737等多個機型。2020年安航運送乘客37萬人次,運送貨物1.1萬噸,此外,SONAIR航空公司也是安哥拉主要航空公司之一,運營羅安達至美國休斯頓直航,以及國內、地區和國際包機。全國共有各類機場193座,其中大型機場5座。
[1]
安哥拉社會
編輯安哥拉醫療
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人類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安哥拉人類發展指數為0.581,位列全球第148位。人均預期壽命61.2歲。
安哥拉全國實行免費醫療。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各類醫療機構2337家,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5名,護士23.9名。艾滋病患者約30萬人,年新增感染者約2000人。近年來,安哥拉艾滋病流行趨於穩定,感染率約為5%,是非洲國家中艾滋病感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國瘧疾發病率約為10%,農村地區瘧疾發病率較城鎮高14倍。醫療衞生服務覆蓋率為44%。
[1]
安哥拉教育
安哥拉教育體系分為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為義務教育,學制8年。兒童從7歲起入學。目前,全國擁有60所高等教育機構,其中公立教育機構20所,阿戈斯蒂紐·內圖大學是唯一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私人教育機構40所,2016年高等教育在校生24萬人,教師8000餘人,畢業生約為14000名/年。初等和中等教育系統註冊學生775.8萬人,其中學前74.4萬人,小學510.4萬人,中學191萬人,教師數量為17.1萬人,學校數量3萬所。教育支出佔國家預算的5.8%。據政府2016年統計,安識字率為81%。
[1]
安哥拉媒體
《安哥拉日報》(Jornal de Angola)為葡文官方日報,1923年創刊,發行量5萬餘份,開設政治、經濟、體育、文化、社會等版面,信息主要來自安哥拉通訊社、葡通社(LUSA)、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埃菲社等,在全國18個省有記者站。《共和國公報》為安哥拉政府官方不定期刊物,葡文。《安哥拉北方》、《支部》由安人運主辦,《勞動者之聲》由工人聯合會主辦。《對外貿易》、《能源》為專業性雜誌、季刊。
安哥拉通訊社(ANGOP):國家通訊社,1975年7月在羅安達成立,現有編輯記者數百人,駐外有7個分社。全天24小時播發國內和國際新聞,對內每天發佈約300條新聞。對外使用葡萄牙語、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發佈新聞,每天約30-35條。
安哥拉國家電台(RNA):國營,總部在羅安達,在18個省設有分支機構,使用調頻、中波和短波播出,信號覆蓋全國。擁有6個地級電台,18個省級電台,7個地區電台,30個轉播中心,每天播出時間分別為24小時、18小時和12小時。對內使用葡萄牙語和數十種民族語言播出節目,對外使用葡萄牙語、英語、法語播出節目。
安哥拉電視台(TPA):國營,總部在羅安達,1975年10月18日在羅安達首播。現有TPA-1(綜合),TPA-2(娛樂和青年)和TPA國際等頻道,對內使用葡萄牙語和多種民族語言播出,對外用葡、西、英、法等語言播出。通過衞星和有線電視網播出,與葡萄牙電視台(RTP)建有夥伴關係。
[1]
安哥拉電信
2001年,安哥拉宣佈放棄國家對電信業的壟斷,私有化比例最高可達40%。主要電信公司有:國營安哥拉電信公司(ANGOLA TELECOM)、聯合電信公司(UNITEL)和移動電信公司(MOVICEL)。安哥拉正在逐步升級電信系統,並引入先進的數字系統。2012年4月,移動電信公司推出了新一代LTE服務,標誌着安哥拉首個LTE商用網絡開始運營。12月,聯合電信公司也推出了4G LTE服務。截止2018年底,安固定電話用户數超17萬,互聯網用户數約593萬,手機用户數超1300萬。
[1]
安哥拉外交
編輯安哥拉外交政策
安哥拉奉行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係;堅持獨立自主的多元化外交路線,重視外交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呼籲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努力提高自身影響力。
2002年實現和平後,安政府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鞏固和平和戰後重建,把經濟外交作為外交工作重點,尋求更多的外援和投資,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努力提高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為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安哥拉對外關係
安哥拉現為聯合國、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石油輸出國組織、七十七國集團、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成員。與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30餘個國家設有使館,並設有駐歐盟、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安組織代表處。2018年,安政府為節約預算關閉40餘家駐外使領館和代表處。2021年,安擔任石油輸出國組織和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輪值主席國。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安哥拉共和國於1983年1月12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2010年11月,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係。2013年是中安建交30週年。
2010年以來中國向安哥拉提供了一些經濟技術援助,完成了經濟住房、羅安達省醫院、農村小學校等成套項目。
1984年,中安兩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1988年建立經貿混委會機制。截止2014年安哥拉是中國在非洲第二大貿易伙伴。2012年,中安貿易額375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其中我方出口額40億美元,同比增長45.1%,進口額3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6%。中國主要從安哥拉進口原油,向安哥拉出口運輸工具、鋼材、電器及電子產品等。2011年,兩國簽署勞務合作協定。
[1]
同美國的關係
安哥拉內戰期間,美國先後支持安解陣和安盟。隨着冷戰結束以及安盟領導人薩文比不斷破壞安哥拉和平進程,美國於1993年停止了對安盟的支持並承認安人運政府。安哥拉和美國1993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2009年美國同安哥拉簽署貿易和投資協定。目前,安哥拉是美國在非洲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和石油供應國。2017年兩國貿易額約34億美元。美國主要向安哥拉出口機械設備、食品、鋼鐵製品、電子產品和飛機等,自安哥拉進口原油、鑽石等。
[1]
同歐盟的關係
歐盟是安哥拉最大援助夥伴。2008-2013年,歐盟共向安提供了2.5億歐元援助,主要用於政府、司法、衞生、教育、人權等領域。歐盟是安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歐盟是安哥拉最大進口地區和安第三大貿易伙伴。
[1]
同葡萄牙的關係
葡萄牙是安哥拉原宗主國,同安哥拉在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一直保持比較深的聯繫。2010年,兩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2013年年底,安單方面中斷雙方戰略伙伴關係。2014年,葡萄牙副總理和外長相繼訪安,兩國關係由此轉圜。
[1]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安哥拉重視並優先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與鄰國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剛果(金)等關係密切,並結成共同防務聯盟。重視提升在非盟、南共體、西共體、幾內亞灣委員會等地區組織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解決衝突爭端發揮積極作用。
[1]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在安哥拉民族解放鬥爭和內戰期間,前蘇聯曾向安人運提供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承前蘇聯同安的傳統關係,雙方在軍事、科技、能源、礦業、電信、漁業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
安哥拉旅遊
編輯安哥拉景點
姆蘇魯島
姆蘇魯島(MUSSULO)位於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以南,乘坐機動快艇約15分鐘即可到達,是安哥拉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國內外遊客週末休閒度假的勝地。小島系由寬扎河與海水交匯、經年沖積而成的水上沙洲組成,四面環水,擁有全國最好的沙灘,部分地段的海灘呈銀白色,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島上植物茂密,椰樹、木瓜和芒果樹果實累累,一片熱帶風光。沿島遍佈各色建築,既有現代化的度假別墅,也有造型各異的非洲茅草小屋。在小島附近還有著名的月亮谷和奴隸博物館等旅遊項目。
人類學博物館
安哥拉人類學博物館是安國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每年參觀者數以萬計。博物館有兩層主要建築,始建於18世紀,原是葡萄牙富人宅邸。20世紀30年代,安鑽石公司買下該建築,並進行擴建。安獨立後,國家將此建築闢為博物館,於1976年11月初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主要有12個展廳、1個圖書館以及1個會議室。展品以實物為主,兼有部分模型、木雕、微縮景觀和圖片,反映了安哥拉主要部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織、祭神拜祖的歷史和特有的傳統文化習俗。展品包括安哥拉先民們農耕、糧食加工和儲存、釀酒、冶煉、鑄造、狩獵、捕撈、飼養家畜、用炊的各種工具、器具、武器;傳統的敲打樂器、樹皮製作的衣服、婦女的頭飾、腰帶、婚嫁、喪葬祭品,統治者和部族首領使用的象徵政治權利的權仗、部族帽、雕花紅木椅和麪其,一夫多妻制下大户人家院落佈局模型;傳統宗教和西教的圖騰、崇拜物、祭品面具和神事用品。
軍事博物館
安哥拉軍事博物館是安哥拉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5年,是葡萄牙殖民者在羅安達灣與小島交匯處構築的一座城堡,也是羅安達市開埠建城的標誌,安獨立後改為軍事博物館。館內闢有一間陳列室,陳列有安哥拉反殖民武裝鬥爭時期和安內戰中用過的一些槍支、衣物和模型、圖片展覽。館內院中還保存有葡萄牙殖民時期鑄造的葡萄牙國王、總督和著名詩人卡蒙斯等人的銅像。該館還是羅安達市的制高點,登上城堡,可以遠眺總統府,俯瞰羅安達海濱大道,並可觀賞羅安達灣海天一色的景緻。
安哥拉特產
編輯卡賓達樹皮
卡賓達樹皮是指在安哥拉卡賓達地區的一種叫Pausinystalia macroceras樹的樹皮,葡萄牙語叫Pau De Cabinda,這種樹皮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提高性功能的效果,俗稱壯陽藥。
卡賓達樹皮無需任何加工或添加任何混合劑,是100%純天然的“春藥”,男人和婦女都適用。
咖啡
安哥拉種植咖啡有100多年曆史,其產量在1960年前一直居非洲第一位,1979年產量曾達22.5萬噸,居非洲第二和世界第四位。1992年產量為5000噸。
劍麻
劍麻生產僅次於咖啡,單產水平較高。1986年產量曾達2萬噸,劍麻無論產量和出口量均居非洲第二位。
- 參考資料
-
- 1.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9-04-18]
- 2. “新官上任三把火” 安哥拉總統訪問南非 .新華網.2017-11-24[引用日期2017-12-10]
- 3. 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安哥拉:商務出版社,2014年:2
- 4.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引用日期2014-12-01]
- 5. 安哥拉 .聯合國[引用日期2018-04-25]
- 6.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引用日期2014-12-01]
- 7. 世界知識叢書編寫組.世界知識叢書·非洲:中國地圖出版社,2010
- 8.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