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鷹

(卓爾智聯獨立非執行董事)

鎖定
吳鷹,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無線電通信專業,獲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曾任UT斯達康公司創始人、前副董事長、執行副總裁。
現任卓爾智聯獨立非執行董事 [4] 
中文名
吳鷹
別    名
“大鬍子”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9年7月
畢業院校
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
職    業
獨立非執行董事
出生地
北京
曾供職機構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
曾經職務
總裁
就職企業
卓爾智聯

吳鷹人物經歷

1982年,獲得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1985年,進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數字通訊及數字信號處理
1987年,加入美國貝爾實驗室
1988年,獲得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1988年至1991年,在Bellcore實驗室任高級研究員、項目主管,負責個人通信服務多媒體通訊前沿技術的研究。
1991年,與合作伙伴共同創辦Starcom公司。
1992年,回國創業。
1995年,Starcom與Unitech公司合併成立UT斯達康公司。10月開始,吳就任UT斯達康國際通信(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998年6月18日,美國《商業週刊》評選其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之一。
1999年,UT斯達康被美國權威《Inc.》雜誌評為全美成長最快企業,排名第34;在美 [2]  國《Furtune 500》雜誌也榜上有名,吳鷹與公司總裁陸弘亮也先後被美國《商業週刊》及《時代》雜誌評為全球50名商界及信息數字界的精英。
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9年10月,擔任廣東長實通信工程公司戰略委員會主席。
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TCL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立董事。
2015年1月,未來論壇創始理事。 [3] 
現任卓爾智聯獨立非執行董事 [4] 

吳鷹人物事蹟

成也小靈通敗也小靈通
1989年,在紐約街頭的吳鷹,頗為意外地與後來擔任UT首席技術官黃曉慶相逢,而正是這段美麗的邂逅,最終成為吳鷹人生中需要用濃墨重彩去勾勒的標誌性事件。
5年後的1994年2月,黃曉慶正式脱身貝爾實驗室並一頭扎進由台灣人陸弘亮一手撐起的Unitech公司,而當時的陸弘亮正在美國集中精力從事通信軟件的開發。後來,在黃曉慶的努力下,吳鷹、薛村禾、陸弘亮才得以有機會酒桌上把酒痛飲,感喟“相識恨晚”。而當50%:50%的合併方案在吳和陸之間深入交流並最終敲定後,吳鷹更是將黃曉慶拉到了中國。
1996年,時任浙江餘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小靈通)的可用性,並迅速回國搞出了小靈通。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的徐曾密切接觸過多家國際通信巨頭,力圖合作開發,奈何對方均以小靈通技術落後為由,拒絕合作,其中華為愛立信對此曾認真做過專項研究,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吳鷹 吳鷹
正是這些通信巨頭們的集體缺席,吳鷹才得以買斷該技術並強勢推廣。1998年,在國際巨頭紛紛不看好的情形下,吳鷹斥資數千萬發展小靈通業務,並最終一炮打響。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登陸當天,股價一度高衝到73美元,漲幅達278%,公司市值瞬間膨脹為70多億美元,被納市戴上了2000年第一季度10佳公司的桂冠。
吳鷹下注小靈通,居然成功了。
股市的好消息以及媒體的吹捧讓吳鷹沉醉其間。天南海北飛來飛去,各種名人派對、財富論壇上總可見吳鷹的標誌性身影,其氣勢、光環與大牌明星並無二致。
在繼美國《商業週刊》2002年評定UT為全球IT100強,遴選其為全球成長最快公司之後,2003年,美國《時代週刊》更是將吳鷹與eBay創始人惠特曼、Google 全球副總裁Omid Kordestani、Dell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Kevin Rollins、搜狐總裁張朝陽等14人一道,給予了隆重的特別報道。
在這期名為“Tech survivors”的重磅推介中,《時代週刊》對吳鷹在小靈通技術上引人矚目的商業貢獻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推崇:“吳鷹於1998年在中國推出小靈通業務時,估計誰也不會想到,截至2003年,其用户能夠突破1800萬。而更為離奇的是,這種技術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問世於日,而吳鷹愣是憑藉他新澤西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位,重新定義了小靈通概念,並以此説服了中國信產部的官員,讓他們相信小靈通是固定通信業務的延伸和補充,並將該技術賣給了中國的兩家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而這兩家公司當時也正躊躇於沒有移動運營許可證而扼腕嘆息中,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時代週刊》援引某位諮詢師的觀點,耐人尋味地披露:“吳鷹最奇妙的地方在於,他總是能夠將不可能的東西變得合理合法。”
但吳鷹的好夢只持續了幾年,隨着小靈通業務的急速落敗,UT決策層宛若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從前都是將大把的力氣用在小靈通上,很久以來也未曾想過今後的發展謀略,滿心以為靠這一個東西就能夠吃上些年月了。
處境的尷尬逼迫變局的出現,扭轉頹勢成為當務之急。但吳鷹的押寶心態鬱結在心頭化不開,其“大賭定輸贏”的氣質似乎已經全然融會在他的血液裏:從扛着巨資砸入3G幾乎血無歸,再到謀劃中國IPTV版圖結果前途渺茫,UT和它的精神領袖吳鷹彷彿無頭蒼蠅,開始到處亂撞。
吳鷹的各種着裝照
吳鷹的各種着裝照(20張)
吳鷹,那個被烙上小靈通標誌的物質載體,此刻卻再也不想提什麼小靈通了。
2006年10月17日,在位於北京長安街東方廣場的UT斯達康中國總公司的辦公樓裏,其市場總部高級投資關係經理張純面對《IT時代週刊》記者的提問説,吳鷹確實是在這裏辦公,但已經去美國,而且他經常是美國、北京、杭州三地飛,時間很不確定。在與張純交流前,刊記者在前台和接待小姐聊天,對方稱吳總經常不在北京。
在其辦公樓的幾面牆上,分別擺放着UT的最新產品圖示、最新產品模型、各個時期的榮譽證書和獎盃,記錄着小靈通曾經的輝煌。據信產部發布的權威數字,2005年上半年與2006同期相比,整體利潤上漲31.5%,而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同期僅僅增長2%。儘管從數字上看似乎仍在增長,但就行業整體而言,預期已很不看好。而UT的官方數字顯示,2005年,公司淨虧損4.62億美元。2006年僅上半年淨虧損就已突破3210萬美元。分析人士甚至預測,2006年UT全年財報將會比2005年更加難看。
在小靈通風光不再的時候,吳鷹終於也脱去了他那一層神奇的光環。不過,對於吳鷹不再就任CEO職位一事,UT方面稱,這只是公司讓吳鷹承擔更重要的職能,尋找公司戰略選擇,而不是因為小靈通的問題。
身陷泥潭
吳鷹 吳鷹
小靈通業務不再風光,吳鷹開始了新一輪的賭博。他頻頻在WCDMACDMA2000、IPTV等業務上下注,希圖扳回敗局。但這一次,命運之神顯然沒有再次眷顧他。對吳鷹下注IPTV一事,號稱“拼命三郎”,對吳鷹瞭解甚深的周韶寧在接受《IT時代週刊》採訪的時候説,“沒錯,IPTV目前在發展模式上還有待探索,標準也不確定,監管也有問題,到大規模應用可能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量投入可能會有風險。”周韶寧曾供職於UT長達9年,當時與吳鷹、黃曉慶並稱UT中國的三架馬車。對於這個説法,UT斯達康稱,經他們核實,該刊記者與周的對話被稱為斷章取義,嚴重違反被訪者初衷。但可惜的是,他們是如何核實的,UT並未明言。
原供職於摩托羅拉、現為摩托羅拉旗下公司飛思卡爾半導體亞太區總裁的關永祺,曾經專門負責PHS技術在日的研發推廣,但PHS業務後來被摩托羅拉果斷砍掉。
2006年10月19日,北京和平里中街乙十六號商務會所,關永祺接受了《IT時代週刊》的獨家專訪。
關永祺對刊坦言:“當初摩托羅拉在日也發展小靈通,但後來我們徹底退出了。因為那時候日政府認為,這個技術已經面臨淘汰,技術應該往高處走,而不是相反。我一直密切關注UT和吳鷹的發展路徑,我也曾看到,吳鷹把這個東西拿到中國來,做得很好,我可以祝賀他,但我們不會去做!”
“小靈通是一種很特別的產品,但不是一個長遠發展的方案,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個特定的機會,它冒了出來而已。即使你在幾年前問我,飛思卡爾要不要上一個小靈通芯片項目,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不。儘管你可以説,靠這樣一個不能維持長久的方案,UT斯達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公司。” 關永祺對小靈通的發展軌跡基持否定的態度。
而多位專家在和刊記者談及UT和吳鷹時,都表達了惋惜之情。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範圍經濟”,把幾乎全部的力氣投注到小靈通上,最後當小靈通業務呈現發展遲滯徵兆時,再提轉型,在時間上已經晚了好幾步,處境自然不利。
轉型往哪裏轉,又是一個問題。先是投3G,從WCDMA到CDMA2000,再到IPTV,給人的印象是急速冒進、雜亂無章。在3G領域,企業進入很多,諾基亞愛立信、北電、華為幾年前早已安營紮寨、厲兵秣馬,在終端設備上擁有明顯優勢。
值得一説的是華為,它是一個與UT截然不同的企業,幾乎通信領域的所有分支技術華為都有涉及,是產品線完備的一個典型,在各個領域與國際一流企業展開全球性競爭。所以,在這樣的競爭環境裏,UT似乎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已經公開的消息是,很早以前中國電信就已經與愛立信簽署協議,就3G技術設備進行合作。廣東移動也很早就提出決定採用愛立信的3G設備,而此時的UT卻還在如火如荼地拼殺小靈通。在這樣的情形下轉型做3G,從時間和整體氛圍上講,對UT已經很不利。
一位接近吳鷹和UT達數年之久的內部人士對《T時代週刊》記者透露,由於當初吳鷹做小靈通做得很強勢,分搶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飯碗,曾經給兩者造成了很大壓力, UT一度與兩者關係很僵。所以,就3G業務,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領導都曾拜會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均盛情接待,唯獨吳鷹吃了對方的閉門羹,再加上3G遲遲不發牌照,UT更是雪上加霜。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於在小靈通業務上的深度合作,UT和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固話運營商積累了不錯的關係。但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初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力推小靈通實屬迫不得已。因為沒有移動GSM牌照,小靈通又屬於固網通信,所以便只能找小靈通這一僅有的途徑去拓展業務,除此沒有其他任何選項。
董事會否決了吳鷹的全球CEO
吳鷹 吳鷹
小靈通的戰略失誤所造成的公司與個人的窘迫心境,一度讓吳鷹回憶起當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那段經歷:在被貝爾實驗室開除出局的一剎那,農民出身、勤懇治學、一步步走到當下的吳鷹頓時淚流滿面。強大的自尊心燃燒起來的是無比高亢的鬥志,吳鷹隱忍並堅強地搜尋着可能成就事業的一切線索,直到發現了小靈通。吳鷹曾經擲地有聲地表示: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你才能判斷出誰是man,誰是boy!
吳鷹試圖凝聚全身氣力扭轉頹勢。在轉投3G深陷無底洞之後,他亮出了最後一張王牌:IPTV
事實證明,他又錯了。
身處漩渦之中的UT首席科學家楊景,不得不對IPTV加以褒揚。他表示,IPTV是消滅數字鴻溝、實現全社會信息化的最有效途徑。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要給IPTV捧個場,那樣UT也能好過些!
股價一挫再挫,虧損無邊擴散,UT董事會眼睜睜看着曾經高高在上的公司股票,如今變得如同大白菜一樣被低廉拋售,心中自是焦慮萬端。更有分析師表示,UT股價在5美元才基符合實際情況。
固定資產在不間斷地無形流失,企業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倍受打擊,高管跳槽風波愈演愈烈,而更為重要的是,股民的集體不買賬已經凝聚成為公司內部的巨大壓力。
一向只負責資層面,並不實際操作中國業務的UT董事長兼全球CEO陸弘亮惱了。當時透露出來的可靠消息是,從2007年1月1日起,由UT獨立董事Tom Toy擔任公司董事長,陸離職後仍將擔任公司戰略顧問,但全球CEO將不再考慮吳鷹。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新聞採訪中,吳鷹曾經透露,自己雖然很早以前就曾被陸老闆“欽點”為全球CEO(公司也作過公告稱將於2007年1月1日起由吳鷹擔任全球CEO),但總感覺自己的能力還有差距。但當2006年5月陸老闆決定辭職並繼續委任吳鷹時,吳鷹開心地表示: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了,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好!
如今老闆的臉色變了。
行業資深人士何濤在接受《IT時代週刊》記者採訪時,深刻剖析了陸與吳的複雜關係。
據何濤講述,陸弘亮是一個非常好相處、非常大度的人,更是一個可以做哥們、值得託付的人。早在與吳鷹合作之前的很長時間裏,陸在美國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只是國內對此關注度不夠。直到吳鷹和小靈通在國內的一路高歌才促使大家發現,原來在吳鷹和小靈通背後還有這樣一個精明的戰略投資家在整體策劃。
“我的弱點也是我的優點,就是太容易相信別人。很多時候我明明知道某個人借錢有去無回,但我還是要幫他。別人都説我太天真。”總是保持一臉笑眯眯表情、曾經創辦過3家公司且深諳硅谷創新機制的陸弘亮,這樣對自己人格作剖析,無論怎麼看都有些是針對吳鷹的意思。
對於這個結論,刊向UT斯達康求證時,UT只是表示結論錯誤,但具體是哪錯了,並未向刊明言。
諸多分析人士在與刊記者交流時都流露了類似的觀點:陸弘亮在UT是一個相當有份量的人,無人能夠撼動。UT董事長陸弘亮和董事會為什麼要否決吳鷹的職位?其實無非是給股民一個交代。
固執的性格害了自己
UT走到了尷尬的懸崖邊上,無論怎麼走,都很危險。
吳鷹出席活動的照片
吳鷹出席活動的照片(19張)
自詡“60分的能力,80分的舞台”的UT,處處宣揚尊重人才的“一團和氣”,但其實不然。
某位UT前員工對《IT時代週刊》講,當初見到大鬍子的吳鷹,並認真聆聽了其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宏大解讀後,當即感嘆自己“找對了領頭羊”。但承認“理想高過現實”的該員工,卻在具體工作中,逐步修正了自己從前的觀點,而且後來隨着UT整體發展多次遭遇掣肘,“吳鷹在UT的標杆作用已大幅度退化”,而其內部機制也凸現了重重漏洞。 公司領導的個人意志往往會影響一個企業的最終走向,是否善於採納下層員工的可行性建議非常關鍵,吳鷹和他的UT從企業戰略上來説,似乎並沒有理順這樣一個基關係。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連福表示,作為小靈通精神象徵的吳鷹,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但從小靈通一夜成名後,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個沒有理性思維的人如果一度財力膨脹,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認為無所不能了,別人的正確建議都聽不進去了,一切自我説了算,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單一的市場、單一的產品是很危險的,尤其對做高科技產品的企業而言,是最危險不過的,而吳鷹卻偏偏固執地走到了這一步。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不論UT是否“改嫁”,吳鷹這次鐵定是要離開UT了。只不過,根據雙方簽署的意向書,吳鷹不得不在2007年1月1日UT董事會最新調整下達之前,緊密配合其他同事以及美林證券,站好UT最後一班崗。而在此關鍵時刻,吳鷹需承擔相應責任。之後,UT斯達康向《IT時代週刊》回覆,認為這是商業謠言,公司早就公開闢謠,並掌握了謠言出籠背景。但讓記者感興趣的是,謠言的出籠背景是什麼,UT並沒有透露。
吳鷹 吳鷹
10月27日,一位UT在職員工在多次表露“千萬不能署名”後,終於接受了刊記者的採訪。在深入交流後,該員工就公司整體運營狀況和吳鷹離職傳聞,談了自己的幾點體會。他説:“其實, UT內部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動盪了,原因有兩個。首先,大家心裏一直都繃着根弦,而且不論基層員工還是中層領導,都很惶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是,公司運作的整體不景氣極有可能再度引發大規模裁員。再者,整個公司從上到下,無論在杭州、深圳、北京還是在美國加州,在尚未傳出正式消息前,就已經對吳鷹的去向猜測紛紛,而其中,除一部分高層在私下表示過吳鷹將要離開的消息外,更多人聽到的卻是:吳鷹即使不走,也會被降職處理,很有可能調離北京,去杭州負責研發、生產,但這樣的任命,對好強的吳鷹來説,接受起來很不容易,是否接受這樣的任命非常難説,所以,離開的可能性非常大。”對於UT員工的這段採訪,事後刊向UT求證時,卻仍然被UT定義為謠言。UT在回覆刊的意見函中,表示願意真誠地與媒體溝通,但當刊記者與UT方面進行溝通時,得到的卻不是這個結果。 在發展戰略上飽受重創的UT,這個號稱“東方智慧,西方創新”的國際“大”企業,再度面臨艱難的選擇。
精於交際、口才超人、融匯中美文化於一身的吳鷹,被尷尬地丟在死寂、灰暗的世界裏。
離職相關
打拼了十多年後,“小靈通之父”吳鷹從UT斯達康得到的最後一份“禮物”是什麼?12個月的薪水再加上所有的獎金。
按照UT斯達康年初公佈的標準,該公司執行副總裁、中國區董事會主席兼CEO吳鷹2007年的年薪定位在55萬美元。
UT斯達康公佈了吳鷹離職的四條賠償條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根據吳鷹與UT斯達康2006年11月14日簽署的非主動離職協議補充條款,吳鷹將獲得1年的基年薪和所有的獎金。由於此筆補償金將在離職之後30天內一次性付清,意味着7天前離職的吳鷹最遲將在下月1日獲得超過55萬美元的補償。
作為公司執行副總裁,吳鷹擁有UT斯達康一定數量的股權,這些權利何去何從自然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對此,補償條款指出,所有授予吳鷹的股票獎勵,包括無限制股權、限制股和股票購買權,都將在其離職時完全到期或可行權;吳鷹還可以在離職後12個月,或者有關股票獎勵剩餘期限內行權。
此外,補充條款還規定,在吳鷹離職之後12個月,或其不再符合1985年《美國統一綜合預算協調法》所規定的符合健康保險的條件之前,UT斯達康將繼續為吳鷹提供與以往相當的健康保險。
“我們尚不清楚補償這件事情。”UT斯達康市場部資訊經理李兢稱,一切事務都已委託偉達公關來處理。隨後致電偉達公關,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僅表示,自己也是剛剛看到這條消息,因為消息是由外電報道翻譯而來,所以補償條款還有待證實。
在被宣佈離職之後,小靈通幾乎成為了“小靈通之父”與外界聯繫的惟一途徑。昨天下午,接通了這個一直保持開機狀態的小靈通,在亮明身份並詢問對補償條款有何看法之後,吳鷹先表示道歉,繼而以“這一階段不能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為由結束了採訪,對其去向更是隻字不提。
儘管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吳鷹還是在個人聲明中表達了對離職一事的看法。“對董事會的決定感到非常遺憾。”

吳鷹所獲榮譽

1998年6月18日,吳鷹被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中的一位。
2001年《福布斯》雜誌評選的中國最富有的50名企業家中,吳鷹名列第19位。
2001年,《英才》雜誌社與湖南衞視《新青年》欄目合辦的評選“中國十大新鋭人物”中,吳鷹榮幸當選為“2001年中國十大最聚人氣企業家”。
2002年5月22日,吳鷹榮獲北京市政府評選的“北京市第一屆留學人員創業獎”。
2002年12月,中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投資研究所、國家計委和《中國投資》雜誌及中華留學人員創業協會聯合評選吳鷹總裁為“海歸十大創業人物”。
2002年12月,吳鷹被《通信世界》評為“2002中國通信業十大新鋭人物”。
2003年1月,吳鷹被《知識英雄》雜誌評為“2002中國IT十大風雲人”。
2003年2月,吳鷹當選為“數字中國”聯合會第一任會長。
2019年10月10日,《2019年胡潤百富榜》公佈,吳鷹以21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第1676位。 [1] 

吳鷹人物評價

吳鷹 吳鷹
吳鷹在1987年剛到美國時口袋裏只有27美元,而他的UT斯達康納斯達克的市值達17億美元。2001年銷售收入達6.27億美元(2000年3.68億美元),其中90%的業務在中國。UT斯達康最成功的產品是“小靈通”,覆蓋了中國300多個城市。另外在杭州投資8000萬美元的一個開發中心即將建成。UT斯達康在中國火熱的通訊行業中佔據着一個主要的位置。吳鷹曾經被《商業週刊》評選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中的一位,該評價中寫道:“在今天的美國,有着成百上千的中國人在跟隨着吳鷹的腳步,很可能有更多的人走上成功之路。”吳鷹的公司還是排行榜中2001年納税最多的企業,納税金額共達1.5億美元,而排行榜中的企業2001年納税總額超過10億美元。
曾經擔任過贏在中國評委,現任和利投資集團(CTC)資深合夥人。

吳鷹社會活動

吳鷹對話李彥宏和馬化騰 吳鷹對話李彥宏和馬化騰
2013年3月31日,2013中國IT領袖峯會在深圳舉行,吳鷹對話李彥宏和馬化騰,主題是“網絡的價值”。

吳鷹個人作品

吳鷹與史玉柱馮侖任志強劉永好江南春李靜沈國軍、沈南鵬、張紀中、趙薇、郭廣昌,十二位大佬聯合出書,品評他們的共同朋友——馬雲
在書中,“大嘴巴”史玉柱泄露馬雲6大戰略佈局,馮侖爆料馬雲個性在經營中的優勢,任志強戲説馬雲的不足,劉永好點評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企業精神傳承。
《近觀馬雲》 《近觀馬雲》

吳鷹人物事件

2024年1月5日晚,ST中嘉(原簡稱中嘉博創,SZ000889,股價2.15元,市值20億元)發佈公告稱,公司及相關人員於近日收到河北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ST中嘉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董事會秘書吳鷹因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於2023年5月被限消。ST中嘉未按規定在2023年半年度報告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際控制人吳鷹存在未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等誠信狀況。 [5] 
參考資料